CN206902087U -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2087U
CN206902087U CN201720831357.3U CN201720831357U CN206902087U CN 206902087 U CN206902087 U CN 206902087U CN 201720831357 U CN201720831357 U CN 201720831357U CN 206902087 U CN206902087 U CN 20690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steam
kettle
cured
co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13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义官
赵品仲
罗国平
刘川
王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ONG TONGD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GONG TONGD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GONG TONGD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GONG TONGD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13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属于蒸养釜领域,这种煤水分离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蒸养釜釜体卸料段的阶梯部,阶梯部包括多个阶梯平台;阶梯平台包括阶梯平面和阶梯立面,阶梯平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阶梯平面还设置有漏料孔;阶梯立面为环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阶梯立面的第三端安装在第二面的漏料孔周边;一个阶梯平台的阶梯立面的第四端安装在相邻阶梯平台的第一面的漏料孔周边;阶梯平面和阶梯立面上均设置有滤水孔。这种煤水分离结构可以逐步汇聚蒸养物料到移动阀板出进行卸料,而污水通过滤水孔滤出并通过排污管排出,以实现料水分离,从而缩短蒸养时间,保证蒸养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养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优质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开发低品质褐煤资源被提上工程,但对于含有20%~50%水分的褐煤,如何实现洁净高效燃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困扰褐煤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问题。蒸养釜是褐煤提质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用饱和蒸汽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提高产品品质。但目前的蒸养釜有效容积低,蒸养效率不高。而且蒸养后的部分蒸汽直接排放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蒸养后的物料和水分离不完整,导致具有较大的湿度,无法直接利用。也会因为自身污水储存不流出,导致延长蒸养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养釜釜身和立式蒸养釜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在蒸养釜釜体卸料段的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包括多个阶梯平台;
所述阶梯平台包括阶梯平面和阶梯立面,所述阶梯平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阶梯平面还设置有漏料孔;所述阶梯立面为环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阶梯立面的第三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漏料孔周边;
一个所述阶梯平台的所述阶梯立面的所述第四端安装在相邻所述阶梯平台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漏料孔周边;
所述阶梯平面和所述阶梯立面上均设置有滤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同一个所述阶梯立面的所述第三端处的所述漏料孔在所述第四端处的所述漏料孔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端处的所述漏料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插板阀,所述阶梯部包括所述漏料孔面积最大的第五端和所述漏料孔面积最小的第六端,所述插板阀安装在所述第六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板阀远离所述阶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组合面与所述釜体的轴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平面使用钢板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阶梯立面使用钢板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漏料孔为圆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矩管,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矩管。
一种立式蒸养釜,包括蒸养釜釜身和上述的煤水分离结构;
所述蒸养釜釜身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卸料段,所述煤水分离结构安装在所述卸料段;
所述阶梯平面远离所述阶梯立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卸料段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蒸养釜还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滤水孔的污水排出的排污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阶梯部的阶梯结构可以逐步汇聚蒸养物料到移动阀板出进行卸料,而污水通过滤水孔滤出并通过排污管排出,以实现料水分离,从而缩短蒸养时间,保证蒸养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养釜釜身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插板阀和安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II-II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裙座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式蒸养釜的剖视图。
图标:010-蒸养釜釜身;011-温度传感器;013-压力传感器;015-安全保护口;020-裙座;100-釜体;101-第一端;103-第二端;105-上料段;107-蒸养段;109-卸料段;110-下封头;111-排污管;120-空气炮管;140-抽真空管;141-补强管;150-釜端部件;151-端盖;153-导料筒;1531-检查口;160-进料口;161-进料管;163-进料盖;170-安装台;171-第一固定件;173-第二固定件;180-二次蒸汽出口;190-插板阀;191-固定阀板;193-移动阀板;195-操作孔;200-蒸汽部;211-第一蒸汽汇环;212-第一延伸管;2121-第一进气管;213-第二蒸汽汇环;214-第二延伸管;2141-第二进气管;215-第三蒸汽汇环;216-第三延伸管;2161-第三进气管;231-第一蒸汽管;233-第二蒸汽管;300-爬梯;400-吊耳;500-底板;600-侧框;630-第三固定件;650-检查孔;700-阶梯部;710-阶梯平面;730-阶梯立面;711- 第一面;713-第二面;715-漏料孔;731-第三端;733-第四端;701-第五端;703-第六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养釜釜身010,请参阅图1,这种蒸养釜釜身010包括釜体100。
釜体100包括轴向上对应设置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3,在第一端101设置有下封头110,下封头110可以与裙座020连接,使得釜体100从第二端103向第一端101竖直向下伫立。
釜体100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上料段105、蒸养段107和卸料段109,通过上料段105可以将待蒸养物料放入蒸养段107,在蒸养段107内对物料进行蒸养,蒸养后的物料通过卸料部卸料。
在本实施例中,下封头110为半球型的不锈钢盖,下封头110靠近釜体100内侧的一端为球面,通过球面可以缓解内部蒸气压对局部的作用力,避免应力集中导致寿命降低。在下封头110的球面顶端设置有釜端部件150,釜端部件150为钢制圆筒,釜端部件150可连通釜体100内部与外界,在釜端部件150远离釜体100的一端的开口处设置有端盖151,端盖151可以隔离内部蒸汽,避免内部蒸汽溢出。
釜端部件150靠近端盖151的一端设置有排污管111,排污管111的一端插入釜端部件150,另一端连通外界。通过打开排污管111可将釜端部件150内的液态污物排出的釜体100。
釜端部件150靠近第二端103的一端设置有导料筒153,导料筒153连通的釜体100内部和釜端部件150,在导料筒153的一侧设置有检查口1531,检查口1531从到导料筒153穿出釜体100,检查口1531的端部设置有抗高温的透明窗,通过透明窗可以直接观测内部情况,而无需打开窗口。物料可通过重力从导料筒153自动完成卸料。
请参阅图1和图3,导料筒153靠近第二端1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171和第二固定件1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71和第二固定件173均为矩管,第一固定件171和第二固定件173垂直交叉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件171和第二固定件173形成插板阀190的安装台170。
卸料段109内,安装台170靠近蒸养段107的一端还设置有插板阀190。插板阀190包括固定阀板191和移动阀板193,固定阀板191焊接在安装台170上,在固定阀板191上设置有缺口,移动阀板193和缺口形状相当,移动阀板193可插入缺口处与固定阀板191滑动连接。在釜体100与插板阀19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操作孔195,通过操作孔195可以控制移动阀板193的移动。从而控制缺口的打开和闭合。
在插板阀190远离安装台170的一端还设置有阶梯部700,在本实施例中,阶梯部700包括三个阶梯平台,每个阶梯平台包括一个钢板制成的阶梯平面710和一个钢板制成的阶梯立面730。阶梯平面710包括第一面711和第二面713,在阶梯平面710的中间设置有圆形的漏料孔715。在阶梯平面710上还设置有细密的滤水孔(图中未示出)。阶梯立面730为圆筒状,其径向截面与漏料孔715配合。阶梯立面7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731和第四端733,阶梯立面730的第三端731固定安装在阶梯平面710的第二面713的漏料孔715周边,在阶梯平面710上的物料通过漏料孔715掉落时,可以在阶梯立面730中间滑动。阶梯立面730的第四端733安装在另一个阶梯立面730的第一面711的漏料孔715周边,这个阶梯平面710上的漏料孔715比上一个阶梯平面710上的漏料孔715小,即第二个阶梯平面710上的漏料孔715在第一个阶梯平面710上的投影被第一个阶梯平面710上的漏料孔715包围。这样从第一个阶梯平面710上掉落的物料可以在第二个阶梯平面710上暂留。
阶梯部700包括面积最大的漏料孔715所在的第五端701和最小的漏料孔715所在的第六端703,其中第六端703靠近插板阀190。第六端703的漏料孔715对准移动阀板193。
请参阅图2,卸料段109内插板阀190的上端还设置有空气炮管120,空气炮管120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釜体100内,空气炮管120的一端的管口对准插板阀190的缺口,空气炮管120的另一端伸出釜体100。当缺口处堵塞时,通过外接空气炮可以打通缺口,从而使得卸料恢复正常。
请参阅图1和图4,蒸养段107内设置有蒸汽部200,蒸汽部200包括蒸汽汇环和蒸汽管。本实施例中蒸汽汇环包括第一蒸汽汇环211、第二蒸汽汇环213和第三蒸汽汇环215,蒸汽管包括第一蒸汽管231和第二蒸汽管233。第一蒸汽汇环211、第二蒸汽汇环213和第三蒸汽汇环215从靠近上料段105的一端到靠近卸料段109的一端依次同轴平行设置在蒸汽段。第一蒸汽汇环211和第二蒸汽汇环213间设置有四根第一蒸汽管231,第二蒸汽汇环213和第三蒸汽汇环215间设置有四根第一蒸汽管231,第一蒸汽汇环211、第二蒸汽汇环213间的第一蒸汽管231与第二蒸汽汇环213、第三蒸汽汇环215间的第一蒸汽管231同轴且与釜体100轴向平行。
在第一蒸汽汇环211上还均匀间隔地设置有八个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管212,其中一个第一延伸管212穿出釜体100形成第一进气管2121,另外七根密封连接在釜体100内壁上。在八个第一延伸管212上均设置有朝向第二蒸汽汇环213的第二蒸汽管233,第二蒸汽管233与第一蒸汽汇环211通过第一延伸管212连通。
在第二蒸汽汇环213上还均匀间隔地设置有八个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管214,其中一个第二延伸管214穿出釜体100形成第二进气管2141,另外七根密封连接在釜体100内壁上。八个第二延伸管214与第一延伸管212伸出的第二蒸汽管233连接。八个第二延伸管214上还设置有朝向第三蒸汽汇环215的第二蒸汽管233,第二蒸汽管233与第二蒸汽汇环213通过第二延伸管214连通。
在第三蒸汽汇环215上还均匀间隔地设置有八个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管216,其中一个第三延伸管216穿出釜体100形成第三进气管2161,另外七根密封连接在釜体100内壁上。八个第三延伸 管216与第二延伸管214伸出的第二蒸汽管233连接。第二蒸汽管233与第二蒸汽汇环213通过第三延伸管216连通。
第二进气管2141和第三进气管216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a角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a为7.5°。第一进气管2121和第三进气管216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b角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b为7.5°。相应的,第一进气管2121和第二进气管214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a+b的角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即为15°。
请参阅图1和图5,在上封头上设置有抽真空管140,抽真空管140采用钢管制成,在抽真空管140与上封头的连接处设置有补强管141以增强抽真空时的稳定性。在抽真空管140的端头处设置有用于连接真空机的密封连接头。
在上封头的远离第一端10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60,进料口160上设置有进料管161,进料管161采用高强度钢制成且与上封头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进料管161的端头处铰接设置有进料盖163,进料盖163与进料管161通过石墨粉密封连接,以保证抽真空过程和蒸养过程整个釜体100内部的密封性能。
上封头上还设置有二次蒸汽出口180,通过二次蒸汽出口180可以再次利用回到蒸养釜釜身010上层的优质蒸汽进行另一个蒸养釜釜身010的蒸养,以节约热能。
请参阅图1和图6,蒸养釜釜身010上还设置有多个传感器。其中在上料段105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011,在第一温度传感器011同一竖直方向上,蒸养段107内还设置有两个温度传感器011。通过 三个温度传感器011对釜体100内的温度进行监控,以控制在合理的蒸养温度内。
在蒸养段107靠近卸料段109的一侧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013,通过压力传感器013检测抽真空阶段和蒸养阶段内釜体100内的压力以检测是否有漏气,以及抽真空是否达到标准,蒸养过程中釜体100内的蒸汽压力是否达到预定值。
为了保证设备安全,在蒸养釜釜身010上还设置有多个安全保护口015,通过安全保护口015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蒸养釜釜身010的外侧靠近第一进气管2121的一侧设置有爬梯300,爬梯300从第二端103延伸到第一端10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爬梯300爬到进料口160处进行放料工作。同时通过爬梯300也可以方便检修。
上料段105的外侧设置有吊耳400,通过吊耳400可以进行对蒸养釜釜身010进行起吊,以平躺蒸养釜釜身010进行运输,或者直接调整蒸养釜釜身010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段105、蒸养段107和卸料段109分别制作,通过法兰进行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养釜釜身010的使用方法如下:
a.通过进料口160进行物料装入;
b.使用石墨密封进料盖163和进料管161;
c.通过抽真空管140对抽出釜体100内气体,使釜体100内气压达到预定值;
d.通过进气管向釜体100内充入蒸汽,对物料进行蒸养;
e.多余蒸汽可从二次蒸汽出口180排入另一个蒸养釜;
f.滑动移动阀板193,打开缺口,从导料筒153卸出物料。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养釜釜身010可以通过重力进行上料卸料,减少内部运输机构的设置,增大了有效蒸养空间,经试验证明将蒸养段107的高度设置到10722mm时,该蒸养釜釜身010的容积利用率可达85%。通过蒸汽部200的多蒸汽汇环中连接多蒸汽管的排布方式,使得每一根蒸汽管辐射范围增大,而蒸汽的辐射更加均匀。这种方式优于卧式蒸压釜沿内壁布置的环形排列方式,可以缩短加热和保温时间,保证物料均匀受热,避免物料过蒸或未蒸透现象,提高成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避免设置过多蒸汽管而造成的阻塞卸料。蒸养釜釜身010上部设置有二次蒸汽出口180,用于对另一台蒸养釜的加热,充分利用热能,达到提高热效率、节能降耗的目的。通过阶梯部700的阶梯结构可以逐步汇聚蒸养物料到移动阀板193出进行卸料,而污水通过滤水孔滤出并通过排污管111排出,以实现料水分离,从而缩短蒸养时间,保证蒸养品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蒸养釜,请参阅图8,这种立式蒸养釜包括裙座020和实施例一中的蒸养釜釜身010。
请参阅图7,裙座020包括底板500和侧框600。底板500和侧框600通过焊接固定,侧框600垂直于底板500。侧框600顶部可与下封头110配合,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下封头110和侧框600固定连接。
侧框600靠近底板50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三固定件630,通过第三固定件630可将螺栓安装在水平面连接处,使得裙座020更加稳定地安装在水平面上。保证蒸养釜釜身010的稳定。在侧框600的一侧还设置有检查孔650,通过检查孔650可观测釜端部件150附近的零件情况,以进行适时的保养维修。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蒸养釜可以通过裙座020保证蒸养釜釜身010运行时的稳定性。裙座020可以提高蒸养釜釜身010的高度,以避免釜端部件150触底,而且通过裙座020也可以对釜端部件150进行检修,提高蒸养釜釜身01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蒸养釜釜体卸料段的阶梯部,所述阶梯部包括多个阶梯平台;
所述阶梯平台包括阶梯平面和阶梯立面,所述阶梯平面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阶梯平面还设置有漏料孔;所述阶梯立面为环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阶梯立面的第三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漏料孔周边;
一个所述阶梯平台的所述阶梯立面的所述第四端安装在相邻所述阶梯平台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漏料孔周边;
所述阶梯平面和所述阶梯立面上均设置有滤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阶梯立面的所述第三端处的所述漏料孔在所述第四端处的所述漏料孔的投影位于所述第四端处的所述漏料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板阀,所述阶梯部包括最大的所述漏料孔所在的第五端和最小的所述漏料孔所在的第六端,所述插板阀安装在所述第六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阀远离所述阶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组合面与所述釜体的轴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平面使用钢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立面使用钢板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料孔为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矩管,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矩管。
9.一种立式蒸养釜,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养釜釜身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煤水分离结构;
所述蒸养釜釜身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卸料段,所述煤水分离结构安装在所述卸料段;
所述阶梯平面远离所述阶梯立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卸料段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蒸养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养釜还设置有用于通过所述滤水孔的污水排出的排污管。
CN201720831357.3U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Active CN20690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1357.3U CN206902087U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1357.3U CN206902087U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2087U true CN206902087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31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1357.3U Active CN206902087U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2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02086U (zh) 一种蒸养釜釜身和立式蒸养釜
CN206902087U (zh) 一种煤水分离结构和立式蒸养釜
CN205997913U (zh) 斗型转运车
CN206916099U (zh) 一种蒸汽管道和立式蒸养釜
CN203525364U (zh) 一种萃取釜内吊篮
CN205182467U (zh) 新型气相汞高效吸附器
CN208612050U (zh) 多层锥体滤芯、循环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系统
CN206543518U (zh) 一种连接式脱硫除尘罐
CN107189834A (zh) 一种蒸养釜釜身及蒸养方法
CN208287715U (zh) 一种螺旋叶片式气体均布器
CN203678091U (zh) 一种筒形提篮式硫酸过滤器
CN208309332U (zh) 一种环保型沥青罐
CN209576113U (zh) 一种设置除尘去湿装置的环式培烧炉用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8990508U (zh) 一种用于气体净化的小型填料吸收塔
CN206050569U (zh) 一种大型粉料储库放料气化均化充气棒
CN102872711B (zh) 石灰/石灰石湿法脱硫塔浆液流场导向装置
CN108704468B (zh) 一种用于去除大气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处理装置
CN207899158U (zh) 气体处理装置
CN206724744U (zh) 具有快速拆装功能的浮头式换热器
CN205916593U (zh) 一种钢衬po储罐
CN111054181A (zh) 一种列管式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05368243U (zh) 一种干熄焦水封槽自动补水装置
CN205512014U (zh) 一种粮食用烘干机
CN203803283U (zh) 一种去除pm2.5专用一体式洗涤塔
CN203610011U (zh) 一种气体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