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3547U -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3547U
CN206893547U CN201720507157.2U CN201720507157U CN206893547U CN 206893547 U CN206893547 U CN 206893547U CN 201720507157 U CN201720507157 U CN 201720507157U CN 206893547 U CN206893547 U CN 206893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spring
fixed
spring
station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71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荣
侯云龙
王亚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Innuov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luohua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71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3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3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3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静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所述静触点组件包括静触点,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位于静触点前侧的动簧片及固定于动簧片上的动触点,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绝缘框,所述绝缘框包括位于动触点前侧的前部、位于动触点左右两侧的侧部、位于动触点下侧的底部,所述静触点具有一个配合动触点的静触点接触面,所述绝缘框底部远离前部的一端、所述绝缘框侧部远离前部的一端均相对位于静触点接触面后侧,所述绝缘框前部上缘的高度位置、绝缘框侧部上缘的高度位置均高于所述动触点上缘或静触点上缘的高度位置。

Description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合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拍合式继电器包括塑料材质的底座、动触点组件和静触点组件,动触点组件包括动簧片、衔铁和位于动簧片与衔铁之间的塑料绝缘块,动簧片随衔铁运动而运作,底座固定有负载引出脚,负载引出脚的上部位于底座上侧并固定有静触点,动触点位于动簧片下端,动静触点的结合处位于塑料绝缘块的下侧。现有的拍合式继电器的底座和塑料固定块容易被动静触点分断所产生的电弧引燃,只能做到450V左右,使得现有的拍合式继电器使用场合受限,不能用于高压领域(直流电压高于450V),使用在新能源车、大巴车上的拍合式继电器具有被烧毁的风险。
静触点、动触点都具有一个相互配合的接触面,由于生产装配问题,两个静触点的接触面很难保证在同一平面上,两个静触点的接触面之间有0.1mm左右的间隙,因此在动静触点接触时常会发生一组动静触点接触了,另一组动静触点的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还存在有间隙,电流不能正常导通,以使继电器存在不能响应的情况发生,继电器的可靠性较差;也会发生两组动静触点都接合,但两个动触点对其相对应的静触点施加的压力不一样,受压更大的静触点的磨损更大,会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更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动静触点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进行挡弧以避免继电器燃烧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静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所述静触点组件包括静触点,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位于静触点前侧的动簧片及固定于动簧片上的动触点,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绝缘框,所述绝缘框包括位于动触点前侧的前部、位于动触点左右两侧的侧部、位于动触点下侧的底部,所述静触点具有一个配合动触点的静触点接触面,所述绝缘框底部远离前部的一端、所述绝缘框侧部远离前部的一端均相对位于静触点接触面后侧,所述绝缘框前部上缘的高度位置、绝缘框侧部上缘的高度位置均高于所述动触点上缘或静触点上缘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固定绝缘框,通过绝缘框的前部、侧部和底部以对动静触点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进行阻挡,以避免底座或其它继电器的塑料材质的零件被引燃,以避免拍合式继电器被烧坏,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产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继电器的电压可做的更大,以适用于新能源车、大巴车上;且使用大电压可使动静触点分断更为迅速,使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继电器响应更为敏捷。其中,绝缘框可通过各种方式与底座相固定,比如在底座上形成容纳绝缘框底部的容纳槽,绝缘框定位在容纳槽内并通过胶水与底座固定。其中,通过设置绝缘框,以使电弧会打在绝缘框内壁上,以消耗电弧能量,避免高能量电弧与底座接触以使底座燃烧。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框侧部远离前部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静触点后侧。由于电弧触碰绝缘框内壁后会反弹,通过加长绝缘框侧部以避免电弧打在底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框前部后壁形成有若干向后延伸的限位凸起,或所述绝缘框底部前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动簧片位于限位凸起与静触点之间;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凸起左右间隔设置。通过限位块进行动簧片的限位,避免动静触点分断后动簧片过度向前翻转脱离设定位置,以避免下次动静触点不能正常接触,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使用的稳定性。其中,两个限位块的设置,使得动簧片与限位块接触时动簧片更稳。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左磁钢和右磁钢,所述左磁钢与绝缘框的位于左侧的侧部左壁相接触,所述右磁钢与绝缘框的位于右侧的侧部右壁相接触。其中,磁钢直接与绝缘框接触,使磁钢更接近动静触点,通过磁吹进行灭弧并提高灭弧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左导磁板和右导磁板,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左导磁板和右导磁板的沉槽,所述左导磁板下端位于一个沉槽内,且左导磁板与左磁钢的左端面相接触,所述右导磁板下端位于一个沉槽内,且右导磁板与右磁钢的右端面相接触。通过设置由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磁板,以避免左磁钢和右磁钢的磁场对继电器外其它电子元件造成干扰,并减少漏磁保持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动簧片与衔铁联动,动簧片和衔铁分别固定于固定块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所述动簧片包括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零部件,所述第二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所述第二动簧片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动簧片固定,所述第一动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动簧片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且所述第一动簧片与所述第二动簧片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动簧片由两个相互独立的零部件构成,第二动簧片用于与固定块固定以与衔铁联动,第一动簧片用于固定动触点,由于第一动簧片通过固定件与第二动簧片固定,且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之间形成有间隙;当衔铁活动时,衔铁和固定块活动并使第二动簧片和第一动簧片移动,当第一动簧片的左右端的其中一端上的动触点与相对应的静触点接触时,由于重力等因素,第一动簧片左右端的其中另一端向静触点侧移动,以使第一动簧片所在平面相对第二动簧片所在平面倾斜,最终使第一动簧片左右端的其中另一端上的动触点与相对应的静触点接触。使第一动簧片的两端的动触点都能与静触点接触,并使两个动触点对静触点施加相同的压力,以使两组动静触点都正常接触分断,能保证继电器正常使用,并使得两组动静触点的磨损相同,不会因一组动静触点磨损过快而导致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使用寿命变短。其中,由于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零部件,第二动簧片可采用现有动簧片的铜材进行生产,第一动簧片能采用较现有动簧片铜材刚性低的铜材进行生产,使得第一动簧片更容易翻转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均呈片状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动簧片轴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固定以使动簧片呈倒T形结构,所述第二动簧片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第一动簧片包括左段、中段和右段,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段与所述固定块相固定,所述第二动簧片下段与所述第一动簧片的中段固定,所述第二动簧片下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段的宽度。其中,使第二动簧片下段的宽度(左右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动簧片上段的宽度,通过降低第二动簧片下段(与第一动簧片固定的部分)的强度,以便于第一动簧片的翻转移动,以使本实用新型动静触点都能正常接触分断,能保证继电器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动簧片形成有若干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二动簧片设有对应第一配合孔的第二配合孔,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用线,所述固定用线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固定用线的端部穿过第二配合孔和第一配合孔后弯折,以将第一动簧片限制在第二动簧片与固定件端部之间;或将第二动簧片限制在第一动簧片与固定用线端部之间;所述固定件包括铆钉,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固定件的远离铆帽的一端变形以形成有变形块,所述变形块内缘与铆帽内缘之间的距离长度大于第一动簧片厚度与第二动簧片厚度之和;或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母和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部分穿过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后与螺母固定,以将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限制在螺钉的头部与螺母之间。
其中,固定用线可选择不同型号规格的铁丝。其中,进行固定件(固定用线)的固定时,可使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贴紧,固定件端部与第二动簧片或第一动簧片贴紧,固定件中部与第一动簧片或第二动簧片间形成有间隙,以方便固定件端部的弯折;由于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零部件,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不会一直保持贴紧状态,间隙会从第一动簧片与固定用线中部之间移动至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之间。其中,通过铆钉的端部的形变以进行第一动簧片的限位固定,第一动簧片能在铆钉上活动,以使第一动簧片上的动触点均能与静触点接触。也可通过螺母与螺钉配合的方式进行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的固定,并保持间隙的存在,使螺钉的螺纹部分穿过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后与螺母固定,以进行第一动簧片的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配合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配合孔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第一配合孔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第二配合孔上下间隔设置,较两个第一配合孔左右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的固定更为牢固,且使第一动簧片左端或右端向静触点侧翻转的范围更大,使得第一动簧片的左端向静触点侧偏转或右端向静触点侧偏转更容易与相对应的静触点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前侧设有若干定位柱和若干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第一动簧片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若干定位柱配合的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第一动簧片的一端被限制在限位块与固定块之间,所述限位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孔相配合的第二铆接孔,铆钉穿过第二铆接孔、第一铆接孔进行铆接以实现固定块、动簧片、限位块三者的固定;所述限位块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块、第二动簧片、限位块三者配合并使定位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所述若干第一定位孔上下间隔设置。上述设置以使第二动簧片定位更为精准、便于第二动簧片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绝缘框以对电弧进行阻挡,降低电弧携带的能量,以避免高能量电弧与底座等塑料零件接触以使底座等塑料零件燃烧,以避免拍合式继电器被烧坏,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产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继电器的电压可做的更大,以适用于新能源车、大巴车上。且使用大电压可使动静触点分断更为迅速,使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继电器响应更为敏捷。且本实用新型具有在两个静触点的静触点接触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能使两组动静触点都正常接触分断,能保证继电器正常使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绝缘框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去掉外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框的一种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点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点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配合的一种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点组件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包括塑料材质的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静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静触点组件包括静触点2,动触点组件包括位于静触点2前侧的动簧片3及固定于动簧片3上的动触点4,底座1上固定有陶瓷材质的绝缘框5,绝缘框5包括位于动触点4前侧的前部51、位于动触点4左右两侧的侧部52、位于动触点4下侧的底部53,静触点2具有一个配合动触点4的静触点接触面21,绝缘框5底部53远离前部51的一端、绝缘框5侧部52远离前部51的一端均相对位于静触点接触面21后侧,绝缘框5前部51上缘的高度位置、绝缘框5侧部52上缘的高度位置均高于动触点4上缘或静触点2上缘的高度位置。
绝缘框5侧部52远离前部51的一端均位于静触点2及负载引出脚22的后侧。绝缘框5前部51后壁形成有两个向后延伸的限位凸起511,动簧片3位于限位凸起511与静触点2之间,两个限位凸起511左右间隔设置。
底座1上固定有左磁钢11和右磁钢12,左磁钢11与绝缘框5的位于左侧的侧部左壁相接触,右磁钢12与绝缘框5的位于右侧的侧部右壁相接触。底座1上固定有左导磁板13和右导磁板14,底座1上形成有用于配合左导磁板13和右导磁板14的沉槽15,左导磁板13下端位于一个沉槽15内,且左导磁板13与左磁钢11的左端面相接触,右导磁板14下端位于一个沉槽15内,且右导磁板14与右磁钢12的右端面相接触。底座1形成有限定左磁钢和右磁钢的磁钢定位槽,左磁钢和右磁钢分别位于一个磁钢定位槽16内;优选的,左磁钢和右磁钢还可通过胶水固定在磁钢定位槽16内;也可通过其它各种现有方式进行左磁钢右磁钢与底座的固定。
由图5、图6、图7、图8所示,动簧片3与衔铁61联动,动簧片和3衔铁61分别固定于固定块62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动簧片3包括第一动簧片31和第二动簧片32,第一动簧片31和第二动簧片32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零部件,第二动簧片32的一端与固定块62固定,第二动簧片32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6与第一动簧片31固定,第一动簧片31设置于第二动簧片32后侧,且第一动簧片31与第二动簧片32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一动簧片31和第二动簧片32均呈片状条形结构,第二动簧片32轴线竖向设置,第一动簧片31与第二动簧片32固定以使动簧片3呈倒T形结构,第二动簧片32包括上段321和下段322,第一动簧片31包括左段311、中段312和右段313,第二动簧片上段321与固定块62相固定,第二动簧片下段322与第一动簧片31的中段312固定,第二动簧片下段322的宽度小于第二动簧片上段321的宽度。
第一动簧片31形成有两个第一配合孔33,两个第一配合孔33上下间隔设置,第二动簧片32设有对应第一配合孔33的第二配合孔34,固定件6包括固定用线,固定件6依次穿过第二配合孔34和第一配合孔33,固定件6的端部穿过第二配合孔34和第一配合孔32后弯折,以将第一动簧片31限制在第二动簧片32与固定件6端部之间。
第二动簧片32下段322上缘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一动簧片31中段312上缘的高度位置,第二动簧片32下段322下缘的高度位置等于第一动簧片31中段312下缘的高度位置,第二动簧片32下段322上缘与下缘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动簧片31中段312上缘与下缘之间的距离。
固定块62固定有动簧片3的一侧设有两个定位柱621和两个第一铆接孔622,第二动簧片32远离第一动簧片31的一端形成与定位柱621配合的第一定位孔35,两个第一定位孔35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第一铆接孔622左右间隔设置,两个定位柱621位于两个第一铆接孔622之间。第二动簧片32远离第一动簧片31的一端被限制在限位块63与固定块62之间,限位块63形成有与第一铆接孔622相配合的第二铆接孔631,铆钉64穿过第二铆接孔631、第一铆接孔622进行铆接以实现固定块62、第二动簧片32、限位块63三者的固定。限位块63形成有与定位柱62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632,固定块62、第二动簧片32、限位块63三者配合并使定位柱621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35、第二定位孔632,以将第二动簧片32限制在固定块62与限位块63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固定绝缘框,通过绝缘框的前部、侧部和底部以对动静触点分断所产生的电弧进行阻挡,以避免底座或其它继电器的塑料材质的零件被引燃,以避免拍合式继电器被烧坏,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产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继电器的电压可做的更大,以适用于新能源车、大巴车上;且使用大电压可使动静触点分断更为迅速,使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继电器响应更为敏捷。其中,绝缘框可通过各种方式与底座相固定,比如在底座上形成容纳绝缘框底部的容纳槽,绝缘框定位在容纳槽内并通过胶水与底座固定。其中,通过设置绝缘框,以使电弧会打在绝缘框内壁上,以消耗电弧能量,避免高能量电弧与底座接触以使底座燃烧。
继电器在装配过程中,无法保证左静触点与左动触点配合的接触面、右静触点与右动触点配合的接触面在同一平面上,两个静触点的接触面之间有0.1mm左右的间隙,因此在动静触点接触时常会发生一组动静触点接触了,另一组动静触点的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还存在有间隙,电流不能正常导通,以使继电器存在不能响应的情况发生,继电器的可靠性较差;也会发生两组动静触点都接合,但两个动触点对其相对应的静触点施加的压力不一样,受压更大的静触点的磨损更大,会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更短。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使两组动静触点都正常接触分断、能保证继电器正常使用、延长继电器使用寿命的优点。

Claims (10)

1.一种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静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所述静触点组件包括静触点,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位于静触点前侧的动簧片及固定于动簧片上的动触点,所述底座上固定有绝缘框,所述绝缘框包括位于动触点前侧的前部、位于动触点左右两侧的侧部、位于动触点下侧的底部,所述静触点具有一个配合动触点的静触点接触面,所述绝缘框底部远离前部的一端、所述绝缘框侧部远离前部的一端均相对位于静触点接触面后侧,所述绝缘框前部上缘的高度位置、绝缘框侧部上缘的高度位置均高于所述动触点上缘或静触点上缘的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侧部远离前部的一端均位于所述静触点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框前部后壁形成有若干向后延伸的限位凸起,或所述绝缘框底部前侧形成有向上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动簧片位于限位凸起与静触点之间;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凸起左右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左磁钢和右磁钢,所述左磁钢与绝缘框的位于左侧的侧部左壁相接触,所述右磁钢与绝缘框的位于右侧的侧部右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左导磁板和右导磁板,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左导磁板和右导磁板的沉槽,所述左导磁板下端位于一个沉槽内,且左导磁板与左磁钢的左端面相接触,所述右导磁板下端位于一个沉槽内,且右导磁板与右磁钢的右端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与衔铁联动,动簧片和衔铁分别固定于固定块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所述动簧片包括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零部件,所述第二动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所述第二动簧片的另一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动簧片固定,所述第一动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动簧片前后两侧的其中一侧,且所述第一动簧片与所述第二动簧片之间形成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均呈片状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动簧片轴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动簧片与第二动簧片固定以使动簧片呈倒T形结构,所述第二动簧片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第一动簧片包括左段、中段和右段,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段与所述固定块相固定,所述第二动簧片下段与所述第一动簧片的中段固定,所述第二动簧片下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动簧片上段的宽度。
8.根据利要求6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簧片形成有若干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二动簧片设有对应第一配合孔的第二配合孔,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用线,所述固定用线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固定用线的端部穿过第二配合孔和第一配合孔后弯折,以将第一动簧片限制在第二动簧片与固定件端部之间;或将第二动簧片限制在第一动簧片与固定用线端部之间;
所述固定件包括铆钉,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固定件的远离铆帽的一端变形以形成有变形块,所述变形块内缘与铆帽内缘之间的距离长度大于第一动簧片厚度与第二动簧片厚度之和;
或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母和螺钉,所述螺钉的螺纹部分穿过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后与螺母固定,以将第一动簧片和第二动簧片限制在螺钉的头部与螺母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配合孔上下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前侧设有若干定位柱和若干第一铆接孔,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第一动簧片的一端形成与所述若干定位柱配合的若干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动簧片远离第一动簧片的一端被限制在限位块与固定块之间,所述限位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铆接孔相配合的第二铆接孔,铆钉穿过第二铆接孔、第一铆接孔进行铆接以实现固定块、动簧片、限位块三者的固定;所述限位块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块、第二动簧片、限位块三者配合并使定位柱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所述若干第一定位孔上下间隔设置。
CN201720507157.2U 2017-05-09 2017-05-09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Active CN206893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7157.2U CN206893547U (zh) 2017-05-09 2017-05-09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7157.2U CN206893547U (zh) 2017-05-09 2017-05-09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3547U true CN206893547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41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7157.2U Active CN206893547U (zh) 2017-05-09 2017-05-09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35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098A (zh) * 2017-05-09 2017-07-28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N110676121A (zh) * 2019-09-05 2020-01-10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拍合式继电器
WO2021237878A1 (zh) * 2019-12-28 2021-12-02 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抗振性能的继电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098A (zh) * 2017-05-09 2017-07-28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WO2018205870A1 (zh) * 2017-05-09 2018-11-15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N106992098B (zh) * 2017-05-09 2020-03-24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N110676121A (zh) * 2019-09-05 2020-01-10 浙江英洛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拍合式继电器
WO2021237878A1 (zh) * 2019-12-28 2021-12-02 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和高抗振性能的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2098A (zh)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N206893547U (zh) 挡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N106960766A (zh) 导弧式拍合式继电器
CN205881822U (zh) 拍合式继电器
CN205881823U (zh)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
CN109243923A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7458855U (zh) 单断点式电磁继电器
CN106098478A (zh)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
CN205646261U (zh) 一种插头插座
CN109782035A (zh) 具有供电保护装置的检测治具
CN209119012U (zh) 一种大电流继电器
CN206697416U (zh) 拍合式继电器的导弧筋式绝缘片
CN206864398U (zh) 拍合式继电器导弧凸起式绝缘片
CN203931954U (zh) 一种接触器
CN104409877A (zh) 接线板及空调器
CN205303353U (zh) 接触器铁芯
CN106098479A (zh) 拍合式继电器
CN201130639Y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接触器静触头
CN204480978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5717320U (zh) 一种电弧打火机
CN217822583U (zh) 防触点粘连的电磁继电器
CN209150016U (zh) 隔磁定位式电磁构件
CN205621622U (zh) 一种电动工具开关
CN217933625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7530132U (zh) 折弯焊板式母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