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7857U -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77857U
CN206877857U CN201720296998.3U CN201720296998U CN206877857U CN 206877857 U CN206877857 U CN 206877857U CN 201720296998 U CN201720296998 U CN 201720296998U CN 206877857 U CN206877857 U CN 206877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c contact
contact
switch
static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69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镭
吴耀辉
宋江保
常青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SENBAO ELECTRIC ENGINEERING (SB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SENBAO ELECTRIC ENGINEERING (SB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SENBAO ELECTRIC ENGINEERING (SB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SENBAO ELECTRIC ENGINEERING (SB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69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77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77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7785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三动触头在竖直方向上从上之下依次设置在绝缘拉杆上;所述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杆上;所述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第五静触头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二绝缘支撑杆上;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和第二绝缘支撑杆分别设置在绝缘拉杆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独立极性转换器有两个位置,一个对应正极性,一个对应负极性,使用该极性选转换器后增加了变压器、调压器的工作位置数,并且增大了调压级数的范围;并且极性转换器在等电位下进行极性转换,而且转换时不切断电流。

Description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配合使用,特别涉及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背景技术
在35KV以下电力变压器和调压器中,使用的油灭弧和真空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大部分不带极性转换器,分接开关中分接头的数量即为变压器及调压器的分接档位数,受分接开关固有位置数的影响导致变压器、调压器的工作位置数受限,从而限制了调压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和调压器,与没有极性转换器有载分接开关配合使用的,独立的极性转换器。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包括绝缘拉杆、第一绝缘支撑杆、第二绝缘支撑杆,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和第二绝缘支撑杆分别设置在绝缘拉杆的两侧,所述绝缘拉杆可相对第一绝缘支撑杆、第二绝缘支撑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所述绝缘拉杆设置至少有1个动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3个动触头,所述3个动触头在绝缘拉杆的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三动触头;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上设置至少有1个第一静触头组,所述第一静触头组包括2个静触头,所述2个静触头在第一绝缘支撑杆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杆上设置至少有1个第二静触头组,所述第二静触头组包括3个静触头,所述3个静触头在第一绝缘支撑杆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第五静触头;
当绝缘拉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动触头可通过绝缘拉杆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与静触头相接触;
所述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三动触头的宽度大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之间的距离、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之间的距离、第四静触头和第五静触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和绕组,所述绕组包括主绕组和分接绕组,分接绕组上设置有多个分接头,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包括分接开关第1 档、分接开关最大档和分接动触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和绕组,所述绕组包括公共绕组和分接绕组,分接绕组上设置有多个分接头,所述有载分接开关包括分接开关第1 档、分接开关最大档和分接动触头。
进一步地,该极性转化器与有载分接开关相连接包括正极性位置和负极性位置;
正极性位置时,第一静触头通过第二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相连通,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开关第1档相连接,所述第四静触头与主绕组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静触头通过第三动触头与第五静触头相连接,第二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动触头相连接;所述电流依次通过主绕组、第四静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一静触头、分接绕组、第二静触头、第三动触头、第五静触头形成第一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负极性位置时,第一静触头通过第一动触头与第三静触头相连通,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开关第1档相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与第五静触头短接;第二静触头通过第二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相连接,第二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动触头相连接,第四静触头与主绕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流依次通过主绕组、第四静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二静触头、分接绕组、第一静触头、第一动触头、第三静触头、第五静触头形成第二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性位置还可以为:
第一静触头通过第一动触头与第三静触头相连通,第三静触头与第五静触头短接,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动触头相连接;第二静触头通过第二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相连接,第二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开关最大档相连接,所述第四静触头与公共绕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公共绕组的另一端接中性点;所述电流依次通过第五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第一动触头、第一静触头、分接绕组、第二静触头、第二动触头、第四静触头、公共绕组及绕组出头形成第一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所述负极性位置还可以为:
第一静触头通过第二动触头与第四静触头相连通,第四静触头与公共绕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公共绕组的另一端接中性点;所述第一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动触头相连接;第二静触头通过第三动触头与第五静触头相连接,第二静触头与有载分接开关的分接开关最大档相连接;所述电流依次通过第五静触头、第三动触头、第二静触头、分接绕组、第一静触头、第二动触头、第四静触头、公共绕组及绕组出头形成第二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拉杆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构和位置开关,所述绝缘拉杆通过电动机构在竖直方向上平移,并由位置开关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拉杆设置有3个动触头组,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上设置有3个第一静触头组,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杆上设置有3个第二静触头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独立极性转换器有两个位置,一个对应正极性,一个对应负极性,使用该极性选转换器后变压器、调压器的工作位置数由原有的n个变为2×(n-1)+1个(n为有载分接开关工作位置数),调压级数为± 2×(n-1),增加了变压器、调压器的工作位置数,并且增大了调压级数的范围;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极性转换器在等电位下进行极性转换,而且转换时不切断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一相)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一相)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电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电动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极性转换器正极性变压器原理示意图。
图6极性转换器反极性变压器原理示意图。
图7极性转换器正极性自耦调压器原理示意图。
图8极性转换器反极性自耦调压器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为:1—绝缘拉杆;2—第一绝缘支撑杆;3—第一动触头; 4—第二动触头;5—第三动触头;6—第一静触头;7—第二静触头;8—第三静触头;9—第四静触;10—第五静触头;11—导电排;12—电动机构; 13—位置开关;14—交流减速电机;15—齿条;16—齿轮;17—极性转换器;18—有载分接开关;19—分接开关第1档;20—绕组;21—分接绕组;22 —第二绝缘支撑杆;23—分接开关最大档;24—绕组出头;25—分接动触头; 26—主绕组;27—公共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极性转换器,适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和调压器,与没有极性转换器有载分接开关配合使用的,独立的极性转换器,该极性转换器两个位置,一个对应正极性,一个对应负极性,位置信息由位置开关给出。两个位置间的转换由电动机构完成。该极性转换器四个接线端,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位置时,一组的两个接线端与另一组的两个接线端处于一一对应导通状态;另一个位置时,一组的两个接线端与另一组的两个接线端交换对应关系,处于一一交叉对应导通状态。
使用该极性转换器的变压器、调压器,可选择有载分接开关常规产品不需做任何改动。工作位置数为2×(n-1)+1个(n为有载分接开关工作位置数),调压级数为±2×(n-1)。两个位置转换时,四个接线端处在等电位下。而且两个位置转换时不切断电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包括包括绝缘拉杆1、第一绝缘支撑杆2、第二绝缘支撑杆22,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2和第二绝缘支撑杆22分别设置在绝缘拉杆1的两侧,所述绝缘拉杆1可相对第一绝缘支撑杆2、第二绝缘支撑杆2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所述绝缘拉杆1设置至少有1个动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3个动触头,所述3个动触头在绝缘拉杆1的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动触头3、第二动触头4、第三动触头5;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设置至少有1 个第一静触头组,所述第一静触头组包括2个静触头,所述2个静触头在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静触头6、第二静触头7;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杆22上设置至少有1个第二静触头组,所述第二静触头组包括3 个静触头,所述3个静触头在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三静触头8、第四静触头9、第五静触头10;
当绝缘拉杆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动触头可通过绝缘拉杆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与静触头相接触;
所述第一动触头3、第二动触头4、第三动触头5的宽度大于第一静触头6和第二静触头7之间的距离、第三静触头8和第四静触头9之间的距离、第四静触头9和第五静触头10之间的距离。
所述绝缘拉杆1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构12和位置开关13,所述绝缘拉杆1通过电动机构12在竖直方向上平移,并由位置开关13控制,位置开关 13反馈的信号可以使动触头精确的停在两个设计位置。
所述第一静触头6和第二静触头7上分别设有与外部接线的接线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18和绕组20,所述绕组20包括主绕组26和分接绕组21,分接绕组21上设置有多个分接头,所述有载分接开关18包括分接开关第1档19、分接开关最大档23和分接动触头25。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分接绕组21上设置有9个分接头,有载分接开关18设置有9个档位,最上端为分接开关第1档19,最下端9档为分接开关最大档2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18和绕组20,所述绕组20包括公共绕组27和分接绕组21,分接绕组21上设置有多个分接头,所述有载分接开关18包括分接开关第1档19、分接开关最大档23和分接动触头25。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分接绕组21上设置有9个分接头,有载分接开关18设置有9个档位,最上端为分接开关第1档19,最下端9档为分接开关最大档2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1提供的极性转换器与实施例2提供的有载分接开关相连接方式,包括正极性位置和负极性位置;
如图5所示为正极性位置时,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通,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第1档19,所述第四静触头9与主绕组2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三动触头5与第五静触头10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所述电流依次通过主绕组26、第四静触头9、第二动触头4、第一静触头6、分接开关第1档19、分接绕组21、分接动触头25、第二静触头7、第三动触头5、第五静触头10形成第一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如图6所示为负极性位置时,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一动触头3与第三静触头8相连通,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第1档19 相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8与第五静触头9短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第四静触头9与主绕组2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流依次通过主绕组26、第四静触头9、第二动触头4、第二静触头7、分接动触头25、分接绕组21、分接开关第1档19、第一静触头6、第一动触头3、第三静触头8、第五静触头10形成第二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本实施例中,第三静触头8与第五静触头9通过导电排11短接。
当图5、图6中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运行到与分接开关第 1档19接通时,分接绕组21没有电流通过,为0分接,第一静触头6、第二静触头7、第三静触头8、第四静触头9和第五静触头10均在同一电位下。极性转换需要在此状态下转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1提供的极性转化器与实施例3提供的有载分接开关的另一种连接方式。
如图7所示,所述正极性位置还可以为:
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一动触头3与第三静触头8相连通,第三静触头8 与第五静触头10短接,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 25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最大档23相连接,所述第四静触头9与公共绕组2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公共绕组27的另一端接中性点;所述电流依次通过第五静触头10、第三静触头8、第一动触头3、第一静触头6、分接动触头25、第二静触头7、第二动触头4、第四静触头9、公共绕组27 及绕组出头24形成第一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本实施例中,第三静触头8与第五静触头10通过导电排11短接。
如图8所示,所述正负极性位置还可以为:
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通,第四静触头9 与公共绕组2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公共绕组27的另一端接中性点;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三动触头5与第五静触头10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 的分接开关最大档23相连接;所述电流依次通过第五静触头10、第三动触头5、第二静触头7、分接动触头25、分接绕组21、分接开关第1档19、第一静触头6、第二动触头4、第四静触头9、公共绕组27及绕组出头24 形成第二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当图7、图8中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运行到与分接开关最大档23接通时,分接绕组21没有电流通过,为0分接,第一静触头6、第二静触头7、第三静触头8、第四静触头9和第五静触头10均在同一电位下。极性转换需要在此状态下转换。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三相的极性转换器,所述绝缘拉杆1设置有3个动触头组,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设置有3个第一静触头组,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杆22上设置有3个第二静触头组。

Claims (7)

1.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拉杆(1)、第一绝缘支撑杆(2)、第二绝缘支撑杆(22),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2)和第二绝缘支撑杆(22)分别设置在绝缘拉杆(1)的两侧,所述绝缘拉杆(1)可相对第一绝缘支撑杆(2)、第二绝缘支撑杆(22)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所述绝缘拉杆(1)设置至少有1个动触头组,所述动触头组包括3个动触头,所述3个动触头在绝缘拉杆(1)的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动触头(3)、第二动触头(4)、第三动触头(5);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设置至少有1个第一静触头组,所述第一静触头组包括2个静触头,所述2个静触头在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静触头(6)、第二静触头(7);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杆(22)上设置至少有1个第二静触头组,所述第二静触头组包括3个静触头,所述3个静触头在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三静触头(8)、第四静触头(9)、第五静触头(10);
当绝缘拉杆(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动触头可通过绝缘拉杆(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与静触头相接触;
所述第一动触头(3)、第二动触头(4)、第三动触头(5)的宽度大于第一静触头(6)和第二静触头(7)之间的距离、第三静触头(8)和第四静触头(9)之间的距离、第四静触头(9)和第五静触头(10)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18)和绕组(20),所述绕组(20)包括主绕组(26)和分接绕组(21),分接绕组(21)上设置有多个分接头,所述有载分接开关(18)包括分接开关第1档(19)、分接开关最大档(23)和分接动触头(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载分接开关(18)和绕组(20),所述绕组(20)包括公共绕组(27)和分接绕组(21),分接绕组(21)上设置有多个分接头,所述有载分接开关(18)包括分接开关第1档(19)、分接开关最大档(23)和分接动触头(2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极性转化器与有载分接开关相连接包括正极性位置和负极性位置;
正极性位置时,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通,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第1档(19)相连接,所述第四静触头(9)与主绕组(2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三动触头(5)与第五静触头(10)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电流依次通过主绕组(26)、第四静触头(9)、第二动触头(4)、第一静触头(6)、分接绕组(21)、第二静触头(7)、第三动触头(5)、第五静触头(10)形成第一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负极性位置时,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一动触头(3)与第三静触头(8)相连通,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第1档(19)相连接,所述第三静触头(8)与第五静触头短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第四静触头(9)与主绕组(26)的一端相连接;电流依次通过主绕组(26)、第四静触头(9)、第二动触头(4)、第二静触头(7)、分接绕组(21)、第一静触头(6)、第一动触头(3)、第三静触头(8)、第五静触头(10)形成第二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性位置还可以为:
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一动触头(3)与第三静触头(8)相连通,第三静触头(8)与第五静触头(10)短接,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最大档(23)相连接,所述第四静触头(9)与公共绕组(2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公共绕组(27)的另一端接中性点;电流依次通过第五静触头(10)、第三静触头(8)、第一动触头(3)、第一静触头(6)、分接绕组(21)、第二静触头(7)、第二动触头(4)、第四静触头(9)、公共绕组(27)及绕组出头(24)形成第一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所述负极性位置还可以为:
第一静触头(6)通过第二动触头(4)与第四静触头(9)相连通,第四静触头(9)与公共绕组(2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公共绕组(27)的另一端接中性点;所述第一静触头(6)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动触头(25)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通过第三动触头(5)与第五静触头(10)相连接,第二静触头(7)与有载分接开关(18)的分接开关最大档(23)相连接;电流依次通过第五静触头(10)、第三动触头(5)、第二静触头(7)、分接绕组(21)、第一静触头(6)、第二动触头(4)、第四静触头(9)、公共绕组(27)及绕组出头(24)形成第二位置时的电流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拉杆(1) 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机构(12)和位置开关(13),所述绝缘拉杆(1)通过电动机构(12)在竖直方向上平移,并由位置开关(13)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性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拉杆(1)设置有3个动触头组,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杆(2)上设置有3个第一静触头组,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杆(22)上设置有3个第二静触头组。
CN201720296998.3U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77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6998.3U CN206877857U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6998.3U CN206877857U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77857U true CN206877857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2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6998.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77857U (zh) 2017-03-24 2017-03-24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778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5425A (zh) * 2017-03-24 2017-07-07 西安森宝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选择器
CN109741979A (zh) * 2018-12-27 2019-05-10 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 变压器的开关装置及变压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5425A (zh) * 2017-03-24 2017-07-07 西安森宝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选择器
CN106935425B (zh) * 2017-03-24 2018-09-07 西安森宝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CN109741979A (zh) * 2018-12-27 2019-05-10 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 变压器的开关装置及变压器
CN109741979B (zh) * 2018-12-27 2024-05-03 西门子能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 变压器的开关装置及变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2727B (zh) 变压器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及有载调压变压器
CN206877857U (zh)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US9287036B2 (en) Supplementary transformer winding
CN207021165U (zh)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开关
CN101354954A (zh) 采用电抗式有载分接开关的高压线圈角接的有载调压变压器
CN209312580U (zh) 无载调压中间变压器
CN206849669U (zh) 一种干式有载分接开关电路
CN201508760U (zh) 高压d接的有载调压变压器
CN106935425B (zh)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器
CN103268814B (zh) 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分接开关
CN101477884B (zh) 一种正反调压无励磁分接开关
CN106935426B (zh) 一种与有载分接开关配套的极性转换开关
CN2932586Y (zh) 一种无励磁自耦变压器分接开关
CN103730239A (zh) 一种新型的三相一体自耦变压器开关引线布置方法
CN202796396U (zh) 有载调容调压分接开关
CN201562575U (zh) 一种用于高速客运专线的单相牵引变压器
CN104409203B (zh) 电网智能调节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5177585U (zh) 一种串并联绕组多组合变换的单相变压器
CN110706909B (zh) 一种新型调压方式的自耦变压器及其调压方法
CN201805356U (zh) 调压式整流变压器
CN111540592A (zh) 一种内置补偿变压器的500kV单相自耦有载调压变压器
CN102403910A (zh) 一种调压式整流变压器
CN215911906U (zh) 一种10kV线路调压器
CN214956377U (zh) 高、中压侧有载调压的高阻抗变压器
CN102543400A (zh) 一种牵引变压器低压调压线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