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7932U -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7932U
CN206867932U CN201720589521.4U CN201720589521U CN206867932U CN 206867932 U CN206867932 U CN 206867932U CN 201720589521 U CN201720589521 U CN 201720589521U CN 206867932 U CN206867932 U CN 206867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praying
minimum discharge
demister
spray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895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武
刘秀明
焦社宁
李遂甫
李东钦
胡庆伟
李克
李文波
冯超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Sanmenxi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Sanmenxi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Sanmenxi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Sanmenxia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895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7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7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79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出烟管道的下端,出烟管道的上端通过集气罩与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连接,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位于喷淋层上方,所述的喷淋层设置与吸收塔上方;所述的吸收塔连接喷淋层处底部的上端部通过氧化风输送管与位于氧化风机房内的吸收塔氧化风机组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再平衡均流器、筛板式托盘相与凝并式除雾器的单塔脱硫、除尘协同处理技术在三门峡公司首次应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此种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具有投资低、工期适当、无新增施工占地、技术可靠等特点。且可有效保障改造后的超低排放效果;占地面积小、无新增占地需求、较湿式除尘器方案节约水资源、增加电耗低。

Description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机组用环保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超低排放,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使燃煤机组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达到天然气燃气机组的排放标准。即烟尘5mg/Nm3,二氧化硫35mg/Nm3,氮氧化物50mg/Nm3。
在燃煤机组使用过程中,通常是单纯的的气体收集和烟尘的收集,无法实现二者的同时协同收集;国家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要求不断升级。如何选择一种改造便捷、技术可行、运行稳定、投资少的脱硫、除尘协同处理装置改造方式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口烟道喷雾、气液再平衡均流器、筛板式托盘相与凝并式除雾器的单塔脱硫、除尘协同处理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出烟管道1的下端,出烟管道的上端通过集气罩2与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连接,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位于喷淋层上方,所述的喷淋层设置与吸收塔12上方;所述的吸收塔连接喷淋层处底部的上端部通过氧化风输送管10与位于氧化风机房内的吸收塔氧化风机组11连接;
所述的出烟管道1内设置有烟气过滤板13;
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包括位于最上端的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3,和位于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3下方的管式除雾器4;
所述的喷淋层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喷淋层5、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8;
所述的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3之间设置有聚流杯7和筛板式托盘6;
所述的第三喷淋层3下方设置有喷嘴;
所述的第三喷淋层3与入烟道口设置有气液再平衡均流器9。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再平衡均流器、筛板式托盘相与凝并式除雾器的单塔脱硫、除尘协同处理技术在三门峡公司首次应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此种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具有投资低、工期适当、无新增施工占地、技术可靠等特点。且可有效保障改造后的超低排放效果;占地面积小、无新增占地需求、较湿式除尘器方案节约水资源、增加电耗低。
新增系统阻力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出烟管道1、集气罩2、第三喷淋层3、管式除雾器4、第一喷淋层5、
筛板式托盘6、聚流杯7、第三喷淋层8、气液再平衡均流器9、过氧化风输送管10、吸收塔氧化风机组11、吸收塔12、烟气过滤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出烟管道1的下端,出烟管道的上端通过集气罩2与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连接,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位于喷淋层上方,所述的喷淋层设置与吸收塔12上方;所述的吸收塔连接喷淋层处底部的上端部通过氧化风输送管10与位于氧化风机房内的吸收塔氧化风机组11连接;
所述的出烟管道1内设置有烟气过滤板13;
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包括位于最上端的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3,和位于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3下方的管式除雾器4;
所述的喷淋层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喷淋层5、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8;
所述的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3之间设置有聚流杯7和筛板式托盘6;
所述的第三喷淋层3下方设置有喷嘴;
所述的第三喷淋层3与入烟道口设置有气液再平衡均流器9。
实施例
1 脱硫系统概况
某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脱硫工程由中环(中国)工程有限公司(原江苏苏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于2006年10月开始投运。脱硫装置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一炉一塔配置,脱硫效率不小于95%。原设计燃煤含硫量为1.2%(FGD入口SO2浓度2916mg/m3),但随着煤炭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实际燃用的煤质条件与设计煤种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据最新版的《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及可预见的以后国家将实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2014年由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对脱硫系统进行增容改造。改造按燃用设计脱硫煤种FGD入口5910 mg/Nm3时,出口SO2浓度小于150mg/Nm3,脱硫效率≥97.5%设计。
2改造目标及方案
本工程3、4号机组烟气超低排放脱硫、除尘及相关系统改造工程项目,工程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原有脱硫装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一炉一塔布置,为达到SO2<35mg/Nm3(标态,干基,6%O2),固体颗粒物<5mg/Nm3(标态,干基,6%O2)的排放环保标准,拟对原脱硫装置进行脱硫、除尘及相关系统改造。改造后满足:在改造设计煤种、锅炉BMCR工况、处理100%烟气量条件下,脱硫装置入口SO2浓度为3643mg/Nm3,烟尘浓度为30mg/Nm3时,脱硫装置出口SO2浓度按小于28mg/Nm3,脱硫效率不小于99.2%,固态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4.5mg/Nm3。
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
通过对超低排放项已实施和正在改造电厂的考察,结合电厂现有运行情况等自身特点;兼顾系统整体优化、节省投资与运行成本等因素,确定如下超低排放改造主要方案:
l 入口烟道增设喷雾装置。
l 在入口烟道至第一层喷淋层之间增加气液再平衡均流器;
l 将第二层喷淋层上移0.6m,再在其下方增设一筛板式托盘;
l 更换下三层喷淋层主管、支管、喷嘴。提高喷淋层覆盖率达300%。
l 在入口烟道至第一层喷淋层之间增加的气液再平衡均流器,在提高烟气在吸收塔均匀性和起到初步脱硫效果的同时,实现吸收塔内第一次协同除尘作用;
l 将第二层喷淋层上移0.6m,再在其下方增设一托盘;
l 拆除原有两层屋脊式除雾器,新增一套凝并式除雾器,原有管式除雾器利旧。
3针对本工程的方案论证
3.1关于入口烟道加装喷雾的研究
在入口烟道增设喷雾系统。其作用可降低入口烟气温度。提升二氧化硫吸收效率。
(1)、降低烟气温度,减少烟气量。
(2)、提升二氧化硫吸收效率。
(3)、使烟气中的烟尘进行初步凝并。将细微灰尘颗粒凝聚成大颗粒,便于后续的气液平衡再均流器、托盘、喷淋层、除雾器等对颗粒的脱除。
3.2关于脱硫系统增设气液再平衡均流器的研究
在入口烟道至第一层喷淋层之间增加气液再平衡均流器,其结构为由许多模块拼装而成。气液再平衡均流器;
液气再平衡均流装置
每个模块由两层错列布置的管栅和固定他们的外框架组成。保证烟气在进入吸收塔后可以均布,且浆液喷淋下来后,可以在均流装置上形成一层液膜,进而提高气液传质系数,同时增加烟气与浆液接触的时间,确保浆液中SO2和烟气中的SO2达到平衡。
当气体从下方向上流动时,经过圆管时会产生文丘里效应,即烟气流经圆管时,会再圆管的背面上方端口产生气压低的区域,从而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进而使得烟气的含尘颗粒物在圆管的背面产生沉降,沉降下来的颗粒物被下方流下来的液相带走。另气流通过圆管后,在其背后会产生涡流,使得颗粒物之间产生碰撞,进而使得颗粒增大,有利于提高后续部件的除尘效果。
气液再平衡均流器相对于筛板来说,气液再平衡均流器开孔的大,b=1580mm,a=73mm,当量直径为de=4ba/2(b+a)=139.55mm,与筛板相比,相同的开孔率下,气液再平衡均流器上方只会形成一层薄薄的液膜,液膜的厚度约为8mm,阻力小,气液再平衡均流器为150Pa。
此处增设气液再平衡均流器考虑到气液平衡平衡再均流器的通流面积较托盘更大,且双层交错的管栅结构具有更小的阻力。可有效的减缓热烟气在此处的结垢情况。据此有效达到烟尘中二氧化硫及烟尘的初级处理。
3.2关于脱硫系统增设筛板式托盘的研究
将第二层喷淋层提高0.6m,在其下方增设一筛板式托盘。开孔率为45%,气液两相同时通过筛孔进行传质,主要机理是将液相作为捕尘体,在惯性、截留、扩散等作用下将粉尘捕集,其中以惯性作用为主。为了提高捕尘效率,特别是惯性捕尘效率,需要提高水滴与气流的相对速度,同时要减小水滴的大小。就惯性碰撞机制来看,因为惯性碰撞效率和尘粒与液滴的相对速度成正比,和液滴直径成反比。
另外,气液通过筛孔时,当气流流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与水层高度有关)可以在筛板上形成泡沫层。在泡沫层中的气泡不断地断裂、合并,又重新生成。气流在通过这层泡沫后,粉尘被捕集,气体得到净化。
本工程将筛板式托盘设置在次底层喷淋下部,主要考虑上方喷淋梁对在筛板上形成的持液层厚度,以及对系统整体阻力的影响。
3.3关于脱硫系统增设凝并式高效除雾器的研究
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其结构是在高效除尘除雾器的第一级除雾器后加装喷雾装置,喷出大量粒径80~150μm低温水雾,低温水雾产生的大量小粒子水滴与经过第一层除雾器以后的细小液滴及尘粒发生碰撞凝并,变成大粒径的液滴,大液滴再通过第二、三层效屋脊式除雾器时除去,从而达到高效除尘除雾的效果。
3.4关于脱硫系统流场对系统稳定运行的研究
流场对脱硫系统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1)、浆液喷淋系统烟气旁流的影响;
靠近吸收塔塔壁,为避免喷淋对塔壁冲刷。该处的喷淋与塔壁间形成一定盲区。烟气会形成“趋壁效应”。导致烟气旁流。进而影响二氧化硫及烟尘的脱除。
本工程通过增设均流器、筛板式托盘。对烟气形成一定整流作用。并在上三层喷流下部设置有烟气分布环板。在烟气可能旁流位置“回拢”烟气。消除烟气的“趋壁效应”。
(2)、吸收塔出口烟道形式对除雾器区域流场的影响‘’
本次改造工程为保证除雾器的效果对吸收塔进行抬高7米,第一层屋脊式除雾器底部距离最顶层喷淋中心线的距离为3.4米,每层除雾器之间的距离为2米,最顶层屋脊式除雾器顶部距离吸收塔净烟道的底部为1.8米,最顶层屋脊式除雾器顶部距离吸收塔净烟道的距离足够大,此设计最大限度避开因烟道侧出而影响烟道流场分布不均匀的区域。
本工程原有净烟道为圆锥体侧出,气体从烟道出口侧和远离烟道出口侧进入净烟道的阻力存在一定偏差,在远离烟道出口侧产生大面积的高压区域,使得远离烟道出口侧流速下降,靠近烟道出口侧的流速快,将影响除雾器内部流速,进而影响到除雾器的除尘效果。针对此种情况,三门峡公司采用CFD模拟进行了印证。下列相关图为三门峡电厂吸收塔烟气流场CFD模拟图。从图中可得出结论:烟道侧顶出,会造成除雾器出口截面部分烟道压力分布不均,流速存在明显偏差。本工程设计除雾器,设计表面烟气速度4.3m/s,重新夹带临界速度5.9m/s。因此吸收塔顶部烟道侧出势必会对除雾器工作的流场,和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再平衡均流器、筛板式托盘相与凝并式除雾器的单塔脱硫、除尘协同处理技术在三门峡公司首次应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此种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具有投资低、工期适当、无新增施工占地、技术可靠等特点。且可有效保障改造后的超低排放效果;占地面积小、无新增占地需求、较湿式除尘器方案节约水资源、增加电耗低。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出烟管道的下端,出烟管道的上端通过集气罩与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连接,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位于喷淋层上方,所述的喷淋层设置与吸收塔上方;所述的吸收塔连接喷淋层处底部的上端部通过氧化风输送管与位于氧化风机房内的吸收塔氧化风机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烟管道内设置有烟气过滤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合式除尘除雾器层包括位于最上端的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和位于凝并式高效除尘除雾器下方的管式除雾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层自上向下依次为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喷淋层和第三喷淋层之间设置有聚流杯7和筛板式托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喷淋层下方设置有喷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喷淋层与入烟道口设置有气液再平衡均流器。
CN201720589521.4U 2017-05-25 2017-05-25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67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9521.4U CN206867932U (zh) 2017-05-25 2017-05-25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9521.4U CN206867932U (zh) 2017-05-25 2017-05-25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7932U true CN206867932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3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8952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67932U (zh) 2017-05-25 2017-05-25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79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9985A (zh) * 2017-05-25 2017-08-08 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9985A (zh) * 2017-05-25 2017-08-08 大唐三门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9533U (zh) 一种分级反应复合脱硫塔
CN105854561A (zh)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协同治理的装置及工艺
CN105668832B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974185A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脱除多种污染物的烟气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06508716U (zh) 一种脱硫塔雾化凝并除尘除雾系统
CN207342479U (zh) 二氧化硫超净处理装置
CN205517261U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5597513A (zh) 燃煤锅炉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204816213U (zh) 高效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CN203030173U (zh) 煤中氯元素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联合脱除的装置
CN105233657A (zh) 一种烟气脱硫除尘深度处理工艺及设备
CN203853014U (zh) 喷雾喷淋脱硫塔
CN205796943U (zh) 臭氧氧化双塔氨法脱硫脱硝系统
CN206867932U (zh)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CN205127730U (zh) 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
CN206660856U (zh) 一种高效低耗的二级循环酸雾吸收塔
CN208694575U (zh) 一种双塔三循环多级脱硫除尘装置
CN104740993B (zh) 三级式分区协同除尘脱硫系统
CN107019985A (zh) 超低排放用喷雾凝并降尘装置
CN105879588A (zh) 双循环变径脱硫吸收系统及方法
CN204134462U (zh) 一种氨法深度氧化脱硫塔
CN206881495U (zh) 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汞的装置
CN206492392U (zh) 一种脱硫及超净除尘工艺系统
CN206463720U (zh) 一种高效除硫除尘烟气净化塔
CN205598941U (zh) 一种氨法烟气脱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