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8309U -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8309U
CN206828309U CN201720433926.9U CN201720433926U CN206828309U CN 206828309 U CN206828309 U CN 206828309U CN 201720433926 U CN201720433926 U CN 201720433926U CN 206828309 U CN206828309 U CN 206828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pipeline
rubbish
opposite side
biochemistry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39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仲欣
蔡锦源
莫晓宁
梁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ushan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4339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8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8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83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沉淀池、pH值调节池、生化池、厌氧池、水解池、好氧池、多层介质过滤池、污泥浓缩池、检测池、处理水排放池。本实用新型利用合理的前处理,去除杂质,提高渗透液可生化性,合理利用了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去除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可发挥各方法的互补的优势,处理效果好,能达标排放,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透液( 以下简称为“渗透液”) 中含有非常多的污染物质,且浓度很高,而且这些污染物组成和浓度与填埋场的环境条件、填埋年限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水质水量变化大且成分复杂,生物可降解性差,成为环境的巨大威胁,渗滤液不经处理完全排入江河湖泊,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会使水生生物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设备,对有机物、氮、磷及重金属的过滤、分解效率不高,过滤的水质不稳定,难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排放标准。专利号为ZL201220110944.0的中国专利于2012年11月21日公开了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装置,能将MBR和DTRO两种处理方式组合起来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可实现垃圾渗透液的就地处理、提高对氨氮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处理的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但是这种装置成本太高,因此需要对各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效能,使废水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渗透液处理装置存在缺陷或处理垃圾渗透废水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合理的前处理,去除杂质,提高渗透液可生化性,合理利用了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去除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可发挥各方法的互补的优势,处理效果好,能达标排放,成本低。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沉淀池、pH值调节池、生化池、厌氧池、水解池、好氧池、多层介质过滤池、污泥浓缩池、检测池、处理水排放池,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相连;所述pH值调节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相连;所述生化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相连;所述厌氧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相连;所述水解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相连;所述好氧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相连;所述检测池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03-0.2cm。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2-30℃。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池设有生化池进气管、曝气管、观察口,所述生化池进气管设在所述生化池上,所述曝气管设在所述生化池底部,所述观察口设在所述生化池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水解池包括水下搅拌器和悬浮球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和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水排放池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效果:
(1)利用合理的前处理,去除杂质,提高渗透液可生化性,合理利用了物理化学法和生化法,去除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可发挥各方法的互补的优势,处理效果好,能达标排放,成本低;
(2)各装置的排放液都能回流再处理,减少处理过程中再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1为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2为沉淀池,3为pH值调节池,4为生化池,41为生化池进气管,42为曝气管,43为观察口,5为厌氧池,6为水解池,7为好氧池,8为多层介质过滤池,9为污泥浓缩池,10为检测池,11为处理水排放池,111为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如图1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沉淀池2、pH值调节池3、生化池4、厌氧池5、水解池6、好氧池7、多层介质过滤池8、污泥浓缩池9、检测池10、处理水排放池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03cm;所述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3相连;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6℃;所述pH值调节池3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4相连;所述生化池4设有生化池进气管41、曝气管42、观察口43,所述生化池进气管41设在所述生化池4上,所述曝气管42设在所述生化池4底部,所述观察口43设在所述生化池4顶部;所述生化池4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所述厌氧池5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6相连,所述水解池6,用于发生水解反应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所述水解池6包括水下搅拌器,用于均匀控制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悬浮球填料,用于为水解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水解池6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7相连,所述好氧池7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用于提高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7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9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9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10相连;所述检测池10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相连;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111。
实施例2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沉淀池2、pH值调节池3、生化池4、厌氧池5、水解池6、好氧池7、多层介质过滤池8、污泥浓缩池9、检测池10、处理水排放池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2cm;所述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3相连;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2℃;所述pH值调节池3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4相连;所述生化池4设有生化池进气管41、曝气管42、观察口43,所述生化池进气管41设在所述生化池4上,所述曝气管42设在所述生化池4底部,所述观察口43设在所述生化池4顶部;所述生化池4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所述厌氧池5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6相连;所述水解池6,用于发生水解反应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所述水解池6包括水下搅拌器,用于均匀控制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悬浮球填料,用于为水解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水解池6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7相连,所述好氧池7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用于提高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7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9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9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10相连;所述检测池10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相连;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111。
实施例3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沉淀池2、pH值调节池3、生化池4、厌氧池5、水解池6、好氧池7、多层介质过滤池8、污泥浓缩池9、检测池10、处理水排放池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06cm;所述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3相连;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30℃;所述pH值调节池3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4相连;所述生化池4设有生化池进气管41、曝气管42、观察口43,所述生化池进气管41设在所述生化池4上,所述曝气管42设在所述生化池4底部,所述观察口43设在所述生化池4顶部;所述生化池4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所述厌氧池5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6相连;所述水解池6,用于发生水解反应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所述水解池6包括水下搅拌器,用于均匀控制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悬浮球填料,用于为水解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水解池6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7相连,所述好氧池7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用于提高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7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9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9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10相连;所述检测池10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相连;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111。
实施例4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沉淀池2、pH值调节池3、生化池4、厌氧池5、水解池6、好氧池7、多层介质过滤池8、污泥浓缩池9、检测池10、处理水排放池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08cm;所述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3相连;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4℃;所述pH值调节池3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4相连;所述生化池4设有生化池进气管41、曝气管42、观察口43,所述生化池进气管41设在所述生化池4上,所述曝气管42设在所述生化池4底部,所述观察口43设在所述生化池4顶部;所述生化池4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所述厌氧池5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6相连;所述水解池6,用于发生水解反应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所述水解池6包括水下搅拌器,用于均匀控制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悬浮球填料,用于为水解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水解池6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7相连,所述好氧池7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用于提高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7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9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9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10相连;所述检测池10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相连;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111。
实施例5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沉淀池2、pH值调节池3、生化池4、厌氧池5、水解池6、好氧池7、多层介质过滤池8、污泥浓缩池9、检测池10、处理水排放池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15cm;所述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3相连;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8℃;所述pH值调节池3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4相连;所述生化池4设有生化池进气管41、曝气管42、观察口43,所述生化池进气管41设在所述生化池4上,所述曝气管42设在所述生化池4底部,所述观察口43设在所述生化池4顶部;所述生化池4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所述厌氧池5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6相连;所述水解池6,用于发生水解反应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将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所述水解池6包括水下搅拌器,用于均匀控制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悬浮球填料,用于为水解微生物提供生长载体;所述水解池6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7相连,所述好氧池7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用于提高溶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包括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所述好氧池7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9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9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10相连;所述检测池10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相连;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11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沉淀池(2)、pH值调节池(3)、生化池(4)、厌氧池(5)、水解池(6)、好氧池(7)、多层介质过滤池(8)、污泥浓缩池(9)、检测池(10)、处理水排放池(11),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2)相连;所述沉淀池(2)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pH值调节池(3)相连;所述pH值调节池(3)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生化池(4)相连;所述生化池(4)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池(5)相连;所述厌氧池(5)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水解池(6)相连;所述水解池(6)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好氧池(7)相连;所述好氧池(7)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相连;所述多层介质过滤池(8)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泥浓缩池(9)相连;所述污泥浓缩池(9)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检测池(10)相连;所述检测池(10)另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上设有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进水管(1-1),所述垃圾渗透废水收集池(1)内设有栅网,所述栅网的栅格间隙大小为0.03-0.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分离滤板,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温度装置,所述温度装置维持温度在22-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4)设有生化池进气管(41)、曝气管(42)、观察口(43),所述生化池进气管(41)设在所述生化池(4)上,所述曝气管(42)设在所述生化池(4)底部,所述观察口(43)设在所述生化池(4)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池(6)包括水下搅拌器和悬浮球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7)包括置于池底部的防堵曝气头管网和置于池内的布水管网及生物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排放池(11)上设有处理水排放池出水管(111)。
CN201720433926.9U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28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3926.9U CN20682830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3926.9U CN20682830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8309U true CN206828309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6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392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28309U (zh) 2017-04-24 2017-04-24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8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0994B (zh) 一种钻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工艺
CN204550325U (zh) 炼油厂污水处理系统
CN107963786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CN206767760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浓水处理装置
CN103601337A (zh) 一种去除餐饮废水中洗涤剂的装置
CN107601781A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US20150122709A1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CN102603115A (zh) 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7193070U (zh) 一种高效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CN105174600A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CN202297284U (zh) 一种净水处理自动控制装置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209081580U (zh) 一种城市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系统
CN108017222A (zh)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1492224A (zh) 一种智能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6828309U (zh) 一种垃圾渗透废水处理系统
CN104163542B (zh) 生活污水滤料装置
CN204198549U (zh) 箱体式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装置
Bhavsar et al. Potential of Phytoremediation for dairy wastewater treatment
CN208814844U (zh) 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207210188U (zh) 一种垃圾渗透液处理系统
CN208087407U (zh) 一种含溴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05776684A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方法
CN20781136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646710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