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9642U -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9642U
CN206819642U CN201621451159.6U CN201621451159U CN206819642U CN 206819642 U CN206819642 U CN 206819642U CN 201621451159 U CN201621451159 U CN 201621451159U CN 206819642 U CN206819642 U CN 206819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ering
model
teaching
original ratio
architec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11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
潘浩浩
李磊
沈炜
梁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gou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e Million Peopl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e Million Peopl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e Million People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511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9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9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9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设置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和屋面层,地下一层具有用于展示的基坑支护工程和基础工程,地上一层和地上二层两者之一具有用于展示的墙体工程、门窗幕墙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另一者具有用于展示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和楼电梯工程,屋面层具有用于展示的屋面工程和预应力技术工程,该教学模型的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钢结构和木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集成装配式结构使建筑模型易于升级,大部分构件能够拆卸更换,便于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适用于实训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历来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现有建筑教学模型存在:尺度小、展示内容有限、无法升级等问题。而随着建筑工业化、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类专业教学迫切需要一种原比例、全过程系统展示、易升级的建筑教学模型。
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ZL201220381498.7,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1月23日,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新型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新型实体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包括基坑支护工程模型、承重筏板基础、基础工程模型、主体工程模型,基坑支护工程模型设于承重筏板基础四周,在承重筏板基础上依次设有基础工程模型和主体工程模型。该申请案通过将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四种常用结构按基础工程、基坑支护、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实训操作区等内容有机的安排在模型内,建筑类院校教学时用到的建筑节点全部涵盖其中;通过模型可进行参观观摩、质量检测,也可进行砖墙砌筑、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测量放线等工种操作,建筑类专业以此开展项目化教学,加强了教学效果,为学生迅速适应建筑各类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该申请案的教学模型无法装配升级,因此无法满足建筑工业化、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展示的内容也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建筑教学模型存在难以升级、展示内容有限等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集成装配式结构使建筑模型易于升级,大部分构件能够拆卸更换,便于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适用于实训操作,具有展示、示范、教学、实训、培训和科研等多种用途。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包括依次设置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和屋面层,所述的地下一层具有用于展示的基坑支护工程和基础工程,所述的地上一层和地上二层两者之一具有用于展示的墙体工程、门窗幕墙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另一者具有用于展示的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和楼电梯工程,所述的屋面层具有用于展示的屋面工程和预应力技术工程,该教学模型的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钢结构和木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上一层和地上二层两者之一还设有用于展示的混凝土框架模型,所述的混凝土框架模型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更进一步地,该教学模型内的管线采用明装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和屋面层内还设置有实践操作区域。
更进一步地,该教学模型还预设有用于实时对教学模型进行监控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和沉降观测点。
更进一步地,该教学模型内还设有图像、视频和音频辅助展示设备。
更进一步地,该教学模型的平面尺寸为20m×10m,所述的地下一层为标高-1.5m的半地下室,所述的地上一层和地上二层的层高为3m。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钢结构和木结构,利用集成装配式结构使建筑模型易于升级,大部分构件能够拆卸更换,便于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适用于实训操作,具有展示、示范、教学、实训、培训和科研等多种用途;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地上一层和地上二层两者之一还设有用于展示的混凝土框架模型,混凝土框架模型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便于集中展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便于教学演示,加强教学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管线采用明装结构,便于展示管线的布置,以便于观察和学习;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上二层和屋面层内还设置有实践操作区域,可供现场操作实践,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还预设有用于实时对教学模型进行监控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和沉降观测点,便于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工作状态,同时能够为教学和科研积累宝贵的数据;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内还设有图像、视频和音频辅助展示设备,可实现建筑知识全面覆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的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地下一层的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地上一层的模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地上二层的模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屋面层的模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框架模型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地下一层;1-1、基坑支护工程;1-2、基础工程;2、地上一层;2-1、墙体工程;2-2、门窗幕墙工程;2-3、装饰装修工程;3、地上二层;3-1、主体结构工程;3-2、施工辅助工程;3-3、楼电梯工程;4、屋面层;4-1、屋面工程;4-2、预应力技术工程;5、混凝土框架模型;5-1、预制钢筋混凝土柱;5-2、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5-3、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设计、制作和安装全过程均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该教学模型的平面尺寸为20m×10m,共3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地下一层1、地上一层2、地上二层3和屋面层4,其中,地下一层1为标高-1.5m的半地下室,地上一层2和地上二层3的层高为3m。制作时,在场地内开挖1.5m深基坑,基坑四周放坡,用土钉墙做放坡支护,基础底面铺设垫层,浇注整体筏板作为模型的基础,然后依次设置地下一层1、地上一层2、地上二层3和屋面层4。地下一层1具有用于展示的基坑支护工程1-1和基础工程1-2,基坑支护工程1-1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建造工程,基础工程1-2是指采用工程措施,改变或改善基础的天然条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地上一层2和地上二层3两者之一具有用于展示的墙体工程2-1、门窗幕墙工程2-2和装饰装修工程2-3,另一者具有用于展示的主体结构工程3-1、施工辅助工程3-2和楼电梯工程3-3,墙体工程2-1是指建筑物的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的工程,门窗幕墙工程2-2是指建筑的门窗及幕墙的设计施工工程,主体结构工程3-1是指在基于地基基础之上,接受、承担和传递建设工程所有上部载荷,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系统体系,施工辅助工程3-2是指脚手架、悬挑脚手架等辅助施工的工程;屋面层4具有用于展示的屋面工程4-1和预应力技术工程4-2,屋面工程4-1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及避雷措施等。通过该教学模型能够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基坑支护工程1-1、基础工程1-2、墙体工程2-1、门窗幕墙工程2-2、装饰装修工程2-3、主体结构工程3-1、施工辅助工程3-2、楼电梯工程3-3、屋面工程4-1以及预应力技术工程4-2等,便于近距离参观学习和科研,实现原比例实体展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教学模型的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钢结构和木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有主体结构构件均先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到现场进行安装,且可拆卸更换的构件达到70%以上,便于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升级,教学模型内的管线全部采用明装结构,便于展示管线的布置,以便于观察和学习。
另外,本实施例中,地上一层2和地上二层3两者之一还设有用于展示的混凝土框架模型5,即混凝土框架模型5可设于地上一层2内,也可设于地上二层3内,该混凝土框架模型5的平面尺寸为2.4m×4.4m,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如图7所示,混凝土框架模型5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5-1、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5-1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5-2和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5-2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5-3,便于集中展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便于教学演示,更加方便、形象和系统地进行展示,加强了教学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地下一层1、地上一层2、地上二层3和屋面层4内还设置有实践操作区域,可供现场操作实践,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并且,该教学模型还预设有用于实时对教学模型进行监控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和沉降观测点,便于直观地了解建筑的工作状态,同时能够为教学和科研积累宝贵的数据。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教学,该教学模型内还设有图像、视频和音频辅助展示设备,可实现建筑知识的全面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利用集成装配式结构使建筑模型易于升级,大部分构件能够拆卸更换,便于根据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展示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适用于实训操作,具有展示、示范、教学、实训、培训和科研等多种用途,集成了装配式建筑、BIM、绿色建筑等多种先进技术。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包括依次设置的地下一层(1)、地上一层(2)、地上二层(3)和屋面层(4),所述的地下一层(1)具有用于展示的基坑支护工程(1-1)和基础工程(1-2),所述的地上一层(2)和地上二层(3)两者之一具有用于展示的墙体工程(2-1)、门窗幕墙工程(2-2)和装饰装修工程(2-3),另一者具有用于展示的主体结构工程(3-1)、施工辅助工程(3-2)和楼电梯工程(3-3),所述的屋面层(4)具有用于展示的屋面工程(4-1)和预应力技术工程(4-2),其特征在于:该教学模型的主体结构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钢结构和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上一层(2)和地上二层(3)两者之一还设有用于展示的混凝土框架模型(5),所述的混凝土框架模型(5)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柱(5-1)、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柱(5-1)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5-2)和设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5-2)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教学模型内的管线采用明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一层(1)、地上一层(2)、地上二层(3)和屋面层(4)内还设置有实践操作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教学模型还预设有用于实时对教学模型进行监控的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和沉降观测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教学模型内还设有图像、视频和音频辅助展示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该教学模型的平面尺寸为20m×10m,所述的地下一层(1)为标高-1.5m的半地下室,所述的地上一层(2)和地上二层(3)的层高为3m。
CN201621451159.6U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Active CN206819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1159.6U CN206819642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1159.6U CN206819642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9642U true CN206819642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0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1159.6U Active CN206819642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96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5617A (zh) * 2018-04-17 2018-07-27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剪力墙与筏型基础施工教学设施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5617A (zh) * 2018-04-17 2018-07-27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 剪力墙与筏型基础施工教学设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5250B2 (en)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of a compression structure with corner blocks, key blocks, and corner block supports
Emmitt Barry's advance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CN206134107U (zh) 综合实体比例教学模型
Strigin et al. Foundation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N103306497A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结构抗震加固施工工法
CN108589959A (zh) 一种建筑非承重墙现浇方法
CN206819642U (zh) 一种装配式原比例建筑教学模型
Zayed et al. A case productivity model for automatic climbing system
Kagan Management,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of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JP3641227B2 (ja) 地下構造躯体の施工法
Nushi et al. The use of specific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buildings; case study Jashar Pasha Mosque in Prishtina
Bull ICE manual of structural design: buildings
Fregonese et al. The 2012 earthquake: an abacus of surveys and interventions in Mantua churches
GODWIN A TECHNICAL REPORT ON STUDENT INDUSTRIAL WORK EXPERIENCE SCHEME (SIWES)
CN208748818U (zh) 建筑物
Parajuli et 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old brick masonry buildings
Mosoarca et al. Structural Balance of Historical Aggregates
Tetushkin Model based design of ground based structures in the case of hospital building
Marcus et al. Kasbah Taourirt: Conserving earthen heritage in Morocco
ALLGURIN et al. Rammed earth school in a Gambian context A study of how rammed earth can be used as load-bearing material when constructing a school in The Gambia
Babu et al. The Study on Estim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Residential G+ 3 Building
Martínez et al. Diagnosis and structural intervention of an old estate hull in the Tarímbaro County, Michoacán
Panfilova The construction stages of the six-storey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aint-Petersburg
Orlenko PROBLEMS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HISTORICAL ANDARCHITECTURAL HERITAGE
Wang et al. Raffles City Chengdu, China: achieving a sunlight-influenced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9

Address after: Room 304, Building 653, 2103 Pingli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Co-patentee after: XIE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EYIMIN STRUCTURAL DESIGN OFF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22 No. 85 Hehai Middle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8-1-6

Patentee before: XIE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30

Address after: 200090 2nd floor, building 2, 2588 Changy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centralized registration place)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iGou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4, Building 653, 2103 Pingli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EYIMIN STRUCTURAL DESIGN OFFICE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E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