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5555U -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5555U
CN206815555U CN201720584058.4U CN201720584058U CN206815555U CN 206815555 U CN206815555 U CN 206815555U CN 201720584058 U CN201720584058 U CN 201720584058U CN 206815555 U CN206815555 U CN 206815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eb
rectangular
connecting plate
wal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840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凤芳
方俊忠
陈照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tar Integrated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tar Integrated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tar Integrated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tar Integrated Build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840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5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5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55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涉及建筑装备技术领域。墙体单元包括单元主体、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单元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分别设置于单元主体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矩形凸部以及矩形凹部围设成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空间,并且,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矩形凸部能够插入相邻的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体单元在连接时定位不准确,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墙体单元上设置矩形凸部与矩形凹部,使得在布置墙体时,只需将预制好的墙体单元依次插接安装,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快捷,保证了安装精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按主体结构的材料进行分类,常用的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大量的人工,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而且施工中木材应用较多,废水、扬尘等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但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提供较好的抗侧刚度性能的同时,建筑布局灵活,在住宅结构中,剪力墙较薄,与建筑分割墙体可以有益结合,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
在建筑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预制建筑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频繁,预制建筑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工,而且施工周期短,工程强度高,而钢结构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预制建筑业的繁荣,钢结构是一种产业化的建筑体系,满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筑工业化标准要求,钢结构现场装配化施工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工,且施工废料少,节能环保。
但是,由于预制建筑的外墙体板面过大、体重过重,建筑企业原有的施工吊装设备无法使用,整板式预制建筑物墙体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布置墙体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多采用多根钢管束的组合结构实现墙体的安装,由于钢管束采用方矩形柱,多根钢管束之间通过焊接连接,使得钢管束在连接时定位不准确,难以保证安装精度,且钢管束之间全部采用焊接连接,增大了施工难度及工人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体单元在连接时定位不准确,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单元包括单元主体、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
所述单元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矩形凸部和所述矩形凹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单元主体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二腹板、所述矩形凸部以及所述矩形凹部围设成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空间,并且,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所述矩形凸部能够插入相邻的所述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凸部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腹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腹板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所述单元主体的端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
所述矩形凹部的形状与所述矩形凸部的形状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组件,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墙体单元依次插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墙体的组装方向设置于两端的连接单元;
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与所述矩形凸部相配合插接的第一连接单元以及与所述矩形凹部相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远离所述墙体单元的一端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垂直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系统,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墙体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组件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组件的接触面上方的上连接件和接触面下方的下连接件;
所述上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定位杆,所述下连接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杆的形状相配合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沿所述墙体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远离所述墙体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火保温的隔热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单元包括单元主体、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单元主体包括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第一腹板与第二腹板相对平行设置,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分别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相连,并且,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分别设置于单元主体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使得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矩形凸部和矩形凹部围设成了用于填充混凝土的容纳空间,以便于墙体单元能够提前预制,并在容纳空间内浇注混凝土,相比于传统的支模浇注混凝土结构,缩短了施工周期,由于采用墙体单元,不需要支模,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由于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矩形凸部能够插入相邻的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矩形凸部的形状和矩形凹部的形状应相配合,以实现墙体的组装,矩形凸部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相连,并向远离墙体单元的方向凸出设置,矩形凹部与矩形凸部相对设置于墙体单元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也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相连,并向靠近墙体单元的方向凹入设置,使矩形凸部与矩形凹部均位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从而实现了在组装墙体时,多个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与矩形凹部相配合依次插接安装,实现了现场装配化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相比现有技术中,在布置墙体时,采用方矩形柱的多根钢管束依次焊接连接,导致连接定位不准确,很难保证安装精度,通过在墙体单元上设置矩形凸部与矩形凹部,使得在布置墙体时,只需将预制好的墙体单元依次插接安装,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快捷,保证了安装精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拆卸后的墙体单元可做二次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更加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单元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系统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单元主体;200-矩形凸部;300-矩形凹部;400-混凝土;500-连接单元;600-连接装置;110-第一腹板;120-第二腹板;210-第一连接板;220-第二连接板;230-第三连接板;510-第一连接单元;520-第二连接单元;610-上连接件;620-下连接件;611-定位杆;62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单元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体系统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单元,包括单元主体100、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具体而言:
单元主体10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分别设置于单元主体100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第一腹板110、第二腹板120、矩形凸部200以及矩形凹部300围设成用于填充混凝土400的容纳空间,并且,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矩形凸部200能够插入相邻的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300。
墙体单元包括单元主体100、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单元主体100包括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第一腹板110与第二腹板120相对平行设置,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分别与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相连,并且,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分别设置于单元主体100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使得第一腹板110、第二腹板120、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围设成了用于填充混凝土400的容纳空间,以便于墙体单元能够提前预制,并在容纳空间内浇注混凝土400,相比于传统的支模浇注混凝土400结构,缩短了施工周期,由于采用墙体单元,不需要支模,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容纳空间内浇注有混凝土400,具体地,混凝土400可为水泥混凝土400等,混凝土400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掺合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400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使用量大,同时,混凝土400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应用非常广泛。在墙体单元的容纳空间内浇注混凝土400,墙体单元可由钢材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使墙体单元实现了钢结构与混凝土400结构的有效结合,根据墙体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墙体单元依次组装起来进行墙体的布置,能够实现墙体的灵活布局,同时由于钢材轻质高强,混凝土400的刚度较大,能够充分发挥钢材与混凝土400的性能优势,增加了墙体结构的强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墙体的抗震性能。
由于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矩形凸部200能够插入相邻的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300,矩形凸部200的形状和矩形凹部300的形状应相配合,以实现墙体的组装,矩形凸部200与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相连,并向远离墙体单元的方向凸出设置,矩形凹部300与矩形凸部200相对设置于墙体单元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也与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相连,并向靠近墙体单元的方向凹入设置,使矩形凸部200与矩形凹部300均位于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之间,从而实现了在组装墙体时,多个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200与矩形凹部300相配合依次插接安装,实现了现场装配化施工,加快了施工速度,相比现有技术中,在布置墙体时,采用方矩形柱的多根钢管束依次焊接连接,导致连接定位不准确,很难保证安装精度,通过在墙体单元上设置矩形凸部200与矩形凹部300,使得在布置墙体时,只需将预制好的墙体单元依次插接安装,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快捷,保证了安装精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拆卸后的墙体单元可做二次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400结构,更加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具体地,矩形凸部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三连接板230,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相互平行,并且第一连接板210与第一腹板110沿墙体组装方向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板220与第二腹板120沿与第一连接板210相同的墙体组装方向的一端相连,使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相对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板23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远离单元主体100的端部相连,并且第三连接板23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10和第二连接板220垂直,以使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三连接板230构成向远离墙体单元的方向凸出的矩形凸部200,为使相邻的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200能够与矩形凹部300能够插接,矩形凹部300的形状与矩形凸部200的形状相配合,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矩形凹部300包括单元主体100的第一腹板110、第二腹板120以及分别与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相连并相互垂直设置的第四连接板,使得第一腹板110、第二腹板120以及第四连接板围设成向靠近墙体单元的方向凹入的矩形凹部300。
由于墙体是建筑物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多个墙体单元依次插接虽然能够定位准确,安装快捷,但从安全性上考虑,仅仅插接连接是不够的,为此,在墙体的布置安装过程中,相邻的墙体单元在插接连接后,应利用焊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使得多个墙体单元依次固定连接,并保证连接处连接可靠,固定牢靠,避免墙体单元之间的连接松动,对整个墙体结构产生影响,增大墙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提高墙体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组件,包括实施例1中的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可包括多个墙体单元,多个墙体单元可根据实际的墙体布置情况连接组合而成,例如,多个墙体单元可组合成一排或多排墙体组件,以适应内墙或外墙对墙体厚度及高度等的不同要求,多个墙体单元的组合可在插接定位后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来实现。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墙体单元设有多个,且多个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依次插接,使得多个墙体单元组合成一排墙体组件来进行墙体的布置,使得墙体布局灵活,且由于在墙体单元上设置矩形凸部200与矩形凹部300,矩形凸部200与矩形凹部300的形状相配合,使得在布置墙体时,只需将预制好的墙体单元依次插接安装,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快捷,保证了安装精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拆卸后的墙体单元可做二次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400结构,更加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由于墙体单元沿墙体组装方向的两端设有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使得墙体单元在组装后,墙体组件两端的形状不规则,对后续的墙体布置产生了影响,因此,墙体组件还可包括沿墙体的组装方向设置于两端的连接单元500,墙体单元可设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单元500可与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200或矩形凹部300相连接,以使墙体组件的端部形状规则,有利于使墙体灵活布局,加快施工进度。
具体地,连接单元500包括第一连接单元510和第二连接单元520,第一连接单元510与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200相连,因此在连接处第一连接单元510与矩形凸部200的形状相配合,使得连接单元500与墙体单元连接时,第一连接单元510与矩形凸部200能够配合插接,第二连接单元520与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300相连,因此在连接处第二连接单元520与矩形凹部300的形状相配合,使得连接单元500与墙体单元连接时,第二连接单元520与矩形凹部300能够配合插接,为使连接单元500与墙体单元连接组合后的墙体组件的两端形状规则,便于后续施工,第一连接单元510和第二连接单元520远离墙体单元的一端具有分别与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相垂直的平面,使连接单元500的一端为形状规则的矩形体,另一端为与墙体单元的矩形凸部200或矩形凹部300的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体,保证墙体组件的整体结构规则,便于后续施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系统,包括实施例2中的墙体组件。墙体系统可包括多个墙体组件,多个墙体组件可根据实际的墙体布置情况连接组合而成,例如,多个墙体组件可组合成一排或多排,以形成完整的墙体系统,使墙体系统适应内墙或外墙对墙体厚度及高度等的不同要求,多个墙体组件的组合可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来实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墙体组件设有多个,且多个墙体组件上下依次相连设置,以使墙体系统能够获得合适的高度,为使相邻的墙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定位准确,安装快捷,相邻的两个墙体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600相连,且在墙体组件连接安装后,为使相邻的墙体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牢靠,还可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以保证墙体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提高墙体系统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装置600包括上连接件610和下连接件620,上连接件610设于相邻的两个墙体组件的接触面的上方,下连接件620设于相邻的两个墙体组件的接触面的下方,且上连接件610与下连接件620相对设置,在组装墙体组件时,上连接件610能够与下连接件620相接触,上连接件610的底部设有定位杆611,下连接件620的顶部设有定位孔621,定位孔621与定位杆611的形状相配合,以使在组装墙体的过程中,相邻墙体组件的定位杆611和定位孔621能够插接,从而实现墙体组件的定位连接,保证了墙体的安装精度,同时定位准确,墙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方便快捷,提高了安装效率,通过在墙体组件上设置定位杆611和定位孔621,定位杆611和定位孔621的形状相配合,使得在布置墙体时,只需将安装好的墙体组件依次插接组装,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快捷,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拆卸后的墙体组件可做二次利用,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400结构,更加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为使墙体组件之间的定位准确,连接可靠,连接装置600可设有多个,且多个连接装置600沿墙体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保证上下连接的墙体组件能够位于同一竖直线上,保证墙体系统的安装精度,改善墙体系统的受力状态,使墙体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提高墙体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使人们能够享受到较为舒适的室内环境,让人们在室内能够得到身心的放松,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远离墙体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火保温的隔热板,隔热板采用能够防火、保温的材料制成,使得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在夏季或冬季时,室外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得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隔热板具备防火功能,有效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安全性,由于墙体朝向室外的一侧需要承受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为了避免隔热板的腐蚀老化,降低隔热板的性能,在隔热板朝向室外的一侧涂覆有防腐涂层,以提高隔热板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主体(100)、矩形凸部(200)和矩形凹部(300);
所述单元主体(10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腹板(110)和第二腹板(120),所述矩形凸部(200)和所述矩形凹部(300)分别设置于所述单元主体(100)沿墙体的组装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腹板(110)、所述第二腹板(120)、所述矩形凸部(200)以及所述矩形凹部(300)围设成用于填充混凝土(400)的容纳空间,并且,在墙体的组装过程中,所述矩形凸部(200)能够插入相邻的所述墙体单元的矩形凹部(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凸部(200)包括第一连接板(210)、第二连接板(220)和第三连接板(230);
所述第一连接板(2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0)相互平行,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板(210)与所述第一腹板(110)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220)与所述第二腹板(120)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23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0)远离所述单元主体(100)的端部相连,并且所述第三连接板(23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0)垂直;
所述矩形凹部(300)的形状与所述矩形凸部(200)的形状相配合。
3.一种墙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墙体单元;
所述墙体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墙体单元依次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墙体的组装方向设置于两端的连接单元(500);
所述连接单元(500)包括与所述矩形凸部(200)相配合插接的第一连接单元(510)以及与所述矩形凹部(300)相配合插接的第二连接单元(520),所述第一连接单元(510)和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20)远离所述墙体单元的一端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腹板(110)和所述第二腹板(120)垂直的平面。
5.一种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墙体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组件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组件之间通过连接装置(600)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600)包括分别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组件的接触面上方的上连接件(610)和接触面下方的下连接件(620);
所述上连接件(610)的底部设有定位杆(611),所述下连接件(620)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杆(611)的形状相配合的定位孔(62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600)沿所述墙体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10)和所述第二腹板(120)远离所述墙体组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火保温的隔热板。
CN201720584058.4U 2017-05-24 2017-05-24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15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4058.4U CN206815555U (zh) 2017-05-24 2017-05-24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4058.4U CN206815555U (zh) 2017-05-24 2017-05-24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5555U true CN206815555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7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840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15555U (zh) 2017-05-24 2017-05-24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55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7770A (zh) * 2018-11-30 2019-03-29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墙体连接体系及其加工方法
CN110005092A (zh) * 2019-04-12 2019-07-1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墙及屋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7770A (zh) * 2018-11-30 2019-03-29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墙体连接体系及其加工方法
CN109537770B (zh) * 2018-11-30 2020-11-27 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墙体连接体系及其加工方法
CN110005092A (zh) * 2019-04-12 2019-07-12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墙及屋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2577U (zh) 一种用于管道井中预埋套管一次成型施工的套管组件
CN206815555U (zh)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CN111021624A (zh) 预制轻质保温承重墙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施工工艺
CN207499427U (zh) 装配整体式预制叠合板支撑体系
CN108560795A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6815601U (zh) 墙体单元、墙体组件及墙体系统
CN208168032U (zh) 装配式内置保温层混凝土复合墙-轻钢框架-楼板连接节点
CN204645387U (zh) 一种新型稳固性建筑保温连接砖
CN219157995U (zh) 一种型钢梁外墙节点超前防渗保温施工装置
CN212271391U (zh) 一种钢筋桁架h型钢
CN107816167A (zh) 一种轻质复合多功能墙体及其生产工艺
CN209457258U (zh) 一种相邻两个装配式外挂墙板之间缝隙的连接结构
CN210658798U (zh) 一种用于配电室的混凝土隔墙
CN207812479U (zh) 一种预制式箱变基础
CN209011405U (zh) 保温楼承板及楼面体系
CN203270775U (zh) 一种用轻钢复合建筑模块组装的房屋
CN207846673U (zh) 用于装配式房屋的预制十字连接件
CN207453130U (zh) 钢混房屋用t字形横梁连接件
CN207017440U (zh) 装配式机房
CN218116846U (zh) 一种保温墙体
CN219316257U (zh) 一种装配式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
CN219298749U (zh) 一种拼缝连接角铝构件
CN213062626U (zh) 一种复合型抗震墙板
CN204441824U (zh) 一种铝母线穿越防火墙的结构
CN212802104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劲性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