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13846U -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13846U
CN206813846U CN201720416913.0U CN201720416913U CN206813846U CN 206813846 U CN206813846 U CN 206813846U CN 201720416913 U CN201720416913 U CN 201720416913U CN 206813846 U CN206813846 U CN 206813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uction
disk
conical material
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169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满坤坤
贾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4169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13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13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138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该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筒状转盘,在筒状转盘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料通孔,吸料通孔的直径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且大于锥形物料小头端面的直径;通气圆盘,在通气圆盘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以及吹气孔;电机,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筒状转盘旋转,通气圆盘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在电机带动筒状转盘旋转时,每个吸料通孔依次相对连通于第一吸气孔及吹气孔;设有出料口的振动盘,在吸料通孔旋转至与第一吸气孔相对连通时,出料口与吸料通孔相对;以及设有进料口的料道,在吸料通孔旋转至与吹气孔相对连通时,进料口与吸料通孔相对。

Description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工业加工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锥形物料具有直径较大的大头段以及直径较小的小头端。在上料时需要保证物料方向的一致性,例如实现大头段朝前的上料。
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纠向装置对上料时的物料方向进行纠正。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振动盘的末端利用锥形物料两端重力差异,通过辅助吹气对物料方向进行纠正,以在出料时实现物料方向的一致。在锥形物料的尺寸较小时,对料盘的速度和辅助吹气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且对锥形物料的形状、尺寸均有更精确的要求。但在现有锥形物料上料过程中,难以保证料盘和辅助吹气的稳定性以及锥形物料外形尺寸的一致性,因而在吹气纠向时容易发生卡料或者出现反料的情况。若出现卡料,需要人工及时进行处理,甚至在严重情况下需要拆开纠向装置重装;若出现反料则影响后续进程。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锥形物料的上料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该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筒状转盘,在所述筒状转盘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料通孔,所述吸料通孔的直径被配置为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且大于锥形物料小头端面的直径;通气圆盘,在所述通气圆盘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以及吹气孔;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电机轴带动所述筒状转盘旋转,所述通气圆盘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所述通气圆盘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筒状转盘旋转时,每个所述吸料通孔依次相对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气孔及所述吹气孔;设有出料口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被配置为在所述吸料通孔旋转至与所述第一吸气孔相对连通时,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相对;以及设有进料口的料道,所述料道被配置为在所述吸料通孔旋转至与所述吹气孔相对连通时,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相对。
可选地,所述筒状转盘的周壁套设于所述通气圆盘上,所述筒状转盘与所述通气圆盘之间为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通气圆盘通过轴承套设于所述电机轴上。
可选地,所述吸料通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吸料通孔均匀环绕分布在所述筒状转盘的周壁上。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吹气孔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能依次与所述吸料通孔相对连通的第二吸气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吸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吸气孔与所述吹气孔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吸气孔、第二吸气孔和吹气孔均为L型孔,所述L型孔包括自所述通气圆盘一端表面向内部延伸的第一孔以及自所述通气圆盘内部穿出侧表面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孔螺纹连接有管接头,所述第一孔通过所述管接头与气压调节单元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在所述通气圆盘上的位置与所述吸料通孔在所述筒状转盘周壁上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板及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固定组件被配置为能平行于所述支撑板往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锥形物料上料装置中,一般利用物料自身的外形和重力进行上料,并通过辅助吹气对物料进行纠正,在上料过程中容易发生卡料或者反料的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锥形物料上料装置中,筒状转盘上吸料通孔的直径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且小于锥形物料小头端面的直径。只有锥形物料的小头端朝向吸料通孔时,锥形物料才能够在吸气孔的作用下被进入吸料通孔内。若锥形物料的大头段朝向吸料通孔,锥形物料不能进入吸料通孔内,会掉入至所述振动盘后继续上料。之后,吸料通孔内的锥形物料随着筒状转盘旋转,当吸料通孔与吹气孔相对连通时,锥形物料被吹气孔吹入至料道内,完成上料。如此,能够保证锥形物料上料方向的一致性,避免了反料或者卡料。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中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中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局部结构的零件爆炸图。
其中,10:筒状转盘;100:吸料通孔;11:通气圆盘;110:第一吸气孔;111:第二吸气孔;112:吹气孔;12:电机;13:电机轴;14:轴承;15:隔套;16:管接头;17:检测片;18:固定组件;180:升降板;181:第一固定板;182:第二固定板;183:第三固定板;19:螺钉;20:第一调整块;21:螺钉;22:第二调整块;23:螺钉;24:检测开关;25:支撑板;26:振动盘;27: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锥形物料具有直径较大的大头端以及直径较小的小头端,该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能够实现锥形物料上料方向的一致性。参考图1至图4,所述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设有振动盘26、筒状转盘10、通气圆盘11、电机12、以及料道27。
参考图3、图4,所述筒状转盘10整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筒状转盘10包括底壁以及周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周壁共同围成收容空间。例如所述周壁可以由所述底壁的边缘垂直向外延伸。在所述筒状转盘10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料通孔100。例如所述吸料通孔100可以垂直于所述周壁。所述吸料通孔100的直径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且大于锥形物料小头端面的直径。如此,只有锥形物料的小头端能够插入所述吸料通孔100内。
在所述通气圆盘11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110以及吹气孔112。所述第一吸气孔110与气压调节单元连通,以实现吸气功能,从而产生吸力。所述吹气孔112与气压调节单元连通,以实现吹气功能,从而产生推力。
所述电机12通过电机轴13带动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吸料通孔100随之旋转。所述筒状转盘10的底壁可以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3上,所述底壁周向固定于所述电机轴13上。例如,所述筒状转盘10可以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轴13联结在一起。例如,所述电机12可以为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等。
所述通气圆盘11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3上。所述电机轴13能相对于所述通气圆盘11转动。所述电机轴13与所述通气圆盘11之间可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
在一个例子中,参考图4,所述通气圆盘11通过轴承14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3上。例如,在轴承14和所述电机轴13之间还可以设有隔套15。如此,所述通气圆盘11不随所述电机轴13转动。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通气圆盘11也可以通过轴套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3上。
在所述电机12带动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时,每个所述吸料通孔100能依次相对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及所述吹气孔112。如此,能够实现所述吸料通孔100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所述吹气孔112内之间气体的连通。
在所述振动盘26上设有出料口。在所述料道27上设有进料口。在所述吸料通孔100旋转至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相对连通时,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如此,所述第一吸气孔110能够对所述振动盘26出料口处的锥形物料产生吸力,从而将锥形物料吸入所述吸料通孔100内。当然,为了更好地吸入锥形物料,所述吸料通孔100的直径可稍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
所述筒状转盘10转动一定角度后,在所述吸料通孔100旋转至与所述吹气孔112相对连通时,所述料道27的进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如此,所述吹气孔112能够对所述吸料通孔100内的锥形物料产生推力,锥形物料通过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料道27。
所述吸料通孔100的直径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且大于锥形物料小头端面的直径,因而只有锥形物料的小头端能够进入所述吸料通孔100内。若锥形物料的大头端朝前进料,则锥形物料不能进入所述吸料通孔100内,会掉入至所述振动盘26后继续上料。锥形物料进入所述吸料通孔100内后,锥形物料会随着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在所述吸料通孔100与所述吹气孔112相对连通时,锥形物料被所述吹气孔112吹入所述料道27。
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时,每个所述吸料通孔100能依次相对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及所述吹气孔112。优选地,所述筒状转盘10的周壁套设于所述通气圆盘11上。所述筒状转盘10与所述通气圆盘11之间为间隙配合。如此,所述筒状转盘10能相对于所述通气圆盘11旋转。
所述吸料通孔100依次能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所述吹气孔112之间连通。为使所述第一吸气孔110产生可靠的吸力、所述吹气孔112产生可靠的吹力,所述通气圆盘11与所述筒状转盘10之间的距离较小。
所述电机12的参数应根据所述筒状转盘10上的吸料通孔100的数量、位置来具体设定。为便于所述电机12的参数设定,优选地,所述吸料通孔1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吸料通孔100均匀环绕分布在所述筒状转盘10的周壁上。例如,所述吸料通孔10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8个。相应地,所述电机12的参数可对应设定。
锥形物料被吸入所述吸料通孔100内后,会随着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容易脱落。优选地,参考图4,在所述第一吸气孔110与所述吹气孔112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能依次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连通的第二吸气孔111。所述第二吸气孔111与吸气单元连通,以产生吸力。如此,所述第二吸气孔111也能依次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连通,且对锥形物料产生吸力,防止锥形物料在旋转过程中脱落。为获得更好的防脱落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气孔111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吸气孔110与所述吹气孔112之间。
为便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第二吸气孔111、吹气孔112与所述吸料通孔100之间的相对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孔110、第二吸气孔111和吹气孔112均可设置为L型孔。所述L型孔包括自所述通气圆盘11的一端表面向其内部延伸的第一孔、以及自所述通气圆盘11的内部穿出其侧表面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所述第一孔可与气压调节单元连通以分别实现吸气、吹气的功能。可选地,参考图3、图4,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孔螺纹连接有管接头16。所述第一孔通过所述管接头16与气压调节单元连通。如此,气密性更佳。
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二孔在所述通气圆盘11上的位置与所述吸料通孔100在所述筒状转盘10周壁上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可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的直径可以相同。如此,吸气或者吹气的效果更佳。
优选地,参考图2,所述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板25及固定组件18。所述电机12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18上。例如,所述电机12可通过电机壳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价18上。所述固定组件18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5上。例如,所述支撑板25为可以是包括底板和延伸板的L型板结构,所述支撑板25的底板可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固定组件18连接在所述延伸板上。
为便于使所述振动盘26的出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所述固定组件18能平行于所述支撑板25往复移动,以便于调节所述吸料通孔100的位置。
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固定组件18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壳上的第二固定板18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82上的第三固定板183、固定于所述第三固定板183另一端的的第一固定板181。所述第三固定板1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固定板183可分布在所述电机轴13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三固定板183通过升降板180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5上。在所述支撑板25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升降板180通过螺钉19安装在所述支撑板25上。在每个所述升降板180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螺钉19分别穿入所述滑槽内,且每个所述滑槽内的螺钉19连成一条直线。如此,所述升降板180能够沿着所述螺钉19连成的直线往复滑动。当然,所述滑槽可以为贯穿所述升降板180的通孔。
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第一固定板18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调整块20。在所述第二固定板18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调整块22。在所述第一调整块20上穿出有螺钉21。在所述第二调整块22上穿出有螺钉23。通过旋转所述螺钉21、23来推动所述升降板180往复移动。当然,所述固定组件18也可以有其他结构,所述螺钉也可以为其他紧固件。
为了确定所述电机12的原点,使所述出料口精准地对准所述吸料通孔100。可选地,参考图2、图3,在所述电机轴13上设有检测片17。在所述固定组件18上设有与所述检测片17配合使用的检测开关24。例如,所述检测开关24可以是光学传感器等。如此,通过所述检测开关24和所述检测片17的配合作用能够精准地检测所述电机12的转动角度,方便锥形物料的进给。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转盘(10),在所述筒状转盘(10)的周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料通孔(100),所述吸料通孔(100)的直径被配置为小于锥形物料大头端面的直径且大于锥形物料小头端面的直径;
通气圆盘(11),在所述通气圆盘(11)上设置有第一吸气孔(110)以及吹气孔(112);
电机(12),所述电机(12)通过电机轴(13)带动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所述通气圆盘(11)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3)上,所述通气圆盘(11)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机(12)带动所述筒状转盘(10)旋转时,每个所述吸料通孔(100)依次相对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及所述吹气孔(112);
设有出料口的振动盘(26),所述振动盘(26)被配置为在所述吸料通孔(100)旋转至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相对连通时,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以及
设有进料口的料道(27),所述料道(27)被配置为在所述吸料通孔(100)旋转至与所述吹气孔(112)相对连通时,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转盘(10)的周壁套设于所述通气圆盘(11)上,所述筒状转盘(10)与所述通气圆盘(11)之间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圆盘(11)通过轴承(14)套设于所述电机轴(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通孔(1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吸料通孔(100)均匀环绕分布在所述筒状转盘(10)的周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气孔(110)与所述吹气孔(112)之间还设置有若干能依次与所述吸料通孔(100)相对连通的第二吸气孔(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孔(111)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吸气孔(110)与所述吹气孔(11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气孔(110)、第二吸气孔(111)和吹气孔(112)均为L型孔,所述L型孔包括自所述通气圆盘(11)一端表面向内部延伸的第一孔以及自所述通气圆盘(11)内部穿出侧表面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孔螺纹连接有管接头(16),所述第一孔通过所述管接头(16)与气压调节单元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在所述通气圆盘(11)上的位置与所述吸料通孔(100)在所述筒状转盘(10)周壁上的位置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25)及固定组件(18),所述固定组件(18)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5)上,所述电机(12)固定于所述固定组件(18)上,所述固定组件(18)被配置为能平行于所述支撑板(25)往复移动。
CN201720416913.0U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13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6913.0U CN206813846U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6913.0U CN206813846U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13846U true CN206813846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1691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13846U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138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2058A (zh) * 2017-04-19 2017-08-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2058A (zh) * 2017-04-19 2017-08-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93410U (zh) 螺丝上料机
CN105480735B (zh) 全自动碳刷弹簧校正测力机
CN206813846U (zh)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CN104843462A (zh) 一种用于叶菜无损检测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05217277B (zh) 插片机
CN107032058A (zh) 一种锥形物料自动上料装置
CN104338693A (zh) 一种弹壳检测装置
CN108687756A (zh) 一种抓取u形管的手臂装置
CN103693404B (zh) Smt贴片机插针送料系统
US20140116550A1 (en) Rotation joint and multiple air channel workstation using the same
CN207025886U (zh) 一种影像光学分选机
CN206951605U (zh) 玻璃盘影像检测牙伤设备
CN205817250U (zh) 一种高效智能锁螺丝设备
CN107009117A (zh) 转盘式外密件输送组件
CN207671310U (zh) 伸缩回转加料器
CN205087612U (zh) 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小流量烟丝喂料的星型加料器
CN109775266A (zh) 供料装置
CN207668052U (zh) 双转盘式快速分光设备
CN206447221U (zh) 自动送料机构
CN209720763U (zh) 供料装置
CN211303886U (zh) 电磁铁锁芯缺陷检测装置
CN105665300B (zh) 用于电池不锈钢外壳外表面自动检测的多角度展示机构
CN207223520U (zh) 用于槽孔类零件角向位置的自动化定向装置
CN104444380A (zh) 负压气力输送式旋转供料器
CN109093368B (zh) 一种电器仪表生产用壳体安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6

Address after: 261031 north of Yuqing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 office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