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7282U -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7282U
CN206807282U CN201720262335.XU CN201720262335U CN206807282U CN 206807282 U CN206807282 U CN 206807282U CN 201720262335 U CN201720262335 U CN 201720262335U CN 206807282 U CN206807282 U CN 206807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end
control
submodul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23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开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623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7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7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7282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79127 priority patent/WO2018166497A1/zh
Priority to US16/329,527 priority patent/US10658922B2/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0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using a power sav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an adequate voltage to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储能单元、开关单元和触发单元,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相连,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后为控制电路供电,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开关单元用于在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接收到触发单元的触发信号时改变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通状态。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控制电路的显示设备。控制电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能够很好的降低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的待机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包括该控制电路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显示设备已经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显示设备在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也消耗大量的电能,特别是显示设备待机时的电能消耗是一种能源浪费。
而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设备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电源硬开关200、电源模块300、处理器400和周边电路500,显示设备所用的电源模块300待机原理为,当遥控关机时,主要通过处理器400切断其它多组直流电源电压的输出,只保留一组遥控电路和处理器400有电压输出,但电源模块还是在工作,所以还是存在较大的功率损耗。
因此,如何降低现有技术中显示设备待机功耗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包括该控制电路的显示设备,所述控制电路能够降低显示设备待机时的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储能单元、开关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后为所述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接收到所述触发单元的触发信号时改变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
当所述控制模块带电工作时,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传递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在接收到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发出的信号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传递至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
当所述解码后的信号为关断信号时,使得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关断信号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断开,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进行储能充电;
当所述控制模块不带电时,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能够将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传递至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
当传递至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的所述触发信号为连通信号时,使得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连通信号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储能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子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收子模块的接地端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子模块包括第五电容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均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均为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放大子模块、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和控制子模块,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电源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大子模块包括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第五三极管,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单元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和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能够将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优选地,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四电容和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为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遥控器、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周边电路和开关电源控制装置,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和电源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硬开关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硬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的连通状态改变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通或断开,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所述处理器的工作提供电源,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用于向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发出触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能够通过改变开关单元的连通状态实现对控制电路与电源模块之间通断的控制,当该控制电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当接收到的触发信号使得该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单元断开时,能够实现控制电路与电源模块的断开,这种结构的控制电路能够使得显示设备在待机状态时有很小的工作电流存在,从而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待机功耗。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第一种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第二种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第三种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第四种结构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为开关电源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控制电路 101:电源输入端
102: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110:储能单元
120:触发单元 121:控制模块
122:信号接收模块 130:开关单元
131:开关单元的输入端 132:开关单元的输出端
133: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200:电源硬开关
300:电源模块 400:处理器
500:周边电路 501:调谐器
502:伴音放大电路 503:扬声器
504:显示屏 505:按键
506:闪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路100,如图2所示,其中,控制电路100包括电源输入端101、储能单元110、开关单元130和触发单元120,储能单元110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101相连,储能单元110用于存储电能后为控制电路100供电,开关单元的输入端131与电源输入端101连接,开关单元的输出端132与电源模块连接,开关单元的控制端133与触发单元120的输出端相连,开关单元130用于在开关单元的控制端133接收到触发单元120的触发信号时改变开关单元的输入端131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132之间的连通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电路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能够通过改变开关单元的连通状态实现对控制电路与电源模块之间通断的控制,当该控制电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当接收到的触发信号使得该控制电路中的开关单元断开时,能够实现控制电路与电源模块的断开,这种结构的控制电路能够使得显示设备在待机状态时仅存在很小的工作电流,从而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待机功耗。
具体地,触发单元120用于接收触发信号,当触发单元120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将所述触发信号发送至开关单元130。当开关单元130处于导通状态时,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关单元130会改变状态,由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相反,当开关单元130处于断开状态时,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由于开关单元的输入端131与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101连接,开关单元的输出端132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102连接,所以当开关单元130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时,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101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102也相应的由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相反,当开关单元130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时,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101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102也相应的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单元110与电源输入端101连接,能够通过电源输入端101的电流输入进行充电储能,并将存储的能量用于控制电路100的正常工作。
上述结构的控制电路100应用于开关电源控制装置中时,设置在硬开关和电源模块之间,能够当硬开关断开时,断开电源模块与交流电源之间的连接,这样电源模块中流通的电流只有很小的给电容充电的电流,因此能够很好的降低电源模块的待机功耗。
作为触发单元120的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触发单元120包括信号接收模块122和控制模块121,当控制模块121带电工作时,信号接收模块122将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通过信号接收模块122的输出端传递至控制模块121,控制模块121能够在接收到信号接收模块122发出的信号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传递至触发单元120的输出端,当所述解码后的信号为关断信号时,使得开关单元的控制端133在接收到所述关断信号后控制开关单元的输入端131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132断开,储能单元110的输入端通过与电源输入端101连接进行储能充电;
当控制模块121不带电时,信号接收模块122能够将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通过信号接收模块122的输出端传递至触发单元120的输出端,当传递至触发单元120的输出端的所述触发信号为连通信号时,使得开关单元130的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连通信号后控制开关单元的输入端131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132连通。
具体地,控制电路100通过触发单元120接收触发信号来控制开关单元130的通断,触发单元120具体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21和信号接收模块122,控制电路100通过信号接收模块122接收所述触发信号,并根据控制模块121是否带电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开关单元130的通断控制。
作为信号接收模块122的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信号接收模块122包括:储能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子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收子模块的接地端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储能子模块通过与储能单元110连接,能够进行充电并储存能量,并与接收子模块的电源端连接,为接收子模块的工作提供电源供应。如图6所示,所述接收子模块优选可以为红外接收器IR1,所述触发信号可以为红外信号,所述红外接收器IR1在所述储能子模块提供工作电源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发送至控制模块121,控制模块121对所述红外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至开关单元130,以实现对开关单元130的通断控制。
作为所述储能子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储能子模块包括第五电容CA2和第五二极管ZD3,所述第五电容CA2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Z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A2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ZD3的阳极连接并均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A2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ZD3的阴极均为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五电容CA2作为充放电电容,优选为电解电容,第五电容CA2通过与储能单元110连接,能够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通过放电为红外接收器IR1提供工作电源,为了使得红外接收器IR1的工作电源能够稳定供应,在第五电容CA2的两端并联一个第五二极管ZD3进行稳压,第五二极管ZD3优选为稳压二极管。
作为控制模块121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控制模块121包括放大子模块、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二光电耦合器U2和所述控制子模块,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12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接地端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电源端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输出端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模块1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控制模块120为了实现对信号接收模块122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的控制,控制模块120具体可以包括放大子模块、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二光电耦合器U2和所述控制子模块,所述放大子模块将信号接收模块122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进行放大,而为了将所述控制子模块和放大子模块进行隔离,所述触发信号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U1传输至所述控制子模块,第一光电耦合器U1能够起隔离传输的作用。所述触发信号经过所述控制子模块的处理后通过第二光电耦合器U2发送至控制模块121的输出端,同样,第二光电耦合器U2也能够起到隔离传输的作用。
作为所述放大子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放大子模块包括第四三极管Q4,第四三极管Q4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12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第一端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包括控制芯片M1和第五三极管Q5,控制芯片M1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M1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第一端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具体地,第四三极管Q4的控制端为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第一端为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第二端为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控制模块12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九电阻R9与控制模块1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控制端为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5的第一端为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第二端为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因此,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输入端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模块121带电工作时,由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要经过控制模块121的处理后发送至开关单元130。具体地,所述信号接收模块122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传输至控制模块121的输入端,由图6可知,控制模块121的输入端与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输入的所述触发信号经过第六电阻R6传输至第四三极管Q4进行放大,然后通过第七电阻R7传输至第一光电耦合器U1。所述触发信号经过第一光电耦合器U1传输至控制芯片M1,控制芯片M1对所述触发信号进行解码等处理后,通过第五三极管Q5传输至第二光电耦合器U2,并经第二光电耦合器U2传输至控制模块121的输出端。
作为触发单元120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对触发单元120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进行放大的功能,触发单元120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123,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入端分别与信号接收模块122的输出端和控制模块121的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出端与触发单元120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信号放大模块123的具体实施方式,信号放大模块123包括多级信号放大,具体地,信号放大模块123包括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和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单元的控制端133连接。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端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三电容C3和第六二极管D3,第三三极管Q3的控制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第一端与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第一端还与第六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六二极管D3的阴极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入端输入的触发信号首先经过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进行放大,然后传输至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经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放大后传输至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最终由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传输至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出端。
作为开关单元130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开关单元130包括继电器S1,所述继电器S1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继电器S1的第一控制端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S1的第二控制端与信号放大模块123的输出端连接。
由于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101接通的是交流电,而控制电路100的正常工作需要直流电,如图5所示,所以控制电路100还包括整流单元140,所述整流单元140的输入端与电源输入端101连接,所述整流单元140的输出端与储能单元1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140能够将电源输入端101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作为所述整流单元140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整流单元140的输入端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与开关单元13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140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ZD1、第二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ZD2和第四二极管D2,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1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ZD1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13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1的阴极还与所述整流单元14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ZD2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ZD2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Z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单元140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整流的同时起到稳压的作用,第一二极管ZD1和第三二极管ZD2优选为稳压二极管。
作为储能单元110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储能单元110包括第四电容CA1和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11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A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A1的负极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A1的正极为储能单元110的输出端。
下面结合附图6对控制电路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当接通电源硬开关K1时,交流市电首先进入所述整流单元140,通过第一电容C1耦合给整流二极管D1、ZD1、D2、ZD2组成的整流电路进行整流,整流后输出最大电压即为稳压二极管ZD1,ZD2的击穿电压,一般取10多V。经过整流后的输出电压进入到储能单元110,先通过第十电阻R10给第四电容CA1进行充电,第四电容CA1优选为电解电容,储能的同时还能起到滤波的作用,直至第四电容CA1充满电后其两端电压达到整流输出电压,此时第四电容CA1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储能电源,其电压能提供给整个控制电路100使用。同时整流后的输出电压也经过第二电阻R2给第五电容CA1充电,第五电容CA2优选为电解电容,在储能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滤波的作用,直至第五电容CA2充满电后其两端电压达到第五二极管ZD3的击穿电压,第五二极管ZD3优选为稳压二极管,第五电容CA2两端电压提供给所述接收子模块使用,所述接收子模块具体可以为红外遥控接收电路,一般取5V。所述红外遥控接收电路能够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红外信号,例如当用户需要显示设备开机,即可按下遥控器上任意键,遥控接收器接收到红外IR信号,转化为脉冲电信号输出,触发控制电路100开始工作。
此遥控脉冲信号具体可以分为2路,一路经电阻R1发送到信号放大模块123,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经过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的三级放大后由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出信号驱动继电器S1的接触开关闭合,从而接通交流市电通道给电源模块SP1供电,使显示设备正常工作。继电器S1的1和2管脚需并联一反向的续流二极管,即图6中的第五二极管D3,起到保护第三三极管Q3不被感应高电压击穿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要保证电容第四电容CA1的容量要足够大,这样控制电路100工作时第四电容CA1两端的电压才能够持续,才能使继电器S1的接触开关SK完全闭合导通。同时,为了保证触发信号过去以后,第三三极管Q3还能够稳定饱和导通,需要在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加以积分电容,即图6中所示的第三电容C3,它能把触发信号进行积分滤去交流变成直流,并且电路的时间常数很大,从而使得第三三极管Q3持续导通,才能保证继电器S1的接触开关SK完全闭合导通。当交流市电通道接通后,第二电容C2也被接通,它与第一电容C1并联一起向整流电路供电,能保证给控制电路100提供足够的电流,从而使继电器S1能够长时间工作。
当继电器闭合交流电路接通后,显示设备的电源模块SP1才能开始工作,此时,控制模块121被上电才能开始正常工作,控制模块121的控制芯片M1有一I/O控制脚(POWER-ON/OFF)会输出一个高电平(5V)控制电平,用来对电源模块SP1的各路直流电压输出(即图6中的DC1、DC2、DC3)进行接通控制。同时此控制信号也通过第二光电耦合器U2进行放大,又被送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使得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等放大电路继续工作,其作用如同触发信号一样,持续触发继电器,使继电器S1的接触开关SK持续保持导通,形成自锁状态。
当电视正常工作时,用户触按遥控器上的功能键,红外信号经遥控接收头转化为遥控电信号,通过第六电阻R6送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三极管Q4放大,经第七电阻R7输出给第一光电耦合器U1进一步放大并隔离,再由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3脚(即集电极)输出给控制芯片M1,由控制芯片M1进行译码,并实现各种功能操作。当要遥控显示设备关机时,用户通过遥控器给控制芯片M1发送一组关机信号,先经控制芯片M1进行译码,然后由控制芯片M1的POWER-ON/OFF引脚输出一个低电平(0V),从而对电源模块SP1的各路直流输出电压进行关断控制。此控制信号同时通过第二光电耦合放大器U2后输出信号也是低电平,使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等放大电路全部截止从而停止工作,继电器S1不工作使接触开关SK恢复到静止断开状态,也就意味着显示设备回到待机状态。
显示设备在待机状态,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Q4,以及信号接收模块122都不工作,整个控制电路100的工作电流就很小,只有相当小的电流用来给第四电容CA1充电,使其两端电压维持不变。按电流为10毫安,电压为15伏计算,当该控制电路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显示设备的待机功耗就是0.15瓦,与现有技术的0.5瓦的功耗相比,大大降低了显示设备的待机功耗,且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100成本并未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具有低成本且能够降低待机功耗的优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处理器400、与该处理器400电连接的周边电路和遥控器,如图7所示,包括电源模块300和电源硬开关200,其中,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还包括前文所述的控制电路100,所述电源硬开关200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101与所述电源硬开关200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102与所述电源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00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131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132的连通状态改变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300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通或断开。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400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所述处理器400的工作提供电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关电源控制装置通过前文所述的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源电路与交流电源之间的导通和断开,当该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待机功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通过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实现对显示设备的开机关机控制,由于前文所述的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在关机时能够将开关电源的输入切断,以及输出也关断,所以能够使得显示设备在关机状态时的损耗降低,节省了待机功耗。
所述显示设备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显示器等显示设备。
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用于向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发出触发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源输入端、储能单元、开关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储能单元用于存储电能后为所述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接收到所述触发单元的触发信号时改变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之间的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信号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
当所述控制模块带电工作时,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传递至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能够在接收到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发出的信号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传递至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
当所述解码后的信号为关断信号时,使得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关断信号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断开,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通过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进行储能充电;
当所述控制模块不带电时,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能够将接收到的所述触发信号通过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传递至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
当传递至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的所述触发信号为连通信号时,使得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在接收到所述连通信号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储能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接收子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收子模块的接地端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储能子模块包括第五电容和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均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均为所述储能子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放大子模块、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和控制子模块,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电源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放大子模块包括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控制子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第五三极管,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子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单元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和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放大子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能够将所述电源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包括第一交流输入端和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四电容和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与第一接地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为所述储能单元的输出端。
10.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遥控器、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周边电路和开关电源控制装置,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和电源硬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硬开关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硬开关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入端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的连通状态改变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连通或断开,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用于为所述处理器的工作提供电源,所述遥控器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遥控器用于向所述开关电源控制装置发出触发信号。
CN201720262335.XU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07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2335.XU CN206807282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PCT/CN2018/079127 WO2018166497A1 (zh) 2017-03-17 2018-03-15 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US16/329,527 US10658922B2 (en) 2017-03-17 2018-03-15 Control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for reduced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2335.XU CN206807282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7282U true CN206807282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0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233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07282U (zh) 2017-03-17 2017-03-17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8922B2 (zh)
CN (1) CN206807282U (zh)
WO (1) WO201816649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497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CN111048055A (zh) * 2019-12-26 2020-04-21 深圳市嘉利达专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显示器待机功耗控制方法
WO2020181830A1 (zh) * 2019-03-12 2020-09-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供电控制方法
CN113851067A (zh) * 2020-06-28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显示装置、可穿戴设备及显示驱动方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4773A (zh) * 2021-04-08 2021-08-31 嘉鲁达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99115A (en) * 1966-02-18 1970-03-03 Executone Inf Sys Inc Intercom system in which master station controls operation of staff stations
US20030078685A1 (en) * 2001-10-19 2003-04-24 Taddy Shao Intellegent transmitter receiver system and its operation method
CN2755883Y (zh) * 2004-12-17 2006-02-0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待机功耗的电视机
CN100416435C (zh) 2006-03-16 2008-09-03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遥控关断交流电源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1349143Y (zh) * 2008-11-27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备电源控制电路
US8502466B2 (en) * 2010-10-20 2013-08-06 Shanghai Ori-Adv Decoration Co., Ltd Apparatus for LED lights which integrates a boost converter control module
JP5870278B2 (ja) * 2011-01-05 2016-0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の点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CN102183899B (zh) * 2011-03-16 2013-07-03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零功耗待机电路
US20120249150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Osram Sylvania Inc. Switch status detection circuit for multiple light level lighting systems
CN104345660B (zh) * 2013-08-08 2018-04-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遥控启动电路
CN103762691B (zh) * 2014-01-28 2015-1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装置及电池充电保护控制方法
CN105187748B (zh) * 2015-07-30 2019-04-26 北京京东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待机控制电路及显示装置
US10015434B2 (en) * 2016-04-22 2018-07-03 Shenzhen Skyworth-Rgb Electronic Co., Ltd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for outputting a steady voltage and current and television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655809B (zh) * 2016-10-11 2019-05-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电源功耗的方法、自动降低功耗的电源及电视机
CN206807282U (zh) * 2017-03-17 2017-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66497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US10658922B2 (en) 2017-03-17 2020-05-19 K-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Control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for reduced standby power consumption
WO2020181830A1 (zh) * 2019-03-12 2020-09-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供电控制方法
CN111048055A (zh) * 2019-12-26 2020-04-21 深圳市嘉利达专显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及显示器待机功耗控制方法
CN113851067A (zh) * 2020-06-28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显示装置、可穿戴设备及显示驱动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58922B2 (en) 2020-05-19
WO2018166497A1 (zh) 2018-09-20
US20190222114A1 (en) 2019-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7282U (zh) 一种控制电路及显示设备
CN104319870B (zh) 一种支持冗余备份及热插拔的供电系统
CN201340528Y (zh) 家用电器零功耗限时待机控制电路
CN203377676U (zh) 一种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和门禁系统
CN103066690B (zh) 低功耗待机电路
CN204316178U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CN102023580B (zh) 一种待机控制装置
CN101895697A (zh) 一种快速反应的n+1电视发射系统
CN108649625A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电源管理系统
CN201725734U (zh) 时控电源开关
CN101259449A (zh) 一种碎纸机的自动断电系统及其自动断电方法
CN202159236U (zh) 待机开关电路及小型电子设备
CN207541476U (zh) 一种带有合闸检测功能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控制电路
CN205427505U (zh) 零功耗待机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07147080A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供电的供电器及其保护电路
CN103973101B (zh) 一种dc-dc电源适配器
CN210517881U (zh) 带内置分能功能的应急输出电路及应急装置
CN205721214U (zh) 一种智能豆浆机用控制电路
CN2755883Y (zh) 低待机功耗的电视机
CN211296561U (zh) 一种防反接大电流切换高压箱电路
CN207977784U (zh) 一种电源控制电路
CN103281498B (zh) 快速开机控制系统和电视机
CN206060959U (zh) 一种控制ac开关机的电视系统、电视和遥控器
CN105306036A (zh) 触摸开关装置
CN207625292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视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