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6146U - 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6146U
CN206806146U CN201621473097.9U CN201621473097U CN206806146U CN 206806146 U CN206806146 U CN 206806146U CN 201621473097 U CN201621473097 U CN 201621473097U CN 206806146 U CN206806146 U CN 206806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primary
mobile
primary magnetic
secondary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730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维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Original Assignee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filed Critical Schneeberger Holding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6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6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1/00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1/02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e.g. variometers
    • H01F21/06Variable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of the signal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e.g. variometers by movement of core or part of core relative to the windings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4Constrictions; Gaps, e.g. air-ga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01F2038/143Inductive couplings f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该装置被构造为用于电能从移动装置的第一系统到移动装置的第二系统的电感式的传递,该装置包含:初级磁芯和次级磁芯的磁路,该初级磁芯被设置到第一系统,并且,初级线圈缠绕在该初级磁芯上;该次级磁芯被设置到第二系统,并且,次级线圈缠绕在该次级磁芯上。该次级磁芯被设置为能够沿着移动路径相对于初级磁芯而移动,该移动路径优选地平行于移动装置的移动路径。其中,该初级磁芯至少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而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初级磁芯包含至少一个初级磁芯隙,沿着初级磁芯的整体纵向延伸而形成。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涉及一种移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线性移动装置,其包含上述的能量传递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上述能量传递装置的操作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从移动装置的第一系统(优选为静止系统) 到移动装置的第二系统(其能够相对于该第一系统移动)的非接触式的电感式的传递。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涉及(线性)移动系统,其包括上述能量传递装置,并涉及操作该能量传递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则上,移动装置(特别是分别为一维或多维或单轴向或多轴向的线性移动装置)分别(例如所谓的X或XY移动台)由一个或多个单轴向(线性)导引系统组成,该单轴向(线性)导引系统提供物体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的有时高精确度的移动和定位。例如,一维或单轴向的移动装置的非常简单的变型分别由导引滑轨组成,导引滑动体被导引在该导引滑轨上从而能够纵向移动。在该导引滑轨形成所谓的移动装置的静止系统,而该导引滑动体(其被设置为能够纵向移动)作为第二系统,该第二系统能够相对于该第一系统移动。需要被提供电能的各种装置(例如测量系统、驱动装置、控制和校准装置等)能够设置在该导引滑动体上,即设置在该可移动的第二系统中。传统地,有线能量传递装置(在例如柔性线织机将在静止的第一系统中的能量源与在可移动的第二系统中的能量消耗连接到一起的情况下)用于此目的。线织机的柔性设计使其可以跟随可移动的第二系统的相对移动。但是,这样的线织机经常暴露缺点,因为其能够从静止系统传递机械干扰(例如振动)至第二系统中,而该第二系统需要精确定位,例如在需要高度精确定位的应用的情况下,例如在半导体技术领域。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无线或所谓非接触式的能量传递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电能有时根据换能器的原理通过电感传递。例如,这样的装置在日本公开JP6204043A中被知晓,其描述了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传递的线性移动系统。该系统由初级磁芯和次级磁芯组成,其在各情况下以E形呈现并且其被设置为互相面对,其中该第二磁芯能够沿着初级磁芯的纵向轴,相对于初级磁芯而移动。初级或次级绕组各自搭载到两个E磁芯,在所有情况下到其中心网,其目的是能量传递。为了避免初级线圈中的自感的增加,初级磁芯被周期性地沿着其纵向轴被分割,在该填充分割区中非磁性并绝缘的材料被引入导磁磁芯区域。为了达到期望的自感减少,第二磁芯的长度被强制匹配于移动路径的纵向方向上的填充分割区和导磁磁芯区域的长度总和的整体倍数。
通过初级磁芯的分割设计,在从JP6204043A知晓的方案的情况下,作为整体的该置在可传递能量的方面受到限制。另外,第二磁芯沿着移动方向的所需最小长度增加了第二系统所移动的总质量,其反过来会在移动系统的动态方面产生不利效果。
车辆部件(其可以线性地互相移动)之间的信号的非接触式传递在公开DE19545220A1中被知晓。换能器具有锅磁芯滑轨,其被导引从而能够进入彼此,在各情况下包含E形轮廓。在各情况下,换能器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缠绕在E形滑轨的中横梁上。在两个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的E轮廓滑轨之间形成有气隙,电感式能量传递通过该气隙而进行。在该已知设置的情况下,由于锅磁芯设置有多个凹槽,该凹槽在锅磁芯的纵向方向上一个接一个排列并且被定位成垂直于锅磁芯的纵向方向,从而抵消了涡电流的产生。
在从DE19545220A1知晓的方案的情况下,气隙是相当大的;磁场通过该气隙被减弱。所以,必须选择相对更大的磁体用于能量传递,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尺寸和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装置的非接触式电感式能量传递的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装置,其具有显著提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并且其优选地也提高了移动装置的动态特性。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申请的能量传递装置和移动装置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实施例构成了其它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能的非接触式电感式传递的装置具有磁路,其一方面包含初级磁芯,该初级磁芯被设置到移动装置的第一(优选静止)系统,并且,其另一方面包含次级磁芯,该次级磁芯被设置到第二系统(其能够相对于该第一系统移动),其中,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分别缠绕在该初级磁芯上或该次级磁芯上。该次级磁芯与该次级线圈一起被设置为能够沿着移动路径相对于与该初级线圈一起的初级磁芯而移动,该移动路径优选地平行于移动装置的移动路径,其中,该初级磁芯至少沿着次级磁芯的该移动路径的总长度而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包含至少一个初级磁芯空隙,其沿着该初级磁芯的整个纵向延伸而形成。
与从现有技术中所知晓的方案相反,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初级磁芯隙(在初级磁芯中或在初级磁芯的梁中的气隙)的方式能够最小化涡电流损失。这使得该装置可以也相对地适于用于线性系统或(线性)移动装置的能量传递。尽管即将有开放式的实施例,但是该装置在电磁相容性方面相对地仅仅产生微小的效果或不产生不利的效果。该装置具有能量密度,其比得上静态方案——从而比得上非移动式设计。非常强的能量可以进一步通过磁芯(初级磁芯和/或次级磁芯)来传递,该磁芯具有在几厘米范围内的尺寸,以及例如在几千瓦范围内的功率。
根据一个有利实施例,次级磁芯包含至少一个次级磁芯隙,其沿着次级磁芯的整个纵向延伸而形成。在以这样的方式发展的装置中,初级磁芯隙和次级磁芯隙的有利效果相对于在初级磁芯中和在次级磁芯中的涡电流损失而互补。
根据一个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至少一个初级磁芯隙和/或至少一个次级磁芯隙各自沿着初级磁芯或次级磁芯的整个纵向延伸的长度为小于或等于0.2mm,优选小于或等于0.1mm。
该初级线圈和/或次级线圈能够进一步被设计为,其能够通过最高为50A的交流电流而工作。初级线圈和/或次级线圈还能够进一步被设计为,其能够通过100kHz至500kHz,特别是200kHz至 400kHz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频率而工作。
在工作频率为100kHz至500kHz之间的情况下,该初级磁芯隙和/或次级磁芯隙能够在有利的模式下实施,尽管磁通密度有所减少。例如,该设计的磁通密度处于0.05T的范围内。
根据一个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该初级磁芯专门含有导磁的材料或专门导磁的材料;这与现有技术是不同的,在现有技术中,初级磁芯通过由非导磁的材料制成的填充部件而被分割和打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意识到,在从现有技术中所知晓的装置的情况下,次级磁芯容量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保持不被使用,为了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的磁性电流,根据沿着移动方向的非磁性填充分割区的尺寸。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的磁耦合以及能量传递容量作为整体以不利的方式因此而下降。
进一步意识到,初级磁芯中的自感的最小化(在现有技术中被认为是重要的)能够被放弃,从而有利于初级侧与次级磁芯之间更大的磁耦合,从而能够以电磁感应的方式传递明显更大的电功率。由于接下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初级磁芯专门分别包含导磁的材料或专门导磁的材料,因为非磁性填充材料被完全放弃,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的磁路的磁通量所穿透的横截表面以及磁耦合和可传递的功率相比于现有技术都为至少两倍。
因此,没有必要使初级磁芯分别由同质或集成的导磁主体组成,但是其还能够由多个(特别是2、3、4、5、6、7、8、9、10个) 分割区组成,在各种情况下,例如,分割区由一种或多种导磁的材料制成,例如,各分割区以初级磁芯的纵向延伸的方向被连线,并且被设计为互相直接接触。例如,初级磁芯可以包含多个铁氧体分割区,例如,铁氧体分割区的长度为20mm。
不必多说,当次级磁芯专门地包含导磁的材料或专门导磁的材料时,也是有利的。另外,次级磁芯能够也分别由同质或集成的导磁主体组成,或者能够由多个分割区组成。在此方面,上述的初级磁芯的优选的实施例能够类似地也用于次级磁芯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有利的实施例,次级磁芯在移动路径方向上的纵向延伸能够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减少,同时却又能够从第一系统传递至少相同的电功率到第二系统。由此,第二系统的移动质量以有利的方式有所减少,其作为整体,提升了移动装置的动态特性。因此,次级磁芯在移动路径方向上的纵向延伸能够小于或等于80mm,特别地,能够小于或等于40mm,优选地,能够小于或等于20mm。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次级磁芯在移动路径方向上的纵向延伸总是比对应的初级磁芯的纵向延伸要小,该初级磁芯如上所述至少沿着该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而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该初级磁芯能够至少沿着一长度而延伸,该长度为该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加上至少该次级磁芯沿着该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方向的纵向延伸的整体长度。因此,确保了相同的磁耦合并因此沿着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达到了相同的能量传递效率。有利地,初级磁芯至少很长并且相对于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而被设计为,在各种情况下,初级磁芯以次级磁芯在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的两端的纵向延伸的尺寸的至少一半而突出,优选以次级磁芯在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的两端的纵向延伸的尺寸的全部而突出。
为了实现次级磁芯沿着移动路径相对于初级磁芯的可移动性,初级磁芯和次级磁芯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通过气隙互相被分隔开。因此,以有利的方式,气隙特别地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优选为小于或等于1mm,小于或等于0.5mm,小于或等于0.2mm,小于或等于0.15mm或特别地优选为小于或等于0.1mm。特别地,当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保持恒定时,是有利的。
为了能够使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时刻保持高精度的恒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能量传递装置具有导引装置,其用于沿着移动路径相对于初级磁芯导引次级磁芯。例如,因此次级磁芯能够被直接设置在移动装置的可移动的第二系统上,并且能够分别被该第二系统或移动装置的导引系统所运载。另外,但是,次级磁芯也可能具有单独的导引装置,例如线性导引,通过该导引装置,所述次级磁芯沿着移动路径相对于初级磁芯而被导引,从而能够被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初级磁芯和次级磁芯形成为E型磁芯,其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其包含E 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以正确的角度穿过次级磁芯的移动路径。优选地,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分别缠绕E型磁芯的各自的中横梁。不必多说,但是,初级磁芯或次级磁芯的其它横截面轮廓各自可能为例如所谓的U型磁芯、C型磁芯、ER型磁芯或EFD型磁芯等。
磁耦合以及能量或功率传递效率各自也能提高,当初级或次级磁芯的E型磁芯的中横梁的尺寸沿着E型磁芯的基底为E型磁芯的两侧的横梁的对应尺寸的至少1.5倍,优选为至少2倍大。因为通过此,磁通量所穿透的横截面有所提升,因此反过来通过此,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的磁耦合有所上升。
特别优选地,初级磁芯和/或次级磁芯包含铁磁体材料,特别地是铁,或铁磁体材料,特别是铁氧体,例如N87。
初级线圈和/或次级线圈能够被设计为,其具有至少5个绕组,特别地为至少7个绕组,优选为10个绕组。特别地,铜线可以用于绕组,例如具有2mm横截面的铜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提供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能量传递装置的操作方法,其中,初级线圈通过最高为50A的涡电流而工作。进一步地,在本方法中,初级线圈通过100kHz至 500kHz,特别是200kHz至500kHz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频率而工作。特别地在该高频率(例如以几kHz开始)的情况下,初级磁芯和次级磁芯有利地由铁氧体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方面涉及移动装置,特别地,涉及线性移动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该装置用于电能从移动装置的静止的第一系统到第二系统中的非接触式的电感式的传递,该第二系统能够通过此装置移动。
例如,移动装置可以是一维或多维或单轴向或多轴向的、偶尔线性导引的移动装置,例如XY移动台或XYZ移动台。在多维或多轴向移动装置的各自情况下,优选提供用于每个轴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能量传递装置,从而将轴级之间的电能(例如从静止实验室系统)传递到轴级,轴级互相相对移动。为了向位于最上端Y轴级上的用电设备提供电能,例如在XY十字台的情况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能量传递装置将X轴系统之间的电能传递到X轴移动系统,该X轴系统相对于实验室系统是静止的。X轴移动系统反过来对应于静止的Y轴系统,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能量传递装置可以将电能传递到Y轴移动系统。从而,可以在X轴移动系统中或静止的Y轴系统中进行能量传递,该能量通过电感器从第一能量传递装置的次级侧/次级线圈传递到第二能量传递装置的初级侧/ 初级线圈,例如以电缆的方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细节以及具体的示例性的装置的实施例将在下文中通过所附附图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能量传递装置的实施性实施例的立体概略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能量传递装置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能量传递装置1的可能的示例性实施例,该能量传递装置1通过电感以免接触或无线的方式从移动装置(未在此示出)的第一(优选静止)系统传递到移动装置的第二系统中,该第二系统由此而移动。接下来的示例性实施例展示了线性导引的能量传递装置1,其具体地将电能从静止系统传递到线性导引装置的移动系统中。
如图1和图2所示,能量传递装置1由静止部和移动部组成,它们被称为:初级磁芯10,其相对于线性导引装置的第一系统是静止的;以及次级磁芯20,其能够移动并且被设置到线性导引装置的第二系统。具体地,接下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次级磁芯20 能够沿着移动路径X平行于线性导引装置的第二系统而移动。特别地,其能够被直接设置在线性导引装置的第二系统上,例如移动台 (未在此示出),从而其沿着移动轴被线性导引装置的移动台所运载。但是,次级磁芯20可能能够通过独立的导引装置(未在此示出)的方式相对于初级磁芯10沿着其纵向轴移动。出于此目的,特别地,次级磁芯的独立导引装置能够具有自己的驱动装置。次级磁芯20 还可以能够相对于初级磁芯10而移动,并不是必须平行于线性导引装置的移动路径。原则上,因此,次级磁芯20的移动路径能够相对于方向和/或位置分别脱离自移动装置或线性导引装置的移动路径。但是,次级磁芯20的移动路径X经常实质上对应于初级磁芯10的纵向轴的方向。但是,次级磁芯20的移动路径X优选地各自平行于移动装置或线性导引装置的移动路径而前进。
初级线圈100(未在图1中示出)缠绕在初级磁芯10上,并且次级线圈200缠绕在次级磁芯20上。初级线圈100以及次级线圈200 通过缠绕在初级磁芯10或次级磁芯20上从而被牢固地连接到各自的磁芯。也就是说,初级线圈100或次级线圈200各自不相对于各自的磁芯而移动。
如图1和图2进一步所示的,接下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初级磁芯10和次级磁芯20在各种情况下采用所谓的E型磁芯,其具有次级磁芯20的移动路径X的正确角度的E形横截面。在各种情况下,初级磁芯10和次级磁芯20的E形轮廓各自具有基底14、24,中横梁12、22,以及侧横梁11、13、21、23。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各种情况下,初级磁芯10和次级磁芯20被设置为通过E轮廓的开放侧而互相面对(也就是说,两个E型磁芯的基底14、24互相背对),从而初级磁芯10和次级磁芯20各自对应的侧横梁11、21或 13、21以及中横梁12、22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互相契合。
如图2所示,在各种情况下,初级线圈100和次级线圈200各自缠绕初级磁芯10或次级磁芯20的中横梁12、22,从而两个线圈的绕组在各种情况下进入侧横梁11、13、21、23和中横梁12、 22之间的凹陷,并且在各种情况下分别“折返”在初级磁芯10或次级磁芯20的端部上的面对侧上(进入中横梁的相反侧各自的其它纵向凹陷中)。
初级线圈100和次级线圈200的绕组优选地由铜线组成,例如直径为接近2mm的铜线。初级线圈100和次级线圈200优选地被设计为它们能够通过最高为50A的电流而工作。初级线圈100和/ 或次级线圈200优选地具有至少5个绕组,特别地为至少7个绕组,优选地为10个绕组,从而能够产生显著强的磁场。为了能够分别沿着移动装置或线性导引装置的整个移动路径将能量传递到移动的第二系统,初级磁芯10至少沿着次级磁芯20的移动路径X的整个长度L而延伸。但是初级磁芯优选地至少沿着一长度而延伸,该长度为该移动路径X的长度L加上次级磁芯20在移动路径X方向上的纵向延伸L20。因此,初级线圈100也显著地比次级线圈200 长,或者相对地被加长,因为初级线圈100的绕组沿着初级磁芯 10的整个长度延伸。
为了使能量传递装置1的移动质量尽量小,次级磁芯20在移动路径X方向上的纵向延伸L20小于或等于80mm,特别地,小于或等于40mm,特别地优选地,小于或等于20mm。为了比较,在接下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初级磁芯10或次级磁芯20的宽度(即,两个磁芯以相对于移动路径X的正确的角度/垂直于移动路径X的延伸)各自为接近65m。
例如,初级磁芯10能够专门地包含导磁的材料或专门导磁的材料;与现有技术不同,在现有技术中,初级磁芯通过由非磁性填充分割区而被打断成区域。次级磁芯20能够分别专门地由导磁的材料或专门导磁的材料组成。进一步地,初级磁芯10和/或次级磁芯20能够整体地形成或者由多个分割区组成,该分割区直接互相接触。
特别地优选地,初级磁芯10和/或次级磁芯20包含铁磁材料,特别地为铁,或者铁磁材料,特别地为铁氧体,例如N87。
为了增加能量传递装置1的初级侧与次级侧之间(即,初级磁芯10与次级磁芯20之间)的磁耦合,在接下来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能量传递装置1的情况下,E形初级磁芯10或次级磁芯20各自沿着E型磁芯的各自基底14、24的延伸(宽度)B12、B22为各自 E型磁芯的两侧横梁11、13、21、23的对应延伸(宽度)B11、B13、 B21、B23的至少两倍大。
由于次级磁芯20相对于初级磁芯10的可移动性,有必要提供两个磁芯10、20之间的气隙30。为了仍然使磁耦合保持显著的大,在根据接下来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能量传递装置1的情况下,气隙 30沿着移动路径X的整个长度L优选为小于0.5mm,特别地优选为接近于0.1mm。为了持续保持此气隙,次级磁芯20优选地沿着移动路径X被尽量稳固地导引。不必多说,初级磁芯10和次级磁芯20的相反侧以相应平坦的方式形成,从而能够持续使气隙30沿着整体移动路径X保持上述大小。
除了在能够互相移动的部件初级磁芯10与次级磁芯20之间的气隙30以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初级磁芯10具有初级磁芯隙30a。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次级磁芯20也具有次级磁芯隙30b。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初级磁芯隙30a或次级磁芯隙30b在各种情况下各自形成在中横梁12、22中。例如,初级磁芯10的中横梁 12被细分为第一中横梁部件12a和第二中横梁部件12b。两个部件 12a、12b通过合适的支撑材料的方式互相连接;初级磁芯隙30a 也能够不是进入初级磁芯10的各自横梁12的整个横截面,而是作为各自横梁12的裂缝,该裂缝顺着初级磁芯10的纵向延伸L10的方向,并且沿着整体的纵向延伸L10而形成。相同的情况也分别应用于次级磁芯隙30b或应用于次级磁芯20的中横梁22的第一和第二中横梁部件22a、22b。
整体的能量传递装置1,特别是初级线圈100和/或次级线圈 200,进一步地能够通过100kHz至500kHz,特别是200kHz至 450kHz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频率而工作。
除了可移动部件之间气隙30,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初级磁芯 10或次级磁芯20各自的至少一个横梁中的进一步的气隙30a、30b 具有小于0.2mm或小于0.1mm的小隙宽度。在各种情况下,初级磁芯隙30a或次级磁芯隙30b各自沿着整体的各自纵向延伸L10、 L20形成。即使这个传递系统为开放式结构并且通过大于或等于 100kHz的频率而工作,相对于电磁相容性仅仅产生微小的干扰或不产生干扰。该装置具有比得上静态系统的能量密度并且传递例如千瓦范围内的功率。

Claims (28)

1.一种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1),该装置用于电能从移动装置的第一系统到移动装置的第二系统的非接触式的电感式的传递,该第二系统能够相对于该第一系统移动,该装置包含:初级磁芯(10)和次级磁芯(20)的磁路,该初级磁芯(10)被设置到第一系统,并且,初级线圈(100)缠绕在该初级磁芯(10)上;该次级磁芯(20)被设置到第二系统,并且,次级线圈(200)缠绕在该次级磁芯(20)上;其中,该次级磁芯(20)被设置为能够沿着移动路径(X)相对于该初级磁芯(10)而移动,该移动路径(X)平行于该移动装置的移动路径;其中,该初级磁芯(10)至少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L)而延伸;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包含至少一个初级磁芯隙(30a),该初级磁芯隙(30a)沿着该初级磁芯(10)的整体纵向延伸(L10)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次级磁芯(20)包含至少一个次级磁芯隙(30b),该次级磁芯隙(30b)沿着该次级磁芯(20)的整体纵向延伸(L20)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初级磁芯隙(30a)和/或该至少一个次级磁芯隙(30b)沿着该初级磁芯(10)的整体纵向延伸(L10)或沿着该次级磁芯(20)的整体纵向延伸(L20)为小于或等于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线圈(100)和/或该次级线圈(200)被设计为能够通过最高为50A的交流电流而工作和/或能够通过100kHz至500kHz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频率而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专门地包含一种或多种导磁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次级磁芯(20)在该移动路径(X)方向上的纵向延伸(L20)小于或等于80mm,小于或等于40mm,或者小于或等于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至少沿着一长度而延伸,该长度为该移动路径(X)的长度(L)加上次级磁芯(20)在该移动路径(X)方向上的纵向延伸(L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该次级磁芯(20)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通过气隙(30)互相被分隔开,其中,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L)为小于或等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该次级磁芯(20)形成为E型磁芯,其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其包含E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以正确的角度穿过该次级磁芯(20)的该移动路径(X)。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或该次级磁芯(20)的E型磁芯各自沿着E型磁芯的基底(14、24)的延伸(B12、B22)为E型磁芯的两侧横梁(11、13、21、23)的对应延伸(B11、B13、B21、B23)的至少1.5倍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或该次级磁芯(20)包含铁磁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装置(1)具有导引装置,其用于沿着该移动路径(X)相对于该初级磁芯(10)导引该次级磁芯(20)。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线圈(100)和/或该次级线圈(200)具有至少5个绕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装置的第一系统为静止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初级磁芯隙(30a)和/或该至少一个次级磁芯隙(30b)沿着该初级磁芯(10)的整体纵向延伸(L10)或沿着该次级磁芯(20)的整体纵向延伸(L20)为小于或等于0.1mm。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线圈(100)和/或该次级线圈(200)被设计为能够通过最高为50A的交流电流而工作和/或能够通过200kHz至450kHz的交流电流/交流电压频率而工作。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该次级磁芯(20)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通过气隙(30)互相被分隔开,其中,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L)为小于或等于0.5m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该次级磁芯(20)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通过气隙(30)互相被分隔开,其中,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L)为小于或等于0.2m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该次级磁芯(20)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通过气隙(30)互相被分隔开,其中,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L)为小于或等于0.1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该次级磁芯(20)被设计为位于互相相对的位置从而通过气隙(30)互相被分隔开,其中,气隙沿着移动路径的整体长度(L)为小于或等于0.1mm。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或该次级磁芯(20)分别缠绕各自的E型磁芯的中横梁(12、22)。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或该次级磁芯(20)的E型磁芯各自沿着E型磁芯的基底(14、24)的延伸(B12、B22)为E型磁芯的两侧横梁(11、13、21、23)的对应延伸(B11、B13、B21、B23)的至少两倍大。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或该次级磁芯(20)包含铁。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磁芯(10)和/或该次级磁芯(20)包含铁氧体。
2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线圈(100)和/或该次级线圈(200)具有至少7个绕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初级线圈(100)和/或该次级线圈(200)具有10个绕组。
27.一种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移动装置,其包含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能的非接触式的传递的装置(1),其中,该移动装置具有静止系统和第二系统,该第二系统能够相对于该静止系统而移动,用于电能的非接触式的传递的装置(1)被构造成用于电能从该静止系统到该第二系统的电感式的传递。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装置是线性移动装置。
CN201621473097.9U 2015-12-31 2016-12-30 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 Active CN2068061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5405077.7 2015-12-31
EP15405077.7A EP3188198A1 (de) 2015-12-31 2015-12-31 Vorricht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in ein bewegtes system einer verschiebe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6146U true CN206806146U (zh) 2017-12-26

Family

ID=55168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73097.9U Active CN206806146U (zh) 2015-12-31 2016-12-30 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0151B2 (zh)
EP (2) EP3188198A1 (zh)
KR (1) KR20170080497A (zh)
CN (1) CN206806146U (zh)
TW (1) TWI7478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401A (zh) * 2018-07-10 2018-09-28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无线供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3895B2 (en) * 2017-08-25 2019-11-19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to an independent moving cart
US10608469B2 (en) 2017-09-28 2020-03-31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transfer to an independent moving cart during travel along a track
JP7098049B2 (ja) * 2019-03-19 2022-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US11482890B2 (en) * 2020-04-30 2022-10-25 Nucurrent, Inc. Surface mountable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for transmission at extended range
US11476722B2 (en) 2020-04-30 2022-10-18 Nucurrent, Inc. Precision power level control for extended rang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11476711B2 (en) 2020-12-23 2022-10-18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and associated base stations for through-structure charging
US11757311B2 (en) 2020-12-23 2023-09-12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and associated base station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t extended separation distances
US11637459B2 (en) 2020-12-23 2023-04-25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t extended separation distances utilizing T-Core shielding
US11387674B1 (en) 2020-12-23 2022-07-12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t extended separation distances utilizing concave shielding
US11387684B1 (en) 2020-12-23 2022-07-12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and associated base station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t extended separation distances
US11791667B2 (en) 2021-04-30 2023-10-17 Nucurrent, Inc. Power capability detection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ased on receiver power request
US11942799B2 (en) 2021-04-30 2024-03-26 Nucurrent, Inc. False notification suppres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1532956B2 (en) 2021-04-30 2022-12-20 Nucurrent, Inc. Power capability detection with verification load in power level control system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482891B1 (en) 2021-04-20 2022-10-25 Nucurrent, Inc. Timing verification in precision power level control system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539247B2 (en) 2021-04-30 2022-12-27 Nucurrent, Inc. Power capability detection in precision power level control system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967830B2 (en) 2021-10-12 2024-04-23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at extended separation distances with magnetic connectors
US11637448B1 (en) 2021-10-12 2023-04-25 Nucurrent,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th removable magnetic connector panel for vehicular 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4719A1 (de) * 1982-02-12 1983-08-25 United Kingdom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London Elektrische kraftuebertragungsanlage
US5814900A (en) * 1991-07-30 1998-09-29 Ulrich Schwan Device for combined transmission of energy and electric signals
JP3085491B2 (ja) 1992-12-25 2000-09-1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無接触給電装置
US5737211A (en) * 1994-02-21 1998-04-07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Linear-motio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DE19545220A1 (de) * 1995-12-05 1997-06-12 Bosch Gmbh Robert Anordnung zum kontaktlosen Übertragen von Signalen zwischen gegeneinander linear bewegbaren Fahrzeugteilen
US6512437B2 (en) * 1997-07-03 2003-01-28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Isolation transformer
US7106163B2 (en) * 1998-03-27 2006-09-12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re
AU6341200A (en) * 1999-07-02 2001-01-22 Magnemotion, Inc. System for inductive transfer of power, communication and position sensing to a guideway-operated vehicle
US7825544B2 (en) * 2005-12-02 2010-11-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upling system
DE102011014521A1 (de) * 2011-03-18 2012-09-20 Georg Duschl-Graw Einrichtung zur induktiv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KR101182376B1 (ko) * 2011-04-26 2012-09-12 한국과학기술원 좌우편차를 고려한 자기유도식 급전장치, 집전장치 및 전력전달장치
JP6068667B2 (ja) * 2013-10-04 2017-01-25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401A (zh) * 2018-07-10 2018-09-28 中惠创智无线供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无线供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1443A (zh) 2018-01-01
EP3188199A1 (de) 2017-07-05
US10910151B2 (en) 2021-02-02
TWI747865B (zh) 2021-12-01
EP3188198A1 (de) 2017-07-05
EP3188199B1 (de) 2022-01-26
KR20170080497A (ko) 2017-07-10
US20170194092A1 (en)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6146U (zh) 用于电能到移动装置的移动系统中的非接触式传递的装置
KR101944476B1 (ko) 유도 전력 전송 시스템들을 위한 자기 구조들의 상호 운용성
JP6726159B2 (ja) 可動電力カップリングおよび可動電力カップリングを備えたロボット
Carretero Coupling power losses i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with litz-wire coils
JP2008539584A (ja) 誘導結合電力伝達システム
CN100499948C (zh) 金属带的感应加热装置
CN108494031B (zh) 一种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及位置检测方法
US10477628B2 (en) Transverse flux electric induction heat treatment of a discrete workpiece in a gap of a magnetic circuit
Heinrich et al.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sitioning tolerant inductive charging systems
KR20200038518A (ko) 양면 평면 인덕터 조립체
Hemche et 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power using a PCB transformer with mobile secondary
Papastergiou A power converter with a rotating secondary stage for an airborne radar system
Qiu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lux cancellation among multiple interconnected modular pads in lumped IPT system
Moradewicz et al.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3D space transformers analysis
Mittag et al. Linear Direct Drive with Induc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Silva et al. Magnetic link device design for a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JP2001225675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Benlaloui et al. Power pad using new rectangular spiral shape design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Mecke Optimisation of inductive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s with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air gap
Jang et al. Analysis of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according to Resistance loads and air gaps at 50 kHz Frequency
Hasanzadeh et al. Linear motio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a comparative study on topologies
Moradewicz et al. 3D space transformers analysis for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RU98800U1 (ru) Индуктивный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ный) первичный измеритель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положения
JP2013042616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