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8023U - 可折叠式物流箱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式物流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8023U
CN206798023U CN201720379400.7U CN201720379400U CN206798023U CN 206798023 U CN206798023 U CN 206798023U CN 201720379400 U CN201720379400 U CN 201720379400U CN 206798023 U CN206798023 U CN 206798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upper lid
casing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794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旭凯
俞学功
贺志远
刘家庆
王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aok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Tru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3794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8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8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8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可折叠式物流箱,它包括底座、箱体和上盖,以其箱体的4个侧板,箱体与底座和箱体与上盖,均为可拆式快速连接,且其底座、上盖均为塑料制件,而其箱体侧板均为立体机织物夹芯玻璃钢制件为主要特征,具有结构合理,装拆折叠简易快捷,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是当下物流业实现降本增效所需的一种袋装液态物料或袋装粉末固态物料外包装运输的理想物流箱。

Description

可折叠式物流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式物流箱,属于运输物料外包装技术。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箱,是指袋装液态物料或袋装粉末固态物料的外包装箱。
随着全球经贸的蓬勃发展,物料长途运送已日益成为常态,但由于长途运送过程中不可预料的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原因,给物料运送的保全带来了诸多破坏性影响,尤其是液态物料和粉末固态物料的包装更显得特别重要。
已有的物流方式,大多采用塑料膜或塑料编织布袋,包装袋装液态或粉末固态物料后,再将所述袋装物料布置在纸箱或木箱或金属箱内实现运输的,以实施对所运送物料的安全保障。
然而,由于其所述包装箱大多是一次性使用的,这无疑必将会加大运输成本;而所述包装箱就是回流再用,也会由于其体积大,而给仓储和运输加大负荷,这又无疑会增加其回用成本。
为此,研发一种既能保障所述物料的运输安全,又能方便回流再用,且装拆简单易行的物流箱,便成为业内实现降本增效的期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装拆简易,能够重复使用的,用于内装袋装液态物料或袋装粉末固态物料的可折叠式物流箱,以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相关经济实体降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总体技术构想:一是采用复合材料(例如玻璃钢,塑料)作为基材,以谋求减轻重量,降低物流运能;二是采用3D立体机织物作为玻璃钢芯材,以谋求大幅度增强其机械物理性能,提高实际使用寿命,实现重复回用;三是采用多种简易方便装拆的结构形式,以谋求大幅度降低组装和拆卸时间,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四是采用重叠捆绑的方式,将本实用新型拆卸后捆绑在一起,以谋求以最小的体积实施回流再用,降低仓储和运能,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基于上述技术构想,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种可折叠式物流箱,包括底座,上盖,和由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组合构成的箱体,而其:
a、所述底座整体呈平板状;
b、所述上盖整体呈盘状,而在其盘状内沿口的四周呈坡状,从而令上盖与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组合构成的箱体的外坡面沿口相互楔合而紧扣,且通过插接件与箱体固定连接;
c、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的顶部均有外坡面,而其底端均分别与底座(1)的相应部位相铰接,且由所述侧板底端所设的定位销和L型挂钩,通过与底座固装的定位梯形管与底座定位连接,而所述铰接是柔性带材铰接,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在打开箱体时分别与底座相应的侧边保持距离;
d、所述箱体的4个直角转角处的前侧板与后侧板和右侧板的连接,以及后侧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连接,均为快速可拆式连接;
e、当取下上盖和拆开箱体,且将箱体的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有序覆叠在底座上,并将上盖覆叠在箱体的组合板上后,再通过扣合带将上盖与底座扣紧,即便可以方便回流运输。
由以上所给出的主旨技术方案,结合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想,可以清楚地明了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其所要实现的目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进一步主张还在于:
所述底座是具有众多个有间距均匀分布的底座盲孔的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而所述上盖是具有众多个有间距均匀分布的上盖盲孔的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其目的显然在于,在有效减轻其重量的同时,提高其整体结构的机械物理性能,并实现以塑代钢或以塑代木,以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四者均是由槽口向内的槽型钢制件所构成的矩形边框,内包玻璃纤维立体机织物,且整体外包玻纤布,并由树脂粘结而成一体的玻璃钢制件。由于玻璃纤维立体机织物(例如预浸树脂3D立体板状机织物),具有多轴向支撑牵拉能力,而采用玻璃钢制作工艺制备的侧板,就必将具备很强的耐冲击强度,这就保障了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与底座相应部位的柔性铰接,是通过柔性带材两端分别与所述4个侧板和相应部位底座连接而柔性铰接的,且所述柔性带材铰接每侧至少各有2个。这一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显然在于,在打开箱体后所述左右前后侧板,不至于随意散失,而影响捆扎回用,也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再次组装。
所述箱体的4个转角处的快速可拆式连接是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第一种结构形式是双重复合可拆连接;所述双重复合可拆连接,是凹凸定位副定位与弹簧销插接复合连接;而所述凹凸副定位它是由两个相邻接的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侧壁上且其沿高度方向固装的钢板制件,与另一个侧板相应的槽型钢制件矩形边框相抵接面之间,沿高度方向所设的凸台与凹槽所构成的凹凸定位副,或由定位销与定位孔所构成的定位销-孔凹凸定位副;而所述弹簧销插接,它是由在两个相邻接侧板中的一个侧板顶端外坡面部位内设的弹簧销,与另一个侧板顶端外坡面部位所设的弹簧销孔所构成的;且所述弹簧销与凹凸定位副呈相交布置;工况下,通过所述凹凸定位副与弹簧销的复合作用,而使相邻所述侧板实现快速可拆式连接;
第二种结构形式是枢轴连接,所述枢轴连接,是在2个相邻接侧板中的一个侧板上,有间距分开至少布置2个第一枢轴孔座,而在另一个侧板上且位于第一枢轴插孔座的相对应的部位,布置第二枢轴孔座,且第一枢轴孔座与第二枢轴孔座两者的轴孔中心,在箱体组合状态下处在同一轴线上,而令枢轴方便插入第一枢轴孔座和第二枢轴孔座的轴孔内,从而使相邻接的2个侧板连接在一起,而拔掉枢轴则可令相邻接的2个侧板分离;
第三种结构形式是楔口副连接;所述楔口副连接,是在2个相邻接侧板的侧壁上,至少各布置1个楔口副,通过楔口副的楔合或分离,实现相邻接侧板的快速连接或分离。
所述相邻侧板间的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采用与其中一个侧板铰接的螺栓,与另一个侧板所设的豁口卡槽,经由蝶形螺母实现相互连接的等等。
本实用新型推荐的是所述双重复合可拆连接,因为它更加快速也安全可靠。
而在所述底座的底面,至少设有4个底座凸台,所述至少4个底座凸台沿底座4个周边保持距离均匀分布,而所述凸台的底面有凹坑;在上盖的顶面,设有与底座凸台数量相等的上盖凸台,而所述上盖凸台所处位置与底座凸台所处位置相对应,且上盖凸台与底座凸台的凹坑相匹配,从而令所述物流箱工作状态码垛时前后左右4边都处于相近的同一垂线上,且不会轻易位移。鉴于本实用新型包装所述袋装物料后,一般都会采取集装箱运输,因而必须将内容物料的本实用新型码垛整齐,以最大限度降低其所占空间位置,且在流转过程中不会发生倾倒的问题,这一技术方案的目的就在于此。
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全部实施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结构合理,装拆和折叠快捷简易,自身重量较轻,能够重复使用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为业内相关经济实体的降本增效,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底座1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上盖2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前后侧板3-3、3-4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左右侧板3-1、3-2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
图8a是图8的L部结构放大图;
图9是图7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10是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的结构剖面图;
图11是左右前后侧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E-E剖面图;
图13是图11的F部结构放大图;
图14是图12的G部结构放大图;
图15是左右、前后侧板与上盖2和下座1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H部结构放大图;
图17是图15的I部结构放大图;
图18是侧板3-1、3-2、3-3、3-4拆箱状态展开图;
图19是图18的J部结构放大图;
图20是拆箱后叠合状态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K部结构放大图;
图22是上盖2与箱体3的侧板快速可拆式连接的弹簧销插接示意图;
图23是相邻2个侧板间凹凸副定位装接示意图;
图24是相邻两侧板间的枢轴连接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5是相邻两侧板间的楔口副连接结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读附图1~23。
一种可折叠式物流周转箱,用其包装袋装液态物料或袋装粉末固态物料,它包括底座1,上盖2,和由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组合构成的箱体3,而其:
a、所述底座1整体呈平板状;
b、所述上盖2整体呈盘状,而在其盘状内沿口的四周呈坡状,从而令上盖2与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组合构成的箱体3的外坡面沿口相互楔合而紧扣,且通过插接件与箱体3固定连接;
c、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的顶部均有外坡面,而其底端均分别与底座1的相应部位相铰接,且由所述侧板底端所设的定位销3-6和L型挂钩3-7,通过与底座1固装的定位梯形管3-8与底座1定位连接,而所述铰接是柔性带材铰接,且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在打开箱体3时分别与底座1相应的侧边保持距离;
d、所述箱体3的4个直角转角处的前侧板3-3与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的连接,以及后侧板3-4与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的连接,均为快速可拆式连接;
e、当取下上盖2和拆开箱体3,且将箱体3的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有序覆叠在底座1上,并将上盖2覆叠在箱体3的组合板上后,再通过扣合带15将上盖2与底座1扣紧,即便可以方便回流运输。
而其所述底座1是具有众多个有间距均匀分布的底座盲孔1-1的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而所述上盖2是具有众多个有间距均匀分布的上盖盲孔2-1的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
而其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四者均是由槽口向内的槽型钢制件所构成的矩形边框4,内包玻璃纤维立体机织物5,且整体外包玻纤布6,并由树脂粘结而成一体的玻璃钢制件。
而其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分别与底座1相应部位的柔性铰接,是通过柔性带材16-1两端分别与4个所述侧板和底座1相应部位连接而柔性铰接的,且所述柔性带材铰接每侧各有2个。
而其所述箱体3的4个转角处的快速可拆式连接是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第一种结构形式是双重复合可拆连接;所述双重复合可拆连接,是凹凸定位副定位与弹簧销插接复合连接;而所述凹凸副定位它是由两个相邻接的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侧壁上且其沿高度方向固装的钢板制件18,与另一个侧板相应的槽型钢制件矩形边框4相抵接面之间,沿高度方向所设的条状凸台与条状凹槽所构成的凹凸定位副,或由定位销19与定位孔20所构成的定位销-孔凹凸定位副;而所述弹簧销插接,它是由在两个相邻接侧板中的一个侧板顶端外坡面部位内设的弹簧销21,与另一个侧板顶端外坡面部位所设的弹簧销孔22所构成的,且所述弹簧销21与凹凸定位副呈相交布置;工况下,通过所述凹凸定位副与弹簧销的复合作用,而使相邻所述侧板转角处实现快速可拆式连接(请参见附图13、14、22和23);
第二种结构形式是枢轴连接,所述枢轴连接,是在2个相邻接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侧壁上,有间距分开至少布置2个第一枢轴孔座9,而在另一个侧板的外侧壁部位且与2个第一枢轴插孔座9的相对应的部位,布置至少一个第二枢轴孔座10,且令第一枢轴孔座9与第二枢轴孔座10两者的轴孔中心,在箱体3组合状态下处在同一轴线上,且令枢轴11方便插入第一枢轴孔座9和第二枢轴孔座10的轴孔内,从而使相邻接的2个侧板连接在一起,而拔掉枢轴11则可令相邻接的2个侧板分离(请参见附图24);
第三种结构形式是楔口副连接;所述楔口副连接,是在2个相邻接侧板的侧边上,至少各布置1个楔口副12,通过楔口副12的楔合分离,实现相邻接侧板的连接或分离(请参见附图25)。
本实用新型优先推荐的是第一种结构形式。其中所述的枢轴连接,实是铰链连接,而楔口副连接,犹如家具抽屉转角的榫口副连接。
而其所述底座1的底面,设有8个底座凸台13,所述8个底座凸台13沿底座1的4个周边保持距离均匀分布,而所述凸台13的底面有凹坑13-1;在上盖2的顶面,设有与底座凸台13数量相等的上盖凸台14,而所述上盖凸台14所处位置与底座凸台13所处位置相应对,且上盖凸台14与底座凸台13的凹坑13-1相匹配,从而令所述物流箱工作状态码垛时前后左右4边都处于相近的同一垂线上,且不会轻易位移(请参见附图2、3)。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与其相关的结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相关结构形式是:
所述左右、前后侧板3-1、3-2、3-3、3-4上沿口的外坡面,是由分别与左右、前后侧板3-1、3-2、3-3、3-4顶部连接的梯形管17(金属或塑料)所构成的(如附图5、6、7、8所示)。当然也可以是与所述侧板一体制作成型的。
而所述上盖2与箱体通过插接件固定连接的结构形式,请参读附图16,它是由上盖2内所安置的弹簧销3-5,与和侧板连接的梯形管17相应部位所设的通孔相配合所构成的。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而所述各个侧板与底座1制件的定位连接结构形式,请参读附图17。它是由设在底座1凹坑内的与侧板底部内侧连接的L型挂钩3-7,和与侧板连接的定位销3-6,以及嵌装在底座1上的定位梯形管3-8组成。工况下,将侧板底部的L型挂钩3-7斜着插入所述在底座1凹坑内,然后向内推转,令定位销3-6插入定位梯形管3-6的插孔内,且同时使L型挂钩3-7勾住定位梯形管3-8的底面,从而实现侧板与底座1的定位固定连接。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而所述用来捆扎折叠箱的扣合带15的一端与上盖2的连接结构方式,如附图21所示。所述柔性扣合带15,与带接口15-1静连接,带接口15-1可沿上盖2的带接口滑道15-4进出滑动,设在上盖2上的滑销15-2,通过滑道15-4侧壁,可插入带接口15-1的通孔,从而实现扣合带15与上盖2的连接,而扣合带15的另一端,则与底座1纽扣连接。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而所述左右、前后侧板与底座1的柔性铰接连接的结构形式,如附图18、19所示,它是在底座1的凹坑中所设定位梯形管3-8,柔性带材16-1的一端设在底座1凹坑壁与定位梯形管3-8之间,紧固螺钉16-3由底座1侧壁,通过柔性带材16-1与定位梯形管3-8螺纹连接,通过拧紧紧固螺钉16-3,令柔性带材16-1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而其另一端则与所述侧板连接。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以上所述的弹簧插销或插销和梯形管市场上有货供应,均是采用工程塑料制件,而所述柔性带材,均为玻纤或塑料长丝编织带。
之所以采用以上所述的结构形式,其目的显然在于进一步减轻重量,节省金属材料,降低制备成本,且装拆简易快捷,为全面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持。
而本实用新型底座1和上盖2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是由常州远东塑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
如上述技术方案实施例制备的本实用新型初样,其试验检测结果是令人十分满意的。以其长×宽×高=1125×1095×1145mm,净重为85公斤,净容积为1m3,标准容装物料为1t的本实用新型为例,在静载6t、动载2t的抵压条件下不破损;在满载条件下,于0.8m高处跌落不破损,其整体性能完全达到或超过行业的技术要求。且其装拆折叠时间均少于1min,而其折叠捆绑后的体积约为工况下体积的四分之一,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初衷。
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采用木质材料或金属材料或混合用料的制备。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可折叠式物流箱,包括底座(1),上盖(2),和由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组合构成的箱体(3),其特征在于:
a、所述底座(1)整体呈平板状;
b、所述上盖(2)整体呈盘状,而在其盘状内沿口的四周呈坡状,从而令上盖(2)与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组合构成的箱体(3)的外坡面沿口相互楔合而紧扣,且通过插接件与箱体(3)固定连接;
c、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的顶部均有外坡面,而其底端均分别与底座(1)的相应部位相铰接,且由所述侧板底端所设的定位销(3-6)和L型挂钩(3-7),通过与底座(1)固装的定位梯形管(3-8)与底座(1)定位连接,而所述铰接是柔性带材铰接,且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在打开箱体(3)时分别与底座(1)相应的侧边保持距离;
d、所述箱体(3)的4个直角转角处的前侧板(3-3)与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的连接,以及后侧板(3-4)与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的连接,均为快速可拆式连接;
e、当取下上盖(2)和拆开箱体(3),且将箱体(3)的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有序覆叠在底座(1)上,并将上盖(2)覆叠在箱体(3)的组合板上后,再通过扣合带(15)将上盖(2)与底座(1)扣紧,即便可以方便回流运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物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是具有众多个有间距均匀分布的底座盲孔(1-1)的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而所述上盖(2)是具有众多个有间距均匀分布的上盖盲孔(2-1)的双层真空吸塑塑料制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物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四者均是由槽口向内的槽型钢制件所构成的矩形边框(4),内包玻璃纤维立体机织物(5),且整体外包玻纤布(6),并由树脂粘结而成一体的玻璃钢制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物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3-1)、右侧板(3-2)、前侧板(3-3)和后侧板(3-4),分别与底座(1)相应部位的柔性铰接,是通过柔性带材(16-1)两端分别与4个所述侧板和底座(1)相应部位连接而柔性铰接的,且所述柔性带材铰接每侧至少各有2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物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3)的4个转角处的快速可拆式连接是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第一种结构形式是双重复合可拆连接;所述双重复合可拆连接,是凹凸定位副定位与弹簧销插接复合连接;而所述凹凸副定位它是由两个相邻接的侧板中的一个侧板的侧壁上且其沿高度方向固装的钢板制件(18),与另一个侧板相应的槽型钢制件矩形边框(4)相抵接面之间,沿高度方向所设的凸台与凹槽所构成的凹凸定位副,或由定位销(19)与定位孔(20)所构成的定位销-孔凹凸定位副;而所述弹簧销插接,它是由在两个相邻接侧板中的一个侧板顶端外坡面部位内设的弹簧销(21),与另一个侧板顶端外坡面部位所设的弹簧销孔(22)所构成的,且所述弹簧销(21)与凹凸定位副呈正相交布置;工况下,通过所述凹凸定位副与弹簧销的复合作用,而使相邻所述侧板转角处实现快速可拆式连接;
第二种结构形式是枢轴连接,所述枢轴连接,是在2个相邻接侧板中的一个侧板上,有间距分开至少布置2个第一枢轴孔座(9),而在另一个侧板上且位于第一枢轴插孔座(9)相对应的部位,布置第二枢轴孔座(10),且第一枢轴孔座(9)与第二枢轴孔座(10)两者的轴孔中心,在箱体(3)组合状态下处在同一轴线上,而令枢轴(11)方便插入第一枢轴孔座(9)和第二枢轴孔座(10)的轴孔内,从而使相邻接的2个侧板连接在一起,而拔掉枢轴(11)则可令相邻接的2个侧板分离;
第三种结构形式是楔口副连接;所述楔口副连接,是在2个相邻接侧板的侧边上,至少各布置1个楔口副(12),通过楔口副(12)的楔合或分离,实现相邻接侧板的连接或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物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面,至少设有4个底座凸台(13),所述至少4个底座凸台(13)沿底座(1)4个周边保持距离均匀分布,而所述凸台(13)的底面有凹坑(13-1);在上盖(2)的顶面,设有与底座凸台(13)数量相等的上盖凸台(14),而所述上盖凸台(14)所处位置与底座凸台(13)所处位置相对应,且上盖凸台(14)与底座凸台(13)的凹坑(13-1)相匹配,从而令所述物流箱工作状态码垛时前后左右4边都处于相近的同一垂线上,且不会轻易位移。
CN201720379400.7U 2017-04-12 2017-04-12 可折叠式物流箱 Active CN206798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79400.7U CN206798023U (zh) 2017-04-12 2017-04-12 可折叠式物流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79400.7U CN206798023U (zh) 2017-04-12 2017-04-12 可折叠式物流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8023U true CN206798023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79400.7U Active CN206798023U (zh) 2017-04-12 2017-04-12 可折叠式物流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8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8712B2 (en) Large capacity waste disposal bag
CN104394738A (zh) 具有运送配置和使用配置的沙发
JP2018522791A (ja) 複合一貫輸送装置(インターモーダル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6798023U (zh) 可折叠式物流箱
CN205018623U (zh) 一种可收折床架及其床头靠背结构
CN106882452A (zh) 可折叠式物流箱
US2721663A (en) Multi-tiered rack
US20140103002A1 (en) Collapsible receptacle and methods thereof
CN201002759Y (zh) 一种可盛装液体的可拆式金属托盘箱
CN207450528U (zh) 一种超薄型折叠收纳快递盒
CN105077943A (zh) 自由组装式收纳体的构成部件
CN202935706U (zh) 一种软包装袋
CN201961620U (zh) 钢带箱
KR101835839B1 (ko) 분리형 음식물 포장용 상자
CN205499586U (zh) 一种箱体
CN204021364U (zh) 一种成纱打包车
CN209535794U (zh) 一种组合式多边形包装盒
US597065A (en) Folding box
CN205312225U (zh) 曲轴包装用定位盒
CN201961619U (zh) 折叠式厨柜物流周转箱
KR20140143512A (ko) 개폐형 도어를 구비한 조립식 수납상자
CN204527946U (zh) 一种用于粮食运输与储存的装置
CN208868536U (zh) 包装内衬及具有其的包装盒
CN209535709U (zh) 一种加固纸箱
CN208560089U (zh) 一种可双向进叉的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B001, block B, Changzhou Keji street, 179-2 Yulong South Road, Zhongl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Baoku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802, building 1, chuangyangang,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No.18, middle Changwu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before: TRUST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