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8292U - 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88292U CN206788292U CN201720590808.9U CN201720590808U CN206788292U CN 206788292 U CN206788292 U CN 206788292U CN 201720590808 U CN201720590808 U CN 201720590808U CN 206788292 U CN206788292 U CN 2067882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ase
- mounting seat
- wire harness
- wiring harn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包括底座、线束安装座、移动测试端子座和手柄;底座上设有导轨,线束安装座及移动测试端子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底座上设有至少可限制线束安装座滑动的限位机构;手柄下端转动连接底座,并安装于底座靠近移动测试端子座的一端端部;线束安装座包括座体,座体上设有线束端子槽,所述线束端子槽用于容置线束的部位宽度小于用于容置端子的部位宽度,且线束端子槽用于容置端子的一侧朝向移动测试端子座;移动测试端子座包括测试端子,测试端子连接有引出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对组装完毕的线束进行退PIN状态的检测,及时发现退PIN的不良品,避免退PIN不良品流入市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组装后的退PIN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线束生产加工过程中,塑壳与端子的组装以及组装后的检验一般都是通过人工作业来完成,很难保证线束的组装质量,在组装过程中难免出现由于操作不慎或者线束端子塑壳自身材质或结构的一些原因,导致的组装后的线束端子实际为退PIN状态,进而造成退PIN不良品产生甚至流入市场,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可对组装完毕的线束进行退PIN状态的检测,及时发现退PIN的不良品,避免退PIN不良品流入市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包括底座,线束安装座、移动测试端子座和手柄;
底座上设有导轨,线束安装座及移动测试端子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底座上设有至少可限制线束安装座滑动的限位机构;
手柄下端转动连接底座,并安装于底座靠近移动测试端子座的一端端部;
线束安装座包括座体,座体内设有线束端子槽,所述线束端子槽用于容置线束的部位宽度小于用于容置端子的部位宽度,且线束端子槽用于容置端子的一侧朝向移动测试端子座;
移动测试端子座包括朝向线束安装座的测试端子,测试端子连接有用于连接有用于连接导通测试仪的引出线。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可首先将待检测的线束端子置入线束安装座的线束端子槽内,然后通过底座上的限位机构预确定线束安装座的位置,再将待检测线束端子的线束端与引出线连接导通测试仪,进而可开始测试:推动手柄旋转,以带动移动测试端子座向线束安装座滑动,使得移动测试端子座中的测试端子与线束端子相对接,通过导通测试仪查看是否导通,若导通则线束端子未退PIN为正常,若未导通,则线束端子为退PIN状态,即为退PIN不良品。
优选的,所述移动测试端子座包括壳体和内嵌于壳体内的测试端子;壳体朝向线束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测试端子对接口,另一侧设有测试端子嵌入孔。即本实用新型移动测试端子座中的测试端子可根据测试需求进行更换,如待测试的线束端子具有2个PIN针,则更换具有两个电连接端子的测试端子嵌入移动测试端子座,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更多种类的线束端子退PIN测试需求。
优选的,所述手柄与底座端部转动连接的转轴上设有扭簧,扭簧弹力释放可使得手柄朝向底座外侧转动;底座端部设有可限制手柄顶端部转动至底座外侧的限位板;移动测试端子座与手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使得扭簧弹力释放时,移动测试端子座随手柄朝向远离线束安装座的方向滑动。
优选的,所述连杆为连接板,连接板一端连接移动测试端子座,另一端弯折呈弧形;手柄中部设有卡口,连接板的弧形端部向下卡入卡口中。连接板可固连移动测试端子座的壳体,如一体化加工而成,也可设置为通过铰链连接移动测试端子座的壳体。当手柄由人力操作下压时,将推动移动测试端子座朝线束安装座的方向移动,使得端子之间对接,当需要停止测试,则放开手柄,手柄将在扭簧的弹力下反向转动,并通过连接板将移动测试端子座拉回复位。
优选的,所述线束安装座上可拆卸安装有压端子件,所述压端子件包括横杆和顶柱,横杆两端跨过线束端子槽分别可拆卸连接线束安装座的顶部两侧,顶柱一端朝向线束端子槽,一端通过弹簧连接横杆中部。在将线束端子置入线束端子槽后,可将压端子件从上方安装至线束安装座上,使得线束端子的固定更可靠。
优选的,所述横杆两端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线束安装座的顶部两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的限位机构包括螺杆和设置于底座上、线束安装座滑动行程内的至少一个螺孔,螺杆可旋入螺孔中。螺孔可沿导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固定线束安装座在导轨上的位置。此外,限位机构也可通过设置于底座侧部的至少一个可翻转至线束安装座滑动面上的限位件实现,为现有技术。
优选的,所述导轨为工字型导轨,线束安装座及移动测试端子座分别嵌装于导轨上。可避免滑动时上下方向的移位,使得线束端子能够与移动测试端子可靠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滑轨的设置使得测试端子能够与待测试的线束端子可靠对接,从而完成退PIN测试,减少退PIN不良品的流出。且手柄的转动、复位并带动移动测试端子座的对接、复位的相关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应用本治具时,在对多个线束端子进行测试时,线束端子更换所需的时间间隙更短,大大简化了人工退PIN检测的工艺,节省了人力、时间和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治具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包括底座1,线束安装座2、移动测试端子座3和手柄4;
底座1上设有导轨11,线束安装座2及移动测试端子座3分别滑动连接所述导轨11;底座1上设有至少可限制线束安装座滑动的限位机构;
手柄4下端转动连接底座1,并安装于底座1靠近移动测试端子座3的一端端部;
线束安装座2包括座体,座体内设有线束端子槽21,所述线束端子槽21用于容置线束的部位宽度小于用于容置端子的部位宽度,且线束端子槽21用于容置端子的一侧朝向移动测试端子座3;
移动测试端子座3包括朝向线束安装座2的测试端子,测试端子连接有用于连接有用于连接导通测试仪的引出线33。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可首先将待检测的线束端子置入线束安装座的线束端子槽21内,然后通过底座上的限位机构预确定线束安装座的位置,再将待检测线束端子的线束端与引出线连接导通测试仪,进而可开始测试:推动手柄4旋转,以带动移动测试端子座3向线束安装座滑动,使得移动测试端子座中的测试端子与线束端子相对接,通过导通测试仪查看是否导通,若导通则线束端子未退PIN为正常,若未导通,则线束端子为退PIN状态,即为退PIN不良品。
实施例
移动测试端子座包括壳体31和内嵌于壳体内的测试端子32;壳体31朝向线束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测试端子对接口,另一侧设有测试端子嵌入孔。即本实用新型移动测试端子座中的测试端子可根据测试需求进行更换,如待测试的线束端子具有2个PIN针,则更换具有两个电连接端子的测试端子嵌入移动测试端子座,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更多种类的线束端子退PIN测试需求。
手柄4与底座端部转动连接的转轴44上设有扭簧45,扭簧弹力释放可使得手柄4朝向底座1外侧转动;底座1端部设有可限制手柄顶端部转动至底座外侧的限位板12;移动测试端子座与手柄4之间通过连杆34连接,使得扭簧弹力释放时,移动测试端子座3随手柄4朝向远离线束安装座2的方向滑动。
上述连杆34为连接板,连接板一端连接移动测试端子座,另一端弯折呈弧形;手柄中部设有卡口,连接板34的弧形端部向下卡入卡口中。所述卡口的具体形式为:手柄4中部挖空,设置横梁43,横梁43上方孔41用于连接板34穿过进而卡住横梁43,横梁下方孔42供引出线引出。连接板34可固连移动测试端子座的壳体,如一体化加工而成,也可设置为通过铰链连接移动测试端子座的壳体。当手柄由人力操作下压时,将推动移动测试端子座朝线束安装座的方向移动,使得端子之间对接,当需要停止测试,则放开手柄,手柄将在扭簧的弹力下反向转动,并通过连接板将移动测试端子座拉回复位。
线束安装座2上可拆卸安装有压端子件,所述压端子件包括横杆22和顶柱24,横杆22两端跨过线束端子槽分别可拆卸连接线束安装座2的顶部两侧,顶柱24一端朝向线束端子槽,一端通过弹簧23连接横杆中部。在将线束端子置入线束端子槽后,可将压端子件从上方安装至线束安装座上,使得线束端子的固定更可靠。弹簧设置可避免顶柱对端子带来损伤。
横杆22两端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线束安装座的顶部两侧。
底座上的限位机构包括螺杆和设置于底座上、线束安装座滑动行程内的至少一个螺孔,螺杆可旋入螺孔中。螺孔可沿导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固定线束安装座在导轨上的位置。此外,限位机构也可通过设置于底座侧部的至少一个可翻转至线束安装座滑动面上的限位件实现,为现有技术。
导轨11为工字型导轨,线束安装座及移动测试端子座分别嵌装于导轨上。可避免滑动时上下方向的移位,使得线束端子能够与移动测试端子可靠对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滑轨的设置使得测试端子能够与待测试的线束端子可靠对接,从而完成退PIN测试,减少退PIN不良品的流出。且手柄的转动、复位并带动移动测试端子座的对接、复位的相关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应用本治具时,在对多个线束端子进行测试时,线束端子更换所需的时间间隙更短,大大简化了人工退PIN检测的工艺,节省了人力、时间和企业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包括底座,线束安装座、移动测试端子座和手柄;
底座上设有导轨,线束安装座及移动测试端子座分别滑动连接所述导轨;底座上设有至少可限制线束安装座滑动的限位机构;
手柄下端转动连接底座,并安装于底座靠近移动测试端子座的一端端部;
线束安装座包括座体,座体内设有线束端子槽,所述线束端子槽用于容置线束的部位宽度小于用于容置端子的部位宽度,且线束端子槽用于容置端子的一侧朝向移动测试端子座;
移动测试端子座包括朝向线束安装座的测试端子,测试端子连接有用于连接有用于连接导通测试仪的引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移动测试端子座包括壳体和内嵌于壳体内的测试端子;壳体朝向线束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测试端子对接口,另一侧设有测试端子嵌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手柄与底座端部转动连接的转轴上设有扭簧,扭簧弹力释放可使得手柄朝向底座外侧转动;底座端部设有可限制手柄顶端部转动至底座外侧的限位板;移动测试端子座与手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使得扭簧弹力释放时,移动测试端子座随手柄朝向远离线束安装座的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连杆为连接板,连接板一端连接移动测试端子座,另一端弯折呈弧形;手柄中部设有卡口,连接板的弧形端部向下卡入卡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线束安装座上可拆卸安装有压端子件,所述压端子件包括横杆和顶柱,横杆两端跨过线束端子槽分别可拆卸连接线束安装座的顶部两侧,顶柱一端朝向线束端子槽,一端通过弹簧连接横杆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横杆两端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线束安装座的顶部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底座上的限位机构包括螺杆和设置于底座上、线束安装座滑动行程内的至少一个螺孔,螺杆可旋入螺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其特征是,所述导轨为工字型导轨,线束安装座及移动测试端子座分别嵌装于导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90808.9U CN206788292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90808.9U CN206788292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88292U true CN206788292U (zh) | 2017-12-22 |
Family
ID=60712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90808.9U Active CN206788292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8829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99892A (zh) * | 2018-02-12 | 2018-09-07 |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n设备快速测试夹具 |
-
2017
- 2017-05-25 CN CN201720590808.9U patent/CN20678829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99892A (zh) * | 2018-02-12 | 2018-09-07 |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pon设备快速测试夹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24634A (zh) | 一种用于线束测试用通电检测装置 | |
CN202442830U (zh) | 推拉力测试装置 | |
WO2019170353A1 (de) | Vorrichtung zum prüfen eines übergangswiderstands einer elektromechanischen verbindung und lade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 |
CN206788292U (zh) | 一种线束端子的退pin检测治具 | |
CN102141590B (zh) | 一种对不同规格线束进行电气检测的方法及通用测试治具 | |
CN102928807A (zh) | 智能电能表接线端子自动定位压接装置及方法 | |
DE102018105507A1 (de) | Vorrichtung zum Prüfen einer Kontaktkraft einer elektromechanischen Verbindung und Lade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 |
CN207894963U (zh) | 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工装 | |
CN208207129U (zh) | 一种用于变压器的耐压测试治具 | |
CN108776243A (zh) | 电能表检定装置的电能表安装座 | |
CN210664325U (zh) | 一种基于短路电抗的绕组变形定位判断装置 | |
CN204330815U (zh) | 一种电源模块测试夹具 | |
CN108037328A (zh) | 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工装 | |
CN208780737U (zh) | 一种测试组件 | |
CN203811633U (zh) | 一种实装电测设备新型夹具 | |
CN113154997A (zh) | 汽车左后侧三角窗围检具 | |
CN209014707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测试设备 | |
CN207571205U (zh) | 一种引脚定位测试机构 | |
CN202210106U (zh) | 一种电容容量和损耗测试用夹具 | |
CN209117776U (zh) | 一种自动感应的高精度变压器探针测试装置 | |
CN207780180U (zh) | 用于电路板测试的测试工装 | |
CN208721713U (zh) | 一种探针引脚导通夹具 | |
CN208937684U (zh) | 一种pcba板校准夹具及pcba板校准设备 | |
CN218995512U (zh) | 一种厚膜电阻生产的电阻值测试机 | |
CN201016993Y (zh) | 耐压测试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