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75361U - 线性振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75361U
CN206775361U CN201720390942.4U CN201720390942U CN206775361U CN 206775361 U CN206775361 U CN 206775361U CN 201720390942 U CN201720390942 U CN 201720390942U CN 206775361 U CN206775361 U CN 206775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fixed part
inwall
electric motor
vibr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909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909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75361U/zh
Priority to US15/652,584 priority patent/US1044713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75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753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和定子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接所述第一弹力臂和所述第二弹力臂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保证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一体性,有效提高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Z轴方向的支撑强度,且振动单元在振动过程中在Y轴方向不会发生偏移,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一体制造成型,加工简单,装配方便。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性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消费性电子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线性振动电机来做系统反馈,比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如此广泛的应用,就要求振动电机的性能优,使用寿命长。
相关技术中,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和定子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固定并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弹性件,所述定子单元驱动所述振动单元做往复直线运动而使所述线性振动电机产生振动。其中,所述弹性件设于为U形,提供Z轴方向的支撑以及X方向的回复力。
然而,U形结构的弹性件在支撑所述振动单元时,在Z轴方向的支撑性较差,振动单元在振动过程中存在Y轴方向的偏移,从而,导致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性能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线性振动电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振动单元在Z轴方向支撑性更好,且在Y轴方向不产生偏移的线性振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和定子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其振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壳体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其中,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叠设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所述第一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的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第三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的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振动单元。
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一体制造成型。
优选的,所述振动单元设有定位安装所述连接件的抵接壁,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抵接壁。
优选的,所述定子单元是线圈,所述抵接壁设于所述线圈的一侧,所述抵接壁到所述壳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线圈到所述振动单元的距离。
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和定子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其振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壳体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其中,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叠设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所述第一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的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第三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的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壳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顶壁和底壁,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顶壁或底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一体制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的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将所述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为一体的连接件,这样的弹性件结构设计保证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一体性,有效提高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Z轴方向的支撑强度,且振动单元在振动过程中在Y轴方向不会发生偏移,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一体制造成型,加工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A-A线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B-B线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C-C线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D-D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述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A-A线的剖面图。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包括壳体11、收容于所述壳体11内的振动单元12和定子单元13、将所述振动单元12悬置于所述壳体11内的弹性件14。为方便描述,在附图中标有X、Y、Z轴坐标系,其中X轴表示所述线性振动电机100的振动方向,Y轴和Z轴表示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所述上壳体111和所述下壳体112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振动单元12、定子单元13和所述弹性件14设于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振动单元12包括具有收容孔(未标号)的质量块121、磁钢122及极芯123,所述磁钢122设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极芯123盖设于所述磁钢122。
所述质量块121包括沿振动方向(X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211和第二侧壁1212以及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2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12的第一表面1215和第二表面1216,其中,所述第二表面1216靠近所述定子单元13设置,所述第一表面1215远离所述定子单元13设置。
所述上壳体111包括位于所述振动单元12两侧的第一内壁1111和第二内壁1112,所述第一侧壁1211与所述第一内壁111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壁1212与所述第二内壁1112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定子单元13为线圈,其设置于所述磁钢122下方并与所述磁钢122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磁钢122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动单元做往复直线运动而产生振动。
所述弹性件14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12两端的的第一弹性件141和第二弹性件142、与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42连接的加强件143,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42分别夹持所述质量块121沿振动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加强件143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42与所述振动单元12/壳体11的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42的结构相同,且均为一体制造成型。为简要描述,以下对其中一者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第一弹性件141包括第一弹力臂1411、与所述第一弹力臂1411交错叠设的第二弹力臂1412、连接所述第一弹力臂1411和所述第二弹力臂1412的连接件1413。
所述第一弹力臂1411包括第一固定部1414和第二固定部1415、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414和所述第二固定部1415的第一连接部1416。
所述第二弹力臂1412包括第三固定部1417和第四固定部1418、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1417和所述第四固定部1418的第二连接部1419。
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414与所述质量块121的所述第一侧壁121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1415与所述第二内壁1112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1417与所述质量块121的所述第二侧壁1212连接,所述第四固定部1418与所述上壳体11的所述第一内壁1111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1416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19交错设置,其环绕所述质量块121的端部。
所述连接件141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414和所述第三固定部1417,且所述连接件1413与所述第一表面1215固定连接。
所述加强件143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414、第二固定部1415、第三固定部1417、第四固定部1418,用于加强与所述质量块121/壳体11连接。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图5、图6、图7和图8,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B-B线的剖面图。所述线性振动电机200包括壳体21、收容于所述壳体21内的振动单元22和定子单元23、将所述振动单元22悬置于所述壳体21内的弹性件24。为方便描述,在附图中标有X、Y、Z轴坐标系,其中X轴表示所述线性振动电机200的振动方向,Y轴和Z轴表示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与其他部件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振动单元22和定子单元2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振动单元22包括质量块221、磁钢222及极芯223,三者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质量块221包括第一侧壁2211、第二侧壁2212、第一表面2215、第二表面2216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2216的抵接壁2217,所述第一侧壁2211、第二侧壁2212、第一表面2215及第二表面2216与其它部件的位置关系参照实施例一。
所述上壳体211包括位于所述振动单元22两侧的第一内壁2111和第二内壁2112,所述第一侧壁2211与所述第一内壁211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壁2212与所述第二内壁2112相对间隔设置。
所述弹性件24包括第一弹性件241和第二弹性件242、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42的加强件243,所述弹性件24与所述振动单元22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
所述第一弹性件2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242的结构相同,且均为一体制造成型。为简要描述,以下对其中一者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第一弹性件241包括第一弹力臂2411、与所述第一弹力臂2411交错叠设的第二弹力臂2412及连接所述第一弹力臂2411和所述第二弹力臂2412的连接件2413。所述第一弹力臂2411、第二弹力臂2412的形状与实施例一对应相同。
所述第一弹力臂2411包括第一固定部2414、第二固定部2415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414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415的第一连接部2416。所述第一固定部2414、第二固定部2415及所述第一连接部2416与所述振动单元22和壳体21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第二弹力臂2412包括第三固定部2417、第四固定部2418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2417和所述第四固定部2418的第二连接部2419。所述第三固定部2417、第四固定部2418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419与所述振动单元22和壳体21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连接件2413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414和所述第三固定部2417,且所述连接件2413与所述第二表面2216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2413抵接于所述抵接壁2217,使所述连接件2413定位,所述抵接壁2217到所述下壳体112的距离小于所述线圈23到所述振动单元22的距离。
实施例三
请结合参阅图9、图10、图11和图12,其中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三的立体图;图10为图9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9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C-C线的剖面图。所述线性振动电机300包括壳体31、收容于所述壳体31内的振动单元32和定子单元33、将所述振动单元32悬置于所述壳体31内的弹性件34。为方便描述,在附图中标有X、Y、Z轴坐标系,其中X轴表示所述线性振动电机300的振动方向,Y轴和Z轴表示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壳体31包括上壳体311和下壳体312,所述上壳体311包括位于所述振动单元32两侧的第一内壁3111和第二内壁3112、连接所述第一内壁3111和所述第二内壁3112的顶壁3113。所述下壳体312与所述上壳体311合围时,所述下壳体312作为与所述顶壁3113相对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内壁3111和所述第二内壁3112的底壁3121。
所述振动单元32和定子单元3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振动单元32包括质量块321、磁钢322及极芯323,三者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质量块321包括第一侧壁3211、第二侧壁3212、第一表面3215及第二表面3216,所述第一表面3215与所述顶壁3113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表面3216与所述底壁312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3211、第二侧壁3212、第一表面3215及第二表面3216分别与实施例一中对应部件的结构位置关系相同。
所述弹性件34包括第一弹性件341和第二弹性件342、与所述第一弹性件3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342连接的加强件343,所述弹性件34与所述振动单元22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
同样,所述第一弹性件341和第二弹性件342均为一体制造成型,以所述第一弹性件341为例,对所述弹性件34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第一弹性件341包括第一弹力臂3411、与所述第一弹力臂3411交错叠设的第二弹力臂3412及连接所述第一弹力臂3411和所述第二弹力臂3412的连接件3413。所述第一弹力臂3411、第二弹力臂3412的形状与实施例一对应相同。
所述第一弹力臂3411包括第一固定部3414、第二固定部3415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414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415的第一连接部3416。所述第一固定部3414、第二固定部3415及所述第一连接部3416与所述振动单元32和壳体31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第二弹力臂3412包括第三固定部3417、第四固定部3418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3417和所述第四固定部3418的第二连接部3419。所述第三固定部3417、第四固定部3418及所述第二连接部3419与所述振动单元32和壳体31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连接件3413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3415和所述第四固定部3418,且所述连接件3413与所述上壳体311的顶壁3113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
请结合参阅图13、图14、图15和图16,其中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实施例四的立体图;图14为图13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图15为图13所示线性振动电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3所示线性振动电机沿D-D线的剖面图。所述线性振动电机400包括壳体41、收容于所述壳体41内的振动单元42和定子单元43、将所述振动单元42悬置于所述壳体41内的弹性件44。为方便描述,在附图中标有X、Y、Z轴坐标系,其中X轴表示所述线性振动电机400的振动方向,Y轴和Z轴表示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所述壳体41包括上壳体411和下壳体412,所述上壳体411包括位于所述振动单元42两侧的第一内壁4111和第二内壁4112、连接所述第一内壁4111和所述第二内壁4112的顶壁4113。所述下壳体412与所述上壳体411合围时,所述下壳体412作为与所述顶壁4113相对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内壁4111和所述第二内壁4112的底壁4121。
所述振动单元42和定子单元43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振动单元42包括质量块421、磁钢422及极芯423,三者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所述质量块421包括第一侧壁4211、第二侧壁4212、第一表面4215及第二表面4216,所述第一侧壁4211、第二侧壁4212、第一表面4215及第二表面4216分别与实施例一中对应部件的结构位置关系相同。
所述弹性件44包括第一弹性件441和第二弹性件442、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41和所述第二弹性件442的加强件443,所述弹性件44与所述振动单元42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
同样,以所述第一弹性件441为例,对所述弹性件44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第一弹性件441包括第一弹力臂4411、与所述第一弹力臂4411交错叠设的第二弹力臂4412及连接所述第一弹力臂4411和所述第二弹力臂4412的连接件4413。所述第一弹力臂4411、第二弹力臂4412的形状与实施例一对应相同。
所述第一弹力臂4411包括第一固定部4414、第二固定部4415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4414和所述第二固定部4415的第一连接部4416。所述第一固定部4414、第二固定部4415及所述第一连接部4416与所述振动单元42和壳体41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第二弹力臂4412包括第三固定部4417、第四固定部4418及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4417和所述第四固定部4418的第二连接部4419。所述第三固定部4417、第四固定部4418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419与所述振动单元42和壳体41的连接关系同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连接件4413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4415和所述第四固定部4418,且所述连接件4413与所述底壁4121固定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性振动电机的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将所述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连为一体的连接件,这样的弹性件结构设计保证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一体性,有效提高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Z轴方向的支撑强度,且振动单元在振动过程中在Y轴方向不会发生偏移,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一体制造成型,加工简单,装配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和定子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其振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壳体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其中,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叠设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所述第一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的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第三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的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三固定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振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一体制造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设有定位安装所述连接件的抵接壁,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抵接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性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单元是线圈,所述抵接壁设于所述线圈的一侧,所述抵接壁到所述壳体的距离小于所述线圈到所述振动单元的距离。
6.一种线性振动电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振动单元和定子单元、将所述振动单元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弹性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沿其振动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壳体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侧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其中,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分设于所述振动单元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包括交错叠设的第一弹力臂和第二弹力臂,所述第一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的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弹力臂包括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的第三固定部和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的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四固定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连接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的顶壁和底壁,所述连接件抵接于所述顶壁或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性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一体制造成型。
CN201720390942.4U 2017-04-14 2017-04-14 线性振动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75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90942.4U CN206775361U (zh) 2017-04-14 2017-04-14 线性振动电机
US15/652,584 US10447131B2 (en) 2017-04-14 2017-07-18 Linear vibration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90942.4U CN206775361U (zh) 2017-04-14 2017-04-14 线性振动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75361U true CN206775361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31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9094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75361U (zh) 2017-04-14 2017-04-14 线性振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7131B2 (zh)
CN (1) CN2067753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661A (zh) * 2020-02-25 2020-05-2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4252182A (zh) * 2021-12-14 2022-03-29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力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03602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激励器
JP2022170145A (ja) * 2021-04-28 2022-11-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7423A1 (en) * 2008-04-23 2009-10-29 Hiroo Kajiwara Electromagnetic exciter
CN204886638U (zh) * 2015-07-31 2015-12-1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微型振动电机
CN205081655U (zh) * 2015-10-15 2016-03-0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双谐振振动电机
CN105226909B (zh) * 2015-10-21 2018-02-1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US10220412B2 (en) * 2015-11-20 2019-03-05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Vibration mot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661A (zh) * 2020-02-25 2020-05-2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WO2021168919A1 (zh) * 2020-02-25 2021-09-02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4252182A (zh) * 2021-12-14 2022-03-29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47131B2 (en) 2019-10-15
US20180297068A1 (en)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75359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6834956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4886638U (zh) 微型振动电机
CN206775361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4886637U (zh) 振动电机
CN206834963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6834962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6775360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7098907U (zh) 振动器件和具有该种振动器件的电子设备
US10596594B2 (en) Vibration Motor
CN207074948U (zh) 振动器件
CN204810103U (zh) 振动电机
CN206834960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4886627U (zh) 振动电机
CN204810108U (zh) 振动电机
CN105406676A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5051554U (zh) 振动电机
CN205792139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05490064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9313677U (zh) 线性振动电机
US20200212775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5186389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208589887U (zh) 振动电机
CN206834958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205039677U (zh) 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