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8604U -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8604U
CN206768604U CN201720240199.4U CN201720240199U CN206768604U CN 206768604 U CN206768604 U CN 206768604U CN 201720240199 U CN201720240199 U CN 201720240199U CN 206768604 U CN206768604 U CN 206768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ectilinear orbit
sliding rail
hinged
adjustable form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401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刚
胡安祥
汪存书
尹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mmunications 2nd Navigational Bureau 2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401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8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8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86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包括:直线轨道,其一端向着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杆体一,其为伸缩杆,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直线轨道的下方,杆体一的顶部与直线轨道的一端铰接;滑动梁,其设置在直线轨道上,且滑动梁的延伸方向与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杆体二,其为伸缩杆,杆体二的一端与直线轨道铰接,杆体二的另一端与滑动梁铰接,杆体二的伸长和缩短方向与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在模板开合时,通过滑动梁在直线轨道上滑动实现,能减少杆件的调节工作量,提高了工效,使得脱模更容易。

Description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背景技术
液压爬模、短线匹配节段梁预制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桥梁建设领域,这类大型的模板支架系统都会使用到模板开合的调节机构,如图2中通过W-2005、W-2006和W-2007进行调节。这个调节机构共由五个铰和三个长度调节杆件组成,通过W-2005调节侧模的水平位置,通过W-2006调节侧模的基准高度,通过W-2007调整侧模的倾斜度。这种调节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三个长度调节杆件组成的侧模调节体系,在任何一个杆件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整个模板支架体系均会发生转动位移。因此每次开合模板均会对三个长度调节杆进行多次调节才能调整到理想位置,工效极低。
2、W-2006作为承受轴向荷载的长度调节杆件,自身抵抗弯矩的能力较差,因此,在W-2007向前顶进时,整个体系并非完全的结构,需W-2006发生扭曲变形后才能抵抗产生的弯矩。W-2006的调节变得非常困难,杆件极易损坏。
3、由于1所述原因,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时,模板体系转动容易导致混凝土边角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通过使用该轨道,模板开合调节时,杆件调节工作量减少,提高了工效。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包括:
直线轨道,其一端向着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
杆体一,其为伸缩杆,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的下方,所述杆体一的顶部与所述直线轨道的一端铰接;
滑动梁,其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上,且所述滑动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杆体二,其为伸缩杆,所述杆体二的一端与所述直线轨道铰接,所述杆体二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梁铰接,所述杆体二的伸长和缩短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杆体一包括:
下支撑杆,其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上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上方,所述上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销轴孔一,当所述销轴孔一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销轴孔一沿所述上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支撑杆包括:
套杆,其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部分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通孔一;
内杆,内杆的下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中,所述内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二,当一个通孔二与一个通孔一相对时,一个通孔二和与其相对的通孔一组成一个销轴孔一;
至少一根销轴,一个销轴对应一个销轴孔一,销轴插设在与其对应的销轴孔一中;
丝杆,丝杆的下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部分后插入所述第二部分中,丝杆的上部分穿过所述第四部分后插入所述第三部分中,丝杆的上部分上的外螺纹和丝杆的下部分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且分别与所述第四部分上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一部分上的内螺纹相配;
千斤顶,千斤顶的活塞与内杆上位于套杆外的部分铰接,千斤顶的缸体与下支撑杆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杆体二的结构与所述杆体一的结构相同,所述杆体二通过其上的内杆与所述滑动梁铰接,并通过其上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直线轨道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的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丝杆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丝杆一体成型的螺母,所述千斤顶的缸体与所述第二部分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为长方体形,且分别与所述丝杆同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内杆为长方体形,且与所述套杆同轴设置,所述内杆的外侧壁和所述套杆的内侧壁间设置有一间隙а,0<а≤5mm。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还包括:两块耳板一,其沿所述滑动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滑动梁上,并位于所述滑动梁的顶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直线轨道和滑动梁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滑动槽,而另一个嵌设在所述滑动槽中,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直线轨道上设置有滑动槽。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当直线轨道的倾斜度通过杆体一调整到位后,模板的开合通过滑动梁在直线轨道上滑动实现,即在直线轨道上的直线运动,不再发生体系转动。
2、由于1的原因,模板开合调节时,杆件调节工作量减少,提高了工效。
3、由于1的原因,结构体系明确,杆体一不再承受水平荷载,受力更加明确,不易损坏,调节更加轻松。
4、由于1的原因,模板开模时不发生转动,能有效保护混凝土不受破坏。
5、因轨道是倾斜的,侧模和支撑体系在重力作用下有沿直线轨道自动向下滑动的趋势,使得脱模更容易。
6、杆体一和杆体二能同时实现大幅调节和小幅微调的功能,使杆体一和杆体二能无级调节其长度。
7、杆体一和杆体二的小幅微调可在无轴向压力下进行,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效,且丝杆调节不用敲击,可很好的保护丝杆不受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和整个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轨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杆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线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包括:
直线轨道160,其一端向着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使侧模170,以及滑动梁240、杆体三180、杆体四190、两根杆体五200、三根杆体六210、杆体七220形成的支撑体系在重力作用下有沿直线轨道160自动向下滑动的趋势,这样更省力,尤其在开模时,上侧模170与混凝土分离(若直线轨道160水平,在开模时,上侧模170与混凝土间的摩擦力特别大),使得脱模更容易。
杆体一230,其为伸缩杆,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160的下方,所述杆体一230的顶部与所述直线轨道160的一端铰接;通过调节杆体一230的长度,来调节直线轨道160的一端的高度,进而调节直线轨道160的一端的高度和直线轨道160的倾斜角度。
滑动梁240,其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160上,且所述滑动梁24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相同;滑动梁240为长条形,且可在杆体二250的作用下沿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滑动梁240与直线轨道160的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中使长条形滑块在直线轨道160上滑动的任何一种。例如,滑动梁240可以是槽型扣在直线轨道160上,或者两者的结构形式可以互换,只要能使滑动梁240在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即可。滑动梁240与直线轨道160可拆卸地连接。
杆体二250,其为伸缩杆,所述杆体二250的一端与所述直线轨道160铰接,所述杆体二250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梁240铰接,所述杆体二250的伸长和缩短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在杆体二250伸长或缩短时,滑动梁240能沿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直线轨道160运动。
模板是新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型,模板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要求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开合即拆模与关模。开模(拆模)指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形成强度后,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的过程;合模(关模)指混凝土浇筑前,移动模板到待浇混凝土构件的坐标位置形成模型的过程。
如图1所示,以图中的左右方向为横向方向,前后方向为纵向方向,图1为模板系统沿横向方向的截面图,因模板沿纵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在使用时,通过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来支撑和移动侧模170。在模板开合时,位于同一侧的各个滑动梁240同时移动,以使侧模170平稳移动。
对于一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在使用时,将杆体一230的底部、直线轨道160的另一端分别和地面铰接,将直线轨道160固定后,调节杆体一230的长度至直线轨道160的一端达到设计的高度,直线轨道160达到设计的倾斜角度(即使滑动梁240沿直线轨道160移动时,能使侧模170移动至待浇混凝土构件的坐标位置形成整个模板)后,将滑动梁240与直线轨道16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在滑动梁240的一端和直线轨道160的一端分别设置销轴130孔,使合模后,两个销轴130孔相对,插入销轴130即可,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采取别的实施样态),并将杆体三180和杆体四190分别与滑动梁240铰接,使侧模170,以及滑动梁240、杆体三180、杆体四190、两根杆体五200、三根杆体六210、杆体七220形成的支撑体系组成整体,之后调节杆体二250的长度,使滑动梁240沿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直线轨道160运动,具体地,在开模时,调节杆体二250的长度,使滑动梁240向着直线轨道160的另一端移动,从而带动侧模170和支撑体系向着直线轨道160的另一端移动,使侧模170与混凝土脱离;在合模时,调节杆体二250的长度,使滑动梁240向着直线轨道160的一端移动,从而带动侧模170和支撑体系向着直线轨道160的一端移动,使侧模170移动到待浇混凝土构件的坐标位置形成整个模板。之后将侧模170和底模进行固定或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或可拆卸地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例如,在侧模170和底模间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多根铰链,将铰链的两端分别与侧模170和底模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采取别的实施样态。
开模和合模都是侧模170和支撑体系整体的直线运动,开模和合模的具体位置在图1中箭头所指的位置处,即模板的倒角位置处。
图1中,杆体三180沿竖直方向设置,杆体三180的顶部与下侧模170固定连接,底部与滑动梁240的一端铰接;
杆体四190为伸缩杆,杆体四190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梁240的另一端和杆体七220铰接。用于调整侧模的倾斜度。
杆体五200的两端分别与杆体三180和杆体七220固定连接;
杆体六210的两端分别与上侧模170和杆体七220铰接;
杆体七220用于提供多个铰接点。
滑动梁240、杆体三180、杆体四190、两根杆体五200、三根杆体六210和杆体七220形成支撑体系。
两根杆体五200、三根杆体六210、杆体七220形成侧模支撑架。
两根杆体五200、三根杆体六210、杆体七220只是为了将侧模170和杆体四190连接起来,使杆体四190能调节侧模170的倾斜角度,可根据使用需要采用别的实施方式。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杆体一230包括:
下支撑杆100,其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所述第一部分101和所述第二部分102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部分1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部分101相当于一个大螺母。
上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杆100的上方,所述上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销轴孔一,当所述销轴孔一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销轴孔一沿所述上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支撑杆包括:
套杆110,其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部分111和第四部分112,所述第三部分111和所述第四部分112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第四部分1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部分111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通孔一;第四部分112相当于一个大螺母。
内杆120,内杆120的下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部分111中,所述内杆120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二,当一个通孔二与一个通孔一相对或重合时,一个通孔二和与其相对的通孔一组成一个销轴孔一;
至少一根销轴130,一个销轴130对应一个销轴孔一,销轴130插设在与其对应的销轴孔一中;
丝杆140,丝杆140的下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部分101后插入所述第二部分102中,丝杆140的上部分穿过所述第四部分112后插入所述第三部分111中,丝杆140的上部分上的外螺纹和丝杆140的下部分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且分别与所述第四部分112上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一部分101上的内螺纹相配;
千斤顶150,千斤顶150的活塞151与内杆120上位于套杆110外的部分铰接,千斤顶150的缸体与下支撑杆100铰接。采用可调节进油速度的千斤顶150,当需要大幅且快速调节时,选用快速档,当需要小幅且慢速调节时,选用慢速档。
如图1所示,杆体一230的内杆120的顶部与直线轨道160的一端铰接,第二部分102的底部与地面铰接,用千斤顶150将内杆120顶起,因销轴130和销轴孔一间有间隙,当千斤顶150将内杆120顶起至销轴130松动且不受力时,拔出销轴130,此时千斤顶150可自由控制内杆120的顶升高度,当千斤顶150将内杆120顶升至需要的高度(即达到直线轨道160的一端需要的高度)时,转动丝杆140,因丝杆140的上部分上的外螺纹和丝杆140的下部分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且分别与所述第四部分112上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一部分101上的内螺纹相配,套杆110会沿着丝杆140的长度方向向着下支撑杆100或背离下支撑杆100运动,从而调节套杆110的高度,当丝杆140将套杆110的高度调节至一个通孔二与一个通孔一相对或多个通孔二与多个通孔一一一相对,即形成至少一个销轴孔一时,在销轴孔一中插入销轴130,继续转动丝杆140,将套杆110与内杆120通过销轴130向上顶紧后,将千斤顶150泄压,完成受力转换,即将力转换至杆体一230上。
上述使用过程中,在拔出销轴130后,因千斤顶150可自由控制内杆120的顶升高度,因而能对杆体一230的长度进行无级调节,待内杆120顶升至需要的高度时,再通过转动丝杆140,调节套杆110的高度,使通孔一与通孔二相对后形成销轴孔一(所形成的销轴孔一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接着在销轴孔一中插入销轴130,若此时将千斤顶150泄压,因销轴孔一和销轴130间存在间隙,内杆120在自身重力和模板压力的作用下会向下移动,此时杆体一230的长度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在千斤顶150泄压前,再通过丝杆140调节套杆110至销轴130顶住内杆120,这样在千斤顶150泄压后,内杆120不会在自身重力和模板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杆体一230在千斤顶150泄压后具有预期的长度。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杆体二250的结构与所述杆体一230的结构相同,只不过杆体二250是倾斜状态,且安装位置不同,所述杆体二250通过其上的内杆120与所述滑动梁240铰接,并通过其上的第二部分102与所述直线轨道160铰接。这样能无级调节杆体二250的长度,且在调节时更省力。杆体二250的使用方法同杆体一230。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的数量均为两个。这样能形成一个或两个销轴孔一。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丝杆140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丝杆140一体成型的螺母,在转动丝杆140时,通过扳手夹住螺母,即可转动丝杆140。所述千斤顶150的缸体与所述第二部分102铰接。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第一部分101、所述第二部分102、所述第三部分111和所述第四部分112均为长方体形,且分别与所述丝杆140同轴设置。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内杆120为长方体形,且与所述套杆110同轴设置,所述内杆120的外侧壁和所述套杆110的内侧壁间设置有一间隙а,0<а≤5mm。这样能减小内杆120和套杆110间的摩擦力。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还包括:
两块耳板一241,其沿所述滑动梁2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滑动梁240上,并位于所述滑动梁240的顶部。通过两块耳板一241分别与杆体三180和杆体四190铰接。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直线轨道160和滑动梁240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滑动槽,而另一个嵌设在所述滑动槽中,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160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滑动槽的横截面为方形,则嵌入其中的部分的横截面也为方形,滑动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则嵌入其中的部分的横截面也为半圆形。这样使得滑动梁240能相对于直线轨道160做直线运动。
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中,所述直线轨道160上设置有滑动槽。
一种模板开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每个侧模的下方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每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的设置方法相同,其中,安装一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时,将将杆体一230的底部、直线轨道160的另一端分别和地面铰接,将直线轨道160固定后,调节杆体一230的长度至直线轨道160的一端达到设计的高度,且直线轨道达到设计的倾斜角度后,将滑动梁240与直线轨道160可拆卸地连接;
步骤二、在侧模170的下方安装侧模支撑架和多根杆体四190,并使一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对应一个侧模支架和一根杆体四190,杆体四190为伸缩杆,杆体四190的结构与杆体一的结构相同,对于一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使滑动梁240的一端通过杆体三180与侧模170的底部铰接,滑动梁240的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杆体四190的一端铰接,并使杆体四190的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侧模支撑架铰接;
步骤三、在开模时,调节一个侧模对应的各个杆体二250的长度,使各个滑动梁240向着各自对应的直线轨道160的另一端移动,从而带动侧模170向着各个直线轨道160的另一端移动,使侧模170与混凝土脱离;在合模时,调节一个侧模对应的各个杆体二250的长度,使各个滑动梁240向着各个直线轨道160的一端移动,从而带动侧模170向着各个直线轨道160的一端移动,使侧模170移动到待浇混凝土构件的坐标位置形成整个模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线轨道,其一端向着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
杆体一,其为伸缩杆,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的下方,所述杆体一的顶部与所述直线轨道的一端铰接;
滑动梁,其设置在所述直线轨道上,且所述滑动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杆体二,其为伸缩杆,所述杆体二的一端与所述直线轨道铰接,所述杆体二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梁铰接,所述杆体二的伸长和缩短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一包括:
下支撑杆,其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上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上方,所述上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销轴孔一,当所述销轴孔一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销轴孔一沿所述上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上支撑杆包括:
套杆,其由上到下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三部分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通孔一;
内杆,内杆的下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中,所述内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二,当一个通孔二与一个通孔一相对时,一个通孔二和与其相对的通孔一组成一个销轴孔一;
至少一根销轴,一个销轴对应一个销轴孔一,销轴插设在与其对应的销轴孔一中;
丝杆,丝杆的下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部分后插入所述第二部分中,丝杆的上部分穿过所述第四部分后插入所述第三部分中,丝杆的上部分上的外螺纹和丝杆的下部分上的外螺纹的旋向相反,且分别与所述第四部分上的内螺纹和所述第一部分上的内螺纹相配;
千斤顶,千斤顶的活塞与内杆上位于套杆外的部分铰接,千斤顶的缸体与下支撑杆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二的结构与所述杆体一的结构相同,所述杆体二通过其上的内杆与所述滑动梁铰接,并通过其上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直线轨道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的数量均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丝杆一体成型的螺母,所述千斤顶的缸体与所述第二部分铰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均为长方体形,且分别与所述丝杆同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为长方体形,且与所述套杆同轴设置,所述内杆的外侧壁和所述套杆的内侧壁间设置有一间隙а,0<а≤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耳板一,其沿所述滑动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滑动梁上,并位于所述滑动梁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轨道和滑动梁其中之一上设置有滑动槽,而另一个嵌设在所述滑动槽中,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直线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轨道上设置有滑动槽。
CN201720240199.4U 2017-03-13 2017-03-13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8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0199.4U CN206768604U (zh) 2017-03-13 2017-03-13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0199.4U CN206768604U (zh) 2017-03-13 2017-03-13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8604U true CN206768604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3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4019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8604U (zh) 2017-03-13 2017-03-13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86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9034A (zh) * 2017-03-13 2017-06-20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及模板开合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9034A (zh) * 2017-03-13 2017-06-20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及模板开合方法
CN106869034B (zh) * 2017-03-13 2019-02-22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及模板开合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9034B (zh)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及模板开合方法
CN114407191B (zh) 制作预制箱梁钢筋骨架的胎具
CN206768604U (zh) 可调节模板支撑滑动轨道
CN214993121U (zh) 一种可调节的支座垫石锚栓孔定位装置
CN110485411A (zh) 端部支撑变幅式搅拌压桩一体机及其施工方法
CN206967729U (zh) 预制t梁桥面板钢筋活动绑扎胎具
CN105926931A (zh) 建筑模板支撑用的自适应可调早拆顶托
CN110205934A (zh) 一种用于预制节段梁支架法拼梁移动装配式架梁系统
CN206703239U (zh) 可调节模板支撑杆
CN206646825U (zh) 一种斜模板支撑结构
CN209874484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斜撑装置
DE19506992A1 (de) Rüttelvorrichtung zum Verdichten von insbesondere Betonteilen
CN206070379U (zh) 一种大型构建位姿调整施工装置
EP2748375A1 (de) Heberichtsystem
CN208395591U (zh) 自动精调轨道排架装置
CN107829374A (zh) 公路预应力砼箱梁移动模架及悬挑施工方法
CN102191751B (zh) 不对称箱梁液压内模
CN207660559U (zh) 修井设备及修井系统
CN216109815U (zh) 一种预埋件定位辅助支架
CN207402811U (zh) 一种可调节工业机器人轨道
CN206909297U (zh) 一种易拆卸林业苗木固定护栏
CN215803366U (zh) 建筑斜支撑结构
CN111946060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浇筑装置
CN205114998U (zh) 一种可移动式液压支架
CN210134949U (zh) 一种隧道二衬断面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