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2426U - 滤瓶 - Google Patents

滤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2426U
CN206762426U CN201720350090.6U CN201720350090U CN206762426U CN 206762426 U CN206762426 U CN 206762426U CN 201720350090 U CN201720350090 U CN 201720350090U CN 206762426 U CN206762426 U CN 206762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ution
outer surfaces
filter flask
reinforcement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00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建国
罗学礼
沈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 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ENTAI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ENTAI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ENTAI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00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2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2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2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瓶,其包括第一外旋转面和外底面,还包括第二外旋转面、凸台,其中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外旋转面的旋转轴线共线,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外旋转面通过第一过渡面连接,且第二外旋转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第一外旋转面的最小旋转半径,第二外旋转面、外底面通过第二过渡面连接,凸台设置在外底面上;滤瓶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强筋、若干第二加强筋,其中第一加强筋从凸台延伸至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加强筋从凸台延伸至第二外旋转面,若干第一加强筋、若干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滤瓶,两种类型的加强筋间隔设置可提高滤瓶的强度;同时由于两种加强筋的长度不同、端部位置不同,避免应力集中,抗压性能好。

Description

滤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快插式滤瓶一般底部无加强结构或者加强结构过于简单,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其容易破损,不能承受较高的水压;或受承压影响,直径不便做大,无法达到大流量需求。综上,传统的快插式滤瓶具有强度低、抗压性能差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滤瓶强度低、抗压性能差缺陷,提供一种滤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滤瓶,其包括第一外旋转面和外底面,其特点在于,所述滤瓶还包括第二外旋转面、凸台,其中所述第一外旋转面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外旋转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通过第一过渡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外旋转面的最小旋转半径,所述第二外旋转面、所述外底面通过第二过渡面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外底面上,且所述凸台与所述外底面相接触的面的边界落在所述外底面内;
所述滤瓶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强筋、若干第二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第一外旋转面,所述第二加强筋从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第二外旋转面,若干所述第一加强筋、若干所述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渡面为圆弧凹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为圆弧凸面。
采用如上设置,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外旋转面、外底面均通过圆弧面过渡,进一步避免应力集中,避免发生底部破裂。
较佳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依次经由所述外底面、所述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所述第一过渡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外旋转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连接处的边界。
较佳地,所述第二加强筋从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依次经由所述外底面、所述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外旋转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连接处的边界。
较佳地,所述第一外旋转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一外旋转面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旋转半径均沿着所述第一外旋转面至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方向逐渐变小。
较佳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面的夹角为4°,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侧面的夹角为4°,所述滤瓶包括17根所述第一加强筋以及17根所述第二加强筋。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不至于冗余,且能保证强度。滤瓶直径能达到100mm以上,可配套使用大通量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膜元件;滤瓶最高可承受3.45MPa水压。
较佳地,所述滤瓶还包括内底面、第三加强部件,所述内底面、所述外底面分别位于所述滤瓶的瓶底的相对侧,所述第三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内底面。
较佳地,所述第三加强部件包括第一环状体、第二环状体、若干第三条状体,所述第一环状体与所述第二环状体同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环状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状体的内径,所述第一环状体、所述第二环状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第三条状体。
较佳地,所述第三加强部件包括六个所述第三条状体,六个所述第三条状体沿所述第一环状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滤瓶,设有旋转半径不同的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外旋转面以及从凸台分别延伸至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外旋转面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两种类型的加强筋间隔设置可提高滤瓶的强度;同时由于两种加强筋的长度不同、端部位置不同,避免应力集中,抗压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瓶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瓶部分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瓶部分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瓶的内底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滤瓶
210:第一外旋转面
211:第一过渡面
220:第二外旋转面
221:第二过渡面
230:外底面
240:凸台
241:第一加强筋
242:第二加强筋
250:内底面
260:第三加强部件
261:第一环状体
262:第二环状体
263:第三条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滤瓶100,其包括第一外旋转面210和外底面230。滤瓶100还包括第二外旋转面220、凸台240,其中第一外旋转面210的旋转轴线、第二外旋转面220的旋转轴线共线。第一外旋转面210、第二外旋转面220通过第一过渡面211连接,且第二外旋转面220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第一外旋转面210的最小旋转半径。第二外旋转面220、外底面230通过第二过渡面221连接,凸台240设置在外底面230上,且凸台240与外底面230相接触的面的边界落在外底面230内。
滤瓶100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强筋241、若干第二加强筋242。其中第一加强筋241从凸台240延伸至第一外旋转面210。第二加强筋242从凸台240延伸至第二外旋转面220。若干第一加强筋241、若干第二加强筋242间隔设置。
两种类型的加强筋间隔设置可提高滤瓶100的强度;同时由于两种加强筋的长度不同、端部位置不同,避免应力集中,抗压性能好。
第一过渡面211为圆弧凹面,第二过渡面221为圆弧凸面。第一加强筋241从凸台240的外周面依次经由外底面230、第二过渡面221、第二外旋转面220、第一过渡面211延伸至第一外旋转面210与第一过渡面211连接处的边界。第二加强筋242从凸台240的外周面依次经由外底面230、第二过渡面221、第二外旋转面220延伸至第二外旋转面220与第一过渡面211连接处的边界。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旋转面210、第二外旋转面220均为锥面,第一外旋转面210的旋转半径、第二外旋转面220的旋转半径均沿着第一外旋转面210至第二外旋转面220的方向逐渐变小。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旋转面、第二外旋转面也可为圆柱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241的两侧面的夹角为4°,第二加强筋242的两侧面的夹角为4°,滤瓶100包括十七根第一加强筋241以及十七根第二加强筋242。如此设置,结构不至于冗余,且能保证强度。滤瓶直径能达到100mm以上,可配套使用大通量RO(ReverseOsmosis反渗透)膜元件;滤瓶最高可承受3.45MPa水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两侧面的夹角、根数均可以按需调整。
滤瓶100还包括内底面250、第三加强部件260,内底面250、外底面230分别位于滤瓶100的瓶底的相对侧,第三加强部件260位于内底面250。第三加强部件260包括第一环状体261、第二环状体262、若干第三条状体263,第一环状体261与第二环状体262同轴线设置,且第一环状体261的内径小于第二环状体262的内径,第一环状体261、第二环状体262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三条状体263。第三加强部件260包括六个第三条状体263,六个第三条状体263沿第一环状体261的周向均匀分布。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滤瓶,其包括第一外旋转面和外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还包括第二外旋转面、凸台,其中所述第一外旋转面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第一外旋转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通过第一过渡面连接,且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最大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外旋转面的最小旋转半径,所述第二外旋转面、所述外底面通过第二过渡面连接,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外底面上,且所述凸台与所述外底面相接触的面的边界落在所述外底面内;
所述滤瓶还包括若干第一加强筋、若干第二加强筋,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第一外旋转面,所述第二加强筋从所述凸台延伸至所述第二外旋转面,若干所述第一加强筋、若干所述第二加强筋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面为圆弧凹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为圆弧凸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从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依次经由所述外底面、所述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所述第一过渡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外旋转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连接处的边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从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依次经由所述外底面、所述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外旋转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连接处的边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旋转面、所述第二外旋转面均为锥面,所述第一外旋转面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旋转半径均沿着所述第一外旋转面至所述第二外旋转面的方向逐渐变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侧面的夹角为4°,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侧面的夹角为4°,所述滤瓶包括17根所述第一加强筋以及17根所述第二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瓶还包括内底面、第三加强部件,所述内底面、所述外底面分别位于所述滤瓶的瓶底的相对侧,所述第三加强部件位于所述内底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件包括第一环状体、第二环状体、若干第三条状体,所述第一环状体与所述第二环状体同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环状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状体的内径,所述第一环状体、所述第二环状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第三条状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部件包括六个所述第三条状体,六个所述第三条状体沿所述第一环状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CN201720350090.6U 2017-04-05 2017-04-05 滤瓶 Active CN206762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090.6U CN206762426U (zh) 2017-04-05 2017-04-05 滤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0090.6U CN206762426U (zh) 2017-04-05 2017-04-05 滤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2426U true CN206762426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3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0090.6U Active CN206762426U (zh) 2017-04-05 2017-04-05 滤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2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2807U (zh) 一种用于回转体的柔性起吊装置
CN201866059U (zh) 一种自带垫片的螺母
CN202718444U (zh) 钢管塔法兰套管相贯节点
CN206762426U (zh) 滤瓶
CN207161500U (zh) 一种防盗防拆卸螺帽
CN201339316Y (zh) 脚手架连接装置
CN205950554U (zh) 一种波纹管夹具
CN211283811U (zh) 一种高压ocro膜柱结构
CN205977792U (zh) 一种锁紧定位装置
CN206766535U (zh) 滤瓶
CN209127867U (zh) 用于发电机的偏心耳轴
CN201295092Y (zh) 多功能组合式衣架
CN203770436U (zh) 用于连接方形轴的联轴器
CN207437959U (zh) 低集中应力专用转接头装置
CN206320195U (zh) 采用非对称剖分叉头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
CN205503681U (zh) 一种带吸盘的螺栓
CN214579436U (zh) 一种管道连接密封装置
CN205371240U (zh) 一种细腰螺栓
CN203240157U (zh) 用于接管连接的活套法兰
CN204061598U (zh) 一种万向联轴器用整体式叉头
CN203379648U (zh) 浓缩机底流管路
CN207093717U (zh) 一种新型皮带轮
CN209634561U (zh) 一种转向节结构
CN205978033U (zh) 一种齿轮轴
CN205571978U (zh) 一种两端面取机的夹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02

Address after: No. 508 and No. 518 Chuansha Zhenchuan Road,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200

Patentee after: Kai Ning health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0 No. 588 Chuanzha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ENTAIR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