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61743U -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61743U
CN206761743U CN201621344879.2U CN201621344879U CN206761743U CN 206761743 U CN206761743 U CN 206761743U CN 201621344879 U CN201621344879 U CN 201621344879U CN 206761743 U CN206761743 U CN 206761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id
deformation
puncture needle
fixed pole
pun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448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莫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Fi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i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i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iv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448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61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61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617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所述穿刺针包含近端手柄和远端顶点,以及由所述顶点向近端延伸并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刚性定杆,所述刚性定杆包含中心轴线。所述无刀穿刺针还包括刚性动杆和变形圈。所述刚性动杆可相对于刚性定杆移动。所述变形圈包含环形壁和中心孔,而所述环形壁的远端与所述刚性定杆固定在一起,且所述变形圈与所述刚性定杆之间顺滑过渡。所述变形圈具有柔性和弹性,其材料为半刚性材料或软性材料,所述变形圈使得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没有配合间隙且过渡顺滑。

Description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穿刺针结构。
背景技术
穿刺器是一种微创手术中(尤其是硬管腔镜手术),用于建立进入体腔的人工通道的手术器械。穿刺器通常包含套管组件和穿刺针两部分。其临床的一般使用方式为:先在患者皮肤上切开小口,再将穿刺针贯穿套管组件,穿刺针的远端超过套管组件的远端,再一起经由皮肤开口处穿透体壁进入体腔。
穿透体壁的过程中,手术医生握持穿刺器并施加较大的穿刺操作力,用于克服刺破和割开组织的阻力,以及挤压和胀大组织的阻力。穿刺针的远端通常包含锋利的刀片,有助于减小刺破和割开组织的力。而穿透体壁的瞬间所述阻力突然消失,医生来不及停止施力或由于惯性作用,所述刀片可能意外损伤患者内部组织。因此穿刺针通常包含可选择性的轴向移动的保护套和自动锁定装置,称之为自动保护穿刺针。所述保护穿刺针具有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处于所述释放状态时,所述保护套可由远端向近端退回而露出所述刀片;处于保护状态时,所述保护套不能由远端向近端退回,所述刀片被保护套所包覆。而且,穿透体壁的瞬间,几乎同时触发所述自动锁定装置,从而迅速的自动的从释放状态切换为保护状态。即穿透体壁的瞬间,所述保护套几乎同时的,迅速的从近端移动至远端包覆刀片并锁定,从而防止刀片露出造成意外损伤。然而,即便在保护套的有效保护作用下,因医生经验欠缺,或因医生施加的穿刺操作力过大,或因医生没有及时停止施加穿刺操作力,或因患者病情差异等因素,仍然容易发生意外损伤内部器官的情形。
为了减小损伤内部器官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医生握持穿刺器进行穿刺操作时,不是以简单直线运动的方式向体内刺入,而是一边小范围的来回旋转一边向体内刺入。这种来回旋转式的刺入方法,这有利于撕裂和胀大肌肉组织,同时有利于控制刺入速度和减小前述惯性作用。然而这种来回旋转式的刺入方法,所述保护穿刺针的刀片随着来回旋转并切割肌肉组织,导致创口不规则,从而额外增大了对于患者的损伤,并增加了切口疝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研究表明,采用不含刀片的穿刺针(后文称为无刀穿刺针)有利于减小对于患者的损伤。如前文所述,使用保护穿刺针进行腹壁穿刺时,其刀片刺破和切割肌肉和组织;而使用所述无刀穿刺针进行腹壁穿刺时,由于不含锋利的刀片,其尖端刺破肌肉和组织,并撕裂分离肌肉纤维和胀大创口直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整体穿过腹壁。可见,所述无刀穿刺针相对于保护穿刺针,减小了对于肌肉组织的切割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有利于减小切口疝并发症的概率。通常据此得出使用无刀穿刺针比使用有刀(保护)穿刺针对于患者损伤更小的结论。然而使用所述无刀穿刺针进行腹壁穿刺,其穿刺针力通常大于所述有刀(保护)穿刺针的穿刺力,所以更难控制,反而增加了损伤患者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风险。
除了前述风险外,由于穿刺针贯穿套管组件时,所述穿刺针的远端与所述套管组件的远端存在配合间隙,而穿刺患者体壁的过程中,某些情况下患者的表皮或组织容易被卷入所述配合间隙中,导致穿刺阻力异常增大,从而增加损伤患者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风险。美国专利US5824002中详细论述了患者表皮被卷入穿刺针与套管之间配合间隙的缺陷及其风险,并披露了一种穿刺针和套管远端良好过渡的穿刺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更简单经济的实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远端顺滑过渡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刀穿刺针,所述穿刺针远端可变形,且穿刺针结构紧凑,零件生产制造经济,产品组装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无刀穿刺针包含近端手柄和远端顶点,以及由所述顶点向近端延伸并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刚性定杆,所述刚性定杆包含中心轴线。所述无刀穿刺针还包括刚性动杆和变形圈。所述刚性动杆可相对于刚性定杆移动。所述变形圈包含环形壁和中心孔,而所述环形壁的远端与所述刚性定杆固定在一起,且所述变形圈与所述刚性定杆之间顺滑过渡。所述变形圈具有柔性和弹性,其材料为半刚性材料或软性材料。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近端手柄包含基体和活动盖,其中所述基体与刚性定杆连接在一起;而所述活动盖与刚性动杆连接在一起;且所述活动盖和刚性动杆可一起相对于刚性定杆移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近端手柄包含基体和固定盖,所述刚性动杆不与所述近端手柄连接。
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变形圈的近端与所述刚性动杆固定之间不固定,而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变形圈的近端与所述刚性动杆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穿刺器,所述穿刺器包含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的远端配合处没有间隙,且当所述穿刺针贯穿所述套管组件并一起经由穿刺点的皮肤切口处进行穿刺时,所述穿刺针远端的最大直径大于等于所述套管组件远端的内径,即穿刺针和套管组件的远端配合处没有间隙且过渡顺滑,从而减小穿刺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穿刺器包含套管组件和前述任一穿刺针,所述套管组件包含密封仓及与之连接的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的远端包含具有内孔的唇。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变形圈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所述穿刺器包含两种状态:状态一,所述刚性动杆由远端向近端移动,在所述刚性动杆的远端和刚性定杆之间的环形壁形成空腔,且所述变形圈可收缩变形使其最大外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状态二,所述刚性动杆由近端向远端移动并填补前述空腔,且所述变形圈不可收缩变形,则所述变形圈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使得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没有配合间隙且过渡顺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一种穿刺器包含套管组件和前述任一穿刺针,所述套管组件包含密封仓及与之连接的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的远端包含具有内孔的唇。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变形圈的最大外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所述穿刺器包含两种状态:状态一,所述刚性动杆的远端和刚性定杆之间的环形壁形成空腔。状态二,状态二,所述刚性动杆由近端向远端移动并填补前述空腔,所述环形壁被挤压向外侧隆起,使得所述变形圈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的内孔孔径尺寸,使得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没有配合间隙且过渡顺滑。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充分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穿刺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穿刺针的立体的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穿刺针的刚性定杆的详图;
图4A是图4的4A-4A横截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的4B-4B横截面示意图;
图4C是图4的4C-4C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穿刺针的变形圈的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穿刺针的手柄基座的剖视图;
图7是图3所示穿刺针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穿刺针的8-8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穿刺器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穿刺器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穿刺器处于穿刺状态时的侧面投影图;
图12是图11所示穿刺器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穿刺针的立体图分解图;
图14是图13所示穿刺针的变形圈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穿刺针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穿刺针的16-16剖视图;
图17是图15所示穿针与套管组件配合时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穿刺器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穿刺器处于穿刺状态时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穿刺器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穿刺器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22是图21所示穿刺器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3是图21所示所示穿刺器处于穿刺状态时的侧向投影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穿刺器的远端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在所有的视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等同的零件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因此,这里公开的内容不是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
图1-2描绘了穿刺器的整体结构。一种典型穿刺器包含套管组件100和穿刺针200。套管组件100包含密封仓110和通气阀120。所述密封仓110包含近套管顶面111(未示出)和中心通孔113(未示出),通常零密封(亦称自动密封)和密封膜(亦称器械密封)由远端向近端依次安装在密封仓110中。所述零密封通常不提供对于插入器械的密封,而在器械移走时自动关闭并形成密封。所述密封膜在器械插入时箍紧器械并形成密封。所述套管130包含开放的远端132以及联通密封仓110的中空管133。所述远端132包含倾斜的唇131。所述穿刺针200可主要划分成手柄部分202,杆部分204和远端部分206。所述手柄部分包含手柄顶面291和手柄底面213。
参考图1-2,所述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所述近套管顶面111和手柄底面213相接触。定义所述套管组件100含有通气阀120的一侧为正面107,其相对面为背面108,其两侧为侧面109。根据穿刺针200与套管组件100匹配时的位置关系,定义穿刺针的前面207,后面208和左右侧面209。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291和后面208,持续的施加穿刺操作力使其穿透患者体壁。一旦完全穿透体壁,穿刺针被取走,留下套管组件作为器械进出体腔的通道。为方便表述,后续凡接近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近端,而远离操作者的一方定义为远端,定义穿刺针杆部分204的中心轴线为轴线201(未示出),后续凡大致平行轴线201的方向称为轴向,而大致垂直轴线201的方向称为横向。
图3-8详细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无刀穿刺针200的结构组成和装配关系。首先参考图3,所述无刀穿刺针200包含刚性定杆210,变形圈230,刚性动杆250,基座270和手柄壳290。
参考图3,图4和图7,所述刚性定杆210包含近端圆柱214和穿刺头218以及其间的连接轴216。所述连接轴216包含近端轴216a和远端轴216c,且二者同轴,即具有共同的轴线211。所述近端轴216a的直径小于所述远端轴216c的直径,二者相交形成轴肩216b。所述穿刺头218包含基体224和顶端229以及从基体延伸至顶端的倾斜远端226。外部曲面225和外部曲面227由顶端229向基体224轴向延伸,所述外部曲面225和外部曲面227横向延伸相交形成分离刃228。在本实例中,所述外部曲面225和外部曲面227相交处圆滑过渡,则形成的分离刃228是钝的。然而所述外部曲面225和外部曲面227相交处也可以形成锋利的分离刃。本实例中,所述外部曲面225和外部曲面227是光滑的非线性曲面,即所述倾斜远端226是由两个非线性曲面组成的。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采用2个或多个线性平面也是可以的。主要参考图4,图4A,图4B和图4C,先过轴线211作恰好分离所述外部曲面225和外部曲面227的纵向剖面212,再大致垂直轴线211作任意横截面(例如横截面4A,4B,4C)。所述横截面(例如横截面4A,4B,4C)由远端向近端,其宽度和厚度尺寸逐渐增大;而以轴向剖面212为界将所述横截面分成左右两部分,参考图4A,图4B和图4C,则左半部分的厚度小于右半部分的厚度。所述基体224还包括近端配合面223和环形筋221以及其间的圆柱部分222,所述环形筋221包含环形平面221a和环形斜面221b,所述近端配合面223,圆柱部分222和环形平面221a共同形成环形凹槽220。所述近端圆柱214包含近端止面215和2个近似对称的卡扣213。所述卡扣213包含钩213a和悬臂213b。
参考图5,所述变形圈230包含柔性近端232和柔性远端238及其之间的环形壁234。所述变形圈230还包括第一内孔231,第二内孔235和第三内孔239。所述第一内孔231的一端贯穿柔性近端232,而其另一端经由环形内凹槽233与第二内孔235相连。所述第三内孔239的一端贯穿柔性远端238,而其另一端经由环形内凹槽237与第二内孔235相连。所述环形内凹槽233包含侧壁233a,侧壁233c和顶面233b。所述环形内凹槽237包含侧壁237a,侧壁237c和弧形顶面237b。而所述环形壁234在所述弧形顶面237b相对应处具有环状的弧形凸起236。
参考图3,所述刚性动杆250包括近端凸缘252和活动远端258及由近端延伸至远端的中空杆256,所述中空杆256包含从近端穿透至远端的中心孔255。所述中心孔255包含第一中心孔255a和第二中心孔255c,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孔255a的直径小于第二中心孔255c的直径,二者相交处形成台阶255b。在所述活动远端258,环形槽257将环形筋259与中空杆256隔开。所述近端凸缘252包括近端面251和远端面253以及2个近似对称的通孔254。
参考图3和图6,所述基座270包含近端面271和远端面279,以及从近端延伸至远端的基体272。第一通孔274,第二通孔275,第三通孔276和第四通孔277大致同轴,依次联通并穿透基体272。其中第一通孔274和第三通孔276的内径相同,第二通孔275的内径小于第一通孔274的内径,而第四通孔277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276的内径。2个大致对称的通孔273从近端面271开始穿透基体272直到与所述第四通孔277联通。所述第二通孔275包含近端面275a和远端面275b。所述基座270还包括从远端面279向远端凸起的2个定向销278。
参考图3和图8,所述手柄壳290包括手柄顶面291和由壳体292限定的内仓293。2个近似对称的固定柱294由壳体292底部向远端延伸。所述固定柱294包含圆柱壁295,远端止面296和两个近似对称的锁扣297。所述锁扣297包含锁钩298和悬臂299。
参考图7和图8,变形圈230安装到所述刚性定杆210的远端,其中所述圆柱部分222与第三通孔239匹配,所述远端轴216c与第二通孔235匹配;环形筋221内嵌入所述环形内凹槽237中,且所述柔性远端238与所述近端配合面223贴紧,而所述侧壁237c与环形平面221a贴紧,从而将刚性定杆210与变形圈230牢固的固定到一起。其中环形斜面221b与弧形顶面237b不接触,即二者之间预留间隙。刚性动杆250的第二中心孔255c与远端轴216c匹配,所述环形槽257与所述第一内孔231匹配,而所述环形筋259内嵌入所述环形内凹槽233中,从而将刚性动杆250和变形圈230连接在一起。
参考图7和图8,基座270安装到所述刚性定杆210上,其中近端轴216a与第二通孔276匹配,近端止面215接触远端面275b,而钩213a与近端面275a接触,从而将所述刚性定杆210和基座270固定在一起。手柄壳290安装到刚性动杆250上,其中2个固定柱294穿过两个通孔273,锁扣297与通孔254匹配,其中远端止面296接触近端面251,而锁钩298接触远端面253,从而将所述手柄壳290和所述刚性动杆250固定在一起。推力弹簧240安装在刚性定杆210的近端轴216a之上,台阶255b和轴肩216b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推力弹簧240推动刚性动杆250由远端向近端移动,同时所述手柄壳290也随之由远端向近端移动从而与基座270分离。
刚性定杆210,刚性动杆250可由聚碳酸酯,尼龙等刚性塑料制成,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变形圈230可由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氨酯弹性体,热硫化橡胶),热固性弹性体(例如硅胶,天然橡胶)等半刚性材料或软性料制成。本实例中所述变形圈230与刚性定杆210(或刚性动杆250)的连接利用了变形圈230的弹性变形特性,实现刚性凸起筋与柔性内凹槽的过盈配合。然而也可以采用胶水粘接,铆接,超声波焊接,螺纹连接等公知的机械连接方法。本实例中所述刚性定杆210与基座270的连接,刚性动杆250与手柄壳290的连接,采用了弹性扣连接,然而也可以采用胶水粘接,铆接,超声波焊接,螺纹连接等公知的机械连接方法。
所述穿刺针200包含两个状态。状态一,称为非工作状态,本实例中也可称为自然状态。状态二,称为工作状态,也可以称为穿刺状态。
参考图9和图10,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非工作状态(自然状态),所述手柄壳290和刚性动杆250在推力弹簧240的作用力下,由远端向近端移动至行程顶点。自然状态下,所述弧形凸起236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中空管133的内径,而所述变形圈230由半刚性或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环形斜面221b与弧形顶面237b之间预留间隙,因此所述弧形凸起236可向轴心径向收缩至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中空管133的内径。所述穿刺针200可以顺利的插入所述套管组件100或从其中拔出。
参考图11和图12,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工作状态(穿刺状态)时,操作医生的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手柄顶面291,迫使手柄壳290和刚性动杆250由近端向远端移动,同时所述刚性动杆250的远端推挤和压缩所述变形圈230,所述环形斜面221b与弧形顶面237b之间的间隙减小,而所述弧形凸起236被挤压至凸出与所述套管组件100的唇131之外,且所述弧形凸起236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管133的内径。由于环形斜面221b与弧形顶面237b之间的间隙被填满或者很小,因此凸起236不可以径向收缩,则在穿刺针和套管组件的唇处的过渡段,所述穿刺针的外径大于所述套管组件的内径。因此握持穿刺针200贯穿套管组件100并经由穿刺点穿刺时,不会出现背景所述的创口附近的皮肤或组织被卷入穿刺针与套管组件间隙的情况,而且其过渡更顺滑,有助于减小穿刺力。
图13-16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穿刺针300。图13-16中几何结构的数字标号与图3-8中相应的数字标号相同,表示实例二与实例一中相同数字标号的结构是基本等同的。首先主要参考图13,所述无刀穿刺针300包含刚性定杆310,变形圈330,刚性动杆350,基座270和手柄壳290。
参考图13,所述刚性定杆310包含近端圆柱214和穿刺头318以及其间的连接轴216。所述连接轴216包含近端轴216a和远端轴216c,且二者同轴,即具有共同的轴线211。所述近端轴216a的直径小于所述远端轴216c的直径,二者相交形成轴肩216b。所述穿刺头318包含基体324和顶端329以及从基体延伸至顶端的倾斜远端326。所述基体324包含近端配合面322,所倾斜远端326整体呈圆锥形。所述刚性动杆350包括近端凸缘252和活动远端358及由近端延伸至远端的中空杆356,所述中空杆356包含从近端穿透至远端的中心孔355。所述中心孔355包含第一中心孔355a和第二中心孔355c,其中所述第一中心孔355a的直径小于第二中心孔355c的直径,二者相交处形成台阶355b。所述近端凸缘252包括近端面251和远端面253以及2个近似对称的通孔254。
参考图13和图14,参考图5,所述变形圈330包含柔性近端332和柔性远端338及其之间的环形壁334。所述变形圈330还包括第一内孔335和第二内孔337。所述第一内孔335的贯穿柔性近端332,所述第二内孔337的贯穿柔性远端338,所述第一内孔335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孔337的内径,二者相交形成台阶336。在所述环形壁334的远端包含环形三角形外凸起339,所述外凸起339包含直面339a和斜面339b。
参考图15和图16,变形圈330安装到所述刚性定杆310的远端,其中所述远端轴216c与第二内孔337匹配,所述远端面322和所述柔性远端338粘接在一起,从而将刚性定杆310与变形圈330牢固的固定到一起。刚性动杆350的第二中心孔355c与远端轴216c匹配,所述中空杆356与第一内孔335相匹配。
参考图15和图16,基座270安装到所述刚性定杆310上,其中近端轴216a与第二通孔276匹配,近端止面215接触远端面275b,而钩213a与近端面275a接触,从而将所述刚性定杆210和基座270固定在一起。手柄壳290安装到刚性动杆350上,其中2个固定柱294穿过两个通孔273,锁扣297与通孔254匹配,其中远端止面296接触近端面251,而锁钩298接触远端面253,从而将所述手柄壳290和所述刚性动杆350固定在一起。推力弹簧240安装在刚性定杆310的近端轴216a之上,台阶255b和轴肩216b之间并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推力弹簧240推动刚性动杆350由远端向近端移动,同时所述手柄壳290也随之由远端向近端移动从而与基座270分离;而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不接触,即在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之间形成空腔335a。
所述穿刺针200包含两个状态。状态一,称为非工作状态,本实例中也可称为自然状态。状态二,称为工作状态,也可以称为穿刺状态。
参考图17和图18,套管组件400包含密封仓110,通气阀120和套管430。所述套管430包含开放的远端432以及联通密封仓110的中空管433,所述远端432包含唇431。非工作状态(自然状态),所述穿刺针300贯穿套管组件400,所述手柄壳290和刚性动杆350在推力弹簧240的作用力下,由远端向近端移动至行程顶点。自然状态下,所述外凸起339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中空管433的内径。所述变形圈330由半刚性或柔性材料制成。当穿刺针300插入套管组件400中或者从套管组件400内部向外拔出时,由于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之间形成空腔335a,所述外凸起339可向轴心径向收缩至外径等于所述中空管433的内径。所述穿刺针300可以顺利的插入所述套管组件400或从其中拔出。工作状态(穿刺状态),参考图19和图20,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近手柄壳290的手柄顶面291,从而推动手柄壳290和刚性动杆350由近端向远端移动,直到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接触,所述空腔335a被刚性动杆350填满,则所述外凸起339不可收缩,所述外凸起339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管433的内径并大于等于唇431的外径。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之间没有间隙,不会出现背景所述的创口附近的皮肤或组织被卷入穿刺针与套管组件间隙的情况,而且其过渡更顺滑,有助于减小穿刺力。
图21-22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穿刺针500。图13-16中几何结构的数字标号与图13-16中相应的数字标号相同,表示实例二与实例一中相同数字标号的结构是基本等同的。所述无刀穿刺针500包含刚性定杆310,变形圈530,刚性动杆350,基座270和手柄壳290。
主要参考图22,所述柔性圈530包含柔性近端332和柔性远端338及其之间的环形壁334。所述变形圈330还包括第一内孔335和第二内孔337。所述第一内孔335的贯穿柔性近端332,所述第二内孔337的贯穿柔性远端338,所述第一内孔335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内孔337的内径,二者相交形成台阶336。变形圈530安装到所述刚性定杆310的远端,其中所述远端轴216c与第二内孔337匹配,所述远端面322和所述柔性远端338粘接在一起,从而将刚性定杆310与变形圈530牢固的固定到一起。刚性动杆350的第二中心孔355c 与远端轴216c匹配,所述中空杆356插入所述第一内孔335中,且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不接触,即在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之间形成空腔335b。而且所述中空杆356的远端和第一内孔335牢固的固定在一起。本实例中采用胶水粘接固定,然而也可以采用二次注塑,铆接,超声波焊接,螺纹连接等公知的机械连接方法。
所述穿刺针500包含两个状态。状态一,称为非工作状态,本实例中也可称为自然状态。状态二,称为工作状态,也可以称为穿刺状态。
非工作状态(自然状态),参考图21-22,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不接触,即在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之间形成空腔335b。所述穿刺针500远端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中空管433的内径。工作状态(穿刺状态),参考图23-24,所述穿刺针500贯穿套管组件400,当进行穿刺动作时,医生手指紧握密封仓110而手掌紧贴近手柄壳290的手柄顶面291,从而推动手柄壳290和刚性动杆350由近端向远端移动,直到所述活动远端358和台阶336接触.所述空腔335b被刚性动杆350填满,而处于所述活动远端358与台阶336之间的所述环形壁334则向外侧变形形成隆起339,并堆积在所述唇431的口部。而所述隆起339不可收缩,所述外凸起339的外径大于所述中空管433的内径并大于等于唇431的外径。在穿刺过程中,由于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之间没有间隙,不会出现背景所述的创口附近的皮肤或组织被卷入穿刺针与套管组件间隙的情况,而且其过渡更顺滑,有助于减小穿刺力。
虽然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所述手柄壳都是活动的并与所述刚性动杆连接,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所述手柄壳可以是固定的,而所述刚性动杆也可以不与手柄壳连接,或者不与手柄连接。虽然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都使用了弹簧,然而也可以使用弹片,或者不采用弹性复位机构,而是手动的移动所述刚性动杆。
已经展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很多不同的实施方案和实例。本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通过适当修改能对所述方法和器械做出适应性改进。例如改变刚性定杆远端和变形圈的外形,更改变形圈与刚性定杆之间的固定方式,更改刚性动杆的形状和移动驱动方式,详细列举变形圈的材料,或者通过有限次数试验验获得变形圈的精确尺寸等。好几种修正方案已经被提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他修正方案也是可以想到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该依照附加权利要求,同时不应被理解为由说明书及附图显示和记载的结构,材料或行为的具体内容所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包含近端手柄和远端顶点,以及由所述顶点向近端延伸并与所述手柄连接的刚性定杆,所述刚性定杆包含中心轴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刀穿刺针还包括刚性动杆和变形圈;
所述刚性动杆可相对于刚性定杆移动;
所述变形圈包含环形壁和中心孔,而所述环形壁的远端与所述刚性定杆固定在一起,且所述变形圈与所述刚性定杆之间顺滑过渡;
所述变形圈具有柔性和弹性,其材料为半刚性材料或软性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含基体和活动盖,其中所述基体与刚性定杆固定在一起,而所述活动盖与刚性动杆固定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圈的近端与所述刚性动杆固定在一起。
4.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套管组件和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所述套管组件包含密封仓及与之连接的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的远端包含具有内孔的唇,所述变形圈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两种状态:
状态一,所述刚性动杆由远端向近端移动,在所述刚性动杆的远端和刚性定杆之间的环形壁形成空腔,且所述变形圈可收缩变形使其最大外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状态二,所述刚性动杆由近端向远端移动并填补前述空腔,且所述变形圈不可收缩变形,则所述变形圈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使得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没有配合间隙且过渡顺滑。
6.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套管组件和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所述套管组件包含密封仓及与之连接的中空套管,所述中空套管的远端包含具有内孔的唇,所述变形圈的最大外径尺寸小于等于所述唇的内孔孔径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两种状态:
状态一,所述刚性动杆的远端和刚性定杆之间的环形壁形成空腔;
状态二,所述刚性动杆由近端向远端移动并填补前述空腔,所述环形壁被挤压向外侧隆起,使得所述变形圈的最大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的内孔孔径尺寸,使得所述穿刺针和套管组件没有配合间隙且过渡顺滑。
CN201621344879.2U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1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4879.2U CN206761743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44879.2U CN206761743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61743U true CN206761743U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7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4487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61743U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617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0460A (zh) * 2020-01-17 2020-05-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Tips专用穿刺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0460A (zh) * 2020-01-17 2020-05-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Tips专用穿刺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1086B2 (en) Method for anchoring and sealing a cannula assembly to the body of a patient
US20240032963A1 (en) Subcutaneous delivery tool
US5681323A (en) Emergency cricothyrotomy tube insertion
CN106510808A (zh) 一种包含组合工作刃的穿刺器
CN1964667B (zh) 挤压致动的医疗穿刺装置
WO2018103573A1 (zh) 一种包含双保护罩的穿刺器
CN106618687A (zh)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
CN108261227A (zh) 一种穿刺芯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器
CN206761743U (zh)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及穿刺器
CN206714797U (zh) 一种包含组合工作刃的穿刺器
CN106377304A (zh) 一种按钮驱动式自动移动保护穿刺针
CN206714800U (zh) 一种触觉反馈式穿刺针及穿刺器
CN106510811A (zh) 一种两半双模式无刀穿刺针
CN106510813A (zh) 一种可局部变形的无刀穿刺针
CN106510812A (zh) 一种可发声的无刀穿刺针
CN206714802U (zh) 一种按钮驱动式自动旋转保护穿刺针及穿刺器
US8771306B2 (en) Inser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CN108261228A (zh) 一种穿刺器
CN206809318U (zh) 一种包含无损保护装置的穿刺针
CN206714798U (zh) 一种按钮驱动式自动移动保护穿刺针
CN206729947U (zh) 一种可发声的无刀穿刺针
CN206995311U (zh) 快速无血包皮环切除器
CN206714801U (zh) 改良的无刀可视穿刺针
WO2018103571A1 (zh) 一种包含无损保护装置的穿刺针
CN106667551A (zh) 快速无血包皮环切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