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8035U - 柔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8035U
CN206758035U CN201720252796.9U CN201720252796U CN206758035U CN 206758035 U CN206758035 U CN 206758035U CN 201720252796 U CN201720252796 U CN 201720252796U CN 206758035 U CN206758035 U CN 206758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housing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panels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27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燕华
陈晓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527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8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8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8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转轴、柔性显示面板、第一连接带和第一开口;其中,第一连接带连接第一转轴和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第一连接带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第一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转轴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按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和转轴之间设置可伸缩的连接带,并且使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转轴与开口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展开过程中能够准确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何时完全被展开,避免过度拉伸而损坏柔性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器也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逐渐发展为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和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然而,就结构形态而言,这些显示器都是硬性的,且都不可弯曲、不可折叠,这给人们的携带和使用带来很多不便,在这种背景下,柔性显示装置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的柔性显示装置可方便地展开或收纳柔性显示屏,但是在将柔性显示屏从柔性显示装置中拉出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判断柔性显示屏何时被完全拉出,易出现拉伸过度的问题,从而损坏柔性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柔性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第一连接带,用于连接第一转轴和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以及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上,通过第一开口将柔性显示面板收纳至第一壳体或从第一壳体展开。其中,第一连接带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第一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转轴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带和柔性显示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止挡部,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上远离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设置有指槽,以被使用者把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转轴、第二连接带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第二连接带连接第二转轴和柔性显示面板的远离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第二开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壁上,通过第二开口将柔性显示面板收纳至第二壳体或从第二壳体展开,第二连接带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第二连接带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二转轴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为柱体或长方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半圆柱体或长方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所在的侧面和第二开口所在的侧面尺寸相同,并且均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缓冲层,用于保护柔性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和转轴之间设置可伸缩的连接带,并且使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转轴与开口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展开柔性显示面板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何时完全被展开,避免过度拉伸而损坏柔性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线段AB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和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沿线段AB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显示装置可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转轴12、柔性显示面板13、第一连接带14和第一开口15。
其中,第一壳体11可具有内部空间,第一转轴12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当柔性显示面板13收纳到第一壳体11内时,柔性显示面板13可卷绕在第一转轴12上;第一连接带14可连接第一转轴12和柔性显示面板13的第一侧边131,第一开口15可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上,通过第一开口15可将柔性显示面板13收纳至第一壳体11内或从第一壳体11展开。
第一连接带14可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第一连接带14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可大于第一开口15与第一转轴12之间的距离。
这样,在将柔性显示面板13从第一壳体11展开用于画面显示时,可通过观察第一连接带14是否从第一开口15处露出以确定柔性显示面板13是否已经全部展开,从而不会存在盲目拉拽的问题。并且,由于第一连接带14可伸缩,即便第一连接带14的一部分从第一开口15被拉出,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带14自身的收缩将被拉出的部分收缩到第一壳体11内,从而确保仅柔性显示面板13全部被展开。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和第一转轴之间设置可伸缩的第一连接带,并且使第一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第一转轴与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展开过程中能够准确确定柔性显示面板何时全部被展开,避免因拉伸过度而损坏柔性显示装置。
尽管图1示出了第一壳体11为圆柱体,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第一壳体11可以是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半圆柱体、长方体等,只要第一壳体11具有容纳柔性显示面板13的足够空间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来设置。
可选地,第一壳体11为柱体或长方体。
可选地,第一连接带14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热固性弹性体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一般而言,由于材料和外观的差异,第一连接带14与柔性显示面板13的连接处可轻易地被识别出。然而,在某些情形下,第一连接带14与柔性显示面板13的连接处不易被识别出,例如,当周围光线较弱且第一连接带14与柔性显示面板13的外观差异较小时。因此,可能需要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识别该连接处。
可选地,在第一连接带和柔性显示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标识。
如图3所示,在第一连接带14和柔性显示面板13的连接处设置连接标识16(例如,标识“停止拉伸”),通过连接标识16,使用者可更加直观无误地确定柔性显示面板13已经全部从第一壳体中被展开。
尽管图3示出了连接标识16为文字标识(例如,“停止拉伸”),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标识1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图案标识或者文字标识,只要连接标识16能清楚明显地标记出第一连接带14和柔性显示面板13的连接处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来设置。
可选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止挡部,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上远离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
在图3和图4中,止挡部17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3上远离第一侧边131的第二侧边132,用于防止柔性显示面板13完全收纳于第一壳体11内。在柔性显示面板13被收纳到第一壳体11内时,止挡部17位于第一开口15处,并可将第一开口15关闭(参见图4)。
此外,止挡部17还可用作手柄,用于将柔性显示面板13从第一壳体11展开。
可选地,止挡部17设置有指槽18,以被使用者把持。指槽18可被手指插入或者被其他部件勾住,拉拽止挡部17,从而将柔性显示面板13从第一壳体11中拉出。
此外,柔性显示装置还可包括支撑气囊19,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3的与第一侧边131和第二侧边132相交的两侧,用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3在拉拽、显示以及收纳时发生弯折或卷翘。支撑气囊19上设置有阀门(未示出),并且支撑气囊19的一端与充气装置(未示出)相连。
当将柔性显示面板13展开时,阀门关闭,充气装置向充气气囊19中充入气体,充气气囊19鼓起以支撑柔性显示面板13的两侧,使柔性显示面板13在展开过程中保持平稳,在充气气囊19完全鼓起后停止充气。当柔性显示面板13显示画面时,充气气囊19保持鼓起状态,并连同第一转轴12和止挡部17一起固定柔性显示面板13。当柔性显示面板13被收纳至第一壳体11时,阀门打开,充气气囊19中的气体从阀门排出,充气气囊19随着柔性显示面板13一起卷绕在第一转轴12上。
由上可知,通过设置充气气囊,能有效地防止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开、显示以及收纳时发生弯折或卷翘,从而更好地保护柔性显示装置。
继续参考图5,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同样可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一转轴221、柔性显示面板23、第一连接带241和第一开口251,第一连接带241同样可连接第一转轴221和柔性显示面板23的第一侧边231。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第二壳体212、第二转轴222、第二连接带242和第二开口(未示出)。
具体而言,第二壳体212可具有内部空间,第二转轴222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12内,当柔性显示面板23收纳到第二壳体212内时,柔性显示面板23可卷绕在第二转轴222上;第二连接带242连接第二转轴222和柔性显示面板23的远离第一侧边231的第二侧边232,第二开口可设置在第二壳体212的侧壁上,通过第二开口可将柔性显示面板23收纳至第二壳体212或从第二壳体212展开;第二连接带242可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第二连接带242的最大长度可大于第二转轴222与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
这样,柔性显示面板23可被收纳至第一壳体211和/或第二壳体212内,并可从第一壳体211和/或第二壳体212展开。由于第一转轴221与柔性显示面板2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带241,且第二转轴222与柔性显示面板2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带242,因此无论柔性显示面板23是从第一壳体211展开还是从第二壳体212展开,均可通过观察第一连接带241是否从第一开口251处露出或观察第二连接带242是否从第二开口处露出,来确定第一壳体211中或第二壳体212中的柔性显示面板23是否已经全部被展开,从而不会存在盲目拉拽导致柔性显示面板23受损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和两个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对应地设置连接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并且连接带(第一连接带或第二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与该连接带连接的转轴与对应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将柔性显示面板从任一壳体展开时,都能够准确确定该壳体中的柔性显示面板何时全部被展开,避免因拉伸过度而损坏柔性显示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当柔性显示面板23被收纳至第一壳体211和/或第二壳体212后,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可彼此接触,为了避免由于两个壳体之间的移动造成柔性显示面板23的损伤,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上需要有平面接触。
可选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半圆柱体或长方体。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图6中,当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为半圆柱体时,柔性显示面板23被收纳后,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可彼此接触在一起,形成圆柱体的整体形状。在图7中,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为长方体时,柔性显示面板被收纳后,第一壳体311和第二壳体312也可彼此接触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开口251所在的侧面和第二开口所在的侧面尺寸相同,并且均为平面。
也就是说,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彼此接触的侧面为尺寸相同的平面,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稳定地接触在一起,还确保第一壳体211和第二壳体212之间不会因为尺寸不一致而彼此滑动。
第一开口251和第二开口也可设置为具有相同的位置和尺寸,以便第一开口251和第二开口也可彼此重叠地接触在一起,从而避免对柔性显示面板23造成损伤。
可选地,第二连接带242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热固性弹性体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可选地,在第二连接带242和柔性显示面板23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标识(未示出)。通过连接标识,使用者可更加直观无误地确定柔性显示面板23已经全部从第二壳体212中展开。
可选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
在图5中,第一手柄部281设置在第一壳体211的与第一开口251背对的侧壁位置上,第二手柄部282设置第二壳体212的与第二开口背对的侧壁位置上。
第一手柄部281和第二手柄部282可被手指插入或者被其他部件勾住,拉拽第一壳体211和/或第二壳体212,从而将柔性显示面板23从第一壳体211和/或第二壳体212中展开。
继续参考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柔性显示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同样可包括第一壳体41、第一转轴42、柔性显示面板43、第一连接带44和第一开口45,第一连接带44同样可连接第一转轴42和柔性显示面板43的第一侧边。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柔性显示装置还可包括缓冲层410,缓冲层410设置在第一壳体41内,用于保护柔性显示面板43。
例如,当柔性显示面板43被收纳至第一壳体41内,柔性显示面板43可与第一壳体41的内壁接触或易于接触,当柔性显示装置被移动时,由于震动或惯性等因素,柔性显示面板43与第一壳体41的内壁之间可能发生碰撞或者摩擦,而第一壳体41通常为金属材料且表面相对粗糙,从而可能划伤或者损坏柔性显示面板4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41内设置缓冲层410,可有效地缓冲第一壳体41与柔性显示面板43之间的碰撞,并且由于缓冲层410的表面一般相对平滑柔软,也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43被划伤。
可选地,缓冲层410可以是弹性材料,例如,泡棉。这样,缓冲层410可更好地缓冲第一壳体41与柔性显示面板43之间的碰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一般可采用,例如,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技术或高分子发光(PolymerLight-Emitting Diode,PLED)技术等显示技术,使用柔性显示基板(例如,塑料基板、金属箔片、薄玻璃等)制成。
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作为一种公知的显示面板,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
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柔性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
第一连接带,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以及
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收纳至所述第一壳体或从所述第一壳体展开;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带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带可伸缩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止挡部,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设置有指槽,以被使用者把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装置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转轴、第二连接带和第二开口;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收纳至所述第二壳体或从所述第二壳体展开,所述第二连接带具有可伸缩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二连接带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为柱体或长方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半圆柱体或长方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侧面尺寸相同,并且均为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缓冲层,用于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CN201720252796.9U 2017-03-14 2017-03-14 柔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758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2796.9U CN206758035U (zh) 2017-03-14 2017-03-14 柔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2796.9U CN206758035U (zh) 2017-03-14 2017-03-14 柔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8035U true CN206758035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09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2796.9U Active CN206758035U (zh) 2017-03-14 2017-03-14 柔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8035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2792A (zh) * 2019-06-28 2019-10-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15623A (zh) * 2019-07-01 2019-11-05 徐州金时利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广告灯箱具有驱动卷变频的功能装置
CN110718148A (zh) * 2018-07-13 2020-01-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738932A (zh) * 2019-10-10 2020-01-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卷曲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3438337A (zh) * 2020-03-23 2021-09-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及移动终端
CN113808486A (zh) * 2021-09-03 2021-12-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1255820A1 (ja) * 2020-06-16 2021-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4582245A (zh) * 2022-04-25 2022-06-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卷绕组件及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4999318A (zh) * 2022-05-30 2022-09-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8148A (zh) * 2018-07-13 2020-01-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322792A (zh) * 2019-06-28 2019-10-1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15623A (zh) * 2019-07-01 2019-11-05 徐州金时利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广告灯箱具有驱动卷变频的功能装置
CN110738932A (zh) * 2019-10-10 2020-01-3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卷曲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738932B (zh) * 2019-10-10 2021-08-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屏卷曲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3438337B (zh) * 2020-03-23 2023-06-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及移动终端
CN113438337A (zh) * 2020-03-23 2021-09-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及移动终端
WO2021255820A1 (ja) * 2020-06-16 2021-1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3808486A (zh) * 2021-09-03 2021-12-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582245B (zh) * 2022-04-25 2023-06-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卷绕组件及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4582245A (zh) * 2022-04-25 2022-06-0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卷绕组件及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4999318A (zh) * 2022-05-30 2022-09-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CN114999318B (zh) * 2022-05-30 2023-05-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58035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6601131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6205396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2902308B (zh) 可展开的移动设备
TWI615820B (zh) 可捲曲顯示裝置
JP4035051B2 (ja) 携帯用情報表示装置用折り畳み式ケース
US9651987B2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CN206564106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9727538A (zh) 可卷曲显示器
TW201128594A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U2007201308A1 (en) Cas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129288B2 (en) Packing materials for display apparatus and packing method for display apparatus
CN201733537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KR20140115142A (ko) 골프 백
JP2007328154A (ja) 巻き取り型スクリーン装置
US1151550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4427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3713458B (zh) 一种可移动便携式投影屏幕
KR100389167B1 (ko) 접이식 멀티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케이스
US20110031242A1 (en) Portable folding cup
WO1999054863A1 (en) Image display balloon device
CN203720521U (zh) 一种可移动便携式投影屏幕
JP3197341U (ja) 廃材袋用ガラ入れ楽々プロテクター
CN216581539U (zh) 内衬组件、包装盒及产品包装结构
WO2009066887A2 (en) Event art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6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heng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74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