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4064U -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4064U
CN206754064U CN201720500052.4U CN201720500052U CN206754064U CN 206754064 U CN206754064 U CN 206754064U CN 201720500052 U CN201720500052 U CN 201720500052U CN 206754064 U CN206754064 U CN 206754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onnection
connection end
section bar
te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00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贤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Yanghe Door And Windo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Yanghe Door And Windo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Yanghe Door And Window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Yanghe Door And Window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00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4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4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40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型材连接结构,涉及金属型材领域。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中间连接件;第一型材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型材具有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端,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或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接触并共同限定连接空间,中间连接件位于连接空间中。其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其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型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铝(塑蜂巢)板是由经过表面处理并用涂层烤漆的3003铝锰合金、5005铝镁合金板材作为表面,PE(polyethylene)塑料铝箔作为芯层,高分子粘结膜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保留了原组成材料(铝合金板、非金属聚乙烯塑料)的主要特性,又克服了原组成材料的不足,进而获得了众多优异的材料性质;其产品特性:艳丽多彩的装饰性、耐候、耐腐蚀、耐创击、防火、防潮、隔音、隔热、抗震性、质轻、易加工成型、易搬运安装等特性。铝(塑蜂巢)板可应用于幕墙、内外墙、门厅、饭店、商店、会议室等的装饰外,还可以用于旧建筑的改建,用作柜台、家具的面层、车辆的内外壁等。
铝(塑蜂巢)板的特点为轻量化、刚性好、强度高、不燃烧、防火性佳、加工工艺性好、色彩可选性广、装饰效果极佳、易于回收、利于环保。
铝合金家具以其零甲醛无污染,可反复回收利用残值极高,防火防潮,强度高耐锈蚀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铝合金转印和包覆技术使铝合金家具的外观色彩和实木家具一样,触摸质感也和实木难以分辨。
现有技术中,铝合金型材的连接方式有三种:焊接、粘接和机械连接;焊接式连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粘接式连接受高低温交变下,力学性能下降,胶粘剂易产生变化,影响使用寿命;机械式连接,铝合金的机械连接主要包括铆钉连接和螺栓连接;铆钉连接在钢结构中虽然已经很少使用,但是在铝合金等轻金属结构中仍然大量使用;铝合金中的螺栓连接与钢结构中基本相同,分为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连接。与铆钉连接不同,螺栓连接可以同时承受拉力和剪力,但这样的连接如果外荷载对节点有较大拉力时,连接点会变形,造成连接后的铝合金不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结构,其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中间连接件;第一型材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型材具有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连接端,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或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接触并共同限定连接空间,中间连接件位于连接空间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型材之间连接不仅不够牢固、使用寿命端且其外观还有缺陷。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型材连接结构,其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两个型材,即,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通过第一连接端的端面、第二连接端的端面以及中间连接件的端面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共同承受载荷,相比现有的单纯的通过螺钉、铆钉、粘接或者焊接,其具有比点接触更大的承受强度,使得型材连接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型材连接结构,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榫卯部和第二榫卯部分别为开设于第一连接端端面和第二连接端的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连通连接空间;第三榫卯件和第四榫卯件分别为与第一榫卯部和第二榫卯部配合的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连接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榫卯部;第二连接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榫卯部;中间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榫卯件与第四榫卯件,第三榫卯件和第四榫卯件分别与第一榫卯部和第二榫卯部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榫槽沿第一型材长度方向上开设于第一连接端端面;第二榫槽沿第二型材长度方向上开设于第一连接端端面;第一榫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第二连接端至第一连接端的方向上连通并依次开设并于第一连接端的端面;第二榫槽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沿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连通并依次开设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第一凹槽具有贯穿第一连接端端面的第一开口,第二凹槽具有第一限位壁,第一限位壁沿第一开口的内壁向与第一型材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三凹槽具有贯穿第二连接端端面的第二开口,第四凹槽具有第二限位壁,二限位壁沿第二开口的内壁向与第二型材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榫槽还包括第一加固凹槽,第一加固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第一加固凹槽具有第三限位壁;第二榫槽还包括第二加固凹槽,第二加固凹槽与第四凹槽连通,第二加固凹槽具有第四限位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型材连接结构具有两个中间连接件;第一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第二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两个中间连接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中的一个第一连接端与一个第二连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第二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中间连接件包括连杆、两个第三榫卯件以及两个第四榫卯件;相对设置的第三榫卯件与第四榫卯件分别设置于连杆相对的两端;两个第一榫槽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口,两个第三开口位于两个第一连接端相对的内侧壁;两个第二榫槽还分别设置有第四开口,两个第四开口位于两个第二连接端相对的内侧壁;相邻的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中间连接件还包括加固竖杆;加固竖杆与连杆垂直设置,加固竖杆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相对的壁面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中间连接件设置有轴向弹性锁定件;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分别开设有与轴向弹性锁定件卡合的锁定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轴向弹性锁定件包括弹性件和锁定头,弹性件的一端与中间连接件的表面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锁定头连接;锁定头卡合于锁定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型材连接结构的第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型材连接结构的第二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型材连接结构的第三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型材连接结构的第四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型材连接结构的第五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型材连接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型材连接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型材连接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型材连接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型材连接结构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型材连接结构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中间连接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中间连接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中间连接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中间连接件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中间连接件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型材连接结构;20-型材连接结构;21-第一榫槽;22-第二榫槽;23-中间连接件;30-型材连接结构;31-第一榫槽;32-第二榫槽;33-中间连接件;40-型材连接结构;41-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43-中间连接件;50-型材连接结构;51-第一型材;52-第二型材;53-中间连接件;60-型材连接结构;61-第一型材;62-第二型材;63-中间连接件;610-第一连接端;611-第一榫槽;630-连杆;631-第三榫卯件;632-第四榫卯件;6110-第三开口;6111-第四开口;70-型材连接结构;71-加固竖杆;80-型材连接结构;81-轴向弹性锁定件;82-锁定槽;810-弹性件;811-锁定头;90-型材连接结构;91-中间连接件;92-第一型材;93-第二型材;94-型材连接结构;100-第一型材;101-第一连接端;110-第二型材;120-中间连接件;121-第三榫卯件;122-第四榫卯件;940-中间连接件;941-第一部分;942-第二部分;943-第三部分;1000-连接空间;1010-第一榫卯部;1011-第一榫槽;1012-第一凹槽;1013-第二凹槽;1014-第一限位壁;1015-第一加固凹槽;1016-第三限位壁;1210-第一抵靠壁;1211-第三抵靠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实施例1中提供的型材连接结构1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10旨在解决现有的型材之间连接关系不牢固、外观有缺陷、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
型材连接结构10包括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110以及中间连接件120。
第一型材100具有第一连接端101,第二型材110具有第二连接端。
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通过中间连接件120进行牢固地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贴合,其外表面相互接触,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接触,其共同限定连接空间1000。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型材100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为减小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为对称结构。
第一连接端10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榫卯部1010。第一榫卯部1010为开设于第一连接端101端面的第一榫槽1011,第一榫槽1011连通连接空间1000。
第一榫槽1011沿第一型材100长度方向上开设于第一连接端101端面,并且,第一榫槽1011贯穿第一型材1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端面。
第一榫槽1011包括第一凹槽1012和第二凹槽1013,第一凹槽1012和第二凹槽1013沿第二连接端至第一连接端101的方向上连通并依次开设于第一连接端101。
第一凹槽1012具有贯穿第一连接端101端面的第一开口,第二凹槽1013具有第一限位壁1014,第一限位壁1014沿第一开口的底壁向与第一连接端101至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的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为提高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榫槽1011还包括第一加固凹槽1015,第一加固凹槽1015与第二凹槽1013连通,第一加固凹槽1015具有第三限位壁1016。第三限位壁1016所在的平面相交于第一连接端101至第二连接端所在的平面,其壁面与第一加固凹槽1015与第二凹槽1013连通开口倾斜设置。
与此同时,第二连接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榫卯部,第二榫卯部为开设于第二连接端的的第二榫槽,其与第一榫槽1011相同,目的在于型材的统一成型,降低制造成本。具体地,第二榫槽沿第二型材110长度方向上开设于第二连接端端面,并且,第二榫槽贯穿第二型材11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端面。第二榫槽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沿第一连接端101至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连通并依次开设于第二连接端,第三凹槽具有贯穿第二连接端端面的第二开口,第四凹槽具有第二限位壁,二限位壁沿第二开口的内壁向与第二型材110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第二榫槽还包括第二加固凹槽,第二加固凹槽与第四凹槽连通,第二加固凹槽具有第四限位壁。
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连接件120的具体结构。
中间连接件120为一长条杆状体,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榫卯件121与第四榫卯件122。第三榫卯件121和第四榫卯件122分别为与第一榫卯部1010和第二榫卯部配合的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榫卯件121具有与第一限位壁1014、第三限位壁1016抵靠的第一抵靠壁1210和第三抵靠壁1211。
相对的,第四榫卯件122具有与第二限位壁、第四限位壁抵靠的第二抵靠壁和第四抵靠壁。
请重新参考图1,由图1可看出,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110相互贴合,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接触,中间连接件120沿其长度方向上置入,置入连接空间1000中,即,第一榫卯部1010与第二榫卯部限定的空间中,通过第一限位壁1014、第三限位壁1016抵靠第一抵靠壁1210和第三抵靠壁1211,通过第二限位壁、第四限位壁抵靠第二抵靠壁和第四抵靠壁,通过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相互接触,使得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110通过上述面与面的接触,相互固定,且由于其为面面接触、抵靠、卡合,其连接关系稳固,且没有外观缺陷。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型材之间连接不仅不够牢固、使用寿命端且其外观还有缺陷。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型材连接结构10,型材连接结构10包括第一型材100、第二型材110以及中间连接件120。中间连接件120用于将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110密切贴合连接,具体地,第一型材100具有第一连接端101,第二型材110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101设置有第一榫卯部1010,第二连接端设置有第二榫卯部,通过将中间连接件120设置为具有与第一榫卯部1010配合的第三榫卯件121、与第二榫卯部配合的第四榫卯件122,使得中间连接件120将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卡合连接,并且使得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贴合,使得第一型材100能紧固地与第二型材110连接起来,并且没有外观缺陷,且由于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接触,使得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共同限定连接空间1000,中间连接件120在连接空间1000中对第一榫卯部1010、第二榫卯部进行卡接,使得第一榫卯部1010、第二榫卯部、第三榫卯件121以及第四榫卯件122在连接空间1000中面与面的抵靠贴合,以及由于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的端面的接触,使得在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受到外力时,第一连接端101、第二连接端、第一榫卯部1010、第二榫卯部、第三榫卯件121以及第四榫卯件122共同承受载荷,相比现有的单纯的通过螺钉、铆钉、粘接或者焊接,其具有比点接触更大的承受强度,使得型材连接结构1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型材连接结构10,针对现有的型材连接方式的缺点进行设计,使得型材之间的连接关系牢固、且没有外观缺陷,并提高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型材10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101,第二型材110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其通过两个中间连接件120进行连接。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型材连接结构20的具体结构。其中,型材连接结构20的第一榫槽21与第一榫槽1011不同,其第二榫槽22与型材连接结构10中第二榫槽不同:
第一榫槽21的截面为倒梯形,其上底位于第一榫槽21的开口处。第二榫槽22的截面为倒梯形,其上底位于第二榫槽22的开口处。中间连接件23与之相应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第三种型材连接结构30的具体结构,其第一榫槽31的截面为两个倒梯形依次重叠,其靠近端面的梯形的上底位于第一榫槽31的开口处。第二榫槽32的截面为两个倒梯形依次重叠,其靠近端面的梯形的上底位于第二榫槽32的开口处。中间连接件33与之相应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榫卯部1010与第二榫卯部不仅仅限于上述提供的结构,其作用在于,使得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通过中间连接件120卡合,并使得其端面相互接触。例如,在图6中,图6提供了第四种型材连接结构4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40中第一凹槽41为梯形,第二凹槽42为具有缺口的圆形,中间连接件43随之改变;
其中第二凹槽42的缺口处于第一凹槽4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41与第二凹槽42可均为其截面具有缺口的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特点在于其较具有楞边的凹槽,其接触面积更大,抗压强度更大。
在图7中,图7提供了第五种型材连接结构5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50中第一型材51、第二型材52不相同,其如图所示,第一型材51的第一榫卯部为榫头结构,第二型材52的第二榫卯部为榫槽结构,中间连接件53相对的设置的第三榫卯件、第四榫卯件分别为与第一榫卯部配合的榫槽结构、与第二榫卯部配合的榫头结构,其第一型材51和第二型材52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结构,其具有型材连接结构10,其中第一型材100和第二型材110均为铝合金型材。
实施例2
请参考图8,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型材连接结构6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60与型材连接结构10大致相同,第一型材61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610,第二型材6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两个第一榫槽611分别开设于两个第一连接端610,两个第二榫槽分别开设与两个第二连接端,其不同之处在于:
中间连接件63包括连杆630、两个第三榫卯件631以及两个第四榫卯件632。相对设置的第三榫卯件631与第四榫卯件632分别设置于连杆630相对的两端。两个第一榫槽611设置有第三开口6110,两个第三开口6110位于两个第一连接端610相对的内侧壁;两个第二榫槽设置有第四开口6111,两个第四开口6111开口位于两个第二连接端相对的内侧壁。相邻的第三开口6110和第四开口6111连通。
型材连接结构60通过将中间连接件63设置为杆状的结构,同时完成第一型材61和第二型材62中两对第一连接端610和第二连接端,第一型材61和第二型材62之间的作用力将由中间连接件63中的连杆630、两个第三榫卯件631、两个第四榫卯件632、第一连接端610以及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共同承受。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9,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型材连接结构7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70在型材连接结构60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固竖杆71,加固竖杆71与连杆630垂直设置,加固竖杆7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型材61和第二型材62相对的壁面可拆卸地连接。
实施例3
请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型材连接结构8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80与型材连接结构10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型材连接结构80中的中间连接件120设置有轴向弹性锁定件81。具体地,轴向弹性锁定件81设置于中间连接件12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轴向弹性锁定件81,其相近的两个轴向弹性锁定件81分别设置于第三榫卯件121与第四榫卯件122的方向上。
轴向弹性锁定件81包括弹性件810和锁定头811,弹性件810的一端与中间连接件120的表面连接,弹性件810的另一端与锁定头811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端101与第二连接端分别开设有与轴向弹性锁定件81卡合的锁定槽82。四个锁定槽82分别位于第一榫槽1011的两端与第二榫槽的两端。
锁定头811卡合于锁定槽82中。
具体地,如图10,图10显示出了中间连接件120未置入时的状态,此时弹性件810通过外力的作用压缩,储存弹性能量。请参考图11,图11显示出了中间连接件120连接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以后的示意图,此时,弹性件810释放弹性能量,锁定头811卡合于锁定槽82中,由于锁定槽82的深度深于榫槽的深度,且锁定头811限位于锁定槽82,使得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在长度方向上无自由度,即,通过释放弹性件810的弹性能量,使得第一型材100与第二型材110在长度方向上受到位于其长度方向上两端的轴向弹性锁定件81的锁定位移限制,其不能在长度方向上位移。
实施例4
请参考图12,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型材连接结构90的具体结构。
型材连接结构90中,中间连接件91固定于第一型材92的表面,即,中间连接件91为多个倒梯形构成的凸体,其卡接于第二型材93的第二连接端面的端面。
型材连接结构90的作用在于设计简洁,节约成本。
且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连接件91可设置于第一型材92上或者设置于第二型材93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型材连接结构94的具体结构。
如图13所示,中间连接件940分别设置于第一型材的一个第一连接端上,设置于第二型材的一个第二连接端上,其两个中间连接件940不对称,不相对,其交叉设置。中间连接件940包括第一部分941、第二部分942以及第三部分943,其第一部分941、第二部分942以及第三部分943沿第一连接端或第二连接端的端面向外依次设置,其中第一部分在垂直于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其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端的长度。
第一部分941、第二部分942以及第三部分943的形状依次为:矩形、矩形、缺口圆形。
如图14~18所示,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中间连接件940可以为图中所示的形状,具体地,中间连接件940用于使得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连接,并限定其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方向上的位移。具体地,图14中,中间连接件940通过截面为两个横向矩形与两个竖向矩形的凸块间隔设置而成。图15中,中间连接件940通过截面为矩形、梯形以及缺口圆形的凸块依次连接而成。图16中,中间连接件940通过截面为竖向矩形、横向矩形、竖向矩形、梯形的凸块以及连接而成。图17中,中间连接件940通过截面为矩形、梯形、梯形的凸块依次连接而成。图18中,中间连接件940通过截面为矩形、倒梯形以及缺口圆形的凸块依次连接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中间连接件;
所述第一型材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型材具有第二连接端,
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
或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中间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接触并共同限定连接空间,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榫卯部;
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榫卯部;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榫卯件与第四榫卯件,所述第三榫卯件和所述第四榫卯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榫卯部和所述第二榫卯部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榫卯部和所述第二榫卯部分别为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端面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端面的第一榫槽和第二榫槽,所述第一榫槽和所述第二榫槽连通所述连接空间;
所述第三榫卯件和所述第四榫卯件分别为与所述第一榫卯部和所述第二榫卯部配合的第一榫头和第二榫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榫槽沿所述第一型材长度方向上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
所述第二榫槽沿所述第二型材长度方向上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
所述第一榫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连接端至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方向上连通并依次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端;
所述第二榫槽包括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沿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连通并依次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凹槽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端端面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凹槽具有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壁沿所述第一开口的底壁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的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三凹槽具有贯穿所述第二连接端端面的第二开口,所述第四凹槽具有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壁沿所述第二开口的底壁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方向上的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榫槽还包括第一加固凹槽,所述第一加固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加固凹槽具有第三限位壁;第三限位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所在的平面相交;
所述第二榫槽还包括第二加固凹槽,所述第二加固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加固凹槽具有第四限位壁,第四限位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至第二连接端所在的平面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型材连接结构具有两个所述中间连接件;
所述第一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端;
两个所述中间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中的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型材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端;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连杆、两个所述第三榫卯件以及两个所述第四榫卯件;
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三榫卯件与所述第四榫卯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杆相对的两端;
两个所述第一榫槽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口,两个所述第三开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内侧壁;
两个所述第二榫槽还分别设置有第四开口,两个所述第四开口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的内侧壁;
相邻的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开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件还包括加固竖杆;
所述加固竖杆与所述连杆垂直设置,所述加固竖杆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型材和所述第二型材相对的壁面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有轴向弹性锁定件;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轴向弹性锁定件卡合的锁定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型材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弹性锁定件包括弹性件和锁定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表面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定头连接;
锁定头卡合于所述锁定槽。
CN201720500052.4U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54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0052.4U CN206754064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0052.4U CN206754064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4064U true CN206754064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005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54064U (zh) 2017-05-08 2017-05-08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40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464A (zh) * 2018-05-17 2018-08-21 佛山胜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扶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464A (zh) * 2018-05-17 2018-08-21 佛山胜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扶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4913B (zh) 矩形真空绝热结构板组装的保温箱
CN206754064U (zh) 一种型材连接结构
CN212613207U (zh) 一种盒状阴阳错位异型玻璃幕墙
CN206091785U (zh) 新型耐火门窗系统型材角部连接构造
CN206694358U (zh) 一种板材连接结构以及铝制件框架
CN105507490B (zh) 一种快装环保组合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5475768U (zh) 一种移动板房用防火彩钢夹心保温板
CN201975696U (zh) 电力箱
CN211143483U (zh) 一种内墙新型复合保温装饰一体插接式快装墙板
CN204548252U (zh) 一种冷藏车箱板连接组件
CN210152067U (zh) 基于折弯拼接工艺的钢板异形柱及建筑组件
CN203595237U (zh) 一种空调箱体和一种空调机组
KR20180034857A (ko) 샌드위치 패널 및 이의 결합 방법
CN219158246U (zh) 一种l型节点连接的施工结构
CN217400700U (zh) 一种窗户使用的铝合金型材
CN206279666U (zh) 一种铝合金幕墙用连接件
CN211850156U (zh) 一种无空腔保温复合墙体连接结构
CN210799599U (zh) 一种榫卯连接结构以及组合柜
CN111173214A (zh) 一种檐口装饰铝板安装方法
CN205977952U (zh) 一种榫锁结构及展具
CN210622036U (zh) 高连接强度的幕墙连接结构
CN210371500U (zh) 一种高强度组合铝型材
CN217429550U (zh) 一种易拼装的浴室柜板材结构
CN210597633U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型材
CN21789711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外挂墙板的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