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9518U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49518U CN206749518U CN201720298815.1U CN201720298815U CN206749518U CN 206749518 U CN206749518 U CN 206749518U CN 201720298815 U CN201720298815 U CN 201720298815U CN 206749518 U CN206749518 U CN 2067495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pipeline
- radiator
- way valve
- management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模块、产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和与散热器相连的散热风扇。产热模块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电机控制器。控制模块包括整车控制器和通过信号线与整车控制器相连的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循环模块,循环模块包括第一及第二循环水泵、循环管路、第一三通阀门、第二三通阀门、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动力锂电池和驱动电机进行有效的热管理,使得动力锂电池和驱动电机工作在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以发挥出最优的使用性能,还能够降低整车质量与成本,有效利用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还是关键零部件如锂电池、电机等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正式步入发展期。然而由于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的关键零部件如动力锂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固有属性,如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是被限定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此温度范围内锂电池的性能才能很好的发挥,电动车也才能获得较好的使用性能。而驱动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热量,必须要给电机散热才能使电机正常工作,温度过高严重影响电机性能,如永磁同步电机在高温下可能会导致硅钢片退磁等风险。因此,无论是动力锂电池还是驱动电机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热管理。
基于目前电机防护等级为IP67的要求而采取液冷方式,锂电池基于IP67的防护等级要求而也采取液冷方式,而目前的整体状况是电机有一套冷却循环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也有一套液冷循环系统。虽然在实际实用过程中都达到了预定的冷却效果,然而两套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整车的成本,还给整车的布置带来困难,在布置两个水箱的情况下更会增加整车质量影响纯电动客车的续驶里程,而续驶里程又是终端用户非常看重的技术指标,因此,在电池总电量和电机等零部件匹配既定的情况下,减轻整车的质量、确保动力锂电池和驱动电机都工作在最合适的温度范围,才能发挥出动力电池和电机的最优性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对动力锂电池和驱动电机进行有效的热管理,使得动力锂电池和驱动电机工作在最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以发挥出最优的使用性能,还能够降低整车质量与成本,有效利用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模块、产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和与散热器相连的散热风扇;所述产热模块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电机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整车控制器和通过信号线与整车控制器相连的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包括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循环管路、第一三通阀门、第二三通阀门、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所述第一三通阀门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二三通阀门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散热风扇由整车控制器控制,且由24V直流电源供电。根据循环水温,可以实现两个散热风扇都不工作、一个散热风扇工作和两个散热风扇都工作三种状态。循环模块中的冷却液为乙二醇或水或者是乙二醇与水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溶液。所述循环水泵由24V直流电源供电,循环水泵和电机同时运转,确保对电机的冷却。
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连接在散热器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水泵进水口之间的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循环水泵出水口与电机控制器进水口之间的第二管路、连接在电机控制器出水口与电机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路、连接在电机出水口与第二电磁阀门之间的第四管路、连接在第一三通阀门的出口二与第一电磁阀门之间的第五管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门与第二三通阀门的进口一之间的第六管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门与电池包进水口之间的第七管路、连接在电池包出水口与第二三通阀门的进口二之间的第八管路以及连接在第二三通阀门的出口与散热器进水口之间的第九管路;所述第一三通阀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设置在第五管路上。第一三通阀门的进口接散热器的出水口,出口一接第一循环水泵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若干电池包构成电池系统,若干电池包的内部冷却管路依次串联连接,且每个电池包括若干电池模组;电池包的内部冷却管路为扁平状,且该内部冷却管路与外部管路的接口为圆筒状,该内部冷却管路在电池包内部呈S型布置。这样设计能够使冷却管路与电池模组有充分大的接触面积,有效带走电池包内部的热量。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采用铝合金材质或铜质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或交流异步电机。电机的冷却方式为液冷,防护等级为IP67。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路采用铜合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三通阀门均采用铜质合金或铝合金材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动力锂电池,使能源得到有效利用;还使动力电池与驱动电机共用了一套冷却设备,减轻了整车质量,降低了整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电池低温时整个热管理系统中的液体流向图;
图3 为电池高温时整个热管理系统中的液体流向图;
图4为电池包内部管路呈S型走向示意图;
图5为电池包内部管路的扁平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模块1、产热模块3、循环模块2和控制模块。散热模块1包括散热风扇1-1和散热器1-2。产热模块3包括电机3-2和电机控制器3-1。循环模块2包括第一循环水泵2-1和第二循环水泵2-6、循环管路(4-1~4-9)、第一三通阀门2-2、第二三通阀门2-3、第一电磁阀门2-4和第二电磁阀门2-5。控制系统包括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BMS和整车控制器。散热风扇1-1与散热器1-2固定在一起,对流经散热器1-2的液体进行风冷散热。散热器1-2与第一循环水泵2-1通过第一管路4-1进行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门设置在第一管路4-1上,第二循环水泵2-6设置在电池包冷却管路4-5上。第一三通阀门2-2的进口接散热器的出水口,第一三通阀门2-2的出口一接第一循环水泵2-1的进水口,第一三通阀门2-2的出口二接第二循环水泵2-6的进水口,第二循环水泵2-6的出水口接第一电磁阀门2-4。电池包冷却管路4-5的通断由第二循环水泵2-6控制。循环水泵2-1的一个接口连通散热器1-2,另一个接口通过第二管路4-2与电机控制器3-1连接。电机控制器3-1与电机3-2的通过第三管路4-3串联连接。从电机出水口引出的第四管路4-4上设置一个第二电磁阀门2-5,可以控制水的流向,一个流向可以直接通过第二三通阀门2-3再次流经散热器1-2进行冷却,另一个流向可以流经电池包的热管理管路4-7,对电池包进行加热;而电池包冷却管路4-5与电机出水管路4-4通过第一电磁阀门2-4进行控制;此两个管路在第一及第二电磁阀门的控制下,有且只有一个管路可以与电池热管理进水管路4-7相通,电池包内部冷却管路5-1的出水管4-8通过第二三通阀门2-3与散热器管路4-9相通。所述电机出水管路即第四管路。所述电池包冷却管路4-5即第五管路。所述电池热管理进水管路即第七管路。所述电池包内部管路的出水管即第八管路。所述散热器管路即第九管路。
上述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当动力锂电池温度较低的时候,第四管路4-4中的高温液体流向电池包进水管路4-7,而封堵住流向第六管路4-6的出水口,且此时电池包冷却管路4-5中的低温液体则被封堵住而不能流进电池包进水管路4-7,且第二循环水泵2-6也停止工作,只有高温水流经电池包内部的冷却管路5-1,最后由电池包出水管路4-8流出,并通过三通阀2-3流进散热器管路里,再次流进散热器1-2进行循环。当动力锂电池温度较高的时候,则第四管路4-4中的高温液体流向第六管路4-6,而封堵流向电池包进水管路4-7的出水口,且第二循环水泵2-6也开始工作,而此时电池包冷却管路4-5中的低温液体则流进电池包进水管路4-7,低温水流经电池包内部的冷却管路5-1,最后由电池包出水管路4-8流出,并通过三通阀2-3流进散热器管路里,再次流进散热器1-2进行循环。
如图2所示,电池包温度较低时循环液体的流向:若电池包5中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温度值,第二电磁阀门2-5流向第七管路4-7的方向导通,流向第六管路4-6的方向封堵上,第一电磁阀门2-4封堵了来自第五管路4-5的冷却循环液体,且第二循环水泵2-6导通了来自第四管路4-4的加热循环液体,这样经过电机控制器3-1和电机3-2的高温液体流经了电池包内部冷却管路5-1,对电池包进行加热,最后液体自管路5-1流出,通过第八管路4-8和第二三通阀门2-3,流经散热器1-2进水管路4-9再流进散热器1-2进行再次的循环。
在电池包温度较低时,循环液体的热量传递过程为:从散热器1-2中流出的循环液体经过第一管路4-1、循环水泵2-1、第二管路4-2流进电机控制器3-1,吸收电机控制器3-1相关部件发散的热量,温度得到升高,再流进电机3-2,吸收电机3-2内部热量,循环液体温度继续升高;然后流进电池包内,与电池组进行热交换散发热量。
例如,从散热器1-2中流出的液体温度为20℃,流经电机控制器3-1之后温度为30℃,流经电机3-2的温度为45℃,流经电池包的温度又降为35℃最后流进散热器1-2再次进行散热,整个过程是循环液体吸收电机控制器3-1和驱动电机3-2产生的热量,释放热量给电池组,达到给电池组加热的目的。
如图3所示,电池包温度较高时循环液体的流向:若电池包5中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则第二电磁阀门2-5流向第七管路4-7的方向封堵,流向第六管路4-6的方向导通,第一电磁阀门2-4导通了来自第五管路4-5的冷却循环液体,且第二循环水泵2-6封堵了来自第四管路4-4的加热循环液体,此时相当于两个电磁阀2-4、2-5合力封堵来自第四管路4-4的加热循环液体,这样经过电机控制器3-1和电机3-2的高温液体流经了第六管路4-6和散热器进水管路流进散热器1-2再次进行循环;而来自第五管路4-5的冷却循环液体则通过第一电磁阀门2-4、电池包进水管4-7流进电池包内部冷却管路5-1,最后通过电池包出水管路4-8、流经第二三通阀门2-3,在第二三通阀门2-3的地方来自电池包内部管路4-8的循环液体和来自第六管路4-6经过与电机及电机控制器进行热交换的高温液体汇合,最后流进散热器1-2,再次进行循环。如图4和图5所示,若干电池包5构成电池系统,若干电池包5的内部冷却管路依次串联连接,且每个电池包5括若干电池模组,;电池包5的内部冷却管路5-2为扁平状,且该内部冷却管路5-2与外部管路的接口5-3为圆筒状,该内部冷却管路5-2在电池包5内部呈S型布置,这样能够使电池包内部管路与电池组具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较好的完成与电池组的热交换。
在电池包温度较高时,循环液体的热量传递过程:从散热器1-2中流出的循环液体分为两路,第一路经过第一管路4-1、循环水泵2-1、第二管路4-2流进电机控制器3-1,吸收电机控制器3-1相关部件发散的热量,温度得到升高,再流进电机3-2,吸收电机3-2内部热量,循环液体温度继续升高;流经第六管路4-6和第二三通阀门2-3、散热器进水管路4-9再次进入散热器1-2进行循环;第二路循环液体从散热器1-2出来后经过第二循环水泵2-6、冷却循环管路4-5、电池包进水管路4-7进入电池包5内,与吸收电池包5的热量,温度升高,再流经第二三通阀门2-3、散热器进水管路4-9进入散热器1-2。
例如,从散热器中流出的液体温度为20℃,第一路循环液体流流经电机控制器3-1之后温度为30℃,流经电机3-2的温度为45℃,最后流进散热器1-2再次进行散热;第二路循环液体来自散热器1-2时温度为20℃,流经电池包5后温度为35℃,最后流进散热器1-2再次进行散热。整个过程是第一路循环液体吸收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产生的热量,第二路循环液体吸收电池包的热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包括散热模块、产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和与散热器相连的散热风扇;所述产热模块包括电机和与电机相连的电机控制器;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整车控制器和通过信号线与整车控制器相连的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模块;所述循环模块包括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循环管路、第一三通阀门、第二三通阀门、第一电磁阀门和第二电磁阀门;所述第一三通阀门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二三通阀门包括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
所述循环管路包括连接在散热器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水泵进水口之间的第一管路、连接在第一循环水泵出水口与电机控制器进水口之间的第二管路、连接在电机控制器出水口与电机进水口之间的第三管路、连接在电机出水口与第二电磁阀门之间的第四管路、连接在第一三通阀门的出口二与第一电磁阀门之间的第五管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门与第二三通阀门的进口一之间的第六管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门与电池包进水口之间的第七管路、连接在电池包出水口与第二三通阀门的进口二之间的第八管路以及连接在第二三通阀门的出口与散热器进水口之间的第九管路;所述第一三通阀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循环水泵设置在第五管路上;所述第一三通阀门的进口接与散热器的出水口,出口一接第一循环水泵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电池包构成电池系统,若干电池包的内部冷却管路依次串联连接,每个电池包包括若干电池模组;电池包的内部冷却管路为扁平状,且该内部冷却管路与外部管路的接口为圆筒状,该内部冷却管路在电池包内部呈S型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采用铝合金材质或铜质合金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或交流异步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采用铜合金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三通阀门均采用铜质合金或铝合金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98815.1U CN206749518U (zh) | 2017-03-26 | 2017-03-26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98815.1U CN206749518U (zh) | 2017-03-26 | 2017-03-26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49518U true CN206749518U (zh) | 2017-12-15 |
Family
ID=60611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9881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9518U (zh) | 2017-03-26 | 2017-03-26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4951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5657A (zh) * | 2017-03-26 | 2017-07-28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
CN111347938A (zh) * | 2018-12-21 | 2020-06-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与方法 |
CN113291205A (zh) * | 2021-05-27 | 2021-08-24 | 深圳市睿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级联电池管理方法 |
-
2017
- 2017-03-26 CN CN201720298815.1U patent/CN2067495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5657A (zh) * | 2017-03-26 | 2017-07-28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
CN106985657B (zh) * | 2017-03-26 | 2023-04-07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
CN111347938A (zh) * | 2018-12-21 | 2020-06-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与方法 |
CN113291205A (zh) * | 2021-05-27 | 2021-08-24 | 深圳市睿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级联电池管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85657A (zh)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 |
CN106004336B (zh) | 一种混动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207045140U (zh) | 一种智能化多回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2941791B (zh) | 电动车综合热循环系统 | |
CN206148573U (zh) |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106025428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4885359U (zh) | 一种电池组温度调节系统 | |
CN103490120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 |
CN208827529U (zh) |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CN103660916A (zh) |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或增程式的电动汽车热控制系统 | |
CN203809098U (zh) | 一种客车发动机节能冷却系统 | |
CN206537158U (zh) | 纯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 | |
CN207942903U (zh) | 一种电动客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06501680U (zh) | 一种适用于混动车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 |
CN104279077B (zh) | 一种两级联动式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系统 | |
CN206532827U (zh) |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温度管理系统 | |
CN204055318U (zh) | 增程式电动车电机三回路冷却系统 | |
CN206749518U (zh) | 新能源纯电动客车电池电机联合热管理系统 | |
CN20350375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0424315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液冷电池系统 | |
CN207466354U (zh) | 车用智能冷却系统和电动汽车 | |
CN206602155U (zh) | 一种混合动力车电池舱温度控制系统 | |
CN206789656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组加热和冷却系统 | |
CN206524392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 | |
CN209401800U (zh) |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