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7434U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Google Patents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47434U CN206747434U CN201720472180.2U CN201720472180U CN206747434U CN 206747434 U CN206747434 U CN 206747434U CN 201720472180 U CN201720472180 U CN 201720472180U CN 206747434 U CN206747434 U CN 206747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rod
- arc push
- arc
- pair
- l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包括机架、调节装置、驱动装置和随动托料板,将机架设置为由从外至内的外层支架、中层支架和内层支架构成,通过水平调节机构带动中层支架于外层支架内侧进行水平移动,通过竖直调节机构带动内层支架于中层支架内侧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同时,配合驱动装置以驱动内层支架上的随动托料板绕随动托料板上的板料折弯过程中的旋转中心转动,实现随动托料板和板料随时保持紧密接触,利于推广与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背景技术
板料在折弯过程中,受到一个局部的冲击力,如果板料下部没有一个托料架对其支撑,那么板料在折弯时,板料受到的冲击力向外发散,将会使板料产生较大变形,影响板料的折弯质量,且在板料折弯过程中,对托料架还有一个更严格的要求,即在板料折弯过程中,要求托料架和板料随时保持紧密接触,以使板料始终受到一个支承力,使其不产生变形。
但现在的托料架往往不能做到其运转和板料同步,在折弯过程中,常有一段时间板料和托料架不能紧密贴合,导致折弯过程中料板发生抖动,不稳定性差,容易受到损坏;其次,在折弯不同板料时,为了使托料架和板料能紧密贴合,常需要对托料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现在的托料采用油缸链条驱动,且调整的距离无法判断,导致调整精度降低,且整个调整结构复杂,非常不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板料折弯过程中托料架与板料无法有效紧密贴合,两者相对位置不易调整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包括:
机架,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支架、中层支架和内层支架;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中层支架于所述外层支架内侧进行水平移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内层支架于所述中层支架内侧进行竖直移动;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内层支架上,用于驱动随动托料板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调节机包括:
水平调节手轮;
第一丝杠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调节手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中层支架于所述外层支架内侧进行水平移动;
水平位置指示器,所述水平位置指示器与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显示水平方向的调节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
竖直调节手轮;
第二丝杠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竖直调节手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内层支架于所述中层支架内侧进行竖直移动;
竖直位置指示器,所述竖直位置指示器与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显示竖直方向的调节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调节手轮之间、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水平位置指示器之间分别采用皮带传动;
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竖直调节手轮之间、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竖直位置指示器之间分别采用皮带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弧形推杆、伺服电机,主动轮和设置在所述内层支架上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弧形推杆的底端连接随动器,通过随动器上的皮带压板固定于所述人字齿同步带上,所述弧形推杆的顶端与所述随动托料板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带动减速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并通过所述人字齿同步带带动所述弧形推杆绕所述随动托料板上的板料折弯过程中的旋转中心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支架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外层支架的相对两侧通过至少一对水平导轨进行连接;且所述中层支架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内层支架的相对两侧通过至少一对竖直导轨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推杆包括第一弧形推杆和第二弧形推杆,所述第一弧形推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推杆叠加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推杆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弧形推杆宽度的两倍;
所述主动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的第一主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的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分设在所述减速机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直径为所述第二主动轮直径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一侧的一对第一从动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一侧的一对第二从动轮,且所述一对第一从动轮和所述一对第二从动轮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内层支架连接;
所述人字齿同步带包括第一人字齿同步带和第二人字齿同步带;
所述一对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所述一对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推杆分别与两对第一导向轮配合,所述两对第一导向轮分设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的内弧和外弧处;
所述第二弧形推杆分别与两对第二导向轮配合,所述两对第二导向轮分设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的内弧和外弧处,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推杆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弯机,其包括:折弯机工作台和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所述外层支架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之间通过一滑块导轨和调节轮进行连接;所述滑块导轨用于连接所述外层支架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并使所述外层支架沿所述折弯机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调节轮用于调节所述外层支架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将机架设置为由从外至内的外层支架、中层支架和内层支架构成,通过水平调节机构带动中层支架于外层支架内侧进行水平移动,通过竖直调节机构带动内层支架于中层支架内侧进行竖直移动,从而实现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同时,配合驱动装置以驱动内层支架上的随动托料板绕随动托料板上的板料折弯过程中的旋转中心转动,实现随动托料板和板料随时保持紧密接触,利于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是图1反方向上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4是图3反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反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中丝杆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包括:机架、调节装置、驱动装置和随动托料板D;所述机架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支架A、中层支架B和内层支架C;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中层支架B于所述外层支架A内侧进行水平移动(当然,中层支架B和内层支架C一起水平移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内层支架C于所述中层支架B内侧进行竖直移动;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内层支架C上,用于驱动随动托料板D进行转动。
优选地,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均可采用调节手轮、位置指示器和丝杠传动机构组成。
具体地,所述水平调节机包括:水平调节手轮11、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和水平位置指示器21;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调节手轮11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中层支架B于所述外层支架A内侧进行水平移动;所述水平位置指示器21与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显示水平方向的调节距离。
对应地,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竖直调节手轮12、第二丝杠传动机构和竖直位置指示器22;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竖直调节手轮12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内层支架C于所述中层支架B内侧进行竖直移动;所述竖直位置指示器22与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显示竖直方向的调节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调节手轮11之间、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水平位置指示器21之间分别采用皮带传动;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竖直调节手轮12之间、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竖直位置指示器22之间分别采用皮带传动。
本实施例中,在调节水平调节手轮11时,通过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带动中层支架B沿外层支架A的内壁作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水平位置指示器21可以直接将水平移动的具体距离数值显示出来,以便操作人员查看并做出正确判断。同时,在调节竖直调节手轮12时,通过第二丝杠传动机构带动内层支架C沿中层支架B外壁作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而竖直位置指示器22可以直接将竖直移动的具体距离数值显示出来。
利用两个调节手轮实现对中层支架B和内层支架C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同时通过两个位置指示器将两个方向上移动的具体距离数值显示出来,从而提高了调节位置的精准度。其中,应该说明的是,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带动中层支架B作水平方向移动时,与中层支架B连接的内层支架C同时做水平方向的移动,再通过第二丝杠传动机构对内层支架C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目的是使得设置的随动托料板D调整到需要的位置。
本实施例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使用时,调节手轮、位置指示器,以及丝杠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丝杠与位置指示器和调节手轮连接的一端上设有一对转动轮,且一对转动论包括了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同时用于传动的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51和第二同步带52。实际安装时,第一转动轮通过第一同步带51与调节手轮连接,而第二转动轮通过第二同步带52与位置指示器连接,这样可以在调节手轮转动时,可以使其位置指示器和丝杠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调节的精准性。
更加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水平调节手轮11、水平位置指示器21,以及第一丝杠传动机构的连接方式;竖直调节手轮12、竖直位置指示器22,以及第二丝杠传动机构的连接方式相同,均采用上述通过两个同步带进行同步连接。同时,将水平调节手轮11、水平位置指示器21设置在外层支架A右侧;将竖直调节手轮12、竖直位置指示器22设置在外层支架A左侧。由于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主要是控制中层支架B的移动,而第二丝杠传动机构用于控制内层支架C,为使得两丝杆移动控制稳定、精准,所以进一步的设置了一对齿轮箱。这样在齿轮箱的作用下,能够有限地将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和第二丝杠传动机构限制在设定的范围内进行往复运动,还能够避免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和第二丝杠传动机构在调节时相互碰撞,影响调节的精准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和第二丝杠传动机构的具体形式并不局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举例说明:
第一丝杠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31和第一丝杆33;第二丝杠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32、第二丝杆34和六边形齿轮轴35;同时,还配合使用两个齿轮箱(左齿轮箱7a和右齿轮箱7b)。
第一传动轴31上的斜齿轮a与第一丝杆33上的斜齿轮b配合,带动第一丝杆33进行转动,第一丝杆33上的丝母与左齿轮箱7a连接,左齿轮箱7a与中层支架B连接,实现水平移动。
第二传动轴32上的斜齿轮c与六边形齿轮轴35上的斜齿轮d配合,带动六边形齿轮轴35转动,六边形齿轮轴35上的斜齿轮e与第二丝杆34上的斜齿轮f配合,带动第二丝杆34转动,第二丝杆34的丝母与内层支架C连接。
这里面,右齿轮箱7b与外层支架A连接,左齿轮箱7a与中层支架B连接,左齿轮箱7a可以进行水平移动(同时也是能够带动第二丝杆34进行水平移动)。换言之,中层支架B进行水平移动,内层之间C进行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
其中,还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水平位置指示器21为“0”(即水平方向位置指示器数值,显示下模V槽宽度的一半);竖直位置指示器22为“0”(竖直方向位置指示器数值,显示下模高度)。随动前托料使用前,需根据下模V槽宽度和下模高度调节随动前托料中心位置。
具体地,设置的调节手轮起到了对中层支架B和内层支架C位置的调节,由于调节时相邻机架之间会发生相互的摩擦,摩擦力过大不但会影响调节的精准度,还会影响整个机架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保证移动的顺畅性,进一步的在中层支架B的相对两侧与外层支架A的相对两侧通过至少一对水平导轨1进行连接;而中层支架B的相对两侧与内层支架C的相对两侧通过至少一对竖直导轨2进行连接,这样在移动时可以通过相对位置处设置的滑块分别与水平导轨1和竖直导轨2相配合,并进行移动。应说明的是,滑块的具体设置方式和设置位置具体的根据实际需要做设置,本申请中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弧形推杆、伺服电机3,主动轮和设置在所述内层支架C上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弧形推杆的底端连接随动器,通过随动器上的皮带压板63固定于所述人字齿同步带上,随动器可以自由旋转,随动器上面有一个皮带压板63,固定在人字齿同步带上。人字齿同步带运动带动皮带压板63和随动器运动,进而带动弧形推杆在导向轮限位下运动。所述弧形推杆的顶端与所述随动托料板D连接,所述伺服电机3带动减速机4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并通过所述人字齿同步带带动所述弧形推杆绕所述随动托料板D上的板料折弯过程中的旋转中心转动。
本实施例还包括支撑架E,具体地,支撑架E有三层,三层是相互独立的。外层支撑架直接与随动托料板D连接,相当于随动托料板D的加强筋,增大了接触面积起到了加强钣金强度的作用。但是外层支撑架底部不与内层支架C连接。内层支撑架直接与内层支架C连接,不动,不起到支撑作用。中层支撑架与第一弧形推杆61连接,也不起到支撑作用。只有外层支撑架与随动托料板D连接,只起到加强钣金强度的作用,不起到支撑的作用。
优选地,将设置的弧形推杆设置成由第一弧形推杆61和第二弧形推杆62构成。具体地将第一弧形推杆61和第二弧形推杆62叠加设置,且第一弧形推杆61的宽度是第二弧形推杆62宽度的两倍。设置的主动轮包括了第一主动轮71和第二主动轮72,具体的将两个主动轮分设在减速机4的两侧,且第一主动轮71的直径设置成第二主动轮72直径的一半(例如,本申请中第一主动轮71为二十齿,而第二主动轮72为四十齿)。在实际安装时,将第一主动轮71和第二主动轮72分设在减速机4的两侧,即第一主动轮71位于第一弧形推杆61一侧,而第二主动轮72位于第二弧形推杆62的一侧。目的是对弧形推杆的两侧同时驱动,保证弧形推杆转动的稳定性,由于第一主动轮71直径是第二主动轮72的一半,所以第一同步带51运动的距离是第二同步带52运动距离的一半,所以第一弧形推杆61运动的距离始终是第二弧形推杆62运动距离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61一侧的一对第一从动轮8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62一侧的一对第二从动轮82,且所述一对第一从动轮81和所述一对第二从动轮8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内层支架C连接;所述人字齿同步带包括第一人字齿同步带91和第二人字齿同步带92;所述一对第一从动轮81与所述第一主动轮71通过第一人字齿同步带91进行连接,所述一对第二从动轮82与所述第二主动轮72通过第二人字齿同步带92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弧形推杆61分别与两对第一导向轮101,且两对第一导向轮101分设在第一弧形推杆61的内弧和外弧处,进一步的将两对第一导向轮101的两端与内层支架C的内壁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仅需保证两对第一导向轮101限定在一定的位置上后,还能进行转动即可。
设置的第二弧形推杆62分别与两对第二导向轮102,而两对第二导向轮102分设在第二弧形推杆62的内弧和外弧处,且与第一弧形推杆61连接,即设置在第一弧形推杆61上,具体的将第一弧形推杆61的两侧边与第二弧形推杆62的内弧和外弧边缘形成一轨道,使其两对第二导向轮102嵌设在其中,满足第一弧形推杆61为第二弧形推杆62的导轨,保证转动时两者的顺畅性。
综上,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能够带来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突破常规设计,将机架设置成由从外至内的外层支架A、中层支架B和内层支架C构成。能够通过设置的调节装置,实现在外层支架A固定的情况下,对中层支架B进行水平方向和对内层支架C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移动,同时通过设置的位置显示器,在调节尺寸可视化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提高调整的精准度;还能够通过设置的驱动装置,驱动内层支架C上的随动托料板D绕随动托料板D上的板料折弯过程中的旋转中心转动,进而满足板料在折弯过程中避免需要人手来扶住板材,可以有效地减轻操作者在折弯过程中的负担,整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水平调节手轮11,满足对中层支架B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通过设置的竖直调节手轮12,满足对内层支架C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通过与水平调节手轮11连接的水平位置指示器21直观地显示水平位置调节距离,且通过与竖直调节手轮12连接的竖直位置指示器22直观地显示竖直位置调节距离,从而可以通过直观的数值进行精准的调整,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的精准度。
三、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丝杆实现位置指示器与调节手轮的连接,并利用丝杆对中层支架B和内层支架C位置的控制,满足调节手轮、位置指示器,以及丝杆带动的距离同步进行,避免操作时产生误差,进一步的提高调节的精准度。
四、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层支架B与外层支架A之间设置的水平导轨1,实现水平方向移动的基础上,保证相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与内层支架C设置的竖直导轨2,实现竖直方向移动的基础上,保证相互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整个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驱动装置实现对随动托料板D的带动,同时将两个宽度不同的弧形推杆,利用两个直径不同的主动轮进行驱动,进而保证两个弧形推杆的同步性,提高转动时的稳定性。
六、本实用新型通过与第一弧形推杆61的内弧和外弧配合的一对第一导向轮101,以及与第二弧形推杆62的内弧和外弧配合的一对第二导向轮102,达到对第一弧形推杆61和第二弧形推杆62转动方向的导向作用。
七、本实用新型外层支架A与折弯机工作台之间通过滑块导轨5和调节轮6进行连接,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实用性。
实施例二
结合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折弯机,其包括:折弯机工作台和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所述外层支架A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之间通过一滑块导轨5和调节轮6进行连接;所述滑块导轨5用于连接所述外层支架A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并使所述外层支架A沿所述折弯机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调节轮6用于调节所述外层支架A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之间的距离。应说明的是,该随动前托料机构主要是配合折弯机工作台使用的。因此,在外层支架A与折弯机工作台之间进一步的通过一滑块导轨5和调节轮6进行连接,而设置的滑块导轨5主要用于连接外层支架A与折弯机工作台,这样可以使外层支架A沿折弯机的长度方向移动,满足对不同宽度的板料进行折弯实用性强。设置的调节轮6主要是起到调节作用,主要是用于调节外层支架A与折弯机之间的距离,保证折弯时板料与随动托料板D紧密接触。
至于其他具体特征已在上面实施例一中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包括依次设置的外层支架、中层支架和内层支架;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和竖直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中层支架于所述外层支架内侧进行水平移动,所述竖直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内层支架于所述中层支架内侧进行竖直移动;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内层支架上,用于驱动随动托料板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机包括:
水平调节手轮;
第一丝杠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调节手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中层支架于所述外层支架内侧进行水平移动;
水平位置指示器,所述水平位置指示器与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显示水平方向的调节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调节机构包括:
竖直调节手轮;
第二丝杠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竖直调节手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内层支架于所述中层支架内侧进行竖直移动;
竖直位置指示器,所述竖直位置指示器与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显示竖直方向的调节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水平调节手轮之间、所述第一丝杠传动机构与水平位置指示器之间分别采用皮带传动;
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所述竖直调节手轮之间、所述第二丝杠传动机构与竖直位置指示器之间分别采用皮带传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弧形推杆、伺服电机,主动轮和设置在所述内层支架上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弧形推杆的底端连接随动器,通过随动器上的皮带压板固定于所述人字齿同步带上,所述弧形推杆的顶端与所述随动托料板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带动减速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并通过所述人字齿同步带带动所述弧形推杆绕所述随动托料板上的板料折弯过程中的旋转中心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层支架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外层支架的相对两侧通过至少一对水平导轨进行连接;且所述中层支架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内层支架的相对两侧通过至少一对竖直导轨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推杆包括第一弧形推杆和第二弧形推杆,所述第一弧形推杆和所述第二弧形推杆叠加设置,且所述第一弧形推杆的宽度为所述第二弧形推杆宽度的两倍;
所述主动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的第一主动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的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分设在所述减速机的两侧,且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直径为所述第二主动轮直径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一侧的一对第一从动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一侧的一对第二从动轮,且所述一对第一从动轮和所述一对第二从动轮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内层支架连接;
所述人字齿同步带包括第一人字齿同步带和第二人字齿同步带;
所述一对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所述一对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人字齿同步带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推杆分别与两对第一导向轮配合,所述两对第一导向轮分设在所述第一弧形推杆的内弧和外弧处;
所述第二弧形推杆分别与两对第二导向轮配合,所述两对第二导向轮分设在所述第二弧形推杆的内弧和外弧处,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推杆连接。
10.一种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弯机工作台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随动前托料机构;
所述外层支架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之间通过一滑块导轨和调节轮进行连接;所述滑块导轨用于连接所述外层支架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并使所述外层支架沿所述折弯机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调节轮用于调节所述外层支架与所述折弯机工作台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72180.2U CN206747434U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72180.2U CN206747434U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47434U true CN206747434U (zh) | 2017-12-15 |
Family
ID=60616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72180.2U Active CN206747434U (zh) | 2017-05-02 | 2017-05-02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474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2178A (zh) * | 2017-05-02 | 2017-08-18 | 上海葛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
2017
- 2017-05-02 CN CN201720472180.2U patent/CN2067474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2178A (zh) * | 2017-05-02 | 2017-08-18 | 上海葛世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52178B (zh)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
CN202240209U (zh) | 弧形导轨机器人焊接工作站 | |
CN106607714B (zh) | 一种适用开放式结构加工设备的横梁动态平衡机构及机床 | |
CN201520555U (zh) | 覆膜机放膜轴 | |
CN203739306U (zh) | 一种制袋机的折入整型装置 | |
CN206392628U (zh) | 翼缘矫正机 | |
CN206747434U (zh) | 随动前托料机构以及折弯机 | |
CN112122418A (zh) | 一种用于梯路导轨弯曲成型加工的数控辊弯曲装置 | |
CN107377692A (zh) | 随动前托料机构 | |
CN206065424U (zh) | 一种卧式车花机刀头结构 | |
CN109513782A (zh) | 一种螺旋焊管生产线用挤压成型装置 | |
CN210188281U (zh) | 随动前拖料装置及折弯机 | |
CN205255588U (zh) | 开槽联动板双丝杆横向调整装置 | |
CN202129313U (zh) | 一种扁钢调直机 | |
CN106925613A (zh) | 一种高精度小辊隙调控对辊轧机 | |
CN205308961U (zh) | 一种轧机装置 | |
CN215845016U (zh) | 一种钢板用可控制弯折角度的折弯机 | |
CN202129314U (zh) | 一种扁钢调直机的调直齿轮传动机构 | |
CN210703275U (zh) | 路灯底座生产用全自动焊接机组 | |
CN206464909U (zh) | 一种适用开放式结构加工设备的横梁动态平衡机构及机床 | |
CN203526019U (zh) | 全自动椭圆形顶部烤灯 | |
CN203003290U (zh) | 线切割机床的张力调节机构 | |
CN208898221U (zh) | 一种卷制机导向杆安装结构 | |
CN202143911U (zh) | 一种扁钢调直机的调直调节装置 | |
CN202143913U (zh) | 一种扁钢调直机的调平调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Shen Wei Inventor after: Liu Changcheng Inventor after: Qiao Rongwang Inventor before: Cao Yu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71411 Shandong province Ningyang County magnetic kiln Town happiness Road North First Kui Xing Road South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a Yi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120 8 Chuansha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109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Ge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