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2120U - 按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2120U
CN206742120U CN201720577341.4U CN201720577341U CN206742120U CN 206742120 U CN206742120 U CN 206742120U CN 201720577341 U CN201720577341 U CN 201720577341U CN 206742120 U CN206742120 U CN 206742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portion
button
device body
actuating member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773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黄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jiang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773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2120U/zh
Priority to CN201780066039.5A priority patent/CN1098635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0411 priority patent/WO20182142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2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21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及电子装置。按键包括开关元件和开关致动元件,开关致动元件包括操作部、安装部以及在操作部和安装部之间延伸的弹性臂部。安装部包括限制操作部围绕安装部偏转的第一定位结构,在开关致动元件安装到装置本体上时,只要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将安装部与装置本体定位后,开关致动元件在平行于装置本体上的安装面的方向上不会再移动或转动,操作部在平行于装置本体上的安装面的方向的位置得以固定,进而操作部与装置本体上的按键孔的相对位置不会受到装配误差的影响,二者恒定地获得较高的同心度。电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及安装于装置本体的上述按键,按键的操作部与装置本体上的按键孔能够保持同心,按键具有较好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Description

按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以及涉及具有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按键包括开关元件和在下压时触动开关元件的开关致动元件。其中,开关致动元件在装配到装置本体上时,先与装置本体进行定位,然后再将开关致动元件与装置本体固定。在开关致动元件的装配过程中,其容易产生晃动,导致其中接收按压的操作部与装置本体上按键孔的同心度较差,经常存在按键按压手感不好,反应不灵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按压手感和灵敏度的按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的按键具有较好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包括开关元件和开关致动元件,开关致动元件包括操作部、安装部以及在操作部和安装部之间延伸的弹性臂部;操作部包括适于接受按压的第一表面和适于与开关元件接触的第二表面,开关元件间隔设置在开关致动元件的第二表面的下方;安装部包括限制操作部围绕安装部偏转的第一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弹性臂部在操作部和安装部之间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操作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限定出操作部的厚度方向,操作部包括沿厚度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弹性臂部包括与操作部的第一表面朝向一致的上表面,包括与操作部的第二表面朝向一致的下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限定出弹性臂部的厚度方向,操作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带动弹性臂部向下弯折形成下表面受压、上表面受拉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柱状、孔状或槽状结构;或者第一定位结构为条形孔或条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操作部的第二表面和/或弹性臂部的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下凸出的限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操作部、安装部和弹性臂部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开关元件相对开关致动元件的操作部偏心设置,开关元件的中轴线和操作部的中轴线之间距预设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开关元件的中轴线与开关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操作部的中轴线与安装部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及安装于装置本体的上述任一项的按键。
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与按键的开关致动元件的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还包括发光元件,开关元件与操作部偏心设置,发光元件设置于按键的操作部的正下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包括开关元件和开关致动元件,开关致动元件包括操作部、安装部以及在操作部和安装部之间延伸的弹性臂部。操作部包括适于接受按压的第一表面和适于与开关元件接触的第二表面,开关元件间隔设置在开关致动元件的第二表面的下方,操作部受压时,其向下运动触动开关元件。其中,安装部包括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限制操作部围绕安装部偏转,这样,在开关致动元件安装到装置本体上时,只要通过第一定位结构将安装部与装置本体定位后,开关致动元件在平行于装置本体上的安装面的方向上不会再移动或转动,操作部在平行于装置本体上的安装面的方向的位置得以固定,进而,操作部与按键孔的相对位置不会受到装配误差的影响,二者能够恒定地获得较高的同心度。由此,装配后的按键具有较好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及上述按键,按键安装于装置本体,按键的操作部与装置本体上的按键孔能够恒定地获得较高的同心度。由此,该电子装置的按键具有较好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装置本体和按键中的开关致动元件;
图2为图1中开关致动元件与装置本体组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装置本体、按键和PCB板;
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装置本体和按键中的开关致动元件;
图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装置本体、按键和PCB板。
【附图标记】
1:装置本体;11:按键孔;12:第二定位结构;13:PCB板;14:安装面;2:按键;21:开关元件;22:开关致动元件;221:操作部;2211:第一表面;2212:第二表面;2213:限位结构;222:安装部;2221:第一定位结构;223:弹性臂部;2231:上表面;2232:下表面;L: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涉及的“上”、“下”、“顶”等方位术语以图3和图5的定向为参考。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以及具有该按键的电子装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安装于装置本体1的按键2。按键2包括开关元件21和开关致动元件22。开关元件21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PCB板13上,开关致动元件22包括接收向下按压的操作部221、用于与装置本体1配合定位的安装部222、以及在操作部221和安装部222之间延伸的弹性臂部223。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21包括适于接受按压的第一表面2211和适于与开关元件21接触的第二表面2212,开关元件21间隔设置在开关致动元件22的第二表面2212的下方,安装部222的顶面与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例如热铆接。在操作部221下压时,安装部222固定不动,弹性臂部223的与操作部221连接的一端随操作部221向下运动,弹性臂部223发生形变,操作部221下降一定距离后触动开关元件21。在作用在操作部221上的下压力消失后,弹性臂部223回弹将操作部221带回至原始的无按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21穿出装置本体1上的按键孔11,操作部221的第一表面2211直接供操作者按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2可单独包含按压元件,按压元件位于操作部221的上方且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按键孔11中,按压元件被操作者下压时,按压元件下压操作部221的第一表面2211,驱动操作部221下压。由此,操作部221的接受按压的第一表面2211可以是直接接受操作者的按压或接收单独的按压元件的按压。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21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部221也可为分体件,包括用于接收操作者按压的按压部和用于固定按压部的支撑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22包括第一定位结构2221,该第一定位结构2221限制操作部221围绕安装部222偏转,这样,在开关致动元件22安装到装置本体1上时,只要通过第一定位结构2221将安装部222与装置本体1定位后,开关致动元件22在平行于装置本体1上的安装面14的方向上不会再移动或转动(只有可能做垂直于安装面14的上下移动),操作部221在平行于装置本体1上的安装面14的方向的位置得以固定,进而,操作部221与按键孔11的相对位置不会受到装配误差的影响,二者能够恒定地获得较高的同心度。由此,装配后的按键具有较好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相配合地,装置本体1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12,第二定位结构12与按键2的开关致动元件22的第一定位结构2221相配合进行定位,以限制操作部221围绕安装部222偏转。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致动元件22包括一个操作部221、一个安装部222和一个弹性臂部223。第一定位结构222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孔状结构,并且两个孔状结构的圆心的连线与弹性臂部223的直线延伸方向垂直。相配合地,第二定位结构12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柱状结构,两个柱状结构和两个孔状结构一一对应地插接在一起,限制操作部221围绕安装部222偏转。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2221中的孔状结构可换为柱状结构,相配合地,第二定位结构12中的孔状结构换为柱状结构;或者,第一定位结构2221中的孔状结构可换为槽状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12中的柱状结构配合;并且,无论第一定位结构2221包含的是孔状结构、柱状结构还是槽状结构,其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任何值;并且,多个孔状/柱状/槽状结构的设置位置也不局限于上述位置,其位于其他位置时也可起到限制操作部221围绕安装部222偏转的作用;并且,开关致动元件22还可包括一个操作部221、设置在操作部221两侧的两个安装部222和两个弹性臂部223,此时第一定位结构2221的多个孔状/柱状/槽状结构可分别设置在两个安装部222上。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部223在操作部221和安装部222之间直线延伸,在操作部221被下压时,沿直线延伸的弹性臂部223发生向下弯折变形,较现有技术中的扭转变形有更强的弹性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弹性弱的缺陷,改善了操作者的按压手感,并且无需增加硅胶垫。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21的第一表面2211和第二表面2212之间限定出操作部221的厚度方向,操作部221包括沿厚度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为无按压时操作部221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为操作部221触动开关元件21的位置。弹性臂部223包括与操作部221的第一表面2211朝向一致的上表面2231、以及与操作部221的第二表面2212朝向一致的下表面2232,上表面2231和下表面2232之间限定出弹性臂部223的厚度方向,操作部221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带动弹性臂部223向下弯折形成下表面2232受压、上表面2231受拉的状态,即在操作部221被下压时,弹性臂部223发生向下弯折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部223的宽度(即在垂直于延伸方向和厚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等于2.5mm,厚度大于等于0.7mm。如此设置,有利于加强弹性臂部223的弹性,进而使得按压手感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发光元件(图中未示出),开关元件21与操作部221偏心设置,开关元件21的中轴线和操作部221的中轴线之间距预设距离L。通过开关元件21与操作部221的偏心设置,在操作部221下方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可在所述操作部221下方设置其他元件,如发光元件等。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设置于按键2的操作部221的正下方,如此,保证观测到操作部221的各个位置的光对称均匀。可选地,开关元件21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表面2211向下的正投影区域外,从而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充分照射到操作部221上,从而当从电子装置的外部观察时,能够观察到从电子装置面板上与操作部221相对应的开口区域向外均匀透射的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21的中轴线与开关致动元件22的安装部222之间的距离大于操作部221的中轴线与安装部222之间的距离,即开关元件21设置在操作部221的远离安装部222的一侧,如此,无论按压操作部221的哪个部位,都能获得较好的按压手感,且可保证按压在第一表面2211的任何位置都可获得较好的操作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弹性臂部223的下表面2232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下凸出的限位结构2213,在操作部221被按压下一定距离后,限位结构2213触碰到位于其下方的PCB板13,防止操作部221被大力按坏。可理解,该限位结构2213距离PCB板13的距离要大于操作部221位于第一位置时与开关元件21之间的距离,否则操作部221无法触碰到开关元件21。并且,限位结构2213位于弹性臂部223时,可为发光元件让位,保证发光元件位于操作部221下方。当然,不局限于上述设计,限位结构2213也可形成在操作部221的第二表面2212。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221、安装部222和弹性臂部223一体成型,形成一体件。
可选地,电子装置为遥控器,例如无人飞行器的遥控器。但是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具有按键的电子装置中,均可采用本实施例的按键和电子装置。
实施例二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定位结构2221为条形孔,作为第二定位结构12的两个柱状结构分别抵靠在条形孔的两端内壁上,限制操作部221围绕安装部222轴线的偏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条形孔也可改为条形槽。
实施例三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开关元件21全部位于第一表面2211向下的正投影区域内。
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开关元件21的中轴线和操作部221的中轴线之间的预设距离L只要空间上允许,理论上都可实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包括开关元件和开关致动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致动元件包括操作部、安装部以及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延伸的弹性臂部;
所述操作部包括适于接受按压的第一表面和适于与所述开关元件接触的第二表面,所述开关元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开关致动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下方;
所述安装部包括限制所述操作部围绕所述安装部偏转的第一定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臂部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限定出所述操作部的厚度方向,所述操作部包括沿厚度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弹性臂部包括与所述操作部的第一表面朝向一致的上表面,包括与所述操作部的第二表面朝向一致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限定出所述弹性臂部的厚度方向,所述操作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带动所述弹性臂部向下弯折形成下表面受压、上表面受拉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柱状、孔状或槽状结构;或者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条形孔或条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的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弹性臂部的下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向下凸出的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弹性臂部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相对所述开关致动元件的操作部偏心设置,所述开关元件的中轴线和所述操作部的中轴线之间距预设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元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开关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操作部的中轴线与所述开关致动元件的安装部之间的距离。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及安装于所述装置本体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本体还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按键的开关致动元件的第一定位结构相配合进行定位;或者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发光元件,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操作部偏心设置,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按键的操作部的正下方。
CN201720577341.4U 2017-05-23 2017-05-23 按键及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2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7341.4U CN206742120U (zh) 2017-05-23 2017-05-23 按键及电子装置
CN201780066039.5A CN109863571B (zh) 2017-05-23 2017-06-27 按键及电子装置
PCT/CN2017/090411 WO2018214223A1 (zh) 2017-05-23 2017-06-27 按键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7341.4U CN206742120U (zh) 2017-05-23 2017-05-23 按键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2120U true CN206742120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7734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2120U (zh) 2017-05-23 2017-05-23 按键及电子装置
CN20178006603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63571B (zh) 2017-05-23 2017-06-27 按键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603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63571B (zh) 2017-05-23 2017-06-27 按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6742120U (zh)
WO (1) WO20182142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607A (zh) * 2019-12-26 2020-05-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64308B1 (en) * 2021-03-24 2023-10-25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ush button switching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3183A (ja) * 2001-05-22 2002-11-29 Noritz Corp スイッチ操作構造
CN201327784Y (zh) * 2008-11-04 2009-10-14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201348957Y (zh) * 2009-01-14 2009-11-18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及电子装置
DE102010027799A1 (de) * 2010-04-15 2011-10-2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Bedienvorrichtung für ein Hausgerät sowie Hausgerät mit einer Bedienvorrichtung
JP6224649B2 (ja) * 2015-05-13 2017-11-0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の構造
CN205081039U (zh) * 2015-09-22 2016-03-09 尚平 按键组件和音响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607A (zh) * 2019-12-26 2020-05-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571A (zh) 2019-06-07
CN109863571B (zh) 2020-12-01
WO2018214223A1 (zh)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72661A1 (en) Button switch with adjustable tactile feedback
CN204270946U (zh) 一种键盘
CN206742120U (zh) 按键及电子装置
CN205542520U (zh) 按键结构
CN104851728A (zh) 剪刀脚键盘的按键结构
CN103219185A (zh) 按键
JP6132341B2 (ja) 可動接点部材および可動接点部材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TW200643421A (en) Substrate inspection tool, substrate inspection device, and inspection contactor
US9417698B2 (en) Input device
WO2018051995A1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9343249B2 (en) Pressure and rotationally actuated control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3415465U (zh) 方向盘开关
CN206179737U (zh) 一种大面积大行程的微动开关结构
CN106683932A (zh) 键盘按键结构
CN206711800U (zh) 键盘按键结构
CN204375616U (zh) 方向盘开关
CN207529856U (zh) 一种开关结构及汽车后背门控制系统
CN203839258U (zh) 游戏机摇杆按键结构
JP6399963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5415875B2 (ja) 押ボタン構造
CN213070960U (zh) 电路板支撑结构、电路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203886A1 (ja) 操作装置
JP7371746B2 (ja) シーソー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CN209590681U (zh) 一种支架、触控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JP3067182U (ja) ゲ―ム機コントロ―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