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9185A - 按键 - Google Patents

按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9185A
CN103219185A CN2013101218606A CN201310121860A CN103219185A CN 103219185 A CN103219185 A CN 103219185A CN 2013101218606 A CN2013101218606 A CN 2013101218606A CN 201310121860 A CN201310121860 A CN 201310121860A CN 103219185 A CN103219185 A CN 103219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magnetic area
guide member
magnetic
k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18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9185B (zh
Inventor
杨哲玮
赵令溪
颜志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218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191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9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9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9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9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按键包含基板、键帽以及支撑装置。基板具有第一磁性区以及第一导引件,第一导引件定义出导引路径。键帽具有与第一导引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引件,键帽可藉由第二导引件与第一导引件的抵接,相对于基板沿导引路径移动。支撑装置设置于基板与键帽之间,包含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弯折部。第一端部与键帽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磁性区,第二磁性区与第一磁性区两者间存在磁吸力且位置对应。弯折部设置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当键帽位于未按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磁吸力使键帽沿导引路径往未按压位置移动。本发明可增加使用者按压键帽时键帽的移动行程,让使用者获得较好的按压手感。

Description

按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的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请参阅图1,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键1包含键帽12、基板14、支撑装置16以及弹性件18。支撑装置16设置于键帽12与基板14之间,用以支撑键帽12。弹性件18亦设置于键帽12与基板14之间,当键帽12被使用者按压后,弹性件18提供键帽12弹性回复力,使键帽12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由于弹性件18往往是橡胶制成,橡胶于长期使用之下会有疲劳状况,进而使按键1的使用寿命减短。此外,当按键1被要求再降低高度时,弹性件18也必须降低高度,会造成弹力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使用者对键盘的按压手感有相当程度取决于键帽移动的行程大小。较大的移动行程通常带来较佳的手感。使用者一般向下按压键帽12,亦即其施力的方向垂直于基板14。以先前技术而言,键帽12移动的行程大小取决于键帽12与基板14间垂直于基板14的距离。然而,为了因应电子装置的薄形化趋势,键盘1的厚度随的减少。如此,将使得键帽12与基板14间垂直于基板14的距离缩短,可能导致按压手感的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具有较低的高度及良好的手感。
本发明的按键,其包含:基板、键帽及支撑装置。该基板具有第一导引件,该第一导引件定义出导引路径;该键帽具有与该第一导引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引件,该键帽可藉由该第二导引件与该第一导引件的抵接,相对于该基板沿该导引路径移动;以及该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基板与该键帽之间,包含:第一端部,与该键帽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磁性区;以及弯折部,设置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间,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于该弯折部夹一夹角;其中,该基板或该键帽具有第一磁性区,该第二磁性区与该第一磁性区两者间存在磁吸力且位置对应,当该键帽位于未按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该磁吸力使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往该未按压位置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端部与该键帽连接部位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该导引路径的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折部抵接于该基板,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且该外力足够克服该磁吸力时,该第二端部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远离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移动离开该未按压位置;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磁吸,该第二端部带动该支撑装置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靠近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往该未按压位置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折部与该基板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折部抵接于该键帽,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且该外力足够克服该磁吸力时,该第二端部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远离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移动离开该未按压位置;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磁吸,该第二端部带动该支撑装置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靠近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往该未按压位置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弯折部与该键帽可转动地连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端部与该键帽连接的部位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该导引路径的方向。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二者至少其中之一为具有斜面的滑块。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二者其中之一为板状结构,另一为可供该板状结构插入的U形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二者其中之一为插梢,另一为可供该插梢插入的导槽。
本发明可增加使用者按压键帽时键帽的移动行程,让使用者获得较好的按压手感。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技术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中第二导引件为不具有斜面的滑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中第一导引件为板状结构,第二导引件为可供板状结构插入的U形槽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A及5B为本发明中第二导引件为插梢,第一导引件为可供插梢插入的导槽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A及6B为本发明中弯折部与基板藉由转轴可转动地连接的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7A及7B为本发明中第一磁性区设置于键帽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A及2B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按键800包含基板100、键帽200以及支撑装置300。基板100具有第一磁性区101以及第一导引件130,第一导引件130定义出导引路径410。键帽200具有与第一导引件130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引件230,键帽200可藉由第二导引件230与第一导引件130的抵接,相对于基板100沿导引路径410移动。具体而言,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导引件130为具有斜面131的滑块,导引路径410为沿斜面131延伸的路径。第二导引件230为具有斜面231的滑块,斜面231与斜面131对应并相互抵接。
支撑装置300设置于基板100与键帽200之间,包含第一端部310、第二端部320以及弯折部330。第一端部310与键帽20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端部320具有第二磁性区301,第二磁性区301与第一磁性区101两者间存在磁吸力且位置对应。第一磁性区101及第二磁性区301的其中之一可为磁性件(例如,磁铁),第一磁性区101及第二磁性区301的其中另一可为磁性件(例如,磁铁)或导磁性材料(例如,铁或其它金属)。弯折部330设置于第一端部310及第二端部320间,第一端部310及第二端部320于弯折部夹一夹角θ,夹角θ较佳大于90°。其中,当键帽200位于未按压位置510以外的位置时,磁吸力使键帽200沿导引路径410往未按压位置510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的实施例,当键帽200未受到外力按压时,弯折部330抵接于基板100,键帽200位于未按压位置510。当键帽200如图2B所示被外力F按压,且外力F足够克服第二磁性区301与第一磁性区101两者间存在的磁吸力时,第二端部320以弯折部330为支点转动,使第二磁性区301远离第一磁性区101,且键帽200沿导引路径410移动离开图2A所示的未按压位置510;当外力F释放时,第一磁性区101及第二磁性区301磁吸,第二端部320带动支撑装置300以弯折部330为支点转动,使第二磁性区301靠近第一磁性区101,且键帽200沿导引路径410往未按压位置510移动,直到键帽200如图2A所示回到未按压位置510。第一端部310与键帽200连接部位的移动方向平行于导引路径410的方向。
由于本发明不需安装习知按键中的弹性件,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本发明中的键帽200沿导引路径410移动,如图2A及2B所示,使用者一般向下按压键帽200,亦即其所施的外力F的方向垂直于基板100,然而导引路径410较佳倾斜于外力F的方向,亦即与基板100夹一夹角γ。换言之,当使用者沿着垂直于基板100的方向往下按压键帽200,实际上会使键帽200沿者倾斜于基板100的导引路径410的方向移动。藉此,可增加使用者按压键帽200时键帽200的移动行程,让使用者获得较好的按压手感。
如图2C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立体图,第一导引件130以及与的对应的第二导引件230各计四个,并分别设置于相对于键帽200的四个角落的位置,此数目及位置可视需求变化,藉以使键帽200受力时的移动更为平稳。另一方面,第一端部310与键帽200的连接不限于如图2A及2B所示以转轴210达成,亦可如图2C所示以套孔311及套接件211达成。
在如图2A及2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引件230为具有斜面231的滑块,斜面231与斜面131对应并相互抵接,可增加第一导引件130与第二导引件230间的接触面积,使键帽200相对于基板100的移动更平稳。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导引件130与第二导引件230可视制造或使用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例如在图3A及3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引件230为不具有斜面的滑块,且相较于图2A所示的实施例其厚度较薄而具有较小的体积,藉此,可减少第一导引件130与第二导引件230间的摩擦力,并降低用料成本。
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导引件130及第二导引件230二者其中之一为板状结构,另一为可供板状结构插入的U形槽。具体而言,在如图4A及4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引件130为板状结构,第二导引件230为可供板状结构插入的U形槽。此外,第一导引件130及第二导引件230二者其中之一为插梢,另一为可供插梢插入的导槽。具体而言,在如图5A及5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引件230为插梢,第一导引件130为可供插梢插入的导槽。
在如图2A及2B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弯折部330仅抵接于基板100。然而在如图6A及6B所示的不同实施例中,弯折部330与基板100可藉由转轴331可转动地连接。藉此,可限制键帽200脱离基板100,亦可进一步提高键帽200受力时移动的稳定性。
如图7A及7B所示,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区101可设置于键帽200,亦即键帽200具有第一磁性区101以及与第一导引件130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引件230。如图7A所示,当键帽200未受到外力按压时,弯折部330抵接于键帽200,键帽200位于未按压位置510。当键帽200如图7B所示被外力F按压,且外力F足够克服磁吸力时,第二端部320以弯折部330为支点转动,使第二磁性区301远离第一磁性区101,且键帽200沿导引路径410移动离开未按压位置510;当外力F释放时,第一磁性区101及第二磁性区301磁吸,第二端部320带动支撑装置300以弯折部330为支点转动,使第二磁性区301靠近第一磁性区101,且键帽200沿导引路径410往未按压位置510移动,直到键帽200如图7A所示回到未按压位置510。其中,弯折部330与键帽200可进一步利用转轴等方式可转动地连接,此因与图6A及6B所示的实施例相似,故不另绘图赘述。
虽然前述的描述及图式已揭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不会脱离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及范围。熟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将可体会,本发明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板,具有第一导引件,该第一导引件定义出导引路径;
键帽,具有与该第一导引件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引件,该键帽可藉由该第二导引件与该第一导引件的抵接,相对于该基板沿该导引路径移动;以及
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基板与该键帽之间,包含:
第一端部,与该键帽可转动地连接;
第二端部,具有第二磁性区;以及
弯折部,设置于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间,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于该弯折部夹一夹角;
其中,该基板或该键帽具有第一磁性区,该第二磁性区与该第一磁性区两者间存在磁吸力且位置对应,当该键帽位于未按压位置以外的位置时,该磁吸力使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往该未按压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与该键帽连接部位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该导引路径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抵接于该基板,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且该外力足够克服该磁吸力时,该第二端部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远离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移动离开该未按压位置;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磁吸,该第二端部带动该支撑装置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靠近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往该未按压位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与该基板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抵接于该键帽,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且该外力足够克服该磁吸力时,该第二端部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远离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移动离开该未按压位置;当该外力释放时,该第一磁性区及该第二磁性区磁吸,该第二端部带动该支撑装置以该弯折部为支点转动,使该第二磁性区靠近该第一磁性区,且该键帽沿该导引路径往该未按压位置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与该键帽可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部与该键帽连接的部位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该导引路径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二者至少其中之一为具有斜面的滑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二者其中之一为板状结构,另一为可供该板状结构插入的U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引件及该第二导引件二者其中之一为插梢,另一为可供该插梢插入的导槽。
CN201310121860.6A 2013-04-09 2013-04-09 按键 Active CN1032191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1860.6A CN103219185B (zh) 2013-04-09 2013-04-09 按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21860.6A CN103219185B (zh) 2013-04-09 2013-04-09 按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9185A true CN103219185A (zh) 2013-07-24
CN103219185B CN103219185B (zh) 2016-01-27

Family

ID=4881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1860.6A Active CN103219185B (zh) 2013-04-09 2013-04-09 按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1918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7494A (zh) * 2014-05-09 2014-11-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
CN104282470A (zh) * 2014-09-25 2015-01-1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299821A (zh) * 2014-09-25 2015-01-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299822A (zh) * 2014-09-25 2015-01-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332339A (zh) * 2014-11-05 2015-02-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538228A (zh) * 2014-12-18 2015-04-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CN104576129A (zh) * 2014-12-30 2015-04-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701054A (zh) * 2015-02-17 2015-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CN104952645A (zh) * 2013-10-24 2015-09-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CN104952657A (zh) * 2014-03-24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和输入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9608A (en) * 1985-01-22 1987-08-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gnetically snap actuated contact keyboard apparatus
CN101728104A (zh) * 2009-12-24 2010-06-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电子装置
US20120268384A1 (en) * 2011-01-04 2012-10-25 Pacinian Corporation Leveled touchsurface with planar translational responsiveness to vertical trave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9608A (en) * 1985-01-22 1987-08-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gnetically snap actuated contact keyboard apparatus
CN101728104A (zh) * 2009-12-24 2010-06-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键盘及使用该键盘的电子装置
US20120268384A1 (en) * 2011-01-04 2012-10-25 Pacinian Corporation Leveled touchsurface with planar translational responsiveness to vertical travel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2645A (zh) * 2013-10-24 2015-09-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CN104952645B (zh) * 2013-10-24 2017-04-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及其键盘
CN104952657B (zh) * 2014-03-24 2017-06-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和输入装置
CN104952657A (zh) * 2014-03-24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和输入装置
CN104157494A (zh) * 2014-05-09 2014-11-1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
CN104157494B (zh) * 2014-05-09 2016-03-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
CN104299822A (zh) * 2014-09-25 2015-01-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299821B (zh) * 2014-09-25 2017-03-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299821A (zh) * 2014-09-25 2015-01-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282470A (zh) * 2014-09-25 2015-01-1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332339A (zh) * 2014-11-05 2015-02-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538228A (zh) * 2014-12-18 2015-04-2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CN104538228B (zh) * 2014-12-18 2017-07-2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CN104576129A (zh) * 2014-12-30 2015-04-2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4701054A (zh) * 2015-02-17 2015-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9185B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9185A (zh) 按键
US9092065B2 (en) Input device and lifting structure for the input device
US9236204B2 (en) Keyswitch with magnetic restoration mechanism
US8803852B2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878085B2 (en) Inpu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623224B (zh) 按键
US84512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put module thereof
US20120299832A1 (en) Touchsurface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Travel Responsiveness
CN105549752B (zh) 磁偏置缩回按键组合件和键盘
US20150286302A1 (en) Touch pad input device
TWI416564B (zh) 按鍵結構
CN102298451B (zh) 可改变按键触压力的鼠标装置
CN105206458B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105826115A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201705171A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4091712A (zh) 按键结构
TWI476799B (zh) 按鍵
KR101358356B1 (ko) 터치 패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50340175A1 (en) Key
CN104992868A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M459444U (zh) 按鍵
CN101482763B (zh)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组件
US201402113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keyboard
US9006596B2 (en) Keyswitch and keyboard
CN201629249U (zh) 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