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99821A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99821A
CN104299821A CN201410495388.7A CN201410495388A CN104299821A CN 104299821 A CN104299821 A CN 104299821A CN 201410495388 A CN201410495388 A CN 201410495388A CN 104299821 A CN104299821 A CN 104299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keycap
chute
bottom plat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53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99821B (zh
Inventor
廖本辉
陈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953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299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299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9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99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99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46Actuators bistable
    • H01H2221/048Actuators bistable magnetic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包含底板、设置于底板上方的键帽、设置于键帽及底板之间以支撑键帽相对于底板移动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滑动端部及第一转动端部,第一滑动端部具有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对应第一滑动端部设置于底板或键帽,第二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键帽接受按压力朝底板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滑动以使第一磁性件远离第二磁性件;当按压力释放时,磁吸力使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以驱使键帽移动远离底板。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产品轻薄化的要求,同时还能让使用者在按压按键时达到熟悉的按压传统按键的手感。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磁吸式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传统的按键结构通常是利用弹性体提供键帽被按压后上升回复的动力,并藉由支撑件来支撑键帽升降的稳定性。然而,随着消费者对于产品轻薄化的要求愈来愈高,受限于弹性体的体积与支撑件的升降特性的传统按键结构已快要达到尺寸限缩的极限。
此外,在产品轻薄化的要求下,如何让使用者在按压按键时还能达到熟悉的按压传统按键的手感,亦成为现今按键结构研发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利用磁力而免除弹性体的设置,有效简化按键结构并能缩小按键结构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第一支架以及第二磁性件。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第一支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滑动端部,该第一滑动端部具有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对应该第一滑动端部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且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滑动以使该第一磁性件远离该第二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第一磁性件靠近该第二磁性件以驱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二耦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与该第一滑动端部相对的第一转动端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耦接部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一耦接部,该第一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二耦接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一滑槽开口滑动;或者,该第一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开口外预设距离处,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开口朝向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二耦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与该第一滑动端部相对的第一转动端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耦接部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一耦接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转动机构,该底板具有第二转动机构,该第一耦接部设置于该键帽的第一半部的正下方,该第一转动机构、该第二转动机构与该第二耦接部均设置于该键帽的第二半部的正下方,藉由该第一转动机构与该第二转动机构的结合,使得该键帽可围绕该键帽的该第二半部而相对于该底板转动,该第一半部与该第二半部相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一滑槽开口滑动;或者,该第二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开口外预设距离处,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开口朝向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耦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与该第一滑动端部相对的第一转动端部,该第一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一耦接部,该第一支架还具有开口,该开口邻近该第一滑动端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位于该开口中以对应该第一滑动端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开口中时,该第二磁性件无法沿着水平方向自该开口脱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端部还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自该开口边缘朝该键帽延伸以对应该第二磁性件,且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延伸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延伸部远离该第二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延伸部贴合该第二磁性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枢接部,该底板具有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二支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滑动端部及第二转动端部,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连接该底板,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连接该键帽,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及该第二滑动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转动端部及该第二转端部之间的距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四磁性件,该第二滑动端部具有第三磁性件,该键帽还具有第三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四耦接部,该第四磁性件设置于该第四耦接部且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四耦接部,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三耦接部,该第三磁性件与该第四磁性件之间产生另一磁吸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四耦接部为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滑槽开口与第二滑槽封闭面,该第四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二滑动端部自该第二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二滑槽开口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槽开口与该第二滑槽开口彼此相向,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与该第二滑动端部均朝接近该键帽中心方向运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二支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滑动端部及第二转动端部,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连接该底板,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及该第二滑动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转动端部及该第二转端部之间的距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四磁性件,该第二滑动端部具有第三磁性件,该键帽还具有第三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四耦接部,该第四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三耦接部且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三耦接部,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四耦接部,该第三磁性件与该第四磁性件之间产生另一磁吸力。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三耦接部为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滑槽开口与第二滑槽封闭面,该第三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二滑动端部自该第二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二滑槽开口滑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槽开口与该第二滑槽开口彼此反向,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与该第二滑动端部均朝远离该键帽中心方向运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滑动端部具有第一作用面,该第一作用面面对该第二磁性件,且该第一作用面为弧面或平面。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按键结构采用按键支架的滑动端部设置有磁性件的设计,在按压力释放时透过按键支架的滑动端部的磁性件与另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带动键帽远离底板而使按键结构回复至未按压状态,不仅能够满足产品轻薄化的要求,同时还能让使用者在按压按键时达到熟悉的按压传统按键的手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1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图3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图5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7A及图7B分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及仰视爆炸图;
图8A及图8B分别为图7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9A为图8A中的未按压状态的按键结构省略键帽的示意图;
图9B为图8B中的按压状态的按键结构省略键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可应用于任何按压式输入装置,例如键盘,以达到有效降低按键高度、简化组装复杂度并能满足使用者的按压习惯。于后参考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各元件的结构及操作。
首先,请参照图1A~图1B及图2A~图2B。其中,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图1B为图1A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图2A及图2B分别为图1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1A~图2B所示,此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100至少包含有底板110、键帽120、第一支架130以及第二磁性件140,其中键帽120设置于底板110上方;第一支架130设置于键帽120及底板110之间,以支撑键帽120相对于底板110移动,第一支架130具有第一滑动端部131及第一转动端部132,第一滑动端部131具有第一磁性件131A;第二磁性件140对应第一滑动端部131设置于底板110且第二磁性件140与第一滑动端部131的第一磁性件131A之间会产生一磁吸力。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滑动端部131面对第二磁性件140的作用面可以是平面或弧面,并无特定限制。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31A及第二磁性件140两者其中之一可为铁件,而其中另一则为磁铁,以产生可使键帽120回复到按压前位置的磁吸力。于另一实施例,第一磁性件131A及第二磁性件140可皆为磁铁,藉此产生上述的磁吸力。
由图2A及图2B可知:当键帽120接受按压力F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131滑动以使其第一磁性件131A远离第二磁性件140,而使得第一磁性件131A与第二磁性件14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当按压力F释放时,第二磁性件140对第一磁性件131A的磁吸力会使第一磁性件131A靠近第二磁性件140,以驱使键帽120移动远离底板110。
键帽120具有第一耦接部121,底板110具有第二耦接部111,第二磁性件140设置于第二耦接部111且第一滑动端部131可滑动地耦接第二耦接部111,第一转动端部132可转动地耦接第一耦接部121。第二耦接部111为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112与第一滑槽封闭面113,第二磁性件140设置于第一滑槽封闭面113,当键帽120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131自第一滑槽封闭面113朝向第一滑槽开口112滑动。
于此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还包含有开关层170。开关层170设置于底板110上,当键帽120受到按压力F的作用而朝向底板110移动时,开关层170会受到键帽120的底部的突起的触发而使开关层170上的开关导通。在此需注意,于实施例中虽仅以单一按键结构100进行说明,但当复数个按键结构100组合成键盘时,各按键结构100的部分元件(例如底板120及开关层170等)可整合成单一部件,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与组装成本的效益。
可选择性地,按键结构100较佳可包含有与第一支架130相对称的第二支架150。第二支架150亦设置于键帽120及底板110之间,以支撑键帽120相对于底板110移动。第二支架150具有第二滑动端部151及第二转动端部152。第二滑动端部151具有第三磁性件151A。第二滑动端部151可滑动地连接底板110,第二转动端部152可转动地连接键帽120。很明显地,由图2A及图2B可知:第一滑动端部131与第二滑动端部151之间的距离会小于第一转动端部132与第二转动端部152之间的距离。
同样地,如图2所示,按键结构100可还包含有第四磁性件160。键帽120可还具有第三耦接部122,并且底板110可还具有第四耦接部114。其中,第四磁性件160设置于第四耦接部114且第二滑动端部151可滑动地耦接第四耦接部114,第二转动端部152可转动地耦接第三耦接部122,第三磁性件151A与第四磁性件160之间产生另一磁吸力。
于一实施例中,底板110的第四耦接部114为第二滑槽,具有第二滑槽开口115与第二滑槽封闭面116。第四磁性件160设置于第二滑槽封闭面116。当键帽120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二滑动端部151自第二滑槽封闭面116朝向第二滑槽开口115滑动。
需说明的是,底板110的第二耦接部111所具有的第一滑槽开口112与第四耦接部114所具有的第二滑槽开口115彼此相向。因此,当键帽120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131与第二滑动端部151均会朝键帽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亦即第一滑动端部131与第二滑动端部151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当键帽120被磁吸力所驱动而远离底板110时,第一滑动端部131与第二滑动端部151均会朝远离键帽1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亦即第一滑动端部131与第二滑动端部151之间的距离会增加。如此于键帽120上下运动过程中,第一支架130与第二支架150对称相向运动的设计,使得键帽120较能保持于稳定水平的状态。实际操作中,第一滑槽开口112与第二滑槽开口115还可以彼此反向,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不以上述为限。
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磁性件140设置于第一滑槽封闭面113,如图2A所示,当键帽120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131自第一滑槽封闭面113朝向第一滑槽开口112滑动。实际操作中,第二磁性件140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滑槽开口112外一预设距离处(未绘示),则当键帽120朝底板1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131自第一滑槽开口112朝向第一滑槽封闭面113滑动。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滑槽开口112设计为朝向键帽120中心的方向或背向键帽120中心的方向,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其次,请参照图3A~图3B及图4A~图4B。其中,图3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图3B为图3A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图4A及图4B分别为图3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3A~图4B所示,此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200至少包含有底板210、键帽220、第一支架230以及第二磁性件240,其中键帽220设置于底板210上方;第一支架230设置于键帽220及底板210之间,以支撑键帽220相对于底板210移动,第一支架230具有第一滑动端部231及第一转动端部232,第一滑动端部231具有第一磁性件231A;第二磁性件240对应第一滑动端部231设置于键帽220且第二磁性件240与第一滑动端部231的第一磁性件231A之间会产生一磁吸力。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231A及第二磁性件240两者其中之一可为铁件,而其中另一则为磁铁,以产生可使键帽220回复到按压前位置的磁吸力。于另一实施例,第一磁性件231A及第二磁性件240可皆为磁铁,藉此产生上述的磁吸力。
由图4A及图4B可知:当键帽220接受按压力F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231滑动以使其第一磁性件231A远离第二磁性件240,而使得第一磁性件231A与第二磁性件24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当按压力F释放时,第二磁性件240对第一磁性件231A的磁吸力会使第一磁性件231A靠近第二磁性件240,以驱使键帽220移动远离底板210。
键帽220具有第一耦接部221,底板210具有第二耦接部211,第二磁性件240设置于键帽220的第一耦接部221且第一滑动端部231可滑动地耦接第一耦接部221,第一转动端部232可转动地耦接底板210的第二耦接部211。第一耦接部221为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221A与第一滑槽封闭面221B,第二磁性件240设置于第一耦接部221的第一滑槽封闭面221B。当键帽220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231自第一滑槽封闭面221B朝向第一滑槽开口221A滑动。
可选择性地,按键结构200较佳可包含有与第一支架230相对称的第二支架250。第二支架250亦设置于键帽220及底板210之间,以支撑键帽220相对于底板210移动。第二支架250具有第二滑动端部251及第二转动端部252。第二滑动端部251具有第三磁性件251A。第二滑动端部251可滑动地连接键帽220,第二转动端部252可转动地连接底板210。很明显地,由图4A及图4B可知:第一滑动端部231与第二滑动端部251之间的距离会大于第一转动端部232与第二转端部252之间的距离。
同样地,按键结构200可还包含有第四磁性件260。键帽220可还具有第三耦接部222,并且底板210可还具有第四耦接部214。其中,第四磁性件260设置于第三耦接部222且第二滑动端部251可滑动地耦接第三耦接部222,第二转动端部252可转动地耦接第四耦接部214,第三磁性件251A与第四磁性件260之间产生另一磁吸力。
于一实施例中,键帽220的第三耦接部222为第二滑槽,具有第二滑槽开口222A与第二滑槽封闭面222B。第四磁性件260设置于第二滑槽封闭面222B。当键帽220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二滑动端部251自第二滑槽封闭面222B朝向第二滑槽开口222A滑动。
需说明的是,键帽220的第一耦接部221的第一滑槽开口221A与第三耦接部222的第二滑槽开口222A彼此反向。因此,当键帽220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231与第二滑动端部251均会朝远离键帽2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亦即第一滑动端部231与第二滑动端部251之间的距离会变远;当键帽220被磁吸力所驱动而远离底板210时,第一滑动端部231与第二滑动端部251均会朝键帽220的中心的方向运动,亦即第一滑动端部231与第二滑动端部251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如此于键帽220上下运动过程中,第一支架230与第二支架250对称相向运动的设计,使得键帽220较能保持于稳定水平的状态。实际操作中,第一滑槽开口221A与第二滑槽开口222A还可以彼此相向,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不以上述为限。
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磁性件240设置于第一滑槽封闭面221B,如图4A所示,当键帽220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231自第一滑槽封闭面221B朝向第一滑槽开口221 A滑动。实际操作中,第二磁性件240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滑槽开口221A外一预设距离处(未绘示),则当键帽220朝底板2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231自第一滑槽开口221A朝向第一滑槽封闭面221B滑动。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滑槽开口221A设计为朝向键帽220中心的方向或背向键帽220中心的方向,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接着,请参照图5A~图5B及图6A~图6B。其中,图5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图5B为图5A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图6A及图6B分别为图5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5A~图6B所示,此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300至少包含有底板310、键帽320、第一支架330以及第二磁性件340,其中键帽320设置于底板310上方;第一支架330设置于键帽320及底板310之间,以支撑键帽320相对于底板310移动,第一支架330具有第一滑动端部331及第一转动端部332,第一滑动端部331具有第一磁性件331A;第二磁性件340对应第一滑动端部331设置于键帽320且第二磁性件340与第一滑动端部331的第一磁性件331A之间会产生一磁吸力。
键帽320具有第一耦接部321,底板310具有第二耦接部311,第二磁性件340设置于键帽320的第一耦接部321且第一滑动端部331可滑动地耦接键帽320的第一耦接部321,第一转动端部332可转动地耦接底板310的第二耦接部311。
于此实施例中,按键结构300还包含有开关层370。开关层370设置于底板310上,当键帽320受到按压力F的作用而朝向底板310移动时,开关层370会受到触发而使开关层370中的开关导通。在此需注意,于实施例中虽仅以单一按键结构300进行说明,但当复数个按键结构300组合成键盘时,各按键结构300的部分元件(例如底板310及开关层370等)可整合成单一部件,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与组装成本的效益。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331A及第二磁性件340两者其中之一可为铁件,而其中另一则为磁铁,以产生可使键帽320回复到按压前位置的磁吸力。于另一实施例,第一磁性件331A及第二磁性件340可皆为磁铁,藉此产生上述的磁吸力。
由图6A及图6B可知:当键帽320右半边接受按压力F朝底板310移动时,第一滑动端部331滑动以使其第一磁性件331A远离第二磁性件340,而使得第一磁性件331A与第二磁性件34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当按压力F释放时,第二磁性件340对第一磁性件331A的磁吸力会使第一磁性件331A靠近第二磁性件340,以驱使键帽320移动远离底板310。
需说明的是,键帽320具有第一转动机构322且底板310具有第二转动机构314。于一实施例中,键帽320的第一耦接部321设置于键帽320右半边(或称为第一半部)的正下方,键帽320的第一转动机构322、底板310的第二转动机构314与第二耦接部311均设置于键帽320左半边(或称为第二半部,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相对)的正下方,藉由键帽320的第一转动机构322与底板310的第二转动机构314的结合,使得键帽320可围绕其左半边而相对于底板310转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还可将第一耦接部321设置于键帽320上的其他位置,使得第一耦接部321与第一转动机构322设置于键帽320的相对两端的正下方即可。实际上,键帽320的第一转动机构322与底板310的第二转动机构314可分别为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彼此转动地枢接,但不以此为限。
于实际应用中,键帽320的第一耦接部321可以是第一滑槽,其具有第一滑槽开口321A与第一滑槽封闭面321B。第二磁性件340设置于第一滑槽封闭面321B。当键帽320朝底板310移动时,第一支架330的第一滑动端部331自第一滑槽封闭面321B朝向第一滑槽开口321A滑动,使得第一磁性件331A与第二磁性件34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
接着,请参照图7A、图7B、图8A、图8B、图9A及图9B。其中,图7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俯视爆炸图,图7B为图7A的按键结构的仰视爆炸图;图8A及图8B分别为图7A的按键结构于未按压状态及按压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9A为绘示图8A中的未按压状态的按键结构省略键帽的示意图。图9B为绘示图8B中的按压状态的按键结构省略键帽的示意图。
如图7A~图9B所示,此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400至少包含有底板410、键帽420、第一支架430以及第二磁性件440,其中键帽420设置于底板410上方;第一支架430设置于键帽420及底板410之间,以支撑键帽420相对于底板410移动,第一支架430具有第一滑动端部431及第一转动端部432,第一滑动端部431具有第一磁性件431A;第二磁性件440对应第一滑动端部431设置于底板410且第二磁性件440与第一滑动端部431的第一磁性件431A之间会产生磁吸力。
键帽420具有第一耦接部422,第一支架430的第一转动端部432可转动地耦接键帽420的第一耦接部422。实际上,第一支架430的第一转动端部432与键帽420的第一耦接部422可分别是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并且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彼此转动地枢接,但不以此为限。
需说明的是,第一支架430较佳还具有开口433,并且第一支架430是以非磁性材料所构成,而第一磁性件431A设置在第一滑动端部431附近,且开口433邻近第一滑动端部431。第二磁性件440设置于底板410上且位于第一支架430的开口433中以对应于具有第一磁性件431A的第一滑动端部431。当第二磁性件440位于第一支架430的开口433中时,第二磁性件440无法沿着水平方向自第一支架430的开口433脱出。第一支架430的第一滑动端部431面对第二磁性件440的作用面可以是平面或弧面,并无特定限制。
于一实施例中,键帽420具有第一转动机构421,底板410具有第二转动机构411及开孔412。键帽420的第一耦接部422设置于键帽420右半边的正下方,键帽420的第一转动机构421与底板410的第二转动机构411均设置于键帽420左半边的正下方,并藉由键帽420的第一转动机构421与底板410的第二转动机构411的结合,使得键帽420可围绕其左半边而相对于底板410转动。实际操作中,使用者还可将第一耦接部422设置于键帽320上的其他位置,使得第一耦接部422与第一转动机构421设置于键帽420的相对两端的正下方即可。实际上,键帽420的第一转动机构421与底板410的第二转动机构411可分别是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并且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彼此转动地枢接,但不以此为限。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30的第一滑动端部431可以是自开口433边缘朝键帽420方向延伸以对应第二磁性件440的延伸部,并且第一磁性件431A设置于延伸部上。当键帽420接受到按压力F而朝底板410移动时,设置于第一支架430的第一滑动端部431的第一磁性件431A会远离第二磁性件440,使得第一磁性件431A与第二磁性件44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当按压力F释放时,第一磁性件431A与第二磁性件440之间的磁吸力会使得设置于第一支架430的第一滑动端部431的第一磁性件431A往第二磁性件440靠近而贴合第二磁性件440。
于此实施例中,按键结构400还包含有开关层470。开关层470设置于底板410上,当键帽420受到按压力F的作用而朝向底板410移动时,开关层470会受到触发使得其上的开关导通。开关层470上设置有对应于底板410的第二转动机构411的第一开孔471以及对应于第一支架430的第一转动端部432的第二开孔472。开关层470的第二开孔472亦对应于底板410的第三开孔412。第一开孔471与第二开孔472用以分别供底板410的第二转动机构411与第一支架430的第一转动端部432插入或穿过。在此需注意,于实施例中虽仅以单一按键结构400进行说明,但当复数个按键结构400组合成键盘时,各按键结构400的部分元件(例如底板420及开关层470等)可整合成单一部件,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与组装成本的效益。
如图9A所示,当按键结构处于未按压状态时或按压力F已释放时,第一支架430的第一磁性件431A与第二磁性件440之间的磁吸力会使得设置于第一支架430的第一滑动端部431的第一磁性件431A往第二磁性件440靠近而贴合第二磁性件440,并且第一支架430的第一转动端部432位于开关层470上方而并未插入至开关层470上的第二开孔472。
如图9B所示,当第一支架430因键帽420接受到按压力F而朝底板410移动时,设置于第一支架430的第一滑动端部431的第一磁性件431A会远离第二磁性件440,使得第一磁性件431A与第二磁性件440之间具有第一距离d(绘示于图8B),并且第一支架430的第一转动端部432会向下插入至开关层470上的第二开孔472内。由于键帽420受到按压时,第一转动端部432会插入第二开孔472中,从而使得按键结构400的厚度得到进一步的限缩,迎合了轻薄化的趋势。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按键结构采用按键支架的滑动端部设置有磁性件的设计,在按压力释放时透过按键支架的滑动端部的磁性件与另一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带动键帽远离底板而使按键结构回复至未按压状态,不仅能够满足产品轻薄化的要求,同时还能让使用者在按压按键时达到熟悉的按压传统按键的手感。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包含: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方;
第一支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第一支架具有第一滑动端部,该第一滑动端部具有第一磁性件;以及
第二磁性件,对应该第一滑动端部设置于该底板或该键帽且该第二磁性件与该第一磁性件之间产生磁吸力;
当该键帽接受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滑动以使该第一磁性件远离该第二磁性件;
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第一磁性件靠近该第二磁性件以驱使该键帽移动远离该底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二耦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与该第一滑动端部相对的第一转动端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耦接部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一耦接部,该第一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二耦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一滑槽开口滑动;或者,
该第一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开口外预设距离处,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开口朝向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二支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滑动端部及第二转动端部,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连接该键帽,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连接该底板,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及该第二滑动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转动端部及该第二转端部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四磁性件,该第二滑动端部具有第三磁性件,该键帽还具有第三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四耦接部,该第四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三耦接部且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三耦接部,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四耦接部,该第三磁性件与该第四磁性件之间产生另一磁吸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耦接部为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滑槽开口与第二滑槽封闭面,该第三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二滑动端部自该第二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二滑槽开口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槽开口与该第二滑槽开口彼此反向,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与该第二滑动端部均朝远离该键帽中心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二耦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与该第一滑动端部相对的第一转动端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耦接部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二耦接部,该第一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一耦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转动机构,该底板具有第二转动机构,该第一耦接部设置于该键帽的第一半部的正下方,该第一转动机构、该第二转动机构与该第二耦接部均设置于该键帽的第二半部的正下方,藉由该第一转动机构与该第二转动机构的结合,使得该键帽可围绕该键帽的该第二半部而相对于该底板转动,该第一半部与该第二半部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一滑槽开口滑动;或者,
该第二耦接部为第一滑槽,该第一滑槽具有第一滑槽开口与第一滑槽封闭面,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滑槽开口外预设距离处,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自该第一滑槽开口朝向该第一滑槽封闭面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二支架,其中该第二支架设置于该键帽及该底板之间,以支撑该键帽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该第二支架具有第二滑动端部及第二转动端部,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连接该底板,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连接该键帽,且该第一滑动端部及该第二滑动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一转动端部及该第二转端部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结构还包含第四磁性件,该第二滑动端部具有第三磁性件,该键帽还具有第三耦接部,该底板具有第四耦接部,该第四磁性件设置于该第四耦接部且该第二滑动端部可滑动地耦接该第四耦接部,该第二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三耦接部,该第三磁性件与该第四磁性件之间产生另一磁吸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耦接部为第二滑槽,该第二滑槽具有第二滑槽开口与第二滑槽封闭面,该第四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滑槽封闭面,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二滑动端部自该第二滑槽封闭面朝向该第二滑槽开口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槽开口与该第二滑槽开口彼此相向,当该键帽朝该底板移动时,该第一滑动端部与该第二滑动端部均朝接近该键帽中心方向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耦接部,该第一支架具有与该第一滑动端部相对的第一转动端部,该第一转动端部可转动地耦接该第一耦接部,该第一支架还具有开口,该开口邻近该第一滑动端部,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位于该开口中以对应该第一滑动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开口中时,该第二磁性件无法沿着水平方向自该开口脱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端部还具有延伸部,该延伸部自该开口边缘朝该键帽延伸以对应该第二磁性件,且该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延伸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键帽接受该按压力朝该底板移动时,该延伸部远离该第二磁性件;当该按压力释放时,该磁吸力使该延伸部贴合该第二磁性件。
1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或1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枢接部,该底板具有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及该第二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端部具有第一作用面,该第一作用面面对该第二磁性件,且该第一作用面为弧面或平面。
CN201410495388.7A 2014-09-25 2014-09-25 按键结构 Active CN104299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5388.7A CN104299821B (zh) 2014-09-25 2014-09-25 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5388.7A CN104299821B (zh) 2014-09-25 2014-09-25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9821A true CN104299821A (zh) 2015-01-21
CN104299821B CN104299821B (zh) 2017-03-08

Family

ID=52319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5388.7A Active CN104299821B (zh) 2014-09-25 2014-09-25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9982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9697A (zh) * 2016-07-14 2016-10-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和一种游戏手柄
CN108022786A (zh) * 2017-11-15 2018-05-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110189949A (zh) * 2019-05-22 2019-08-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I674607B (zh) * 2018-07-25 2019-10-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4001A (zh) * 2013-02-04 2013-05-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US20130126323A1 (en) * 2011-11-17 2013-05-23 Chien-Shih Hsu Keyswitch
CN103219185A (zh) * 2013-04-09 2013-07-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681062A (zh) * 2013-11-12 2014-03-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
US20140124346A1 (en) * 2012-07-11 2014-05-08 Synerdyne Corporation Keyswitch using magnetic force
CN104036999A (zh) * 2013-06-13 2014-09-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CN104051175A (zh) * 2014-06-09 2014-09-1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26323A1 (en) * 2011-11-17 2013-05-23 Chien-Shih Hsu Keyswitch
US20140124346A1 (en) * 2012-07-11 2014-05-08 Synerdyne Corporation Keyswitch using magnetic force
CN103094001A (zh) * 2013-02-04 2013-05-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219185A (zh) * 2013-04-09 2013-07-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4036999A (zh) * 2013-06-13 2014-09-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CN103681062A (zh) * 2013-11-12 2014-03-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
CN104051175A (zh) * 2014-06-09 2014-09-1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9697A (zh) * 2016-07-14 2016-10-1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和一种游戏手柄
CN105999697B (zh) * 2016-07-14 2023-07-1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和一种游戏手柄
CN108022786A (zh) * 2017-11-15 2018-05-1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键盘
TWI674607B (zh) * 2018-07-25 2019-10-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
CN110189949A (zh) * 2019-05-22 2019-08-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10189949B (zh) * 2019-05-22 2022-01-1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99821B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1549B2 (en) Key structure and portable computer using the same
US9396893B2 (en) Magnetic keyswitch and related keyboard
JP6066427B2 (ja) 垂直移動に対する平面平行移動応答性を有するレベリングタッチサーフェス
US9508505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US10509483B2 (en) Key structure
USRE47957E1 (en)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640545A (zh)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攜帶式電腦
TW201322293A (zh) 按鍵
US10236138B2 (en) Key structure
CN108287593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201112295A (en) Key structure and keyboard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WO2018107741A1 (zh)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CN104299821A (zh) 按键结构
CN103681051B (zh) 薄型化按键及键盘
TW201740414A (zh) 磁吸式鍵盤及其按鍵
TWI475585B (zh) 按鍵及應用其之鍵盤
TW202042265A (zh) 按鍵結構
US20120285808A1 (en) Keyboard structure
TWI578353B (zh) 磁吸按鍵及其磁吸按鍵製造方法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TWI536415B (zh) 按鍵結構
TWI555049B (zh) 電子裝置
CN209728959U (zh) 智能pos机外置盲人按键
CN209591864U (zh) 一种剪刀脚结构薄型键盘开关
TWI446216B (zh) 按鍵及其鍵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