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8228A - 按键及其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及其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8228A
CN104538228A CN201410789815.2A CN201410789815A CN104538228A CN 104538228 A CN104538228 A CN 104538228A CN 201410789815 A CN201410789815 A CN 201410789815A CN 104538228 A CN104538228 A CN 1045382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magnetic parts
magnetic
protuberance
hor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98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38228B (zh
Inventor
陈基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98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82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8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8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38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82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Return force magne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02Calculator, compute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及其键盘,按键包含底板、键帽、滑道、突出部及两磁性件。键帽可相对底板于按压位置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键帽具有突出部。滑道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两磁性件撑抵于突出部与滑道之间且以磁性相吸方式彼此相对设置,当键帽被外力按压而移动至按压位置时,突出部推动两磁性件沿着滑道彼此远离,当外力释放时,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两磁性件沿着滑道彼此接近,以推挤突出部而驱动键帽移动回释放位置。本来藉由两磁性件间产生的磁吸力作为键帽复位所需驱动力,简化了按键结构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按键及其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及其键盘,尤指一种使用磁吸力以作为键帽复位所需驱动力的按键及其键盘。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之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请参阅图1,其为先前技术中按键1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键1包含底板10、键帽12、电路板14、支撑装置16以及弹性件18。电路板14设置于底板10上。支撑装置16设置于键帽12与底板10之间,用以支撑键帽12。弹性件18亦设置于键帽12与底板10之间,当键帽12被使用者按压后,弹性件18提供键帽12一弹性回复力,使键帽12可回复至按压前的位置。
然而,由于支撑装置16所采用剪刀脚机构设计会导致其需要较大的高度空间,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按键1的整体高度,因此不利于键盘薄型化的应用。此外,弹性件18往往是橡胶制成,橡胶于长期使用之下会有疲劳状况,进而使按键1的使用寿命减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磁吸力以作为键帽复位所需驱动力的按键及其键盘,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该按键包含:底板;键帽,可相对该底板于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该键帽具有突出部;滑道,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以及两磁性件,撑抵于该突出部与该滑道之间且以磁性相吸方式彼此相对设置;
其中,当该键帽被外力按压而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突出部推动该两磁性件沿着该滑道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沿着该滑道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突出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键盘,该键盘包含:底板;以及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按键中至少其中之一按键包含:键帽,可相对该底板于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该按键具有突出部;滑道,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以及两磁性件,撑抵于该突出部与该滑道之间且以磁性相吸之方式彼此相对设置;
其中,当该键帽被外力按压而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突出部推动该两磁性件沿着该滑道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沿着该滑道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突出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尖角结构,该滑道上具有与该尖角结构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圆弧凸部以抵接该两磁性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分别贴附于该尖角结构的第一斜侧面以及第二斜侧面上,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磁性件之间,以使该两磁性件沿着该至少一圆弧凸部的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沿着该至少一圆弧凸部的该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键帽于对应该尖角结构的两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槽,该滑道于对应该至少一圆弧凸部的两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二容置槽,当该键帽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每一第一容置槽与相对应的第二容置槽共同容置相对应的磁性件。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两磁性件的其中之一为磁铁,该两磁性件的其中之另一为磁铁或导磁性材料。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按键更包含两第一平衡杆,该两第一平衡杆彼此相对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以使该键帽可相对该底板于该按压位置以及该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按键更包含第二平衡杆,该第二平衡杆位于该两第一平衡杆的一侧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按键另包含:
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滑道之间且该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开关,该两个磁性件中至少其中之一对应该开关的位置上形成有触发部,当该触发部接触该开关时,该磁性件经由该触发部触发按键信号。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圆弧凸部以抵接该两磁性件,该滑道上具有与该圆弧凸部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尖角结构,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分别贴附于该尖角结构的第一斜侧面以及第二斜侧面上,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圆弧凸部穿插于该两磁性件之间,以使该两磁性件沿着该圆弧凸部的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沿着该圆弧凸部的该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圆弧凸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第一尖角结构,该滑道上具有与该第一尖角结构错开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尖角结构,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分别贴附于该第一尖角结构的第一斜侧面以及一第二斜侧面上且分别抵接于该第二尖角结构,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第一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磁性件之间,以与该第二尖角结构共同推动该两磁性件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第一尖角结构以及该第二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第一圆弧凸部,该滑道上具有与该第一圆弧凸部错开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圆弧凸部,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圆弧凸部以及该第二圆弧凸部,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第一圆弧凸部穿插于该两磁性件之间,以与该第二圆弧凸部共同推动该两磁性件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第一圆弧凸部以及该第二圆弧凸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尖角结构,该滑道上具有平面部以承载该两磁性件,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磁性件之间,以使该两磁性件在该平面部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在该平面部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梯形结构,该滑道为与该梯形结构对应的尖角结构,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承靠于该梯形结构上且抵接于该尖角结构,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磁性件之间以推动该两磁性件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磁性件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该梯形结构具有平面部以及自该平面部向内凹陷的凹陷部,该尖角结构正对于该凹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按键及其键盘,藉由键帽上突出部、滑道以及撑抵于该突出部与该滑道之间且以磁性相吸方式彼此相对设置的两磁性件,有效简化了按键结构,使得本发明的按键及其键盘具有更薄型化的特点。此外,利用两磁性件间产生的磁吸力作为键帽复位的所需驱动力,更是进一步延长了按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先前技术中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键盘的部分爆炸图。
图4为图2中键帽于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按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其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盘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键盘100包含底板102以及复数个按键104,按键104设置于底板102上,按键104用以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键盘100较佳地为一般应用于个人电脑的键盘,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键盘100亦可应用于一般具有由上盖与下壳体组成的开合机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例如笔记本电脑或折叠式键盘)。
本发明所提出的利用磁吸力以驱动按键复位的设计可应用于复数个按键104中至少其中之一上,其数量可视键盘100的实际应用而定,为求简化说明,以下针对其中之一具有磁力驱动复位设计的按键104进行描述,至于其他采用相同设计的按键104的结构设计,其可以此类推。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5,图3为图2中键盘100的部分爆炸图,图4为图2中键帽106于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按键104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键帽106与滑道108之间的作动关系,图5中按键104仅显示键帽106、滑道108与两个磁性件110、112,且键帽106与滑道108仅以部分简示之。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按键104包含键帽106、滑道108,以及两个磁性件110、112。键帽106朝底板102延伸形成有突出部114,滑道108设置于底板102与键帽106之间,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滑道108为尖角结构,突出部114可为梯形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突出部114可具有平面部116以及自平面部116向内凹陷的凹陷部118,滑道108正对于凹陷部118以确保突出部114不会在键帽106被按压的过程中与滑道108发生撞击而损坏的情况,两个磁性件110、112撑抵于键帽106的突出部114与滑道108之间且以磁性相吸方式(其磁性相吸的排列方式如图5所示,但不受此限)彼此相对设置,藉此,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吸引两个磁性件110、112承靠于突出部114的平面部116上且抵接于滑道108,其中磁性件110可较佳地为磁铁,而磁性件112则是可为磁铁或磁性材料(例如,铁或其它金属),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磁性件110亦可改为磁性材料(例如,铁或其它金属),而磁性件112则是可为磁铁。
为了使键帽106在底板102上稳定地上下移动,按键104更包含两个第一平衡杆120,两个第一平衡杆120彼此相对且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06以及底板102,藉以发挥连杆引导效果而引导键帽106能够在底板102上平顺地上下移动。另外,按键104可更包含至少一第二平衡杆122,第二平衡杆122位于两个第一平衡杆120的一侧且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06以及底板102,以使键帽106能够在底板102上更加平顺地上下移动。
至于在按键104的触发设计方面,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以及图5所示,键盘100可另包含电路板124,电路板124设置于底板102以及滑道108之间,电路板124较佳地为薄膜电路板(membrane)且具有至少一开关125(于图3中显示两个,但不受此限),例如为薄膜开关(membrane switch)或其它触发性开关。在此实施例中,磁性件110、112对应开关125的位置上形成有相对应的触发部126,如此一来,当键帽106移动至按压位置时,磁性件110、112的触发部126可接触到开关125而触发按键信号,以执行对应的输入功能。
通过上述配置,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图6为图5中键帽106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键帽106与滑道108之间的作动关,图6中按键104仅显示键帽106、滑道108与两个磁性件110、112,且键帽106与滑道108仅以部分简示之。当键帽106被外力按压而从如图5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至如图6所示的按压位置时,滑道108(即尖角结构)可随着键帽106的移动而穿插于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以推动两个磁性件110、112在突出部114的平面部116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在此过程中,由图5以及图6可知,磁性件110、112的触发部126即可接触到电路板124上的开关125而触发按键信号,以执行对应的输入功能,从而完成按键104的按压操作。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板124上的开关125可相对磁性件110、112向下弯曲,以在磁性件110、112的触发部126接触到开关125时提供缓冲效果。
此时,由于如图6所示的彼此远离的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会产生磁吸力,因此,当上述外力释放时,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吸引两个磁性件110、112沿着滑道108的尖角结构的斜面而在突出部114的平面部116上滑动而彼此接近,如此一来,两个磁性件110、112即可推挤突出部114而驱动键帽106从如图6所示的按压位置自动回到如图5所示的释放位置,藉以达到按键104可自动回位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键帽与滑道的结构设计可不限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梯形结构与尖角结构的配合,也就是说,只要是使用形成在键帽的突出部推动两个磁性件沿着滑道滑动且利用磁吸力作为键帽复位所需驱动力的设计,其均属本发明的保护涵盖范围,举例来说,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204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中键帽206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键帽206与滑道208之间的作动关系,图7以及图8中按键204仅显示键帽206、滑道208与两个磁性件110、112,且键帽206与滑道208仅以部分简示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由图7以及图8可知,按键204包含键帽206、滑道208,以及两个磁性件110、112,键帽206向滑道208方向延伸形成有突出部214,在此实施例中,突出部214为圆弧凸部以抵接两个磁性件110、112,滑道208上具有与圆弧凸部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尖角结构209(于图7以及图8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所产生之磁吸力吸引两磁性件110、112分别贴附于尖角结构209的第一斜侧面211以及第二斜侧面213上。在实际应用中,滑道208于对应尖角结构209的两侧位置上可分别形成有容置槽207,藉此,当键帽206被按压时,两磁性件110、112可分别容置在容置槽207中,以确保两个磁性件110、112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按键204的内部元件(如键帽206、滑道208)发生结构干涉而卡死的情况。
通过上述配置,当键帽204被外力按压而从如图7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突出部214(即圆弧凸部)可随着键帽204的移动而使得两个磁性件110、112沿着突出部214的圆弧面在尖角结构209的第一斜侧面211以及第二斜侧面213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另一方面,当外力释放时,两磁性件110、1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即可吸引两个磁性件110、112沿着突出部214的圆弧面在尖角结构209的第一斜侧面211以及第二斜侧面213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突出部214而驱动键帽206从如图8所示的按压位置自动回位至如图7所示的释放位置。至于按键206的其他相关说明,其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需注意的是,上述突出部的圆弧凸部与滑道上的尖角结构为可互换的配置,亦即突出部可为尖角结构且滑道上可具有与尖角结构错开设置的圆弧凸部以相互配合而产生推动磁性件的功效,其相关结构设计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
请参阅图9以及图10,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304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图9中键帽306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键帽306与滑道308之间的作动关系,图9以及图10中按键304仅显示键帽306、滑道308与两个磁性件110、112,且键帽306与滑道308仅以部分简示之,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由图9以及图10可知,按键304包含键帽306、滑道308,以及两个磁性件110、112,突出部314自键帽304向滑道308方向延伸形成且为尖角结构,滑道308上具有与突出部314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尖角结构309(于图9以及图10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两个磁性件110、112分别贴附于突出部314的第一斜侧面311以及第二斜侧面313上且分别抵接于尖角结构309。在实际应用中,键帽306于对应尖角结构的两侧的位置上以及滑道308于对应尖角结构309的两侧位置上可形成有容置槽307,藉此,当键帽506被按压时,两个磁性件110、112可分别容置在相对应的容置槽307中,以确保两个磁性件110、112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按键304的内部元件(如键帽306、滑道308)发生结构干涉而卡死的情况。
通过上述配置,当键帽306被外力按压而从如图9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至如图10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突出部314(即尖角结构)可随着键帽306的移动穿插于两个磁性件110、112之间,以与尖角结构309共同推动两个磁性件110、112彼此远离。另一方面,当外力释放时,两磁性件110、1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两个磁性件110、112彼此接近,以推挤突出部314以及尖角结构309而驱动键帽306从如图10所示的按压位置自动回位至如图9所示的释放位置。至于按键304的其他相关说明,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404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键帽406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键帽406与滑道408之间的作动关系,图11以及图12中按键404仅显示键帽406、滑道408与两个磁性件410、412,且键帽406与滑道408仅以部分简示之,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由图11以及图12可知,按键404包含键帽406、滑道408,以及两个磁性件410、412,突出部414自键帽406向滑道408方向延伸形成且为圆弧凸部以抵接两个磁性件410、412,滑道408上具有与突出部414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圆弧凸部415(于图11以及图12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两个磁性件410、4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两个磁性件410、412分别抵接于突出部414以及圆弧凸部415。在实际应用中,滑道408于对应圆弧凸部415的两侧位置上可分别形成有容置槽407,藉此,当键帽406被按压时,两个磁性件410、412可分别容置在容置槽407中,以确保两个磁性件410、412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按键404的内部元件(如键帽406、滑道408)发生结构干涉而卡死的情况。
通过上述配置,当键帽406被外力按压而从如图11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至如图12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突出部414(即圆弧凸部)穿插于两个磁性件410、412之间,以与圆弧凸部415共同推动两个磁性件410、412彼此远离。另一方面,当外力释放时,两个磁性件410、4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可吸引两个磁性件410、412彼此接近,以推挤突出部414以及圆弧凸部415而驱动键帽406从如图12所示的按压位置自动回位至如图11所示的释放位置。至于按键404的其他相关说明,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以及图14,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504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键帽506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显示键帽506与滑道508之间的作动关系,图13以及图14中按键504仅显示键帽506、滑道508与两个磁性件510、512,且键帽506与滑道508仅以部分简示之,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编号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结构,于此不再赘述。由图13以及图14可知,按键504包含键帽506、滑道508,以及两个磁性件510、512,突出部514自键帽506向滑道508方向延伸形成且为尖角结构以抵接两个磁性件510、512,滑道508具有平面部516以承载两个磁性件510、512。
通过上述配置,当键帽506被外力按压而从如图13所示的释放位置移动至如图14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突出部514(即尖角结构)穿插于两个磁性件510、512之间,以使两个磁性件510、512在平面部516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另一方面,当外力释放时,两个磁性件510、512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两个磁性件510、512在平面部516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突出部514而驱动键帽506从如图14所示的按压位置自动回位至如图13所示的释放位置。至于按键504的其他相关说明,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按键及其键盘,藉由键帽上突出部、滑道以及撑抵于该突出部与该滑道之间且以磁性相吸方式彼此相对设置的两磁性件,有效简化了按键结构,使得本发明的按键及其键盘具有更薄型化的特点。此外,利用两磁性件间产生的磁吸力作为键帽复位的所需驱动力,更是进一步延长了按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
底板;
键帽,可相对该底板于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该键帽具有突出部;
滑道,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以及
两个磁性件,撑抵于该突出部与该滑道之间且以磁性相吸方式彼此相对设置;
其中,当该键帽被外力按压而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突出部推动该两个磁性件沿着该滑道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沿着该滑道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突出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尖角结构,该滑道上具有与该尖角结构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圆弧凸部以抵接该两个磁性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分别贴附于该尖角结构的第一斜侧面以及第二斜侧面上,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个磁性件之间,以使该两个磁性件沿着该至少一圆弧凸部的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沿着该至少一圆弧凸部的该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帽于对应该尖角结构的两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槽,该滑道于对应该至少一圆弧凸部的两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第二容置槽,当该键帽从该释放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每一第一容置槽与相对应的第二容置槽共同容置相对应的磁性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磁性件的其中之一为磁铁,该两个磁性件的其中之另一为磁铁或导磁性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两个第一平衡杆,该两个第一平衡杆彼此相对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以使该键帽可相对该底板于该按压位置以及该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第二平衡杆,该第二平衡杆位于该两个第一平衡杆的一侧且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另包含:
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以及该滑道之间且该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开关,该两个磁性件中至少其中之一对应该开关的位置上形成有触发部,当该触发部接触该开关时,该磁性件经由该触发部触发按键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圆弧凸部以抵接该两个磁性件,该滑道上具有与该圆弧凸部错开设置的至少一尖角结构,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分别贴附于该尖角结构的第一斜侧面以及第二斜侧面上,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圆弧凸部穿插于该两个磁性件之间,以使该两个磁性件沿着该圆弧凸部的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沿着该圆弧凸部的该圆弧面在该尖角结构的该第一斜侧面以及该第二斜侧面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圆弧凸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或者,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第一尖角结构,该滑道上具有与该第一尖角结构错开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尖角结构,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分别贴附于该第一尖角结构的第一斜侧面以及一第二斜侧面上且分别抵接于该第二尖角结构,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第一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个磁性件之间,以与该第二尖角结构共同推动该两个磁性件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第一尖角结构以及该第二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又或者,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第一圆弧凸部,该滑道上具有与该第一圆弧凸部错开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圆弧凸部,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圆弧凸部以及该第二圆弧凸部,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第一圆弧凸部穿插于该两个磁性件之间,以与该第二圆弧凸部共同推动该两个磁性件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彼此接近,以推挤该第一圆弧凸部以及该第二圆弧凸部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亦或者,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尖角结构,该滑道上具有平面部以承载该两个磁性件,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个磁性件之间,以使该两个磁性件在该平面部上滑动而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在该平面部上滑动而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自该键帽朝该底板延伸形成且为梯形结构,该滑道为与该梯形结构对应的尖角结构,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承靠于该梯形结构上且抵接于该尖角结构,当该键帽被该外力按压时,该尖角结构穿插于该两个磁性件之间以推动该两个磁性件彼此远离;当该外力释放时,该两个磁性件之间所产生的磁吸力吸引该两个磁性件彼此接近,以推挤该尖角结构而驱动该键帽从该按压位置移动回该释放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梯形结构具有平面部以及自该平面部向内凹陷的凹陷部,该尖角结构正对于该凹陷部。
1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该键盘包含:
底板;以及
复数个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复数个按键中至少其中之一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
CN201410789815.2A 2014-12-18 2014-12-18 按键及其键盘 Active CN104538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9815.2A CN104538228B (zh) 2014-12-18 2014-12-18 按键及其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9815.2A CN104538228B (zh) 2014-12-18 2014-12-18 按键及其键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8228A true CN104538228A (zh) 2015-04-22
CN104538228B CN104538228B (zh) 2017-07-28

Family

ID=5285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9815.2A Active CN104538228B (zh) 2014-12-18 2014-12-18 按键及其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822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5633A (zh) * 2015-07-22 2015-12-2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TWI615873B (zh) * 2016-05-13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式鍵盤及其按鍵
TWI649774B (zh) * 2017-05-26 2019-02-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製造方法及其按鍵
CN110767475A (zh) * 2018-07-27 2020-02-07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N110828219A (zh) * 2018-08-10 2020-02-21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USRE47957E1 (en) 2016-07-20 2020-04-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7A (zh) * 1994-12-28 1997-03-19 和泉电气株式会社 薄型开关装置及带开关的显示装置
US20030136658A1 (en) * 2002-01-24 2003-07-24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utton apparatus with a complex elastic unit
TW201212080A (en) * 2010-09-03 2012-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Keyboard
CN10306584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平衡杆
CN103219185A (zh) * 2013-04-09 2013-07-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TW201423811A (zh) * 2012-12-05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CN204011186U (zh) * 2014-05-21 2014-12-1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及应用按键的键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7A (zh) * 1994-12-28 1997-03-19 和泉电气株式会社 薄型开关装置及带开关的显示装置
US20030136658A1 (en) * 2002-01-24 2003-07-24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utton apparatus with a complex elastic unit
TW201212080A (en) * 2010-09-03 2012-03-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Keyboard
TW201423811A (zh) * 2012-12-05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CN10306584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其平衡杆
CN103219185A (zh) * 2013-04-09 2013-07-2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204011186U (zh) * 2014-05-21 2014-12-10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按键及应用按键的键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5633A (zh) * 2015-07-22 2015-12-2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其键盘
TWI615873B (zh) * 2016-05-13 2018-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式鍵盤及其按鍵
USRE47957E1 (en) 2016-07-20 2020-04-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49774B (zh) * 2017-05-26 2019-02-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製造方法及其按鍵
CN110767475A (zh) * 2018-07-27 2020-02-07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N110767475B (zh) * 2018-07-27 2021-11-23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装置
CN110828219A (zh) * 2018-08-10 2020-02-21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8228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8228A (zh) 按键及其键盘
US9430050B2 (en) Touchsurface with level and planar translational travel responsiveness
US8309870B2 (en) Leveled touchsurface with planar translational responsiveness to vertical travel
US9064651B2 (en) Keyswitch
US8847890B2 (en) Leveled touchsurface with planar translational responsiveness to vertical travel
US9412535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US9953776B2 (en) Keyswitch
US20160351349A1 (en) Key structure and portable computer using the same
CN102623224B (zh) 按键
CN103065842B (zh) 按键
CN103165326B (zh) 按键及其键盘
US9715975B2 (en) Keyswitch using magnetic force to restore cap position
CN103165325B (zh) 键盘
CN103021712B (zh) 按键
CN103094001B (zh) 按键
CN201853595U (zh) 按键及键盘
TWI533345B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6298327A (zh) 按键及其键盘
JP2012022793A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及び入力装置
US20130161173A1 (en) Button assembly with one elastic member for multiple buttons
US8704119B2 (en) Thin profile cam switch assemblies
TWI523056B (zh) 按鍵
TWI545602B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5185633A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M406765U (en) Keyswitch and key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