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5171A - 按鍵及其鍵盤 - Google Patents

按鍵及其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05171A
TW201705171A TW104123802A TW104123802A TW201705171A TW 201705171 A TW201705171 A TW 201705171A TW 104123802 A TW104123802 A TW 104123802A TW 104123802 A TW104123802 A TW 104123802A TW 201705171 A TW201705171 A TW 2017051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connecting portion
keycap
bottom plate
pr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3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3159B (zh
Inventor
趙令溪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23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31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05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5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159B/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包含底板、鍵帽、支撐裝置及回彈裝置。支撐裝置設置於底板及鍵帽之間且包含第一及第二支撐件,第一及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於鍵帽及底板且分別具有第一及第二連動部,第一連動部具有第一短平齒及第一長平齒,第二連動部具有第二短平齒及第二長平齒,第一短平齒往第二長平齒延伸以疊合於第二長平齒上,第二短平齒往第一長平齒延伸以疊合於第一長平齒上。當鍵帽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第一短平齒之前端面與第二短平齒之前端面切齊且共平面。回彈裝置設置於鍵帽與第一支撐件間以使鍵帽移動回未按壓位置且使第一與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

Description

按鍵及其鍵盤
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及其鍵盤,尤指一種在支撐裝置之支撐件上形成有可活動地互相接合之連動部且連動部具有可互相疊合之長短平齒的按鍵及其鍵盤。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不僅如此,舉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設備,皆需設有按鍵結構作為輸入裝置,以操作上述之電子產品與加工設備。
請參閱第1圖,其為先前技術之按鍵1的剖面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按鍵1包含底板10、鍵帽12、電路板14、升降支撐裝置16以及彈性件18。電路板14係設置於底板10上。升降支撐裝置16係設置於鍵帽12與底板10之間,用以支撐鍵帽12。彈性件18亦設置於鍵帽12與底板10之間,如此一來,在鍵帽12被使用者按壓後,彈性件18之觸發部19會觸發電路板14上的開關15,進而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的功能。
然而,由於上述採用剪刀腳設計的升降支撐裝置16係會導致按鍵1需要較大的高度空間,從而進一步限制按鍵1的高度,因此不利於鍵盤薄型化的應用。目前常見用來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係為升降支撐裝置改採用二支撐件以V字形接合方式分別連接於鍵帽與底板的設計來取代剪刀腳設計,此設計通常會在二支撐件端部互相接合處採用齒輪嚙合設計以達到二支撐件在鍵帽上下移動時產生連動之目的,但由於齒輪結構設計複雜,因此往往會導致升降支撐裝置在製造上費時費工,從而造成鍵盤之製造成本上升。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在支撐裝置之支撐件上形成有可活動地互相接合之連動部且連動部具有可互相疊合之長短平齒的按鍵及其鍵盤,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一支撐裝置,以及一回彈裝置。該支撐裝置設置於該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且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以使該鍵帽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於一未按壓位置與一按壓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部,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部,該第一連動部具有一第一短平齒以及一第一長平齒,該第二連動部具有一第二短平齒以及一第二長平齒,該第一短平齒往該第二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二長平齒上且該第二短平齒往該第一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一長平齒上,以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可活動地互相接合而在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或該外力被釋放時使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產生連動。當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至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之一第一前端面與該第二短平齒之一第二前端面切齊且共平面。當該鍵帽從該按壓位置回到該未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以該第一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二長平齒之一第一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二長平齒上翹起,該第二短平齒以該第二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一長平齒之一第二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一長平齒上翹起,且該第一邊線與該第二邊線共線。該回彈裝置設置於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之間,用來提供一彈力以使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且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
根據另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鍵盤包含一底板以及複數個按鍵。該複數個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複數個按鍵之至少其中之一包含一鍵帽、一支撐裝置,以及一回彈裝置。該支撐裝置設置於該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且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以使該鍵帽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於一未按壓位置與一按壓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部,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部,該第一連動部具有一第一短平齒以及一第一長平齒,該第二連動部具有一第二短平齒以及一第二長平齒,該第一短平齒往該第二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二長平齒上且該第二短平齒往該第一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一長平齒上,以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可活動地互相接合而在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或該外力被釋放時使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產生連動。當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至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之一第一前端面與該第二短平齒之一第二前端面切齊且共平面。當該鍵帽從該按壓位置回到該未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以該第一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二長平齒之一第一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二長平齒上翹起,該第二短平齒以該第二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一長平齒之一第二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一長平齒上翹起,且該第一邊線與該第二邊線共線。該回彈裝置設置於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之間,用來提供一彈力以使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且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採用第一連動部透過回彈裝置所提供之彈力與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第一連動部之第一短平齒之第一前端面在鍵帽被外力按壓至按壓位置時與第二連動部之第二短平齒之第二前端面共平面,以及第一短平齒與第二短平齒在外力釋放時以第一邊線與第二邊線共線之方式分別在第二長平齒與第一長平齒上翹起的設計,以取代先前技術所採用之齒輪嚙合連動設計,從而達到使支撐裝置之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在鍵帽被外力按壓或外力被釋放時產生連動的目的。如此一來,透過上述簡單連動結構疊合設計,本發明即可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因齒輪結構設計複雜造成升降支撐裝置在製造上費時費工的問題,從而有效地降低鍵盤之製造成本。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2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100的立體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鍵盤100包含底板102以及複數個按鍵104。按鍵104設置於底板102上。按鍵104用以供使用者按壓,進而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於此實施例中,鍵盤100可為薄型化鍵盤(slim keyboard),且按鍵104可為薄型化按鍵,但不以此為限。本發明所提出之支撐件連動設計係可應用於複數個按鍵104之至少其中之一上,其數量多寡端視鍵盤100之實際應用而定,以下係針對其中之一具有此設計之按鍵104進行描述,至於其他具有相同設計之按鍵104的結構設計,其係可以此類推。
請參閱第2圖、第3圖以及第4圖,第3圖為第2圖之按鍵104省略鍵帽106後之立體示意圖,第4圖為第3圖之底板102與鍵帽106以及支撐裝置108之組裝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顯示底板102與鍵帽106以及支撐裝置108之機構連接關係,底板102在第4圖中僅以連接座103部分簡示之。如第2圖、第3圖以及第4圖所示,按鍵104包含鍵帽106、支撐裝置108,以及回彈裝置109,支撐裝置108設置於底板102以及鍵帽106之間且包含第一支撐件110以及第二支撐件112,第一支撐件110以及第二支撐件112可活動地連接於鍵帽106以及底板102,以使鍵帽106伴隨第一支撐件110以及第二支撐件112之樞轉於未按壓位置與按壓位置之間移動。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110具有第一連接部114、第二連接部116,以及第一連動部118,第二支撐件112具有第三連接部120、第四連接部122,以及第二連動部124,底板102具有連接座103,連接座103對應第二連接部116以及第四連接部122之位置上分別形成有軸孔126以及槽孔128,第一連接部114可滑動地連接於鍵帽106(例如以如第4圖所示之第一連接部114之滑動軸115可滑動地設置在鍵帽106之滑槽107內之方式),第二連接部116可滑動地設置於槽孔128內,第三連接部120可樞轉地連接於鍵帽106,第四連接部122可樞轉地設置於軸孔126內,而第一連動部118則是與第二連動部124可活動地互相接合,以在鍵帽106被按壓或被釋放時使第一支撐件110與第二支撐件112產生連動,其中如第3圖所示,第一連動部118與第二連動部124係以疊合抵接之方式互相接合。
更詳細地說,請參閱第3圖以及第5圖,第5圖為第2圖之支撐裝置108之第一支撐件110以及第二支撐件112之爆炸示意圖,如第3圖以及第5圖所示,第一連動部118具有第一短平齒130以及第一長平齒132,第二連動部124具有一第二短平齒134以及一第二長平齒136,第一短平齒130往第二長平齒136延伸形成以疊合於第二長平齒136上且第二短平齒134往第一長平齒132延伸形成以疊合於第一長平齒132上,以使第一連動部118與第二連動部124可活動地互相接合而在鍵帽106被外力按壓或外力被釋放時使第一支撐件110與第二支撐件112產生連動。
除此之外,由第4圖可知,在此實施例中,回彈裝置109可包含止擋件138以及彈性件140,止擋件138形成於鍵帽106上而可為卡槽,彈性件140形成在第一支撐件110對應止擋件138之位置上而可為樞軸(其一端可為自由端,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採用兩端皆連接於第一支撐件110而均為固定端的樞軸設計)以可樞轉地設置於卡槽內。在實際應用中,請參閱第6圖,其為為第2圖之鍵盤100之按鍵104沿剖面線X-X之剖面示意圖,如第6圖所示,鍵盤100可另包含電路板142,電路板142可為薄膜電路板、軟性電路板或印刷電路板,電路板142上具有與支撐件110之觸發點111對應的開關143,例如薄膜開關(membrane switch)或其它觸發性開關,藉此,當按鍵104之鍵帽106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第一支撐件110之觸發點111會觸發電路板142上的開關143,進而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的功能。
請參閱第6圖、第7圖、第8圖、第9圖、第10圖,以及第11圖,第7圖為第6圖之鍵帽106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之剖面示意圖,第8圖為第4圖之底板102與鍵帽106以及支撐裝置108於另一視角之組裝示意圖,第9圖為第6圖之鍵帽106在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與底板102以及支撐裝置108之仰視圖,第10圖為第3圖之第一連動部118以及第二連動部124之放大示意圖,第11圖為第10圖之第一連動部118以及第二連動部124於鍵帽106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之放大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顯示底板102與鍵帽106以及支撐裝置108之機構連接關係,底板102在第9圖中僅以連接座103部分簡示之。
如第6圖至第11圖所示,當鍵帽106未被按壓時,止擋件138就會抵接住彈性件140以使鍵帽106維持於如第6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當鍵帽106被外力按壓時,第二支撐件112以第四連接部122為支點相對鍵帽106以及底板102樞轉,且第一支撐件110相對鍵帽106以及底板102滑動,藉以使鍵帽106可隨著第一支撐件110之滑動以及第二支撐件112之樞轉而從如第6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向下移動至如第7圖所示之按壓位置,從而經由觸發點111觸發電路板142之開關143以執行相對應之輸入功能。隨著上述第一支撐件110相對鍵帽106以及底板102之滑動,第一支撐件110上的彈性件140(樞軸)就會受到止擋件138(卡槽)的偏壓而從如第8圖所示之與止擋件138抵接之狀態轉變為如第9圖所示之撓曲變形狀態。於此同時,由第11圖可知,當鍵帽106被外力按壓至按壓位置時,第一連動部118之第一短平齒130之第一前端面131與第二連動部124之第二短平齒134之第二前端面135切齊且共平面。
當上述外力釋放時,受到止擋件138(卡槽)偏壓而撓曲變形之彈性件140(樞軸)即可提供回復彈力以驅動第一支撐件110相對於鍵帽106滑動,於此同時,如第10圖所示,隨著第一支撐件110之滑動,第一短平齒130以第一前端面131抵接於第二長平齒136之第一邊線133為支點在第二長平齒136上翹起,第二短平齒134以第二前端面135抵接於第一長平齒132之第二邊線137為支點在第一長平齒132上翹起,且第一邊線133與第二邊線137位於同一軸線L上而共線。如此一來,透過上述第一連動部118以及第二連動部124之連動設計,第二支撐件112就會隨著第一支撐件110之滑動而以第四連接部122為支點相對鍵帽106以及底板102樞轉,從而使得鍵帽106由如第7圖所示之按壓位置移動回如第6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而產生自動回位的功效。
在實際應用中,上述使彈性件隨著第一支撐件之滑動而受到止擋件之偏壓以提供回復彈力至第一支撐件之設計亦可應用在鍵帽與支撐裝置之第二支撐件之間,以產生彈性件提供回復彈力至第二支撐件之功效,其相關描述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另外,止擋件與彈性件之形成位置以及結構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止擋件可形成於支撐件上而可為卡槽,彈性件形成在鍵帽對應止擋件之位置上而可為樞軸以可樞轉地設置於卡槽內;在另一實施例中,止擋件可形成於鍵帽上而可為凸塊,彈性件形成在支撐件對應止擋件之位置上而可為彈性塊以與凸塊干涉抵接。至於其他衍生變化實施例,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需注意的是,回彈裝置之設計亦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也就是說,只要是可提供彈力以使鍵帽由按壓位置移動回未按壓位置且使第一連動部與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之回彈裝置設計,其均可應用在本發明中,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回彈裝置係可由彈簧與彈性體所組成,彈簧連接於鍵帽與第一支撐件之間以提供彈力至第一支撐件以使第一連動部與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而彈性體則是可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以用來提供彈力驅動鍵帽由按壓位置移動回未按壓位置。
除此之外,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與鍵帽以及底板之連接設計亦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換言之,只要是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於鍵帽以及底板以使第一支撐件可隨著鍵帽之上下移動而相對鍵帽滑動之設計,其均可為本發明所採用之。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之第一連接部沿水平移動方向可滑動地連接於鍵帽(例如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以滑動軸與滑槽配合之方式),第一支撐件之第二連接部沿水平移動方向可滑動地連接於底板(例如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以樞軸與槽孔配合之方式),第二支撐件之第三連接部沿水平移動方向可滑動地連接於鍵帽(例如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以滑動軸與滑槽配合之方式),第二支撐件之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底板(例如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以樞軸與軸孔配合之方式),藉此,隨著鍵帽之上下移動,第二支撐件可相對鍵帽滑動,且第一支撐件可相對鍵帽以及底板滑動,從而產生與上述實施例(也就是使彈性件隨著支撐件之滑動而受到止擋件之偏壓以提供回復彈力至支撐件之設計)相同的功效;或者是,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撐件之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鍵帽,第一支撐件之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底板,第二支撐件之第三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鍵帽,第二支撐件之第四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底板,藉此,隨著鍵帽之上下移動,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可相對鍵帽以及底板滑動,從而產生與上述實施例(也就是使彈性件隨著支撐件之滑動而受到止擋件之偏壓以提供回復彈力至支撐件之設計)相同的功效。至於其他衍生變化實施例,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採用第一連動部透過回彈裝置所提供之彈力與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第一連動部之第一短平齒之第一前端面在鍵帽被外力按壓至按壓位置時與第二連動部之第二短平齒之第二前端面共平面,以及第一短平齒與第二短平齒在外力釋放時以第一邊線與第二邊線共線之方式分別在第二長平齒與第一長平齒上翹起的設計,以取代先前技術所採用之齒輪嚙合連動設計,從而達到使支撐裝置之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在鍵帽被外力按壓或外力被釋放時產生連動的目的。如此一來,透過上述簡單連動結構疊合設計,本發明即可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因齒輪結構設計複雜造成升降支撐裝置在製造上費時費工的問題,從而有效地降低鍵盤之製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02‧‧‧底板
12、106‧‧‧鍵帽
14、142‧‧‧電路板
15、143‧‧‧開關
16‧‧‧升降支撐裝置
18‧‧‧彈性件
19‧‧‧觸發部
100‧‧‧鍵盤
103‧‧‧連接座
104‧‧‧按鍵
107‧‧‧滑槽
108‧‧‧支撐裝置
109‧‧‧回彈裝置
110‧‧‧第一支撐件
111‧‧‧觸發點
112‧‧‧第二支撐件
114‧‧‧第一連接部
115‧‧‧滑動軸
116‧‧‧第二連接部
118‧‧‧第一連動部
120‧‧‧第三連接部
122‧‧‧第四連接部
124‧‧‧第二連動部
126‧‧‧軸孔
128‧‧‧槽孔
130‧‧‧第一短平齒
131‧‧‧第一前端面
132‧‧‧第一長平齒
133‧‧‧第一邊線
134‧‧‧第二短平齒
135‧‧‧第二前端面
136‧‧‧第二長平齒
137‧‧‧第二邊線
138‧‧‧止擋件
140‧‧‧彈性件
L‧‧‧軸線
第1圖為先前技術之按鍵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的立體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之按鍵省略鍵帽後之立體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之底板與鍵帽以及支撐裝置之組裝示意圖。 第5圖為第2圖之支撐裝置之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之爆炸示意圖。 第6圖為為第2圖之鍵盤之按鍵沿剖面線X-X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第6圖之鍵帽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第4圖之底板與鍵帽以及支撐裝置於另一視角之組裝示意圖。 第9圖為第6圖之鍵帽在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與底板以及支撐裝置之仰視圖。 第10圖為第3圖之第一連動部以及第二連動部之放大示意圖。 第11圖為第10圖之第一連動部以及第二連動部於鍵帽被按壓至按壓位置時之放大示意圖。
108‧‧‧支撐裝置
110‧‧‧第一支撐件
112‧‧‧第二支撐件
118‧‧‧第一連動部
124‧‧‧第二連動部
130‧‧‧第一短平齒
131‧‧‧第一前端面
132‧‧‧第一長平齒
133‧‧‧第一邊線
134‧‧‧第二短平齒
135‧‧‧第二前端面
136‧‧‧第二長平齒
137‧‧‧第二邊線
L‧‧‧軸線

Claims (14)

  1. 一種按鍵,其包含: 一底板; 一鍵帽; 一支撐裝置,其設置於該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且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以使該鍵帽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於一未按壓位置與一按壓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部,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部,該第一連動部具有一第一短平齒以及一第一長平齒,該第二連動部具有一第二短平齒以及一第二長平齒,該第一短平齒往該第二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二長平齒上且該第二短平齒往該第一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一長平齒上,以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可活動地互相接合而在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或該外力被釋放時使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產生連動,當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至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之一第一前端面與該第二短平齒之一第二前端面切齊且共平面,當該鍵帽從該按壓位置回到該未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以該第一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二長平齒之一第一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二長平齒上翹起,該第二短平齒以該第二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一長平齒之一第二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一長平齒上翹起,且該第一邊線與該第二邊線共線;以及 一回彈裝置,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之間,用來提供一彈力以使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且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其中該回彈裝置包含一止擋件以及一彈性件,該止擋件形成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鍵帽之其中之一上,該彈性件形成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鍵帽之其中之另一上以抵接該止擋件;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抵接該彈性件以使該鍵帽維持於該未按壓位置;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而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由該未按壓位置移動至該按壓位置時,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滑動以使該止擋件偏壓該彈性件導致該彈性件彈性變形;當該外力釋放時,受到該止擋件偏壓之該彈性件提供該彈力以驅動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滑動,使得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止擋件係為形成於鍵帽上之一卡槽,該彈性件係為形成於該第一支撐件上之一樞軸,該樞軸可樞轉地設置於該卡槽內,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而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由該未按壓位置移動至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於該鍵帽滑動以使該卡槽偏壓該樞軸撓曲變形,當該外力釋放時,受到該卡槽偏壓之該樞軸提供該彈力以驅動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於該鍵帽滑動,使得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三連接部以及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三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底板,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時,該第二支撐件以該第四連接部為支點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樞轉,且該第一支撐件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滑動。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三連接部以及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三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底板,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時,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滑動。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按鍵,其中該底板具有一連接座,該連接座對應該第二連接部以及該第四連接部之位置上分別形成有一軸孔以及一槽孔,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槽孔內,該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設置於該軸孔內。
  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三連接部以及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三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四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時,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滑動。
  8. 一種鍵盤,其包含: 一底板;以及 複數個按鍵,其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複數個按鍵之至少其中之一包含: 一鍵帽; 一支撐裝置,其設置於該底板以及該鍵帽之間且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鍵帽以及該底板以使該鍵帽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於一未按壓位置與一按壓位置之間移動,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動部,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二連動部,該第一連動部具有一第一短平齒以及一第一長平齒,該第二連動部具有一第二短平齒以及一第二長平齒,該第一短平齒往該第二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二長平齒上且該第二短平齒往該第一長平齒延伸形成以疊合於該第一長平齒上,以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可活動地互相接合而在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或該外力被釋放時使該第一支撐件與該第二支撐件產生連動,當該鍵帽被一外力按壓至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之一第一前端面與該第二短平齒之一第二前端面切齊且共平面,當該鍵帽從該按壓位置回到該未按壓位置時,該第一短平齒以該第一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二長平齒之一第一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二長平齒上翹起,該第二短平齒以該第二前端面抵接於該第一長平齒之一第二邊線為支點在該第一長平齒上翹起,且該第一邊線與該第二邊線共線;以及 一回彈裝置,其設置於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之間,用來提供一彈力以使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且使該第一連動部與該第二連動部維持抵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回彈裝置包含一止擋件以及一彈性件,該止擋件形成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鍵帽之其中之一上,該彈性件形成於該第一支撐件與該鍵帽之其中之另一上以抵接該止擋件;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止擋件抵接該彈性件以使該鍵帽維持於該未按壓位置;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而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由該未按壓位置移動至該按壓位置時,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滑動以使該止擋件偏壓該彈性件導致該彈性件彈性變形;當該外力釋放時,受到該止擋件偏壓之該彈性件提供該彈力以驅動該鍵帽與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滑動,使得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鍵盤,其中該止擋件係為形成於鍵帽上之一卡槽,該彈性件係為形成於該第一支撐件上之一樞軸,該樞軸可樞轉地設置於該卡槽內,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而伴隨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樞轉由該未按壓位置移動至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於該鍵帽滑動以使該卡槽偏壓該樞軸撓曲變形,當該外力釋放時,受到該卡槽偏壓之該樞軸提供該彈力以驅動該第一支撐件相對於該鍵帽滑動,使得該鍵帽由該按壓位置移動回該未按壓位置。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三連接部以及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三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底板,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時,該第二支撐件以該第四連接部為支點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樞轉,且該第一支撐件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滑動。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支撐件另具有一第三連接部以及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三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連接於該底板,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時,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滑動。
  13. 如請求項11或12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底板具有一連接座,該連接座對應該第二連接部以及該第四連接部之位置上分別形成有一軸孔以及一槽孔,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槽孔內,該第四連接部可樞轉地設置於該軸孔內。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支撐件具有一第三連接部以及一第四連接部,該第一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二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該第三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鍵帽,該第四連接部可滑動地連接於該底板,當該鍵帽被該外力按壓時,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相對該鍵帽以及該底板滑動。
TW104123802A 2015-07-23 2015-07-23 按鍵及其鍵盤 TWI5731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3802A TWI573159B (zh) 2015-07-23 2015-07-23 按鍵及其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3802A TWI573159B (zh) 2015-07-23 2015-07-23 按鍵及其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5171A true TW201705171A (zh) 2017-02-01
TWI573159B TWI573159B (zh) 2017-03-01

Family

ID=58609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3802A TWI573159B (zh) 2015-07-23 2015-07-23 按鍵及其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7315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4430A (zh) * 2019-05-03 2019-11-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I703603B (zh) * 2019-04-11 2020-09-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US10867759B2 (en) 2019-04-11 2020-12-1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264186B2 (en) 2019-04-11 2022-03-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538644B2 (en) 2019-04-11 2022-12-2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721500B2 (en) 2021-04-07 2023-08-0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US11735379B2 (en) 2021-04-07 2023-08-2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0343A (zh) 2020-11-23 2022-05-24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键盘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39130B1 (ko) * 1999-09-07 2002-05-31 세곡우 키스위치
JP2003086048A (ja) * 2001-09-11 2003-03-20 Brother Ind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4039382A (ja) * 2002-07-02 2004-02-05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
TWM320163U (en) * 2007-02-06 2007-10-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Button structure
FR2947645B1 (fr) * 2009-07-01 2011-06-10 Coactive Technologies Inc Dispositif de commande comportant un panneau superieur mobile et des bras d'actionnement d'un interrupteur de commutation
CN102969183B (zh) * 2012-11-09 2015-04-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的升降支撑装置、按键以及键盘
KR101821223B1 (ko) * 2013-09-30 2018-01-23 애플 인크. 버터플라이 힌지를 이용한 낮은 이동 키 메커니즘
CN104091712B (zh) * 2014-06-27 2016-03-0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603B (zh) * 2019-04-11 2020-09-0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US10867759B2 (en) 2019-04-11 2020-12-15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264186B2 (en) 2019-04-11 2022-03-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US11538644B2 (en) 2019-04-11 2022-12-2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structure
CN110444430A (zh) * 2019-05-03 2019-11-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10444429A (zh) * 2019-05-03 2019-11-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10444429B (zh) * 2019-05-03 2021-06-0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10444430B (zh) * 2019-05-03 2022-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US11721500B2 (en) 2021-04-07 2023-08-08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US11735379B2 (en) 2021-04-07 2023-08-22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switch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3159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3159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07474B (zh) 按鍵
TWI587337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633566B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20110073455A1 (en) Key structure and keyboard having such key structure
TWI523055B (zh) 按鍵
TWI613690B (zh) 按鍵
TW202008411A (zh) 按鍵
TWM466303U (zh) 按鍵及鍵盤
TWI476799B (zh) 按鍵
TW202009959A (zh) 鍵盤
TWI699801B (zh) 按鍵結構
TW201839788A (zh) 按鍵結構
US20170062151A1 (en) Key switch
TWI623007B (zh) 按鍵
TWI601173B (zh) 按鍵結構
TWI628682B (zh) 按鍵
TWI632574B (zh) 按鍵
TWI607473B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20190164700A1 (en) Key module
TW201537603A (zh) 按鍵結構
TWI649774B (zh) 按鍵製造方法及其按鍵
TW202001954A (zh) 鍵盤
TWI715420B (zh) 電子裝置
CN110828219B (zh) 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