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0770U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40770U CN206740770U CN201621066239.XU CN201621066239U CN206740770U CN 206740770 U CN206740770 U CN 206740770U CN 201621066239 U CN201621066239 U CN 201621066239U CN 206740770 U CN206740770 U CN 2067407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d
- test paper
- detecting
- detecting pad
- mycotox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属于检测试纸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包括置于底部的基体,所述基体上方中间设有检测垫所述检测垫呈杯状,所述检测垫一侧设有防溢垫,所述检测垫另一侧设有浸样垫,所述检测垫上端边缘均覆于防溢垫和浸样垫上表面,所述防溢垫上表面覆有显色膜,所述浸样垫上表面覆有吸样条,所述吸样条与感应区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具有方便使用,快速灵敏,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能够快速对样品中是否含有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限量可达1.4ng/mL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试纸,特别是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是一种由真菌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饲料与食物中,主要通过食物供应环节对人体或动物产生伤害,包括引起普通的炎症反应如肠胃病,改变巨噬细胞表型及DNA的损伤,甚至高度致癌性,并且会对人体或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伤害,对儿童生长发育会有严重影响。霉菌毒素污染范围较广,可以是农作物如小麦、玉米,也可以是鲜活水产品,亦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牛奶、咖啡等。现有的对霉菌毒素的检测主要有色谱法、质谱法、LC-MS/MS等,这些方法虽然具有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普遍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繁琐、耗时长、不适合现场操作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使用,快速灵敏,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能够快速对样品中是否含有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限量可1.4ng/mL的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包括置于底部的基体,所述基体上方中间设有检测垫所述检测垫呈杯状,所述检测垫一侧设有防溢垫,所述检测垫另一侧设有浸样垫,所述检测垫上端边缘均覆于防溢垫和浸样垫上表面,所述防溢垫上表面覆有显色膜,所述浸样垫上表面覆有吸样条,所述吸样条与感应区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样条将样品液吸收后,再通过浸样垫吸收样品液,从而对样品液中的样品进行简单的分离,将较大体积的组织细胞等进行过滤,避免组织细胞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经过浸样垫的浸润作用能够保证样本流过检测垫时的流速均匀,使得样本与适配体充分结合,混合均匀,再通过浸润作用最终流入显色膜,从而完成均匀显色,避免在显色膜上得到的测试结果出现颜色差异,同时保证检测精度和观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显色膜与检测垫的上端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显色膜与检测垫间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吸样条的顶面高于检测垫的上端边缘,所述吸样条与检测垫间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间隔能够保证样品仅通过浸润作用进入检测垫/显色膜,保证检测/显色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检测试纸表面覆盖有隔膜,所述隔膜一端固定于基体下表面,所述隔膜的另一端与吸样条前端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隔膜由防水材料制成,从而保证空气中的水分子不会影响检测显色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吸样条表面均匀涂有团聚粒子,所述团聚粒子以纳米铜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碳化细菌纤维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经团聚粒子对霉菌毒素进行放大,最后通过检测试纸对霉菌毒素进行适配体筛选,从而实现快速灵敏的对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团聚粒子的团聚效果良好,探测灵敏度高,同时团聚粒径大小适宜,不会颗粒过大在检测区被浸样垫过滤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所述检测垫表面均匀涂有适配体层,所述适配体层由质量份37份核酸适配体,22份氯金酸,27份柠檬酸三钠和16份丁沙胺醇组成,所述核算适配体序列为5’-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AGAAATGCCACA-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适配体对赭曲霉毒素的亲和力高,链端具有链霉亲和素,能够迅速捕获赭曲霉毒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显色膜由质量份13份纳米金粒子,0.7份凝血酶抗体,1份石英晶体,8份巯基硅烷偶联剂和8份叶酸制成,所述纳米金粒子的直径为16n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显色膜在普通状态呈红色,当检测到赭曲霉毒素时将变成蓝色,通过偶联剂将叶酸,石英晶体与纳米金粒子进行交联,能够加强纳米金粒子的显色效果,显色效果较现有技术能够提高10倍,颜色变化明显,提高检测极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基体由质量份45份SiO2,12份4-(4-氨基苯氧基)吡啶,22份聚酯酰胺和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胺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所述浸样垫和防溢垫由质量份72份丙烯乳酸,78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3份ZnO和9份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样条由30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47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份聚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3份醋酸乙烯和7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基体性质稳定,浸样垫和防溢垫的浸润性能良好,能够保证样本不会流溢,吸样条灵敏度高,能够迅速将样本吸收避免样品在感应区内存留,影响检测限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方便使用,快速灵敏,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能够快速对样品中是否含有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限量可1.4ng/mL。
2、能够对样品液中的样品进行简单的分离,将较大体积的组织细胞等进行过滤,避免组织细胞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样本流过检测垫时的流速均匀,显色均匀,避免在显色膜上得到的测试结果出现颜色差异,同时保证检测精度和观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7为基体,8为防溢垫,9为浸样垫,10为吸样条,11为显色膜,12为检测垫,13为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包括置于底部的基体7,基体7上方中间设有检测垫12,检测垫呈杯状,检测垫12一侧设有防溢垫8,检测垫12另一侧设有浸样垫9,检测垫12上端边缘均覆于防溢垫8和浸样垫9上表面,防溢垫8上表面覆有显色膜11,浸样垫9上表面覆有吸样条10,吸样条10与感应区相连。显色膜11与检测垫12的上端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显色膜11与检测垫12间隔。吸样条10的顶面高于检测垫12的上端边缘,吸样条10与检测垫12间隔。检测试纸表面覆盖有隔膜13,隔膜13一端固定于基体9下表面,隔膜13的另一端与吸样条10前端固定连接。吸样条10表面均匀涂有团聚粒子,团聚粒子以纳米铜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碳化细菌纤维素。检测垫12表面均匀涂有适配体层。
适配体层由质量份37份核酸适配体,22份氯金酸,27份柠檬酸三钠和16份丁沙胺醇组成,核算适配体序列为5’-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AGAAATGCCACA-3’。显色膜11由质量份13份纳米金粒子,0.7份凝血酶抗体,1份石英晶体,8份巯基硅烷偶联剂和8份叶酸制成,纳米金粒子的直径为16nm。基体由质量份45份SiO2,12份4-(4-氨基苯氧基)吡啶,22份聚酯酰胺和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胺制成。浸样垫和防溢垫由质量份72份丙烯乳酸,78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3份ZnO和9份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组成。吸样条由30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47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份聚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3份醋酸乙烯和7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制成。
实施例2
团聚粒子A的制备方法:
将阿霉素浸渍在4%的氯化钴溶液中12h后取出,其中阿霉素与硫酸铜物质的量的比为12:1,在搅拌条件下投入到氮气保护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将阿霉素完全浸泡,按照物质的量之比氯化钴:硼酸钠:抗坏血酸=1:1:0.7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硼酸钠,在35℃反应30min后,向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静置1~2h后,将上述产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冷冻干燥过夜制备得到样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底部的基体(7),所述基体(7)上方中间设有检测垫(12),所述检测垫呈杯状,所述检测垫(12)一侧设有防溢垫(8),所述检测垫(12)另一侧设有浸样垫(9),所述检测垫(12)上端边缘均覆于防溢垫(8)和浸样垫(9)上表面,所述防溢垫(8)上表面覆有显色膜(11),所述浸样垫(9)上表面覆有吸样条(10),所述吸样条(10)与感应区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膜(11)与检测垫(12)的上端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显色膜(11)与检测垫(12)间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样条(10)的顶面高于检测垫(12)的上端边缘,所述吸样条(10)与检测垫(12)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试纸表面覆盖有隔膜(13),所述隔膜(13)一端固定于基体(7)下表面,所述隔膜(13)的另一端与吸样条(10)前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样条(10)表面均匀涂有团聚粒子,所述团聚粒子以纳米铜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碳化细菌纤维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垫(12)表面均匀涂有适配体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6239.XU CN206740770U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66239.XU CN206740770U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40770U true CN206740770U (zh) | 2017-12-12 |
Family
ID=6055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6623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40770U (zh) | 2016-09-21 | 2016-09-21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40770U (zh) |
-
2016
- 2016-09-21 CN CN201621066239.XU patent/CN20674077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98963A (zh) | 一种用于捕获白细胞的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48538A (zh) | 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的IgM抗体联合检测装置及制法 | |
CN106370868B (zh) | 基于核酸适配体信号放大策略的检测微囊藻毒素的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044367A (zh) | 检测牛奶中地塞米松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 | |
CN106366196A (zh) | 一种EpCAM抗体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09457A (zh) | 一种单分散银壳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sers应用 | |
CN103817322B (zh) | PSAu核壳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206740770U (zh)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 |
CN106706908A (zh) | 一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 | |
CN202092923U (zh) | 吸水率测定仪 | |
CN105606808A (zh) | 一种a/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106366197B (zh) | 一种HER2、EGFR、EpCAM、MUC1多重抗体免疫磁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527427B (zh) | 一种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 | |
CN109762807A (zh) | 一种肉类中细菌dna提取的试剂盒及应用方法 | |
CN206378498U (zh)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 | |
CN106771123A (zh) | 一种登革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 | |
CN109541206A (zh) | 一种布鲁氏菌抗体血清学鉴别诊断试纸 | |
CN204758444U (zh) | 一种pm2.5微粒检测装置 | |
CN106248926A (zh)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试纸 | |
CN106353493A (zh) | 一种赭曲霉毒素测试棒 | |
CN206270321U (zh) | 一种除甲醛材料检验装置 | |
CN102539768A (zh) | EB 病毒 Zta IgA 抗体胶体金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48925A (zh) |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 | |
CN105717295A (zh) | 一种快速检测转cp4-epsps基因植物及其衍生品的试纸条 | |
CN106071643A (zh) | 一种茶多糖‑铁复合物作为盐抗结块剂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