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4389U -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 Google Patents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4389U
CN206734389U CN201720431518.XU CN201720431518U CN206734389U CN 206734389 U CN206734389 U CN 206734389U CN 201720431518 U CN201720431518 U CN 201720431518U CN 206734389 U CN206734389 U CN 206734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ing string
pipe body
connection pipe
steering column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15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君
林鹏跃
王志磊
崔路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ew Energy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315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4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4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4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所述管柱芯轴包括连接芯头以及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内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连接管体轴向延伸的键槽,所述管柱下轴包括花键头和下轴体,所述花键头伸入所述连接管体内并能够沿所述连接管体的轴向滑动并可通过花键头与键槽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可实现多种车型的转向管柱共用化,削减投资,降低成本,缩短零部件开发周期;由于管柱下轴可滑移,通过调节硬点,可使其达到最佳的力矩波动率。

Description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转向机构包括管柱中间轴10、管柱下轴20和管柱芯轴30,其中管柱中间轴10可调节,而转向管柱下轴20通过轴承40安装是不可滑移的。当更换新平台时,为了满足力矩波动,硬点需要调整,管柱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转向机构需要重新开发,导致周期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包括管柱芯轴和管柱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芯轴包括连接芯头以及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内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连接管体轴向延伸的键槽,所述管柱下轴包括花键头和下轴体,所述花键头伸入所述连接管体内并能够沿所述连接管体的轴向滑动并可通过花键头与键槽配合固定。
其中,所述管柱芯轴上设置有管柱上壳体,所述管柱上壳体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管柱芯轴的连接芯头上,并且所述管柱上壳体从所述连接芯头向所述连接管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管柱下轴上设置有管柱下壳体,所述管柱下壳体的末端通过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管柱下轴的下轴体上,并且所述管柱下壳体的前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体的外壁与所述管柱上壳体的内壁之间。
其中,所述下轴体与第二轴承之间采用塑料套筒配合,并且所述第二轴承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塑料套筒内的轴承挡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实现多种车型的转向管柱共用化,削减投资,降低成本,缩短零部件开发周期。
2、由于管柱下轴可滑移,通过调节硬点,可使其达到最佳的力矩波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机械式转向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虚线圆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轴承与管柱下轴配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轴承与管柱下轴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的部分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采用现有技术的转向管柱结构在不同车型平台上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为采用实施例1的转向管柱结构在不同成型平台上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3~7所示,本实施例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包括管柱芯轴1、管柱下轴4、管柱上壳体2、管柱下壳体3,所述管柱芯轴1包括连接芯头11以及连接管体12,所述连接管体12内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连接管体12轴向延伸的键槽,所述管柱下轴4包括花键头41和下轴体42,所述花键头41伸入所述连接管体12内并能够沿所述连接管体12的轴向滑动并可通过花键头41与所述键槽配合固定。所述管柱上壳体2设置在管柱芯轴1上,所述管柱上壳体2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管柱芯轴1的连接芯头11上,并且所述管柱上壳体2从所述连接芯头11向所述连接管体12的方向延伸;所述管柱下轴4上设置有管柱下壳体3,所述管柱下壳体3的末端通过第二轴承6固定在所述管柱下轴4的下轴体42上,并且所述管柱下壳体3的前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体12的外壁与所述管柱上壳体2的内壁之间。所述下轴体42与第二轴承6之间采用塑料套筒5配合,并且所述第二轴承6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塑料套筒5内的轴承挡片7。在本实施例中,下轴体与第二轴承中间采用塑料套筒配合,具有降低噪音,溃缩吸能等功能。与传统结构相比具有平台性,为了使其适用更多车型,可将转向管柱匹配长度不同的中间轴,而中间轴的开发费用比管柱低,周期短,从而可以降低成本,缩短零部件开发周期。
图8和图9分别为采用现有技术和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结构在不同车型平台上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50代表方向盘,60代表转向机。AB为传统的转向管柱,AB1、AB2、AB3代表本实施例的机械式转向管柱,而AB1、AB2、AB3分别表示不同的长度并且其可适应不同的车型平台。由于传统的转向管柱AB长度不可变化,无法控制∠ABC和∠BCD夹角,很难保证力矩波动率。而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由于管柱下轴可滑移,通过调节B点位置,可以调节∠ABC和∠BCD夹角,可使其达到最佳的力矩波动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可实现多种车型的转向管柱共用化,削减投资,降低成本,缩短零部件开发周期。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包括管柱芯轴和管柱下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芯轴包括连接芯头以及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内壁上设置有沿着所述连接管体轴向延伸的键槽,所述管柱下轴包括花键头和下轴体,所述花键头伸入所述连接管体内并能够沿所述连接管体的轴向滑动并可通过花键头与键槽配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芯轴上设置有管柱上壳体,所述管柱上壳体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管柱芯轴的连接芯头上,并且所述管柱上壳体从所述连接芯头向所述连接管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管柱下轴上设置有管柱下壳体,所述管柱下壳体的末端通过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管柱下轴的下轴体上,并且所述管柱下壳体的前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体的外壁与所述管柱上壳体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体与第二轴承之间采用塑料套筒配合,并且所述第二轴承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塑料套筒内的轴承挡片。
CN201720431518.XU 2017-04-21 2017-04-21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Active CN206734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1518.XU CN206734389U (zh) 2017-04-21 2017-04-21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1518.XU CN206734389U (zh) 2017-04-21 2017-04-21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4389U true CN206734389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0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1518.XU Active CN206734389U (zh) 2017-04-21 2017-04-21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4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44507A1 (zh) 利用螺杆凸轮实现垂直钻井的机械式井下工具
CN206734389U (zh) 长度可调的机械式转向管柱结构
CN205571486U (zh) 一种装修用墙体穿孔电钻
CN207223843U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钻孔锁螺丝机
CN205532261U (zh) 一种钻机动力输出分时驱动装置
CN209212192U (zh) 井下变形套管滚轮整形器
CN206246058U (zh) 一种工具面稳定器
CN206028746U (zh) 一种立式车床主轴单元结构
CN106968680A (zh) 一种掘进机用截割头及其掘进施工方法
CN203844832U (zh) 一种新型动力转向器阀总成
CN107021179A (zh) 单向集成式力矩感应电机及助力骑行装置
CN209395794U (zh) 一种能横向移动的工程作业车
CN207049290U (zh) 一种齿轮
CN206149079U (zh) 一种焊接空心电机轴
CN106240197B (zh) 一种简易拆卸式移动黑板装置
CN207902518U (zh) 一种可爬楼梯可减振的婴儿车
CN207592859U (zh) 用于缝纫机外壳的冲孔机
CN107130802B (zh) 一种手握式自旋转钢筋钩
CN205675177U (zh) 一种自行车踏板
CN101428313B (zh) 一种加工铜波纹管的端部护套
CN106931244A (zh) 承插式钢管及其加工方法
CN205930872U (zh) 转向中间轴结构
CN107627273A (zh) 一种汽车生产线可翻转工作台
CN207246211U (zh) 一种新型传动轴
CN208221364U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系统用半刚性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6

Address after: 610100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ongquanyi District) Automobile City Avenue 668,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New Energy Automotiv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76 Beijing City Shuangyang East Industrial Zone Daxing District Yizhuang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