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3781U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3781U
CN206733781U CN201720285495.6U CN201720285495U CN206733781U CN 206733781 U CN206733781 U CN 206733781U CN 201720285495 U CN201720285495 U CN 201720285495U CN 206733781 U CN206733781 U CN 206733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s
secondary grid
adjacent
spacing
gri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54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硕
万松博
王栩生
涂修文
邢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2854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3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3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3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包括网框,网框内设置网布,网布上设置镂空图案,镂空图案包括边框、纵向间隔设置于边框内的多条主栅线、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并垂直于主栅线的若干条副栅线,边框在纵向的中心线设为A线,A线平行于副栅线和边框的边缘副栅线,位于A线两侧的副栅线对称设置,在A线的任一侧,沿着A线向边缘副栅线的方向,将A线至边缘副栅线之间的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靠近A线的一个区域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A线的另一个区域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其生产的电池片的正面电极通过不同扩散方阻下不同副栅线间距的搭配,合理降低遮光率,减少银浆用量,提高电池转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商业生产制造中,丝网印刷因其印刷高效、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与精度高等特点,是形成电池正面金属电极的主要方式,太阳能电池正面金属电极主要用来收集光照下电池表面溢出的电子并将其传输到末端电路。
现有的印刷网版如图1所示,包括网框10’,网框10’内设置网布20’,网布20’由钢线或尼龙线配合乳胶组成,光刻后,在网布20’上形成可用于印刷透墨的镂空图案,使用金属刮刀将银浆通过网版涂布到硅片上,经过烧结,便形成了电池的金属电极,然而,网版镂空图案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电池的最终效率。
常规的网版镂空图案包括主栅线1’和副栅线2’,一般的网版设计中,相邻副栅线之间的间距相同,印刷出的电极图案的相邻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也相同。实际上,副栅线2’的间距要搭配电池扩散方阻的变化,才能在节约浆料的同时提高电池的效率。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印刷网版得到的金属电极,未能很好地配合不同的方阻变化,从而不利于降低遮光率,减少银浆用量,提高电池转化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印刷出的副栅线满足扩散方阻的变化,节约印刷浆料的同时,提高电池的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包括网框,所述网框内设置网布,所述网布上设置镂空图案,所述镂空图案包括边框、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多条主栅线、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并垂直于所述主栅线的若干条副栅线,所述边框在纵向的中心线设为A线,所述A线平行于所述副栅线和所述边框的边缘副栅线,位于所述A线两侧的所述副栅线对称设置,在所述A线的任一侧,
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将所述A线至所述边缘副栅线之间的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且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A线的另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作为一种优选,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间距保持不变的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间距逐渐增大的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均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区域中,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优选的,靠近所述A线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A线至距离所述A线20~50mm处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以外并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区域设为第二区域。
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为1.3mm~1.8mm,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为1.4mm~2.0mm;
当所述副栅线为奇数条时,所述A线与位于中间的一条所述副栅线重合,所述A线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邻近所述A线的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当所述副栅线为偶数条时,所述A线为位于中间的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中线,且所述A线与任一该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在A线的任一侧,沿着A线向边缘副栅线的方向,将A线至边缘副栅线之间的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且靠近A线的一个区域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A线的另一个区域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使印刷出的栅线满足扩散方阻的变化,合理降低遮光率,减少银浆用量,提高电池转化效率;另外,电池片内方阻差异会导致丝网印刷后电池片边缘和中心区域烧结温度差异,容易形成不良,但通过该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能够较好地改善电池片烧结不良,降低正面电池接触电阻,减少组件功率损耗,避免效率较低的黑心片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网框;20-网布;1-主栅线;2-副栅线;3-边缘副栅线;21-第一区域;22-第二区域;23-第三区域;
10’-网框;20’-网布;1’-主栅线;2’-副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2至1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包括网框10,所述网框10内设置网布20,所述网布20上设置镂空图案,所述镂空图案包括边框、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多条主栅线1、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并垂直于所述主栅线1的若干条副栅线2,所述边框在纵向的中心线设为A线,所述A线平行于所述副栅线2和所述边框的边缘副栅线3,位于所述A线两侧的所述副栅线2对称设置。在所述A线的任一侧,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将所述A线至所述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且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A线的另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均逐渐增大。此时,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区域中,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
优选的,将所述A线至所述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两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其中,靠近所述A线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21,所述第一区域21以外并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区域设为第二区域22。
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的分界线可以位于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也可以与某一条副栅线重合。当其分界线与一条副栅线重合时,这条副栅线为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公共的一条副栅线。当其分界线位于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时,第一区域21的最外侧的一条副栅线与第二区域22中的靠近第一区域的一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为中间间距,该中间间距可以为:
1)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的最大值;或
2)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的最小值;或
3)大于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的最大值,但小于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副栅线之间的间距的最小值。
因此,可以保证从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上的相邻两根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不会中途骤然缩小,进一步保证其增大的变化趋势,最终满足扩散方阻的变化。
在第一区域21中,有多条副栅线2,在第二区域22中,同样有多条副栅线2,且靠近边缘副栅线3的区域中,边缘副栅线3为该区域中的最外侧的一条副栅线。需要注意的是,该网版的副栅线总条数(根数)为两条边缘副栅线3加上两条边缘副栅线3之内的其他副栅线2的数量的总和。因此,在后续描述第二区域22的副栅线间距时,是包括了边缘副栅线3和与其相邻的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的。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也逐渐增大,且第一区域21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第二区域22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因而中心栅线密,边缘栅线疏。
为了更加清楚描述上述方案,以5主栅线的印刷网版为例,镂空图案的尺寸为154mm×154mm,主栅线1的宽度为0.7mm,副栅线2的宽度均为30μm。此时,所述第一区域21为所述A线至距离所述A线20~50mm处的区域,例如,该距离可以为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31mm、30.1mm、32mm、33mm、34mm、35mm、36mm、37mm、38mm、39mm、40mm、41mm、42mm、43mm、44mm、45mm、46mm、47mm、47.35mm、48mm、49mm、50m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将A线所处位置设为0位,则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距离a为77mm,而第一区域21在纵向的宽度范围a1为0~47.35mm,第二区域22在纵向的宽度范围a2为47.35mm~77mm。对于第二区域22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或者,也可以再次分割成多个更小的区域。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22为一个整体的区域,不再分割。
此时,在A线的任意一侧,从所述A线到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为1.3mm~1.8mm,所述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为1.4mm~2.0mm;优选的,第一区域21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第二区域21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均由1.4mm~1.8mm变化,而A线两侧的副栅线都为对称设置。例如,间距可以为1.4mm、1.5mm、1.6mm、1.7mm、1.8mm。
具体地,当所述副栅线2为奇数条时,所述A线与位于中间的一条所述副栅线2重合,所述A线与所述第一区域21中的邻近所述A线的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将所述A线与第一区域21中的邻近所述A线的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设为a0,则a0不大于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进一步地,沿着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将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依次定义为b1、b2、b3、b4、b5、b6、b7,……,b(n-1),邻近边缘副栅线3的副栅线2与该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间距设为bn。此时,n为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加一的一半得来,a0即为b1,a0与b1重合,如,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为5时,n为(5+1)/2=3,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为9时,n为(9+1)/2==5,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为75条,n为(75+1)/2==38,以此类推,根据实际副栅线的条数,即可推断出有多少个间距。
当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时,所述A线为位于中间的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中线,且所述A线与任一该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的一半。将所述A线与第一区域21中的邻近所述A线的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设为a0,则a0不大于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的一半。进一步地,沿着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将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依次定义为b1、b2、b3、b4、b5、b6、b7,……,b(n-1),邻近边缘副栅线3的副栅线2与该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间距设为bn。此时,n为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的条数的一半得来,而a0不大于b1/2,如,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为4时,n为4/2=2,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为6时,n为6/2=3,位于边缘副栅线3之间的副栅线2的条数为50条,n为50/2=25,以此类推,根据实际的副栅线条数,即可推断出有多少个间距。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而靠近所述A线的部分间距位于第一区域21,远离所述A线的其余部分间距位于第二区域22。假设b1至b15处于第一区域21,而b16至bn处于第二区域,可以理解为,b1<b2,b2<b3,……,b15<b16,……,b(n-1)<bn。此时,A线至第一区域中的邻近A线的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为a0=0.7mm,第一区域21中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的变化为1=1.41mm、b2=1.42mm、b3=1.43mm、b4=1.44mm,……,b15=1.58mm,第二区域22中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的变化为b16=1.59mm,b17=1.61mm、b18=1.62mm,……,bn=1.8mm。
其中,b15作为第一区域21中的最大间距,其小于第二区域22中的最小间距b16。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形成渐变式的镂空图案。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在于,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且第一区域21在纵向的宽度为0~30.1mm,第二区域22在纵向的宽度为30.1~77mm。此时,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均为c1,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为c2,而c1<c2,当所述副栅线2为奇数条时,a0=c1;当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时,a0=c1/2。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c1的变化范围为1.3mm~1.5mm,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c2的变化范围为1.4mm~1.8m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
当c1=1.3mm时,a0=0.65mm,c2可以为1.4mm、1.41mm、1.42mm、……、1.8mm;
当c1=1.4mm时,a0=0.70mm,c2可以为1.41mm、1.42mm、……、1.8mm;
当c1=1.5mm时,a0=0.75mm,c2可以为1.51mm、1.52mm、……、1.8mm。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c1为1.40mm,c2为1.51mm。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以区域划分并以区域的形式增大,从而形成了分段式的镂空图案。
实施例三
如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在于,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此时,间距保持不变的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小于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小间距。
此时,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均为c1,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依次为b1、b2、b3、……,bn,b1<b2……<bn,c1<b1,当所述副栅线2为奇数条时,a0=c1;当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时,a0=c1/2,n的算法参考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c1的变化范围为1.3mm~1.5mm,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的变化范围为1.4mm~2.0m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
当c1=1.3mm时,a0=0.65mm,b1为1.4mm,b2为1.41mm,b3为1.42mm,……,b(n-2)为1.8mm,b(n-1)为1.9mm,bn为2.0mm;
当c1=1.4mm时,a0=0.70mm,b1为1.41mm,b2为1.42mm,……,b(n-2)为1.8mm,b(n-1)为1.9mm,bn为2.0mm;
当c1=1.5mm时,a0=0.75mm,b1为1.51mm,……,b(n-2)为1.8mm,b(n-1)为1.9mm,bn为2.0mm。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第一区域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相同,而第二区域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形成了分段式的镂空图案。
实施例四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在于,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此时,间距逐渐增大的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
此时,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依次为b1、b2、b3、……,bn,b1<b2……<bn,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为c2,bn<c2,当所述副栅线2为奇数条时,a0即为b1,a0与b1重合;当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时,a0不大于b1/2,n的算法参考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1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的变化范围为1.3mm~1.8mm,第二区域22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c2为1.4mm~2.0m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栅线2为偶数条。
当b1=1.31mm、b2=1.32mm、b3=1.33mm,……,bn=1.8mm时,a0=0.65mm,c2可以为1.9mm、2.0mm。
当b1=1.41mm、b2=1.42mm、b3=1.43mm、……、b(n-1)=1.69mm,bn=1.70mm时,a0=0.7mm,c2可以为1.74mm、1.8mm、1.9mm、2.0mm。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b1=1.41mm、b2=1.42mm、b3=1.43mm……、b(n-1)=1.69mm,bn=1.7mm,c2=1.74mm,a0=0.7mm。
由此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从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3的方向,第一区域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而第二区域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相同,从而形成了分段式的镂空图案。
实施例五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在于,划分区域为三个,沿着所述A线至边缘副栅线的方向,依次为第一区域21、第二区域22、第三区域23,每一区域在纵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约为25.7mm。
其中,每个区域中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2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而第一区域的间距小于第二区域的间距,第二区域的间距小于第三区域的间距。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21中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d为1.4mm,第二区域22中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e为1.5mm,第三区域23中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f为1.6mm,d、e、f的大小呈线性递增,根据工艺实际情况,d、e、f在1.0mm-2.0mm间取值。
因此,采用上述设计的优点如下:
1)在电池片扩散工艺中,由于硅片位置和扩散气流分布不均的原因导致硅片上方阻分布不均,中心方阻高、四周方阻低。相比于中心高方阻区,边缘的低方阻区因横向电阻小,可匹配更疏的副栅线,增加直接光照面积,增加短路电流,提高效率。
2)可以降低约4%~8%的银浆料的用量,极大的减少了成产成本。
3)相比于现有的和方阻相匹配的栅线设计来说有更适合产业化生产,提高成品率,更容易和传统电池搭配使用,美观。
4)由于该网版的副栅线设计不影响主栅根数的选择,可实现未来多主栅的技术升级。
下面通过实施例五与对比例1的网版印刷得到的电池对比,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
对比例1
对比例中,副栅线的间距为1.4mm,保持恒定。
选用实施例五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Uoc/mV Isc/A Rs/mΩ FF Ncell
对比例 643.0 9.49 1.9 79.98% 19.96%
实施例五 643.0 9.53 2.02 79.90% 20.05%
表中的测试数据都是在1个太阳光照强度下得到,Uoc表示这里的1个太阳光照强度是指25℃下,入射光功率为1000W/m2。入射光谱为AM1.5G标准太阳光谱。
其中,Uoc表示电池处于开路时的输出电压,Isc表示电池短路电流,RS表示电池的串联电阻,FF表示电池的填充因子,Ncell表示电池的转换效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五的方案中,由于电池受光面积增加,产生电流极大提高,使电池短路电流Isc提升较多;副栅间合理距搭配方阻的变化,使得方阻增加较少,填充因子略有降低。
这是由于正面金属电极会影响电池的遮光率和串阻,在电池的边缘处,因扩散电阻小,造成串阻本身很低,相对过密的副栅线并不能明显地降低方阻,此时遮光率对效率的影响较大,增加副栅线间距,可增加光照面积,极大的提高光生电流,而串联电阻并不会增加很多。综合效果上,每片电池的平均绝对效率增加0.0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印刷网版设计,其副栅线间距梯度式变化,越靠近电池片边缘,副栅间距越宽,且正面栅线相互之间平行设置,便于印刷,在配合扩散方阻变化提高电池效率的同时,有利于产业化生产和未来多主栅技术的升级,降低了次品率;且该印刷网版生产的正面电极与传统的等间距副栅设计用肉眼看不出任何区别,可与传统等间距副栅电池片在组件端组合搭配使用,不影响组件的整体美观,减小了生产成本,相比于现有的回字形电极设计,避免了中间矩形镂空块过于明显的缺陷。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包括网框,所述网框内设置网布,所述网布上设置镂空图案,所述镂空图案包括边框、纵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的多条主栅线、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边框内并垂直于所述主栅线的若干条副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在纵向的中心线设为A线,所述A线平行于所述副栅线和所述边框的边缘副栅线,位于所述A线两侧的所述副栅线对称设置,在所述A线的任一侧,
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将所述A线至所述边缘副栅线之间的区域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且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A线的另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间距保持不变的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间距逐渐增大的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与该区域相邻的另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A线向所述边缘副栅线的方向,每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均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所述区域中,靠近所述A线的一个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大间距小于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所述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A线的区域设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A线至距离所述A线20~50mm处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以外并远离所述A线的其他区域设为第二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为1.3mm~1.8mm,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为1.4mm~2.0mm;
当所述副栅线为奇数条时,所述A线与位于中间的一条所述副栅线重合,所述A线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邻近所述A线的所述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当所述副栅线为偶数条时,所述A线为位于中间的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中线,且所述A线与任一该副栅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相邻两条所述副栅线之间的最小间距的一半。
CN201720285495.6U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Active CN206733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5495.6U CN206733781U (zh)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5495.6U CN206733781U (zh)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3781U true CN206733781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5495.6U Active CN206733781U (zh) 2017-03-22 2017-03-22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37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1948A (zh) * 2020-01-21 2021-08-06 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网板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1948A (zh) * 2020-01-21 2021-08-06 宁夏隆基乐叶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网板及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4183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的制备方法
EP1168458A3 (en) Photovoltaic element,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and solar cell modules
CN206595265U (zh) 一种副栅线渐变的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
CN102610668A (zh) 一种改进的太阳电池电极结构
CN104282771B (zh) 背面接触型太阳能电池
CN206733781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丝网印刷网版
US20190088802A1 (en) Moisture-resistant solar cells for solar roof tiles
CN105762202B (zh) 一种点线结合的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1524A (zh) 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结构和电池
CN105679849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
CN206460964U (zh) 一种多主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
CN105870212B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二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96897U (zh)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
CN203895470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结构
CN208806262U (zh) 一种双面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
CN105552144B (zh) 一种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
CN107046070A (zh) 一种p型晶体硅电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US8143085B2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456476U (zh)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前电极
CN20325075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面正电极
CN214898454U (zh) 一种局部钝化接触电池
CN206148443U (zh) 一种晶硅太阳电池二次印刷正面套印电极
CN104241446A (zh) 一种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背面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3715B (zh) 一种双层结构ito电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7039545A (zh) P型perc双面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和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