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21042U -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21042U
CN206721042U CN201720447156.3U CN201720447156U CN206721042U CN 206721042 U CN206721042 U CN 206721042U CN 201720447156 U CN201720447156 U CN 201720447156U CN 206721042 U CN206721042 U CN 206721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optical fiber
rotating disk
twisting device
loc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71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文远
耿培恒
曹珊珊
王震
徐海涛
刘志忠
薛济萍
薛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dong Technology Co ltd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Technologies Fibre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471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21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21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210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扭转装置,属于光纤制造技术领域。光纤扭转装置包括旋转盘、对称设置在旋转盘上下两侧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入的第一通孔、第二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出的第二通孔,旋转盘设有相对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光纤穿过其中一个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具有光滑的内壁;光纤扭转装置还设有驱动组件,在驱动组件驱动下,旋转盘绕旋转盘的盘心转动,以使光纤产生扭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扭转装置能够降低偏振模色散,同时能够避免对光纤表面造成损伤且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模色散指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简称PMD(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是由光纤横截面微小的不对称性引起的色散,这种不对称性引起两个相互垂直的基本偏振模以不同的速度传播。若偏振模色散大,则会导致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光中产生波形劣化,使得相邻的脉冲很难分离而产生传输容量受限等问题,由此希望将偏振模色散尽量抑制为很小。另外,光纤横截面微小的不对称性主要因素是光纤的剖面形状为椭圆截面,而在光纤的制造中,无论在选择了哪种光纤母材的制造方法、以及将哪种光纤母材纺丝(拉丝)来制造光纤裸线的方法的情况下,实际上都很难实现包含光纤线的纤芯部分及其周围的包层部分的完整的正圆形的剖面形状。
现有技术,在光纤拉丝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夹持”的方法进行搓扭光纤,从而改善光纤成型过程中椭圆截面所造成的偏振模色散大的问题,达到稳定控制偏振模色散的目的。然而,无论搓扭设备采用的是双轮搓动还是单轮搓动,都会对光纤表面形成挤压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表面损伤,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另外,搓扭设备相对比较复杂、笨重,不便于调整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扭转装置,能够在光纤拉丝过程中降低偏振模色散,同时避免对光纤表面形成挤压而造成表面损伤,且该光纤扭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维护的特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扭转装置,所述光纤扭转装置包括旋转盘、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盘上下两侧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供所述光纤引出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盘设有相对所述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所述光纤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均具有光滑的内壁;
所述光纤扭转装置还设有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旋转盘绕所述旋转盘的盘心转动,以使所述光纤产生扭转。
优选地,所述光纤扭转装置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基架,所述旋转盘架设于所述中空结构的顶部;
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旋转盘绕所述旋转盘的盘心相对所述基架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或双向方向交替转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旋转盘的盘心上,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下,所述旋转盘绕所述旋转轴沿着双向方向交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有环形凸筋,所述基架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筋相对应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基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槽,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半球形凹槽对应的凹陷部,多个所述半球形凹槽内均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凹陷部接触。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驱动齿轮;
所述旋转盘的外边缘呈齿轮状,所述旋转盘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基架上还固定设有位移限定件,所述位移限定件位于所述旋 转盘的边缘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为一对;
所述旋转盘开设有条状缝隙,若所述条状缝隙经过所述旋转盘的盘心,且所述条状缝隙的两端到所述旋转盘的盘心的距离相等;
所述条状缝隙上卡设有相对所述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两个圆筒形部件,所述两个圆筒形部件分别设有所述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为多对;
所有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具有相同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光纤扭转装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称设置在旋转盘的上下两侧,第一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入的第一通孔、第二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出的第二通孔,旋转盘设有相对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光纤穿过其中一个第三通孔,由此光纤依次穿过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通孔、旋转盘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中的其中一个第三通孔以及第二限位件的第二通孔后,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盘绕其盘心转动,以使光纤产生扭转,从而解决了光纤成型过程中椭圆截面所造成的偏振模色散大的问题,并达到稳定控制偏振模色散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具有光滑的内壁,因此在光纤扭转装置使光纤扭转过程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不会对光纤的表面形成挤压而造成表面损伤;另外,由于该光纤扭转装置主要由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限位件、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限位件、设有第三通孔的旋转盘以及驱动旋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组成,因此该光纤扭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维护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光纤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示A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圈示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夹持装置;2.光纤预制棒;3.熔融炉;4.软化成型区;5.一级冷却装置;6.二级冷却装置;7.三级冷却装置;8.涂覆装置;9.固化装置;10.光纤扭转装置;11.定位轮;12.收线装置;13.光纤;101.基架;102.第一限位件;103.第二限位件;104.旋转盘;105.驱动组件;106.位移限定件;1011.环形凹槽;1012.半球形凹槽;1013.滚珠;1021.第一通孔;1031.第二通孔;1041.第三通孔;1042.环形凸筋;1043.条状缝隙;1044.圆筒形部件;1051.电机;1052.转轴;1053.驱动齿轮;1054.旋转轴;1055.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扭转装置,该光纤扭转装置可以应用在低偏振模色散光纤的制造过程中,以解决了光纤的椭圆截面所造成的偏振模色散大的问题,同时避免对光纤的表面形成挤压而造成表面损伤。
其中,参照图1所示,图1为光纤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光纤制造系统通过经由沿光纤拉丝方向依次配置的夹持装置1、熔融炉3、软化成型区4、一级冷却装置5、二级冷却装置6、三级冷却装置7、涂覆装置8、固化装置9、光纤扭转装置10、定位轮11、收线装置12,由此制造出光纤。其中,光纤制造系统制造光纤的过程是,首先光纤预制棒2经由夹持装置1送进熔融炉3内, 在软化成型区4加热的同时让拉制的光纤进行轴线旋转,通过一级冷却装置5、二级冷却装置6、三级冷却装置7进行逐级退火,逐渐冷却至40°~50°,再经过涂覆系统8,把裸露的二氧化硅玻璃体涂上树脂保护层,经过固化装置9固化树脂形成涂层,以保证光纤的强度硬度,然后通过光纤扭转装置10来实现光纤的扭转,最后经定位轮11后利用收线装置12把光纤缠绕在特制的盘子上,即完成光纤制造过程。
实施例一
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光纤扭转装置10包括基架101、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旋转盘104和驱动组件105。
具体的,基架101具有呈筒状的中空结构,旋转盘104架设于中空结构的顶部,第一限位件102和第二限位件103对称设置在旋转盘104的上下两侧;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与旋转盘104之间的距离可调整。其中,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可以分别固定在一支撑结构上(未示出),该支撑结构可以固定在基架101上。
第一限位件102设有第一通孔1021、第二限位件103设有第二通孔1031,旋转盘104设有相对旋转盘104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1041,其中,第一通孔1021用于供光纤13引入,第二通孔1031用于供光纤13引出,第三通孔1041用于供光纤13穿过。
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第三通孔1041均具有光滑的内壁,以确保在光纤扭转时不会对光纤表面造成损伤。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第三通孔1041的内壁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椭圆形;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34具有相同的直径,该相同的直径大小根据光纤的直径大小进行设定,以便能够使光纤穿过,同时能够通过旋转盘的转动使得穿过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34的光纤产生扭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34的直径均设置 为2mm±0.1mm。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34具有相同的深度,该深度大小可以设定为5mm±0.5mm。
在驱动组件105驱动下,旋转盘104绕旋转盘104的盘心相对基架101转动,使得光纤产生扭转。其中,驱动组件105固定设置于基架101的内部,驱动组件105与旋转盘104接触,以控制旋转盘104绕其盘心转动,进而带动穿过旋转盘104上第三通孔1041的光纤扭转。
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与旋转盘104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换句话说,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的中心均在旋转盘104的中心轴线上,因此当光纤13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41后,光纤13沿其长度方向在第三通孔1041处形成了一定的角度,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与旋转盘104之间的距离,或者变换供光纤穿过的第三通孔,使得该角度限定在10°~45°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对所形成的角度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在驱动组件105驱动下,旋转盘104绕其盘心相对基架10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或双向方向交替转动。其中,在光纤拉丝过程中,使光纤具有一定的张力,比如张力范围为3~5N,以保证光纤通过旋转盘的转动产生扭转。由于驱动组件105控制旋转盘104仅能进行圆周转动,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或者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或者在一定转动角度内进行往返交替转动,该往返交替转动为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转动。其中,转动方向、转动角度均可以通过操作者在与驱动组件105连接的控制面板上所设定的扭转参数进行确定,通过扭转参数的设定以确保在一个转动周期内,每米光纤扭转1~35圈,以实现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不大于0.04ps/km1/2
进一步地,参照图3及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扭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圈示A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旋转盘104的底部设有环形凸筋1042,基架101的上表面设有与环形凸筋1042相对应的环形凹槽1011。其中,环形凹槽的环心设在基架101的中空结构的垂直中 心线上,在旋转盘105转动时,通过环形凸筋1042与环形凹槽1011相配合,旋转盘105在环形凹槽所形成的环形轨道内进行转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环形凸筋1042与环形凹槽1011的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以使环形凸筋1042与环形凹槽1011之间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旋转盘104相对于基架101能够顺畅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盘104的底部与基架101之间的结构并不局限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旋转盘104的底部设有环形凹槽,基架101的表面设有对应环形凹槽的环形凸筋,只要能够满足在驱动组件105驱动下,旋转盘104绕其盘心相对基架101转动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所示,图5为图3中圈示A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基架10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槽1012,旋转盘104的底部设有与半球形凹槽1012对应的凹陷部(未标示),多个半球形凹槽1012内均设有滚珠1013,滚珠1013与凹陷部接触。其中,多个半球形凹槽1012均匀分布在基架101与旋转盘104相对的表面上,且形成以旋转盘104盘心为环心的多个环形构造。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驱动组件105的驱动下,旋转盘104底部的多个滚珠1013分别在基架101的多个半球形凹槽1012中滚动,而滚珠1013与旋转盘104的凹陷部接触,从而能够使旋转盘104绕其盘心相对基架101平稳地转动。
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示,驱动组件105包括电机1051、连接至电机1051的转轴1052、以及安装在转轴1052上的驱动齿轮1053;旋转盘104的外边缘呈齿轮状,旋转盘104与驱动齿轮1053相啮合。
其中,转轴1052与驱动齿轮1053固定连接,在电机1051的运转作用下,根据设定的参数,转轴1052带动驱动齿轮1053转动,而由于驱动齿轮1053与旋转盘104的外周缘轮齿相互啮合,从而带动旋转盘104转动,使得穿过旋转盘104的其中一个第三通孔1041的光纤产生扭转,进而在扭转所产生的振动的机械波沿着光纤传至光纤拉制成型的软化区,在周期性地旋转,使得光纤的包 层不圆度得以改善,达到了光纤生产中降低偏振模色散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驱动结构,比如将驱动组件设置为皮带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驱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示,基架101上还固定设有位移限定件106,位移限定件106位于旋转盘104的边缘上方,其中,位移限定件106呈条状,用于在旋转盘104转动时,限制旋转盘104向上运动。优选地,位移限定件106为三个,在限制旋转盘104向上运动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旋转盘104转动的平稳性。
需要说明的是,位移限定件106的结构与数量并不局限上述设置,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位移限定件106设置为以旋转盘104的盘心为环心的圆环状位移限位件,其中,该圆环状位移限位件位于旋转盘的边缘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位移限定件106的结构与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转盘结构示意图,第三通孔1041为一对;旋转盘104开设有条状缝隙1043,条状缝隙1043通过旋转盘104的盘心,且条状缝隙1043的两端到旋转盘104的盘心的距离相等;条状缝隙1043上分别卡设有相对旋转盘104的盘心对称的两个圆筒形部件1044,两个圆筒形部件1044分别设有第三通孔1041,其中,两个圆筒形部件1044到旋转盘104的盘心的距离可在实际应用进行调节,并在调节后对两个圆筒形部件1044的位置通过卡设方式进行固定在条形缝隙1043上,以保证光纤穿过第三通孔1041进行扭转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三通孔1041为多对;所有第三通孔1041的孔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参照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旋转盘结构示意图,旋转盘104上设有两对第三通孔1041,该两对的所有第三通孔1041的孔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由于第三通孔1041成对进行设置在旋转盘104上,从而保证了旋转盘104转动的平稳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将多对第三通孔的所有孔心不全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由于光纤扭转装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称设置在旋转盘的上下两侧,第一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入的第一通孔、第二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出的第二通孔,旋转盘设有相对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光纤穿过其中一个第三通孔,由此光纤依次穿过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通孔、旋转盘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中的其中一个以及第二限位件的第二通孔后,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盘绕其盘心转动,以使光纤产生扭转,从而解决了光纤成型过程中椭圆截面所造成的偏振模色散大的问题,并达到稳定控制偏振模色散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具有光滑的内壁,因此在光纤扭转装置使光纤扭转过程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不会对光纤的表面形成挤压而造成表面损伤;另外,由于该光纤扭转装置主要由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限位件、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限位件、设有第三通孔的旋转盘以及驱动旋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组成,因此该光纤扭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维护的特点。
实施例二
参照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光纤扭转装置包括光纤扭转装置10包括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旋转盘104和驱动组件105。
具体的,第一限位件102和第二限位件103对称设置在旋转盘104边缘处的上下两侧;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与旋转盘104之间的距离可调整。其中,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可以分别固定在一支撑结构上(未示出)。
第一限位件102设有供光纤13引入的第一通孔1021、第二限位件103设有供光纤13引出的第二通孔1031,旋转盘104设有相对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1041,光纤13穿过其中一个第三通孔1041。
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第三通孔1041均具有光滑的内壁,以确 保在光纤扭转时不会对光纤表面造成损伤。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第三通孔1041的内壁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也可以呈椭圆形;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41具有相同的直径,该相同的直径大小根据光纤的直径大小进行设定,以便能够使光纤穿过,同时能够通过旋转盘的转动使得穿过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41的光纤产生扭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41的直径均设置为2mm±0.1mm。其中,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41具有相同的深度,该深度大小可以设定为5mm±0.5mm。
光纤扭转装置还设有驱动组件105,在驱动组件105驱动下,旋转盘104绕旋转盘104的盘心转动,以使光纤13产生扭转。
其中,驱动组件105包括旋转轴1054和驱动电机1055,旋转轴1054安装在旋转盘104的盘心上,旋转轴1054连接至驱动电机1055。
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与第三通孔1041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该第三通孔1041为旋转盘104上所有第三通孔中与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距离最近的第三通孔。此当光纤13依次通过第一通孔1021、第二通孔1031和第三通孔1041后,光纤13沿其长度方向在第三通孔1041处形成了一定的角度,可以通过适当调整第一限位件102、第二限位件103与旋转盘104之间的距离,或者变换供光纤穿过的第三通孔,使得该角度限定在120度~150度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对所形成的角度大小不作具体限定。
在驱动电机1055驱动下,旋转盘104绕旋转轴1054沿着双向方向交替转动,该双向交替转动角度范围为-90°~+90°。其中,在光纤拉丝过程中,使光纤具有一定的张力,比如张力范围为3~5N,以保证光纤通过旋转盘的转动产生扭转。其中,转动角度可以通过操作者在与驱动组件105连接的控制面板上所设定的扭转参数进行限定,以确保光纤不会缠绕在旋转盘104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扭转装置,由于光纤扭转装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对称设置在旋转盘的上下两侧,第一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入 的第一通孔、第二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出的第二通孔,旋转盘设有相对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光纤穿过其中一个第三通孔,由此光纤依次穿过第一限位件的第一通孔、旋转盘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中的其中一个以及第二限位件的第二通孔后,通过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旋转盘绕其盘心转动,以使光纤产生扭转,从而解决了光纤成型过程中椭圆截面所造成的偏振模色散大的问题,并达到稳定控制偏振模色散的目的;同时,由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具有光滑的内壁,因此在光纤扭转装置使光纤扭转过程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不会对光纤的表面形成挤压而造成表面损伤;另外,由于该光纤扭转装置主要由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限位件、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限位件、设有第三通孔的旋转盘以及驱动旋转盘转动的驱动组件组成,因此该光纤扭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调整维护的特点。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扭转装置包括旋转盘、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盘上下两侧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有供光纤引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件设有供所述光纤引出的第二通孔,所述旋转盘设有相对所述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至少一对第三通孔,所述光纤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均具有光滑的内壁;
所述光纤扭转装置还设有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旋转盘绕所述旋转盘的盘心转动,以使所述光纤产生扭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扭转装置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基架,所述旋转盘架设于所述中空结构的顶部;
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旋转盘绕所述旋转盘的盘心相对所述基架沿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或双向方向交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轴和驱动电机,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所述旋转盘的盘心上,所述旋转轴连接至所述驱动电机;
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下,所述旋转盘绕所述旋转轴沿着双向方向交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有环形凸筋,所述基架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筋相对应的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槽,所述旋转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半球形凹槽对应的凹陷部,多个所述半球形凹槽内均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所述凹陷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转轴、以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驱动齿轮;
所述旋转盘的外边缘呈齿轮状,所述旋转盘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架上还固定设有位移限定件,所述位移限定件位于所述旋转盘的边缘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孔为一对;
所述旋转盘开设有条状缝隙,所述条状缝隙经过所述旋转盘的盘心,且所述条状缝隙的两端到所述旋转盘的盘心的距离相等;
所述条状缝隙上卡设有相对所述旋转盘的盘心对称的两个圆筒形部件,所述两个圆筒形部件分别设有所述第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孔为多对;
所有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扭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具有相同的直径。
CN201720447156.3U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21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7156.3U CN206721042U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7156.3U CN206721042U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21042U true CN206721042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50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715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21042U (zh) 2017-04-26 2017-04-26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21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1777C (zh) 具有增加的带宽的多模光纤
JP3491644B2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EP0582405B1 (en) Method of drawing an optical fibre and fibre produced thereby
JP3599748B2 (ja) 低偏光モード分散特性を持つ光ファイバ
CN100434378C (zh) 低偏振波型色散光纤维及其制造工艺和装置
US65502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ber from a preform
US6076376A (en) Method of making an optical fiber having an imparted twist
JP3557606B2 (ja) 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N102503116B (zh) 一种旋转光纤的制造方法及旋转收纤装置
AU7571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wisting a coated optical fiber during drawing from a preform
EP07955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n optical fiber of reduced polarisation mode dispersion from a preform
EP0744636B1 (en)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fiber with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EP1604237B1 (en) Spun optical fiber with low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6721042U (zh)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JPS5888131A (ja) 軟化材料源からの引き出しにより生じるキラル構造を有する物体を得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CN108793725A (zh) 一种光纤扭转装置
CN103113021B (zh) 搓扭角度可调的光纤搓扭设备及光纤搓扭方法
JPWO2002063354A1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04345947A (ja) スピンを利用した光ファイバ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EP1439150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wisted optical fiber with reduce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N103771699A (zh) 一种光纤搓扭设备
JPH11302042A (ja)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3070603B2 (ja)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
CN100347110C (zh) 用于制造有低偏振模式散射的光纤的方法
JPH0769665A (ja) 光ファイバ母材、光ファイバ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5

Address after: 226009 No. 6 Tiantian Road, Nantong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TIAN TECHNOLOGY FIBER POTICS Co.,Ltd.

Co-patentee after: JIANGD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9 Zhongtian Road, Nant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No. 6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TIAN TECHNOLOGY FIBER POT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