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19385U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19385U
CN206719385U CN201720410729.5U CN201720410729U CN206719385U CN 206719385 U CN206719385 U CN 206719385U CN 201720410729 U CN201720410729 U CN 201720410729U CN 206719385 U CN206719385 U CN 206719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intelligent bicycle
cavity
support column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107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浩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QIH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QIH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QIH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QIH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107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19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19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193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本体,所述智能单车本体包括前减震杆、前支撑杆、座垫和设备盒,前减震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内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限位环,限位环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圈。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能够对扫码牌进行有效的密封和保护,避免了扫码区域的长时间暴露,避免了扫码区域的破损,防护效果好,能够对智能单车本体前部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释,使用更加方便,有效的保证了智能单车本体的使用寿命,能够对使用者施加的挤压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提高了智能单车本体的减震性能,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单车的损坏,减震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单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背景技术
单车又称脚踏车或自行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单车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单车种类很多,有单人单车、双人单车和多人单车等,单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或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单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或自行车出游,单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和特技自行车比赛等,智能单车是将智能设备和单车进行结合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智能单车的功能越来越完善。
现有的智能单车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震动力的作用下,特别是在崎岖地段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单车的损坏,减震性能较差,而且,智能单车上的扫码区域大多暴露在外部,极易造成扫码区域的破损,防护效果差,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解决了减震性能较差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本体,所述智能单车本体包括前减震杆、前支撑杆、座垫和设备盒,所述前减震杆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
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部套设有前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外表面和密封圈的内圈相接触,所述前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容置腔相适配的活塞,且活塞位于限位环的下部,所述活塞的底面和第一减震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座垫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座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智能单车本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卡接槽,每个所述卡接槽的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
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端套设在第二容置腔内,且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交接处通过螺钉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胶块,且缓冲胶块的底面和第三减震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底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块,且卡接块卡接在卡接槽内,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卡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设备盒的正面开设有空腔,所述设备盒的顶部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和空腔相连通,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空腔的内部放置有与空腔相适配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卡接在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内圈的直径值小于活塞的直径值,且限位环内圈的直径值大于前支撑杆截面的直径值。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顶端均与座垫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排水孔,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扫码牌。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正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推块,两个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厚度值小于通槽的宽度值,且密封板和通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通过设置有空腔、通槽和密封板,在滑槽、滑块和第二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对扫码牌进行有效的密封和保护,只需推动推块,便能控制密封板对空腔进行打开或关闭,有效的避免了扫码区域的长时间暴露,避免了扫码区域的破损,防护效果好。
(2)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通过设置有前减震杆和前支撑杆,在第一减震弹簧和活塞的作用下,能够对智能单车本体前部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释。
(3)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通过设置有限位环和密封圈,能够对活塞进行有效的限位,又能够对水渍进行有效的阻挡,使用更加方便,有效的保证了智能单车本体的使用寿命。
(4)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通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第三减震弹簧、卡接槽、卡接块、第一缓冲弹簧和缓冲胶块的作用下,能够对使用者施加的挤压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提高了智能单车本体的减震性能。
(5)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通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和缓冲板,能够对座垫进行有效的保护,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单车的损坏,减震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单车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备盒正视图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备盒正视图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柱正视图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垫正视图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减震杆正视图的剖面图。
图中:1智能单车本体、2前减震杆、3前支撑杆、4第二支撑柱、5第一支撑柱、6座垫、7设备盒、8通槽、9第二缓冲弹簧、10滑块、11滑槽、12排水孔、13推块、14密封板、15空腔、16扫码牌、17缓冲胶块、18卡接槽、19第三减震弹簧、20第二容置腔、21卡接块、22第一缓冲弹簧、23螺钉、24缓冲板、25第二减震弹簧、26密封圈、27活塞、28第一减震弹簧、29第一容置腔、30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本体(1),智能单车本体(1)包括前减震杆(2)、前支撑杆(3)、座垫(6)和设备盒(7),前减震杆(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29),第一容置腔(29)内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限位环(30),限位环(30)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6),第一容置腔(29)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8)。
第一容置腔(29)的内部套设有前支撑杆(3),且支撑杆(3)的外表面和密封圈(26)的内圈相接触,前支撑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容置腔(29)相适配的活塞(27),且活塞(27)位于限位环(30)的下部,活塞(27)的底面和第一减震弹簧(28)的顶端固定连接,限位环(30)内圈的直径值小于活塞(27)的直径值,且限位环(30)内圈的直径值大于前支撑杆(3)截面的直径值。
座垫(6)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缓冲板(24),缓冲板(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减震弹簧(25),第二减震弹簧(25)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个第二减震弹簧(25)的顶端均与座垫(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座垫(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5)。
第一支撑柱(5)的底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柱(4),且第二支撑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智能单车本体(1)上,第二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20),第二容置腔(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卡接槽(18),每个卡接槽(18)的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22)。
第二容置腔(20)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19),第一支撑柱(5)的底端套设在第二容置腔(20)内,且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4)的交接处通过螺钉(23)进行螺纹连接,第一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胶块(17),且缓冲胶块(17)的底面和第三减震弹簧(19)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5)底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接槽(18)相适配的卡接块(21),且卡接块(21)卡接在卡接槽(18)内,两个第一缓冲弹簧(2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卡接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
设备盒(7)的正面开设有空腔(15),设备盒(7)的顶部开设有通槽(8),且通槽(8)和空腔(15)相连通,空腔(15)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排水孔(12),空腔(1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扫码牌(16),空腔(1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11),每个滑槽(11)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9),空腔(15)的内部放置有与空腔(15)相适配的密封板(14),密封板(14)的厚度值小于通槽(8)的宽度值,且密封板(14)和通槽(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密封板(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1)相适配的滑块(10),且滑块(10)卡接在滑槽(11)内,密封板(14)正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推块(13),两个第二缓冲弹簧(9)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通过设置有空腔(15)、通槽(8)和密封板(14),在滑槽(11)、滑块(10)和第二缓冲弹簧(9)的作用下,能够对扫码牌(16)进行有效的密封和保护,只需推动推块(13),便能控制密封板(14)对空腔(15)进行打开或关闭,有效的避免了扫码区域的长时间暴露,避免了扫码区域的破损,防护效果好,通过设置有前减震杆(2)和前支撑杆(3),在第一减震弹簧(28)和活塞(27)的作用下,能够对智能单车本体(1)前部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缓释,通过设置有限位环(30)和密封圈(26),能够对活塞(27)进行有效的限位,又能够对水渍进行有效的阻挡,使用更加方便,有效的保证了智能单车本体(1)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有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4),在第三减震弹簧(19)、卡接槽(18)、卡接块(21)、第一缓冲弹簧(22)和缓冲胶块(17)的作用下,能够对使用者施加的挤压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提高了智能单车本体(1)的减震性能,通过设置有第二减震弹簧(25)和缓冲板(24),能够对座垫(6)进行有效的保护,能够对外力进行有效的缓冲,有效的避免了单车的损坏,减震性能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包括智能单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单车本体(1)包括前减震杆(2)、前支撑杆(3)、座垫(6)和设备盒(7),所述前减震杆(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29),所述第一容置腔(29)内侧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的限位环(30),所述限位环(30)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密封圈(26),所述第一容置腔(29)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28);
所述第一容置腔(29)的内部套设有前支撑杆(3),且支撑杆(3)的外表面和密封圈(26)的内圈相接触,所述前支撑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容置腔(29)相适配的活塞(27),且活塞(27)位于限位环(30)的下部,所述活塞(27)的底面和第一减震弹簧(28)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座垫(6)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缓冲板(24),所述缓冲板(2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减震弹簧(25),所述座垫(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5);
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底部放置有第二支撑柱(4),且第二支撑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智能单车本体(1)上,所述第二支撑柱(4)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20),所述第二容置腔(20)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卡接槽(18),每个所述卡接槽(18)的内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22);
所述第二容置腔(20)的内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减震弹簧(19),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底端套设在第二容置腔(20)内,且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4)的交接处通过螺钉(23)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胶块(17),且缓冲胶块(17)的底面和第三减震弹簧(19)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底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接槽(18)相适配的卡接块(21),且卡接块(21)卡接在卡接槽(18)内,两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2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卡接块(21)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设备盒(7)的正面开设有空腔(15),所述设备盒(7)的顶部开设有通槽(8),且通槽(8)和空腔(15)相连通,所述空腔(1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11),每个所述滑槽(11)的内顶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9),所述空腔(15)的内部放置有与空腔(15)相适配的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滑槽(11)相适配的滑块(10),且滑块(10)卡接在滑槽(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0)内圈的直径值小于活塞(27)的直径值,且限位环(30)内圈的直径值大于前支撑杆(3)截面的直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5)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弹簧(25)的顶端均与座垫(6)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5)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排水孔(12),所述空腔(1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扫码牌(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4)正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推块(13),两个所述第二缓冲弹簧(9)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0)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4)的厚度值小于通槽(8)的宽度值,且密封板(14)和通槽(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CN201720410729.5U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19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0729.5U CN206719385U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10729.5U CN206719385U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19385U true CN206719385U (zh) 2017-12-08

Family

ID=60505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1072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19385U (zh) 2017-04-19 2017-04-19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19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1681U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包装盒
CN206456494U (zh) 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
CN106142572A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3d打印机
CN20671938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CN106956732A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智能单车
CN202827946U (zh)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结构
CN205997358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3d打印机
CN208055792U (zh) 市政道路用应急填坑器
CN211175178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摩托车减震器
CN203486066U (zh) 一种可弹跳滑板车
CN205780543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摩托车减震器
CN207433729U (zh) 减震自行车车把套
CN201080233Y (zh) 减震前叉
CN203958393U (zh) 自行车辅助轮
CN207931869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车篮
CN206679133U (zh) 一种自行车竖管外置物框架结构
CN207191247U (zh)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摩托车中段简易护板
CN214893230U (zh) 一种路基沉降监测装置
CN219927894U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减震结构
CN209889045U (zh) 一种山地车双气压避震装置
CN103587628B (zh) 一种自行车的连杆式避震前叉组件
CN206230958U (zh) 一种塑料袋封口用推车
CN209426953U (zh) 一种具有车身缓冲结构的自行车车架
CN205769885U (zh) 一种安装在自行车车架上的减震装置
CN206012865U (zh)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