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87742U -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87742U
CN206687742U CN201720019097.XU CN201720019097U CN206687742U CN 206687742 U CN206687742 U CN 206687742U CN 201720019097 U CN201720019097 U CN 201720019097U CN 206687742 U CN206687742 U CN 206687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piece
clasp
main artery
coincide
blood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190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
刘颖
杨凡
于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190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87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87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8774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丝线(或丝带)打结固定人工血管的套环时操作不便且不易调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包括:扣环本体,扣环本体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扣环本体上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扣环本体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以使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

Description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背景技术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心血管外科诞生以来,主动脉疾病一直困扰着心血管外科医师。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特别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情复杂,死亡率极高。绝大多数主动脉瘤包括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用人工大血管取代病变的动脉。由于绝大部分病变主动脉组织严重水肿,脆性高,使得人工大血管与患者病变主动脉吻合的手术操作极复杂,技术难度大,吻合口极易出血,吻合时间比较长,这样使得深低温停循环(DHCA)时间延长,极易发生缺血性脑损伤或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直到目前为止,主动脉瘤的手术依然是心血管外科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仅能在为数不多的心脏中心开展。如何减少主动脉吻合时间,减少吻合口出血的几率,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主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成功率,是国内外心血管外科专家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起,心血管外科医师尝试利用一种非缝合的方法进行主动脉吻合,以减少吻合时间,降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此种非缝合方法即非缝式人工血管腔内移植法(sutureless intraluminal graft,SIG),是将两端带有套环的人工血管分别置入主动脉两断端的内部,然后在主动脉外对应于套环的部位进行扎带结扎,以完成固定吻合。
然而,以往的技术都是使用脐带线并由医生在现场进行打结固定,打结固定的力量不可控,丝线过细力量过大容易对血管产生切割效应,力量小可能产生滑脱,漏血形成假性动脉瘤。后有人使用具有一定宽度的丝带进行打结固定,虽然避免了切割效应但是打结的强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操作者人为的影响,而且一旦打结完成丝带会紧密贴合到血管上导致医生很难解脱重新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以解决现有的丝线(或丝带)打结固定人工血管的套环时操作不便且不易调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包括:扣环本体,所述扣环本体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所述扣环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所述扣环本体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以使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之中至少有一个为活动型结构;所述活动型结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并进行自锁;自锁后,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只能缩小无法变大;解锁后,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能够双向调节。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件为V型臂结构、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所述第二扣合件为U型臂结构;所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匹配扣合的扣牙和扣槽,所述扣牙和所述扣槽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锁。
具体地,所述V型臂结构的弯折处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还设置有第二器械操作孔,所述第二器械操作孔用于使用器械进行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锁和开启。
更进一步地,所述V型臂结构上沿所述扣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错位的凸起条。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件的所述V型臂结构的上下两面的内侧均设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二扣合件的所述U型臂结构的顶面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匹配的第二齿牙。
实际应用时,所述扣环本体的内侧设有防滑结构和/或防滑件。
其中,所述防滑结构为凸起和/或凹槽;或,所述防滑结构为镂空孔。
具体地,所述防滑件为弹性高分子材料层或涤纶衬垫。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包括:扣环本体,该扣环本体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扣环本体上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其中,扣环本体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以使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具体地,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由此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由于扣环本体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扣环本体两末端的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能够相互插合锁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便于打开并套设在主动脉的断口处,以将主动脉牢固地锁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上,从而实现主动脉与人工血管的机械连接;同时,由于扣环本体上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因此该第一器械操作孔能够与长柄的手术器械配合使用,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此外,由于第一扣合件与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重叠部分越少直径越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能够正反双向调节,从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尺寸调节,且操作失误后也便于解脱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人工血管组件,包括:设置有套环的人工血管,以及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人工血管外侧并对应所述套环处的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
所述人工血管组件与上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尺寸调节活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尺寸固定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和图4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扣环本体;11-第一器械操作孔;2-第一扣合件;3-第二扣合件;21-扣牙;22-扣槽;23-空心结构;24-第二器械操作孔;25-凸起条;26-第一齿牙;31-第二齿牙;32-反向调节孔;4-防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尺寸调节活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尺寸固定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和图4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包括:扣环本体1,扣环本体1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扣环本体1上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11;扣环本体1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2、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3,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以使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如图1-图5所示,包括:扣环本体1,该扣环本体1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扣环本体1上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11;其中,扣环本体1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2、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3,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以使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具体地,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由此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由于扣环本体1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扣环本体1两末端的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能够相互插合锁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便于打开并套设在主动脉的断口处,以将主动脉牢固地锁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上,从而实现主动脉与人工血管的机械连接;同时,由于扣环本体1上位于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11,因此该第一器械操作孔11能够与长柄的手术器械配合使用,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此外,由于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重叠部分越少直径越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能够正反双向调节,从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尺寸调节,且操作失误后也便于解脱和更换。
其中,上述扣环本体1的宽度优选为与人工血管的套环的宽度匹配一致,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在使用时能够与套环同心同轴,不发生偏斜现象。
实际应用时,如图1-图4所示,上述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之中可以至少有一个为活动型结构,即该活动型结构的扣合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并进行自锁。具体地,自锁后,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只能缩小无法变大;解锁后,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能够双向调节。考虑到加工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只有第一扣合件2这一个扣合件为活动型结构;当然,实际生产制造时,也可以将第二扣合件3制成活动型结构,或将第一扣合件2和第二扣合件3均制成活动型结构。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扣合件2的开合及自锁,上述第一扣合件2可以为V型臂结构、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为了便于第二扣合件3与第一扣合件2插合,上述第二扣合件3可以为U型臂结构;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可以分别设置有能够匹配扣合的扣牙21和扣槽22,该扣牙21和扣槽22能够用于第一扣合件2的自锁,即V型臂结构能够与U型臂结构相互插合、且扣牙21能够与扣槽22扣合。
实际生产制造时,如图2所示,上述扣牙21可以为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扣牙21能够具有较好地扣合效果;当然,扣牙21的具体形状在此不作限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梯形结构等。
具体地,为了更方便地使第一扣合件2开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V型臂结构的弯折处可以为空心结构23,从而通过该空心结构23有效减少自锁状态,弯折处的材料因形变而产生的应力。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者使用工具将第一扣合件2锁紧,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器械操作孔24,从而该第二器械操作孔24能够用于与操作者使用的器械进行配合,进而便捷地完成第一扣合件2的自锁和开启。
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时发生错位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V型臂结构上沿扣环本体1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扣合件2与所述第二扣合件3相互错位的凸起条25,从而该凸起条25能够起到限位条的作用,进而有效地防止两个扣合件发生错位。
再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该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重叠部分越少直径越大,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具体直径的定位操作;如图1-图4所示,上述第一扣合件2的V型臂结构的上下两面的内侧可以均设有第一齿牙26(该第一齿牙26在下面全程设置、在上面可以根据扣合和自锁力度的需要局部或全程设置),上述第二扣合件3的U型臂结构的顶面的上下两侧可以均设有与该第一齿牙26匹配的第二齿牙31,从而通过第一齿牙26与第二齿牙31的相互啮合,以实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具体直径的定位。
实际操作时,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直径的双向调节过程可以为:让直径变大的方法是在解锁后,将器械插入U型臂结构的远侧的反向调节孔32(如图1所示)中,从而让扣合的第一齿牙26与第二齿牙31分离,进而使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远离;让直径变小的方法是在自锁或解锁后,将器械插入第一器械操作孔11中,从而使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重叠插合。
现有技术中,丝线(或丝带)需要多圈环绕,医生视野和操作方向要垂直于血管的轴线才可能让丝线(或丝带)保持为最短距离的环绕,否则长期使用就会产生滑脱的风险。
实际应用时,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滑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如图1和图2及图3、图4并结合图5所示,上述扣环本体1的内侧可以设有防滑结构4;或,上述扣环本体1的内侧可以设有防滑件(图中未示出);或,上述扣环本体1的内侧可以既设有防滑结构4,又同时设有防滑件,从而通过防滑结构4及防滑件有效地起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与人工血管之间的防滑效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如图1和图2及图3、图4并结合图5所示,上述防滑结构4可以为凸起;或,上述防滑结构4可以为凹槽;或,上述防滑结构4可以既包括有凸起又包括有凹槽。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防滑结构4也可以为镂空孔,且该镂空孔包括有多个并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扣环本体1上。
具体地,上述防滑件可以为弹性高分子材料层或涤纶衬垫。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防滑件既可以是通过弹性高分子材料层或涤纶衬垫,这种与扣环本体1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同种材料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制成。
当然,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与人工血管之间的防滑效果也可以通过其它能够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方式以实现,即通过增大摩擦系数以增大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效果。
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了使第一扣合件2与第二扣合件3相互插合后能够顺利自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中,如图1、图6和图7所示,至少提供以下三种具体地分布形式:
一、如图1所示,U型臂结构的宽度约为V型臂结构的宽度的一半,且V型臂结构上的扣牙21和扣槽22与U型臂结构错位设置;
二、如图6所示,V型臂结构的中部预留有插滑空间,且U型臂结构的宽度约为V型臂结构的宽度的1/3,也即U型臂结构对应该插滑空间设置,同时V型臂结构上的扣牙21和扣槽22分别对应设置有两组并分别位于U型臂结构的两侧设置;
三、如图7所示,U型臂结构的中部预留有插滑空间,且该插滑空间的宽度约为V型臂结构的宽度的1/3,且V型臂结构上的扣牙21和扣槽22对应该插滑空间处设置。
此外,所有操作结束后,可以通过丝线、丝带或金属件将两个第一器械操作孔11进行绑定,以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在体内能够长期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工血管组件,包括:设置有套环的人工血管,以及可拆卸地套设在该人工血管外侧并对应套环处的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开口抱合结构,方便放置;
2.吻合环内部设计有防滑配合;
3.手术器械操作孔,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
4.尺寸正反双向调节,方便使用过程中的尺寸调节,操作失误后方便解脱和更换;
5.上下左右的双向卡扣设置以及操作孔的绑定,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后尺寸的稳定性;
6有一定的宽度,可以保证与血管内的套环同心,防止偏移造成的滑脱的同时提供均匀的压力防止损伤血管并能保证锁定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扣环本体,所述扣环本体为环形开口结构,且所述扣环本体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器械操作孔;
所述扣环本体的一末端设有第一扣合件、另一末端设有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以使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用于套设固定在人工血管的套环外侧;
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多,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小;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插合锁紧的重叠部分越少,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之中至少有一个为活动型结构;所述活动型结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并进行自锁;
自锁后,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只能缩小无法变大;解锁后,所述大动脉用吻合扣环的直径能够双向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为V型臂结构、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开合,所述第二扣合件为U型臂结构;所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分别设置有能够匹配扣合的扣牙和扣槽,所述扣牙和所述扣槽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臂结构的开口端还设置有第二器械操作孔,所述第二器械操作孔用于使用器械进行所述第一扣合件的自锁和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臂结构上沿所述扣环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互错位的凸起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的所述V型臂结构的上下两面的内侧均设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二扣合件的所述U型臂结构的顶面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牙匹配的第二齿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本体的内侧设有防滑结构和/或防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为凸起和/或凹槽;
或,所述防滑结构为镂空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为弹性高分子材料层或涤纶衬垫。
10.一种人工血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套环的人工血管,以及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人工血管外侧并对应所述套环处的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动脉用吻合扣环。
CN201720019097.XU 2017-01-06 2017-01-06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87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9097.XU CN206687742U (zh) 2017-01-06 2017-01-06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19097.XU CN206687742U (zh) 2017-01-06 2017-01-06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87742U true CN206687742U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3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19097.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87742U (zh) 2017-01-06 2017-01-06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8774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682A (zh) * 2017-01-06 2017-05-31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CN108852556A (zh) * 2018-09-14 2018-11-23 武汉麦迪领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工血管的卡箍定位和固定的装置
CN111249032A (zh) * 2020-01-18 2020-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腹动脉重塑装置
CN112386372A (zh) * 2020-11-26 2021-02-23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髓内融合件及具有其的股骨假体组件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25682A (zh) * 2017-01-06 2017-05-31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CN106725682B (zh) * 2017-01-06 2022-04-26 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CN108852556A (zh) * 2018-09-14 2018-11-23 武汉麦迪领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工血管的卡箍定位和固定的装置
CN108852556B (zh) * 2018-09-14 2024-01-30 武汉领科医疗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用于人工血管的卡箍定位和固定的装置
CN111249032A (zh) * 2020-01-18 2020-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腹动脉重塑装置
CN111249032B (zh) * 2020-01-18 2021-09-0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腹动脉重塑装置
CN112386372A (zh) * 2020-11-26 2021-02-23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髓内融合件及具有其的股骨假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87742U (zh)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RU2373899C2 (ru) Регулируемый цельный желудочный бандаж с разъемным замком
JP6761120B2 (ja) 弁膜留め具
CN106890012B (zh) 输送导管的把手及其使用方法
RU2680923C1 (ru) Зажим для ушка предсерд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доставки
US3783873A (en) Weighted surgical clamp having foldable prop
US7037305B2 (en) Heart presen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2003521310A (ja) 経皮僧帽弁環状形成及び心臓補強
CN206273250U (zh) 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
BRPI0404196B1 (pt) Dispositivo de anastomose de um anel de anastomose
CN107595436A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
JP2014510553A (ja) 脈管の傷口を閉創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725682A (zh) 大动脉用吻合扣环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JP3992748B2 (ja) 断裂した腱をつかむための装置
CN206687795U (zh) 免缝合支架人工血管及其输送装置、吻合扣环
EP2700380B1 (en) Lock bar spring and clip for implant deployment device
US20020137989A1 (en) Hear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s
CN109744989A (zh) 口腔拉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8259728U (zh) 血管吻合用自锁带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CN105902284B (zh) 一种经皮穿刺胃壁及肠壁固定器
CN212939808U (zh) 一种头端环抱式夹紧输送系统
CN212140519U (zh) 一种止血器
CN109771094A (zh) 带位置检测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WO2020119658A1 (zh) 一种环吊牵拉对位缝合线
CN107280724A (zh) 血管吻合用自锁带及应用其的人工血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6201, 2 / F, building 1, 27 Yongwang Road,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ial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1026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mai Taik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No. 27, Yongwang Road, Daxing biomedical industry base,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PERCUTEK THERAPEUT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4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4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