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7842U - 传动工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传动工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7842U
CN206677842U CN201720353135.5U CN201720353135U CN206677842U CN 206677842 U CN206677842 U CN 206677842U CN 201720353135 U CN201720353135 U CN 201720353135U CN 206677842 U CN206677842 U CN 206677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ratchet
instrument
fi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31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xin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xi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xin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xi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31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7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7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78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它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棘轮、一第二棘轮、至少一第三棘轮、一盖体、数个第一结合件、一第一工具、一第二工具、一第三工具、一第四工具、一第五工具及一第六工具;该第三棘轮与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相啮合,当该第一棘轮或该第二棘轮其中一方转动时,该第三棘轮会带动该第一棘轮或该第二棘轮一起转动。当传动工具结构旋动时可达到延伸作用,该传动工具结构不受转动空间不足所限制。设有该第一工具、该第二工具、该第三工具、该第四工具及该第六工具,使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相组设后,本实用新型的该传动工具结构在旋动时更具有扩充性。

Description

传动工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工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动工具结构,如美国专利案号:第US4279314号,专利名称:棘轮扳手附件,该专利案结构在于:一种棘轮扳手附件,主要设有:一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内设有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及第三棘轮,第一棘轮啮合于第二棘轮与第三棘轮之间,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及第三棘轮的齿部依序相啮合;一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第三套合部套设于第二套合部上;一扳手,扳手的第一套合部与第二本体的底部20相套合;以扳手旋动第二本体时,第三棘轮即受第二本体带动而旋动,而第一棘轮受第三棘轮啮合而旋动,第二棘轮受第一棘轮啮合而旋动。
但此专利案结构的缺点在于:
1、第一本体内部仅设有第一棘轮、第二棘轮及第三棘轮,第一本体长度并不长,当以扳手旋动第二本体时,该扳手的旋动扭力非常大,尤其是当螺合件要由螺孔刚旋出时,扳手的旋动扭力无法由手握于第一本体所支撑,第一本体即易因扳手的旋动扭力而产生自动旋转缺失,因此第一本体即需设有抵柱而抵靠于扳手上。
2、第一本体仅配合扳手而操作,传动工具扩充性较不足。
3、该第一本体的长度并不长,基本上仅能为扳手的附件工具所使用,即第三棘轮的第二套合部处若套合一接头而旋动螺合件时,手握持于第一本体上旋动时,第一本体的长度的旋动扭力相当有限。
有鉴于上述已用传动工具结构的缺失,本设计人藉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制造及设计经验,终于有一能解决现有缺陷的传动工具结构的产品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不受转动空间不足所限制的传动工具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它包含有:
一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容槽,所述第一容槽呈贯穿的圆槽状,该第一容槽设有第一抵缘,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系呈贯穿的圆槽状,该第二容槽设有第二抵缘,该第二容槽与该第一容槽相远离,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间设有至少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呈圆槽状,该第三容槽设有第三抵缘,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一容槽间设有使该第一容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的第一透空槽,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二容槽间设有使该第二容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第二透空槽,该第一本体设有盖体槽,该盖体槽与该第一容槽、该第二容槽、该第三容槽、该第一透空槽及该第二透空槽呈相通状,该第一本体设有数个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为螺孔状,该第一结合部设于该盖体槽范围处,该第一容槽的直径为第一直径,该第二容槽的直径为第二直径,该第三容槽的直径为第三直径,该第一本体设有第一套接部,该第一套接部呈四角槽状,该第一套接部设于靠近该第一容槽处,该第一套接部远离该第二容槽;
一第一棘轮,所述第一棘轮枢设于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一棘轮抵靠于该第一抵缘,该第一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一齿部,该第一棘轮设有第一套合槽,该第一套合槽呈四角槽状;
一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枢设于该第二容槽内,该第二棘轮的底部抵靠于该第二抵缘,该第二棘轮的外周缘系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二齿部,该第二棘轮设有第二套合槽,该第二套合槽呈十二角槽状,该第二棘轮的外直径与该第一棘轮的外直径相同;
至少一第三棘轮,该第三棘轮的数目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三容槽的数目相同,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三容槽内,该第三棘轮的底部靠抵于该第三抵缘上,该第三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一齿部于该第一透空槽处相啮合,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齿部于该第二透空槽处相啮合,该第三棘轮设有第三套合槽;
一盖体,该盖体配合该第一本体的该盖体槽的形状,该盖体容设于该盖体槽内,该盖体设有第四容槽与第五容槽,该第四容槽与该第五容槽皆为圆环槽状,该第四容槽与该第一容槽呈相对正,该第一棘轮的该第一套合槽显露于外部,该第五容槽与该第二容槽呈相对正,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套合槽显露于外部,该盖体设有数个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的数目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同,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对正,该第二结合部呈圆孔状,该盖体与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的上端面呈齐平状,该盖体与该第一本体的端面呈齐平状;
数个使该盖体与该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结合件,该第一结合件设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盖体的该第二结合部内,使该盖体固设于该盖体槽处,使该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及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一本体内,该第一结合件的数目配合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
一第一工具,该第一工具呈圆长杆体状,该第一工具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可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套接部相套合,该第一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一工具具有可延伸为该第一本体的柄部功效,该第一本体旋动时系可当为支撑旋动之力矩,该第一工具系为一F杆结构,该第一套合部与该第一工具之本体间呈枢设状;
一第二工具,该第二工具为棘轮扳手结构,该第二工具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呈四角头状;
一第三工具,该第三工具呈圆长杆体状,该第三工具一端设有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与该第一棘轮的该第一套合槽相套合,该第三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三工具另端设有供该第二工具的该第二套合部相套合的四角槽,该第三工具为一接杆结构;
一第四工具,该第四工具容设于该第二套合槽处,该第四工具呈六角头状,该第四工具设有呈四角槽状的第四套合部,该第四工具为接头结构,该第四工具的厚度略与该第二棘轮的厚度相同;
一第五工具,该第五工具组与该第四工具相套合,该第五工具组为转接头结构;
一第六工具,该第六工具设于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套合槽处,该第六工具凸设有第七套合部,该第七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六工具为转接头结构,该第七套合部凸伸出所述第二棘轮,使该第二棘轮具有凸伸四角头之功效。所述第三容槽的数目为一个。
所述第三容槽一端为封闭状。
所述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及所述第三直径具有相同数值,所述第三棘轮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一棘轮及所述第二棘轮的外直径相同。
所述第三套合槽呈圆槽状。
所述盖体封设该第三棘轮,该第三棘轮隐于该第一本体内。
所述第五工具组包括第五工具、第一梢体、第二梢体、弹性元件、第一珠体、第二珠体及按压件;该第五工具一端设有第五套合部,该第五套合部可与该第四工具的该第四套合部相套合,该第五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五工具另端设有第六套合部,该第六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五套合部上设有第一容珠槽,该第一容珠槽呈圆槽状,该第六套合部上设有第二容珠槽,该第二容珠槽呈圆槽状,该第六套合部内设有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呈圆槽状,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一容珠槽及该第二容珠槽呈相通状,该第五工具设有一穿孔,该穿孔设于该第一容珠槽与该第二容珠槽间,该穿孔呈贯穿圆孔状,该穿孔的轴心与该第一容置部的轴心呈相垂直状;该第一梢体穿设于该第五工具该第一容置部内,该第一梢体可于该第五工具内位移,该第一梢体一端设有第一作动部,该第一作动部与该第五工具的该穿孔相对正,该第一作动部呈上下开放状,该第一作动部具有一斜面,该第一梢体另端设有第一珠穴,该第一珠穴呈凹槽状;该第二梢体穿设于该第一容置部内并与该第一梢体相结合,该第一梢体于该第五工具内位移时会带动该第二梢体位移,该第二梢体一端设有第二珠穴,该第二珠穴呈凹槽状;该弹性元件容设于该第五工具的该第一容置部内,该弹性元件弹抵于该第一容置部的阶级面及该第一梢体间;该第一珠体容设于该第一容珠槽内,该第一珠体靠抵于该第一梢体上,该第一珠体凸露于该第一容珠槽外;该第二珠体容设于该第二容珠槽内,该第二珠体靠抵于该第二梢体上,该第二珠体凸露于该第二容珠槽外;该按压件容设于该第五工具的该穿孔及该第一梢体内,该按压件设有第二作动部,该第二作动部与该第一梢体的该第一作动部相靠抵,该第二作动部设有斜面以与该第一作动部的斜面相配合靠抵,该按压件一端设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凸出于该第五工具的该穿孔外以供使用者按压;按压该按压件,该第二作动部系会使该第一梢体之该第一作动部沿着其而移动,使该第一梢体带动该第二梢体于该第五工具内移位,并压抵该弹性元件使其呈压缩状,该第一珠体陷入该第一珠穴内,该第一珠体即隐于该第一容珠槽内,该第二珠体陷入该第二珠穴内,该第二珠体即隐于该第二容珠槽内,该第二梢体的端部凸露于该第一容置部外,套合于该第六套合部的手工具件即可方便与该第六套合部相套合或脱开,且该第五套合部亦方便与该四套合部相脱开。
所述第一套接部呈凸伸的四角头状。
所述第一本体的该第三容槽呈贯穿的圆槽状,该第三棘轮的该第三套合槽呈六角槽状,该盖体设有第六容槽,该第六容槽设于该第四容槽及该第五容槽间,该第六容槽与该第三容槽呈相对正,该第三套合槽显露于外部。
所述第三容槽的数目为二个,二个第三容槽设于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间,该二第三容槽互为相通状,该第三容槽的该第三直径小于该第一直径及该第二直径,该第三容槽中央处设有枢设部,该枢设部呈圆柱状,该第一结合部设于该枢设部处,该第三棘轮的数目为二个,每一第三棘轮枢设于每一第三容槽内,该第三套合槽呈圆槽状,每一第三棘轮的该第三套合槽与每一枢设部相套合,该二第三棘轮的该第三齿部系相啮合,该第一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及该第一结合件的数目为二个;该第一容槽的二侧设有第一枢部,该第一枢部呈螺孔状,该第一枢部的轴心会通过该第一容槽的轴心,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一容槽呈相通状;设有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系呈U字型体状,该第二本体的内周面设有供该第一容槽的外周面相容设的环面,该环面呈圆弧面状,该第二本体的外周面中央处设有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二本体二侧设有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一枢部呈相对正,该第二枢部呈圆孔状;设有二第一枢件,该第一枢件依序枢设于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枢部内,使该第二本体系与该第一本体相枢设,该第一枢件呈外螺纹状;设有一第三本体,该第三本体呈圆杆体状,该第三本体一端设有第四套接部,该第四套接部与该第三套接部相套合,该第四套接部为四角槽状,该第三本体另端设有第五套接部,该第五套接部与该第四套接部相远离,该第五套接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三本体设有该第四套接部及该第五套接部而为一接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三棘轮的第三齿部与第一棘轮的第一齿部及第二棘轮的第二齿部相啮合,当第一棘轮或第二棘轮其中一方转动时,第三棘轮会带动第一棘轮或第二棘轮一起转动。
当传动工具结构套设第一螺合件旋动时,传动工具结构即可达到延伸作用,传动工具结构可不受转动空间不足所限制。
第三工具连接第一棘轮及第二工具,第三工具的第三套合部套合于第一套合槽处,第三工具另端与第二工具的第二套合部相套合,即可达到延伸作用,而第二棘轮的第二套合槽可供第四工具或第六工具相套合,第四工具的第四套合部可供具相同规格四角头的手工具相套合,如第五工具组,第七套合部凸露于第二棘轮外可供具相同规格四角槽的手工具相套合。
当旋动第二工具时,第二棘轮的第二套合槽可旋动与其相套合的手工具或物件,如第一螺合件、第四工具或第六工具,另一手可握持于第一工具处,使第二工具旋动第一棘轮时的旋动扭力可由第一工具所支撑,第一本体即不会因第二工具72的旋动扭力而产生旋转缺失。
设有第一工具、第二工具、第三工具、第四工具及六工具,使第一棘轮及第二棘轮依其所需相组设后,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工具结构于旋动时更具有扩充性。
设有二第三容槽及二第三棘轮,同理可增设有数个第三容槽及第三棘轮,此即可延伸第一本体的长度,使用传动工具结构旋动螺合件时即可不受空间的限制。
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间为相枢设状,握住第三本体,即可任意调整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间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一本体的上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与各工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另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一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二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三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四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10:第一本体;11:第一容槽;111:第一抵缘;12:第二容槽;121:第二抵缘;13:第三容槽;131:第三抵缘;132:第一透空槽;133:第二透空槽;134:枢设部;14:盖体槽;15:第一结合部;16:第一枢部;171:第一直径;172:第二直径;173:第三直径;18:第一套接部;20:第一棘轮;21:第一齿部;22:第一套合槽;30:第二棘轮;31:第二齿部;32:第二套合槽;35:第三棘轮;351:第三齿部;352:第三套合槽;40:盖体;41:第四容槽;42:第五容槽;43:第二结合部;44:第六容槽;50:第一结合件;60:第二本体;601:环面;602:第三套接部;603:第二枢部;61:第一枢件;62:第三本体;621:第四套接部;622:第五套接部;64:第一螺合件;65:第一物件;66:第二物件;71:第一工具;711:第一套合部;72:第二工具;721:第二套合部;73:第三工具;731:第三套合部;74:第四工具;741:第四套合部;75:第五工具组;751:第五工具;7511:第五套合部;7512:第六套合部;7513:第一容珠槽;7514:第二容珠槽;7515:第一容置部;7516:穿孔;752:第一梢体;7521:第一作动部;7522:第一珠穴;753:第二梢体;7531:第二珠穴;754:弹性元件;755:第一珠体;756:第二珠体;757:按压件;758:第二作动部;76:第六工具;761:第七套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一本体10的上视图,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其包括:
一第一本体10,第一本体10设有第一容槽11,第一容槽11呈贯穿的圆槽状,第一容槽11设有第一抵缘111,第一本体10另端设有第二容槽12,第二容槽12呈贯穿的圆槽状,第二容槽12设有第二抵缘121,第二容槽12与第一容槽11相远离,该第一容槽11与第二容槽12之间设有至少一第三容槽13,第三容槽13的数目为一个,第三容槽13呈圆槽状,第三容槽13一端为封闭状,第三容槽13设有第三抵缘131,第三容槽13与第一容槽11之间设有第一透空槽132,第一透空槽132使第一容槽11及第三容槽13呈相通状,第三容槽13与第二容槽12之间设有第二透空槽133,第二透空槽133使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3呈相通状,第一本体10设有盖体槽14,盖体槽14与第一容槽11、第二容槽12、第三容槽13、第一透空槽132及第二透空槽133呈相通状,第一本体10设有复数第一结合部15,第一结合部15为螺孔状,第一结合部15设于盖体槽14范围处,请辅以图2所示,第一容槽11的直径为第一直径171,第二容槽12的直径为第二直径172,第三容槽13的直径为第三直径173,第一直径171、第二直径172及第三直径173具有相同数值,第一本体10设有第一套接部18,第一套接部18呈四角槽状,第一套接部18是设于靠近第一容槽11处,第一套接部18远离第二容槽12;
一第一棘轮20,第一棘轮20枢设于第一容槽11内,第一棘轮20抵靠于第一抵缘111,第一棘轮20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一齿部21,第一棘轮20设有第一套合槽22,第一套合槽22呈四角槽状;
一第二棘轮30,第二棘轮30枢设于第二容槽12内,第二棘轮30的底部抵靠于第二抵缘121,第二棘轮30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二齿部31,第二棘轮30设有第二套合槽32,第二套合槽32呈十二角槽状,第二棘轮30的外直径与第一棘轮20的外直径相同;
至少一第三棘轮35,第三棘轮35的数目与第一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的数目相同,第三棘轮35枢设于第三容槽13内,第三棘轮35的底部靠抵于第三抵缘131上,第三棘轮35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三齿部351,第三齿部351与第一齿部21于第一透空槽132处相啮合,第三齿部351与第二齿部31于第二透空槽133处相啮合,第三棘轮35设有第三套合槽352,第三套合槽352呈圆槽状,第三棘轮35的外直径与第一棘轮20及第二棘轮30的外直径相同;
一盖体40,盖体40配合第一本体10的盖体槽14的形状,盖体40容设于盖体槽14内,盖体40设有第四容槽41与第五容槽42,第四容槽41与第五容槽42皆为圆环槽状,第四容槽41与第一容槽11呈相对正,使第一棘轮20的第一套合槽22显露于外部,第五容槽42与第二容槽12呈相对正,使第二棘轮30的第二套合槽32显露于外部,盖体40封设第三棘轮35,使第三棘轮35隐于第一本体10内,盖体40设有数个第二结合部43,第二结合部43的数目与第一结合部15相同,第二结合部43与第一结合部15相对正,第二结合部43呈圆孔状,盖体40与第一棘轮20及第二棘轮30的上端面呈齐平状,盖体40与第一本体10的端面呈齐平状;
数个第一结合件50,第一结合件50设于第一本体10的第一结合部15及盖体40之第二结合部43内,使盖体40固设于盖体槽14处,使第一棘轮20、第二棘轮30及第三棘轮35枢设于第一本体10内,第一结合件50的数目配合第一结合部15及第二结合部43。
请参阅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的立体组合图,第一棘轮20、第二棘轮30及第三棘轮35分别枢设于第一容槽11、第二容槽12及第三容槽13内,第一棘轮20的第一齿部21与第二棘轮30的第二齿部31分别于第一透空槽132及第二透空槽133处与第三棘轮35的第三齿部351相啮合,当第一棘轮20受旋动时,第三棘轮35受第一棘轮20带动而旋动,第二棘轮30受第三棘轮35带动而旋动,盖体40容置于盖体槽14内且与第一棘轮20及第二棘轮30的上周面呈齐平状,盖体40封设第三棘轮35,使第三棘轮35隐于第一本体10内,第一结合件50容置于第一结合部15与第二结合部43处,使盖体40固设于盖体槽14内。
请继续参阅4图至图8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与各工具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75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75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75的侧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五工具组75另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传动工具结构再包括有第一工具71、第二工具72、第三工具73、第四工具74及第五工具组75相组设;
第一工具71呈圆长杆体状,第一工具71设有第一套合部711,第一套合部711可与第一本体10的第一套接部18相套合,第一套合部711呈四角头状,第一工具71是具有可延伸为第一本体10的柄部功效,第一本体10旋动时可当为支撑旋动的力矩,第一工具71为一F杆结构,第一套合部711与第一工具71的本体间呈枢设状;
第二工具72为棘轮扳手结构,第二工具72设有第二套合部721,第二套合部721呈四角头状;
第三工具73呈圆长杆体状,第三工具73一端设有第三套合部731,第三套合部731可与第一棘轮20的第一套合槽22相套合,第三套合部731呈四角头状,第三工具73另端设有四角槽可供第二工具72的该第二套合部721相套合,第三工具73为一接杆结构;
第四工具74可套合于第二套合槽32处,第四工具74呈六角头状,第四工具74设有呈四角槽状的第四套合部741,第四工具74为接头结构,第四工具74的厚度略与第二棘轮30的厚度相同;
第五工具组75可与第四工具74相套合,第五工具组75为转接头结构,请辅以图5所示,第五工具组75包括第五工具751、第一梢体752、第二梢体753、弹性元件754、第一珠体755、第二珠体756及按压件757;
第五工具751一端设有第五套合部7511,第五套合部7511可与第四工具74的第四套合部741相套合,第五套合部7511呈四角头状,第五工具751另端设有第六套合部7512,第六套合部7512呈四角头状,第五套合部7511上设有第一容珠槽7513,第一容珠槽7513呈圆槽状,第六套合部7512上设有第二容珠槽7514,第二容珠槽7514呈圆槽状,第六套合部7512内设有第一容置部7515,第一容置部7515呈圆槽状,第一容置部7515与第一容珠槽7513及第二容珠槽7514呈相通状,第五工具751设有一穿孔7516,穿孔7516设于第一容珠槽7513与第二容珠槽7514之间,穿孔7516呈贯穿圆孔状,穿孔7516的轴心与第一容置部7515的轴心呈相垂直状;
第一梢体752穿设于第五工具751的第一容置部7515内,第一梢体752可在第五工具751内位移,第一梢体752一端设有第一作动部7521,第一作动部7521与第五工具751的穿孔7516相对正,第一作动部7521呈上下开放状,第一作动部7521具有一斜面,第一梢体752另端设有第一珠穴7522,第一珠穴7522呈凹槽状;
第二梢体753穿设于第一容置部7515内并与第一梢体752相结合,第一梢体752于第五工具751内位移时会带动第二梢体753位移,第二梢体753一端设有第二珠穴7531,第二珠穴7531呈凹槽状;
弹性元件754容设于第五工具751的第一容置部7515内,弹性元件754弹抵于第一容置部7515的阶级面及第一梢体752间;
第一珠体755容设于第一容珠槽7513内,第一珠体755靠抵于第一梢体752上,第一珠体755略凸露于第一容珠槽7513外;
第二珠体756容设于第二容珠槽7514内,第二珠体756靠抵于第二梢体753上,第二珠体756略凸露于第二容珠槽7514外;
按压件757容设于第五工具751的穿孔7516及第一梢体752内,按压件757设有第二作动部758,第二作动部758与第一梢体752的第一作动部7521相靠抵,第二作动部758设有斜面以与第一作动部7521的斜面相配合靠抵,按压件757一端设有按压部,按压部凸出于第五工具751的穿孔7516外以供使用者按压;
第五工具组75组设后即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梢体752穿设于第五工具751的第一容置部7515内,第二梢体753穿设于第一容置部7515内并与第一梢体752相结合,弹性元件754弹抵于第一容置部7515及第一梢体752之间,第一珠体755容设于第一容珠槽7513内,第一珠体755略凸露于第一容珠槽7513外,第二珠体756容设于第二容珠槽7514内,第二珠体756略凸露于第二容珠槽7514外,按压件757容设于第五工具751的穿孔7516及第一梢体752内,按压件757的按压部凸露于穿孔7516外供使用者按压;
请辅以图8所示,按压按压件757,第二作动部758会使第一梢体752的第一作动部7521沿着其而移动,使第一梢体752带动第二梢体753于第五工具751内移位,并压抵弹性元件754使其呈压缩状,第一珠体755陷入第一珠穴7522内,第一珠体755即隐于第一容珠槽7513内,第二珠体756陷入第二珠穴7531内,第二珠体756即隐于第二容珠槽7514内,第二梢体753的端部凸露于第一容置部7515外,套合于第六套合部7512的手工具件即可方便与该第六套合部7512相套合或脱开,且第五套合部7511也方便与第四套合部741相脱开。
第六工具76可套合于第二棘轮30的第二套合槽32处,第六工具76凸设有第七套合部761,第七套合部761呈四角头状,第六工具76为转接头结构,使第二棘轮30具有凸伸四角头的功效。
请参阅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一操作状态的立体图,欲取出设于第一物件65内的第一螺合件64时,第一物件65二侧设有数个第二物件66,数个第二物件66使第一本体10的转动空间有限而无法将第一螺合件64取出,第一工具71的第一套合部711套设于第一本体10的第一套接部18处,第三工具73的第三套合部731套设于第一棘轮20的第一套合槽22内,第三工具73另端与第二工具72的第二套合部721相套设,即可达到延伸作用,当转动第二工具72时,第一棘轮20即会带动第三棘轮35转动,而第三棘轮35也会同时带动第二棘轮30转动,即可将第一物件65内的第一螺合件64取出。
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图10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二操作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三操作状态的立体图,图12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第四操作状态的立体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第一工具71的第一套合部711套合于第一本体10的第一套接部18处,第三工具73连接第一棘轮20及第二工具72,第三工具73的第三套合部731套合于第一套合槽22处,第三工具73另端与第二工具72的第二套合部721相套合,即可达到延伸的作用,第二棘轮30的第二套合槽32可供第四工具74或第六工具76相套合,第四工具74的第四套合部741可供具相同规格四角头的手工具相套合,如第五工具组75,即如图12所示;第六工具76的第七套合部761凸露于该第二棘轮30外可供具相同规格四角槽的手工具相套合如图10所示,当转动第二工具72,第三工具73即会传动使第一棘轮20带动第三棘轮35及第二棘轮30转动,第二棘轮30即会带动套合于第二套合槽32处的该第四工具74、该第五工具组75或该第六工具76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13所示,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第一套接部181呈凸伸的四角头状以供接杆套合。
请参阅图14所示,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第一本体10的第三容槽13呈贯穿的圆槽状,第三棘轮35的第三套合槽352呈六角槽状,盖体40设有第六容槽44,第六容槽44设于第四容槽41及第五容槽42间,第六容槽44与第三容槽13呈相对正,使第三棘轮35的第三套合槽352显露于外部。
请参阅图15及图16所示,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第三容槽13的数目为二个,二个第三容槽13设于第一容槽11与第二容槽12间,二第三容槽13互为相通状,第三容槽13的第三直径173小于第一直径171及第二直径172,第三容槽13中央处设有枢设部134,枢设部134呈圆柱状,第一结合部15设于枢设部134处,第三棘轮35的数目为二个,每一第三棘轮35枢设于每一第三容槽13内,每一第三棘轮35的第三套合槽352与每一枢设部134相套合,二第三棘轮35的第三齿部351相啮合,第一结合部15、第二结合部43及第一结合件50的数目为二个,第二结合部43与第一结合部15呈相对正,第一结合件50设于第一结合部15与该第二结合部43内,使盖体40固设于盖体槽14处,组合后即如图16所示。
当第一棘轮20受旋动时,二第三棘轮35会受第一棘轮20带动而旋动,第三棘轮35会带动第二棘轮30一起旋动,此即可达到延伸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17及图18所示,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8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传动工具结构其包括:
第一本体10的第一容槽11的二侧设有第一枢部16,第一枢部16呈螺孔状,第一枢部16的轴心会通过第一容槽11的轴心,第一枢部16与第一容槽11呈相通状;
一第二本体60,第二本体60似呈U字型体状,第二本体60的内周面设有环面601,环面601呈圆弧面状,环面601供第一容槽11的外周面相容设,第二本体60的外周面中央处设有第三套接部602,第三套接部602呈四角头状,第二本体60二侧设有第二枢部603,第二枢部603与第一枢部16呈相对正,第二枢部603呈圆孔状;
二第一枢件61,第一枢件61依序枢设于第二本体60的第二枢部603与第一本体10的第一枢部16内,第一枢件61呈外螺纹状;
一第三本体62,第三本体62呈圆杆体状,第三本体62一端设有第四套接部621,第四套接部621与第三套接部602相套合,第四套接部621为四角槽状,第三本体62另端设有第五套接部622,第五套接部622与第四套接部621相远离,第五套接部622呈四角头状,第三本体62设有第四套接部621及第五套接部622而为一接杆结构。
当组合后即为图18所示,第二本体60与第一本体10为相枢设,握住第三本体62,以调整第二本体60与第一本体10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传动工具结构具有下述优点:
1、第三棘轮35的第三齿部351与第一棘轮20的第一齿部21及第二棘轮30的第二齿部31相啮合,当第一棘轮20或第二棘轮30其中一方转动时,第三棘轮35会带动第一棘轮20或第二棘轮30一起转动。
2、请辅以图9所示,当传动工具结构套设第一螺合件64旋动时,传动工具结构即可达到延伸作用,传动工具结构可不受转动空间不足所限制。
3、请辅以图10至图12所示,第三工具73连接第一棘轮20及第二工具72,第三工具73的第三套合部731套合于第一套合槽22处,第三工具73另端与第二工具72的第二套合部721相套合,即可达到延伸作用,而第二棘轮30的第二套合槽32可供第四工具74或第六工具76相套合,第四工具74的第四套合部741可供具相同规格四角头的手工具相套合,如第五工具组75,即如图12所示,第七套合部761凸露于第二棘轮30外可供具相同规格四角槽的手工具相套合。
4、请辅以图9至图12所示,当旋动第二工具72时,第二棘轮30的第二套合槽32可旋动与其相套合的手工具或物件,如第一螺合件64、第四工具74或第六工具76,另一手可握持于第一工具71处,使第二工具72旋动第一棘轮20时的旋动扭力可由第一工具71所支撑,第一本体10即不会因第二工具72的旋动扭力而产生旋转缺失。
5、请辅以图9至图12所示,设有第一工具71、第二工具72、第三工具73、第四工具74及六工具76,使第一棘轮20及第二棘轮30依其所需相组设后,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工具结构于旋动时更具有扩充性。
6、请辅以图15及图16所示,设有二第三容槽13及二第三棘轮35,同理可增设有数个第三容槽13及第三棘轮35,此即可延伸第一本体10的长度,使用传动工具结构旋动螺合件时即可不受空间的限制。
7、请辅以图18所示,第二本体60与第一本体10间为相枢设状,握住第三本体62,即可任意调整第二本体60与第一本体10间的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工具结构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10)

1.一种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设有第一容槽,所述第一容槽呈贯穿的圆槽状,该第一容槽设有第一抵缘,该第一本体另端设有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系呈贯穿的圆槽状,该第二容槽设有第二抵缘,该第二容槽与该第一容槽相远离,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间设有至少一第三容槽,该第三容槽呈圆槽状,该第三容槽设有第三抵缘,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一容槽间设有使该第一容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的第一透空槽,该第三容槽与该第二容槽间设有使该第二容槽及该第三容槽呈相通第二透空槽,该第一本体设有盖体槽,该盖体槽与该第一容槽、该第二容槽、该第三容槽、该第一透空槽及该第二透空槽呈相通状,该第一本体设有数个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为螺孔状,该第一结合部设于该盖体槽范围处,该第一容槽的直径为第一直径,该第二容槽的直径为第二直径,该第三容槽的直径为第三直径,该第一本体设有第一套接部,该第一套接部呈四角槽状,该第一套接部设于靠近该第一容槽处,该第一套接部远离该第二容槽;
一第一棘轮,所述第一棘轮枢设于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一棘轮抵靠于该第一抵缘,该第一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一齿部,该第一棘轮设有第一套合槽,该第一套合槽呈四角槽状;
一第二棘轮,该第二棘轮枢设于该第二容槽内,该第二棘轮的底部抵靠于该第二抵缘,该第二棘轮的外周缘系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二齿部,该第二棘轮设有第二套合槽,该第二套合槽呈十二角槽状,该第二棘轮的外直径与该第一棘轮的外直径相同;
至少一第三棘轮,该第三棘轮的数目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三容槽的数目相同,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三容槽内,该第三棘轮的底部靠抵于该第三抵缘上,该第三棘轮的外周缘设有环状排列齿的第三齿部,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一齿部于该第一透空槽处相啮合,该第三齿部与该第二齿部于该第二透空槽处相啮合,该第三棘轮设有第三套合槽;
一盖体,该盖体配合该第一本体的该盖体槽的形状,该盖体容设于该盖体槽内,该盖体设有第四容槽与第五容槽,该第四容槽与该第五容槽皆为圆环槽状,该第四容槽与该第一容槽呈相对正,该第一棘轮的该第一套合槽显露于外部,该第五容槽与该第二容槽呈相对正,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套合槽显露于外部,该盖体设有数个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的数目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同,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 合部相对正,该第二结合部呈圆孔状,该盖体与该第一棘轮及该第二棘轮的上端面呈齐平状,该盖体与该第一本体的端面呈齐平状;
数个使该盖体与该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一结合件,该第一结合件设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盖体的该第二结合部内,该盖体固设于该盖体槽处,该第一棘轮、该第二棘轮及该第三棘轮枢设于该第一本体内,该第一结合件的数目配合该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结合部;
一第一工具,该第一工具呈圆长杆体状,该第一工具设有第一套合部,该第一套合部可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套接部相套合,该第一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一工具系为一F杆结构,该第一套合部与该第一工具之本体间呈枢设状;
一第二工具,该第二工具为棘轮扳手结构,该第二工具设有第二套合部,该第二套合部呈四角头状;
一第三工具,该第三工具呈圆长杆体状,该第三工具一端设有第三套合部,该第三套合部与该第一棘轮的该第一套合槽相套合,该第三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三工具另端设有供该第二工具的该第二套合部相套合的四角槽,该第三工具为一接杆结构;
一第四工具,该第四工具设于该第二套合槽处,该第四工具呈六角头状,该第四工具设有呈四角槽状的第四套合部,该第四工具为接头结构,该第四工具的厚度略与该第二棘轮的厚度相同;
一第五工具,该第五工具组与该第四工具相套合,该第五工具组为转接头结构;
一第六工具,该第六工具设于该第二棘轮的该第二套合槽处,该第六工具凸设有第七套合部,该第七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六工具为转接头结构,该第七套合部凸伸出所述第二棘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槽的数目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槽一端为封闭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及所述第三直径具有相同数值,所述第三棘轮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一棘轮及所述第二棘轮的外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套合槽呈圆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封设该第三 棘轮,该第三棘轮隐于该第一本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工具组包括第五工具、第一梢体、第二梢体、弹性元件、第一珠体、第二珠体及按压件;该第五工具一端设有第五套合部,该第五套合部可与该第四工具的该第四套合部相套合,该第五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五工具另端设有第六套合部,该第六套合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五套合部上设有第一容珠槽,该第一容珠槽呈圆槽状,该第六套合部上设有第二容珠槽,该第二容珠槽呈圆槽状,该第六套合部内设有第一容置部,该第一容置部呈圆槽状,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一容珠槽及该第二容珠槽呈相通状,该第五工具设有一穿孔,该穿孔设于该第一容珠槽与该第二容珠槽间,该穿孔呈贯穿圆孔状,该穿孔的轴心与该第一容置部的轴心呈相垂直状;该第一梢体穿设于该第五工具该第一容置部内,该第一梢体可于该第五工具内位移,该第一梢体一端设有第一作动部,该第一作动部与该第五工具的该穿孔相对正,该第一作动部呈上下开放状,该第一作动部具有一斜面,该第一梢体另端设有第一珠穴,该第一珠穴呈凹槽状;该第二梢体穿设于该第一容置部内并与该第一梢体相结合,该第二梢体一端设有第二珠穴,该第二珠穴呈凹槽状;该弹性元件容设于该第五工具的该第一容置部内,该弹性元件弹抵于该第一容置部的阶级面及该第一梢体间;该第一珠体容设于该第一容珠槽内,该第一珠体靠抵于该第一梢体上,该第一珠体凸露于该第一容珠槽外;该第二珠体容设于该第二容珠槽内,该第二珠体靠抵于该第二梢体上,该第二珠体凸露于该第二容珠槽外;该按压件容设于该第五工具的该穿孔及该第一梢体内,该按压件设有第二作动部,该第二作动部与该第一梢体的该第一作动部相靠抵,该第二作动部设有斜面以与该第一作动部的斜面相配合靠抵,该按压件一端设有按压部,该按压部凸出于该第五工具的该穿孔外,该第一珠体陷入该第一珠穴内,该第一珠体即隐于该第一容珠槽内,该第二珠体陷入该第二珠穴内,该第二珠体即隐于该第二容珠槽内,该第二梢体的端部凸露于该第一容置部外,套合于该第六套合部的手工具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部呈凸伸的四角头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该第三容槽呈贯穿的圆槽状,该第三棘轮的该第三套合槽呈六角槽状,该盖体设有第六容槽,该第六容槽设于该第四容槽及该第五容槽间,该第六容槽与该第三容槽呈相对正,该第三套合槽显露于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槽的数目 为二个,二个第三容槽设于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间,该二第三容槽互为相通状,该第三容槽的该第三直径小于该第一直径及该第二直径,该第三容槽中央处设有枢设部,该枢设部呈圆柱状,该第一结合部设于该枢设部处,该第三棘轮的数目为二个,每一第三棘轮枢设于每一第三容槽内,该第三套合槽呈圆槽状,每一第三棘轮的该第三套合槽与每一枢设部相套合,该二第三棘轮的该第三齿部系相啮合,该第一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及该第一结合件的数目为二个;该第一容槽的二侧设有第一枢部,该第一枢部呈螺孔状,该第一枢部的轴心会通过该第一容槽的轴心,该第一枢部与该第一容槽呈相通状;设有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系呈U字型体状,该第二本体的内周面设有供该第一容槽的外周面相容设的环面,该环面呈圆弧面状,该环面,该第二本体的外周面中央处设有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二本体二侧设有第二枢部,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一枢部呈相对正,该第二枢部呈圆孔状;设有二第一枢件,该第一枢件依序枢设于该第二本体的该第二枢部与该第一本体的该第一枢部内,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相枢设,该第一枢件呈外螺纹状;设有一第三本体,该第三本体呈圆杆体状,该第三本体一端设有第四套接部,该第四套接部与该第三套接部相套合,该第四套接部为四角槽状,该第三本体另端设有第五套接部,该第五套接部与该第四套接部相远离,该第五套接部呈四角头状,该第三本体设有该第四套接部及该第五套接部而为一接杆结构。
CN201720353135.5U 2017-04-06 2017-04-06 传动工具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7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3135.5U CN206677842U (zh) 2017-04-06 2017-04-06 传动工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3135.5U CN206677842U (zh) 2017-04-06 2017-04-06 传动工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7842U true CN206677842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313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7842U (zh) 2017-04-06 2017-04-06 传动工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7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615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坤鑫国际有限公司 传动工具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6153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坤鑫国际有限公司 传动工具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43896A1 (en) Handheld Drive Device
TWI571361B (zh) Electric sleeve ratchet wrench
CN204431162U (zh) 扭力起子
CN101596707B (zh) 一种多功能螺钉旋具棘轮手柄
EP1391267A3 (en) Reversible ratcheting tool
CN201744955U (zh) 新型高效扳手
CN206677842U (zh) 传动工具结构
TW202014273A (zh) 扭力扳手結構
CN205600584U (zh) 双向扳手
TWI547349B (zh) Transmission tool structure
JP3162895U (ja) 開口を有するラチェットレンチ
CN206029721U (zh) 一种手握式双向螺丝刀
CN102259321B (zh) 新型高效扳手
US20030213341A1 (en) Reverse torque drive ratchet wrench
TWI693987B (zh) 傳動工具結構
US20030213340A1 (en) Reverse torque drive ratchet wrench
CN208246665U (zh) 一种行星套筒扳手
CN201609878U (zh) 一种棘轮扳手
CN201659517U (zh) T形套筒扳手
CN212444986U (zh) 一种手动行星齿轮变速螺丝刀
TWI472409B (zh) 具有第二扭力輸出的棘輪扳手
US5893422A (en) Rotating tool
CN102490146A (zh) 一种双头扳手
CN204076103U (zh) 薄型双向棘轮扳手
CN202357071U (zh) 一种棘轮扳手控向弹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