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00584U - 双向扳手 - Google Patents

双向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00584U
CN205600584U CN201620433993.6U CN201620433993U CN205600584U CN 205600584 U CN205600584 U CN 205600584U CN 201620433993 U CN201620433993 U CN 201620433993U CN 205600584 U CN205600584 U CN 205600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push rod
parts
spanner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339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339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00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00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00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扳手,包括头部和附接至所述头部的手柄部,还包括:换向部件,其被设置为转换预设的工作方向;单向离合部件,安装在所述换向部件上,其被设置为使所述双向扳手在所述预设的方向上转动时进行咬合,使所述双向扳手在所述预设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发生打滑;以及工件附接部件,与所述单向离合部件连接;换向部件、单向离合部件和工件附接部件都安装在头部。

Description

双向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扳手。
背景技术
一般扳手的使用中,手在转动方向上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度,不会是沿着一个方向持续进行的。一般,将扳手朝一个方向旋转后,需要将扳手取下然后再与工件配合进行下一次旋转,但是这样的操作在狭窄的操作空间中显得十分不便。现在已经存在一些扳手能够实现不用将扳手脱离工件,即可进行回转以及下一次的旋转。但是,现有的一些双向扳手的制造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双向扳手,在获得更好的机械强度的情况下,简化制造及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扳手,包括头部和附接至所述头部的手柄部,所述双向扳手还包括:
换向部件,所述换向部件被设置为转换预设的工作方向;
单向离合部件,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安装在所述换向部件上,其被设置为使所述双向扳手在所述预设的方向上转动时进行咬合,使所述双向扳手在所述预设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发生打滑;以及
工件附接部件,所述工件附接部件与所述单向离合部件连接;
所述换向部件、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和所述工件附接部件都安装在所述头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包括:
棘爪,所述棘爪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工件附接部件接触;所述棘爪包括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
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棘爪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安装在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换向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部件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沿所述双向扳手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盲孔;以及
换向杆部分,所述换向杆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分的顶部,其被设置为转动换向 杆部分时带动所述主体部分发生转动。
可选地,所述推杆为一个,所述弹簧为一个,所述换向部件的主体部分上的盲孔为一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盲孔中;所述推杆的中心线位于两个所述棘爪的交界面处,所述推杆被设置为同时控制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
可选地,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与第一推杆配合的第一弹簧和与第二推杆配合的第二弹簧;所述换向部件的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盲孔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盲孔中;第一推杆还和第一棘爪配合,第二推杆还和第二棘爪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棘爪的第一表面具有棘齿,当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的对称轴互相重合时,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一组棘齿和所述第二棘爪的第二组棘齿相互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工件附接部件包括棘轮环,所述棘轮环的外表面为棘齿面,所述棘齿面能与所述棘爪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棘轮环的内表面被设置为直接和工件进行配合。
可选地,所述棘轮环还包括突出于所述头部的突出轴,所述突出轴能够附接工具头。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扳手还包括释放部件,所述释放部件安装在所述棘轮环的通孔中,所述释放部件被配置为当按下所述释放部件时,能够将附接的工具头部卸下。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棘爪的齿相互交错配置,在两个相反的预设的方向上,都在两个方向上都产生很好的啮合效果。采用推杆和棘爪结合的方式,也更好的控制了棘爪和棘轮环外表上的齿的结合,能够提高扳手的扭力。另外,当采用单个推杆同时控制两个棘爪时,在生产制造及装配上更为简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棘爪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两个棘爪堆叠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杆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弹簧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换向部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工件附接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释放部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工件附接部件和释放部件结合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推杆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头部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棘轮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的双向扳手具有头部1和附接至头部1上的手柄部2。如图3所示,头部2具有一个较大的通孔11,一个位于通孔11和手柄部2之间的较小的孔12,并且,在通孔11和孔12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13。
该双向扳手还包括换向部件3、单向离合部件4和工件附接部件5。其中,换向部件3安装在孔12中,单向离合部件安装在容纳空间13中,并且和工件附接部件5和换向部件3连接,工件附接部件5安装在孔11中。
单向离合部件4包括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推杆43和弹簧44。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安装在头部1中的第一容纳空间13中,并且可以在第一容纳空间13中形成一定的转动。如图4所示,第一棘爪41具有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第一表面411为一个圆弧状,能与工件附接部件5配合,并且其上设置有棘齿;第二表面包括一个朝向第一表面411凹陷的部分。
第二棘爪42的形状设置和第一棘爪41类似,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棘爪41的棘齿和第二棘爪42的棘齿互相交错排列,即如图5所示,当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相互堆叠防止,并且两者的第二表面对齐时,能看到第一棘爪41的棘齿中的每一个的顶部正好位于第二棘爪42的棘齿中的相应两个棘齿形成的凹部中。
如图6所示,推杆43包括一半球形的头部431和圆柱形的主体部432,其中主体部432包括一盲孔433。如图7所示,弹簧44具有第一端441和第二端442,第一端441安装在推杆43的盲孔433中,第二端442安装在换向部件3中。
推杆43的中心线位于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堆叠安装时的交界面上,因此,单个的推杆43能同时抵住第一棘爪41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二棘爪42的第二表面。
如图8所示,换向部件3包括主体31和换向杆32。换向杆32包括圆形第一部分和延伸出的杆状第二部分,其中,圆形第一部分位于主体31的顶部,杆状第 二部分不覆盖主体31。主体31为一沿着双向扳手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换向部件3安装在头部1的孔12中,并且换向杆位于孔12的杆状第二部分位于孔12之外,在头部1的表面上,方便使用者的手操作该杆状第二部分。
主体31朝向棘爪41和42的表面上设有盲孔311。弹簧44的第二端442安装在该盲孔311中。
如图9所示,工件附接部件5包括棘轮环51以及从棘轮环51上延伸出来的突出轴52。棘轮环51安装在头部1的孔11中,而突出轴52位于头部1的孔11之外。棘轮环51的外表面设置有齿,该齿能与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上设置的齿相啮合。
棘轮环51具有其长度方向上设置的孔,孔的上部形成第一圆柱体空间531,孔的下部形成第二圆柱体空间532,第一圆柱体空间53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空间532的直径,并且该直径改变造成的台阶面位于棘轮环51的下部。在突出轴52下部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孔521,该孔的中心轴与工件附接部件5的孔的中心轴垂直。
棘轮环51在远离突出轴52的一端具有环形凹槽511,环形凹槽511用于安装C形环54,C形环54的宽度大于凹槽511的宽度,因此C形环54的一部分突出于棘轮环51,从而将棘轮环51固定在头部1中。
优选地,该双向扳手还具有释放部件6,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包括释放按钮61、突出杆62和球63。释放按钮61为一圆柱体,安装在棘轮环51的第一圆柱体空间531中。并且释放按钮61的高度小于第一圆柱体空间531的高度,使得释放按钮61可以在受到向下的外力时,在第一圆柱体空间531中向下运动。
突出杆62为一圆柱体状的杆,其从棘轮环51的第一圆柱体空间531延伸至第二圆柱体空间532中,并且突出杆62的直径略小于第二圆柱体空间532的直径。的下部具有第一凹陷621和第二凹陷622,这两个凹陷用于容纳球63。当没有外力施加在释放按钮61上时,球63位于第二凹陷622上,并且从突出轴52上设置的孔521上突出。当有外力施加在释放按钮61上时,突出杆62向下运动,使得球63进入第一凹陷621中,此时球63可以从孔521中缩回。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释放按钮可以有其他的形状,相应的与之配合的棘轮环51中的第二空间也具有相应的形状。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双向扳手的头部1、手柄部2具有与实施例一样的设置。
本实施例的双向扳手包括换向部件3、单向离合部件4和工件附接部件5。其中,换向部件3安装在孔12中,单向离合部件安装在容纳空间13中,并且和工件 附接部件5和换向部件3连接,工件附接部件5安装在孔11中。
单向离合部件4包括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第一推杆45、第二推杆46、第一弹簧47和第二弹簧48。其中,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2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棘齿的设置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推杆45包括一半球形的头部和圆柱形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一盲孔。第二推杆包括一半球形的头部和圆柱形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一盲孔。第一弹簧47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安装在第一推杆45的盲孔中,第二端安装在换向部件3中。第二弹簧48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安装在第二推杆46的盲孔中,第二端安装在换向部件3中。
如图13所示,换向部件3包括主体31和换向杆32。换向杆32包括圆形第一部分和延伸出的杆状第二部分,其中,圆形第一部分位于主体31的顶部,杆状第二部分不覆盖主体31。主体31为一沿着双向扳手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换向部件3安装在头部1的孔12中,并且换向杆位于孔12的杆状第二部分位于孔12之外,在头部1的表面上,方便使用者的手操作该杆状第二部分。
主体31朝向棘爪41和42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盲孔312和第二盲孔313。第一弹簧47的第二端安装在该第一盲孔312中,第二弹簧48的第二端安装在第二盲孔313中。
工件附接部件5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双向扳手的的头部1、手柄部2、单向离合部件4和换向部件3可以与实施例一或二中的一致。
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工件附接部件5包括棘轮环54,棘轮环54安装在头部1的孔11中,如图15所示,其外表面设置有齿,该齿能与第一棘爪41和第二棘爪41上设置的齿相啮合。棘轮环的上部还具有和实施例1中的棘轮环一样的环形凹槽,用于稳固的安装在头部1中。棘轮环54的内表面541设置为和工件直接配合的表面,该表面可以有多种形状。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扳手,包括头部和附接至所述头部的手柄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扳手还包括:
换向部件,所述换向部件被设置为转换预设的工作方向;
单向离合部件,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安装在所述换向部件上,其被设置为使所述双向扳手在所述预设的方向上转动时进行咬合,使所述双向扳手在所述预设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发生打滑;以及
工件附接部件,所述工件附接部件与所述单向离合部件连接;
所述换向部件、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和所述工件附接部件都安装在所述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包括:
棘爪,所述棘爪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工件附接部件接触;所述棘爪包括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
推杆,所述推杆与所述棘爪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安装在所述推杆上,所述第二端安装在所述换向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部件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沿所述双向扳手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具有盲孔;以及
换向杆部分,所述换向杆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分的顶部,其被设置为转动换向杆部分时带动所述主体部分发生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为一个,所述弹簧为一个,所述换向部件的主体部分上的盲孔为一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盲孔中;所述推杆的中心线位于两个所述棘爪的交界面处,所述推杆被设置为同时控制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部件包括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与第一推杆配合的第一弹簧和与第二推杆配合的第二弹簧;所述换向部件的所述主体部分具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盲孔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盲孔中;第一推杆还和第一棘爪配合,第二推杆还和第二棘爪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的第一表面具有棘齿, 当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的对称轴互相重合时,所述第一棘爪的第一组棘齿和所述第二棘爪的第二组棘齿相互交错布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附接部件包括棘轮环,所述棘轮环的外表面为棘齿面,所述棘齿面能与所述棘爪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环的内表面被设置为直接和工件进行配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环还包括突出于所述头部的突出轴,所述突出轴能够附接工具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扳手还包括释放部件,所述释放部件安装在所述棘轮环的通孔中,所述释放部件被配置为当按下所述释放部件时,能够将附接的工具头部卸下。
CN201620433993.6U 2016-05-12 2016-05-12 双向扳手 Active CN205600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3993.6U CN205600584U (zh) 2016-05-12 2016-05-12 双向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3993.6U CN205600584U (zh) 2016-05-12 2016-05-12 双向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00584U true CN205600584U (zh) 2016-09-28

Family

ID=56967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33993.6U Active CN205600584U (zh) 2016-05-12 2016-05-12 双向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0058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3657A (zh) * 2017-02-17 2018-08-28 胡厚飞 一种穿透式电动棘轮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TWI647072B (zh) * 2018-03-22 2019-01-11 楊承蒲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US10800013B2 (en) 2017-02-17 2020-10-13 Bobby Hu Electric socket ratchet wrench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13084738A (zh) * 2021-03-03 2021-07-09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液晶玻璃领域加热砖装卸连接线的专用工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3657A (zh) * 2017-02-17 2018-08-28 胡厚飞 一种穿透式电动棘轮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US10800013B2 (en) 2017-02-17 2020-10-13 Bobby Hu Electric socket ratchet wrench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TWI647072B (zh) * 2018-03-22 2019-01-11 楊承蒲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CN113084738A (zh) * 2021-03-03 2021-07-09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液晶玻璃领域加热砖装卸连接线的专用工具
CN113084738B (zh) * 2021-03-03 2022-08-30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用在液晶玻璃领域加热砖装卸连接线的专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0584U (zh) 双向扳手
US7874378B2 (en) Vibratory and impact connector for a power tool
US7895921B2 (en) Ratchet tool
US20160236335A1 (en) Torque screwdriver
US6832533B1 (en) Torque convertible adapter for driving tools
CN2930983Y (zh) 快速梅花扳手
US7047843B1 (en) Tool coupling device
JP5180334B2 (ja) レンチ
US8479620B2 (en) Torque-setting device
US6782777B1 (en) Socket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4339296B (zh) 棘轮螺丝批
CN201009194Y (zh) 棘轮套筒扳手
CN210996649U (zh) 手持式动力工具
US20110155404A1 (en) Hand-held electric tool
CN102490146A (zh) 一种双头扳手
CN206677842U (zh) 传动工具结构
US20030213340A1 (en) Reverse torque drive ratchet wrench
CN211278276U (zh) 一种用于装修的多功能锤
CN204019433U (zh) 螺丝批
CN202388429U (zh) 一种双头扳手
US20080271575A1 (en) Socket connection device of adjustable tension value for preventing overlarge twisting force
CN217223711U (zh) 一种电钻
CN109210151A (zh) 推杆应急手动装置及电动推杆
CN220783733U (zh) 一种两用棘轮扳手
TWM483150U (zh) 用於手工具的棘輪驅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