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3149U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3149U
CN206673149U CN201720296387.9U CN201720296387U CN206673149U CN 206673149 U CN206673149 U CN 206673149U CN 201720296387 U CN201720296387 U CN 201720296387U CN 206673149 U CN206673149 U CN 206673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weld part
faying face
connector construction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963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淳
官东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963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3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3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31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凸出的舌部,舌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多个沟槽,每个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扭转部及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设在第一表面,第一焊接部延伸突出于基部,第一扭转部设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接部之间。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多个沟槽,每个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扭转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设在第二表面,第二焊接部延伸突出于基部,第二扭转部设在第二接触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用以提高产品良率与质量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利用多个信号接点而在电子装置之间提供信号连接的管道,随着消费性电子不断朝轻、薄、短、小方向发展,例如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等移动式装置中,相应于移动式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式设计,就要求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尺寸缩小并具有薄断面(Lowprofile)特征,另外,移动通讯发展的多功能性,因此,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封装密度增加,就需要对应精密排列的插头和插座端子,因此不断薄型化与小型化的连接器为现今研究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现今随着电子产品多以轻薄多功能为设计前提,因此产品内部可提供给各电子组件组装的空间越来越小,因而连接器结构的设计也跟着越来越小,因此在连接器中的相邻端子的间距设计就变得越来越小,如此在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在焊接时产生搭桥短路的现象,此结果通常会造成相对接的两连接器所连接的电子设备受到损坏。是故,必须要设计一种应用在高密度表面安装技术(SMT)的板对板连接器的改良端子,其可解决上述现有连接器在焊接时所产生的搭桥短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板对板连接器随着容置空间越来越小,因而连接器中相邻端子的间距也变得越来越小,如此在连接器的制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焊接搭桥短路的现象,此结果通常会造成相对接的两连接器所连接的电子设备受到损坏,因此导致产品良率下降与产生客诉的问题。
本创作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焊接固定在一电路板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以及多个第二端子,其中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凸出的一舌部,舌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且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上形成多个沟槽,所述些沟槽延伸至基部。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多个沟槽,其中每个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扭转部及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设在第一表面,第一焊接部延伸突出于基部,第一扭转部设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接部之间。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多个沟槽,其中每个第二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扭转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设在第二表面,第二焊接部延伸突出于基部,第二扭转部设在第二接触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
本创作所提供连接器结构,其利用在端子上设有一扭转部,藉由此扭转部来改变端子的接触部与焊接部的宽度及其相邻的间距大小,如此结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的焊接搭桥短路的问题,因此能够提高产品良率与满足客户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连接器结构中的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创作的另一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6的连接器结构中的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6的连接器结构中的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组件标号说明:
1、6 连接器结构
10、60 金属垫片
2、7 绝缘本体
21、71 基部
211 上壁
711 前壁
212 下壁
712 后壁
22、72 舌部
221、721 第一表面
222、722 第二表面
23、73 沟槽
3、8 第一端子
31、81 第一接触部
311、811 第一接触面
32、82 第一扭转部
33、83 第一焊接部
331、831 第一结合面
34、84 第一本体部
35、85 第一固定部
4、9 第二端子
41、91 第二接触部
411、911 第二接触面
42、92 第二扭转部
43、93 第二焊接部
431、931 第二结合面
94 第二本体部
95 第二固定部
5 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创作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1,其包括一绝缘本体2、多个第一端子3、多个第二端子4以及二金属垫片10,此连接器结构1焊接固定在一电路板5上。
绝缘本体2具有一基部21及自基部21延伸凸出的舌部22,舌部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22,且在第一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22上形成多个沟槽23,所述多个沟槽23延伸至基部21。在本实施例中,基部21包括一上壁211与一下壁212,舌部22自基部21的上壁211向上延伸凸出,第一表面221与第二表面222分别设在舌部22的左右相对两侧。
多个第一端子3设置在第一表面221上的所述多个沟槽23,其中每个第一端子3包括第一接触部31、第一扭转部32及第一焊接部33,第一接触部31设在第一表面221,第一焊接部33延伸突出于基部21,第一扭转部32设在第一接触部31与第一焊接部33之间,其中第一焊接部33向左延伸且突出于基部21,第一扭转部32设在基部21的上壁211与下壁212之间。
多个第二端子4设置在第二表面222上的所述多个沟槽23,其中每个第二端子4包括第二接触部41、第二扭转部42及第二焊接部43,第二接触部41设在第二表面222,第二焊接部43延伸突出于基部21,第二扭转部42设在第二接触部41与第二焊接部43之间,其中第二焊接部43向右延伸且突出于基部21,第二扭转部42设在基部21的上壁211与下壁21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33具有与电路板5焊接固定的一第一结合面331,第一接触部31具有一第一接触面311,第一结合面331的宽度不同于第一接触面311的宽度,第二焊接部43具有与电路板5焊接固定的一第二结合面431,第二接触部41具有一第二接触面411,第二结合面431的宽度不同于第二接触面411的宽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藉由第一扭转部32及第二扭转部42的设置,使得第一接触部31与第二接触部41分别形成较为平坦且宽大的第一接触面311与第二接触面411,且第一结合面331与第一接触面311相互垂直,第二结合面431与第二接触面411相互垂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是以一金属板片冲压而成,第一焊接部33的第一结合面331的宽度等于金属板片的厚度,同样地,第二焊接部43的第二结合面431的宽度等于金属板片的厚度,第一接触面311的宽度大于第一结合面331的宽度,第二接触面411的宽度大于第二结合面431的宽度,如此使得二相邻第一结合面331的间隙大于二相邻第一接触面311的间隙,二相邻第二结合面431的间隙大于二相邻第二接触面411的间隙,藉由此种结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的焊接搭桥短路的问题,因此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此外,因为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为金属板片所冲压而成,因此第一接触面311与第二接触面411较为平坦且宽大,有利于对接时产生较佳的搭接效果,第一结合面331与第二结合面431则是较为粗糙且细小,有利于小间距的表面贴焊(SMT)技术的实施。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在实际应用上可以是相同的端子结构,因此只要使用同一套模具就可以同时制作出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如此可以达到减少制造成本的效果,其中第一端子3包括第一本体部34,第一本体部34设在第一焊接部33与第一扭转部32之间,第一本体部34上设有第一固定部35,第一固定部35、第一扭转部32及第一接触部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本体部34,第一焊接部3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本体部34,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的结构相同于第二端子4,故第二端子4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至图9,本创作提供另一种连接器结构6,其焊接固定在一电路板(未绘示)上,此连接器结构6包括一绝缘本体7、多个第一端子8、多个第二端子9以及二金属垫片60。
绝缘本体7具有一基部71及一舌部72,所述基部71包括一前壁711与一后壁712,所述舌部72自基部71的前壁711向前延伸凸出,且舌部72的上下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表面721与第二表面722,且在第一表面721与第二表面722上形成多个沟槽73,所述多个沟槽73延伸至基部71。
多个第一端子8设置在第一表面721上的所述多个沟槽73,其中每个第一端子8包括第一接触部81、第一扭转部82及第一焊接部83,第一接触部81设在第一表面721,第一焊接部83延伸突出于基部71,第一扭转部82设在第一接触部81与第一焊接部83之间,第一焊接部83向后延伸且突出于基部71,第一扭转部82设在基部71的前壁711与后壁712之间。
多个第二端子9设置在第二表面722上的所述多个沟槽73,其中每个第二端子9包括第二接触部91、第二扭转部92及第二焊接部93,第二接触部81设在第二表面722,第二焊接部93延伸突出于基部71,第二扭转部92设在第二接触部91与第二焊接部93之间,第二焊接部93向前延伸且突出于基部71,第二扭转部92设在基部71的前壁711与后壁712之间。
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83具有与电路板焊接固定的第一结合面831,第一接触部81具有第一接触面811,第二焊接部93具有与电路板焊接固定的第二结合面931,第二接触部91具有第二接触面911,藉由第一扭转部82及第二扭转部92的设置,使得第一接触面811的宽度大于第一结合面831的宽度,第二接触面911的宽度大于第二结合面931的宽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面831与第一接触面811相互平行,第二结合面931与第二接触面911相互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8包括一第一本体部84,所述第一本体部84设在第一焊接部83与第一扭转部82之间,第一本体部84上设有二第一固定部85,此二第一固定部85、第一焊接部83、第一扭转部82及第一接触部8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本体部84。同样地,第二端子9包括一第二本体部94,所述第二本体部94设在第二焊接部93与第二扭转部92之间,第二本体部94上设有二第二固定部95,此二第二固定部95、第二焊接部93、第二扭转部92及第二接触部9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本体部9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本体部84的高度大于第二本体部94,第一焊接部83与第二焊接部93的延伸方向刚好相反。
综上所述,本新型的连接器结构利用在端子上设有一扭转部,藉由此扭转部来改变端子的接触部与焊接部的宽度及其相邻的间距大小,如此结构设计可以解决现有连接器的焊接搭桥短路的问题,因此能够提升产品的良率与质量并且满足客户的需求。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新型所公开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焊接固定在一电路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结构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延伸凸出的一舌部,所述舌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且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多个沟槽,所述多个沟槽延伸至所述基部;
多个第一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多个沟槽,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扭转部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焊接部延伸突出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扭转部设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以及
多个第二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多个沟槽,其中每个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扭转部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在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焊接部延伸突出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扭转部设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焊接固定的一第一结合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结合面的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宽度,所述第二焊接部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焊接固定的一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结合面的宽度不同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互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设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一扭转部之间,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设在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二扭转部之间,所述第一本体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本体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一前壁与一后壁,所述舌部自所述基部的所述前壁向前延伸凸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设在所述舌部的上下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焊接部向后延伸突出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扭转部设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之间,所述第二焊接部向前延伸突出在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扭转部设在所述基部的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端子的结构相同于每个所述第二端子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一上壁与一下壁,所述舌部自所述基部的所述上壁向上延伸凸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设在所述舌部的左右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焊接部向左延伸且突出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扭转部设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之间,所述第二焊接部向右延伸且突出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二扭转部设在所述基部的所述上壁与所述下壁之间。
9.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是以一金属板片冲压而成,所述第一焊接部的所述第一结合面的宽度等于所述金属板片的厚度,所述第二焊接部的所述第二结合面的宽度等于所述金属板片的厚度,所述第一接触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结合面的宽度,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结合面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二相邻所述第一结合面的间隙大于二相邻所述第一接触面的间隙,二相邻所述第二结合面的间隙大于二相邻所述第二接触面的间隙。
CN201720296387.9U 2017-03-24 2017-03-24 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3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6387.9U CN206673149U (zh) 2017-03-24 2017-03-24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96387.9U CN206673149U (zh) 2017-03-24 2017-03-24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3149U true CN206673149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9638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3149U (zh) 2017-03-24 2017-03-24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31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647A (zh) * 2022-03-15 2022-05-06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及连接器
CN114498122A (zh) * 2022-03-15 2022-05-13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及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647A (zh) * 2022-03-15 2022-05-06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及连接器
CN114498122A (zh) * 2022-03-15 2022-05-13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端子及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09632Y (zh) 电连接器
US9035183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connection method and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CN104882692A (zh) 电端子
CN102290660A (zh) 一种连接器及包括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10437751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06673149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4179278U (zh) 连接器结构
CN10368649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932759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772367U (zh) 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CN107820385B (zh) 一种桥接件、屏蔽结构及显示装置
CN204179317U (zh) 复合式连接器
CN104301462B (zh) 手机主板结构及手机
CN2032509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0112615A (zh) 一种板对板浮动连接端子结构
CN20401198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438579U (zh) 电连接器
CN201278388Y (zh) 电连接器
CN211406451U (zh) 拼接式线路板
CN202633671U (zh) 柔性线缆组件
CN203932518U (zh) 一种具有金属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CN202759069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1557319U (zh) 电子装置
CN218770180U (zh) 板对板插头电连接器
CN20579059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