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6934U -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6934U
CN206666934U CN201720828032.XU CN201720828032U CN206666934U CN 206666934 U CN206666934 U CN 206666934U CN 201720828032 U CN201720828032 U CN 201720828032U CN 206666934 U CN206666934 U CN 206666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rut
turn
rut plat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280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渠德
武长虹
郑辉
武子琛
何晓燕
郑强
冯昭君
张美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2803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6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6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6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包括道岔轨道梁、设置在道岔轨道梁内的轮辙板、多个岔口轨道梁,所述道岔轨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单口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个岔口;所述轮辙板为一对平行的轨道板,且所述轮辙板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单口端连接;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在车辆通过前,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转动到所述车辆选择路线的岔口轨道梁并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有道岔转动方便、速度块、转辙角度大、安全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背景技术
1、目前悬挂空铁道岔有整体转动式、整体横移式、心轨转动式等,都存在缺陷和不足。
2、整体转动式悬挂空铁道岔存在笨重、转动时间长、转动阻力大、造价高等,并存在转动不到位时车辆易发生运营安全事故等。
3、整体横移式悬挂空铁道岔更笨重,转动时间更长,动力更大,造价更高,也存在移动不到位发生车辆运营安全事故的可能。
4、心轨转动式悬挂空铁道岔是靠直行和侧行的共同部位的心轨转动来实现,但由于心轨尖端和较长的部位没有支承,靠悬臂作用,心轨板又不能太厚(空间限制),以至强度不足,容易破坏。
现有技术中的空铁道岔存在转动困难、速度慢、转辙角度小、不安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铁道岔转动困难、速度慢、转辙角度小、不安全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包括道岔轨道梁、设置在道岔轨道梁内的轮辙板、多个岔口轨道梁,所述道岔轨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单口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个岔口;
所述轮辙板为一对平行的轨道板,且所述轮辙板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单口端连接;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
在车辆通过前,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转动到所述车辆选择路线的岔口轨道梁并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
优选地,所述轮辙板的固定端设有连接装置;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设有对接装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转动铰;
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转动铰与所述道岔轨道梁连接;
所述轮辙板通过所述转动铰能够实现相对于道岔轨道梁转动。
优选地,所述轮辙板连接有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轮辙板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道岔控制系统;
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组件。
优选地,在车辆通过前,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然后根据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轮辙板的位置;
当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时,所述道岔控制系统不对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当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不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时,所述道岔控制系统将对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将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调整至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位置。
优选地,所述轮辙板根据长度分为长转辙和短转辙;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仅达到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分岔处时,所述轮辙板为短转辙;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能够达到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分岔外时,所述轮辙板为长转辙。
优选地,所述轮辙板转动的角度为3-90°;
道岔号数为1-12号。
优选地,制造轮辙板的材质包括有弹性材质。
优选地,转辙型式包括单开、对称、不对称、双开、曲线出直岔、曲线出曲岔、直线出直岔、直线出曲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悬挂空铁双转辙道岔的转辙长度较短,只是轮辙板转动,转动质量较小,重量较轻,因此需要的转动动力较小,转动时间较快,是目前转动最快的道岔。
2、转辙是在轨道梁内,不会出现较大事故。
3、转辙在轨道梁内,转辙机械设备受到保护。
4、道岔号数和转辙角度范围较大,转辙型式分为单开、对称、不对称、双开、曲线出直岔、曲线出曲岔、直线出直岔、直线出曲岔等类型较多,适应性强,可根据正线、站线、渡线、不同行车速度、车辆段等情况,设计者多项选择、优化设计。
5、结构新颖,转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中双转辙道岔是2个轮辙板实现同向同步转辙,单开道岔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1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1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1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1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1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2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2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2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2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表2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1-1处的截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2-2处的截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3-3处的截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4-4处的截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2’-2’处的截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3’-3’处的截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具体实施例中图1的4’-4’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包括道岔轨道梁、设置在道岔轨道梁内的轮辙板、多个岔口轨道梁,所述道岔轨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单口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个岔口;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道轨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是为了表述方便,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为单口端,实际上就是本实施例中车辆进入的一端;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岔口轨道梁即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辙道岔分开路线的出口(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出口并不是车辆的出口,而是指车辆的车轮走出道岔轨道梁的出口,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只有其车轮在轨道梁内行走),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岔口至少为两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车辆的换道,同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岔口也可以为3个或3个以上,当然所述每一个岔口都需要对应一个岔口轨道梁,使得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能够安全完成转轨。
所述轮辙板为一对平行的轨道板,且所述轮辙板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因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是通过轮辙板的转动来实现转轨;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端是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轨道梁的单口端,另一端也就是自由端随机应变,可以与任何一个岔口对接。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单口端连接;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
在车辆通过前,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转动到所述车辆选择路线的岔口轨道梁并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实际上也起到了临时轨道的作用,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轨道梁仅是指实现转辙过程的这部分轨道梁,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轨道梁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与正常的轨道梁连接,以实现通车,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的车轮实际上是在轨道梁上行走,只是在行走到转辙道岔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的行走轮在所述轮辙板上行走,通过所述轮辙板的转动进而使得本实施例中所的车辆改行走路线。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的固定端设有连接装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有转动铰,所述转动铰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的轮辙板的固定端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轨道梁的单口端的底部,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为一对平行的轨道板,因此所述的一对平行的轨道板的固定端均需通过转动铰与所述道岔轨道梁连接。
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设有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是为了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在转动到所对应的岔口时能够精准、安全的与所述岔口对接,保障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能够安全地实现转轨。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辙板通过所述转动铰能够实现相对于道岔轨道梁转动。
接下来需要详细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是如何实现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连接有驱动组件;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动机,比如:可以为电动动机或者电磁制动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所述的轮辙板依靠驱动组件提供动力进行转动,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具有转动准确、转动速度快等优点。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还包括道岔控制系统;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道岔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组件。
具体地,本实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在车辆通过前,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然后根据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轮辙板的位置;
当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时,所述道岔控制系统不对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当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不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时,所述道岔控制系统将对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将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调整至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位置。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还包括有道岔尾部导向板L,所述道岔尾部导向板,能够起到引导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在进入岔口处后顺利的驶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岔口轨道梁。
双转辙道岔是2个轮辙板实现同向同步转辙(转动),以单开道岔为例进行说明,其平面如图1所示,其他类型道岔大同小异。
按照图1的位置截取截面,直向行驶时按行驶顺序其结构如图12、13、14、15所示。
按照图1的位置截取截面,侧向行驶时按行驶顺序其结构如图12、16、17、18所示。
悬挂空铁双转辙道岔的转动较快,转动时间较短。
转辙轮辙板与轨道梁分离,转动时只是轮辙板转动,轨道梁不动,转辙质量较小。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道岔轨道梁内部的车辆车轮还包括有导向系统;
转辙时,导向系统与轮辙板同步转辙,以实现导向引导。过岔过程中轮轴与道岔轨道梁的位置关系直行或左行时如图12、13、14、15所示,导向系统如图13、14所示,图12和图13之间导向设有柔性(弹性)过渡区段,图4和图5之间导向设有柔性(弹性)过渡区段;侧行或右行如图12、16、17、18所示,图12和图16之间导向设有柔性(弹性)过渡区段,图17和图18之间导向设有柔性(弹性)过渡区段。
此外,如表1和表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辙板根据长度分为长转辙和短转辙;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仅达到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分岔处时,所述轮辙板为短转辙;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能够达到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分岔外时,所述轮辙板为长转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辙板转动的角度为3-90°;
道岔号数为1-12号。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辙板的材质包括有弹性材质。
当然,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辙型式包括单开、对称、不对称、双开、曲线出直岔、曲线出曲岔、直线出直岔、直线出曲岔。
悬挂空铁双转辙道岔主要参数(长转辙式)表1
悬挂空铁双转辙道岔主要参数(短转辙式)表2
综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转辙道岔的转辙长度较短,只是轮辙板转动,转动质量较小,重量较轻,因此需要的转动动力较小,转动时间较快,是目前转动最快的道岔;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轮辙板在轨道梁内,不会出现较大事故,同理,轮辙板在轨道梁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辙板设备受到道岔轨道梁的保护。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岔轨道梁、设置在道岔轨道梁内的轮辙板、多个岔口轨道梁,所述道岔轨道梁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单口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个岔口;
所述轮辙板为一对平行的轨道板,且所述轮辙板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
所述固定端与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单口端连接;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
在车辆通过前,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转动到所述车辆选择路线的岔口轨道梁并与所述岔口轨道梁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辙板的固定端设有连接装置;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设有对接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转动铰;
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转动铰与所述道岔轨道梁连接;
所述轮辙板通过所述转动铰能够实现相对于道岔轨道梁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辙板连接有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所述轮辙板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道岔控制系统;
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在车辆通过前,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然后根据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所述轮辙板的位置;
当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时,所述道岔控制系统不对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当所述轮辙板的位置信息不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信息时,所述道岔控制系统将对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并将所述轮辙板的位置调整至对应所述道岔控制系统接收到的车辆选择的岔口轨道梁位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辙板根据长度分为长转辙和短转辙;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仅达到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分岔处时,所述轮辙板为短转辙;
所述轮辙板的自由端能够达到所述道岔轨道梁的分岔外时,所述轮辙板为长转辙。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辙板转动的角度为3-90°;
道岔号数为1-12号。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轮辙板的材质包括有弹性材质。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其特征在于,转辙型式包括单开、对称、不对称、双开、曲线出直岔、曲线出曲岔、直线出直岔、直线出曲岔。
CN201720828032.XU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Active CN206666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8032.XU CN206666934U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28032.XU CN206666934U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6934U true CN206666934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6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28032.XU Active CN206666934U (zh) 2017-07-10 2017-07-10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69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8344A (zh) * 2017-07-10 2017-10-20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转辙同向同步转辙道岔
CN109680569A (zh) * 2019-01-02 2019-04-26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悬挂式单轨道岔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8344A (zh) * 2017-07-10 2017-10-20 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转辙同向同步转辙道岔
CN109680569A (zh) * 2019-01-02 2019-04-26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悬挂式单轨道岔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344B (zh)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转辙同向同步转辙道岔
CN206666934U (zh) 一种悬挂空铁双轮辙转辙道岔
CN202098418U (zh) 一种观光轨道车
US10799803B2 (en) Multi-dimensional theatre based on mechanical arm type roller coaster
CN105523047B (zh) 低空悬挂式单轨轨道车
CN107100128A (zh) 除雪装置和除雪铲
CN107553461A (zh) 架空输电线路地线全程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CN107139941A (zh) 一种轨道电车的驱动装置
CN106428026A (zh)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乘车安全保护装置
CN107476145A (zh) 一种悬挂空铁单侧车轮悬空道岔系统
AU2018236831A1 (en) Ca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wheel axle for a fairground rid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otatably mounted wheel axle of such a car
CN104309423B (zh) 陆空两用轨道汽车和空中轨道
CN101870299B (zh) 动车组辅助转弯组合结构与辅助转弯方法
CN207739072U (zh) 一种空铁车轮悬空道岔系统
CN204236462U (zh) 低空悬挂式单轨轨道车
CN109866782A (zh) 众高列车
CN209666893U (zh) 具有可移动抓轨装置的接触网梯车
CN209634471U (zh) 一种悬挂式双驱换道系统及其轨道
CN203890914U (zh) 道闸
CN204124117U (zh) 高速行驶车辆的轮外制动装置
CN109532856B (zh) 一种微轨走行机构
CN109532869B (zh) 一种微轨走行机构
CN109398373A (zh) 一种悬挂式双驱换道系统及其轨道
CN205044739U (zh) 一种高速铁路抢险救援列车
CN106441956B (zh) 一种轨道列车碰撞试验系统及轨道列车碰撞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