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6892U - 一种槽式烫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槽式烫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6892U
CN206666892U CN201720131307.4U CN201720131307U CN206666892U CN 206666892 U CN206666892 U CN 206666892U CN 201720131307 U CN201720131307 U CN 201720131307U CN 206666892 U CN206666892 U CN 206666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ove
steam
cylinder
boiling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313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金华
周杰
刘峰
吕立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EISHI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EISHI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EISHI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EISHI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313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6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6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6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式烫平机,属于烫平机技术领域。一种槽式烫平机,包括烫槽组,各烫槽呈弧口朝上的弧形,所述烫槽组包括至少一个刚性槽和至少一个柔性槽,各烫槽之间具有弧口朝下的过渡槽;烫槽组的首个烫槽是刚性槽,第二个烫槽是柔性槽,其间的过渡槽为首个过渡槽;刚性槽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纵向正中位置延横向固定设置横向汽室隔板,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之间沿纵向设置至少一个纵向汽室隔板,将烫槽隔离为至少4个汽室,每个汽室各自设有蒸汽分管,所述蒸汽分管与集中供应蒸汽的蒸汽总管连通。本槽式烫平机还具有可调加压系统。本实用新型在蒸汽压力有限的条件下大大提升了熨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槽式烫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式烫平机,属于烫平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烫平机用于洗衣房后整理程序,床单和被套等布草经过洗涤和预烘干后需要送入烫平机将其残留的水分蒸发,在此过程中,布草经过加热加压出来后变得干燥平整。烫平机按照结构可分为槽式烫平机和辊式烫平机两大类,从命名上可大致理解为槽式烫平机是槽加热,而辊式烫平机为辊筒加热。
烫槽是槽式烫平机的核心构件,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形式:用厚钢板焊接加工而成的刚性槽和用薄钢板焊接抛光的柔性槽。刚性槽按照压力容器的标准设计,用20mm左右的厚低碳钢板卷成一个半圆,在其外圆弧面覆盖若干块较薄的钢板,焊接密封后它们之间的空腔组成汽室,半圆钢板的内圆弧面经过机械加工并抛光,往空腔内注入导热介质(通常是蒸汽或导热油)即可加热槽体,使用时槽内放置一个包有弹簧和毛毡的大辊筒,布草随辊筒卷入烫槽内,经过加热、抽湿、加压、摩擦,最后得到的是干燥平整的布草。
柔性槽是将两层不同厚度的不锈钢板焊接在一起,卷成槽的半圆形后充水加压,薄板变形鼓起形成汽室,厚板经过打磨抛光即可和刚性槽一样用作烫平机的烫槽。
因为刚性槽和柔性槽的结构差异,刚性槽的重量是柔性槽的数倍,而且低碳钢板的导热性相比不锈钢板更加优良,在相同的安装条件和使用条 件下,刚性槽比柔性槽的热量散失更慢,即刚性槽储热性能更加优良,而柔性槽因为是薄不锈钢板加热,预热快,耐腐蚀,而且表面光滑,柔性的槽体在辊筒的压力下对布草施加的压力更均匀,烫平质量较有优势,其加工工艺比刚性槽简单,性价比相对较高,但对蒸汽源的压力要求较高。
现有的槽式烫平机存在以下缺陷:
一、目前国内洗衣工厂普遍使用蒸汽作为烫平机的热源,蒸汽通常来自电厂、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很多厂家因为气源问题或装机容量问题不能保证烫平机有0.6MPa以上的稳定气源供应,湿布草进入第一槽要被带走大量的水分,槽的温度下降较快,如果不能保证热量的及时补充,温度低于一定值会造成布草起皱和搓卷现象。
二、当使用蒸汽作为导热介质来加热刚性烫槽时,蒸汽从圆弧槽的开口上端两侧进入槽内空腔,流经层层连通的圆弧盖板组成的汽室,将热量传递给内槽板,剩余的蒸汽和冷凝水在烫槽的底部流出。要加热如此大的烫槽,需要蒸汽提供源源不断的热量,当蒸汽在汽室中流通时,不停地与槽体进行热交换,冷凝水不断形成,经过漫长蜿蜒的汽室到达槽的底部时,蒸汽已经变成不饱和蒸汽,混合了太多的水分,其焓值大大降低,槽的底部的温度会比槽的两端低,而烫平机工作时布草在辊筒的压力下,所有的受压面和受热面都是槽的底部,因此半圆形槽的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熨烫效果和熨烫要求存在偏差。
三、现有的烫槽通过设在底部的冷凝水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出,冷凝水控制阀的开度是设定的,停机时,烫槽内部残留一部分冷凝水由于压力不足无法从冷凝水排水管排出,因此刚开机时,烫槽内会残留的冷凝水会减缓烫槽加热升温的速度,同时对烫槽温度的均匀性和熨烫的效果也有不利影响。
四、烫平机辊筒的一侧是抽风口,连接风机将布草蒸发的水汽排出;另一侧是传动法兰,电机的动力经减速机传递到辊筒使之旋转,辊筒和减速机同轴连接。减速机和风机的重量不一致,它们的重量差造成辊筒两侧对布草的压力不均匀,可能使烫出来的布草产生斜角或起皱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槽式烫平机,将刚性槽与柔性槽进行结合,并同时对两者之间的过渡槽进行改进,使过渡槽将刚性、柔性槽之间进行良好衔接;提供一种多腔体刚性烫槽,通过纵横双向的隔板设计,将烫槽内部汽室分成至少4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区都有独立的进汽、排气和排水接口,提高加热效率;针对槽式烫平机提供一种可调加压系统及加压方法,根据烫平机熨烫的床单、被套等不同尺寸、材质、厚度的被烫产品,提供不同的可调的熨烫压力,同时对于槽式烫平机分别与减速机和风机连接两端的重力进行平衡,从而提高被烫产品(尤其是较厚被套等产品)的熨烫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槽式烫平机,包括烫槽组,各烫槽呈弧口朝上的弧形,所述烫槽组包括至少一个刚性槽和至少一个柔性槽,各烫槽之间具有弧口朝下的过渡槽;烫槽组的首个烫槽是刚性槽,第二个烫槽是柔性槽,其间的过渡槽为首个过渡槽;所述刚性槽的两端水平的边缘部位具有用于与过渡槽水平边缘部位连接的过渡槽安装孔1;过渡槽22以两侧的安装支架9固定在刚性槽和柔性槽的机架上。
进一步的,过渡槽两侧的安装支架各与调整螺杆10一端连接,调整螺杆10另一端连接过渡槽的出料端的下边沿;过渡槽内部还有若干组跟第一、 第二连杆14、15,第一连杆14的一端固定在过渡槽端部,另一端与对面的第二连杆15用螺栓和拉杆13组成叉式结构,松紧拉杆13外端的螺杆就可以带动第一、第二连杆14、15调整过渡槽的开口跨度。
更进一步的,第一、第二连杆14、15均匀分别与过渡槽两端的长度方向,结合调整螺杆10能够使过渡槽出料端的下边沿与柔性槽的进料端上边沿平齐并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布草顺畅地从前一槽进入下一槽。
再进一步的,刚性槽两侧的封板部有4个平面,刚性槽19以此固定在机架上的安装位18上,它支撑着刚性槽19和辊筒20的重量以及来自辊筒20的压力,前支撑板23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连接前撑板安置位8,后支撑板26下端固定在机架上,上端插入后支撑板安装位4后,在辊筒25的压力作用下能够向着辊筒25的圆心方向偏移,使布草在槽的底部和两端受到的压力接近,从而达到更好的烫平效果。
进一步的,烫槽组共有三个烫槽,首个烫槽是刚性槽,第二个烫槽是柔性槽,第三个烫槽是柔性槽。
进一步的,所述刚性槽包括内槽板、外圆弧面板;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纵向正中位置延横向固定设置横向汽室隔板57,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之间沿纵向设置至少一个纵向汽室隔板51,将烫槽隔离为至少4个汽室,横向汽室隔板57一侧的汽室和另一侧的汽室的呈对称分布状态,同一侧相邻的汽室完全相同;每个汽室各自设有蒸汽分管,所述蒸汽分管与集中供应蒸汽的蒸汽总管连通。
更进一步的,每个汽室各自设有冷凝排水管和旁通排水管,所述冷凝排水管外借疏水阀,所述旁通排水管仅用于初始输入蒸汽时,迅速排出烫槽内的初始冷凝水,在槽体升温完成后关闭,冷凝水由冷凝水排水管的疏水阀排出。
更进一步的,各独立分区最顶端的汽室板的端头的排气接口连接蒸汽自动排气阀,可以排除烫槽内残留的空气,使烫槽汽室内快速充满蒸汽。
更进一步的,各个冷凝水排水管通过各自的疏水阀连接至冷凝水回收主管道,旁通排水管通过排水阀汇流成一路管道连接至冷凝水回收主管道。
更进一步的,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之间沿纵向设置一个纵向汽室隔板51,将烫槽隔离为4个汽室。
更进一步的,在内槽板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旁通排水管设有蒸汽阀门,开机预热阶段和运行时烫槽温度异常降低时,控制系统发信号开启蒸汽阀门,使槽内积聚的冷凝水快速排出。
更进一步的,刚性槽的中间增加的汽室隔板向下凸出于外圆弧面板之外,同时又作为内槽板、外圆弧面板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槽式烫平机滚筒两端为分别为较轻端、较重端;槽式烫平机具有可调加压系统,所述可调压系统包括压力气源、电磁阀组、至少一个压力控制单元;所述压力气源与电磁阀组连接,所述电磁阀组与至少一个压力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电磁阀Y1、电磁阀Y2、电磁阀Y3,压力气源分别与所述电磁阀Y1、电磁阀Y2、电磁阀Y3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包括位于滚筒较轻端的气缸C1、较重端的气缸C2,所述电磁阀Y1分别与电气比例阀R1、电气比例阀R2连通;电气比例阀R1与气缸顶杆侧连通,电磁比例阀R2与气缸C2顶杆侧连通;所述电磁阀Y2分别与气缸C1、气缸C2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电磁阀Y3通过电气比例阀R3与气缸C2的无腔杆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控制单元还包括快速排气阀Q1、快速排气阀Q2、快速排气阀Q3、快速排气阀Q4;所述电气比例阀R1通过快速排气阀Q1与气缸顶杆侧连通,所述电气比例阀R2通过快速排气阀Q2与气缸C2顶杆端连通, 所述电气比例阀R3通过快速排气阀Q3与气缸C2的无腔杆侧连通,快速排气阀Q3的出气口连接到气缸C2的无杆腔,排气口连接到气缸C1的无杆腔。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组的电磁阀通过分别位于电磁阀Y1、Y2、Y3气路上的旁通气路c、b、a与其他压力控制单元连接,每个压力控制单元对应一个烫平机滚筒。
进一步的,气缸C1、C2通过一个轴承座连接辊筒两侧的法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和缩回使辊筒上升、下降,同时辊筒的旋转不受影响,抽风口法兰的气缸是气缸C1,传动轴法兰的气缸是气缸C2,电气比例阀R1、R2分别控制着两路气的压力,电磁阀Y1得电,滚筒在自身重力和气压共同作用下下降,当辊筒下降到最底位置电磁阀Y1再供气,辊筒就被施加了来自气缸的向下的压力。
一种上述的槽式烫平机的可调加压系统的加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电磁阀Y1得电,气缸C1、C2的有杆腔进气,在滚筒重力与气压共同作用下,气缸C1、C2无杆腔内的气体通过连接在气管上的快速排气阀Q3排出,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滚筒下降到位;
S2、若针对较轻薄的待熨烫物件,直接利用滚筒重力进行待熨烫物件进行熨烫;或者电磁阀Y3得电,控制着气缸C2的无杆腔侧的进气,增加的此路气能给气缸C2活塞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调整减压阀R3的压力,此路气能抵消所述较重端相对于另一端的重量差;若针对较厚重的待熨烫物件,电磁阀Y1继续得电,对滚筒实施向下加压,通过电磁比例阀R1、R2实时压力分配,同时使较重端的气缸C2的压力小于较轻端气缸C1的压力,压力差设置为滚筒两端的重力差;
S3、熨烫完成后,电磁阀Y2得电,控制气缸C1、C2的无杆腔侧的进气,将滚筒向上抬起到位。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电磁阀Y3控制的这路平衡气的快速排气阀Q3的进气口连接来自减压阀R3的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到气缸C2的无杆腔,排气口连接到气缸C1的无杆腔,根据快速排气阀的特性,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只能从出气口排出;而从出气口或排气口进气气流可从排气口或出气口排出而不会流向进气口;当平衡气由进气口进入快速排气阀Q3,只能从出气口排出,使气缸C2有个上升的动作,而不会使气缸C1动作,当气缸C1、C2需要上升或下降时,两气缸的无杆腔是连通的,两者可一起进气和排气。
进一步的,步骤S3中,电磁阀Y2处于得电时,气缸C1、C2的无杆腔进气,气缸无杆腔内的气体通过连接在气管上的快速排气阀Q1、Q2排出,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轴承座使辊筒快速上升。
进一步的,手动截止阀L1、L2分别控制着两气缸C1、C2的有杆腔的气路,手动截止阀L3则控制这它们的无杆腔的气路,其作用是关闭时使气缸无进气出气从而锁定气缸。
进一步的,气路接口a,b,c用于连接多辊筒单元,在2槽或3槽的槽式烫平机系统中,各辊筒气缸的上升、下降、加压通过3个电磁阀Y1、Y2、Y3统一控制。
进一步的,在根据不同的布草调整电气比例阀R1、R2的压力,将各状态数值整理成数据库存储于PLC中,编制不停工况对应输出压力的程序,用户就可以更加布草类型对应的程序号来处理各种布草;在展布机至烫平机的入口处和烫平机至折叠机的出口处安装一个在线湿度计,实时测量布草的烫平前后湿度,将此数值反馈给PLC,建立数据库,烫平机就能自行调整加压值和运行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烫平机的刚性槽的优良的储热性能和柔性槽的烫平效果结合起 来,让带有大量的水分的布草首先进入刚性槽,带走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蒸汽供应不足而导致槽体温度突降而停机的问题,待半干的布草进入柔性槽后,柔性槽薄板结构的快速换热能力、光滑的接触面和优良的包裹性可达到较好的烫平质量,避免了全刚性槽和全柔性槽在国内洗涤工厂可能遇到的问题。
2)解决了国内蒸汽气源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柔性烫槽,从而解决了烫平效果的技术瓶颈。
3)过渡槽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刚性槽与柔性槽进行了良好的结合。
4)过渡槽的结构调整设计巧妙。
5)将刚性槽与柔性槽进行结合,既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又能保证烫平的质量,解决了本领域内,长期以来,蒸气源压力不足和烫平效果不佳的技术难题。
6)提供了一种多腔体刚性烫槽,通过纵横双向的隔板设计,将烫槽内部汽室分成至少4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区都有独立的进汽、排气和排水接口,提高加热效率。
7)大幅减少了烫槽底部的不饱和蒸汽的产生,减少水分的生成,避免蒸汽焓值降低,维持腔室内蒸汽温度的均匀性,提高熨烫效果。
8)每个汽室设置旁通排水管,旁通排水管仅用于初始输入蒸汽时,迅速排出烫槽内的初始冷凝水,加快了烫槽升温的速度,缩短了烫槽升温的时间,大幅提高了烫槽的效率、烫槽温度的均匀性以及熨烫的效果。
9)通过温度传感器和蒸汽阀门自动控制旁通排水管的启闭,确保槽内冷凝水及时从旁通排水管排出,提升了烫槽运行的智能化程度。
10)普通刚性槽属于I类压力容器范畴(对应国家标准GB150-2011),制造工厂需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且在制造和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 相关技术标准执行,将刚性槽的加热汽室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后,使每个腔体的容积小于30L,从而使原本符合压力容器标准的刚性槽不再属于压力容器,制造和使用没有诸多限制。
11)每个加热汽室都配有独立的进汽、排气和排水接口,使蒸汽流通更加顺畅,冷暖水能直接排出,提高了加热效率,并能整体提高烫平机的运行速度。
12)降低了刚性槽的使用限制,使刚性槽在更低和更不稳定的压力状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13)刚性槽的中间增加的汽室隔板同时又作为接触布草的圆弧槽板的加强筋,能减少槽体通蒸汽时产生的热变形,保证更好的熨烫效果。
14)多腔体的刚性槽符合冗余设计原则,当其中某个腔体出现堵塞、泄露或某个阀门损坏时,烫槽不至于立即停止工作,烫平机作为现代洗衣房中后整理程序的关键设备,出现故障仍能持续运行对客户保证当日批次布草及时出货尤其重要。
15)提供了一种可调加压系统,通过调整电气比例阀的输出压力,拓宽了烫平机的使用工况,对各种材质、厚度、含水率的布草匹配最佳的辊筒压力,提供烫平效果和速度。
16)在对速度和烫平质量要求不高的使用条件下,选择气缸不加压或轻压,有利于提高毛毡的使用寿命。
17)通过附加的平衡气路抵消辊筒两侧的重量差,在提高烫平效果的同时,使辊筒的毛毡均匀磨损,避免出现毛毡一侧先磨破而需更换整块毛毡的情况。
18)采用模块化设计,单辊筒和多辊筒烫平机能方便地组合使用。
19)各单元的辊筒升降气缸各手动锁定,在停机和维护时提供安全保 障,另外,多辊筒组合使用时可操作指定辊筒,有利于调试。
20)结合烫槽上的稳定传感器和烫平机出入口的湿度计,烫平机可根据各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自行选择最优匹配程序,提升了烫槽运行的智能化程度。
21)通过设置电磁阀Y1、Y2、Y3实现气路集中控制,针对不同的待熨烫布料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熨烫策略,兼顾熨烫效果、熨烫效率以及经济效益。
22)辊筒两段仍然可以分别与具有明显重量差的风机及减速机连接,设备改动较小,实施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刚性槽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柔性槽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过渡槽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烫平机槽式烫平机一个烫槽组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前刚性后柔性的槽式烫平机(两个烫槽)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多腔体刚性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多腔体刚性槽的左视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多腔体刚性槽分割为A、B、C、D四个部位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三中槽式烫平机的可调加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一种槽式烫平机,与常见的槽式烫平机的最大区别在于结合刚性槽和柔性槽的特点,将刚性槽和柔性槽搭配使用,机架安装尺寸保持一致,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从图1可以看到刚性槽的蒸汽入口2和冷凝水出口3,蒸汽流经刚性槽的汽室将热量传递给槽体,在本图中,布草从右端进入,左端出料,在左端台面上有4个过渡槽安装孔1,可以用螺栓21将图3中对应的过渡槽安装孔12连接起来。
图2柔性槽中的5、7是蒸汽入口,6是冷凝水出口,在图示位置,左侧是出料方向,此处长度方向上有后撑板安装位4,右侧是进料方向,设有前撑板安置位8。
图3显示了过渡槽及其装配结构,过渡槽可视为翻过来用的柔性槽,其结构和柔性槽相反,半圆的外圆弧面是厚钢板,内圆弧面是充水膨胀构成汽室的薄钢板,照此做成的过渡槽具有较大的调整范围,17是蒸汽入口,16是冷凝水出口,9是过渡槽的安装支架,支架的两侧连接前后两槽,当用螺栓21将过渡槽的入口端安装孔12和刚性槽的螺纹孔1连接起来后,过渡槽两侧的安装支架上各装有一个调整螺杆10,其另一端连接过渡槽的出料端的下边沿,此外,过渡槽内部还有8跟连杆14、15,连杆14的一端固定在过渡槽端部,另一端与对面的连杆15用螺栓和拉杆13组成叉式结构,松紧拉杆11、13外端的螺杆就可以带动连杆14、15调整过渡槽的开口跨度,连杆14、15均匀分别与过渡槽两端的长度方向,结合调整螺杆10可以使过渡槽出料端的下边沿与柔性槽的进料端上边沿平齐并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布草顺畅地从前一槽进入下一槽。
图4是本实施例槽式烫平机一个烫槽组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刚性槽两端的封板部有4个平面,刚性槽19以此固定在机架上的安装位18上, 它支撑着刚性槽19和辊筒20的重量以及来自辊筒20的压力,过渡槽22以安装支架9固定在刚性槽和柔性槽的机架上,过渡槽的出料端连接柔性槽的进料端,柔性槽24的安装方式和刚性槽19不一样,前支撑板23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连接图2中的前撑板安置位8,后支撑板26亦是类似的安装方式,不用之处在于后支撑板比较宽,下端固定在机架上后,上端插入后支撑板安装位4后,在辊筒25的压力作用下可以向着辊筒25的圆心方向偏移,体现了柔性的概念,使布草在槽的底部和两端受到的压力不至于有过大的差异,从而达到更好的烫平效果。
本实施例将烫平机的刚性槽的优良的储热性能和柔性槽的烫平效果结合起来,让带有大量的水分的布草首先进入刚性槽,带走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蒸汽供应不足而导致槽体温度突降而停机的问题,待半干的布草进入柔性槽后,柔性槽薄板结构的快速换热能力、光滑的接触面和优良的包裹性可达到较好的烫平质量,避免了全刚性槽和全柔性槽在国内洗涤工厂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施例二:
普通的刚性槽通常只有一个蒸汽接口法兰和一个冷凝水接头法兰,一个连接外来蒸汽管道,另一个连接疏水阀以及冷凝水回收管道。和布草接触的内槽板是开口向上的半圆钢板,其背面层层叠加了圆弧形汽室板,汽室板的内圆弧和内槽板的外圆弧面形成蒸汽通道,在圆弧汽室板上被下一块圆弧汽室板搭接的区域开缺口就能保证蒸汽在各层汽室内部流通,蒸汽从汽室入口通入,在圆弧烫槽的底部排冷凝水,在两侧最顶端的汽室板的端头各有一个排气接口,蒸汽通入前汽室内部的空气可由此排出。
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腔体刚性烫槽,如图8所示,将烫槽内部汽室分成A、B、C、D 4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每个区都有独立的进汽、排气和排 水接口,提高加热效率。
参见如6-7,一种多腔体刚性烫槽,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增加了横向和纵向的汽室隔板57和51,圆弧形汽室板不再是从头到尾的整段,同时,最底端的汽室板也被横向汽室隔板57一分为二,烫槽的汽室被隔离为4个,一侧的汽室和另一侧的汽室的呈对称分布状态,同一侧相邻的汽室完全相同,因此,各个独立的汽室都是一样的结构,理论上它们的加热效果一致,能使组成的烫槽均匀受热。
参见图6-7,所述刚性槽的各个独立汽室的蒸汽入口40,43,44,52由1个蒸汽接口法兰集中供应蒸汽。在烫槽的底部,每个汽室都2个排水管,其中,安装疏水阀的冷凝水排水管37、38、47、48和旁通排水管45,46,53,54尺寸和作用各不相同,前者是冷凝水的主要排出管道,烫平机工作时,烫槽通过热交换形成的源源不断的冷凝水通过外接的疏水阀排到机器外,其尺寸通常为DN25;而旁通排水管45,46,53,54用于迅速地排出烫槽内的初始冷凝水,并在槽体升温完成后关闭,冷凝水由冷凝水排水管37、38、47、48的疏水阀排出。
参见图6-7,各独立分区最顶端的汽室板的端头的排气接口41、42、55、56连接蒸汽自动排气阀,可以排除烫槽内残留的空气,使烫槽汽室内快速充满蒸汽,提高加热效率。
参见图2,冷凝水排水管37、38、47、48通过各自的疏水阀连接至冷凝水回收主管道,旁通排水管35,36,43,44通过排水阀汇流成一路管道连接至冷凝水回收主管道。
参见图2-4,具体设置是,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之间沿纵向设置一个纵向汽室隔板51,将烫槽隔离为4个汽室。
所述旁通排水管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电控阀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控 阀门电连接,蒸汽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所述电控阀门打开,蒸汽压力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电控阀门关闭。
每个汽室的容积小于30L。
参见图6,刚性槽的中间增加的汽室隔板向下凸出于外圆弧面板之外,同时又作为内槽板、外圆弧面板的加强筋。
实施例三:
参见图9,一种槽式烫平机的可调加压系统,包括辊筒升降气缸C1、C2,电气比例阀R1、R2、调压阀R3,电磁阀Y1、Y2、Y3,快速排气阀Q3。压缩空气由过滤减压阀S1变为0.6MPa的气源,接入电磁阀组,包括3个电磁阀Y1、Y2、Y3,Y1控制气缸有杆腔的气路,可使辊筒下降;Y2控制气缸无杆腔的气路,可使辊筒上升;Y3控制辊筒传动侧气缸C2无杆腔的气路,可使C2进气而C1不进气。
气缸C1、C2通过一个轴承座连接辊筒两侧的法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和缩回使辊筒上升、下降,同时辊筒的旋转不受影响,抽风口法兰的气缸是C1,传动轴法兰的气缸是C2,电气比例阀R1、R2分别控制着两路气的压力,电磁阀Y1得电,电气比例阀R1、R2出口有气时可使辊筒下降,当辊筒下降到最底位置再供气,辊筒就被施加了来自气缸的向下的压力。
电磁阀Y2处于得电状态时,气缸C1、C2的无杆腔进气,气缸无杆腔内的气体可通过连接在气管上的快速排气阀Q1、Q2排出,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轴承座使辊筒快速上升,反之,辊筒下降时,气缸无杆腔内的气体从快速排气阀Q4排出,可使辊筒快速下降。
电磁阀Y3控制着气缸C2也就是传动轴法兰气缸的无杆腔的进气,其做用在当烫平机工作时,增加的此路气能给气缸C2活塞杆一个向上的动作,调整减压阀R3的压力,此路气能抵消传动轴连接的减速机相对于另一侧的 重量差。电磁阀Y3控制的这路平衡气有个重要的分配元件——快速排气阀Q3,它的进气口连接来自减压阀R3的压缩空气,出气口连接到气缸C2的无杆腔,排气口连接到气缸C1的无杆腔,根据快速排气阀的特性,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只能从出气口排出;而从出气口或排气口进气气流可从排气口或出气口排出而不会流向进气口。当平衡气由进气口进入快速排气阀Q3,只能从出气口排出,使气缸C2有个上升的动作,而不会使气缸C1动作,当气缸C1、C2需要上升或下降时,两气缸的无杆腔是连通的,它们可一起进气和排气。
手动截止阀L1、L2分别控制着两气缸C1、C2的有杆腔的气路,手动截止阀L3则控制这它们的无杆腔的气路,其作用是关闭时使气缸无进气出气从而锁定气缸。
气路接口a,b,c用于连接多辊筒单元,在2槽或3槽的槽式烫平机系统中,各辊筒气缸的上升、下降、加压通过3个电磁阀Y1、Y2、Y3统一控制。
多槽烫平机的每个辊筒的动作可通过各自的手动截止阀独立控制。
当电磁阀Y1得电,压缩空气经过一个三通接头流经电气比例阀R1、R2,它们是有电流型和电压型两种控制方式,通过PLC输出的4~20mA电流信号或0~5V电压信号来控制出口的压力,辊筒下降时,输出较大的气压使辊筒快速下降,气缸带磁性开关,可检测辊筒的升降极限位置,当辊筒下降到位时,烫平机开始工作,可根据不用布草来选择不同的加压情况,当处理较薄的床单时,气缸不加压,仅靠平衡气调整两侧的压力使之相等,就能达到较好的烫平效果和较高的烫平速度;处理被套时,电气比例阀输出较小的气压,气缸给予辊筒较小的压力,由于两侧存在重量差,电气比例阀R1给气缸C1的气压比R2给C2的气压小,辊筒以轻压作用于布草;处理较厚或含水率较高的被套时,电气比例阀输出较大的气压,辊筒以重压作用与 布草。
辊筒对布草的压力通过拉力计测量,将一根1.5m的烫平机用导向带一端绑在拉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任其卷入辊筒,缓慢拉出导向带即,拉力计显示读数,此拉力对应与辊筒的压力。在辊筒下压到位和轻压、重压状态下分别侧辊筒的两侧和中间3点的拉力,根据拉力数值调整电气比例阀R1、R2和减压阀R3输出气压,使这3点的拉力一致,可保证在各加压状态下烫平的布草不变形。通过在用户现场实际使用,将减压阀R3的压力调好使辊筒两侧重量平衡,在根据不同的布草调整电气比例阀R1、R2的压力,将各状态数值整理成数据库存储于PLC中,编制不停工况对应输出压力的程序,用户就可以更加布草类型对应的程序号来处理各种布草,达到最优的烫平效果和运行速度。
在展布机至烫平机的入口处和烫平机至折叠机的出口处安装一个在线湿度计,实时测量布草的烫平前后湿度,将此数值反馈给PLC,建立数据库,烫平机就能自行调整加压值和运行速度,使机器更加智能化。
以上三个实施例均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仍然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烫槽组,各烫槽呈弧口朝上的弧形,所述烫槽组包括至少一个刚性槽和至少一个柔性槽,各烫槽之间具有弧口朝下的过渡槽;
烫槽组的首个烫槽是刚性槽,第二个烫槽是柔性槽,其间的过渡槽为首个过渡槽;
所述刚性槽的两端水平的边缘部位具有用于与过渡槽水平边缘部位连接的过渡槽安装孔(1);过渡槽(22)以两侧的安装支架(9)固定在刚性槽和柔性槽的机架上;
所述刚性槽包括内槽板、外圆弧面板;
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纵向正中位置延横向固定设置横向汽室隔板(57),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之间沿纵向设置至少一个纵向汽室隔板(51),将烫槽隔离为至少4个汽室,横向汽室隔板(57)一侧的汽室和另一侧的汽室的呈对称分布状态,同一侧相邻的汽室完全相同;
每个汽室各自设有蒸汽分管,所述蒸汽分管与集中供应蒸汽的蒸汽总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汽室各自设有冷凝排水管和旁通排水管,所述冷凝排水管连接疏水阀,所述旁通排水管仅用于初始输入蒸汽时,迅速排出烫槽内的初始冷凝水,在槽体升温完成后关闭,冷凝水由冷凝水排水管的疏水阀排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各独立分区最顶端的汽室板的端头的排气接口连接蒸汽自动排气阀,可以排除烫槽内残留的空气,使烫槽汽室内快速充满蒸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各个冷凝水排水管通 过各自的疏水阀连接至冷凝水回收主管道,旁通排水管通过排水阀汇流成一路管道连接至冷凝水回收主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在内槽板的外圆弧面板之间沿纵向设置一个纵向汽室隔板(51),将烫槽隔离为4个汽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在内槽板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旁通排水管设有蒸汽阀门,开机预热阶段和运行时烫槽温度异常降低时,控制系统发信号开启蒸汽阀门,使槽内积聚的冷凝水快速排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刚性槽的中间增加的汽室隔板向下凸出于外圆弧面板之外,同时又作为内槽板、外圆弧面板的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式烫平机滚筒两端为分别为较轻端、较重端;
槽式烫平机具有可调加压系统,所述可调压系统包括压力气源、电磁阀组、至少一个压力控制单元;
所述压力气源与电磁阀组连接,所述电磁阀组与至少一个压力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电磁阀Y1、电磁阀Y2、电磁阀Y3,压力气源分别与所述电磁阀Y1、电磁阀Y2、电磁阀Y3连通;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包括位于滚筒较轻端的气缸C1、较重端的气缸C2,所述电磁阀Y1分别与电气比例阀R1、电气比例阀R2连通;电气比例阀R1与气缸顶杆侧连通,电磁比例阀R2与气缸C2顶杆侧连通;所述电磁阀Y2分别与气缸C1、气缸C2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电磁阀Y3通过电气比例阀R3与气缸C2的无腔杆端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单元还 包括快速排气阀Q1、Q2、Q3、Q4;所述电气比例阀R1通过快速排气阀Q1与气缸顶杆侧连通,所述电气比例阀R2通过快速排气阀Q2与气缸C2顶杆端连通,所述电气比例阀R3通过快速排气阀Q3与气缸C2的无腔杆侧连通,快速排气阀Q3的出气口连接到气缸C2的无杆腔,排气口连接到气缸C1的无杆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的电磁阀通过分别位于电磁阀Y1、Y2、Y3气路上的旁通气路c、b、a与其他压力控制单元连接,每个压力控制单元对应一个烫平机滚筒。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槽式烫平机,其特征在于:气缸C1、C2通过一个轴承座连接辊筒两侧的法兰,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和缩回使辊筒上升、下降,同时辊筒的旋转不受影响,抽风口法兰的气缸是气缸C1,传动轴法兰的气缸是气缸C2,电气比例阀R1、R2分别控制着两路气的压力,电磁阀Y1得电,滚筒在自身重力和气压共同作用下下降,当辊筒下降到最底位置电磁阀Y1再供气,辊筒就被施加了来自气缸的向下的压力。
CN201720131307.4U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槽式烫平机 Active CN206666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31307.4U CN206666892U (zh)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槽式烫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31307.4U CN206666892U (zh)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槽式烫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6892U true CN206666892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7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31307.4U Active CN206666892U (zh) 2017-02-14 2017-02-14 一种槽式烫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68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5652A (zh) * 2017-02-14 2017-06-13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槽式烫平机
CN110565316A (zh) * 2019-08-14 2019-12-13 芜湖迅齐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性化纤面料加工用的熨烫及冷却装置
CN111676637A (zh) * 2020-06-30 2020-09-18 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槽烫机用烫槽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5652A (zh) * 2017-02-14 2017-06-13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槽式烫平机
CN106835652B (zh) * 2017-02-14 2023-06-23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槽式烫平机
CN110565316A (zh) * 2019-08-14 2019-12-13 芜湖迅齐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性化纤面料加工用的熨烫及冷却装置
CN111676637A (zh) * 2020-06-30 2020-09-18 江苏海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槽烫机用烫槽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66892U (zh) 一种槽式烫平机
CN109008594A (zh) 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及烘干控制方法
CN209136185U (zh) 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CN107940538A (zh) 一种用于热电联产机组的分级蓄热系统及其调峰方法
CN208362706U (zh)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热辊压花机
CN206899982U (zh) 一种基于印花跑台的烘干装置
CN203478904U (zh) 真空双锥旋转式烘干设备
CN106835652A (zh) 一种槽式烫平机
CN112870073B (zh) 一种九蒸九制一体化炮制设备及使用工艺
CN212157875U (zh) 一种干燥加热装置
CN207365583U (zh) 一室双温真空干燥箱
CN206667347U (zh) 一种加热供水设备
CN107447484A (zh) 一种快速冷却熨烫面板的方法及熨烫设备
CN206521638U (zh) 一种槽式烫平机的多腔体刚性槽
CN209602861U (zh) 一种云母纸烘缸组件
CN114353169A (zh) 一种应用于热泵干燥的余热利用装置及液位控制方法
CN214760636U (zh) 一种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蒸箱
CN109653018A (zh) 一种云母纸烘缸组件
CN208817889U (zh) 碧螺春茶叶烘干机
US10941515B2 (en) Chest ironer
CN207673391U (zh) 热水锅炉的热电联产系统
CN208769280U (zh) 一种节能高效保温售卖台
CN106676862A (zh) 一种槽式烫平机的多腔体刚性槽
CN206572772U (zh) 一种太阳能蒸饭系统
CN210241962U (zh) 一种具有收集热量的燃气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