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40528U -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40528U
CN206640528U CN201720439069.3U CN201720439069U CN206640528U CN 206640528 U CN206640528 U CN 206640528U CN 201720439069 U CN201720439069 U CN 201720439069U CN 206640528 U CN206640528 U CN 206640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flux linkage
reference value
stator flux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906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为
黄文涛
殷芳博
丁石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New-Energy Automobile Academy Of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New-Energy Automobile Academy Of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New-Energy Automobile Academy Of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New-Energy Automobile Academy Of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43906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40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4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40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通过转速控制器获得转矩参考值,根据最大转矩电流比原则与磁链方程计算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同时利用转矩控制器获得负载角增量;通过计算得到的定子磁链角和检测得到的转子位置角获得当前时刻的负载角,结合负载角增量与当前时刻负载角得到(k+1)时刻的负载角参考值,进而基于负载角参考值和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得到(k+1)时刻的定子磁链参考值;利用定子磁链参考值和定子磁链预测值建立价值函数;通过优化价值函数获得最优电压矢量输送给永磁同步电机。本实用新型中考虑了永磁同步电机凸极效应,还可以与其他优化控制策略结合,在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均能适用。

Description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属于电机驱动及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能够根据被控对象的约束和离散特性在线解决优化问题,其结构简单且容易实现,近年来在电力电子和电机驱动领域被广泛应用。其中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作为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中的一种控制形式,在电机控制领域受到深入研究。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从直接转矩控制发展而来,其以转矩和定子磁链幅值为控制目标,通过优化控制目标的价值函数来选择最优开关状态。与直接转矩控制相比,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具有开关频率低、动态响应快、能处理电机非线性约束等优点。
然而,转矩和定子磁链幅值的量纲不同,在构建价值函数时需要利用权值对二者进行连接。目前权值的选择仍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国内外学者针对权值选择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权值选择优化,二是权值消除。权值选择优化是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权值选择,而权值消除基本思想是将统一控制变量量纲以避免权值选择。与权值选择优化相比,消除权值可避免权值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因而更受研究人员青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准无差拍模型预测磁链控制方法》(专利号为CN201610188463.4,公开日期为2016.07.13)公开了一种准无差拍模型预测磁链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转矩和定子磁链幅值的关系,通过数学推导将控制变量统一为定子磁链矢量,有效消除了权值。然而该方法未能考虑永磁同步电机的凸极效应,也未考虑电机在恒功率区运行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适用于所有永磁同步电机的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且该方法在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均能适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包括转速PI控制器、转矩PI控制器、电流参考计算模块、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优化模块、逆变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估计模块、负载角计算模块、定子磁链预测模块、编码器和电流传感器。
转速参考值和经编码器得到的实际转速做差,差值输入转速PI控制器;转速PI控制器输出的转矩参考值与转矩估计模块得到的转矩估计值做差,差值输入到转矩PI控制器,同时转速PI控制器得到的转矩参考值输入电流参考计算模块;转矩PI控制器输出的负载角增量与负载角计算模块输出当前时刻负载角相加,相加的和输入到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和定子磁链预测模块分别输出定子磁链参考值和定子磁链预测值到优化模块;优化模块输出最优开关状态给逆变器;逆变器输出最优电压矢量给永磁同步电机;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两相电流经过PARK变换后得到交直轴电流,交直轴电流输入转矩估计模块进行转矩估计;交直轴电流和编码器得到的转子位置角输入负载角计算模块和定子磁链预测模块,分别进行负载角计算和定子磁链预测。
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通过转速控制器获得转矩参考值,根据最大转矩电流比原则与磁链方程计算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同时利用转矩控制器获得负载角增量;
计算转矩参考值Tem *:检测电机实际转速n,将速度参考n*与实际转速n的差值en输入PI控制器,根据公式(1)获得转矩参考值Tem *
其中,KP1和KI1分别为转速PI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
计算负载角增量Δδsf:采集两相电流和实时转子位置,然后进行PARK变换得到dq轴电流id/iq,根据公式(2)得到转矩估计Tem;将转矩参考值Tem *与转矩估计模块的输出Tem的差值eT输入PI控制器,根据公式(3)获得负载角增量Δδsf
其中,Pr为极对数,为永磁体磁链幅值,Ld和Lq分别为直轴和交轴电感,KP2和KI2分别为转矩PI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
计算电流参考值: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原理,根据公式(4)对求极值,计算最优匹配电流角β。根据公式(5)获得直轴电流参考值id *,再根据公式计算得到交轴电流参考值iq *
其中,为定子电流矢量幅值。
计算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将电流参考id *和iq *输入参考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根据公式(6)计算(k+1)时刻的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
步骤二:然后,通过计算得到的定子磁链角和检测得到的转子位置角获得当前时刻的负载角,结合负载角增量与当前时刻负载角得到(k+1)时刻的负载角参考值,进而基于负载角参考值和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得到(k+1)时刻的定子磁链参考值;利用定子磁链参考值和定子磁链预测值建立价值函数;
计算当前时刻负载角:两相电流和转子位置角经过PARK变换获得的id/iq根据公式(7)得到当前定子磁链矢量的dq轴分量ψsdsq,再通过反PARK变换得到ψ,利用公式(8)计算当前定子磁链角θs,定子磁链角θs减去转子位置角θr即可得到负载角δsf
计算(k+1)时刻定子磁链参考值:根据公式得到(k+1)时刻的负载角参考值再通过(k+1)时刻的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和负载角参考值根据公式(9)得到定子磁链参考值ψsd *sq *
计算(k+1)刻定子磁链预测值ψsd(k+1)和ψsq(k+1):经过PARK变换得到的dq轴电流id/iq和转子位置角输入定子磁链预测模块,根据公式(10)获得(k+1)时刻的预测电流模型,然后根据公式(11)获得(k+1)刻定子磁链预测值ψsd(k+1)和ψsq(k+1);
其中,Ts表示采样时间,Rs为定子电阻,ωr为转子角速度,ud/uq为基本电压矢量dq轴分量。
建立价值函数:将(k+1)时刻参考定子磁链dq轴分量ψsd *sq *和(k+1)刻定子磁链预测值ψsd(k+1)/ψsq(k+1)输入优化模块,根据公式(12)计算价值函数gi
步骤三:最后,通过优化价值函数获得最优电压矢量输送给永磁同步电机。
在价值函数gi中依次代入表1中的基本电压矢量当价值函数gi取最小值时,其对应的基本电压矢量确定为最优电压矢量根据开关状态与基本电压矢量关系获得最优开关状态Sabc,其中,i={1,…,8}。
表1基本电压矢量表
工作原理:通过引入转矩反馈,将转矩增量转化为负载角增量,进而将控制目标统一为定子磁链。首先,通过转速控制器获得转矩参考值,根据最大转矩电流比原则与磁链方程计算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同时利用转矩控制器获得负载角增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的定子磁链角和检测得到的转子位置角获得当前时刻的负载角,结合负载角增量与当前时刻负载角得到(k+1)时刻的负载角参考值,进而基于负载角参考值和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得到(k+1)时刻的定子磁链参考值;利用定子磁链参考值和定子磁链预测值建立价值函数;最后,通过优化价值函数获得最优电压矢量输送给永磁同步电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以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磁链为控制目标,消除了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中的权值,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永磁同步电机,且可以与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弱磁控制等策略有效结合,适用于电机转矩区和恒功率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的矢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包括转速PI控制器1、转矩PI控制器2、电流参考计算模块3、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4、优化模块5、逆变器6、永磁同步电机7、转矩估计模块8、负载角计算模块9、定子磁链预测模块10、编码器11和电流传感器12。
转速参考值和经编码器11得到的实际转速做差,差值输入转速PI控制器1;转速PI控制器1输出的转矩参考值与转矩估计模块8得到的转矩估计值做差,差值输入到转矩PI控制器2,同时转速PI控制器1得到的转矩参考值输入电流参考计算模块3;转矩PI控制器2输出的负载角增量与负载角计算模块9输出当前时刻负载角相加,相加的和输入到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4;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4和定子磁链预测模块10分别输出定子磁链参考值和定子磁链预测值到优化模块5;优化模块5输出最优开关状态给逆变器6;逆变器6输出最优电压矢量给永磁同步电机7;电流传感器12采集到的两相电流经过PARK变换后得到交直轴电流,交直轴电流输入转矩估计模块8进行转矩估计;交直轴电流和编码器11得到的转子位置角输入负载角计算模块9和定子磁链预测模块10,分别进行负载角计算和定子磁链预测。
如图2和图3所示的是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计算转矩参考值:检测电机实际转速n,并将速度参考n*与实际转速n的差值en输入PI控制器,根据公式(1)获得转矩参考值Tem *
其中KP1和KI1分别为PI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
(2)计算负载角增量:采集定子电流并进行PARK变化,经过PARK变换获得的id/iq根据公式(2)获得转矩估计值Tem。将转矩参考值Tem *与转矩估计模块的输出Tem的差值eT输入PI控制器,根据公式(3)获得负载角增量Δδsf
其中,Pr为极对数,为永磁体磁链幅值,Ld和Lq分别为直轴和交轴电感,KP2和KI2分别为PI控制器的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
(3)计算电流参考值:根据公式(4)对求极值,计算最优匹配电流角β。根据公式(5)获得直轴电流参考值id *,再根据公式计算得到交轴电流参考值iq *
(4)计算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将电流参考id *和iq *输入参考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根据公式(6)计算(k+1)时刻的定子磁链矢量幅值参考;
(5)计算当前时刻负载角:经过PARK变换获得的id/iq根据公式(7)计算当前定子磁链的dq轴分量ψsdsq,ψsdsq通过反PARK变换得到ψ,利用以下公式(8)计算当前定子磁链角θs,根据公式δsf=θsr得到负载角δsf,其中θr为转子位置角。
(6)计算(k+1)时刻定子磁链参考值:根据公式得到(k+1)时刻的负载角参考值再通过(k+1)时刻的定子磁链幅值参考值和负载角参考值根据公式(9)得到定子磁链参考ψsd *sq *
(7)预测(k+1)时刻定子磁链:经过PARK变换得到的dq轴电流id/iq和转子位置角输入定子磁链预测模块,根据公式(10)获得(k+1)时刻的预测电流模型,然后根据公式(11)获得(k+1)刻定子磁链预测值ψsd(k+1)和ψsq(k+1);其中Ts表示采样时间。
其中Ts表示采样时间,Rs为定子电阻,ωr为转子角速度,ud/uq为基本电压矢量dq轴分量。
(8)设计价值函数:将(k+1)时刻定子磁链dq轴分量参考值ψsd *sq *和(k+1)刻定子磁链预测值ψsd(k+1)/ψsq(k+1)输入优化模块,根据公式(12)计算价值函数gi,依次代入基本电压矢量当价值函数gi取最小值时,其对应的基本电压矢量确定为最优电压矢量根据开关状态与基本电压矢量关系获得最优开关状态其中,i={1,…,8}。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速PI控制器、转矩PI控制器、电流参考计算模块、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优化模块、逆变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估计模块、负载角计算模块、定子磁链预测模块、编码器和电流传感器;
转速参考值和经编码器得到的实际转速做差,差值输入转速PI控制器;转速PI控制器输出的转矩参考值与转矩估计模块得到的转矩估计值做差,差值输入到转矩PI控制器,同时转速PI控制器得到的转矩参考值输入电流参考值计算模块;转矩PI控制器输出的负载角增量与负载角计算模块输出当前时刻负载角相加,相加的和输入到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定子磁链参考计算模块和定子磁链预测模块分别输出定子磁链参考值和定子磁链预测值到优化模块;优化模块输出最优开关状态给逆变器;逆变器输出最优电压矢量给永磁同步电机;电流传感器采集到的两相电流经过PARK变换后得到交直轴电流,交直轴电流输入转矩估计模块进行转矩估计;交直轴电流和编码器得到的转子位置角输入负载角计算模块和定子磁链预测模块,分别进行负载角计算和定子磁链预测。
CN201720439069.3U 2017-04-24 2017-04-24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Active CN20664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9069.3U CN206640528U (zh) 2017-04-24 2017-04-24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9069.3U CN206640528U (zh) 2017-04-24 2017-04-24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40528U true CN206640528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4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9069.3U Active CN206640528U (zh) 2017-04-24 2017-04-24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4052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961A (zh) * 2018-05-04 2018-08-24 南通大学 计及开关频率优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09450327A (zh) * 2018-11-27 2019-03-08 浙江大学 基于离散占空比的永磁电机系统无权重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10401393A (zh) * 2019-08-14 2019-11-01 苏州大学 宽容分层序列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7957A (zh) * 2019-05-22 2020-11-24 上海理工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混合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8961A (zh) * 2018-05-04 2018-08-24 南通大学 计及开关频率优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08448961B (zh) * 2018-05-04 2019-09-03 南通大学 计及开关频率优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09450327A (zh) * 2018-11-27 2019-03-08 浙江大学 基于离散占空比的永磁电机系统无权重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09450327B (zh) * 2018-11-27 2020-05-22 浙江大学 基于离散占空比的永磁电机系统无权重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CN111987957A (zh) * 2019-05-22 2020-11-24 上海理工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混合控制方法
CN111987957B (zh) * 2019-05-22 2023-06-20 上海理工大学 永磁同步电机混合控制方法
CN110401393A (zh) * 2019-08-14 2019-11-01 苏州大学 宽容分层序列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7810B (zh)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936356B (zh) 矢量筛选和占空比结合的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6640528U (zh) 永磁同步电机无权值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系统
CN105790660B (zh) 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9844868U (zh) 永磁同步电机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系统
CN103117703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10417308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度范围复合策略控制方法
CN109495048A (zh) 基于mrac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01286724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207166388U (zh) 矢量筛选和占空比结合的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系统
CN103414423A (zh) 一种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US20220294375A1 (en) Spmsm sensorless composite control method with dual sliding-mode observers
CN103338002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永磁体磁通和交轴电感的辨识方法
CN106849808B (zh) 带lc滤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026803A (zh) 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05227025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低载波比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18853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电流解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332718A (zh)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复合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1987943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性能提升方法
CN110466597B (zh) 一种电动汽车eps用交流永磁电机能量优化控制系统
CN105915142A (zh) 一种基于解耦自适应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和转速估算方法
CN103248287A (zh) 一种无位置传感器直接转矩电机控制系统的切换方法
CN109510539B (zh) 一种基于增益矩阵的模型预测磁链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117943B (zh) 一种新型ipmsm高频方波注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CN105471329A (zh) 交流同步电机系统转矩冲量平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