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7244U -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7244U
CN206637244U CN201720260091.1U CN201720260091U CN206637244U CN 206637244 U CN206637244 U CN 206637244U CN 201720260091 U CN201720260091 U CN 201720260091U CN 206637244 U CN206637244 U CN 206637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ch
lime set
recovery system
accident
liquid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00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世亮
李峰
王云刚
赵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XIANY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XIANY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XIANY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China Shenhua Coal to Liquid Chemical Co Ltd, Shenhua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XIANY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600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7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7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7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该火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包括:事故火炬凝液罐,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事故火炬液封罐,与事故火炬凝液罐的气体出口连通,且事故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火炬连通;常量火炬液封罐,与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常量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火炬连通。通过上述事故火炬凝液罐将事故火炬气中的凝液回收,初步回收凝液后的事故火炬气再进入事故火炬液封罐中进一步回收凝液,并通过上述常量火炬液封罐将常量火炬气中的凝液回收,进而通过对事故火炬气和常量火炬气中凝液的分别回收,实现了对火炬气中凝液更为有效地回收,避免了夹杂凝液的火炬气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火炬系统是用来处理石油化工厂、炼油厂、化工厂及其它工厂或装置无法利用,但必须外排的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及蒸汽的特殊燃烧设施,是保证工厂安全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火炬气在从装置区排放到火炬设施途中,由于冷却等工艺特征,气体中会夹带液滴,形成凝液,如果不能及时回收处理这些凝液,将影响火炬气的正常输送,甚至可能会在火炬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火雨的危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场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火炬气管线的输送距离有时甚至能绵延数公里,而凝液回收管线输送距离甚至更长,工程量大,投资高,就地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在排液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夹杂凝液的火炬气在燃烧过程中易产生火雨等危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分别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和火炬连通,且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包括:事故火炬凝液罐,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事故火炬液封罐,与事故火炬凝液罐的气体出口连通,且事故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火炬连通;常量火炬液封罐,与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常量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火炬连通。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常量火炬液封罐的液体出口和事故火炬液封罐的液体出口连通的液封罐排液泵。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件,分别与常量火炬液封罐、事故火炬液封罐和液封罐排液泵连通;第一阀门,设置于常量火炬液封罐与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第二阀门,设置于事故火炬液封罐与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进一步地,事故火炬凝液罐上设置有凝液出口,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连通液封罐排液泵的出口与凝液出口的凝液输送管线。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凝液输送管线连通的凝液排液泵。
进一步地,凝液输送管线包括:第二三通管件;第一凝液输送管段,分别与液封罐排液泵和第二三通管件连通;第二凝液输送管段,分别与事故火炬凝液罐和第二三通管件连通;第三凝液输送管段,分别与凝液排液泵和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设置于第一凝液输送管段上;第四阀门,设置于第二凝液输送管段上;第五阀门,设置于第三凝液输送管段上。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凝液排液泵连通的汽提塔。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凝液排液泵连通的沉降槽。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三三通管件,分别与凝液排液泵、汽提塔和沉降槽连通;第六阀门,设置于凝液排液泵与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第七阀门,设置于汽提塔与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第八阀门,设置于沉降槽与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事故火炬凝液罐上的第一远传液位计、设置于事故火炬液封罐上的第二远传液位计和设置于常量火炬液封罐上的第三远传液位计。
进一步地,第一远传液位计包括液位传感器,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液位传感器和凝液排液泵电连接的DCS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第一远传液位计的液位值调控凝液排液泵的转速。
进一步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流量计,设置于与凝液排液泵的出口连通的管线上。
进一步地,常量火炬液封罐与事故火炬液封罐的容积之和不大于事故火炬凝液罐的容积的二分之一。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分别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和火炬连通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由于该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包括事故火炬凝液罐、事故火炬液封罐和常量火炬液封罐,其中,事故火炬凝液罐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事故火炬液封罐与事故火炬凝液罐的出气口连通,且事故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事故火炬连通,常量火炬液封罐与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常量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常量火炬连通,从而通过上述事故火炬凝液罐将事故火炬气中的凝液回收,初步回收凝液后的事故火炬气再进入事故火炬液封罐中进一步回收凝液,并通过上述常量火炬液封罐将常量火炬气中的凝液回收,进而通过对事故火炬气和常量火炬气中凝液的分别回收,实现了对火炬气中凝液更为有效地回收,避免了夹杂凝液的火炬气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事故火炬凝液罐;20、事故火炬液封罐;30、常量火炬液封罐;40、液封罐排液泵;510、第一阀门;520、第二阀门;530、第三阀门;540、第四阀门;550、第五阀门;560、第六阀门;570、第七阀门;580、第八阀门;60、凝液排液泵;710、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20、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30、第三凝液输送管段;80、汽提塔;90、沉降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火炬气管线的输送距离有时甚至能绵延数公里,而凝液回收管线输送距离甚至更长,工程量大,投资高,就地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在排液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分别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和火炬连通,且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包括: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与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气体出口连通,且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气体出口与事故火炬连通;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气体出口与常量火炬连通。
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由于事故火炬凝液罐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事故火炬液封罐与事故火炬凝液罐的出气口连通,且事故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事故火炬连通,常量火炬液封罐与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常量火炬液封罐的气体出口与常量火炬连通,从而通过上述事故火炬凝液罐将事故火炬气中的凝液回收,初步回收凝液后的事故火炬气再进入事故火炬液封罐中进一步回收凝液,并通过上述常量火炬液封罐将常量火炬气中的凝液回收,进而通过对事故火炬气和常量火炬气中凝液的分别回收,实现了对火炬气中凝液更为有效地回收,避免了夹杂凝液的火炬气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用于对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火炬气进行回收,火炬气通常包括常量火炬气A和事故火炬气B,其中,常量火炬气A通常是指正常生产过程中连续排放的含有CO、CO2、H2、CH3OH、NH3、H2S、SO2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污染环境的排放量不大的气体,事故火炬气B通常是指生产异常、事故状态、停产检修、投料时不合格中间产物等异常情况下,常量火炬不能满足排放流量的含有CO、CO2、H2、CH3OH、NH3、H2S、SO2、氮氧化物、烃类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污染环境的排放量较大的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通过将装置区排放的常量火炬气A通入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中,以实现对常量火炬气A中凝液的回收,并将回收凝液后的常量火炬气A送入常量火炬中燃烧;为了实现对常量火炬气A中凝液更好地回收,上述用于输送常量火炬气A的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的出口可以位于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底部。
并且,通过将装置区排放的事故火炬气B依次通入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与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以通过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与事故火炬液封罐20共同实现对装置区排放的事故火炬气B中凝液的回收,并将回收凝液后的事故火炬气B送入事故火炬中燃烧;为了实现对事故火炬气B中凝液更好地回收,上述用于输送事故火炬气B的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的出口也可以位于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事故火炬凝液罐10、事故火炬液封罐20和常量火炬液封罐30可以是常压罐或有压罐,为了在实现对常量火炬气A和事故火炬气B中凝气有效回收的基础上缩小火炬凝液回收系统的体积,优选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容积之和不大于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容积的二分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优选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液体出口和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液体出口连通的液封罐排液泵40。上述液封罐排液泵40用于将凝液从常量火炬液封罐30和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排出,以进一步对凝液进行处理并回收。
在上述设置有液封罐排液泵40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优选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件,分别与常量火炬液封罐30、事故火炬液封罐20和液封罐排液泵40连通;第一阀门510,设置于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第二阀门520,设置于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与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上述第一阀门510或上述第二阀门520的开关,以实现对凝液更为有效地回收。
在上述设置有液封罐排液泵40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优选地,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设置有凝液出口,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连通液封罐排液泵40的出口与凝液出口的凝液输送管线;更为优选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凝液输送管线连通的凝液排液泵60。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事故火炬凝液罐10液位低时,液封罐排液泵40能够将常量火炬液封罐30及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的凝液通过上述凝液输送管线输送至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上述凝液排液泵60能够将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的凝液排出,以实现对凝液的进一步处理并回收;当事故火炬凝液罐10液位高时,液封罐排液泵40出口的凝液直接通过上述凝液输送管线进入凝液排液泵60,以实现对凝液的进一步处理并回收。
在上述设置有凝液输送管线和凝液排液泵60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优选地,上述凝液输送管线包括:第二三通管件;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分别与液封罐排液泵40和第二三通管件连通;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分别与事故火炬凝液罐10和第二三通管件连通;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分别与凝液排液泵60和第二三通管件连通。上述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用于将液封罐排液泵40出口的凝液输送至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或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上述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用于将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的凝液输送至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或将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输送至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述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用于将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或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中的凝液输送至凝液排液泵60。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阀门530,设置于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上;第四阀门540,设置于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上;第五阀门550,设置于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上。可以通过开启上述第三阀门530和第四阀门540,并关闭上述第五阀门550,以实现常量火炬液封罐30和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的凝液向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的输送;可以通过关闭第三阀门530,并开启第四阀门540和第五阀门550,以实现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的凝液向凝液排液泵60中的输送;并且,还可以通过关闭第四阀门540,并开启第三阀门530和第五阀门550,以实现常量火炬液封罐30和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的凝液向凝液排液泵60中的输送。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的第一远传液位计、设置于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上的第二远传液位计和设置于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上的第三远传液位计;并且,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流量计,设置于与凝液排液泵60的出口连通的管线上。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上述第一远传液位计、上述第二远传液位计和上述第三远传液位计实现对事故火炬凝液罐10、事故火炬液封罐20和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中液位高度的实时观察,进一步地,操作人员还能够通过上述流量计实现对凝液排液泵60出口处凝液流量的实时观察,从而根据凝液排液泵60的出口流量来控制凝液排液泵60的转速。
更为优选地,上述第一远传液位计包括液位传感器,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液位传感器和凝液排液泵60电连接的DCS控制系统,用于根据第一远传液位计的液位值调控凝液排液泵60的转速。此时,通过上述液位传感器检测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液位高度并转换为4~20毫安的电信号传递给DCS控制系统,从而能够根据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的液位高度自动调节凝液排液泵60的泵速,当高于预设液位时,凝液排液泵60的转速增大,当低于预设液位时,凝液排液泵60的转速降低,进而通过变频控制,降低了电耗及设备故障率。
为了实现对回收自火炬气的凝液的进一步处理,优选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凝液排液泵60连通的汽提塔80;更为优选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凝液排液泵60连通的沉降槽90。上述汽提塔80用于对回收自火炬气的凝液进行提纯处理,此时,事故火炬凝液罐10、事故火炬液封罐20和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中回收的凝液能够通过凝液排液泵60输送至汽提塔80中进行汽提后再回收利用,上述汽提塔80的压力小于0.3MPa;当上述汽提塔80停运检修时,凝液排液泵60出口的凝液能够送入上述沉降槽90内,以保证火炬运行安全,上述沉降槽90为常压。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三通管件,分别与凝液排液泵60、汽提塔80和沉降槽90连通;第六阀门560,设置于凝液排液泵60与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第七阀门570,设置于汽提塔80与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第八阀门580,设置于沉降槽90与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通过开启上述第六阀门560和第七阀门570,并关闭上述第八阀门580,以实现汽提塔80对凝液的汽提处理;通过开启上述第六阀门560和第八阀门580,并关闭上述第七阀门570,以实现汽提塔80停运检修时沉降槽90对凝液的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中,连接各装置的管线上可以均设有伴热,以防止低温状况下的凝液冻结,影响该系统的顺利排液,如上述伴热可以设置于凝液输送管线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时,如图1所示,含水的火炬气B进入事故火炬凝液罐10底部,冷凝液存留下来,使其液位逐渐上涨,火炬气B从事故火炬凝液罐10顶出来后从事故火炬液封罐20底部进入,防止空气进入事故火炬管线,出液面后从顶部进入事故火炬头燃烧,在进入事故火炬头过程中,火炬气B温度降低,冷凝出凝液顺管道流入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使其液位上涨;含水的火炬气A从常量火炬液封罐30底部进入,防止空气进入常量火炬管线,出液面后从顶部进入常量火炬头燃烧,在进入常量火炬头过程中,火炬气A温度降低,冷凝出凝液顺管道流入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中,使其液位上涨。事故火炬凝液罐10液位低时,通过液封罐排液泵40将常量火炬液封罐30及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中的凝液输送至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再通过凝液排液泵60将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中的凝液送入汽提塔80进行汽提后回收利用,事故火炬凝液罐10液位高时,液封罐排液泵40出口凝液直接通过凝液排液泵60送入汽提塔80内;汽提塔80停运检修时,凝液排液泵60出口凝液送入沉降槽90内,保证火炬运行安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对事故火炬气和常量火炬气中凝液的分别回收,实现了对火炬气中凝液更为有效地回收,避免了夹杂凝液的火炬气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维护成本低、寿命长,对环境有利,资源最大化的特点;
3、上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采用变频控制,降低了电耗及设备故障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分别与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和火炬连通,且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包括:
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与所述事故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
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气体出口连通,且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火炬连通;
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所述常量火炬气输送管线连通,且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气体出口与所述火炬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的液体出口和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液体出口连通的液封罐排液泵(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一三通管件,分别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和所述液封罐排液泵(40)连通;
第一阀门(510),设置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所述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第二阀门(520),设置于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与所述第一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设置有凝液出口,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连通所述液封罐排液泵(40)的出口与所述凝液出口的凝液输送管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凝液输送管线连通的凝液排液泵(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输送管线包括:
第二三通管件;
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分别与所述液封罐排液泵(40)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分别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分别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和所述第二三通管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三阀门(530),设置于所述第一凝液输送管段(710)上;
第四阀门(540),设置于所述第二凝液输送管段(720)上;
第五阀门(550),设置于所述第三凝液输送管段(730)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连通的汽提塔(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连通的沉降槽(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
第三三通管件,分别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所述汽提塔(80)和所述沉降槽(90)连通;
第六阀门(560),设置于所述凝液排液泵(60)与所述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第七阀门(570),设置于所述汽提塔(80)与所述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第八阀门(580),设置于所述沉降槽(90)与所述第三三通管件连通的管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上的第一远传液位计、设置于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上的第二远传液位计和设置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上的第三远传液位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远传液位计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凝液排液泵(60)电连接的DCS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远传液位计的液位值调控所述凝液排液泵(60)的转速。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炬凝液回收系统还包括流量计,设置于与所述凝液排液泵(60)的出口连通的管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火炬凝液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量火炬液封罐(30)与所述事故火炬液封罐(20)的容积之和不大于所述事故火炬凝液罐(10)的容积的二分之一。
CN201720260091.1U 2017-03-16 2017-03-16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Active CN206637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0091.1U CN206637244U (zh) 2017-03-16 2017-03-16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0091.1U CN206637244U (zh) 2017-03-16 2017-03-16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7244U true CN206637244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4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0091.1U Active CN206637244U (zh) 2017-03-16 2017-03-16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7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0372A (zh) 一种基于三嗪溶液脱硫的一体化集成装置和应用方法
CN205730801U (zh) 一种氨气吸收系统
CN108502468B (zh) 用于固体物料的阻气连续输出装置及方法
CN206637244U (zh) 火炬凝液回收系统
CN205940193U (zh) 一种气液分流微负压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CN110093196A (zh) 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站场脱硫方法
CN212031995U (zh) 一种闪蒸气回收一体化集成装置
CN202968091U (zh) 一种液态物料鹤管装车系统
CN204664860U (zh) 一种集中氮气供给系统
CN110975567A (zh) 一种工业表面处理用酸雾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CN212174892U (zh) 集气系统及其井口雾化除硫装置
CN202834769U (zh) 外围油田低产区块的加热增压一体化集成装置
CN214948199U (zh) 液氯气化装置
CN215215763U (zh) 一种焦炉煤气净化系统尾气的回收处理装置
CN204574918U (zh) 冷却塔真空上水系统
CN210033385U (zh) 下古含硫天然气和上古不含硫天然气合采系统
CN205299081U (zh) 一种集气站放空天然气的回收系统
CN209819206U (zh) 一种回收利用常压储罐内挥发油气的生产装置
CN210217695U (zh) 一种油井伴生气自动回收计量装置
CN110005376A (zh) 下古含硫天然气和上古不含硫天然气合采系统
CN209872888U (zh) 一种低潜硫天然气的站场脱硫装置
CN212091634U (zh) 一种工业表面处理用酸雾废气回收处理系统
CN219526246U (zh) 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
CN202583849U (zh) 焦炉煤气管道低压自动保护系统
CN104864765A (zh) 冷却塔真空上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