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6076U -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 Google Patents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6076U
CN206636076U CN201720314603.8U CN201720314603U CN206636076U CN 206636076 U CN206636076 U CN 206636076U CN 201720314603 U CN201720314603 U CN 201720314603U CN 206636076 U CN206636076 U CN 206636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 ladder
reactor cavity
epimere
power plant
nuclea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146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涛
刘永
李永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henzhen China Guangdong Nuclear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3146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6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6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6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包括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位于上段爬梯和下段爬梯之间的休息平台;上段爬梯的上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顶端,下端与休息平台固定连接;下段爬梯的上端与休息平台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底;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梁,上段爬梯、下段爬梯还包括若干横向设置在承重梁之间的踏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安全性好,大大降低了工人上下楼梯时因滑落而造成的坠落的风险,降低了调试和维修人员体表沾污的风险。

Description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背景技术
反应堆水池分为堆腔池和堆内构件贮存池两个水池,反应堆水池内布置有大量试验、压力容器及相关部件,而进出反应堆水池的唯一路径就是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现有技术中,反应堆堆腔水池上下爬梯布置为竖直楼梯,且中间无休息平台,调试和大修期间,由于试验人员上下水池时需穿防护服、戴乳胶手套、穿塑料鞋套以及携带工具,上下爬梯时手脚容易打滑,造成坠落的风险。由于楼梯空间狭窄,调试和维修人员不但不方便携带试验工具,而且脸部容易与防护服接触,存在体表沾污的风险。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安全性好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安全性好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包括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位于上段爬梯和下段爬梯之间的休息平台;上段爬梯的上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顶端,下端与休息平台固定连接;下段爬梯的上端与休息平台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底;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梁,上段爬梯、下段爬梯还包括若干横向设置在承重梁之间的踏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沿同一方向设置,上段爬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5~75°,下段爬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9~75°。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休息平台与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9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右侧承重梁紧靠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壁,并与池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左右两侧承重梁之间的宽度为450~6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段爬梯上端通过安全平台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顶端,安全平台与反应堆堆腔水池相邻的两个池壁固定连接,安全平台上设置有防护栏。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上设置有防护栏,防护栏包括扶手,扶手为外径为30~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圆形管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焊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休息平台和踏板由铁栅格或钢板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一种改进,所述承重梁由型钢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上下楼梯时手脚打滑造成高空坠落的风险;
2)工作人员上下楼梯时携带工具方便,降低了调试和维修人员体表沾污的风险;
3)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包括上段爬梯10、下段爬梯20和位于上段爬梯10和下段爬梯20之间的休息平台15;上段爬梯10的上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30顶端,下端与休息平台15固定连接;下段爬梯20的上端与休息平台15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底306;上段爬梯10、下段爬梯20和休息平台15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梁12,13,上段爬梯10、下段爬梯20还包括若干横向设置在承重梁12,13之间的踏板14。
上段爬梯10通过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承重梁12和13以及若干横向均匀设置在承重梁12,13之间的踏板14焊接而成,上段爬梯10上端与反应堆堆腔水池30顶端固定连接,下端与休息平台15通过焊接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因为反应堆堆腔水池壁304位于墙根旁边,工作人员通行不方便,在上段爬梯10的上端焊接有一个安全平台40,并通过安全平台40与反应堆堆腔水池30顶端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反应堆堆腔水池30顶端的空间足够大,上段爬梯10的上端可以直接固定在水池壁304的顶端。上段爬梯1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65~75°,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夹角α为65°。上段爬梯10的左侧承重梁12上焊接有防护栏16。
安全平台40分别与反应堆堆腔水池30的池壁302和304固定连接,安全平台40上设置有防护栏400,用于保护工作人员上下楼梯的安全。
下段爬梯20通过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承重梁12,13以及若干横向均匀设置在承重梁12,13之间的踏板14焊接而成,上端与休息平台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底306,防止楼梯移动。下段爬梯2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为59~75°,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夹角β为59°。下段爬梯20的左侧承重梁12上也焊接有防护栏16。
休息平台15为一个矩形平台,包括左右两侧的承重梁12,13和设置在承重梁12,13之间的两根横梁(未示出),通过在承重梁12,13和横梁上铺设铁栅格或钢板形成,当上方有障碍物时,与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900mm,休息平台15的左侧承重梁12上焊接有防护栏16。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在休息平台15的下部设置立柱,用于支撑整个楼梯。
防护栏16通过焊接固定在左侧承重梁12上,并设置有外径为30~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圆形管材做的扶手160,保证工作人员上下楼梯时的安全。
右侧承重梁13紧靠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壁302设置,并与池壁302上设置的预埋件焊接固定,保证整个楼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右侧承重梁13固定在池壁302上,池壁302起到防护栏的作用,可以不必额外设置防护栏,减轻了整个楼梯的重量,并节省了材料。
左侧承重梁12和右侧承重梁13之间的宽度为450~600mm,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宽度为600mm,考虑到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吊装的影响,在反应堆中心线位置的宽度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宽度可由原来的600mm缩小为450mm,在其他位置仍为600mm。
踏板14由铁栅格或钢板制成,均匀焊接在由型钢制成的承重梁12和13之间。
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主要通过焊接而成,其中,上段爬梯10的上端通过安全平台40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30顶端,下段爬梯20的下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底306,然后在上段爬梯10的下端和下段爬梯20的上端焊接矩形休息平台15,并在左侧承重梁12上焊接防护栏16,然后将右侧承重梁13焊接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壁302上,形成最终所需要的安全楼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有效避免了工作人员上下楼梯时手脚打滑造成高空坠落的风险;
2)工作人员上下楼梯时携带工具方便,降低了调试和维修人员体表沾污的风险;
3)结构合理、安全性高、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位于上段爬梯和下段爬梯之间的休息平台;上段爬梯的上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顶端,下端与休息平台固定连接;下段爬梯的上端与休息平台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底;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左右两侧设置有承重梁,上段爬梯、下段爬梯还包括若干横向设置在承重梁之间的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沿同一方向设置,上段爬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5~75°,下段爬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9~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与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9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承重梁紧靠反应堆堆腔水池池壁,并与池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承重梁之间的宽度为450~6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爬梯上端通过安全平台固定在反应堆堆腔水池顶端,安全平台与反应堆堆腔水池相邻的两个池壁固定连接,安全平台上设置有防护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上设置有防护栏,防护栏包括扶手,扶手为外径为30~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圆形管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爬梯、下段爬梯和休息平台焊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平台和踏板由铁栅格或钢板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由型钢制成。
CN201720314603.8U 2017-03-29 2017-03-29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Active CN206636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14603.8U CN206636076U (zh) 2017-03-29 2017-03-29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14603.8U CN206636076U (zh) 2017-03-29 2017-03-29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6076U true CN206636076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5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14603.8U Active CN206636076U (zh) 2017-03-29 2017-03-29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6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3102U (zh) 一种可移动式临边作业工作平台
CN108487201A (zh) 一种避免水下作业的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
CN206636076U (zh) 核电厂反应堆堆腔水池楼梯
CN209585673U (zh) 一种可调节式电梯井道防护装置
CN208363056U (zh) 一种避免水下作业的尾水冷却器检修装置
CN209000697U (zh) 一种大型变压器储油柜维护操作平台
CN206048160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马凳
CN202205473U (zh) 一种水力组件屏蔽容器
CN205444739U (zh) 一种可拆卸的固定式栏杆结构
CN205955234U (zh) 移动式卸料平台
CN210564332U (zh) 一种可移动式安全钢爬梯
CN208853686U (zh) 梨形绳套浇铸平台
CN208981152U (zh) 一种快捷式高铁桥墩施工吊篮安装平台
CN209603472U (zh) 一种爬架附墙支座保护装置
CN214302800U (zh) 一种塔吊附墙杆专用的防护平台
CN203392657U (zh) 一种机器检修平台
CN208309394U (zh) 一种预制立柱的模板拼装平台
CN207268082U (zh) 一种结构优化的钢楼梯模板
CN207017618U (zh) 升降可调的登高作业平台
CN208473320U (zh) 可移动的悬挑式卸料平台
CN108941352A (zh) 一种新能源材料加工用工作台
CN216109629U (zh) 用于导流洞洞口水上检修施工平台
CN204112694U (zh) 明挖段侧墙防水施工支架
CN209741825U (zh) 一种用于桩基施工的防护栏装置
CN213571548U (zh) 一种桥面可移动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8

Address after: 518124 Office Building of Daya Bay Nuclear Power Base Engineering Company, Pengfei Road,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hina Nuclear Power Design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518124 Office Building of Daya Bay Nuclear Power Base Engineering Company, Pengfei Road,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