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35605U -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35605U
CN206635605U CN201720329023.6U CN201720329023U CN206635605U CN 206635605 U CN206635605 U CN 206635605U CN 201720329023 U CN201720329023 U CN 201720329023U CN 206635605 U CN206635605 U CN 206635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olumn
layer
underlayer
settling
rotating fiel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290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anchina Emerging Sports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anchina Emerging Sports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anchina Emerging Sports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anchina Emerging Sports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290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35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35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35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依次连接有碎石垫层、水泥稳定层、半柔性联结层、沥青油粘接层、沥青混凝土层、防潮层以及聚氨酯塑胶面层,所述半柔性联结层包括上垫层和下垫层,在所述上垫层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上支撑柱,在所述下垫层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下支撑柱,且所述上支撑柱卡接于下垫层上相邻所述下支撑柱之间,所述上垫层上的支撑柱与下垫层之间形成有下缓冲腔,所述下垫层上的支撑柱与上垫层之间形成有上缓冲腔;通过将道路层结构设置成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提高道路的缓冲性能,以此达到对路面动载进行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刚性路面开裂的效果,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
传统道路的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最下面的垫层组成,每层之间都相互粘结,形成一个整体;当路基出现局部不均匀沉降时,因为各层之间存在的粘结力,垫层、基层会因为自重对面层形成一个持续的向下剪力,加上面层上的动载或者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很容易导致刚性路面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缓冲路面动载、减小刚性路面开裂的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依次连接有碎石垫层、水泥稳定层、半柔性联结层、沥青油粘接层、沥青混凝土层、防潮层以及聚氨酯塑胶面层,所述半柔性联结层包括上垫层和下垫层,在所述上垫层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上支撑柱,在所述下垫层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下支撑柱,且所述上支撑柱卡接于下垫层上相邻所述下支撑柱之间,所述上垫层上的上支撑柱与下垫层之间形成有下缓冲腔,所述下垫层上的下支撑柱与上垫层之间形成有上缓冲腔。
如此设置,碎石垫层作为道路的地基,具有结构稳定的作用,水泥稳定层可对道路进行稳定,以及衔接的作用;半柔性联结层通过上垫层上的上支撑柱与下垫层上的下支撑柱相互卡接,且相邻之间形成有相应的缓冲腔,使半柔性联结层可收到动载时产生一定的形变,使上、下支撑柱处于相应的缓冲腔内压缩,进而使半柔性联结层达到缓冲路面动载的作用,同时减小刚性路面开裂的效果;之后再通过沥青油粘接层起到连接道路上下部的作用,沥青混凝土层可提高道路上层的结构稳定性能,防潮层可起到对道路防潮的作用,减轻积水对道路的稀释以及服饰,提高道路的结构稳定性能以及使用性能,聚氨酯塑胶面层具有耐腐蚀,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自己柔韧性,提高道路表面受力的缓冲缓冲作用;通过将道路层结构设置成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提高道路的缓冲性能,以此达到对路面动载进行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刚性路面开裂的效果,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支撑柱与下支撑柱均呈圆台状设置,且所述上支撑柱、下支撑柱分别与所述上垫层、下垫层一体设置。
如此设置,圆台状设置,可使上支撑柱与下支撑柱之间达到抵紧卡接的作用,提高上、下垫层之间的稳定性能;同时一体设置可提高支撑柱与其连接的垫层之间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防潮层上设置有排水槽,多个所述排水槽沿跑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如此设置,通过排水槽可使防潮层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能,可将积水统一通过排水槽进行排出,减小积水对道路层之间的稀释作用,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沥青油粘接层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还设置有PVC防水薄膜层。
如此设置,提高跑道的防水性能,减小层结构积水而稀释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沥青混凝土层包括一端面与沥青油粘接层连接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以及一端面与防潮层连接的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所述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另一端满铺设于所述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的另一端面上。
如此设置,通过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可提高道路中沥青混凝土层下端的结实度,而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可提高道路中上端紧密度,整体设置可提高沥青混凝土层的结实度以及稳定性能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厚度为30mm,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厚度为40mm。
如此设置,使沥青混凝土层达到均匀铺设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半柔性联结层厚度为180mm。
如此设置,使跑道具有一定的柔性,且产生形变后可恢复原状,提高跑道的柔韧性,提高跑道的使用寿命以及路面的缓冲动载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聚氨酯塑胶面层厚度为150mm。
如此设置,使跑道的具有一定的弹性,且厚度适中,可提高跑道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水泥稳定层为厚度为100mm。
如此设置,使跑道整体厚度处于合理高度,具有提高跑道的稳定性能的效果。
进一步设置:所述碎石垫层厚度为150mm。
如此设置,作为跑道的基垫,在该范围内可提高跑道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道路层结构相互配合连接,使路面层结构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提高道路的缓冲性能,以此达到对路面动载进行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小刚性路面开裂的效果,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沉降跑道层结构的结构展示图;
图2为防沉降跑道层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碎石垫层;2、水泥稳定层;3、半柔性联结层;31、上垫层;32、上支撑柱;33、下垫层;34、下支撑柱;35、环形区域;36、下缓冲腔;37、上缓冲腔;4、沥青油粘接层;5、PVC防水薄膜层;6、沥青混凝土层;61、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7、防潮层;71、排水槽;8、聚氨酯塑胶面层;9、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从下到上依次铺设于基层9上的碎石垫层1、水泥稳定层2、半柔性联结层3、沥青油粘接层4、PVC防水薄膜层5、沥青混凝土层6、防潮层7以及聚氨酯塑胶面层8。
其中,碎石垫层1铺设于原土夯实层上,即基层9上,其厚度为150mm;碎石垫层1也可为素石粉层,之后为混合有6%石粉的水泥稳定层2,水泥稳定层2的厚度为100mm;
如图2和图3所示,半柔性联结层3厚度为180mm,由可产生形变且回复原状的金刚砂地坪制成,其包括一端面铺设于水泥稳定层2上垫层31以及一端面粘接于沥青油粘接层4上的下垫层33;在上垫层31的另一端面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上支撑柱32,在下垫层33的另一端面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下支撑柱34,上支撑柱32与下支撑柱34均呈圆台状设置,且上支撑柱32、下支撑柱34分别与上垫层31、下垫层33一体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下垫层33中四个所述上支撑柱32之间形成有环形区域35,上垫层31上的上支撑柱32卡接于所述下垫层33中下支撑柱34之间形成的环形区域35内;由于上支撑柱32与下支撑柱34均为圆台状设置,使上支撑柱32均与下支撑柱34之间达到卡接抵触的状态,即上垫层31上的上支撑柱32与下垫层33之间形成有下缓冲腔36,下垫层33上的下支撑柱34与上垫层31之间形成有上缓冲腔37;使上支撑柱32处于下缓冲腔36室内产生活动,使下支撑柱34处于上缓冲腔37室内产生活动,达到缓冲作用。
如图2所示,沥青混凝土层6包括一端面铺设于沥青油粘接层4上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1以及一端面与PVC防水薄膜层5连接的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1另一端满铺设于所述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的另一端面上,且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1厚度为30mm,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厚度为40mm。
如图2所示,在防潮层7上设置有排水槽71,多个所述排水槽71沿跑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达到集中排水的作用;聚氨酯塑胶面层厚度为150mm,且铺设于防潮层7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包括基层(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层(9)上依次连接有碎石垫层(1)、水泥稳定层(2)、半柔性联结层(3)、沥青油粘接层(4)、沥青混凝土层(6)、防潮层(7)以及聚氨酯塑胶面层(8),所述半柔性联结层(3)包括上垫层(31)和下垫层(33),在所述上垫层(31)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上支撑柱(32),在所述下垫层(33)上呈排状阵列设置有下支撑柱(34),且所述上支撑柱(32)卡接于下垫层(33)上相邻所述下支撑柱(34)之间,所述上垫层(31)上的上支撑柱(32)与下垫层(33)之间形成有下缓冲腔(36),所述下垫层(33)上的下支撑柱(34)与上垫层(31)之间形成有上缓冲腔(3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柱(32)与下支撑柱(34)均呈圆台状设置,且所述上支撑柱(32)、下支撑柱(34)分别与所述上垫层(31)、下垫层(33)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潮层(7)上设置有排水槽(71),多个所述排水槽(71)沿跑道的宽度方向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沥青油粘接层(4)与沥青混凝土层(6)之间还设置有PVC防水薄膜层(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层(6)包括一端面与沥青油粘接层(4)连接的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1)以及一端面与防潮层(7)连接的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所述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1)另一端满铺设于所述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的另一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1)厚度为30mm,粗集料沥青混凝土层(62)厚度为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联结层(3)厚度为1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塑胶面层(8)厚度为1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层(2)为厚度为1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1)厚度为150mm。
CN201720329023.6U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Active CN206635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9023.6U CN206635605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9023.6U CN206635605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35605U true CN206635605U (zh) 2017-11-14

Family

ID=6025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29023.6U Active CN206635605U (zh) 2017-03-30 2017-03-30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356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5394A (zh) * 2019-12-30 2020-05-15 杭州和诚塑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耐老化塑胶跑道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5394A (zh) * 2019-12-30 2020-05-15 杭州和诚塑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耐老化塑胶跑道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44575U (zh) 一种桩基架构式挡土墙
CN105019715A (zh) 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
CN206635605U (zh) 一种防沉降跑道层结构
Ruangrassamee et al. Damage due to 24 March 2011 M6. 8 Tarlay earthquake in Northern Thailand
CN201695341U (zh) 一种箱梁预制台座
CN206768861U (zh) 一种加筋环挡土墙
CN205999746U (zh) 一种透水型塑胶跑道
CN206529660U (zh) 一种隔水路基结构
CN102704388A (zh) 抗震抗洪型半整体式桥台无缝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4164884A (zh) 一种组合体系护坡固堤方法
CN203947380U (zh) 一种新型的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CN205420942U (zh) 拼接渗水砖
CN204589746U (zh) 一种适用于吹填软土地区重载交通条件的复合路面结构
CN208250850U (zh) 一种钢渣路面铺装结构
CN203729174U (zh) 桩筏复合地基结构
CN204875404U (zh) 路面预埋式管道交叉结构
CN208220292U (zh) 海绵式生态停车位
CN105421189A (zh) 具有透水挡墙的道路结构
CN215758302U (zh) 一种高液限土路基结构
CN201952808U (zh) 地基结构以及建筑物
CN204418154U (zh) 一种软土复合加筋浅地基
CN207109878U (zh) 土木工程分体式建筑抗震结构
CN209323553U (zh) 一种稳固型房屋地基
CN203034753U (zh) 一种自升式浮筑地板
CN207159728U (zh) 一种抗裂高强度公路路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