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0833U -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0833U
CN206620833U CN201720169102.5U CN201720169102U CN206620833U CN 206620833 U CN206620833 U CN 206620833U CN 201720169102 U CN201720169102 U CN 201720169102U CN 206620833 U CN206620833 U CN 20662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oiling
oil filler
filler point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691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 Sh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邹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邹冰 filed Critical 邹冰
Priority to CN2017201691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08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油顶盖,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至少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供所述第一盖体绕之转动以启闭所述第一注油孔或/和所述第二注油孔的转轴。该注油顶盖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操作方便,注油时无需取下整个顶盖,操作方便快捷,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的设置扩大了注油面积,能有效的防止快速注油时因雾化器存在内部气压导致烟油不便注入油腔而产生烟油溢出泄露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上述注油顶盖。

Description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电子香烟,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在电子烟中,雾化器是其重要的组成结构,在雾化器中,通常利用注油结构将烟油注入油腔中,烟油被导油介质吸收后,通过加热发热丝使烟油与空气反应,产生烟雾。
目前,市面上电子烟的雾化器大多采用顶部注油的方式进行相应结构设计。然而,由于顶盖往往也是供用户吸食烟雾的部件,故现有的采用顶部注油的雾化器通常采用取下顶盖以将烟油注入油腔中的注油方式,由此给注油操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并且容易造成漏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油顶盖,旨在提高注油操作的便利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注油顶盖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注油顶盖,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至少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供所述第一盖体绕之转动以启闭所述第一注油孔或/和所述第二注油孔的转轴。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的中心线偏置,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二盖体呈同轴线叠置时,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均关闭;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二盖体错位分布时,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或所述第二注油孔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轴保持间隔设置且能在所述第一盖体关闭所述注油通道时止转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定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上并能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配合止转或相互分离解锁的伸缩式定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体在与所述定位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伸缩式定位组件安装的容置槽,所述伸缩式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轴及设于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并能沿轴向伸缩的复位结构,所述定位轴设有能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圆弧状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磁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盖体并能与所述第一磁体吸附连接的第二磁体或导磁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一壁体及设于所述第一壁体径向内侧的第二壁体,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分别沿轴向贯通设于所述第二壁体上,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之间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的注油槽,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盖体后与所述第一壁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槽内设有能与所述第一盖体抵接的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相对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上述注油顶盖。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注油顶盖及电子烟,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注油顶盖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操作方便,第一盖体能借助连接结构的转轴以转动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二盖体上的注油通道,注油时无需取下整个顶盖,操作方便快捷,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的设置扩大了注油面积,能有效的防止快速注油时因雾化器存在内部气压导致烟油不便注入油腔而产生烟油溢出泄露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油顶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注油顶盖在注油通道关闭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注油顶盖在注油通道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图2所示注油顶盖的一种剖视示意图;
图5图2所示注油顶盖的另一种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注油顶盖,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第二盖体200上设有注油通道,注油通道至少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第一盖体100与第二盖体200之间通过连接结构相连,连接结构包括供第一盖体100绕之转动以启闭第一注油孔211或/和第二注油孔212的转轴300。
该注油顶盖,结构简单,组装和使用操作方便,第一盖体100能借助连接结构的转轴300以转动方式打开或关闭第二盖体200上的注油通道,注油时无需取下整个顶盖,操作方便快捷,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的设置扩大了注油面积,能有效的防止快速注油时因雾化器存在内部气压导致烟油不便注入油腔而产生烟油溢出泄露的现象。
进一步的,参照图2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00的中心线相对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中心线偏置,参照图2,第一盖体100绕转轴300转动至与第二盖体200呈同轴线叠置时,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均关闭;参照图3,第一盖体100绕转轴300转动至与第二盖体200错位分布时,第一注油孔211和/或第二注油孔212打开。第一盖体100的转动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仅打开第一注油孔211或第二注油孔212,或者同时打开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便于满足多样化需求。由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外廓通常呈圆柱形,故这样的结构还有利于简化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与转轴300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加工制作以及转轴300的组装及更换也更加方便。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转轴300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中心线偏置,从而使第一盖体100相对于第二盖体200以翻盖式开合,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结构就转轴300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固定连接结构与前述第一种转轴300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固定连接结构相比较复杂,且通常第一盖体100绕转轴300转动后将同时开始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使用灵活性较差。
参照图1,上述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上对应设有与转轴300适配连接的安装槽220。
进一步的,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与转轴300保持间隔设置且能在第一盖体100关闭注油通道时止转的锁定机构400。锁定机构400的设置能在无需注油时限制第一盖体100的周向自由度,避免第一盖体100轻易转动而造成使用不便。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400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00的定位凹槽以及设于第二盖体200上并能与定位凹槽相互配合止转或相互分离解锁的伸缩式定位组件。这样的结构一方面操作简单方便,另一方面伸缩式定位结构的安装可充分利用第二盖体200且定位凹槽设于第一盖体100上,有利于节约安装空间,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200在与定位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伸缩式定位组件安装的容置槽230,伸缩式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轴411及设于定位轴411与容置槽230之间并能沿轴向伸缩的复位结构412,定位轴411设有能与定位凹槽配合的圆弧状端部。在实际制作时,只需在复位结构412处于伸长状态时,使定位轴411的圆弧状端部凸出容置槽230设置,这样在第一盖体100转动至定位轴411处时,继续转动第一盖体100就能在复位结构412的回复力作用下推动圆弧状端部朝远离第一盖体100的轴向运动,进一步在定位凹槽逐渐对准容置槽230时,圆弧状端部再次借助复位结构412的回复力朝靠近第一盖体100的轴向运动而伸入定位凹槽,以达到止转目的;相反的,在需要进行注油操作时,只需推动第一盖体100绕转轴300朝与第二盖体200错开的方向转动,即可使定位轴411的圆弧状端部脱离定位凹槽而解锁。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伸缩式定位组件在第二盖体200上的安装空间(即减小容置槽230的体积),定位轴411优选设有用于置放复位结构412的内凹槽,复位结构412的一端与内凹槽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容置槽230的底部抵接。该复位结构412为弹簧或其他常见的弹性部件。
为了提高结构的可靠性,还优选在定位轴411与容置槽230之间设置限位套筒413。
可选的,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400包括设于第一盖体100的第一磁体421以及设于第二盖体200并能与第一磁体421吸附连接的第二磁体423或导磁体(未示出)。利用磁吸力止转,结构更加简单。当然,转动第一盖体100至少需要克服磁吸力,故也能很好的避免第一盖体100轻易转动而造成使用不便。
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选择在第一盖体100上设置第一磁体421或导磁体,而在第二盖体200上设置第二磁体423的结构。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00上设有用于置放第一磁体421的第一凹槽(未示出),第二盖体200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应且用于置放第二磁体423或导磁体的第二凹槽(未示出)。
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及可靠性,第一磁体421与第一凹槽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盖422,第二凹槽与第二磁体423或导磁体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盖424。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盖体200包括第一壁体201及设于第一壁体201径向内侧的第二壁体202,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分别沿轴向贯通设于第二壁体202上,第一壁体201与第二壁体202之间围合形成有与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连通的注油槽203,转轴300穿过第一盖体100后与第一壁体201相连。这样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避免注油过程中烟油外泄,且转轴300设于第一壁体201上能相应的为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在第一壁体201上的设置提供更大的空间。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优选相对于转轴300呈轴对称分布;锁定机构400同样优选设于第一壁体201上并相对于转轴300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注油槽203内设有能与第一盖体100抵接的密封结构500。密封结构50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起到隔离雾化器油腔与外部空气的密封作用,避免雾化器受外部气压影响而产生漏油,另一方面密封结构500由于能与第一盖体100抵接,故可在第一盖体100转动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阻力,进一步避免出现第一盖体100被轻易转动的情况。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密封结构500可采用现有的硅胶垫或橡胶密封圈等。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600,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相对于中心孔6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应当理解的是,中心孔600作为雾化器的气流通道使用。这样的结构便于第一盖体100和第二盖体200的加工制作和安装。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密封结构500优选采用一体成型制作,密封结构500与注油槽203的槽壁适配连接,并且设有分别与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相连通的两个通孔51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优选呈月牙形,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注油孔211和第二注油孔212也可以呈圆形、方形或其他任意形状,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盖体100的外周壁优选设有螺纹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可与雾化器的外壳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便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包括上述注油顶盖。由于其结构和作用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油顶盖均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注油通道,所述注油通道至少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注油孔和第二注油孔,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供所述第一盖体绕之转动以启闭所述第一注油孔或/和所述第二注油孔的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的中心线偏置,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二盖体呈同轴线叠置时,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均关闭;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第二盖体错位分布时,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或所述第二注油孔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轴保持间隔设置且能在所述第一盖体关闭所述注油通道时止转的锁定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定位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盖体上并能与所述定位凹槽相互配合止转或相互分离解锁的伸缩式定位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在与所述定位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供所述伸缩式定位组件安装的容置槽,所述伸缩式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轴及设于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并能沿轴向伸缩的复位结构,所述定位轴设有能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圆弧状端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盖体的第一磁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盖体并能与所述第一磁体吸附连接的第二磁体或导磁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一壁体及设于所述第一壁体径向内侧的第二壁体,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分别沿轴向贯通设于所述第二壁体上,所述第一壁体与所述第二壁体之间围合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连通的注油槽,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盖体后与所述第一壁体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槽内设有能与所述第一盖体抵接的密封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油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所述第一注油孔和所述第二注油孔相对于所述中心孔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10.电子烟,包括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油顶盖。
CN201720169102.5U 2017-02-23 2017-02-23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0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9102.5U CN206620833U (zh) 2017-02-23 2017-02-23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69102.5U CN206620833U (zh) 2017-02-23 2017-02-23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0833U true CN206620833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0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6910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20833U (zh) 2017-02-23 2017-02-23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0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2412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烟弹及电子烟
WO2020133896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欧俊彪 一种雾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2412A1 (zh) * 2018-04-03 2019-10-10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烟弹及电子烟
WO2020133896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欧俊彪 一种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73609C (en) Atomize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replaceable liquid storage device
CN204907926U (zh) 分体式雾化器和电子烟
WO2016141508A1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EP3254571B1 (en) Upper-assembly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fully enclose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upper-assembly atomizer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thereof
CN207285188U (zh) 一种电子烟
CN205214210U (zh) 一种雾化器
WO2016127390A1 (zh) 雾化组件和电子烟
CN107205487A (zh) 一种雾化器
CN206620833U (zh) 注油顶盖及电子烟
CN204599341U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05212270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04544569B (zh) 电子烟
CN105054306B (zh) 烟油瓶及电子烟以及烟油瓶对电子烟的注液方法
CN205865969U (zh) 雾化组件
CN205456062U (zh) 储液部件及具有该储液部件的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04191593U (zh) 电子烟
CN208425510U (zh) 一种雾化组件
CN204994616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07373771A (zh) 烟油雾化器
CN205865974U (zh) 自封闭储油杯及雾化器
US20210244102A1 (en) Cartridg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5143487U (zh) 顶部加油雾化器
JP2018531823A (ja) ボトル・キャップ及びボトル・キャップの使用方法
CN207236094U (zh) 烟油雾化器
CN110710730A (zh) 一种电子烟注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9

Address after: 518000 Shenzhen, Longhua, Guangdong Province New District, Guanlan street, Tai Po Lane 83, two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n Sh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Pisces 03B, 1 apple orchard, 3140 Renmin Road,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ou B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