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9640U - 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19640U CN206619640U CN201720158442.8U CN201720158442U CN206619640U CN 206619640 U CN206619640 U CN 206619640U CN 201720158442 U CN201720158442 U CN 201720158442U CN 206619640 U CN206619640 U CN 2066196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storage device
- assembly
- main body
- insulating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54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包括:多个电芯,沿厚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各电芯具有主体以及从主体中伸出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所述多个电芯的第一极耳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第一集合体,且第一集合体弯折形成内外两部分;第一转接片,与第一集合体外侧的部分固定电连接。第一集合体弯折的拐角处与电芯的主体相对;第一集合体的拐角上套设并夹持有绝缘套管。由于第一集合体弯折的拐角上设有绝缘套管,所以能够在储能设备组装或使用的过程中避免第一集合体弯折的拐角与电芯的主体接触,防止电芯短路;同时,绝缘套管通过夹持作用固定在第一集合体的拐角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不易脱落,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有效的利用空间,储能设备的形状通常需要依据安装空间的形状设定,因此储能设备通常由多个不同规格的电芯连接而成。多个电芯的同极性的极耳汇集到一起后与转接片焊接,但是,为了保证极耳与转接片的焊接强度,极耳的长度较大,而为了不占用过多的空间,通常需要把极耳汇集到一起的部分弯折为内外两层。极耳与电芯主体相对的部分需要粘贴绝缘胶带以防止极耳与电芯主体因接触而短路,但是在因弯折而形成的拐角上,由于绝缘胶带也需要对应的弯折,且绝缘胶带也容易受到电解液的腐蚀,所以会造成粘接效果弱化,绝缘胶带容易脱落;同时,在拐角处的绝缘胶带需要弯折,所以只能手工贴胶,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其能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多个电芯,沿厚度方向依次堆叠,且各电芯具有主体以及从主体中伸出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反,所述多个电芯的第一极耳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第一集合体,且第一集合体弯折形成内外两部分;以及第一转接片,与第一集合体外侧的部分固定电连接。其中,第一集合体弯折的拐角处与电芯的主体相对;第一集合体的拐角上套设并夹持有绝缘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由于第一集合体弯折的拐角上设有绝缘套管,所以能够在储能设备组装或使用的过程中避免第一集合体弯折的拐角与电芯的主体接触,防止电芯短路,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绝缘套管通过夹持作用固定在第一集合体的拐角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会出现粘接弱化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不易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的一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的另一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电芯 2 第一转接片
11 主体 3 绝缘套管
111 第一极片 4 第二转接片
112 第二极片 F1 第一集合体
113 隔离膜 F2 第二集合体
12 第一极耳 G 绝缘胶
13 第二极耳 T 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包括:多个电芯1,沿厚度方向T依次堆叠,且各电芯1具有主体11以及从主体11中伸出的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的极性相反,所述多个电芯1的第一极耳12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第一集合体F1,且第一集合体F1弯折形成内外两部分;以及第一转接片2,与第一集合体F1外侧的部分固定电连接。其中,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处与电芯1(可以为某一电芯1,也可能是相邻的多个电芯1,依照拐角的位置和大小而定)的主体11相对;第一集合体F1的拐角上套设并夹持有绝缘套管3。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由于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上设有绝缘套管3,所以能够在储能设备组装或使用的过程中避免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与电芯1的主体11接触,防止电芯1短路,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绝缘套管3通过夹持作用固定在第一集合体F1的拐角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贴胶),不会出现粘接弱化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不易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此补充的是,在第一集合体F1弯折形成的内外两部分中,内侧的部分是指靠近电芯1的主体11的部分,外侧的部分是指远离(与内侧的部分相比)电芯1的主体11的部分。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参照图1和图3,所述多个电芯1的第二极耳13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第二集合体F2,且第二集合体F2弯折形成内外两部分,且第二集合体F2弯折的拐角处与电芯1的主体11相对。对应地,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第二转接片4,与第二集合体F2外侧的部分固定电连接。第二集合体F2的拐角上套设并夹持有绝缘套管3。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由于第二集合体F2弯折的拐角上设有绝缘套管3,所以能够在储能设备组装或使用的过程中避免第二集合体F2弯折的拐角与电芯1的主体11接触,防止电芯1短路,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同时,绝缘套管3通过夹持作用固定在第二集合体F2的拐角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贴胶),不会出现粘接弱化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不易脱落,从而进一步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绝缘套管3由耐电解液且具有热缩性的材料制成。当储能设备成形后,绝缘套管3容易受到电解液的腐蚀,因此,绝缘套管3需由耐电解液的材料制成(例如聚烯烃、聚酯等高分子材料),避免在储能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绝缘套管3受到腐蚀并脱落。同时,为了便于安装绝缘套管3,绝缘套管3可由热缩性的材料制成,这样能够便于绝缘套管3的安装,提高生产效率。具体而言,绝缘套管3的开口可略大于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或第二集合体F2的拐角),因此能够方便的将绝缘套管3套设在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上(或第二集合体F2的拐角上),然后加热绝缘套管3(可通过向绝缘套管3吹热风等方式),绝缘套管3受热收缩并紧紧的夹持在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上(或第二集合体F2的拐角上),在起到绝缘保护作用的同时又不会脱落,达到长效固定的目的,从而提高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绝缘套管3为PP热缩套管、PE热缩套管、PVC热缩套管或PET热缩套管。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参照图2和图3,各电芯1的主体11包括第一极片111、第二极片112以及将第一极片111和第二极片112隔开的隔离膜113,且第一极耳12与第一极片111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13与第二极片112固定电连接。绝缘套管3可以避免第一集合体F1在拐角处的第一极耳12与主体11的第二极片112接触,防止短路。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第一转接片2通过焊接与第一集合体F1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且形成的焊印的两侧粘贴有绝缘胶G(该绝缘胶G能够避免焊印刺破第一集合体F1内侧的部分);第二转接片4通过焊接与第二集合体F2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且形成的焊印的两侧粘贴有绝缘胶G(该绝缘胶G能够避免焊印刺破第二集合体F2内侧的部分)。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各第一极耳12与电芯1主体11相对的表面上粘贴有绝缘胶G(该绝缘胶G能够防止第一极耳12与主体11上的第二极片112接触);各第二极耳13与电芯1主体11相对的表面上粘贴有绝缘胶G(该绝缘胶G能够防止第二极耳13与主体11上的第一极片111接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芯1的宽度沿厚度方向T依次减小。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芯1的长度沿厚度方向T依次减小。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芯1的宽度和长度同时沿厚度方向T依次减小。为了有效的利用空间,储能设备的形状通常需要依据安装空间的形状设定,因此储能设备的(截面)形状不一定为矩形,而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可以将多个不同规格的电芯堆叠并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整体为(截面)梯形的储能设备,可扩大储能设备的应用范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的中,绝缘套管3的壁厚为10μm~200μm。这种厚度的绝缘套管3既能保证柔软易操作,同时防止壁厚过大影响储能设备的外观。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的一实施例中,绝缘套管3的两端为开口。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绝缘套管3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封闭的一端能够防止绝缘套管3收缩后第一集合体F1的拐角露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能设备中,所述储能设备可为电池。
Claims (10)
1.一种储能设备,包括:
多个电芯(1),沿厚度方向(T)依次堆叠,且各电芯(1)具有主体(11)以及从主体(11)中伸出的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的极性相反,所述多个电芯(1)的第一极耳(12)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第一集合体(F1),且第一集合体(F1)弯折形成内外两部分;以及
第一转接片(2),与第一集合体(F1)外侧的部分固定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第一集合体(F1)弯折的拐角处与电芯(1)的主体(11)相对;
第一集合体(F1)的拐角上套设并夹持有绝缘套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电芯(1)的第二极耳(13)汇集在一起并形成第二集合体(F2),且第二集合体(F2)弯折形成内外两部分,且第二集合体(F2)弯折的拐角处与电芯(1)的主体(11)相对;
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第二转接片(4),与第二集合体(F2)外侧的部分固定电连接;
第二集合体(F2)的拐角上套设并夹持有绝缘套管(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套管(3)由耐电解液且具有热缩性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套管(3)为PP热缩套管、PE热缩套管、PVC热缩套管或PET热缩套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各电芯(1)的主体(11)包括第一极片(111)、第二极片(112)以及将第一极片(111)和第二极片(112)隔开的隔离膜(113),且第一极耳(12)与第一极片(111)固定电连接,第二极耳(13)与第二极片(112)固定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转接片(2)通过焊接与第一集合体(F1)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且形成的焊印的两侧粘贴有绝缘胶(G);
第二转接片(4)通过焊接与第二集合体(F2)外侧的部分固定连接,且形成的焊印的两侧粘贴有绝缘胶(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各第一极耳(12)与电芯(1)主体(11)相对的表面上粘贴有绝缘胶(G);
各第二极耳(13)与电芯(1)主体(11)相对的表面上粘贴有绝缘胶(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电芯(1)的宽度沿厚度方向(T)依次减小;和/或
所述多个电芯(1)的长度沿厚度方向(T)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套管(3)的壁厚为10μm~2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
绝缘套管(3)的两端为开口;或
绝缘套管(3)的一端为开口,另一端封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58442.8U CN206619640U (zh) | 2017-02-21 | 2017-02-21 | 储能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58442.8U CN206619640U (zh) | 2017-02-21 | 2017-02-21 | 储能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19640U true CN206619640U (zh) | 2017-11-07 |
Family
ID=6023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58442.8U Active CN206619640U (zh) | 2017-02-21 | 2017-02-21 | 储能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1964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03789A (zh) * | 2019-01-02 | 2020-07-10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及电池 |
CN113078420A (zh) * | 2021-03-24 | 2021-07-06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
CN113363642A (zh) * | 2021-05-31 | 2021-09-07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WO2023168545A1 (zh) * | 2022-03-07 | 2023-09-1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装置 |
WO2024103581A1 (zh) * | 2022-11-14 | 2024-05-23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
-
2017
- 2017-02-21 CN CN201720158442.8U patent/CN2066196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03789A (zh) * | 2019-01-02 | 2020-07-10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及电池 |
CN111403789B (zh) * | 2019-01-02 | 2021-12-10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组件及电池 |
US11804636B2 (en) | 2019-01-02 | 2023-10-31 | Donggua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Electrode assembly and battery with electrode tab |
CN113078420A (zh) * | 2021-03-24 | 2021-07-06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电池及用电设备 |
CN113363642A (zh) * | 2021-05-31 | 2021-09-07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CN113363642B (zh) * | 2021-05-31 | 2023-12-29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WO2023168545A1 (zh) * | 2022-03-07 | 2023-09-1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装置 |
WO2024103581A1 (zh) * | 2022-11-14 | 2024-05-23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19640U (zh) | 储能设备 | |
CN206250260U (zh) | 二次电池 | |
CN208173683U (zh) | 卷绕电芯及电池 | |
CN113363642B (zh)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
CN205376656U (zh) | 二次电池 | |
CN108281710A (zh) | 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966567B (zh) | 电芯与用电装置 | |
CN205429100U (zh) | 锂离子电芯 | |
CN205376667U (zh) | 裸电芯 | |
CN106803565A (zh) | 电池 | |
CN211480207U (zh) | 长电芯极组及长电池、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 | |
CN102332373B (zh) | 保险丝及具有该保险丝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
CN206650131U (zh) | 一种新型软包电芯结构 | |
CN205846128U (zh) | 一种二次电池电芯 | |
JP2010231945A5 (zh) | ||
CN202855832U (zh) | 锂电池结构 | |
CN204577504U (zh) | 金属锂电池 | |
CN206992213U (zh) | 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绝缘弹片 | |
CN201859917U (zh) | 锂电池及夹片式的锂电池极耳收纳装置 | |
CN204271176U (zh) | 电池组件 | |
CN206022536U (zh) | 复合式电芯 | |
CN205488388U (zh) | 锂离子电芯 | |
CN107293804B (zh) | 卷绕式电芯 | |
CN204155997U (zh) | 锂离子电池极耳绝缘装置 | |
CN204289587U (zh) | 电池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