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8057U - 空调扇湿帘 - Google Patents
空调扇湿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18057U CN206618057U CN201720100714.9U CN201720100714U CN206618057U CN 206618057 U CN206618057 U CN 206618057U CN 201720100714 U CN201720100714 U CN 201720100714U CN 206618057 U CN206618057 U CN 20661805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ooler
- wet curtain
- plant sponge
- plant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扇湿帘。所述空调扇湿帘包括若干植物海绵单元,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材料为植物海绵,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形状为片状、块状或者纤维丝状;所述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将植物海绵直接经压制再裁剪或机械搅拌等物理处理,制成不同形态的植物海绵单元,并依据具体空调扇后盖尺寸可自由组合成相应的湿帘,无须粘结剂和额外的压力。通过引入辅助功能添加层,获得了含功能层的三明治结构湿帘,降温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扇湿帘,环境友好,成本低廉,能够获得优异的降温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扇湿帘。
背景技术
蒸发型空调扇的工作原理为利用纸质蜂窝结构湿帘,在水泵和负压风机共同作用下,实现水的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空气的目的。而目前市面上空调扇的降温效果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须对空调扇降温系统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扇的降温能力。
蒸发型空调扇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手段提升出风口降温效果:
方法1.增大水与空气接触表面积;
方法2.降低循环水本身的温度。
对于方法1,目前均基于将现有湿帘做厚做大,增加参与蒸发的水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但由于现有湿帘结构限制且本身吸水量有限,使得参与蒸发的水量较少,蒸发效率提高有限,继而限制了出风口温度的降低。对于方法2,多采用添加冷冻介质,其更多是从低温水吸热降低空气温度的角度出发,其降温效率并不高,水温降低10℃,出风口温度相应才能降1℃,普通降温系统难以将循环水温度维持在较常温水(28℃)低20℃的水平。实验证明,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温降效果小于0.8℃。
综上所述,目前通过增大湿帘和降低循环水温度的方法,并未有效降低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易行,易于制备,成本低廉的环保型湿帘材料来填补目前空调扇温降方法的技术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植物海绵的空调扇湿帘,技术路线为:以植物海绵作为湿帘材料,直接经物理处理获得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的湿帘。该空调扇湿帘材料环保,能够有效降低空调扇出风口温度。
植物海绵,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或粤丝瓜(LuffaAcutangula(Linn.)Roxh,又称:棱角丝瓜)成熟果实的维管束。植物海绵是天然、环保的生态产品,近年来,在日用品、工艺品及汽车工业领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植物海绵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具有优异的亲水性;宏观上由多层丝状纤维束交织而成,呈独特的多孔性物理结构,保证了大的接触表面积;微观上,单一纤维均为空心管,具有强的吸附和透气性;此外,植物海绵韧性强,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本实用新型发现:植物海绵是一类环境友好,吸水、储水、输水能力优异,极具潜力的湿帘材料。
一种空调扇湿帘,包括若干植物海绵单元,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材料为植物海绵,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形状为片状、块状或者纤维丝状;所述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
所述若干植物海绵单元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为多个时若干植物海绵单元之间可以根据现有空调扇后盖的尺寸和形状自由组合,例如若干植物海绵单元可按照多层叠合的方式自由组合,优选按照三层叠合的方式自由组合。当为一个时,可以根据现有空调扇后盖的尺寸和形状直接经物理处理得到。
作为优选,所述空调扇湿帘,还可包括纤维材料功能层,所述纤维材料功能层位于两层植物海绵单元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该结构的空调扇湿帘,降温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所述纤维材料功能层主要起增加湿帘储水、输水能力的作用,纤维材料功能层的材料选用亚麻、涤纶、涤锦、涤棉等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实用新型将植物海绵经压制再裁剪或机械搅拌等物理处理,可以制成不同形态的植物海绵单元,植物海绵单元依据具体空调扇后盖(即湿帘盖)尺寸可自由组合成相应的湿帘,无须粘结剂和额外的压力。
所述植物海绵,可经过压制和再剪裁处理获得片状植物海绵单元或块状植物海绵单元,也可经过机械力搅拌获得纤维丝状植物海绵单元,纤维丝状植物海绵单元可以直接填充在空调扇湿帘的容纳空间内作为空调扇的湿帘。
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尺寸,可依据现有空调扇后盖的尺寸设计,以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为准,采用再剪裁处理完成。
所述植物海绵单元之间的组合均为自然贴合,不额外施加压力且无须添加额外的粘结剂。所述植物海绵单元与纤维材料功能层之间的组合均为自然贴合,不额外施加压力且无须添加额外的粘结剂。不同尺寸和结构湿帘均由植物海绵单元或者由植物海绵单元与纤维材料功能层形成的三明治结构依据现有空调扇后盖设计自然贴合而成,不额外施加压力且无须添加额外的粘结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植物海绵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木质素,单根纤维内含中空管束,材质和结构更易吸水、储水和输水,由于组成单元本身的吸水和透气性,使得植物海绵基湿帘能够较传统纸制湿帘在结构上制备得更加致密,大大增加水-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体系的蒸发效率,同时保持湿帘的透风性。此外,纤维材料功能层嵌入的三明治结构湿帘,能够显著提高水-空气的接触时间,在水温和通风量一定的条件下,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的协同改善,将有效提高体系的蒸发效率,从而明显降低空调扇出风口温度。该空调扇湿帘,生态环保,成本低廉,无须任何有机粘结和添加剂,能够获得优异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制处理所得片状植物海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片状植物海绵单元制备所得空调扇湿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6)为片状植物海绵单元。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纤维丝状植物海绵单元制备所得空调扇湿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明治结构空调扇湿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7)-(10)为片状植物海绵单元;(11)为纤维材料功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美的AC120-15A空调扇为测试对象,将植物海绵单元,制备成符合其尺寸要求的空调扇湿帘。进一步地,引入纤维材料功能层,纤维材料功能层位于两个植物海绵单元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的空调扇湿帘。
降温对比实验在恒温恒湿(温度27℃和湿度60%)条件下进行,循环水起始温度为27℃,空调扇工作模式为加湿冷却,水温动态变化。
实施例1
空调扇湿帘,包括六块片状植物海绵单元(如图1所示)。六块片状植物海绵单元按照每两块片状植物海绵单元组成一层,三层叠合的方式制备成合适尺寸的空调扇湿帘,其中,片状植物海绵单元1和片状植物海绵单元2组成第一层,片状植物海绵单元3和片状植物海绵单元4组成中间层,片状植物海绵单元5和片状植物海绵单元6组成第二层,第一层、中间层和第二层三层依次叠合。该空调扇湿帘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植物海绵单元之间的组合均为自然贴合,不额外施加压力且无须添加额外的粘结剂。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
制备时,将植物海绵压制成片状,依据现有空调扇后盖的尺寸,经过剪裁处理得到片状植物海绵单元,将片状植物海绵单元按照三层叠合的方式自然贴合在一起组成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的空调扇湿帘。
采用本实用新型植物海绵单元组成的空调扇湿帘作为新型湿帘后,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在每个记录点均较原装纸质湿帘低1.0℃-1.1℃,体表能够明显感觉到出风口温度的降低。植物海绵单元的单根纤维表面粗糙,与原装纸质材料的光滑表面有明显区别,前者粗糙的表面利于吸水、储水以及后续的蒸发。此外,植物海绵的单根纤维由多股管束组成,形成空心管道,而纸质湿帘材料基本为实心结构。因此,植物海绵独特的表面和管束结构,为水的吸收、输水以及蒸发提供了更多通道,利于体系温度的降低。
实施例2
空调扇湿帘,包括纤维丝状植物海绵单元(如图3所示)。纤维丝状植物海绵单元可以直接填充在空调扇湿帘的容纳空间内作为空调扇的湿帘。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
基于植物海绵单根纤维易吸水和中空特性,使得纤维间的空隙可以变得细小,不再局限于原有水帘规则均一的大孔隙结构,增加了水-空气的接触面积,利于体系的蒸发吸热。采用纤维丝状植物海绵单元湿帘的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在每个记录点均较原装纸质湿帘低1.1℃-1.2℃,体表能够明显感觉到出风口温度的降低。
实施例3
空调扇湿帘,包括四片片状植物海绵单元和片状纤维材料功能层11,片状纤维材料功能层11位于两层植物海绵单元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其中,片状植物海绵单元7和片状植物海绵单元8组成第一层,片状植物海绵单元9和片状植物海绵单元10组成第二层,第一层、片状纤维材料功能层11和第二层三层依次叠合。片状纤维材料功能层11的材料为亚麻。植物海绵单元与纤维材料功能层11之间的组合均为自然贴合,不额外施加压力且无须添加额外的粘结剂。该具有三明治结构的空调扇湿帘进一步增加了体系的储水、输水能力,其结构示意图见图4。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
制备时,将植物海绵压制成片状,依据现有空调扇后盖的尺寸,经过剪裁处理得到片状植物海绵单元,将片状植物海绵单元、片状纤维材料功能层11和片状植物海绵单元按照三层叠合的方式自然贴合在一起组成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的空调扇湿帘。
三明治结构的空调扇湿帘由将植物海绵-纤维材料-植物海绵的顺序自然堆叠而成,无须添加额外的粘结剂和施加额外的压力。添加纤维材料功能层11后,装载植物海绵湿帘的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得到了明显改善,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在每个记录点均较原装纸质湿帘低1.2℃,体表能够明显感觉到出风口温度的降低。
将片状纤维材料功能层11的材料替换为涤纶、涤锦、涤棉或者亚麻与涤纶组合,装载植物海绵湿帘的空调扇出风口温度在整个记录周期内较原装湿帘均能够获得1.2℃-1.3℃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中植物海绵单元相互之间或者植物海绵单元与其它纤维材料功能层之间可以自由组合,组合形成的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7)
1.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湿帘包括若干植物海绵单元,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材料为植物海绵,所述植物海绵单元的形状为片状、块状或者纤维丝状;所述空调扇湿帘与空调扇后盖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植物海绵单元按照多层叠合的方式自由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植物海绵单元按照三层叠合的方式自由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海绵单元之间的组合均为自然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扇湿帘还包括纤维材料功能层,所述纤维材料功能层位于两层植物海绵单元之间,形成三明治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材料功能层的材料选用亚麻、涤纶、涤锦、涤棉纤维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扇湿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海绵单元与纤维材料功能层之间的组合均为自然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00714.9U CN206618057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空调扇湿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00714.9U CN206618057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空调扇湿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18057U true CN206618057U (zh) | 2017-11-07 |
Family
ID=60230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00714.9U Active CN206618057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空调扇湿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18057U (zh) |
-
2017
- 2017-01-24 CN CN201720100714.9U patent/CN20661805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88199B (zh) | 一种载带封装用纸及制备方法 | |
CN103233324B (zh) | 一种低成本胶原纤维再生皮革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926367A (zh) | 一种防霉抑菌液晶电子玻璃间隔纸及其生产工艺 | |
US11697224B2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act | |
CN101818555A (zh) | 一种涂饰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及其生产工艺 | |
Nelis et al. | Kiri wood (Paulownia tomentosa): can it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ticleboards? | |
CN204869124U (zh) | 全竹及竹木复合刨花板 | |
US20220034026A1 (en) | Preparation Process of Spunlace Intertwining Type Recycled Cow Leather | |
CN206618057U (zh) | 空调扇湿帘 | |
CN111152526A (zh) | 废纺再生复合纤维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255030A (zh) | 一种扬声器用防潮纸盆的制作方法 | |
CN102551577A (zh) | 一种湿巾生产设备、工艺及湿巾 | |
US20220098797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act | |
CN101560742B (zh) | 一种实验室多层手抄片的制作方法 | |
CN103225239A (zh) | 一种高层间结合强度高挺度薄纸板的制造方法 | |
CN202786930U (zh) | 二十四综二比一结构高横向挺度非对称连接三层网 | |
CN106839205A (zh) | 空调扇湿帘 | |
CN201752763U (zh) | 内增强型复合石墨条生产设备 | |
CN202727030U (zh) | 一种三热压两砂光桉杨复合人造板 | |
Oh et al. | Characteristics of board made from Miscanthus sinensis var. purpurascens particles | |
JP2019042932A (ja) | パーティクルボード用竹チップ及びパーティクルボード用竹チップ製造方法 | |
Rizal et al. | Recent advancement in physico-mechanical and thermal studies of bamboo and its fibers | |
CN116438044A (zh) | 再生板的制造方法和再生板 | |
Hiziroglu | Some properties of sandwich type composite panels manufactured from eastern redcedar | |
CN218928897U (zh) | 一种提高并均衡撕裂强度的牛皮纤维基布生产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