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3637U - 一种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3637U
CN206603637U CN201621049466.1U CN201621049466U CN206603637U CN 206603637 U CN206603637 U CN 206603637U CN 201621049466 U CN201621049466 U CN 201621049466U CN 206603637 U CN206603637 U CN 206603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body
metal
food processor
pole
hollow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94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张文凡
薛领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494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3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3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3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杯体及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金属杯体,所述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所述金属杯体内壁设置有水位标识线,所述杯盖底部设置有防溢检测极,位于防溢检测极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上设置有导电极,所述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所述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浆液上升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整机清洗更容易,并且该食品加工机能够可靠、稳定的进行防溢信号的检测,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完全不会发生浆液粘连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并且,杯体上设置有加热管,以便制浆过程中,对杯体进行加热已熬煮豆浆,但是,在熬煮加热的过程中,浆液中的颗粒物会粘覆于杯体的内壁上,造成浆液糊锅、糊底,不利于事后的清洗。因此,对于现有豆浆机,研发出不粘、易清洗的豆浆机杯体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有的豆浆机,其机头上均会设置有防溢电极杆,用于检测浆液的溢出信号。由于防溢电极杆突兀的设置于机头上,外观不够美观,并且,制浆完成后,防溢电极杆与机头的连接处容易藏渣、藏污,不利于清洗。另外,现有的防溢电极杆检测溢出信号的方式分为如下两种:
1)模拟信号采集法:通过MCU的AD口采集模拟信号来识别。如图1所示,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通过浆液与地形成回路连通后,AD口采集到分压信号(小于VCC);而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没有浆液连通,即没有防溢信号时,AD口采集到的电压为VCC。MCU通过采集到的信号不同,从而识别有无防溢信号。
2)数字信号采集法:通过MCU的AD口采集数字信号来识别。如图2所示,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没有浆液连通,即没有防溢信号时,AD口识别的是高电平信号(1),当防溢系统(FY)两端e1与e2通过浆液与地形成回路连通时,三极管Q1导通,AD口识别到低电平信号(0)。MCU通过采集到高低电平(0与1)的不同,从而识别有无防溢信号。
上述两种方式均是将杯体接地,实现浆液将防溢电极杆与杯体连通形成回路检测防溢信号。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研发人员基于电饭煲、炒菜锅等不粘技术开始联想到利用无机陶瓷、聚四氟乙烯等绝缘不粘材料做为涂层涂覆于杯体的内壁上来实现防粘、防糊、易清洗的效果。但是,此时,杯体由于涂覆了绝缘不粘材料,杯体内的浆液无法与地连通,浆液无法将防溢电极杆与地接通形成回路来检测防溢信号。因此,对于杯体内喷涂有绝缘不粘涂层之后,如何实现豆浆机的可靠检测防溢信号,将是未来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金属下盖外表面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金属下盖上设置防溢检测极,解决如何实现可靠的检测防溢信号,且不会发生浆液粘连现象的食品加工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杯体及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金属杯体,所述金属杯体内壁设置有水位标识线,所述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所述杯盖底部设置有防溢检测极,位于防溢检测极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上设置有导电极,所述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所述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浆液上升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具有向金属杯体内凸起的金属下盖,所述防溢检测极设置于金属下盖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下盖外表面包覆绝缘不粘涂层,且金属下盖的底部外表面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一镂空环,所述第一镂空环形成防溢检测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镂空环的宽度为D1,其中,D1不小于0.3mm;
或者,所述第一镂空环距离杯体底部的高度为H,其中,120mm≤H≤200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下盖底部外表面具有第一贯穿孔,所述防溢检测极为从第一贯穿孔穿出的防溢电极柱,所述防溢电极柱与第一贯穿孔之间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杯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有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二镂空区形成导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镂空区为围绕金属杯体内壁设置的第二镂空环。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导电极为从第二贯穿孔穿出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与第二贯穿孔之间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位于金属杯体的内侧壁或者底壁内表面;
或者,所述金属杯体底部具有轴孔,转轴穿过轴孔伸入金属杯体内,所述转轴为导电柱,所述轴孔为第二贯穿孔;
或者,所述导电柱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测温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防溢检测极与检测电路连通,且所述导电极与市电地线连通;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防溢检测极和导电极分别与检测电路连通;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导电极与检测电路连通,所述防溢检测极与市电地线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豆浆机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制浆完后,更容易清洗,金属杯体内壁上基本不会存在糊锅、糊底的现象,甚至制浆完成后不需要清洗。同时,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上还设置有导电极,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并将导电极与杯盖上的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金属杯体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后,食品加工机如何实现防溢信号检测的问题,提升了食品加工机检测防溢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浆液发生溢浆风险。与此同时,由于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而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防溢检测极与导电极相距较远,并且,金属杯体内壁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不加热或者浆液冷却退沫时,由于金属杯体内壁光滑、绝缘且不粘,不容易存在挂浆现象,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完全不会发生浆液粘连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防溢信号检测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防溢信号检测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1、杯体及盖合于杯体上的杯盖3,所述杯盖3包括上盖31和向杯体内凸起的金属下盖32,所述金属下盖32外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321,且所述金属下盖32上设置有防溢检测极,所述杯体内壁上设置有水位标识线20,所述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20的上方,所述杯体上还设置有导电极,所述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20的下方,浆液上升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下盖32包括与杯体底面相对的金属底面322和与金属底面322边缘连接的环形侧面323,所述防溢检测极设置于金属底面322上。并且,所述金属底面322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一镂空环324,所述第一镂空环324形成防溢检测极。另外,所述杯体为金属杯体2,所述金属杯体2外侧套装于杯体壳体4,以对金属杯体2进行保温和防烫,所述金属杯体2内壁也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且所述金属杯体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二镂空区为围绕金属杯体2内壁设置的第二镂空环21,所述第二镂空环21形成导电极。
本实施例中,位于上盖31与金属下盖32之间的杯盖3内还设置有控制检测装置5,所述金属下盖32的内壁未包覆绝缘不粘涂层,所述金属下盖32的内壁与控制检测装置5电连接,同样,所述金属杯体2的外壁未包覆绝缘不粘涂层,并且,金属杯体2的外壁与市电地线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检测装置5包括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为了防止漏电安全,所述控制检测装置上也设置有与市电地线连接的线束(图中未画出)。
本实施例中,由于金属下盖的外表面与金属杯体的内表面均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食品加工机来说,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制浆完后,更容易清洗,金属杯体内壁不会存在焦糊现象,杯盖不容易粘覆残渍、残污,甚至制浆完后,无需清洗。同时,本实施例中,防溢检测极为设置于金属底面的第一镂空环,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杯盖上无防溢电极杆,杯盖整体更加美观,并且杯盖的清洗也更加的轻松、方便。并且,金属杯体的底部侧壁还设置有第二镂空环,第二镂空环形成导电极,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将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连通,这样,第二镂空环、第一镂空环、控制检测装置及大地形成封闭回路,实现控制检测装置检测防溢信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金属杯体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后,食品加工机如何实现防溢信号检测的问题,提升了食品加工机检测防溢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防止浆液发生溢浆风险。
其次,现有技术中,防溢电极杆检测防溢信号为单点检测,与浆液接触的面积较小,而同时,加热浆液时,浆液表面的上升高度不一致,容易存在防溢电极杆还未检测到浆液防溢信号时,浆液已从杯体内溢出的可能。而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环位于金属底面上,并且呈环形状态,与浆液接触的面积更大,即使加热浆液时,浆液表面上升高度不一致,第一镂空环也能检测到防溢信号,并且,金属底面呈面状结构,当第一镂空环检测到防溢信号时,金属底面还具有对浆液表面的浆沫进行挤压及消泡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浆液溢出的风险。
另外,现有技术中,杯盖上设置有防溢电极杆,由于防溢电极杆呈杆状,当浆液冷却退沫时,防溢电极杆的末端容易挂浆,并且浆液具有粘性,挂浆的浆沫不容易掉落,当所挂的浆沫较大时,极易与金属杯体的内壁接触,当所挂的浆液将防溢电极杆与金属杯体的内壁持续连通后,食品加工机的检测电路将持续检测到防溢信号,致使制浆时食品加工机不加热,存在制作的饮品煮不熟的可能,该现象行业称为浆液粘连现象。而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镂空环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而第二镂空环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第一镂空环与第二镂空环相距较远,并且,金属下盖的外表面及金属杯体内壁均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不加热或者浆液冷却退沫时,由于金属杯体的内壁和金属下盖的外壁光滑、绝缘且不粘,不容易存在挂浆的现象,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的食品加工机完全不会发生浆液粘连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一般加热浆液时,浆液液面上升,并且将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导通。对于不同属性的物料,当加热浆液时,上升的也可能是浆液表面的浆沫或者泡沫或者气泡等将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导通,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浆液包含浆液液体及浆液表面的浆沫、泡沫、气泡等。
本实施例中绝缘不粘涂层一般为陶瓷涂层,陶瓷涂层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防粘性能,可以通过喷涂或烧结的方式涂覆于金属下盖的外表面和金属杯体的内表面。而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则可以通过局部不喷涂或不烧结的方式制作形成。当然,绝缘不粘涂层不限于陶瓷涂层,也可以是本领域所用到的其它既具有绝缘性,又具有不粘性能的,并且可以与食品接触的其它涂层材料。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镂空环位于金属底面上,该第一镂空环可以为连续的环状结构,也可以为间隔断续的环状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镂空环为半环形结构。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环也可以不是环状结构,比如,也可以是线状或者圆形或者方形或者其它规则与不规则的镂空形态。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镂空环的宽度为D1,并且,要求D1不小于0.3mm,因为,当第一镂空环的宽度D1小于0.3mm时,浆液中的物料颗粒有可能将第一镂空环填满,以阻止浆液中的水分子与第一镂空环接触,从而控制检测装置无法检测到防溢信号。并且,D1值过小时,第一镂空环内的物料颗粒也不容易清理,长期清理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同时,从制造成型的角度来说,若第一镂空环的宽度小于0.3mm,工艺制造上也比较难实现。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金属下盖的外壁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范围越大,杯盖越容易清洗,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杯盖好清洗,第一镂空环的宽度设置的较小,一般在20mm以内,比如3mm~10mm。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环距离金属杯体底壁内表面的高度H在120mm~200mm之间,以便制浆时,浆液能够被充足的加热,并被煮熟,同时,又可以保证浆液能够上升并被防溢,并且,还可以保证浆液不会具有足够大的热惯性而从杯体内溢出。
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二镂空环为沿金属杯体的内侧壁环绕设置形成,第二镂空环可以为连续的环状结构,或者,为间隔断续的环状结构,或者,呈半环形结构。并且,由第二镂空环形成的第二镂空区也可以不是环形,比如圆形、方形或者其它规则与不规则的形态,并且第二镂空环也可以设置于金属杯体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二镂空环的宽度为D2,其中,要求0.3mm≤D2≤20mm,因为,当第二镂空环的宽度D2小于0.3mm时,浆液中的物料颗粒有可能将第二镂空环填满,以阻止浆液中的液体分子与第二镂空环接触,从而不能实现浆液将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导通。并且,D2值过小时,第二镂空环内的物料颗粒也不容易清理,长期清理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同时,本实施例中,还要求D2值小于20mm,因为,本实施例中金属杯体和金属下盖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制浆完后的清洗,而如果D2值大于20mm,第二镂空环内仍有可能存在焦糊现象,不能完全达到本实施例所要求的易清洗效果。另外,若D2值过大,第二镂空环的上边缘距离第一镂空环的高度可能相应减小,当足够小时,浆液可能会将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导通,此时,有存在粘连的风险。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第二镂空环的优选宽度为0.5~10mm,比如,1mm、3mm、5mm、6mm、8mm等等。既方便工艺成型,也利于整机清洗。
其次,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位标识线为在金属杯体外侧向内冲压形成的凸筋,若金属杯体内的绝缘不粘涂层是通过喷涂形成时,由于喷枪伸入杯体内的深度有限,而位于凸筋的下表面区域存在不容易喷涂的情况,因此,此情况下,凸筋的下表面相对金属杯体的内侧壁所形成的夹角为β,其中,要求β≥100°,当β≥100°时,喷枪基本上都能够对金属杯体的内表面的区域进行喷涂。当然,水位标识线的结构及表面涂覆绝缘不粘涂层的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凸筋及喷涂方式,也可以为本领域所常用的其它结构及涂覆方式。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镂空环与第二镂空环为不涂覆绝缘不粘涂层形成,因此,微观来看,第一镂空环与第二镂空环相对绝缘不粘涂层呈凹陷的结构,尽管绝缘不粘涂层的厚度一般较薄,但该凹陷区内也有可能会有微小的物料颗粒藏匿,不方便清理干净。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镂空环与第二镂空环也可以为向金属下盖外或者向金属杯体内的凸起,并且凸起的高度与绝缘不粘涂层的厚度可以相当,这样机头和杯体在清洗时,镂空区域基本上不会存在藏物料颗粒的现象。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镂空环与地连通,而第一镂空环与检测电路连通,使得第二镂空环、第一镂空环、检测电路及大地形成封闭回路。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检测防溢信号所形成的回路方式也可以有其它形式的变形,比如:第一镂空环和第二镂空环分别与检测电路连通,浆液上升,将第二镂空环、第一镂空环与检测电路连通形成回路,检测防溢信号;或者,第二镂空环与检测电路连通,而第一镂空环与市电地线连通,第二镂空环、第一镂空环、检测电路与大地也能够形成封闭回路,并检测防溢信号;再或者,第二镂空环与市电地线连通,第一镂空环与检测电路之间通过光耦合器连接,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将第二镂空环与第一镂空环导通,而触发光耦合器发出光信号至检测电路,实现检测电路检测防溢信号,此时,检测电路无需连接到市电地线。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检测装置也可以安装到金属杯体与杯体壳体的夹层空间内。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金属下盖的外表面也可以不涂覆绝缘不粘涂层,而是在金属下盖底部设置防溢电极杆,也能够实现防溢信号检测的目的。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镂空环与第二镂空环只能通过浆液导通,因此,杯盖与金属杯体的顶端配合时,需要绝缘处理,比如,杯盖的金属下盖顶端和金属杯体的杯沿处需要完全涂覆绝缘不粘涂层,或者,杯盖与金属杯体在杯沿处设置缓冲垫或者密封部件,将杯盖与金属杯体绝缘隔离,以防止杯盖与金属杯体在顶端直接导通,而使浆液的防溢信号无法检测。
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底面322具有第一贯穿孔3220,所述防溢检测极为从第一贯穿孔3220穿出的防溢电极柱6,所述防溢电极柱6与第一贯穿孔3220之间设置有防溢密封件7,所述防溢密封件7将防溢电极柱6与第一贯穿孔3220密封,且所述防溢电极柱6与控制检测装置5电连接。同时,所述金属杯体2底部具有轴孔22,转轴91穿过轴孔22伸入金属杯体2内,并且,轴孔22与转轴91之间通过轴密封件92隔离密封。其中,转轴91的外表面也涂覆有绝缘不粘涂层,并且,位于金属杯体2内的转轴91上还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三镂空环93,第三镂空环93形成导电极。
本实施例中,转轴与市电地线连接,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并将第三镂空环与防溢电极柱连通,此时,防溢电极柱、控制检测装置、第三镂空环与大地形成封闭的回路,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第三镂空环的宽度与实施例一中第一镂空环及第二镂空环的宽度要求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并且,本实施例也具有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转轴上也可以不涂覆绝缘不粘涂层,而是将转轴直接作为导电极。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三: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金属下盖32的侧壁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括的镂空圆329,且与金属下盖32侧壁相对的金属杯体2侧壁上设置有第三贯穿孔23,导电杆8穿出第三贯穿孔23并抵紧于镂空圆329上,且导电杆8与第三贯穿孔23之间设置有硅胶圈24,硅胶圈24将导电杆8与第三贯穿孔23隔离密封。其中,所述控制检测装置5位于杯体壳体4与金属杯体2之间的夹层内,所述控制检测装置5与导电杆8电连接,并且,金属下盖32的内壁未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而防溢电极柱6与金属下盖32的内壁电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杯体2底壁上还设置有第二贯穿孔25,所述导电极为穿过第二贯穿孔25露于金属杯体2内的导电柱26,所述导电柱26与第二贯穿孔25之间为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柱26包括顶部的帽沿261和与帽沿261一体的连接柱262,所述帽沿261的底部具有围绕连接柱262设置的环形凹槽263,所述连接柱262上套装有密封圈27,所述密封圈27由帽沿261与金属杯体2的底壁夹紧于环形凹槽263内,同时,密封圈27的中部外侧设置有环形卡槽270,环形卡槽270位于第二贯穿孔25内将第二贯穿孔25的孔壁卡紧。并且,位于连接柱262的外侧还设置有通过螺纹旋装于导电柱26上的金属螺母28,金属螺母28旋紧于连接柱262的外侧时,金属螺母28将密封圈27抵紧于金属杯体2底部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导电柱接地,防溢电极柱通过导电杆电连接到控制检测装置上,当加热浆液时,浆液上升,将导电柱与防溢电极柱连通,此时,导电柱、防溢电极柱、控制检测装置及大地形成封闭的检测回路,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同时,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电柱与导电杆均是安装于金属杯体上的,因此,导电柱与导电杆其中至少需要有一个与金属杯体绝缘,因为防溢电极柱与导电杆连接,即相当于导电杆一侧具有检测防溢信号的功能,若导电杆、导电柱均与金属杯体导通,则容易发生浆液粘连现象。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柱具有中空的腔体,腔体内设置测温元件,并且腔体再通过环氧树脂密封,对测温元件进行固定,这样,导电柱与测温元件就形成了金属杯体上的温度传感器,导电柱相当于温度传感器的金属壳体,这样利于温度传感器的金属壳体也可以作为金属杯体上的导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为具有杯盖结构、电机下置式的豆浆机,该豆浆机既可以是无网豆浆机,也可以是有网豆浆机,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也可以是具有加热功能并能制作热饮的其它食物料理机。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机座、杯体及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金属杯体,所述金属杯体内壁设置有水位标识线,所述金属杯体内表面包覆有绝缘不粘涂层,所述杯盖底部设置有防溢检测极,位于防溢检测极的下方,所述金属杯体上设置有导电极,所述防溢检测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上方,所述导电极位于水位标识线的下方,浆液上升将导电极与防溢检测极连通,实现防溢信号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具有向金属杯体内凸起的金属下盖,所述防溢检测极设置于金属下盖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盖外表面包覆绝缘不粘涂层,且金属下盖的底部外表面具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的第一镂空环,所述第一镂空环形成防溢检测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环的宽度为D1,其中,D1不小于0.3mm;
或者,所述第一镂空环距离杯体底部的高度为H,其中,120mm≤H≤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下盖底部外表面具有第一贯穿孔,所述防溢检测极为从第一贯穿孔穿出的防溢电极柱,所述防溢电极柱与第一贯穿孔之间密封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杯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绝缘不粘涂层未包覆有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二镂空区形成导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镂空区为围绕金属杯体内壁设置的第二镂空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杯体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导电极为从第二贯穿孔穿出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与第二贯穿孔之间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位于金属杯体的内侧壁或者底壁内表面;
或者,所述金属杯体底部具有轴孔,转轴穿过轴孔伸入金属杯体内,所述转轴为导电柱,所述轴孔为第二贯穿孔;
或者,所述导电柱具有中空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测温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防溢检测极与检测电路连通,且所述导电极与市电地线连通;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防溢检测极和导电极分别与检测电路连通;
或者,所述食品加工机还包括有检测电路,所述导电极与检测电路连通,所述防溢检测极与市电地线连通。
CN201621049466.1U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06603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9466.1U CN206603637U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9466.1U CN206603637U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3637U true CN206603637U (zh) 2017-11-03

Family

ID=6017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9466.1U Active CN206603637U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36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6164A (zh) * 2018-09-30 2019-01-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76164A (zh) * 2018-09-30 2019-01-2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CN109276164B (zh) * 2018-09-30 2022-03-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03637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06491061B (zh) 一种加热管防干烧装置、洗碗机以及防干烧的方法
CN202197760U (zh) 检测精确的豆浆机
CN206560334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4445342U (zh) 食物加工锅
CN206499348U (zh) 便携式电热咖啡杯
CN206603638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6462834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603693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603620U (zh) 一种豆浆机
CN107495835A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560386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46288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07495836A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910216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6995087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213800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6772453U (zh) 烹饪器具
CN209047869U (zh) 一种探头同轴的多功能探测的炖煮装置
CN206381055U (zh) 一种电饭煲或电加热锅的热敏传感器结构
CN206434185U (zh) 一种带防溢结构的养生壶
CN206342331U (zh) 一种上压检测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05352570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和电饭锅
CN206603671U (zh) 一种豆浆机
CN209047870U (zh) 一种感应组件同轴的多功能探测的炖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