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00272U - 无油涡旋真空泵 - Google Patents

无油涡旋真空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00272U
CN206600272U CN201720381618.6U CN201720381618U CN206600272U CN 206600272 U CN206600272 U CN 206600272U CN 201720381618 U CN201720381618 U CN 201720381618U CN 206600272 U CN206600272 U CN 206600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pump
oil
free scroll
scroll vacuum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8161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荣禧
张海峰
邬永波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aos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aos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aos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aosi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8161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00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00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0027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油涡旋真空泵,包括风叶(1)、风叶罩(2)、端盖(3)、转轴(4)及环形导流罩(8),端盖(3)上周向地设置有多根凸筋(5),每两根相邻凸筋(5)之间形成通风凹槽(6),转轴(4)一端与风叶(1)连接,风叶罩(2)罩在风叶(1)外,风叶罩(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7),环形导流罩(8)位于风叶罩(2)内,且环形导流罩(8)下端压在凸筋(5)上,其上端顶在风叶罩(2)的内壁上,多个第一通风孔(7)均位于环形导流罩(8)的内侧,通风凹槽(6)外侧与外界空气相通,通风凹槽(6)内侧通过环形导流罩(8)中间的开孔与风叶罩(2)的内腔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无油涡旋真空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具体是一种无油涡旋真空泵。
背景技术
无油涡旋真空泵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泵体的温度急剧升高,因此就需要一个冷却装置对泵体进行冷却散热。目前市场上的无油涡旋真空泵都设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一般包括风叶和风叶罩,无油涡旋真空泵的端盖外表面上周向地设有散热凸筋,风叶与伸出在端盖外的无油涡旋真空泵的转轴连接,风叶罩罩在风叶外并固定在散热凸筋上。上述结构的无油涡旋真空泵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却无法形成合理的冷却风道,导致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流通并不顺畅,特别是在端盖外表面的中部区域,此处的空气流通最为不畅,从而使得此处的热量无法被及时的传递出去,进而大大影响了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严重时会造成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无油涡旋真空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包括风叶、风叶罩、端盖以及转轴,端盖的上端面上周向地设置有多根凸筋,每两根相邻凸筋之间形成通风凹槽,转轴一端穿过端盖与风叶连接,风叶罩罩在风叶外并固定在端盖上,风叶罩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其中,无油涡旋真空泵还包括环形导流罩,环形导流罩位于风叶罩内,且环形导流罩下端压在凸筋上,其上端顶在风叶罩的内壁上,多个第一通风孔均位于环形导流罩的内侧,通风凹槽外侧与外界空气相通,通风凹槽内侧通过环形导流罩中间的开孔与风叶罩的内腔相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无油涡旋真空泵还包括环形导流罩,环形导流罩位于风叶罩内,且环形导流罩下端压在凸筋上,其上端与顶在风叶罩的内壁上,多个第一通风孔均位于环形导流罩的内侧,通风凹槽外侧与外界空气相通,通风凹槽内侧通过环形导流罩中间的开孔与风叶罩的内腔相通,也就是说,环形导流罩起到了将通风凹槽外侧与风叶罩内腔隔离开的作用,这样就能够使外界空气无法跳过通风凹槽而直接从通风凹槽外侧进入到风叶罩内腔中,并最终从第一通风孔处流出,而只能从由通风凹槽、环形导流罩中间开孔、风叶罩内腔以及第一通风孔所组成的冷却风道中流过,从而当风叶随着转轴转动时,外界空气就会从通风凹槽外侧进入到通风凹槽中,在环形导流罩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到通风凹槽中的空气会顺着通风凹槽向内流动,直至到达通风凹槽的内侧,然后从通风凹槽内侧经环形导流罩中间开孔进入到风叶罩的内腔中,最后从第一通风孔处流出到外界空气中,空气在上述冷却风道中通过的同时会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所产生的热量带走。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所具有的冷却风道不但覆盖端盖外表面的外部区域,而且还覆盖端盖外表面的中部区域,因此使得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非常合理,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也能够在冷却风道内顺畅地通过,从而大大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风叶为离心风叶。
风叶采用离心风叶的目的是为了能在风叶罩的内腔中产生更大的风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进而有效避免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风叶包括叶底板和设置在叶底板下端面上的多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离心叶片,叶底板中间处设有用于与转轴连接的轴孔。
上述结构的风叶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只会将通风凹槽中的空气从环形导流罩中间开孔处侧向地抽送到风叶罩的内腔中,而不会将原本位于风叶罩内腔中的空气吸入到风叶中,因此使得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非常合理,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也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多个第一通风孔均位于风叶的外侧。
由于多个第一通风孔均位于风叶的外侧,这样当通风凹槽中的空气被风叶从环形导流罩中间开孔处侧向地抽送到风叶罩的内腔中后,就能向上直接从第一通风孔处排出到外界空气中,因此大大缩短了在通风凹槽中完成热交换的空气在风叶罩内腔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使得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更为合理,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也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进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环形导流罩外侧设有一个从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导向斜板。
导向斜板的设置能够对被风叶罩侧向地抽送到风叶罩内腔中的空气进行导向,使上述空气能够顺着导向斜板向上流动,并最终从第一通风孔处排出到外界空气中,因此进一步缩短了在通风凹槽中完成热交换的空气在风叶罩内腔中的停留时间,从而使得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更为合理,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也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进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风叶罩下端压在端盖上并罩在所有凸筋外,风叶罩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每个通风凹槽外侧至少与一个第二通风孔相通,环形导流罩上端顶在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之间的风叶罩内壁上。
风叶罩下端压在端盖上并罩在所有凸筋外的目的不但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整个产品的外观看起来更为干净美观,而且风叶罩将凸筋罩在里面还能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工作时被凸筋意外烫伤的情况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美观性和使用安全性;另外,在风叶罩的周壁上设置多个第二通风孔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通风凹槽外侧能够与外部空气相通;而环形导流罩上端顶在第一通风孔与第二通风孔之间的风叶罩内壁上的目的是为了将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隔离开,从而保证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合理性,使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进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凸筋外侧设有凹台。
在凸筋外侧设置凹台的目的是为了使两个相邻的通风凹槽能够在它们的外侧处相通,从而使得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更为合理,使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进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多个第二通风孔在风叶罩周壁上呈周向均匀分布。
多个第二通风孔在风叶罩周壁上呈周向均匀分布,这样能够使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更为合理,使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进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导向斜板位于与通风凹槽外侧的上方处。
导向斜板的设置能够对外界空气在进入到通风凹槽中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从而使外界空气能够更顺畅地从第二通风孔进入到通风凹槽中,从而使得整个冷却风道的结构更为合理,使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能够在冷却风道内流通的更为顺畅,进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中,环形导流罩由导热材料制成。
环形导流罩由导热材料制成使得环形导流罩能够将凸筋处的热量传递到环形导流罩上,从而不但加大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面积,而且当风叶旋转所产生的高速气流流经环形导流罩时,就能将环形导流罩上的热量带走,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散热效果,有效避免了无油涡旋真空泵卡死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中风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包括风叶1、风叶罩2、端盖3以及转轴4,端盖3的上端面上周向均匀地设置有多根凸筋5,每两根相邻凸筋5之间形成通风凹槽6,转轴4一端穿过端盖3与风叶1连接,风叶罩2罩在风叶1外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端盖3上,风叶罩2上设有多个作为出风口的第一通风孔7,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还包括环形导流罩8,环形导流罩8位于风叶罩2内,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凸筋5上,环形导流罩8下端压在凸筋5上,其上端与顶在风叶罩2的内壁上,多个第一通风孔7均位于环形导流罩8的内侧,通风凹槽6外侧与外界空气相通,通风凹槽6内侧通过环形导流罩8中间的开孔与风叶罩2的内腔相通,风叶1为离心风叶,风叶1包括叶底板11和设置在叶底板11下端面上的多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离心叶片12,叶底板11中间处设有用于与转轴4连接的轴孔13,多个第一通风孔7均位于风叶1的外侧,环形导流罩8外侧设有一个从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导向斜板81,风叶罩2下端压在端盖3上并罩在所有凸筋5外,风叶罩2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作为进风口的第二通风孔9,每个通风凹槽6外侧至少与一个第二通风孔9相通,环形导流罩8上端顶在第一通风孔7与第二通风孔9之间的风叶罩2内壁上,凸筋5外侧设有凹台51,多个第二通风孔9在风叶罩2周壁上呈周向均匀分布,导向斜板81位于与通风凹槽6外侧的上方处,制造环形导流罩8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橡胶、木材、金属等等,本实施例中优选灯环形导流罩8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导热金属材料可以是铝、铝合金、不锈钢、铁、铜、铜合金等等,第一通风孔7在风叶罩2端面上呈周向均匀分布,端盖3与转轴4之间设有轴承41,端盖3与转轴4之间设有轴封42,本实用新型无油涡旋真空泵的其他结构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当然,第一通风孔7并不一定为出风口,第二通风孔9也并不一定为进风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变风叶1的结构来实现将第一通风孔7设为进风口,并将第二通风孔9设为出风口的目的。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油涡旋真空泵,包括风叶(1)、风叶罩(2)、端盖(3)以及转轴(4),所述端盖(3)的上端面上周向地设置有多根凸筋(5),每两根相邻凸筋(5)之间形成通风凹槽(6),所述转轴(4)一端穿过端盖(3)与风叶(1)连接,所述风叶罩(2)罩在风叶(1)外并固定在端盖(3)上,所述风叶罩(2)上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7),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油涡旋真空泵还包括环形导流罩(8),所述环形导流罩(8)位于风叶罩(2)内,且所述环形导流罩(8)下端压在凸筋(5)上,其上端顶在风叶罩(2)的内壁上,所述多个第一通风孔(7)均位于环形导流罩(8)的内侧,所述通风凹槽(6)外侧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通风凹槽(6)内侧通过环形导流罩(8)中间的开孔与风叶罩(2)的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1)为离心风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1)包括叶底板(11)和设置在叶底板(11)下端面上的多个呈周向均匀分布的离心叶片(12),所述叶底板(11)中间处设有用于与转轴(4)连接的轴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通风孔(7)均位于风叶(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罩(8)外侧设有一个从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导向斜板(8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罩(2)下端压在端盖(3)上并罩在所有凸筋(5)外,所述风叶罩(2)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9),所述每个通风凹槽(6)外侧至少与一个第二通风孔(9)相通,所述环形导流罩(8)上端顶在第一通风孔(7)与第二通风孔(9)之间的风叶罩(2)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5)外侧设有凹台(5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通风孔(9)在风叶罩(2)周壁上呈周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斜板(81)位于与通风凹槽(6)外侧的上方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油涡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流罩(8)由导热材料制成。
CN201720381618.6U 2017-04-12 2017-04-12 无油涡旋真空泵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00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1618.6U CN206600272U (zh) 2017-04-12 2017-04-12 无油涡旋真空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81618.6U CN206600272U (zh) 2017-04-12 2017-04-12 无油涡旋真空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00272U true CN206600272U (zh) 2017-10-31

Family

ID=60144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81618.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00272U (zh) 2017-04-12 2017-04-12 无油涡旋真空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002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5001A (zh) * 2017-04-12 2017-06-27 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无油涡旋真空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95001A (zh) * 2017-04-12 2017-06-27 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无油涡旋真空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181A (zh) Led照明灯泡
CN106403456A (zh)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06600272U (zh) 无油涡旋真空泵
CN206228239U (zh) 搅拌器
CN106895001B (zh) 无油涡旋真空泵
CN106235908B (zh) 用于搅拌器的散热风扇及具有它的搅拌器
CN209285144U (zh) 一种具有双风道的烤箱
CN207339512U (zh) 一种分体式且带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6896243U (zh) 压力锅及其锅盖组件
CN203175904U (zh) 带取暖功能的吊扇
CN209494734U (zh) 一种离心式热风循环风机
CN104042086A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家用高温液体冷却器
CN210520686U (zh) 一种快速凉水杯
CN208779773U (zh)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的降温罐
CN209184373U (zh) 一种注塑机用齿轮减速电机冷却装置
CN207501498U (zh) 螺旋蒸发式冷凝器
CN208187156U (zh) 一种满溢式冷却塔
CN203053282U (zh) 风扇形散热器
CN208252434U (zh) 一种改良风道结构的无叶风扇
CN208458348U (zh) 一种卤制品加工用隧道式冷却设备
CN208573499U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煎烤器
CN205625495U (zh) 水杯散热器
CN205647118U (zh) 一种分体式的水冷电机前端盖
CN205866636U (zh) 一种烤箱蒸汽冷却系统
CN205825750U (zh) 一种注塑模用冷却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