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83929U -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83929U
CN206583929U CN201720178745.6U CN201720178745U CN206583929U CN 206583929 U CN206583929 U CN 206583929U CN 201720178745 U CN201720178745 U CN 201720178745U CN 206583929 U CN206583929 U CN 206583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ipe
signal output
output device
wire body
acceleration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87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惠介
三津江雅幸
梅津邦祐
渡边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Rolling Stock Co ltd
Kyowa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owa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o Ltd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wa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o Ltd,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yowa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787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83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83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83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具备:输出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输出器;以及,在一端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器连接的配线体。配线体包括传递由信号输出器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线、从外部包围电线的耐压管、和以跨越耐压管的外表面和信号输出器的表面的形式设置的防水材料。根据本实用新型,以跨越耐压管的外表面和信号输出器的表面的形式设置防水材料,因此能够抑制水从耐压管与信号输出器之间的间隙渗入,能够改善配线体和信号输出器的防水性能。又,由于配线体为多重结构,因此电线的保护性提高。

Description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输出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输出器以及在一端部与信号输出器连接的配线体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CN202433401U公开了包括测量器、电连接器、以及胶管的加速度传感器。胶管的端部嵌入于安装在测量器上的螺栓的另一端。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仅通过将胶管嵌入螺栓,无法充分抑制水等渗入胶管内乃至测量器和电连接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的防水性能的改善。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态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具备:输出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输出器;以及在一端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器连接的配线体,所述配线体包括传递由所述信号输出器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线、从外部包围所述电线的耐压管、和以跨越所述耐压管的外表面和所述信号输出器的表面的形式设置的防水材料。
根据上述结构,以跨越耐压管的外表面和信号输出器的表面的形式设置防水材料,因此能够抑制水从耐压管与信号输出器之间的间隙渗入,能够改善配线体和信号输出器的防水性能。又,由于配线体为多重结构,因此电线的保护性提高。
亦可使所述耐压管的一端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器的所述表面对置。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不将耐压管嵌入信号输出器,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的组装性提高。即使不将耐压管嵌入信号输出器,通过设置于其外侧的防水材料也能够达成防水性能。
亦可使所述防水材料为带状的带构件,所述带构件以被覆所述耐压管的外周面的形式进行卷绕。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用防水材料被覆耐压管的外周面,能够改善防水性能。
亦可在所述防水材料的内侧,以跨越所述耐压管的一端部和所述信号输出器的所述表面的形式设置有密封材料。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用密封材料密封耐压管的外表面与信号输出器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水渗入耐压管内的担忧。
亦可使所述配线体还包括从外部包围所述防水材料的热收缩管。
根据上述结构,多重结构的配线体被热收缩管覆盖,因此美观改善的同时电线的保护性提高。
亦可使所述耐压管具有比所述电线大的拉伸强度。
根据上述结构,配线体的拉伸强度提高。
亦可在所述配线体的所述一端部,按照所述耐压管、所述防水材料、以及热收缩管的顺序在全周范围内对所述电线进行覆盖,在所述配线体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包括未用所述防水材料或所述热收缩管进行覆盖的部分。
所述信号输出器可以安装于铁道车辆的转向架。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顺利地对铁道车辆行驶时的转向架与车身的相对位移进行追随。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形态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的侧视图;
图2是信号输出器和配线体的一端部的剖视图;
图3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另一端部的剖视图;
图4是信号输出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5是信号输出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6是信号输出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7是信号输出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8是信号输出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9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0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1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2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3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4是电连接器和配线体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
图15是搭载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的铁道车辆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2 信号输出器;
3 配线体;
4 电连接器;
5 传感器壳体;
7 连接器壳体;
10 壳体主体;
11 背面盖;
13 背面开口部;
15 配线插通孔;
16 基板;
16c 配线连接面;
21、61 树脂材料;
32 耐压管;
33a、33b 防水材料;
34a、34b 热收缩管;
35 电线;
36 包围材料;
38 一端导出部;
39 另一端导出部;
41~44 密封材料;
50 接点;
54 容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形态。相同或相应的要素在所有附图中以相同的符号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形态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侧视图。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具备信号输出器2、配线体3、以及电连接器4。
信号输出器2具有传感器壳体5。信号输出器2通过插通于从传感器壳体5的外表面突出的两个突缘6的螺栓(bolt)(图示略),螺合于被测定对象物9的表面。信号输出器2生成表示被测定对象物9的加速度的检测信号,并将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出。
配线体3在一端部与信号输出器2连接,在另一端部与电连接器4连接。电连接器4具有供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插入的连接器壳体(connector housing)7。电连接器4与外部连接器(或中继器)电连接且机械连接。配线体3传递由信号输出器2生成及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通过配线体3以及电连接器4向组装体1的外部输出。
被测定对象物9没有特别限定,铁道车辆的转向架是被测定对象物9的优选的一个例子。
图15示出安装于铁道车辆100的转向架101上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该情况下,信号输出器2通过插通于突缘6(参见图1)的螺栓(图示略)安装于铁道车辆100的转向架101,如此使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搭载于铁道车辆100。在图示例子中,在信号输出器2载置于转向架101的转向架框架102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将螺栓向下插通,但信号输出器2的姿势和螺栓的朝向没有特别限定。
转向架101从下方支持车身103。车身103上搭载有将由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生成的检测信号输入的控制器104。缆线105从控制器104延伸而出,缆线105的梢端部安装有与电连接器4电连接且机械连接的中继器106。电连接器4和中继器106配置于车身103的下表面。又,电连接器4和中继器106配置于在车长方向上远离转向架101若干距离的位置、或者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与转向架101的车长方向端部重合的位置。在图示例子中,电连接器4和中继器106相对于转向架101往铁道车辆100的车长方向中央侧远离若干距离地进行配置。配线体3从信号输出器2朝向铁道车辆100的车长方向中央侧地在转向架框架102上在车长方向上延伸。缆线105从中继器106向控制器104延伸。
但是,可以适应性改变电连接器4和中继器106的位置、以及配线体3和缆线105 的处理。虽省略详细图示,但亦可将电连接器4和中继器106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与转向架101的中央部重合,并使配线体3从信号输出器2朝向转向架101的中央延伸而出。
铁道车辆100具有在车长方向上远离的两个转向架101(图15中仅示出其中一个)。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可以仅安装于单方的转向架101上,也可以安装于双方的转向架101上。通过依次连结多个铁道车辆100,可以组成一个列车编组。该情况下,可以在各铁道车辆100上搭载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也可以仅在一部铁道车辆100上搭载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
如上安装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设置于容易产生尘垢的地方、有机会与泥或石等杂物接触的地方,或者容易暴露于风雨之中的地方。因此,配线体3被要求较高的防水性能或保护性能。又,在铁道车辆的情况下,曲线行驶时车身与转向架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因此要求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配线体3能够顺利地追随该相对位移。如果将配线体3形成为容易进行追随,则配线体3会产生局部拉伸负荷,存在由此导致配线体3断线的可能性。因此,配线体3被要求较高的耐用性能和抗拉强度。
(信号输出器)
如图2所示,信号输出器2的传感器壳体5具有壳体主体10、背面盖11以及正面盖12。壳体主体10形成为两端敞开的筒状,具有背面开口部13和正面开口部14。突缘6一体地形成于壳体主体10的外周面。在轴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槽10a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于壳体主体10的外周面。由此,传感器壳体5的表面积变大,信号输出器2的散热性能提高。背面盖11安装于壳体主体10,封闭背面开口部13。正面盖12安装于壳体主体10,封闭正面开口部14。背面盖11具备供配线体3的一端部插通的配线插通孔15。背面盖11形成为圆盘状,配线插通孔15贯通形成于背面盖11的中心部。
信号输出器2具有生成表示被测定对象物9的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的基板16,基板16容纳于传感器壳体5内(壳体主体10内)。基板16包括固定基板16a和可挠基板16b。两基板16a、16b的相向面上配设有生成信号所需的电极(图示略)。两基板16a、16b在壳体主体10的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固定基板16a定位于靠近背面开口部13侧,可挠基板16b定位于远离背面开口部13侧(即靠近正面开口部14侧)。固定基板16a具有作为上述相向面的反面的配线连接面16c,配线连接面16c朝向背面开口部13。基板16形成为能够通过背面开口部13的大小,在本示例中形成为也能够通过正面开口部14的大小。
固定基板16a设置于插入于背面盖11的内表面的多个螺柱(stud)17a上。两基板16a、16b的相向面间设置有间隔件(spacer)17b。螺钉17c从可挠基板16b的相向面的反面向可挠基板16b、间隔件17b、以及固定基板16a依次插通,并旋拧于螺柱17a。由此,两基板16a、16b支持于背面盖11。螺柱17a在配线插通孔15的半径方向外周侧,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配线插通孔15的内周面上切割有内螺纹,缆线格兰头(cable gland)18旋拧于配线插通孔15。缆线格兰头18从背面盖11往传感器壳体5的背面外方突出,在其中央,为了使配线体3插通,形成将两端敞开的配线道。缆线格兰头18在其一端部具有与配线插通孔15螺合的外螺纹部18a。缆线格兰头18在其梢端部具有钻部18b。缆线格兰头18在外螺纹部18a与钻部18b间具有在半径方向上膨出的膨出部18c,膨出部18c与钻部18b之间形成阶梯面。
缆线格兰头18由具有外螺纹部18a的第一构件18A、以及具有钻部18b和膨出部18c的第二构件18B构成。通过将第二构件18B与第一构件18A螺合,以此使两构件18A、18B作为缆线格兰头18而一体化。第一构件18A与背面盖11螺合,第二构件18B定位于传感器壳体5的背面外方。
(配线体)
如图2和图3所示,配线体3是包括多芯缆线31、耐压管32、防水材料33a、33b以及热收缩管34a、34b的多重结构体。
多芯缆线31由多根电线35和汇集并包围多根电线35的包围材料36构成。电线35的根数没有特别限定。各电线35由导体35a和具有绝缘性并对导体35a进行被覆的被覆材料35b构成。导体35a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合线。包围材料36包括形成多芯缆线31的外皮的绝缘被覆,还可以包括网状的屏蔽线。
耐压管32从外部包围电线35,进一步来说是多芯缆线31。耐压管32具有比多芯缆线31或者其电线35大的拉伸强度,耐压管32包围多芯缆线31,从而使配线体3的拉伸强度增加,同时能够保护多芯缆线31免受外界(尘垢、异物、风雨等)影响。
耐压管32的两端部由公知的管夹(hose band)37a、37b通过缆线格兰头18紧固于多芯缆线31的包围材料36的外周面上。由此,耐压管32被固定于多芯缆线31。耐压管32的一端定位于信号输出器2的传感器壳体5外,耐压管32的另一端定位于电连接器4的连接器壳体7外。
如图2所示,配线体3的一端部插通于缆线格兰头18的配线道,通过配线插通孔15,进入传感器壳体5(壳体主体10内),并与基板16的配线连接面16c连接。
这一点,在配线体3的一端部,多芯缆线31的一端部从耐压管32的一端被导出。而且,多根电线35从包围材料36的一端被导出从而形成从包围材料36露出的一端导出部38。在一端导出部38的基端部(靠近包围材料36侧的端部),保持各电线35上设置有被覆材料35b。在一端导出部38的梢端部(远离包围材料36侧的端部),被覆材料35b被揭下从而使导体35a外露。多根导体35a采用公知的接合手段与基板16的配线连接面16c电连接且机械连接。
配线体3中的多芯缆线31插通于缆线格兰头18并进入传感器壳体5内。缆线格兰头18的外螺纹部18a的轴长比配线插通孔15短。外螺纹部18a的梢端定位于配线插通孔15内。包围材料36的一端一方面向缆线格兰头18外延伸,另一方面又容纳于配线插通孔15内。包围材料36的一端定位于外螺纹部18a的梢端(缆线格兰头18的一端)与背面盖11的内表面之间。反过来讲,一端导出部38的起点在配线插通孔15内。一端导出部38从该起点进入壳体主体10内,并与朝向背面开口部13的配线连接面16c连接。
包围材料36和一端导出部38通过树脂材料21固定于背面盖11。树脂材料21从背面盖11的内表面侧填充于配线插通孔15内。由此,包围材料36(尤其是从缆线格兰头18延伸的部分外周面和一端的切口部分)和一端导出部38(尤其是起点部分的电线35的被覆材料35b)固定于配线插通孔15的内周面(尤其是该处切割出的内螺纹)和缆线格兰头18的一端表面。由此,即使配线体3被强力拉拽,也能够通过传感器壳体5和缆线格兰头18应对拉伸负荷,能够赋予配线体3较高的拉升强度。
此外,传感器壳体5的内部用硅橡胶等填充材料22进行填充。填充材料22是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因此,一端导出部38和基板16之间不会发生短路。填充材料22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因此不会妨碍可挠基板16b的动作,不会使信号输出器2的加速度检测性能降低。通过填充填充材料22,从而即使水或灰尘等异物通过背面开口部13或者正面开口部14渗入壳体主体10内,也能够阻止其达到基板16或一端导出部38,能够赋予信号输出器2较高的防水性能。
耐压管32的直径比配线插通孔15大。耐压管32的一端定位于传感器壳体5之外,并与缆线格兰头18的上述阶梯面对置。钻部18b进入到形成于耐压管32的内周面与多芯缆线31的外周面之间的圆环状空间内,被耐压管32保护。管夹37a设置于耐压管32的一端部中尤其是覆盖钻部18b的部分。
通过该结构,能够赋予配线体3较大的强度。另一方面,存在水从耐压管32的一端渗入配线体3的内部结构的担忧。又,多芯缆线31相对于耐压管32其相对位置被约束。因此,难以使多芯缆线31进入传感器壳体5,并从正面开口部14延伸出。因此,很难进行使多芯缆线31通过传感器壳体5,并在传感器壳体5的正面外方将一端导出部38与配线连接面16c进行连接的作业。
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将防水材料应用于配线体3,因此能够赋予配线体3乃至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较高的防水性能。又,传感器壳体5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壳体主体10的背面侧形成背面开口部13,并用背面盖11将其封闭。因此,能够在实现由耐压管32的应用所带来的强度确保的同时提高组装性。以下,和组装顺序的一个示例一起说明该点。
(信号输出器、配线体一端部的组装)
如图4所示,首先,将缆线格兰头18旋拧于处于从壳体主体10被取下的状态的背面盖11。然后,将多芯缆线31从缆线格兰头18的另一端插入,并从缆线格兰头18的一端导出。如上所述,包围材料36的一端定位于配线插通孔15内,多根电线35(一端导出部38)被抽出至背面盖11的内表面外方。对电线35的抽出长度进行调节,在电线35的梢端揭下被覆材料35b从而使导体35a外露。
另一方面,使耐压管32的一端与缆线格兰头18的阶梯面对置。在该状态下,用管夹37a将耐压管32的一端部通过缆线格兰头18紧固于多芯缆线31。
接着,如图5所示,从背面盖11的内表面外方将树脂材料21填充于配线插通孔15内,等待树脂材料21固化。由于背面盖11从壳体主体10被取下,因此即使在背面盖11的内表面侧也可以容易地进行树脂填充作业。电线35中仅起点部分通过树脂材料21固定于背面盖11,从背面盖11延伸出的部分不受背面盖11约束。
接着,如图6所示,在背面盖11从壳体主体10被取下的状态下,将一端导出部38与基板16的配线连接面16c连接。连接作业可以在将螺柱17a安装于背面盖11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将螺柱17a安装于背面盖11之前进行。
接着,如图7所示,背面盖11在与缆线格兰头18、多芯缆线31、耐压管32、树脂材料21、固定基板16a以及螺柱17a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安装于壳体主体10,封闭壳体主体10的背面开口部13。此时,固定基板16a、螺柱17a、一端导出部38容纳于壳体主体10内。由于固定基板16a形成为能够通过背面开口部13的大小,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该容纳作业。在背面盖11的外周缘部,贯通形成有多个螺钉插入孔11a。背面盖11通过从背面外方插入螺钉插入孔的螺钉19安装于壳体主体10。另外,正面盖12从壳体主体10被取下,壳体主体10的正面是敞开的。
接着,如图8所示,通过正面开口部14,利用间隔件17b和螺钉17c从正面外方将可挠基板16b安装于螺柱17a。然后,通过正面开口部14进行基板16的位置调整作业,从而正确地生成表示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然后,通过正面开口部14将填充材料22填充至壳体主体10内。而且,从背面盖11的背面后方将填充材料22填充于螺钉插入孔11a。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以跨越耐压管32的一端部与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本实施形态中为缆线格兰头18的膨出部18c)之间形式设置密封材料41。密封材料41在全周范围内进行设置。由此,可以从两构件32、18的外部对耐压管32的一端与缆线格兰头18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而且,以跨越缆线格兰头18的第一构件18A与第二构件18B之间的形式设置密封材料42。密封材料42也在全周范围内进行设置。由此,可以从两构件18A、18B的外部对第一构件18A与第二构件18B之间的缝隙(螺纹齿隙)进行密封。
接着,如图6所示,以跨越耐压管32的一端部与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本实施形态中为缆线格兰头18的外周面)之间的形式设置防水材料33a。防水材料33a是带状的带构件,通过将带构件卷绕成螺旋状,从而以在周方向和轴方向上连续地跨越耐压管32和信号输出器2(缆线格兰头18)的形式设置防水材料33a。防水材料33a例如由丁基橡胶等具有耐水性的材料成形。防水材料33a也卷绕于管夹37a,并设置为耐压管32的一端部的,从第一构件18A直至比设置管夹37a的地方靠近配线体3的中央。
接着,如图7所示,以从外部包围防水材料33a的形式设置热收缩管34a,防水材料33a被热收缩管34a隐藏。热收缩管34a受加热而进行收缩,紧贴于防水材料33a的外表面。
接着,如图2所示,将正面盖12安装于壳体主体10,封闭壳体主体10的正面开口部14。
(作用)
如此,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具备输出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输出器2、和在一端部与信号输出器2连接的配线体3。配线体3包括传递由信号输出器2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线35、从外部包围电线35的耐压管32、和以跨越耐压管32的外表面和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的形式设置的防水材料33a。
由于以跨越耐压管32的外表面和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的形式设置防水材料33a,因此能够阻止水从耐压管32与信号输出器2之间的间隙渗入,能够提高配线体3和信号输出器2的防水性能。又,由于配线体3为多重结构,因此电线35的保护性提高。
耐压管32的一端部可与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对置。由此,可以不将耐压管32嵌入信号输出器2中,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组装性提高。即使不将耐压管32嵌入信号输出器2,通过设置于其外侧的防水材料33a也能够达成防水性能。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信号输出器2。
防水材料33a为带状的带构件,带构件以被覆耐压管32的外周面的形式进行卷绕。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用防水材料33a被覆耐压管32的外周面,容易提高防水性能。
在防水材料33a的内侧,以跨越耐压管32的一端部和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的形式设置有密封材料41。由此,能够用密封材料41密封耐压管32的外表面与信号输出器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水渗入耐压管32内的担忧。本实施形态中,缆线格兰头18由两构件18A、18B构成,以跨越两构件18A、18B的形式设置密封材料42。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水渗入配线体3和信号输出器2的内部的担忧。
配线体3包括从外部包围防水材料33a的热收缩管34a。由于多重结构的配线体3被热收缩管34a覆盖,因此在改善美观的同时提高电线35的保护性。
而且,信号输出器2包括生成加速度检测信号的基板16和容纳基板16的传感器壳体5。配线体3在其一端部与基板16的配线连接面16c连接。传感器壳体5包括具有背面开口部13的筒状的壳体主体10、以及安装于壳体主体10并对背面开口部13进行封闭的背面盖11。背面开口部13形成为基板16能够通过,基板16以将配线连接面16c朝向背面开口部13的形式容纳于壳体主体10内,背面盖11具有供配线体3插通的配线插通孔15。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背面盖11安装于壳体主体10之前,使配线体3插通于配线插通孔15,并在配线体3离开壳体主体10的状态下,将配线体3与基板16连接。连接作业结束后,在将配线体3、背面盖11以及基板16一体化的状态下,使基板16通过背面开口部13容纳于壳体主体10并将背面盖11安装于壳体主体10,则信号输出器2和配线体3的组装作业完成。像这样,在配线体3离开壳体主体10的状态下进行连接作业,因此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组装性提高。
配线体3的电线35与配线连接面16c连接,电线35插通于配线插通孔15,耐压管32形成为直径比配线插通孔15大。通过应用大直径的耐压管32,以此提高配线体3的强度。即使采用耐压管32导致配线体3的延伸变得困难,也能够如上所述容易地组装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又,能够紧凑地构成信号输出器2。
配线体3包括与配线连接面16c连接的多根电线35、以及汇集并包围多根电线35包围材料36。在配线体3的一端部,多根电线35从包围材料36被导出从而形成从包围材料露出的一端导出部38。可以通过树脂材料21将一端导出部38和包围材料36固定于背面盖11。即使配线体3被拉拽,也能够通过背面盖11应对拉伸负荷,能够阻止一端导出部38的断线。
另外,如图1所示,仅在配线体3的一端部的一部分范围内使用密封材料41、42、防水材料33a以及热收缩管34a。在配线体3的一端部,多芯缆线31(电线35)由耐压管32、防水材料33a、以及热收缩管34a以该顺序进行覆盖。另一方面,在配线体3的中央部,耐压管32的外周面外露,形成为仅通过耐压管32保护多芯缆线31的结构。像这样,在配线体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包括未用防水材料33a、33b或热收缩管34a、34b等覆盖多芯缆线31(电线35)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配线体3的中央部保持可挠性,能够使配线体3进一步具备相对位移追随性能。
如图3和图9-14所示,对于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以及电连接器4,也有与上述同样的考虑,谋求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防水性能提高以及配线体3的强度提高,进而谋求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耐用性能提高。
(电连接器)
电连接器4具备分别与多根电线35连接的多个接点(contact)50,多个接点50容纳于连接器壳体7中。连接器壳体7包括接点壳体51、缆线壳体52以及外套壳体53,任一个壳体51-53均形成为圆筒状。
接点壳体51具有分别容纳多个接点50的多个容纳孔54。各容纳孔54在接点壳体51的轴方向上延伸,并在接点壳体51的两端表面敞开。
接点壳体51的基端部的外周面上切割有外螺纹,另一方面,缆线壳体52的梢端部的内周面上切割有与该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接点壳体51的基端部容纳于缆线壳体52的梢端部内,并与缆线壳体52的梢端部螺合。外套壳体53从外部包围接点壳体51和缆线壳体52。外套壳体53具有从其内周面突出并与接点壳体51的外周面卡合的卡合片51a。
缆线壳体52的基端部的外周面上切割有外螺纹,缆线格兰头55旋拧于缆线壳体52的基端部。缆线格兰头55从连接器壳体7突出,为了使配线体3插通,在其中央形成将两端敞开的配线道。本示例中,缆线格兰头55由单一部件构成。缆线格兰头55具有与缆线壳体52螺合的内螺纹部55a和从内螺纹部55a突出的钻部55b,在内螺纹部55a与钻部55b之间形成有阶梯面。
(配线体)
如图3所示,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插通于缆线格兰头55的配线道,进入连接器壳体7内,并与接点50连接。
这一点,在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多芯缆线31的另一端从耐压管32的另一端被导出。而且,多根电线35从包围材料36的另一端被导出从而形成从包围材料36露出的另一端导出部39。在另一端导出部39的基端部(靠近包围材料36侧的端部),保持各电线35上设置有被覆材料35b。在另一端导出部39的梢端部(远离包围材料36侧的端部),被覆材料35b被揭下从而使导体35a外露。多根导体35a采用公知的连接手段与接点电连接且机械连接。
配线体3中的多芯缆线31插通于缆线格兰头55并进入连接器壳体7内。包围材料36的另一端向缆线格兰头55外延伸并容纳于缆线壳体52内。反过来讲,另一端导出部39的起点在缆线壳体52内。构成另一端导出部39的多根电线35从该起点插入相应的容纳孔54,并与相应的接点50连接。
包围材料36与另一端导出部39通过树脂材料61固定于连接器壳体7的缆线壳体52。树脂材料61具有与上述树脂材料21相同的性状。树脂材料61填充于缆线壳体52内。由此,包围材料36(尤其是从缆线格兰头55延伸的部分的外周面和另一端的切口部分)和另一端导出部39(尤其是起点部分的电线35的被覆材料35b)固定于缆线壳体52的内周面。由此,即使配线体3被强力拉拽,也能够通过连接器壳体7应对拉伸负荷,能够赋予配线体3较高的拉升强度。
连接器壳体7的内部尤其是容纳孔54的基端侧开口(另一端导出部39被导入侧的开口)的周围用硅橡胶等填充材料62进行填充。填充材料62具有与上述填充材料22相同的性状。通过填充填充材料62,从而即使水或灰尘等异物穿过壳体51~53的间隙渗入,也能够阻止其达到另一端导出部39或接点50,能够赋予电连接器4较高的防水性能。
耐压管32的另一端定位于连接器壳体7外,并与缆线格兰头55的上述阶梯面对置。钻部55b进入到形成于耐压管32的内周面与多芯缆线31的外周面之间的圆环状空间内,被耐压管32保护。管夹37b设置于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中尤其是覆盖钻部55b的部分。
通过该结构,能够赋予配线体3较大的强度。另一方面,存在水从耐压管32的另一端渗入配线体3的内部结构的担忧。但是,本实施形态中,将防水材料33b应用于配线体3,因此能够赋予配线体3乃至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较高的防水性能的同时紧凑地构成电连接器4。以下,和组装顺序的一个示例一起说明该点。
(电连接器、配线体另一端部的组装)
如图9所示,首先,在多芯缆线31插入于缆线格兰头55和缆线壳体52的状态下,将另一端导出部39与接点50连接。然后,将接点50从基端侧插入相应的容纳孔54,接点50容纳于相应的容纳孔54的梢端部。构成另一端导出部39的多根电线也部分地插入于相应的容纳孔54内。在容纳孔54的基端侧开口的周围,保持各电线35上设置有被覆材料35b,并将裸露的导体35a定位于容纳孔54内。
另外,此时,缆线壳体52处于从接点壳体51分离的状态,又,还处于从缆线格兰头55分离的状态。外套壳体53可以与接点壳体51组装完成,也可以是组装前。
接着,如图10所示,将填充材料62填充于容纳孔54的基端侧开口。填充材料62以与容纳孔54的梢端侧尤其是接点50不接触的形式进行填充。填充材料62例如像硅橡胶那样具有粘性。因此,可以容易地以使填充材料62不漏出至容纳有接点50的容纳孔54的梢端部的形式,进行填充填充材料62的作业。通过该填充材料62,将另一端导出部39(尤其是构成另一端导出部39的电线35的被覆材料35b)固定于容纳孔54的内周面。
接着,如图11所示,将缆线壳体52与接点壳体51螺合,另一方面,缆线格兰头55保持从缆线壳体52分离的状态。该状态下,从缆线壳体52的基端部开口填充树脂材料61。树脂材料61设置为填满缆线壳体52的大致整个内部。包围材料36的另一端定位于该缆线壳体52的内部。因此,包围材料36以及另一端导出部39的起点部分通过树脂材料61固定于缆线壳体52的内周面内。
接着,如图12所示,将缆线格兰头55与缆线壳体52螺合。而且,耐压管32的另一端从多芯缆线31一端进行外嵌。在耐压管32的另一端与缆线格兰头55的阶梯面对置的状态下,用管夹37b将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通过缆线格兰头55紧固于多芯缆线31。
接着,如图13所示,以跨越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和电连接器4的表面(本实施形态中为缆线格兰头55的内螺纹部55a的外周面)的形式设置密封材料43。密封材料43在全周范围内进行设置。由此,从两构件32、55的外部对耐压管32的另一端与缆线格兰头55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而且,以跨越缆线格兰头55的外周面和缆线壳体52的外周面的形式设置密封材料44。密封材料44也在全周范围内进行设置。由此,从两构件55、52的外部对两构件55、52之间的缝隙(螺纹齿隙)进行密封。
接着,如图14所示,以跨越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和电连接器4的表面(本实施形态中为缆线格兰头55的外周面)的形式设置防水材料33b。防水材料33b具有与上述防水材料33a相同的性状,与上述防水材料33a同样地进行设置。防水材料33b也卷绕于管夹37b。防水材料33b设置为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的,从缆线壳体52直至比设置管夹37b的地方靠近配线体3的中央。
接着,如图3所示,以从外部包围防水材料33b的形式设置热收缩管34b,防水材料33b被热收缩管34b隐藏。热收缩管34b受加热而进行收缩,紧贴于防水材料33b的外表面。
(作用)
如此,根据本实施形态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具备与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连接的电连接器4,配线体3包括以跨越耐压管32的外表面和电连接器4的表面的形式设置的防水材料33b。由此,能够阻止水从耐压管32与电连接器4之间的间隙渗入,能够提高配线体3和电连接器4的防水性能。
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与电连接器4的表面对置。可以不将耐压管32嵌入电连接器4,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1的组装性提高。即使不将耐压管32嵌入电连接器4,也能够通过设置于其外侧的防水材料33b达成防水性能。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电连接器4。
在防水材料33b的内侧,以跨越耐压管32的另一端部和电连接器4的表面的形式设置有密封材料43。该情况下,能够用密封材料43对耐压管32的外表面与电连接器4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水渗入耐压管32内的担忧。
而且,在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多根电线35从包围材料36被导出从而形成从包围材料36露出的另一端导出部39。电连接器4包括分别与多根电线35连接的多个接点50、以及插入有配线体3的另一端部且容纳多个接点50的连接器壳体7。连接器壳体7内填充有将包围材料36和连接器壳体7进行固定的树脂材料61。
由此,即使配线体3被强力拉拽,也能够通过树脂材料61和连接器壳体7应对拉伸负荷,能够阻止多根电线35发生断线。
树脂材料61进一步将连接器壳体7和多根电线35进行固定。因此,即使拉伸负荷作用于配线体3,多根电线35的位置也较稳定,可以维持多根电线35与接点50的连接状态。
连接器壳体7具有分别容纳多个接点50的多个容纳孔54,多根电线35插入于多个容纳孔54中相应的容纳孔,并与容纳孔54的缘部进行固定。多根电线35固定于连接器壳体7,因此配线体3应对拉拽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用于该固定的填充材料62设置为与接点50不接触。由于接点50未被填充材料62牢固地约束于接点壳体51,因此容易将外部连接器与电连接器4连接。
至此,说明了实施形态,但上述结构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适应性变更、删除、或添加。

Claims (8)

1.一种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
输出加速度的检测信号的信号输出器;以及
在一端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器连接的配线体,
所述配线体包括:
传递由所述信号输出器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线;
从外部包围所述电线的耐压管;和
以跨越所述耐压管的外表面和所述信号输出器的表面的形式设置的防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管的一端部与所述信号输出器的所述表面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料为带状的带构件,所述带构件以被覆所述耐压管的外周面的形式进行卷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材料的内侧,以跨越所述耐压管的一端部和所述信号输出器的所述表面的形式设置有密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体还包括从外部包围所述防水材料的热收缩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管具有比所述电线大的拉伸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线体的所述一端部,按照所述耐压管、所述防水材料、以及热收缩管的顺序在全周范围内对所述电线进行覆盖,在所述配线体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包括未用所述防水材料或所述热收缩管进行覆盖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器安装于铁道车辆的转向架。
CN201720178745.6U 2017-02-27 2017-02-27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Active CN206583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8745.6U CN206583929U (zh) 2017-02-27 2017-02-27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8745.6U CN206583929U (zh) 2017-02-27 2017-02-27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83929U true CN206583929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091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8745.6U Active CN206583929U (zh) 2017-02-27 2017-02-27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839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5282A (zh) * 2020-02-04 2021-08-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装配有电线的端子以及传感器的固定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5282A (zh) * 2020-02-04 2021-08-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装配有电线的端子以及传感器的固定方法
CN113285282B (zh) * 2020-02-04 2023-04-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装配有电线的端子以及传感器的固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75249B (zh) 保护件以及电线束
US9380721B2 (en) Cable clip for module electronics
US20060180333A1 (en) Insulating cov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107000562A (zh) 电连接装置
CN105807079B (zh) 高速车用电机的速度传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46106Y (zh) 一种电缆线引出电容器
CN206583929U (zh)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CN206546379U (zh)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CN206610949U (zh) 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6546378U (zh)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KR101413341B1 (ko) 패킹 압착구조를 갖는 전선 그랜드
AU7258500A (en) Braided shield terminating potting backshell
KR20100007644U (ko) 케이블 접속장치 및 케이블 접속장치 조립체
JP6701894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6992384U (zh) 电连接器
KR100971811B1 (ko) 커넥터가 구비된 광복합 전력케이블 접속함
CN109088287A (zh) 一种汽车传感器的连接线
CN108508230A (zh) 加速度传感器组装体
KR100803437B1 (ko) 실드 커넥터
CN104022392A (zh) 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JPS6252532B2 (zh)
JP4380939B2 (ja) 電線接続構造および機器ケース体内の空気抜き方法
CN205901238U (zh) 线缆外壳结构
CN206990104U (zh) 紫外监测仪出线结构及装置
CN106252915A (zh) 一种pg头密封的接线块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6

Address after: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Kawasaki Rolling Stock Co.,Ltd.

Patentee after: Kyowa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o.,Ltd.

Address before: Kobe City, Hyogo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Kyowa Electronic Instrumen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