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8640U -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8640U
CN206568640U CN201621296486.9U CN201621296486U CN206568640U CN 206568640 U CN206568640 U CN 206568640U CN 201621296486 U CN201621296486 U CN 201621296486U CN 206568640 U CN206568640 U CN 206568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mobile terminal
metal
terminal case
sh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64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永博
徐金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964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8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8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86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外壳包括金属外壳本体,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包括相互贴合的至少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内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外表面。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外壳将多种金属材料性能集为一体,整体性能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和应用该移动终端外壳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的外壳件,基本是单一材质层,比如目前常用的手机金属外壳,一般采用AL5052系列的合金铝,该材质虽然冲压性能优异,但因板材硬度只有HV8左右,使得产品整体强度弱,并且容易变形,同时只具有单一材质层的金属外壳,其散热性、美观性也较难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外壳,旨在提高移动终端外壳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终端外壳,包括金属外壳本体,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包括相互贴合的至少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整个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钛合金。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铜。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值在0.5到2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还设有粘接层。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材料为环氧粘接剂、聚氨粘接剂、橡胶粘接剂、丙烯酸酯粘接剂或杂环高分子粘接剂。
优选地,所述金属外壳本体100的厚度范围为0.4到1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外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移动终端外壳的金属外壳本体设置为至少两层金属层,则移动终端外壳如(手机外壳)可同时具有不同金属层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如第一金属层具有较优加工性能,第二金属层具有较优的导热性能或者强度,如此移动终端外壳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提升,移动终端(如手机)的整体性能也大为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外壳的金属外壳本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金属外壳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金属外壳本体 30 第二金属层
10 第一金属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外壳。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外壳包括金属外壳本体100,金属外壳本体100包括相互贴合的至少第一金属层10和第二金属层30,第一金属层10形成金属外壳本体100内表面,第二金属层30形成金属外壳本体100外表面。
本实施例移动终端外壳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其中金属外壳本体100整体可构成具有一定容腔的槽状,当其具体应用于手机时,金属外壳本体100和边框扣合而围成容置手机电路板、电池等的容置空间,图2中只示出了本实施例金属外壳本体100为两层金属层的情况,在金属外壳本体100为两层的情况下,金属外壳本体100的内表面是指其朝向手机电路板等电子元件的表面,其外表面是指背离手机电路板等电子元件的表面。其中,第一金属层10和第二金属层30可先通过对两金属层进行加热,使得两金属层的温度达到熔点较低金属层的刚开始软化状态时,再通过锻压工艺,将两金属层粘合在一起。当然第一金属层10和第二金属层30也可以是通过粘接方式连接,即在第一金属层10和第二金属层30之间可设置有粘接层(未图示),其中粘接层的材料可以为环氧粘接剂、聚氨粘接剂、橡胶粘接剂、丙烯酸酯粘接剂或杂环高分子粘接剂。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金属外壳本体100的金属层也可以是三层、四层等,其中多层金属层,可将较容易加工的金属材料层置于金属外壳本体100的外表面,而将具有较优导热性能或者硬度的金属层置于金属外壳本体100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移动终端外壳的金属外壳本体100设置为至少两层金属层,则移动终端外壳如(手机外壳)可同时具有不同金属层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如第一金属层10具有较优加工性能,第二金属层30具有较优的导热性能或者强度,如此移动终端外壳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提升,移动终端(如手机)的整体性能也大为提升。
本实施例第一金属层10完全覆盖第二金属层30的外表面。即第一金属层10和第二金属层30可具有大小相当的表面积,使得金属外壳本体100的外观整体性得到提升。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外壳本体100为两层的情况进行多种组合方式的举例说明: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为钛合金。
由于铝合金较容易加工,而钛合金材料的强度较高,则在此种设置方式下,金属外壳本体100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具有易加工的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和第二金属层30的厚度的比值在0.5到2之间。较优的,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和第二金属层30的厚度可取1,如此金属外壳本体100的整体易加工性和强度都得到较好的体现。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为不锈钢,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为铜。
由于不锈钢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和表面光洁度,而铜材料则具有较优的导热性能,则在此种设置方式下,金属外壳本体100的整体散热性能较强,并且美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和第二金属层30的厚度的比值为0.5到2之间,不锈钢材料层的厚度和铜材料的厚度比值范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10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二金属层30的材料为不锈钢。
由于不锈钢材料价格较便宜并且硬度也较高,而铝合金材料则较容易加工,则在此种设置方式下,金属外壳本体100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具有易加工的特性。本实施例,第一金属层10的厚度和第二金属层30的厚度的比值也可为0.5到2之间。
需要说明的时,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两金属层的比值范围还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如两金属层的厚度比值也可为2.5或3等。
由于本实用新型金属外壳本体100由至少两层金属层构成,本实施例金属外壳本体100的厚度范围为0.4到1毫米。如此可确保金属外壳本体100整体性能较优,并且易于加工,成本也较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移动终端外壳。由于本移动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本体,所述金属外壳本体包括相互贴合的至少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还设有粘接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整个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钛合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铝合金,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不锈钢。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厚度的比值在0.5到2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材料为环氧粘接剂、聚氨粘接剂、橡胶粘接剂、丙烯酸酯粘接剂或杂环高分子粘接剂。
8.如权利要求1至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本体的厚度范围为0.4到1毫米。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外壳。
CN201621296486.9U 2016-11-29 2016-11-29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68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6486.9U CN206568640U (zh) 2016-11-29 2016-11-29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6486.9U CN206568640U (zh) 2016-11-29 2016-11-29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8640U true CN206568640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63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648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68640U (zh) 2016-11-29 2016-11-29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86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146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苹果公司 具有用于增强热导率的各种填充材料的芯壳
CN113829695A (zh) * 2021-09-03 2021-12-2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盖板的制作方法及金属盖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146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苹果公司 具有用于增强热导率的各种填充材料的芯壳
CN111491469B (zh) * 2019-01-29 2023-03-31 苹果公司 具有用于增强热导率的各种填充材料的芯壳
CN113829695A (zh) * 2021-09-03 2021-12-2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盖板的制作方法及金属盖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68640U (zh) 移动终端外壳和移动终端
CN202941075U (zh) 复合型石墨散热片
CN204634261U (zh) 多层式复合石墨散热片
CN204681705U (zh) 壳体组件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CN102673048B (zh) 一种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制作方法
CN204652862U (zh) 复合石墨散热片
CN204031699U (zh) 电子产品用石墨导热片
CN202941076U (zh) 电子产品用石墨散热片
CN201662739U (zh) 电子产品外壳
CN207251685U (zh) 压铸一体式手机外壳
CN203185770U (zh) 层叠型高导热石墨膜结构
CN103231554A (zh) 层叠型高导热石墨膜结构
CN204442660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6790786U (zh) 一种新型电子元件固定装置
CN204022732U (zh) 复合基材型耐温胶带
CN210381640U (zh) 一种电容放置结构
CN207038738U (zh) 一种连接片、天线连接结构和移动终端
CN105812999B (zh) 一种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7235356U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复合防护板
CN202071443U (zh) 一种高散热膜复合结构
CN206962957U (zh) 一体化电视机背板
CN206242594U (zh) 一种电脑桌用碳纤维复合板材
CN205912333U (zh) 防翘曲fpc
CN203984816U (zh) 塑胶外壳与金属片连接结构
CN205793940U (zh) 一种屏蔽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