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1832U -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1832U
CN206551832U CN201621459473.9U CN201621459473U CN206551832U CN 206551832 U CN206551832 U CN 206551832U CN 201621459473 U CN201621459473 U CN 201621459473U CN 206551832 U CN206551832 U CN 206551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tch door
body skeleton
door body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594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李鸥栩
韦天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594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1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1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1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舱门,包括:门体骨架;密封胶条,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的边缘;铰链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并且所述铰链机构与车身连接;支撑组件,其设置一端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用以在舱门开启状态时支撑所述门体骨架;一种具有侧舱门的车身,所述车身上设置有侧舱体,所述侧舱门设置在所述侧舱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密封性较好,使用时非常便捷,并且车身在开启侧舱门时很方便,密封性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的侧舱门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侧舱门,还涉及一种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背景技术
侧舱门就是车辆上侧边的舱门,例如,客车上靠近底部的地方就具有侧舱门,其可以向上打开。
如一种专利号为201310311400.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客车侧舱门结构及其制作工艺,侧舱门结构包括侧舱门门体、铰链固定座、转动轴套和门框密封型材,其中,侧舱门门体包括铝门板、铝骨架、侧舱门上固定型材,铝门板通过粘接胶与铝骨架连接;侧舱门上固定型材上部为圆弧结构,设有铰链固定孔和门板嵌入槽;通过铰链固定孔连接铰链固定座和转动轴套,侧舱门上固定型材通过门板嵌入槽与门板连接;侧舱门门体与门框密封型材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单轴铰链:该铰链只有一个运动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力,降低能量损耗,使舱门开闭灵活、方便;保证了侧舱门铰链处的强度。
但是上述的侧舱门在密封性上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在使用时也不够便捷。
而且目前也缺乏一种能够与该侧舱门搭配的车身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侧舱门,包括:
门体骨架;
密封胶条,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的边缘;
铰链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并且所述铰链机构与车身连接;
支撑组件,其设置一端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用以在舱门开启状态时支撑所述门体骨架。
较佳的,所述门体骨架的外侧设置有铝蒙皮。
较佳的,所述铰链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门体骨架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铰接轴以及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以及所述第二铰接轴上。
较佳的,所述门体骨架的上端部具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的末端具有向所述门体骨架内侧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延伸边内。
较佳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另一端用于铰接在车身上。
较佳的,所述密封胶条由平边、弧形边以及V形边组成,所述弧形边以及所述V形边连接在所述平边的两端,并且所述弧形边与所述V形边连接,所述平边与所述门体骨架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杆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第二连杆的横截面为弧形。
较佳的,所述门体骨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使侧舱门保持封闭状态的舱门锁。
其次,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侧舱门的车身,所述车身上设置有侧舱体,所述侧舱门设置在所述侧舱体上。
较佳的,所述侧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铰链机构对应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三铰接轴以及第四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三铰接轴以及所述第四铰接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密封性较好,使用时非常便捷。
2、在外面设置铝蒙皮,就能够形成外铝内钢的复合式舱门,这种结构的侧门外观较好,结构结实耐用。
3、当气缸通气时,活塞杆顶出,从而将门体骨架顶开,使其向上翻转,并持续支撑门体骨架保持开启状态;当换向阀启动,活塞杆缩回时,拉动门体骨架向下翻转,使门体骨架闭合在侧舱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舱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舱门闭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舱门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的左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身的右侧示意图。
图中,100、门体骨架;110、铝蒙皮;120、第一连接座;121、第一铰接轴;122、第二铰接轴;130、延伸边;140、翻边;200、密封胶条;210、平边;220、弧形边;230、V形边;300、铰链机构;310、第一连杆;320、第二连杆;410、气缸;500、车身;510、侧舱体;520、第二连接座;521、第三铰接轴;522、第四铰接轴;600、侧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侧舱门,包括:门体骨架100、密封胶条200、铰链机构300以及支撑组件,该侧舱门600应用于车身500上,尤其是适用于车身500后侧的侧舱体510上,并且这种侧舱门600的结构简单可靠,密封性能好,一旦打开后,支撑组件就能支撑起侧舱门600,这样在使用时更加的便捷。
其中,门体骨架100可以为方形的钢板结构,该门体骨架100通过铰链机构300能够实现大角度开启,并且开启后,门体骨架100与车身500的间距较大。
此处值得指出的是,门体骨架100朝向车身500的一面为内侧,另一侧为外侧。
密封胶条200是一种长条状的密封件,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100的边缘;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密封胶条200是设置在门体骨架100的内侧,也就是与车身500接触对应的一侧,并且位于门体骨架100的四条边上,从而保证与车身500的密封性。
此处值得指出的是,为了达到较好的密封性,密封胶条200为空心胶条结构,能够在门体骨架100闭合时通过自身受挤压时产生的弹力提高与车身500贴合的紧密性。
从结构上来说,该密封胶条200具有三个边,这三个边包括平边210、弧形边220以及V形边230,简单来说平边210、弧形边220以及V形边230就是横截面为平的、弧形的以及V形的边,并且平边210的两边与弧形边220以及V形边230连接,弧形边220与V形边230连接,从而构成一个类似于三角形结构的密封胶条200。
并且弧形边220是对应车身500的一边,平边210是与门体骨架100连接的一边,当门体骨架100闭合在车身500上时,密封胶条200受到压迫,V形边230会压迫变形,这种结构的密封胶条200结构合理,受力时能够产生对应的变形,变形后能够更好的贴合在车身500与门体骨架100之间。
铰链机构300,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100上,并且所述铰链机构300与车身500连接;简单来说,就是铰链机构300一端与门体骨架100的内侧铰接,另一端与车身500铰接,从而使门体骨架100能够在车身500上翻开或者关闭。
支撑组件,又被称为气支撑,是一种长度可以调整变化的支撑结构,支撑组件设置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100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车身500上,用以在舱门开启状态时支撑所述门体骨架100;此处值得指出的是,支撑组件还起到开启舱门的作用,通过长度伸长,将侧舱门600顶开,这样使用时非常方便。
在实际使用时,侧舱门600关闭时,门体骨架100上的密封胶条200会抵触在车体上,且由于密封胶条200为空心三角结构,形状专门为变形密封所设计,所以密封性能很好,铰链机构300与支撑组件能够保证侧舱门600在开启后保持开启状态,所以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门体骨架100的外侧设置有铝蒙皮110,门体骨架100为钢结构,在外面设置铝蒙皮110,就能够形成外铝内钢的复合式舱门,这种结构的侧门外观较好,结构结实耐用。
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铰链机构300包括第一连杆310以及第二连杆320,所述门体骨架1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20,所述第一连接座120上设置有第一铰接轴121以及第二铰接轴122,所述第一连杆310以及所述第二连杆320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121以及所述第二铰接轴122上。
简单来说,第一连接座120的位置位于门体骨架100的上部,靠近车身500的侧舱体510,第一连杆31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侧舱体510的侧壁上以及第一铰接轴121上,第二连杆320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侧舱体510的侧壁上以及第二铰接轴122上,从而使门体骨板可以向上翻开。
如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门体骨架100的上端部具有延伸边130,该延伸部实际上为门板骨架的一部分,由其外侧面的上端部向上延伸,专门与车身500的侧舱体510的边缘对应。
所述延伸边130的末端具有向所述门体骨架100内侧方向延伸的翻边140,所述密封胶条200设置在所述延伸边130内;此处值得指出的是,车身500的侧舱体510内设置有一个横条,这样就使得侧舱体510的上端面与横条存在一定的深度差,通过翻边140尽量延伸进侧舱体510内,从而使门体骨架100能够通过翻边140挡住两者的间隙,避免灰尘或者杂物通过缝隙进入到侧舱体510内。
并且密封胶条200的位置设置的也非常合理,其正好能够贴合在该横条上,从而密封住侧舱体510,此处值得指出的是,在实际的侧舱门600中,当侧舱门600闭合时,密封胶条200抵触在横条上时,V形边230朝下,弧形边220朝上,这样的话,既能够有效利用密封胶条200的自身结构形状进行变形密封,又不会损坏密封条的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气缸410,气缸410形成的气支撑结构,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并且操作也简单,所述气缸41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体骨架100上另一端用于铰接在车身500上。
此处值得指出的是,支撑组件的数量也优选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门体骨架100的左右两侧,并且气缸410缸体底部朝上,并铰接在门体骨架100内侧面设置的安装座上,气缸410的活塞杆朝下,并铰接在侧舱体510侧壁上设置的安装座。
当气缸410通气时,活塞杆顶出,从而将门体骨架100顶开,使其向上翻转,并持续支撑门体骨架100保持开启状态;当换向阀启动,活塞杆缩回时,拉动门体骨架100向下翻转,使门体骨架100闭合在侧舱体510上。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铰链机构300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所述门体骨架100的两侧,两个铰链机构300能够使门体骨架100可靠的铰接在侧舱体510内。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杆310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第二连杆320的横截面为弧形,这种形状的第一连杆310与第二连杆320,能够提高门体骨架100在开启时的流畅性,其与支撑组件配合的话,能够使侧舱门600更加便捷。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门体骨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身500固定连接并使侧舱门600保持封闭状态的舱门锁(图中未画出),舱门锁固定在门体骨架100上,并且还能够与侧舱体510内的锁扣连接,还能够分离。
如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其次,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侧舱门的车身,该车身500可以为公交车的车身500,所述车身500上设置有侧舱体510,侧舱体510是一个空的方形槽,能够用于放置电气配件或者控制元件,还能防止其他东西,所以侧舱体510大小形状与侧舱门600相适配,所述侧舱门600设置在所述侧舱体510上。
此处值得指出的是,侧舱体510位于车身500上的两侧,一般来说,侧舱体510的数量为三个。
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侧舱体510内设置有与所述铰链机构300对应的第二连接座520,所述第二连接座520上设置有第三铰接轴521以及第四铰接轴522,所述第一连杆310以及所述第二连杆320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三铰接轴521以及所述第四铰接轴522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舱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骨架;
密封胶条,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的边缘;
铰链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并且所述铰链机构与车身连接;
支撑组件,其设置一端设置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用以在舱门开启状态时支撑所述门体骨架。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骨架的外侧设置有铝蒙皮。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门体骨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一铰接轴以及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以及所述第二铰接轴上。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骨架的上端部具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的末端具有向所述门体骨架内侧方向延伸的翻边,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所述延伸边内。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门体骨架上另一端用于铰接在车身上。
6.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由平边、弧形边以及V形边组成,所述弧形边以及所述V形边连接在所述平边的两端,并且所述弧形边与所述V形边连接,所述平边与所述门体骨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第二连杆的横截面为弧形。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侧舱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骨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使侧舱门保持封闭状态的舱 门锁。
9.一种车身,具有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侧舱门,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上设置有侧舱体,所述侧舱门设置在所述侧舱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铰链机构对应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三铰接轴以及第四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三铰接轴以及所述第四铰接轴上。
CN201621459473.9U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Active CN206551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9473.9U CN206551832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59473.9U CN206551832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1832U true CN206551832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35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59473.9U Active CN206551832U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1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6590A (zh) * 2016-12-28 2017-11-10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6590A (zh) * 2016-12-28 2017-11-10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2847B (zh) 一种飞机机翼折叠机构及基于其的口盖机构
CN204956252U (zh) 一种全自动折叠房车
CN206551832U (zh)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CN105216686A (zh) 一种双层全自动聚会房车
CN107336590A (zh) 一种侧舱门以及具有侧舱门的车身
CN206243444U (zh) 一种飞机舱门收放机构
CN215718245U (zh) 一种包衣机的半拆式侧门机构
CN206801283U (zh) 一种重型滑撑机构及应用滑撑机构的窗
CN209888611U (zh) 一种单双轴可替换式汽车鸥翼门结构
CN107687739A (zh) 弹性折叠冰箱门
CN209290514U (zh) 车辆
CN209112066U (zh) 二级翻转电动踏步
CN206826777U (zh) 一种翼开式半挂车车厢
CN208247929U (zh) 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断面
CN207499712U (zh) 一种铝木复合窗结构
CN205970773U (zh) 一种采用分段式侧门的驾驶室
CN206942574U (zh) 一种透气式的地铁站站台门
CN205876068U (zh) 一种折叠门
CN2247706Y (zh) 上悬窗开度定位器
CN204956255U (zh) 一种双层全自动聚会房车
CN2455894Y (zh) 内插式框架结构构件用型材
CN2486688Y (zh) 折叠门
CN106894718B (zh) 一种折叠自动门
CN205311427U (zh) 一种安装于汽车立柱系统的把手装置
CN213330637U (zh) 一种铜铝复合滑升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