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51703U -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51703U
CN206551703U CN201720229937.5U CN201720229937U CN206551703U CN 206551703 U CN206551703 U CN 206551703U CN 201720229937 U CN201720229937 U CN 201720229937U CN 206551703 U CN206551703 U CN 20655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barrier
ink
stomata
carry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299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昂
卢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299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5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5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51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属于显示面板制造领域。所述喷墨打印系统包括:所述工作基台包括:承载基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阻隔结构;所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所述阻隔结构具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将所述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孔处,以使所述墨滴随所述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所述承载基台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承载基台上设置阻隔结构,避免堵塞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用于制造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器件中的有机发光层。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背景技术
随着喷墨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制造有机发光二级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简称:OLED)显示器件中的有机发光层。
由于通过喷墨打印制造有机层时有较高的精度要求,通常用于制造有机层的工作基台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多个气孔,该多个气孔包括向外吹气的气孔以及向内吸气的气孔,使得衬底基板可以以气浮的方式稳定在工作基台上,打印头可以将墨滴喷到衬底基板上,通过控制鼓风机和真空泵来控制吸气和吹气,进而可以移动衬底基板的位置,从而可以在衬底基板上形成了有机层。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打印头喷墨过程中,当对衬底基板边缘喷墨时,墨滴可能滴落在工作基台上,此时可能会堵塞工作基台的工作面上的向内吸气的气孔,导致衬底基板的气浮稳定性下降,进而使喷墨打印制造有机层时的制造精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墨滴堵塞向内吸气的气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包括:
打印头和工作基台;
所述工作基台包括:承载基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阻隔结构;
所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
所述阻隔结构具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将所述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孔处,以使所述墨滴随所述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所述承载基台外。
可选的,所述打印头为活动打印头,所述打印头的活动方向与进给方向垂直,所述进给方向为所述承载基台上承载的衬底基板的运动方向;
所述阻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隔条,所述第一阻隔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给方向平行;
所述打印头在所述承载基台上方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阻隔条的引导面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重叠。
可选的,所述阻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二阻隔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给方向垂直;
所述打印头在所述承载基台上方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阻隔条的引导面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重叠。
可选的,所述阻隔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阻隔条和一个所述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二阻隔条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阻隔条分别连接,形成一H型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上表面为所述引导面,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高度为10微米~20微米,宽度为5毫米~10毫米。
可选的,所述承载基台上的第一气孔较第二气孔靠近所述阻隔结构。
可选的,所述引导面靠近所述承载基台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气孔相接。
可选的,所述两个第一阻隔条之间的距离为1米~10米。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基台,包括:
承载基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阻隔结构;
所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
所述阻隔结构具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将所述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孔处,以使所述墨滴随所述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所述承载基台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承载基台上设置具有倾斜引导面的阻隔结构,使得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通过引导面引导致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处,进而使得该墨滴随着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外,避免了墨滴落在工作基台后被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吸入而堵塞该第二气孔,有效提高了承载台承载衬底基板时气浮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喷墨打印系统制造有机层时的制造精度。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基台的清洁维护的次数,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的效果图;
图2-4是打印头20活动到极限位置时的效果图;
图2-5a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刚开始工作时的效果图;
图2-5b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工作即将结束时的效果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阻隔条或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阻隔条或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图;
图4-1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的另一种效果图;
图4-2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图5-1所提供的工作基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打印系统,请参考图1-1和图1-2,图1-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的俯视图。该喷墨打印系统可以包括:
工作基台10和打印头20。
该工作基台10可以包括:承载基台11,以及设置在承载基台11上的阻隔结构12。
承载基台11的工作面A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13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14。
阻隔结构12具有倾斜的引导面B,该引导面B用于将承载基台11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第一气孔13处,以使墨滴随第一气孔13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 11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通过在承载基台上设置具有倾斜引导面的阻隔结构,使得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通过引导面引导致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处,进而使得该墨滴随着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外,避免了墨滴落在工作基台后被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吸入而堵塞该第二气孔,有效提高了承载台承载衬底基板时气浮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喷墨打印系统制造有机层时的制造精度。
可选的,请参考图2-1和图2-2,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墨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的俯视图。打印头20为活动打印头,在打印头20活动过程中形成活动区域Y,该打印头 20的活动方向y与进给方向x垂直,其中,进给方向x为喷墨打印系统在工作时,承载基台11上承载的衬底基板的运动方向。
实际应用中,请参考图2-3,图2-3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的效果图,在喷墨打印系统工作过程中,衬底基板30下方的第一气孔13通过调整吹气力度,以及第二气孔14通过吸气力度可以控制该衬底基板30沿进给方向x移动,打印头20沿活动方向y往复活动,且打印头20沿活动方向y活动过程中形成活动区域Y,该活动区域Y在衬底基板30上的正投影位于衬底基板30内。当打印头20活动到极限位置(也即打印头20活动到图2-3中活动区域Y的左端或右端)时,请参考图2-4,图2-4是打印头20活动到极限位置时的效果图,当打印头20活动到左端极限位置(也即活动到了图2-4中的位置01) 时,打印头20的一个边缘21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与衬底基板30的一个边缘 31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重叠,示例的,两个边缘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图2-4中的直线L1上;当打印头20活动到右端极限位置(也即活动到了图2-4中的位置02)时,打印头20的另一个边缘22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与衬底基板30 的另一个边缘32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重叠,示例的,两个边缘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图2-4中的直线L2上。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打印头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墨滴可能会从衬底基板的边缘滴落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进而可能会堵塞向内吸气的气孔;并且在衬底基板移动的过程中,在该衬底基板两个边缘(也即图 2-4中的边缘31和32)处未凝固墨会流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进而可能会堵塞向内吸气的气孔。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如图2-1或图2-2所示,阻隔结构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隔条121,该第一阻隔条121的延伸方向与进给方向x平行,且该第一阻隔条121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与打印头20的活动区域Y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此时,在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衬底基板上平行于进给方向的至少一个边缘处滴落的墨滴可以被引导面引导至第一开口处。
请参考图2-5a和图2-5b,图2-5a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刚开始工作时的效果图,图2-5b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工作即将结束时的效果图。刚开始工作时,打印头20的一个边缘23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与衬底基板30的一个边缘33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重叠,示例的,两个边缘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图2-5a中的直线L3上;工作即将结束时,打印头20的另一个边缘24 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与衬底基板30的另一个边缘34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重叠,示例的,两个边缘位于图2-5b中的直线L4上。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喷墨打印系统刚开始工作或工作即将结束时,墨滴可能会从衬底基板的边缘滴落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进而可能会堵塞向内吸气的气孔。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如图2-1或图2-2所示,阻隔结构12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阻隔条122,该第二阻隔条122的延伸方向与进给方向x垂直,且该第二阻隔条122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与打印头20的活动区域Y在工作面A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此时,在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衬底基板上垂直于进给方向的边缘处滴落的墨滴可以被引导面引导致第一开口处。
可选的,如图2-1或图2-2所示,阻隔结构12包括:两个第一阻隔条121 和一个第二阻隔条122,该第二阻隔条122的两端与两个第一阻隔条121分别连接,从而形成一H型结构。此时,在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衬底基板上任一边缘处滴落的墨滴均可以被引导面引导致第一开口处。
可选的,如图2-1或2-2所示,承载基台11上的第一气孔13较第二气孔14 靠近阻隔结构20,且引导面B靠近承载基台11的一侧与第一气孔13相接。此时,有利于引导面B将墨滴引导至第一开口13处,且墨滴只能被引导致第一气孔13处,无法被引导致第二气孔处14。
实际应用中,阻隔结构中的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的上表面为引导面,在一个阻隔结构中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的形状可以相同,该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的形状有多种可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以下两种可实现方式进行示意性说明,其中,该纵截面垂直于工作面,且垂直于阻隔条的延伸方向。
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3-1,图3-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阻隔条或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图,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 两侧的气孔均为第一气孔13,当该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时,该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具有一个引导面B,且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一侧的第一气孔13与该引导面B接触。
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3-2,图3-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阻隔条或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图,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 两侧的气孔均为第一气孔13,当该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的纵截面为梯形时,该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具有两个个引导面B,且第一阻隔条121或第二阻隔条122两侧的第一气孔13与两个引导面B对应相接触。
可选的,请参考图4-1,图4-1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的另一种效果图,当喷墨打印系统工作时,衬底基板30到承载基台11的距离h1为 30微米~40微米。可选的,如图3-1、3-2或图4-1所示,第一阻隔条121和第二阻隔条122的高度h2为10微米~20微米,宽度d1为5毫米~10毫米。
可选的,请参考图4-2,图4-2是图2-1所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的另一种俯视图,两个第一阻隔条121之间的距离d2为1米~10米,该两个第一阻隔条121 之间的距离d2可以等于打印头20的活动区域Y的长度dY,也即d2=dY。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以承载基台控制衬底基板沿进给方向移动进行示意性说明,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控制衬底基板沿进给方向的反向移动,因此,如图4-2所示,当两个第一阻隔条121的长度d3等于承载基台11的长度d4时,也即d3=d4,在承载基台控制衬底沿进给方向移动或沿进给方向的反向移动的情况下,墨滴均不会从衬底基板边缘处滴落到承载基台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墨打印系统,通过在承载基台上设置具有倾斜引导面的阻隔结构,使得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通过引导面引导致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处,进而使得该墨滴随着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外,避免了墨滴落在工作基台后被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吸入而堵塞该第二气孔,有效提高了承载台承载衬底基板时气浮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喷墨打印系统制造有机层时的制造精度。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基台的清洁维护的次数,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作基台,请参考图5-1和图5-2,图5-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作基台10的结构示意图,图5-2是图5-1所提供的工作基台10的俯视图。该工作基台10可以包括:
承载基台11,以及设置在承载基台11上的阻隔结构12。
承载基台11的工作面A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13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14。
阻隔结构12具有倾斜的引导面B,该引导面B用于将承载基台11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第一气孔13处,以使墨滴随第一气孔13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 11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基台,通过在承载基台上设置具有倾斜引导面的阻隔结构,使得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通过引导面引导致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处,进而使得该墨滴随着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外,避免了墨滴落在工作基台后被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吸入而堵塞该第二气孔,有效提高了承载台承载衬底基板时气浮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喷墨打印系统制造有机层时的制造精度。
可选的,阻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隔条,第一阻隔条的延伸方向与进给方向平行。
可选的,阻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阻隔条,第二阻隔条的延伸方向与进给方向垂直。
可选的,阻隔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阻隔条和一个第二阻隔条,第二阻隔条两端与两个第一阻隔条分别连接,形成一H型结构。
可选的,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的上表面为引导面,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可选的,第一阻隔条和第二阻隔条的高度为10微米~20微米,宽度为5毫米~10毫米。
可选的,承载基台上的第一气孔较第二气孔靠近阻隔结构。
可选的,引导面靠近承载基台的一侧与第一气孔相接。
可选的,两个第一阻隔条之间的距离为1米~10米。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工作基台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喷墨打印系统的实施例中的对应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作基台,通过在承载基台上设置具有倾斜引导面的阻隔结构,使得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通过引导面引导致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处,进而使得该墨滴随着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承载基台外,避免了墨滴落在工作基台后被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吸入而堵塞该第二气孔,有效提高了承载台承载衬底基板时气浮稳定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喷墨打印系统制造有机层时的制造精度。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基台的清洁维护的次数,降低了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印头和工作基台;
所述工作基台包括:承载基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阻隔结构;
所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
所述阻隔结构具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将所述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孔处,以使所述墨滴随所述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所述承载基台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头为活动打印头,所述打印头的活动方向与进给方向垂直,所述进给方向为所述承载基台上承载的衬底基板的运动方向;
所述阻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隔条,所述第一阻隔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给方向平行;
所述打印头在所述承载基台上方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阻隔条的引导面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隔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二阻隔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给方向垂直;
所述打印头在所述承载基台上方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阻隔条的引导面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正投影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隔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阻隔条和一个所述第二阻隔条,所述第二阻隔条两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阻隔条分别连接,形成一H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上表面为所述引导面,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隔条和所述第二阻隔条的高度为10微米~20微米,宽度为5毫米~1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台上的第一气孔较第二气孔靠近所述阻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靠近所述承载基台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气孔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第一阻隔条之间的距离为1米~10米。
10.一种工作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基台,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基台上的阻隔结构;
所述承载基台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用于向外吹气的第一气孔以及用于向内吸气的第二气孔;
所述阻隔结构具有倾斜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将所述承载基台上方落下的墨滴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孔处,以使所述墨滴随所述第一气孔的气流排到所述承载基台外。
CN201720229937.5U 2017-03-09 2017-03-09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Active CN20655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29937.5U CN206551703U (zh) 2017-03-09 2017-03-09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29937.5U CN206551703U (zh) 2017-03-09 2017-03-09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51703U true CN206551703U (zh) 2017-10-13

Family

ID=6036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29937.5U Active CN206551703U (zh) 2017-03-09 2017-03-09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51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272A (zh) * 2019-11-14 2020-03-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272A (zh) * 2019-11-14 2020-03-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80562B (zh) 一种3dp打印设备、该设备的生产线及其循环打印方法
CN104010449A (zh) 可调在线式多规格元件插件机
WO2021169027A1 (zh) 一种喷印机
CN109435501A (zh) 四工作台双工艺喷墨机
CN206551703U (zh) 喷墨打印系统及工作基台
JP2015217362A (ja) 基板の塗布装置及び基板の塗布方法
JP20152175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06292179A (zh) 一种掩膜版清洁装置
CN105584047A (zh) 一种3d打印机打印头的导滑装置
CN110481156A (zh) 嵌套交互式双工作台喷墨机
KR102511415B1 (ko) 3d 프린팅 설비, 그 설비의 생산 라인 및 그 순환 프린팅 방법
CN102189057B (zh) 液滴排出装置
WO2020078005A1 (zh) 一种打印机的维护方法及维护装置
CN206703738U (zh) 喷墨打印设备
JP5621276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209633261U (zh) 3d打印设备
CN107160684A (zh) 一种超大型3d打印系统及其打印方法
JP2014240070A (ja) 照射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KR101212814B1 (ko) 개선된 코팅 영역의 기판 부상 장치 및 부상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코팅 장치
JP2010225436A (ja) 塗布装置
KR20110109728A (ko) 이물질 제거기구가 구비된 프린터
CN211918088U (zh) 一种基于理光gen喷头的打印组件
CN106696476A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打印机、打印方法和打印装置
JP5428754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01881642U (zh) 龙门式组合页宽喷墨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