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42006U - 磁吸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磁吸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42006U
CN206542006U CN201621494170.0U CN201621494170U CN206542006U CN 206542006 U CN206542006 U CN 206542006U CN 201621494170 U CN201621494170 U CN 201621494170U CN 206542006 U CN206542006 U CN 206542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id
multipolarity
magnet
multipolarity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941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景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941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42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42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42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吸连接器结构,包括可分离地相互连接配合的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第一多极性磁铁和第一连接头,插座包括与第一多极性磁铁极性对应以相互吸附的第二多极性磁铁、以及与第一连接头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头。第一多极性磁铁、第二多极性磁铁相互吸附使插头和插座在插接时按预定转动位置配合,并让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对应连接导通。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结构的插头和插座上分别采用整体磁铁多磁极方式,使连接器在初步插接后,若存在周向错位,能在第一多极性磁铁、第二多极性磁铁的吸附力作用下能够在周向上转动到预定的转动位置,实现自动识别定位,不用用户做精准的周向对位,便于用户插接时识别,防止了组装时出错。

Description

磁吸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吸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磁吸连接器,主要采用两片不同极性的磁铁的方式来实现自动对正的功能,操作不便,定位比较麻烦。在产品外观的处理上,采取拼接线外露的方式,或增加遮挡结构遮盖拼接线,但是导致磁铁之间的间距加大、磁铁吸力减小,无法实现快速插拔及防水功能。在产品的组装方面,拼接式的结构也会导致组装工序增多,并且磁铁在组装前需进行磁极检测、分辨,加大组装出错的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磁吸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磁吸连接器结构,包括可分离地相互连接配合的插头和插座;
所述插头包括第一多极性磁铁和第一连接头,所述插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极性对应以相互吸附的第二多极性磁铁、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头;
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第二多极性磁铁相互吸附使所述插头和插座在插接时按预定转动位置配合,并让所述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对应连接导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均呈环形;
所述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第二多极性磁铁的中心孔位置对应,以相互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之间均周向定位。
优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筒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本体一端內缘的环形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安装到所述筒状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抵挡部相抵,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一筒状本体连接,将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和第一连接头锁合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第一盖体螺接,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头对应的第一通孔,以能由所述第一通孔从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向外引线。
优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到所述第二盖体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保护套套设到所述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以及第一保护套上,所述第二保护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插座还包括第三盖体、第四盖体,所述第三盖体包括第二筒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本体一端內缘的环形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安装到所述第二筒状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二抵挡部相抵,所述第四盖体与所述第三盖体连接,将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和第二连接头锁合在所述第三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四盖体与所述第三盖体螺接,所述第四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对应的第四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四盖体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三盖体方向设置的螺接部,所述第四通孔形成于所述螺接部上,所述插座还包括套设到所述螺接部上的密封圈、以及与所述螺接部螺接的锁紧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为带有若干弹性插针的插针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头为与所述插针组件对应且插设有若干导电柱的插接座组件,所述弹性插针与所述导电柱的端面对应抵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插针收容在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的中心孔内,所述插接座组件包括供所述导电柱插设的座体,所述座体伸出所述第三盖体,且伸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的中心孔外形对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弹性插针对应的端面与所述座体伸出的端面平齐。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磁吸连接器结构的插头和插座上分别采用整体磁铁多磁极方式,使连接器在初步插接后,若存在周向错位,能在第一多极性磁铁、第二多极性磁铁的吸附力作用下能够在周向上转动到预定的转动位置,实现自动识别定位,不用用户做精准的周向对位,便于用户插接时识别,防止了组装时出错。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磁吸连接器结构的插头、插座分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插头、插座分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包括可分离地相互连接配合的插头1和插座2。插头1包括第一多极性磁铁11和第一连接头12,插座2包括与第一多极性磁铁11极性对应以相互吸附的第二多极性磁铁21、以及与第一连接头12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2。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相互吸附使插头1和插座2在插接时按预定转动位置配合,并让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对应连接导通。
连接器的插头1和插座2上分别采用整体磁铁多磁极方式,使连接器在初步插接后,若存在周向错位,能在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的吸附力作用下能够在周向上转动到预定的转动位置,实现自动识别定位,不用用户做精准的周向对位,便于用户插接时识别,防止了组装时出错。本实用新型实的连接器结构可应用到需要经常插拔的连接接口上,如耳机接口、数据线接口、升级线接口等。
优选地,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均呈环形,便于在周向上转动对位。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分别与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的中心孔位置对应,以相互对应连接。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的上分别与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抵靠,保证轴向的定位。
另外,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周向转动导致错位,第一连接头12与第一多极性磁铁11之间、第二连接头22与第二多极性磁铁21之间均周向定位。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位于中心位置,可以保证接触的稳定性,减少受外界的影响。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头12为带有若干弹性插针121的插针组件,第二连接头22为与插针组件对应且插设有若干导电柱221的插接座组件,弹性插针121与导电柱221的端面对应配合,在插头1和插座2插接后,弹性插针121与导电柱221的端面抵接实现导通连接。
进一步地,弹性插针121收容在第一多极性磁铁11的中心孔内。插接座组件包括供导电柱221插设的座体222,座体222伸出插座2的第三盖体23,且伸出的部分与第一多极性磁铁11的中心孔外形对应,让座体222插接到第一多极性磁铁11的中心孔内,定位更加准确,可让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能直接吸附,增加了吸附磁力,还让插头1和插座2插接后的定位更加的牢靠。
优选地,导电柱221与弹性插针121对应的端面与座体222伸出的端面平齐,当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没有完全对正需要转动调整位置时,弹性插针121可以在座体222的表面滑动到导电柱221的端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插针组件和插接座组件的位置也可调换,如插针组件设置在插座2上,插接座组件设置在插头1上。
如图3所示,插头1还包括第一盖体13和第二盖体14,第一盖体13包括第一筒状本体131和设置在第一筒状本体131一端內缘的环形第一抵挡部132。第一多极性磁铁11安装到筒状本体内,并与第一抵挡部132相抵,第二盖体14与第一筒状本体131连接,将第一多极性磁铁11和第一连接头12锁合在第一盖体1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14与第一盖体13螺接,让两者间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3、第二盖体14也可采用卡合或粘合等方式安装固定。进一步地,第二盖体14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头12对应的第一通孔141,以能由第一通孔141从第一连接头12上向外引线。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防护性和防水性,插头1还包括第一保护套15、第二保护套16。第一保护套15套设到第二盖体14上,且第一保护套15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41对应的第二通孔151。第二保护套16套设到第一盖体13、第二盖体14以及第一保护套15上,第二保护套16上设有与第二通孔151对应的第三通孔161。
第二通孔151、第三通孔161供引线等向外引出,同时,第一保护套15、第二保护套16可对第二盖体14、第一盖体13防护,第二通孔151、第三通孔161位置与引线密封配合,可起到防水的作用,也可在插拔过程中保护第一连接头12。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2还包括第三盖体23、第四盖体24,第三盖体23包括第二筒状本体231和设置在第二筒状本体231一端內缘的环形第二抵挡部232。第二多极性磁铁21安装到第二筒状本体231内,并与第二抵挡部232相抵,第四盖体24与第三盖体23连接,将第二多极性磁铁21和第二连接头22锁合在第三盖体23上。
第四盖体24与第三盖体23螺接,让两者间可拆卸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盖体23、第四盖体24也可采用卡合或粘合等方式安装固定。第四盖体24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头22对应的第四通孔241,供第二连接头22由第四通孔241向外接线。
结合图3、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四盖体24上设有远离第三盖体23方向设置的螺接部242,第四通孔241形成于螺接部242上。插座2还包括套设到螺接部242上的密封圈25、以及与螺接部242螺接的锁紧件26。
螺接部242可穿设到供插座2安装的安装位置的安装孔上,可在锁紧件26与螺接部242锁合将插座2固定到安装位置时,密封圈25与安装位置相抵,保证插座2、安装孔与外界的密封性,起到防水的作用。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分离地相互连接配合的插头(1)和插座(2);
所述插头(1)包括第一多极性磁铁(11)和第一连接头(12),所述插座(2)包括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极性对应以相互吸附的第二多极性磁铁(2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头(12)对应连接的第二连接头(22);
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相互吸附使所述插头(1)和插座(2)在插接时按预定转动位置配合,并让所述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对应连接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21)均呈环形;
所述第一连接头(12)、第二连接头(22)分别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第二多极性磁铁(21)的中心孔位置对应,以相互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12)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头(22)与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21)之间均周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还包括第一盖体(13)和第二盖体(14),所述第一盖体(13)包括第一筒状本体(13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本体(131)一端內缘的环形第一抵挡部(132),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安装到所述筒状本体内,并与所述第一抵挡部(132)相抵,所述第二盖体(14)与所述第一筒状本体(131)连接,将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和第一连接头(12)锁合在所述第一盖体(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14)与所述第一盖体(13)螺接,所述第二盖体(1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头(12)对应的第一通孔(141),以能由所述第一通孔(141)从所述第一连接头(12)上向外引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还包括第一保护套(15)、第二保护套(16),所述第一保护套(15)套设到所述第二盖体(14)上,且所述第一保护套(1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41)对应的第二通孔(151),所述第二保护套(16)套设到所述第一盖体(13)、第二盖体(14)以及第一保护套(15)上,所述第二保护套(16)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151)对应的第三通孔(16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2)还包括第三盖体(23)、第四盖体(24),所述第三盖体(23)包括第二筒状本体(2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筒状本体(231)一端內缘的环形第二抵挡部(232),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21)安装到所述第二筒状本体(231)内,并与所述第二抵挡部(232)相抵,所述第四盖体(24)与所述第三盖体(23)连接,将所述第二多极性磁铁(21)和第二连接头(22)锁合在所述第三盖体(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盖体(24)与所述第三盖体(23)螺接,所述第四盖体(2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头(22)对应的第四通孔(2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盖体(24)上设有远离所述第三盖体(23)方向设置的螺接部(242),所述第四通孔(241)形成于所述螺接部(242)上,所述插座(2)还包括套设到所述螺接部(242)上的密封圈(25)、以及与所述螺接部(242)螺接的锁紧件(26)。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2)为带有若干弹性插针(121)的插针组件,所述第二连接头(22)为与所述插针组件对应且插设有若干导电柱(221)的插接座组件,所述弹性插针(121)与所述导电柱(221)的端面对应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磁吸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针(121)收容在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的中心孔内,所述插接座组件包括供所述导电柱(221)插设的座体(222),所述座体(222)伸出所述第三盖体(23),且伸出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多极性磁铁(11)的中心孔外形对应,所述导电柱(221)与所述弹性插针(121)对应的端面与所述座体(222)伸出的端面平齐。
CN201621494170.0U 2016-12-30 2016-12-30 磁吸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206542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4170.0U CN206542006U (zh) 2016-12-30 2016-12-30 磁吸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94170.0U CN206542006U (zh) 2016-12-30 2016-12-30 磁吸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42006U true CN206542006U (zh) 2017-10-03

Family

ID=5993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94170.0U Active CN206542006U (zh) 2016-12-30 2016-12-30 磁吸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420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6827A (zh) * 2017-11-20 2018-04-20 伍文谦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水型电子接插件
CN109361109A (zh) * 2018-11-15 2019-02-19 四川大学 一种便于定位和拔插的连接器
CN10999539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组合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6827A (zh) * 2017-11-20 2018-04-20 伍文谦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水型电子接插件
CN107946827B (zh) * 2017-11-20 2019-09-13 温州唇序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水型电子接插件
CN10999539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9995399B (zh) * 2017-12-29 2021-08-20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9361109A (zh) * 2018-11-15 2019-02-19 四川大学 一种便于定位和拔插的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42006U (zh) 磁吸连接器结构
US10177490B2 (en) Magnetic connecting apparatus
US8016603B1 (en) Quick-connection outdoor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618168B (zh) 一种双向解锁圆形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
CN105552631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头和插座
JP2009205912A (ja) コネクタ
CN207542466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105071134B (zh) 可游动插接的插针插孔组件
CN105299002B (zh) 一种旋转连接装置
CN106992394A (zh) 内窥镜电信号连接器
KR101494425B1 (ko) 차량용 커넥터
CN102801037B (zh) 一种微型圆形短路连接器插头
CN102222849B (zh) 防爆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
CN106129713B (zh) 一种具有防静电及防呆结构的充电通信接口
CN104638456A (zh) 磁性连接器
CN205911468U (zh) 同轴连接器
CN204885621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1862715U (zh) 一种应用在扫把头上的转向装置
CN205452675U (zh) 防水接头结构
CN205583217U (zh) 内窥镜和连接器的插头、插座连接装置
CN209766791U (zh) 一种一体式同轴连接器
CN209344417U (zh) 一种高防水性能的线缆连接器
KR101389002B1 (ko) 플러그, 소켓 및 소켓과 플러그의 연결구조체
CN205583224U (zh) 连接器
CN206723248U (zh) 一种转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